第一篇:三年级传统文化第六单元:曲艺与杂技
三年级传统文化第六单元:曲艺与杂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曲艺所包括的形式:相声、口技、山东快书、皮影戏和木偶戏以及杂技。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横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学习本单元,教学生感受古代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同时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相生的基本艺术手段、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以及掌握杂技在中国的源远流长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俗地理解相声的说学逗唱四个特点、归纳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异同之处以及杂技在历史上的其它称谓。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几种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包括相声、口技、山东快书、皮影戏和木偶戏以及杂技。这些曲艺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历史都比较长,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二是群众性基础广泛。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相声和口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是“说学逗唱”,了解口技的表演的方式和特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和口技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得到百姓的喜爱,培养学生艺术应该服从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只有受到人民喜爱的艺术才能长盛不衰的观点。
3、引导学生比较相声和口技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横向对比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记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了解口技的表演形式和特色,基本知道相声的起源地和发展情况;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俗地理解相声的说学逗唱四个特点。教材分析:
曲艺的最大目的使让人娱乐,在娱乐中能有所收获,可谓寓教于乐。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多媒体放相声和口技各一小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声和口技的表演形式。
(二)、探究新知:
1、向学生简介曲艺:学生自读课本50页第一段。
2、通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相声的来源和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
来的,主要用北京话。也有地方相声。它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3、学生自主探讨相声的艺术手段:
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等;
“学”是模仿各种的卖声、飞禽走手的鸣叫声,喜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行为、语言等; “逗”:是捧哏逗笑; “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把某些唱词、曲调夸张演唱,来引人发笑。
4、学生分子探究口技的的艺术表演形式:
口技是相声的锥形。古代口技是一种仿生艺术,表演者运用嘴、舌、喉、鼻等的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所以也俗称为“隔壁戏”。
(三)、拓展活动:
学生找一段相声给大家表演。
(四)、读一读:
到网上或学校图书室找明末清初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读一读,加深对口记得了解。教后记:
第二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山东快书。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知道山东快书的起源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山东快书的艺术起源,使学生了解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指引学生熟悉山东快书表演的基本形式,并组织学生尝试有节奏的演奏山东快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思考山东快书之所以受到喜爱广泛流传的原因。
难点在于对山东快书的起源的介绍。教材分析:
山东快书是一种彻底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民间,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经过一代代优秀民间艺人的推广和改进,使得该种艺术形式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解放后山东快书主要是在高元钧和杨立德两位民间艺人的推动下,扩展了其影响。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放一段山东快书,让学生直观感受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发源和发展:
山东快书发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山东大鼓盛极一时,山东大鼓里有一个牌子,叫做“窜钢腔”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山东快书的表演者,手持两块主板或钢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因此它又名快板书。这一民间曲艺最初传说武松故事,所以曾名“武老二”
3、探究山东快书产生于临清、济宁一带的原因:
因为这里有京杭大运河上的几个大码头,是商贾(gu)云集之地,有对娱乐活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说唱艺术开始流行,为山东快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拓展活动:
1、找一找:
上网查一查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还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2、读一读: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见课本53页。
教后记:
第三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皮影戏与木偶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基本特点,知道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起源以及各自的演出特点,了解皮影戏制作和角色分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皮影戏的表演方式,与早期电影类比,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皮影戏的较色,知道皮影戏和戏曲之间的联系。带领学生熟悉木偶戏的特点和基本表演形式,引导学生比较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异同,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皮影戏和木偶戏这两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古代娱乐方式,知道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感受古代艺术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到现代,依然为观众喜爱和接受。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两种艺术表象形式:皮影戏和木偶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表演特点,知道木偶戏的起源时间和表演形式。难点在于对皮影戏和木偶戏认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归纳出二者的异同。教材分析:
皮影是皮影戏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其色泽明亮艳丽,具有独特的美感。
皮影戏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皮影的动作外,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
木偶的种类也很多,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多媒体放映皮影戏和木偶个一小段,叫学生直观感受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起源:
皮影戏起源于陕西地区,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有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皮影戏是世界上最
早有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2、师生共同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较色分类:
(1)、学生自读课本,了解皮影戏角色的五个类别: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技术和表演形式。,真正理解“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含义。
(3)、师简介五个角色的特点
生旦净未丑是中国戏剧中人物的行当分类,具体讲,生分为小生、老生和武生三种;旦分花旦、刀马旦、老旦、青衣旦四种;净指花脸;末为年龄较大的男子;丑则是丑角,分文丑角和武丑角两种。不同戏剧角色的化妆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生”与“旦”都是略施脂粉,达到“千人一面”的效果,“丑”和“净”则是以色彩勾勒为主。
(4)、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汉武帝: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学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掌握木偶戏的表演艺术形式和发展: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由演员的幕后操纵木偶来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三国时已有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中演出的是“木偶”。。。。。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6)、师向学生简介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和张杖头木偶、铁线木偶:
布袋木偶:布袋木偶起源于清代中叶,又称“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一般偶人身高0.27米或0.40米,头部中控,颈下缝合布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深入布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做各种动作。艺人大多用此来演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最为儿童喜爱。
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 是木偶戏中最常见的两种。提线木偶是在木偶的重要关节部位。如头、背、腹、手臂、手掌、脚趾等,各缀线,演员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又称线偶或线戏,也叫悬丝木偶。
铁线木偶:铁线木偶也叫铁枝木偶,南方地区,这种木偶一般高1米到1.5米,偶头为彩塑泥头而驱赶则有木质、双手用纸、双腿以及双足木头。
(三)、拓展活动:
做一做:
产月相关资料,了解简易木偶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后记:
第四课时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杂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的基本门类和杂技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河北吴桥。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杂技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杂技的这种艺术种类的发展变迁过程。指导学生熟悉杂技表演的基本种类,知道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包含关系。通过对河北吴桥的介绍,引领学生会寻找典型的事例来了解事物的办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艺术在古代的源远流长性,知道中国在即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同
时通过介绍中国杂技之乡-----河北吴桥,使学生知道杂技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特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杂技在中国的源远流长性,而难点在于杂技种类的介绍以及在记载历史上的其他称为。
教材分析:众所周知,吴桥杂技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河北吴桥形成了“惊、险、奇、绝”的艺术特征。教后记:
第二篇:第六单元 曲艺与杂技
第六单元
曲艺与杂技 第19课
相声和口技
备课日期:
审阅日期:
上课日期:
NO.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是“说学逗唱”,了解口技的表演的方式和特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相声和口技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得到百姓的喜爱,培养学生艺术应该服从于人民的观念,树立只有受到人民喜爱的艺术才能长盛不衰的观点。
3、引导学生比较相声和口技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横向对比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记相声的基本艺术手段,了解口技的表演形式和特色,基本知道相声的起源地和发展情况;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俗地理解相声的说学逗唱四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放相声和口技各一小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相声和口技的表演形式。
(二)探究新知:
1、向学生简介曲艺:学生自读课本50页第一段。
2、通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相声的来源和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主要用北京话。也有地方相声。它的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3、学生自主探讨相声的艺术手段: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
“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等;
“学”是模仿各种的卖声、飞禽走手的鸣叫声,喜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行为、语言等;
“逗”:是捧哏逗笑;
“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把某些唱词、曲调夸张演唱,来引人发笑。
4、学生分子探究口技的的艺术表演形式:口技是相声的锥形。古代口技是一种仿生艺术,表演者运用嘴、舌、喉、鼻等的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所以也俗称为“隔壁戏”。
(三)拓展活动:学生找一段相声给大家表演。
(四)读一读:到网上或学校图书室找明末清初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读一读,加深对口技得了解。
教学反思:
第20课
山东快书。
备课日期:
审阅日期:
上课日期:
NO.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知道山东快书的起源地。
2、通过介绍山东快书的艺术起源,使学生了解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指引学生熟悉山东快书表演的基本形式,并组织学生尝试有节奏的演奏山东快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思考山东快书之所以受到喜爱广泛流传的原因。
难点在于对山东快书的起源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放一段山东快书,让学生直观感受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发源和发展:山东快书发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初山东大鼓盛极一时,山东大鼓里有一个牌子,叫做“窜钢腔”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山东快书的表演者,手持两块主板或钢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因此它又名快板书。这一民间曲艺最初传说武松故事,所以曾名“武老二”。
3、探究山东快书产生于临清、济宁一带的原因:因为这里有京杭大运河上的几个大码头,是商贾(gu)云集之地,有对娱乐活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说唱艺术开始流行,为山东快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拓展活动:
1、找一找:上网查一查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还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2、读一读: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 当哩个当!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二届曲艺 杂技大赛方案
“2016,我的快乐我作主”荷城小学第二届校园曲艺、杂技大赛
活 动 方 案
为迎接2016年“六一”儿童节,激发学生特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拟定于5月底举行荷城小学第二届校园曲艺、杂技大赛。
一、比赛时间:2014年5月27日(星期五)下午
二、比赛地点:学校舞台
三、报名方式:自愿报名,可报名到班主任处或直接到音乐办公室报名
四、报名时间:即日起至5月15日止
五、报名地点:音乐组办公室
六、参与方式:个人或自由组合,不必以班为单位。初审后,选出约20个节目进行比赛。
七、比赛内容:相声、小品、双簧、快板、口技、魔术、戏曲、哑剧以及特技(如花样踢毽、跳绳等)
八、比赛要求:
1.相声、小品可以模仿成品的片断,也可自己创作,时间不超过6分钟,道具不宜太大。
2.双簧、口技可以自己创作。口技不宜太短,可用一件小事将口技串起来。3.魔术不能太微小。(不是电视效果)4.戏曲可选片段即可。
5.哑剧允许有一些象声词。道具不宜过大。6.特技要保证安全,不能做高危动作。
请各班主任鼓励本班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加。
第四篇:传统文化 杂技教案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课《杂技》 主讲人:张金秀 备课流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杂技》一课,学生了解杂技的基本门类、技巧以及发展历程,知道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河北吴桥。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形式:板书表述与多媒体播放(老师讲解有关杂技的基本知识,穿插相关的视频和图片)
2﹑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课堂提问法,小组合作法
3﹑通过对河北吴桥的介绍,引领学生会寻找典型的事例来了解事物的办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老师讲解和观看杂技表演,学生知道杂技表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特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2、使学生了解杂技艺术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鲜明的民族风格,并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乐观和不断追求超越自身与客观束缚的民族性格,感受我国传统曲艺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熟悉杂技表演的基本门类以及经典的节目;了解河北吴桥杂技独特的“惊、险、奇、绝”的艺术表演特征。
2、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杂技艺术的基本技巧以及其蕴含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明确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学过的《相声与口技》?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口技吗?(让学生举手回答),忘了的同学翻到课本51页,找出答案。口技就是表演者运用各种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风雨声、鸟鸣声等,并配合动作表演,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的一种表演技艺。我们知道口技是我国传统的曲艺,它还是杂技表演中的一种。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杂技艺术——第22课《杂技》。(板书,在黑板上写下题目)”
(二)课程设计:
1、什么是杂技?包括哪些表演技巧?有哪些表演节目?
“翻到课本56页——第22课《杂技》。老师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杂技? 第二个问题:杂技有哪些表演技巧?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本的第一段,其余的同学在这位同学朗读的同时要认真看,并找出老师的问题。找到答案后请举手。”(板书:杂技的含义、技巧、节目)
“课本的的第一段还介绍了杂技的一些表演节目?哪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啊?同学们观看春晚吗?每年的春晚都会有杂技表演。今年的杂技表演名字是什么啊?(2010《试比天高》2011《高车踢碗》2012《空山竹语》2013《冰与火》)”
2、杂技艺术表演的特点以及基本体系?(了解即可)
“我们刚才学习了杂技表演的技巧和节目,还提到了今年春晚的杂技《冰与火》,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杂技表演《冰与火》(播放视频),注意在看视频的时候,要认真看演员是如何表演杂技的。刚才在看视频的时候,有的同学说表演的难度很也有的说表演者很有力气,身体很灵活。那有没有同学主动给大家分享自己看视频是的观点啊?(学生举手回答)(老师:身体很柔软,男演员很有力气,表演的动作很惊险)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我们一起总结杂技表演的特点:惊、险、奇、巧。”
我们了解了杂技的技巧、节目时有点乱,我们一起来给它分分类,划分一下杂技的体系。(边展示相应的图片,边提出问题并回答)首先是书中提到的顶技,哪些杂技是顶着东西进行表演的?对了,就是图片中的顶大缸。顶大缸属于力技。(按照相同的流程依次引出咋记得七个体系:力技 形体技巧 耍弄技巧 高空节目 马戏与动物戏 滑稽与小丑 象形与象声)
3、杂技的功能或作用: “大家喜欢杂技表演吗,为什么?杂技表演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供大家娱乐。还有呢?观看杂技表演,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是不是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起到什么作用啊?(教育作用,热爱祖国,传承文化)我们想想杂技演员再联系杂技过程中,是不是也锻炼了身体啊?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在过节时也会表演杂技,所以杂技还有民间信仰的作用。(边讲解杂技的作用,边用多媒体显示出来)
4、杂技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同学们知道杂技起源于什么时候吗?杂技艺术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多的历史了,历史悠久。(展示杂技图片)杂技在不同的历史朝代有不同的称呼,我们让一位同学读读56页第二段和第三段,读完后请同学们找出杂技在哪些朝代有过哪些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杂技有了很大发展,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许多奖项,如最高金奖的节目“柔术滚杯”(展示图片),《挂空竹》、《跳板蹬人》等。”
刚才我们讲到古代有杂技,现代也有杂技。所以杂技分为传统杂技和现代杂技。传统的杂技有哪些呢?(老师引导)口技是我国传统的曲艺吗?并且口技也是杂技,所以口技是传统的杂技表演。大家知道变脸吗?它也是传统的杂技。我们一起欣赏的杂技叫什么名字来?(学生一起回答《冰与火》),那它是传统杂技呢还是现代杂技呢?我们课本上有一个现代杂技,是什么啊?对了,转毯。
5、通过了解杂技之乡——河北吴桥,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
“虽然杂技表演难度很大,但是表演精彩,很受大家欢迎。同学们想想我们想看精彩的杂技表演,可以从哪里观看?我们除了从电视网络上欣赏之外,还可以去杂技之乡,现场观看。大家知道杂技之乡是哪里吗?课本57页就介绍了杂技之乡——河北吴桥。(展示吴桥相关图片)(学生朗读这一段,了解杂技之乡)
谚语“上至九十九,下至才回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说明了什么?哪个同学讲讲自己的看法啊?吴桥人杂技耍的那么好,是不是从小就练,坚持不懈,才会表演成功,表演精彩啊?有句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哪个同学举个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一下这句话说明的道理。(学生举例子)要想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我们的学习也一样,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打好基础,才能考出好成绩。)
(三)课外拓展:
说一说: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安排有精彩的杂技表演,和小伙伴们交流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杂技节目是那一个。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预习
第5课时 单元预习课
——《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两课中的24个生字,随文学写“滨”字,学习4个多音字“臂、载、兴、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
3.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古诗背诵。
2.谈话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要到迷人的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一看。
板书:海滨小城(随板书指导书写“滨”,注意左窄右宽,“兵”的最后一笔是点。
“滨”是什么意思?——水边;近水的地方。海滨、湖滨。)
美丽的小兴安岭(读好多音字“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朗读展示。
3.默读:找出文章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板书:美丽又整洁
一年四季 花园 宝库(学写“库”)
4.朗读展示。
(1)认读词语,注意多音字。
海鸥
胳臂
理睬
满载
喧闹
石凳
每逢
除了 咯吱咯吱
侧着
欣赏
显得
药材
膝盖
来临
(2)读句子,注意读准加粗的词语。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读句子,在句子中认读生词,识记生字。
◇结合图片识记“桉树、椰子、橄榄、凤凰”这四个词语。
◇认读多音字“当”。
5.默读,找出中心句:两篇课文分别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6.把握主要内容。
《海滨小城》:你发现课文围绕第7
自然段,1-3
自然段先写了什么?
4-6
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1-3自然段写海滨,4-6自然段写小城)
《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
(三)书写指导“载、靠、袋”
1.教师板书,学生观察。
2.重点指导:载——左上的“十”字要小,中间横要长。
靠——“告”要扁,“非”字的横短,并且间距均匀。
袋——“代”的斜勾要向外伸展,给“衣”留出空;“衣”的竖提稍偏左,短而直,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3.学生练写,评改。
三、板书设计
海滨小城
美丽 整洁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年四季 花园 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