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复与渐变》教学设计
《重复与渐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能够运用重复与渐变的形式原理进行艺术创作。
3、学会观察与创造,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城府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加深对上述构成原理的理解。难点: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重复、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学生:剪刀、双面胶、画笔、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斑马: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反复出现(重复)与从疏到密排列(渐变),表达了由节律的美感。
圆的渐变:感受凹凸变化的“圆”世界,原点的大小、形状、间隔变化,产生了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重复排列形成的。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1/3
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渐变是常常听说的一种效果,在自然界中能亲身体验到,在行驶的道路上我们会感到树木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
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 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2/3
6、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表现: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装饰手提袋。注意选好骨骼,截取基本型。
三、评讲作业
组织“手提袋”展销会,以自我介绍来推销自己的设计意图,运用了重复与渐变的什么构成原理,效果怎样。
3/3
第二篇:重复与渐变教案
重复与渐变
教学目标:
1、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与渐变的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教学重点:加深重复与渐变构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与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以及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教具:课件、手提袋等辅助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教师教学用具及学生学习用具,提醒学生注意集中精神。
二、导入新课
(欣赏)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以及沙滩上鹅卵石的反复出现与从疏到密的排列,表达了节律的美感。
三、讲授新课
大自然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感受生活中的设计与装饰: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上的窗户、由小贝壳排列成的花边,都是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1、什么是重复?重复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相同的物象反复排列。
观察图片(海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什么是渐变?渐变是一种有序的变化。色彩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排列。形状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排列。
3、思考:观察图片(树叶)中的排列属于重复还是渐变?
四、作业: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装饰手提袋。或徒手绘制一张重复与渐变排列的设计图案。
五、教师巡回辅导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一个手提袋,这节课就请大家做一个小小设计师,用重复与渐变的构成原理来为自己的手提袋装饰打扮一下。
2、在装饰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剪裁,粘贴,绘画等方式。
3、出示范作。
六、小结
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说说你应用的是什么构成原理。
第三篇:《渐变的形》教学设计
《渐变的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渐变”的基础知识,掌握“渐变”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第一“形”,发挥想象,来创作表现“渐变”后的第二“形”,培养平面渐变构成艺术的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表演等多种形式去了解渐变,表现渐变,并能设计、绘制有趣的渐变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感受并体验渐变的形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渐变的形的特征与规律,掌握渐变的表现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由观察渐变的形,学会合理分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渐变的形;能设计新颖、有趣的渐变的形的画面。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俄罗斯套娃,重复的格子、渐变的格子作业纸各一张。
学生:水彩笔、记号笔、剪刀、彩色纸、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它叫——俄罗斯套娃,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2、(PPT展示,打开以后一层一层变小)你发现依次排列的这些娃娃有什么规律?与重复的形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问:这种变化是突然一下子达到的吗?(不是)是一种怎样的变化?给这种变化取个合适的名字吧。
出示课题《渐变的形》。
二、说说、做做,分类了解
生活中渐变的例子非常多,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特点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类。如果找出了其中的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今后的美术学习,指导我们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图形。同学们,与老师一齐找一找好吗?
1、分析、思考,体会大小渐的变。
像刚才的套娃那种排列的情形还有很多,(PPT出示塔、蛋糕、树叶、花朵、洋葱头等图片)大家仔细看,它们共同的地方在哪里?(师生交流:都是大小上发生了渐变)
我们可以将他们归为一类,来为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吧。(生:大小渐变)
2、观察、比较,认识方向的渐变。
PPT显示“大小渐变”,出示大小渐变的树木图片
(PPT接着展示)看,这幅图片中的大树排列与刚才的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基本形的方向变化了。
像这样图形的方向逐渐变化也是渐变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为它命名为——(生:方向渐变)
同座间交流:仔细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这种类型的渐变?(日出日落、旋转木马、钟面上的指针)
3、赏析、操作,领悟形状的渐变
(1)今天,老师还带来一段视频,请仔细看,用心记住视频中日食时太阳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的?(教师有意念出渐变过程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给学生一个时间节点,帮学生有效抓住渐变过程中的某一点,记住这一时的形状特征。)
你能用简洁的线条将这种渐变画出来吗?(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老师提供的作业纸上画)
简评学生的描绘,问:原来的形是什么?渐变后它变成了什么?渐变前后的形状一样吗?这种渐变的形式与前两种又有不同,可以叫做什么?(形状的渐变)
看到这种形状发生渐变的例子,老师想到了种子发芽。你们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咱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待会看看哪个四人组找出的例子合适、贴切(生物进化、小鸡出壳、月的阴晴圆缺、小蝌蚪变青蛙、金蝉脱壳、毛毛虫变蝴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回答,渐变是某一段过程,和蜕变不是一码事)
(2)有很多大师也喜欢创作这样有趣的图形,我们来看(欣赏大师作品)。
(PPT显示几幅形状渐变的图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是怎样逐渐发生变化的。(师生讨论、交流)
小结并指出图案、图形的区别:像这样有装饰味的花纹或图形,称为图案。多用做纺织品、工艺美术品和建筑物的装饰,有别于图形。
4、出示色彩渐变的图例,引导学生发现渐变的第四种主要形式。
(色彩的渐变)
三、辨辨,议议,巩固新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渐变的主要四种形式,让我们一同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吧(PPT展示四种渐变的形式)
2、考考你:看你的“火眼金睛”能否很快从下列图形中辨认出它们?(PPT显示多幅图片,请学生说说他们分别是哪种渐变形式。(介绍埃舍尔大师,欣赏埃舍尔作品)
小结:许多时候,渐变形式不会单独使用,在一幅图上可能会有几种渐变的形式综合存在。另外,渐变的形式并不止今天学的几种,还有其它,如:疏密、浓淡等„„
3、看,这位同学学习了本课,做了这么一张作业,你能为他评什么等第?(举例辨析同学作品中的优缺点),强调渐变是一个过程。
四、赏赏,学学,操作技巧
1、欣赏同龄人的奇思妙想。
2、操作小窍门
(1)PPT展示依据渐变的格子绘制渐变的图形
(2)PPT展示剪贴添画
(3)教师演示快速剪贴
五、想想、练练,构思创造
1、请你设计一组渐变的形,你打算采用渐变的哪种形式?用什么方法表现?用怎样的形状?(简单交流)
2、作业要求:
(1)绘画或制作一幅渐变的图案或一组渐变的形,注意表现出形状、大小、方向或色彩等逐渐演变的过程。
(2)可以表现自然生活中渐变的形,也可参考范例图片,进行创作。
3、作品展示、评价。
总结:同学们的作品反映出高度的智慧和技巧,老师很欣赏。渐变的形在带给我们变化美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秩序美(出示幻灯片),显得活泼,有个性。
六、看看,动动,开阔眼界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渐变的形,了解了渐变的几种主要形式。渐变是图案构成的一种形式,具有一种节奏美感,给人们带来一种特殊的视觉享受。它被广泛运用于广告、效果图、建筑上,看,大师们的作品。
2、欣赏《千手观音》剧照,带领学生做一做,用肢体语言实际表现方向渐变之美。
结束语:罗丹曾说过: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希望你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更多更美的事物,并创造出更美丽的世界。
第四篇:色彩的渐变教学设计
色彩的渐变(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加强学生色彩运用的训练,使他们对色彩的渐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运用渐变的色彩描绘画面,三、教学难点
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大玻璃缸,盒装颜料,毛笔,印有图案的火作、比纸,色彩卡片若干,调色盘,小水桶。·
学具:作业 纸。毛笔,盒装颜料,调色盘,小水柿:
五、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
1.老师在一个大玻璃缸卫倒人红颜色水,然后慢慢地加黄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缸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小结: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今天我们学习用渐变色来画画。(板书课题:色彩的渐变)
(二)寻找生活中的渐变色。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沦。
(三)欣赏书上作品。
(四)老师示范运用渐变色彩填图案。在画的时候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老师边讲边示范,在一个图案甲填上由红色渐变到黄色的色彩,并要求涂的时候不要涂出格子。
(六)布置学生作业
1.观察要求涂色作业 图案。
2.说一说你想用什么颜色涂大树和背景以及树的轮廓线。
3,老师小结:大树和背景可以选用实际的色彩,也可以用想象的色彩,大树的轮廓线的色彩要与其他颜色形成对比,使其鲜明。
4.布置作业 要求:运用色彩渐变的方法为图案填色,并选用恰当的色填画树的轮廓线。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七)学生作业。
(八)作业 讲评,宣布下课
第五篇:《色彩的明度渐变》教学设计
《色彩的明度渐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为国标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第六册第一课。《色彩的明度渐变》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明度渐变的基本知识和调色方法,体味明度渐变产生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节奏感,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什么的明度渐变?其实明度渐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往往会忽视她的审美价值,而本课则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明度渐变的概念及规律,让学生体验到她的美,进而想表现这种美,创造这种美,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
【设计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按照新课标要求,“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目的,而是应贴近学生年龄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表现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学生美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这堂课就是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有效地使学生从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完善人格。教学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走进色彩世界,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通过各种探究及实验活动,让学生学会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贴近生活,贴近感性认识,引发学生表现的欲望,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析】
明度渐变是色彩的调色练习,具有浓郁的美术专业色彩,对于本课的授课对象——正处于儿童发展期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专业的色彩知识传授显然不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本课的设计上强调直观性,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明度及明度渐变的概念,作尝试性的调色游戏,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苏教版美术第五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已经有用颜料调配色彩的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丰富他们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及明度渐变的知识,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了解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备的属性。
2、通过调色练习,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
3、体验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引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能运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创作图案画,装饰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让学生感受用色彩装点生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绘制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图案,用明度渐变的方法装饰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a、实物投影仪、PPT课件。b、彩色气球若干。
c、铅化纸、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学生准备: a、墨镜。
b、用于调色的水杯若干。
c、水粉颜料、水粉笔(或毛笔)、调色盘、抹布。d、铅化纸、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一:找原色、间色
展示一组彩色气球(红、黄、蓝、橙、绿、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这些气球中,哪些气球的色彩是原色,哪些是间色,你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回答:红、黄、蓝是原色,橙、绿、紫是间色。
2、游戏二:找明暗
a.这些气球中,哪个气球的色彩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学生回答:黄色的气球看起来最亮,紫色的气球看起来最暗。)
b.(将黄色气球另置一边)除去黄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亮?(学生回答:橙色气球较亮)
c.(将紫色气球另置 一边)除去紫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暗呢?(学生回答:蓝色气球较暗。)
d.剩下的两个气球,哪个亮,哪个暗呢?(学生回答:红色气球看起来比绿色气球亮。)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气球。
3、游戏三: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气球按颜色的深浅排队。你能将气球按从浅到深或从深到浅的顺序排排队吗?(请学生到讲台来摆放气球)
4、小结:原来色彩也是有明暗的。
(设计意图:气球是儿童熟悉和喜爱的物品,以气球为载体进行原色、间色知识的复习,具有直观的视觉刺激,让学生觉得亲切又好奇。找明暗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色彩的明度属性,而排色游戏即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色相呈现出的不同明度。)
二、讲授新知,实验探究
1、明度的概念
色彩是有明暗的,我们把色彩的明亮程度叫色彩的明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来思考,如我们素描、黑白照片等,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图
1、图2)
图
12、体验游戏:墨镜看世界
所有色彩真的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吗?让我们来试试看
图2 a.体验一:带上你的墨镜,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身边的同学,看看你的美术书,透过墨镜,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教师总结:墨镜里的世界虽然失去了绚烂的色彩,却呈现出层次丰富的黑白灰,这样看来,所有的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
b.体验二:戴上墨镜看看刚才“排好队”的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彩色气球变成灰的啦,而且颜色从深逐渐变浅。)
(设计意图:此环节明确了明度的概念,学生透过墨镜观察身边事物,摈除了色相的干扰,亲自感受色彩所具有的明度属性,更能深刻理解什么是明度。观察“排好队”的气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明度渐变。通过体验,学生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会有新奇的感受,别样的启发。体验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强烈的期待。)
3、实验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a和c,另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b和d。
a.实验一: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浅?(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浅,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白色颜料或加水。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三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水使色彩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白色颜料使色彩变浅的水)。
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讨论:同一种颜色,加水能使颜色变浅,加白色颜料也能使颜色变浅,两者有何不同?(加水使色彩变淡,加颜料使色彩变亮。)
b.实验二: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暗?(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暗,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黑色颜料。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两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暗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黑色颜料使色彩变暗的水)。
c.实验三: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这组杯中水的色彩逐渐地、有规律地变浅。(每组放置三个装有相同色彩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在色彩中逐步加大白色的分量,色彩就会逐渐地变浅,白色的分量加入得越多,色彩就变得越浅。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图3)。
d.实验四: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这组杯中水的色彩逐渐地、有规律地变暗。(每组放置三个装有相同色彩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在色彩中逐步加大黑色的分量,色彩就会逐渐地变浅,黑色的分量加入得越多,色彩就变得越暗。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图4)。
(设计意图:实验探究以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自由实验探索,亲自去看一看、做一做、试一试、说一说,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操作中找出失败的原因,加深认识,总结出结论,从而对问题加以解答,理解知识点。这一环节是由前面知识点到最后落脚点的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明度渐变的概念,再进一步延伸到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的学习上来。)
图3
4、欣赏感受,体味美感 a.明度渐变的概念
图4 在色彩家族中,白色最亮,黑色最暗,我们在各种色彩中逐渐加入白或黑,这些色彩就会产生明暗的有序变化,这种色彩深浅的逐渐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色彩知识-----明度渐变。
b.欣赏明度渐变作品。教师谈话:让我们一起感受明度渐变的图案美、秩序美、造型美、色彩美……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播放课件,教师稍作解说。图5~12)
c.赏析学生作品。教师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艺术家们绘制的明度渐变作品,真是美不胜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作品,看看他们又有怎样精彩的表现。(图13~20)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欣赏优秀的明度渐变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和创造思维活动,开拓思路,激起兴趣,为创作表现做好铺垫。)
图5 图6 图8
图7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图14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5、教师示范,技法练习
a.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在红色颜料里逐步添加白色,每添加一次白色并调匀后,即在白纸上涂好,逐步形成以红色为基调的明度序列。
边讲边演示:
①颜色一次要调出足够的量,最好能调成奶油状。②水分要控制好,不要加太多的水。
③颜色调匀后再涂,笔要沿着图形的边缘画。
提醒学生:每次加入的白色颜料的量应近于相等,否则色度变化就会过于跳跃或过于缓慢。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明暗”、“墨镜看世界”和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已获取了对明度及明度渐变的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实验探究中知晓了怎样使色彩产生明暗的变化,那么如何完美地表现心中的构想呢?教师的示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清晰具体的演示,详细到位的讲解与提醒,重点突出,使学生获取明度渐变调色与绘制的技法。做好这一步,将使学生的创造构想变得容易实现,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学生树立信心:“不是很难嘛,只要注意几个要点,我也能画出来”,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解决。)
b.技法练习:同桌两人为一组以同一色相为基调,进行明度渐变的调色练习,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浅的练习(加白色),另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暗的练习(加黑色)。练习完成后,将两张练习并置摆放,共同体味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设计意图:初步的尝试,使学生对明度渐变有更深入的认识,知晓水分、颜料加入要适度,渐变的过程不宜跳跃或过缓,色彩的选择要慎重(尤其是黄色),循序渐进地掌握调色和绘制技巧,为更好地完成后面的作业打下基础。)
三、自由创作,趣味表现
1、作品欣赏,开拓思维
课件展示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作品(图21~23),让学生感受到明度渐变表现形式的多样。
(说明:通过作品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新奇的表现形式让明度渐变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有高涨的创作热情。)
图21 图22 图23
2、创作表现
创作一幅有趣的明度渐变作品。作业要求:
a.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也可独立完成。b.构思巧妙有新意。c.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引导纠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创作,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能使创作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四、作业展评,课题延伸
1、展示各组作品(图24~34),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赏析。
a.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大家学习了明度渐变的知识,掌握了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创作了漂亮有趣的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b.学生自评、互评:
说说本组作品体现了明度渐变的哪些特点吗?(纵深感、立体感、节奏感)作品哪一部分最让人满意,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你最欣赏哪件作品,说说这件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c.教师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需注意的方面。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本环节在各组作业完成后,将所有作品一起呈现出来,让学生欣赏、比较,在欣赏中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优点,在比较中“比”出他人的缺点,也“比”出自己的不足,而针对作品提出的改进意见则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判断、概括表达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
图24 图25 图26图27
图28 图29图30
图31
图32图33图34
2、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明度渐变(天空的色彩、荷花花瓣的色彩……)和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车身装饰、服装面料……),鼓励学生用明度渐变装饰生活、美化生活。
(设计意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植根于生活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尝试用所学色彩知识美化生活,以自己的知识能力改变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享受自己对美的创造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学反思】
1、本课在教法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思想,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游戏体验的方式,复习原色、间色知识,导入新课,并选用气球这种直观性强的实物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墨镜看世界”这种视觉体验方式让学生感受色彩的明度属性,对色彩的明度渐变有一个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能力;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学会学习,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亲身动手做实验,亲自感受色彩的变化规律,从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在学法上以学与练紧密结合为主。三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色彩知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探究的方式主动去理解知识、掌握技法,在动手的过程中,使眼、手、脑三者协调一致,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大胆细致、勇于挑战的精
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直观欣赏以及对作品表现形式方面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明度渐变的艺术美,并创造性地表现这种独特的美,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感所想。在表现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造,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教师在课堂上不做“话语的霸权者”,要积极真诚地充当鼓励者、引导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协作中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师生共同欣赏、理解、合作,共同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开阔艺术视野,提高审美素养,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导者、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