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7:1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

第一篇: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以《确定起跑线》一课为例

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本文将以六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课》的内容是“确定起跑线”为例,来谈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确定起跑线》是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圆、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对跑道的认识、测量、记录、计算、推理等多方面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归纳和拓展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和掌握数学抽象、推理等思想,从而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玩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对“综合应用”领域的总体要求是:“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由此可见,“应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思考问题的方法应该是本节课的重心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半圆式田径跑道的基本结构, 学会利用圆的周长等知识来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发现和提出问题。

田径场是学生很熟悉的地方,让学生联想曾经历的体育活动经验,意识到内圈跑道与外圈跑道有差别,400 米比赛起跑线不同才能公平,并自发的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

播放奥运会中100 米与400 米田径比赛的起跑情景。2.提出问题: 师: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①为什么400 米的比赛现场,选手们不在同一起跑线呢? 生②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

(意图:在学生预设方案时,引导学生简要说明自己的依据:两条跑道相差多少,起跑线就要向前移动多少)

3.预定活动方向

让学生去寻找两条跑道相差多少

二、分析和解决问题

不论是研究《确定起跑线》,还是进行其他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有实践活动记录单。这个活动单既是数据的记录单,也是学生思维呈现的表达形式,更是学生与小组其他同伴合作沟通的依据。他们会自己测量,也会对比别人的数据,会自我发现,会自我矫正,而这些正是一个人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蜕变。所以,活动有载体,学生就有依托,不会信息迷航,才能保证学生有效学习。

1.初步感受直道、弯道、道宽

用视屏播放的方式:展现我校的运动场的全景图,让学生观察跑道结构,分析跑道特点。明确什么是直道,什么是弯道,什么是道宽。

此时引导学生归纳并小结:跑道间的道宽一样,所有直道的长度都相等,一组半圆形弯道组成一个圆:两条直道的长度+ 圆的周长= 每圈跑道的周长。

2.设置疑问

(1)怎样找出我们学校相邻两个跑道间的差距来确定起跑线的位置呢?(意图:学生进一步思考联想:①外圈跑道周长–内圈跑道周长= 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②外圈圆的周长-内圈圆的周长= 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2)我们要知道跑道的长度必须要知道哪些数据?

(意图:引发学生对直道长度、弯道直径、道宽的测量需求)(3)需要知道所有弯道直径吗?

(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内圆直径+2 个道宽= 相邻圆周的直径。这对数据的收集工作来说,简便了不少)

3.制定并完成活动记录单(1)组织学生分组在操场上活动:在不同弯道上跑一跑,体验内外圈的差别。合作进行实地测量直道长度、弯道直径长度和道宽长度。完成活动单的数据记录工作。(2)学生回教室,分组进行测算。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举不同的方法上台介绍及展示。方法多种多样。方法一:先算第一圈跑道的周长,再算第二圈跑道的周长,找相差; 方法二:直接用相邻跑道的外圆和内圆的周长相减。

三、提炼和拓展问题

1.提炼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进行中,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对表格中数据作对比,对测算过程的报告作归纳,帮助发现并提炼规律: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 米,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就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 米,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两条相邻跑道间的差是2.5π。

2.拓展

学生惊叹于数学规律的呈现以及它的便捷性,对运用规律解决一般性问题跃跃欲试。因此,我留下问题留待学生课后思考及规律的验证:你能为200米的跑道确定正确的起跑线吗?

通过对“确定起跑线”这一课的磨课过程, 我们对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应用”领域教学, 特别是在如何把握目标重心、怎样选择和处理学习材料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1.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达成“综合应用”的基本目标。“综合应用是指运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问题或探索数学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 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 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是我们实施“综合应用”教学的基础目标。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为例, 每学期编排了两个专题作为“综合应用”内容, 每个专题的设计都有相应的数学知识作为依托。“确定起跑线”也不例外, 它主要依托的是圆的周长等知识, 在活动中学生还自觉地用到了组合图形的一些思考方法。我们认为, 让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是我们必须达到的显性目标。在本课例中,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 我们采取了放低起点、分层推进的策略,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用所学的知识, 采用个性化的方法解决面临的问题, 在丰富感知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再作适当的思维提升, 实现了“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的目的。

2.让学生深刻经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利于“综合应用”的有效实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当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 尝试寻求“答案”时, 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 而是对信息进行加工, 重新组织若干已知规则, 形成新的高级规则, 用以解决“问题”“,问题”一旦解决, 学生的思维能力随之而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在“综合应用”中尤为明显。因此, 我们认为,综合应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得到“结果”更有价值。事实上,“确定起跑线”的教学也经历了从“重结论”到“重过程”的思路转化。第一次实践时, 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讨论“你打算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方法后再提供数据进行计算,将教学的重心落在得到“结果”上。反观整个课堂, 多数学生只是当了一次“操作工”而已, 这显然有悖于“综合应用”的内涵与目标。因此, 我们在后续实践时, 不再将算出结果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有意让学生经历尝试、探索、感悟的过程, 目的就是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决不能只是重视传授知识,更要侧重于“活”学活用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活动的方法,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中学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第二篇: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

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

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1

《设计运动场》是一节综合活动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知识的涵盖量很大,包括平面图形、比例尺、体积和面积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可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提升。为了教学方便,在课前我搜集了一张运动场平面图,上课的时候直接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开始,对整个运动场结构特点学生还是能够理解,也能求出场内面积和周长,后来到了求跑道,问题出现了,这个时候半径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许多学生都产生了疑问。我就借助于多媒体,把图形放大,帮助他们理解半径的变化,学生也恍然大悟。我也感觉到多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教学帮助《设计运动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选取了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运动场作为载体,通过在设计运动场平面图及建造运动场中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周长、面体积、比例尺等知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虽然没有波澜,甚至没有点睛之笔,但我感觉到像这样的常规课实在,特别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没有压力,学得实在。我想这就是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吧!

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2

本课是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课,在教学本课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圆的概念、圆的画法还有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学生对体育活动也很喜欢,相当一部分学生去过体育场,对体育场的跑道和起跑线并不陌生。通过电视节目学生对起跑时运动员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现象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具体这样做是为什么、相邻两跑道起跑线该相差多远呢?很难通过经验和观察得到,需要学生收集相关的数据,具体分析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有关。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在“相邻跑道相差多远”这一点上有些困难。因此,让学生推导确定起跑线位置的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则是教学的难点。

其实6年级的学生对起跑线并不陌生,但可能很少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200米、400米等起跑线位置为什么不同,相差多少。所以课的开始,我采用多媒体呈现了400米椭圆形跑道的一部分,用小动物的趣味运动会中准备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你觉得他们的比赛规则合理吗?”引起学生对起跑线位置的关注与思考。经过观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跑道的有关信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使学生观察表明: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学生在小组内借助计算器试算后,汇报方法。从中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如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因此跑道之间的差就在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的圆的周长的差。在这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演示的学生思考的过程,得出两个圆的直径的差也就是里圆的直径加上两个跑道的宽度,以及跑道线的宽在这里忽略不计等问题向其它学生作一具体说明。由此得出最简单的方法:相邻跑道差=∏×2×道宽。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此,我设计了一组练习:确定200米、800米、1500米跑步比赛中起跑线的位置。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也让整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课后,回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也发现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我有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再汇报。意在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计算后在汇报中把计算方法达到最优化。但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课始终“担惊受怕”,不敢太放手,匆匆的结束探究,急急的指名汇报,让部分学生还不知从何开始就“到此结束”。同样的情形在练习中也再次重演,当学生在汇报200米比赛中的起跑线该怎么确定时也是学生说得不够,用部分学生的想法替代了全部学生的思维。

其次,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的准备也似不够充分的。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解决实际的比赛起跑线的问题,有个别学生在问题刚刚出示就知道了结果,这是没有想到的,虽然知道学生肯定是知道了这个实际的比赛起跑线的问题与前面的准备体之间的巧妙的联系。所以在脑海中也马上想到了在后面的方法呈现之后需要一定的归纳。体会到每相邻的两个跑道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这样在实际的生活中就不需要每个都进行计算,而且一个弯道是相差这么多,两个弯呢?优化了学生解题策略。那1000米又为什么起跑的位置一样呢?用实际生活解释说一说,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差异。结合这样的一堂课的教学和体会怎样有效的处理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确定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对随机的学生课堂状况进行把握和及时地调整,这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和思考中进一步的提升。

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3

1、教材分析

《确定起跑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综合应用课,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弯道长度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体会确定起跑线的意义;理解相邻跑道的长度差与圆的周长以及起跑线位置之间的关系;掌握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并学会确定起跑线。在观察、比较、归纳、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民主的气氛中探索出规律。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的问题的意识。

2、教学设计

这节课,教材上没有直接就研究比赛中起跑线的问题,而是采用的一个比较简单的生活情景进行学习。针对起跑线的不同正是由于比赛中的弯道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采用了 “100米比赛各运动员的起跑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到“400米的比赛,运动员也在同一条直线上起跑,公平吗?”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来简化问题的难度“只要将起跑线往前移” 即可,那么“移多少呢?”。在讲例题时引导学生说出由于“半圆的半径不同,因此所走的路程也不同”。这为分析400米标准跑道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讲400米标准跑道确定起跑线的方法时,我先向学生课件展示——400米标准跑道的组成,提出问题:相邻两道之间的距离差由什么决定?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与直道没关系,实质是计算由两个弯道合在一起的`圆的周长之差。如果用R表示外圈大圆的半径,用r表示内圈圆的半径,那么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2πR-2πr=2π(R-r)。而R-r实际上就是道宽,所以说如果题目中道宽直接告诉,则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2π×道宽。如果是半圆形跑道,则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π(R-r)或π×道宽。让学生知道要确定起跑线的位置,只需知道内外圆半径或道宽即可,实现了教学重点的突破。

3、反思

在巩固练习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确定环形跑道起跑线的位置时,运用“外圈跑道的总长度-内圈跑道的总长度”来计算的。这样计算比较麻烦。

这也是由于我在课堂上虽然归纳了算法,但是没有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学生还没有明确各种算法的优与劣,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努力的地方。

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4

《设计运动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选取了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运动场作为载体,通过在设计运动场的平面图及建造运动场中。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周长、面积和体积、比例尺等知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确定起跑线,起点和终点。还有每个跑道的起点的不同,分别在前移多少米的问题。用煤渣铺厚20厘米用多少材料,如果每立方米煤渣170元,共用多少钱的.问题,单位的统一。让学生一一解决。然后交流。掌握方式和方法。

回顾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互补。同时,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没有压力,学得实在。

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5

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是学生在掌握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运动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堂由问题“他们起跑线的位置相同吗”质疑,到“为什么起跑线位置会不同”,引入让学生明确确定起跑线位置的过程是活动的重点,理解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有关是教学得难点。

六年级学生对活动的'内容并不陌生,所以课堂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场,开门见山的提问“他们起跑线的位置相同吗”,“为什么起跑线位置会不同”,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达成共识:“因为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所以起跑线的位置也不同,外圈的起点应该往前移。”然后出示有关信息,充分让学生借助计算器,通过小组合作计算每圈跑道的长度,从而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

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6

作为整理与复习中的综合应用,“设计运动场”需要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如需要用到比例、面积、体积、周长等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感觉在本节课的处理上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活动开始,我直接提出设计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型运动场,并明确要求:共设4条跑道,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m,每条跑道宽1m。以此为起点,引出后面的设计活动。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此内容共分三步完成:

(1)确定跑道的有关数据,绘制平面图。

设计运动场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教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确定。教材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学生讨论合作的结果:①明确跑道的结构:跑道呈椭圆形,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长方形的长是直线跑道的长,宽是两个半圆的直径。②确定数据。长方形的长即直线跑道的长定为50m,由此可以计算出最内侧跑道所在圆的半径约为16m。③绘制跑道的平面图。根据确定的数据,按一定的比例绘制平面图,一方面是设计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圆、比例等有关知识。

(2)确定建造运动场的有关问题。

运动场设计好后,接下来需要考虑建造运动场的`一些问题。如,运动场要铺多厚的煤渣;跑道上如果铺塑胶的话,需要多少钱;确定100m和200m赛跑的起跑线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这部分内容教材以对话和文字呈现形式,提出要考虑的细节和相关问题。

(3)完善运动场。

运动场的主体部分设计好后,还可以考虑在其中加设一些其他体育设施。

以上问题,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汇报交流的时候,我只是对一些关键点进行了强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学生两极分化相当严重,部分学生还是习惯当观众,不敢大胆发言,把舞台留给那些好孩子。如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还需要我多思考良策。

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7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利用第一单元圆的周长,让学生用数学知识研究在实际的运动比赛的起跑线的问题的实践研究课。

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学生发现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找出问题的结果:弯道之差其实就是圆的周长之差。问题: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起跑点呢?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起跑点,就要计算出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怎样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通过带学生观察体育运动场让学生知道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与直道没关系,实质是计算由两个弯道合拢的圆的周长之差,再推导出: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道宽Ⅹ2∏,让学生知道确定起跑线位置只需知道道宽即可,实现了教学重点的突破。最后让学生练习解决相关的不同问题。如,小型运动会设置200米的半圆形跑道,每条跑道宽1.2米。第2跑道比第1跑道提前多少米?这时则需要学生要灵活应用即求相邻的半圆跑道=道。

问题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意识,达到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目标。

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8

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的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由于每一学期我校都举行运动会,所以孩子们都知道有的比赛跑线不一样,但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起跑线位置会不同”这个问题,因此,让学生推导确定线位置的.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起跑线位置与什么有关则是教学的难点。

其实六年级的学生对起跑线并不陌生,很少有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200米、400米等起跑线位置为什么不同,相差多少。所以课的开始,我采用多媒体呈现了400米椭圆形跑道的一部分,用小动物的趣味运动会中准备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你认为他们的比赛规则合理吗?”引起学生对起跑线位置的关注与思考。经过观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跑道的有关信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使学生观察表明: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学生在小组内借助计算器试算后,汇报方法。从中对多种算法进行优化,如各条跑道直跑道长度相同,因此跑道之间的差就在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的圆的周长的差。在这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演示学生思考的过程,得出两个圆的直径的差也就是里圆的直径加上两个跑道的宽度,以及跑道线的宽在这里忽略不计等问题,并向其他学生作出具体说明。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最简单的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担惊受怕”稳稳地提出问题,匆匆地结束探究,急急地指名汇报,让部分学生还不知从何开始就“到此结束”。同样的情形在练习中也再次重演,当学生在汇报200米比赛中的起跑线该怎么确定时,用部分学生的想法代了全部学生的思维。因此,本节课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还有待改进。

第三篇:《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

《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

--黄

“确定起跑线”是学生在学习完圆的有关知识后,结合跑道结构与起跑位置关系这个具体情节所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生活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我所执教的本节课开课直入主题“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学生带着熟悉又陌生的问题开始思考。接着“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一个个问题引领着学生走向思维最深处,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整节课都在思考,都在解决问题,兴趣浓厚。

本节课教学时注重突出重难点,扫清学生障碍,要求π值不带入计算,这一小小要求,却在课堂节约了大量时间,为其它问题的深入分析提供了充裕的时间。

而在解决了400米跑的起跑线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除了400米跑,跑步项目还有那些?这些项目的起跑线如何确定?引导学生提出100米跑、200米跑、800米跑、1000米跑、1500米跑的起跑线问题。可以师生共同研究,也可作为课后继续探索的材料。这是我本节课忽略了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要加以改进。

第四篇:确定起跑线听课反思

《确定起跑线》听课反思

小学部

李国亮

听了翟老师的课,我有以下感受:

1、翟老师既注重数学知识教学,又注重数学学习方法。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会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产生自主的探究活动。怎么来求这个长度差呢?这一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翟老师在学生发现左右的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圆时,课件演示将左右的弯道合成一个圆,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然后又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激发了学生的灵感,让每一个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呵护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观察发现400米跑相邻跑道起跑线的差距是“跑道宽×2×π”。翟教师既注重了数学知识的教学,又注重了数学学习方法的教学。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和策略。

2、翟老师非常注重数学建模。翟老师确定起跑线这节课,我感觉有一点是非常好的,那就是交给了学生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她把确定四百米起跑线的这个生活问题,经过和孩子们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转化成了数学问题。确定起跑线的关键就是求两跑道之间的距离差,再通过孩子们的自主探究,研究出了两跑道的长度差,其实就是两个弯道组成的圆的周长差。数学模型已经初步建立起来,通过孩子的计算确定出了第二道的起跑线是距离第一道前7.85米处。翟老师紧接着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那就是第三道的起跑线在什么位置?第四道?„„..有什么规律么?这又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研究的积极性。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知道了起跑线的位置其实和道宽有关系,总结出来了两跑道间的差距就是“跑道宽×2×π”,然后再把这个公式应用到了每一跑道,从而数学模型就建立起来了。

3、翟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翟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

意识。

本课我还有两点建议,一是造成起跑线不同的原因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引导学生直接看到是弯道引起的起跑线的差距。二是当学生给出“2π×道宽”是起点的差距之后,应该引导学生验证、肯定并运用。

第五篇:《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浙江省诸暨市浣东街道双桥小学 陈文龙(初稿)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菊娣(修改)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0~81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的设置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校运会100米比赛和400米比赛的场面。

教师:看了两个比赛,在起跑线上你发现了什么情况?(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1: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预设2: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前面,里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后面,这样公平吗? 预设3:4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

教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起跑场景,比较不同点,从而引入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明确探究的方向(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

教师: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呢?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1个圆的周长(两个弯道合成一个圆);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内圆和外圆的周长不一样。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长度之差? 预设1: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之差。

预设2: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长度之差。

(三)计算验证

教师: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学生:直径。

教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预设1:计算每一条跑道的长度。

预设2:弯道长度相减。

75.1×3.14159-72.6×3.14159≈7.85(m); 77.6×3.14159-75.1×3.14159≈7.85(m); „„

预设3:先求弯道直径之差,再计算长度之差。(75.1-72.6)×3.14159≈7.85(m);(77.6-75.1)×3.14159≈7.85(m); „„

(引导学生将3.14159换成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预设:第三种方法更简便。教师:75.1-72.6表示什么?

预设:跑道宽度的2倍,也就是两个圆的直径之差。教师: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来表示,看你有什么发现?(72.6+1.25×2-72.6)=1.25×2×;(75.1+1.25×2-75.1)=1.25×2×; „„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

教师:从这里可以看出: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预设: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小结: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方式,计算相邻跑道的长度差,不断对探究方法进行优化,接近造成相邻跑道长度差的根源,让学生明白相邻跑道长度差和跑道宽度的关系。

三、巩固应用

1.校园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吗?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圆周率取3.14)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提示:200米比赛有一圈吗?)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用最简洁的方法计算起跑线应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尤其是200米比赛,只有半圈,只有一个弯道,也就是只相差圆周长的一半。

四、课外延伸 课外活动时,我们到操场上去实地试一试,确定一下400米赛跑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在哪儿吧。

【设计意图】学习了书面的确定起跑线后,到实际的场地上去实践一下,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直观地验证确定起跑线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下载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

    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课题选定: 《确定起跑线》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制上册第75—76页。 这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

    《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1页 二、教材分析: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

    《确定起跑线》课堂实录

    《确定起跑线》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跑道长度的过程,明确“跑道内外圈的长度不同是因为弯道的构造决定的”,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

    《确定起跑线》片段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内容】确定起跑线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制上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

    《确定起跑线》案例分析

    《确定起跑线》案例分析 2015年11月27日在我校第十届教科研月展示活动中听了张慧老师《确定起跑线》一课。本节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独辟探讨蹊径,放手让学......

    六年级上:确定起跑线

    确定起跑线 【教材分析】 “确定起跑线”是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后,结合跑道结构与起跑位置关系这个具体情 节所进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

    《确定起跑线》说课案例反思评课

    《确定起跑线》说课稿 张义华 课题选定: 《确定起跑线》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制上册第75—76页。 这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