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重要观点和原理[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7:4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重要观点和原理[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重要观点和原理[最终版]》。

第一篇: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重要观点和原理[最终版]

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填空题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3课)复习纲要

引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___观、___观和___观,使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___方法,锻炼我们的____能力,激发我们的___力和____力。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在我们身边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____和______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____的追问和对_____的思考

2、哲学是_________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是_____或_____的学问。

(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________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___和____,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___、___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___化____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是人们对______以及_______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2)自发的世界观与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发的世界观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简单的,零散的,不自觉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在活动中以各种知识为基础,思考和研究事物的共同性质和规律,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本质关系,处理人与世界的共同规律,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这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 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哲学和世界观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B)方法论

人们以世界观做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____方法论,方法论___世界观,有什么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__________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是对个别规律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_____。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批判:认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哲学为今天科学提供_____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A、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和_____的唯一标准。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方面问题。唯物主义:认为存_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____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可知论:认为________;不可知论:认为________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社会和实践活动中__________基本问题。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有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这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做出明确回答。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__________。决定着哲学的____和____。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1)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____的,世界上先有____,后有__,____决定____。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__,是__决定__。宗教认为超自然的神创造了世界。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____唯物主义、_____的唯物主义、____唯物主义和____唯物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是正确的,但没有科学依据,它把哲学上物质等同于几种________。②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③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

(1)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出于对意识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形态:___唯心主义和___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____夸大为唯一的实在,看成是第一性的,认为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视觉。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②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片面夸大任何方面,都会导致唯心主义。人的认识离不开感觉,但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人们的思维离不开概念,如果把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神话了的绝对,就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____和____两大阵营的对垒。虽然也包含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垒,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思想总是___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没有游离于这一体系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垒。所以,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

补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外,还有_____论的观点,把物质和精神看成是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导言:

科学的哲学是____的精华,是_____的先导。孔子的哲学开创了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的新时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哲学开创了民主主义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开启了人类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哲学属于____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___。

(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________。牢牢地把握_____,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___________。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批判____和____,更新____,解放_____。

(2)哲学可以预见____,指明____,动员和掌握___,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____力量。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________。(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_________(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___基础上,实现了____与____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2)唯物辩证的____观与唯物辩证的____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____。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____性和_____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因为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全部理论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___出发理解周围世界,在历史观中把____做为社会存和发展的根据,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____。离开实践就不能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综合探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成果是____、____、_______。

(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

①定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

①定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过程产生的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②邓小平理论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 ③邓小平的哲学思想

邓小平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转化为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辩证法运用于当代社会实践,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把社会基本矛盾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判断,提出“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标准。

(3)“三个代表”思想及其本质:

①定义: “三个代表”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_______,_____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______,_____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________义的认识。

②内容:

三个代表思思想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_________,代表中国______,代表中国___________。

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重要观点和原理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6、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7、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8、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9、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二篇:《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推动作用。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另一方面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不常用,但需知)同时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尤其是把握事物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①含义区别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同时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6.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7.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途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8.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要求我们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9.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注意:矛盾的同一性: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0.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这要求我们既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又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即一分为二。(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有其特殊性。(注意当用此原理分析时一定材料体现哪点写哪点,有选择应用。)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3.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影响,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这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若两句都体现,还要写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关键词:中心、重点、关键、第一、首要(办事情、解决问题)

14.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

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事物的性质是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当矛盾主次方面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意涉及此原理还要讲到“一分为二”看问题)

关键词:主流、主体、性质、方向、大局、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利弊(分析评价、看问题)

15.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但原理不能等同,不可

替代。)

16.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1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这要求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于实际不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又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找出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人生价值的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

第三篇: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电子教案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二、《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三、《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与逻辑关系

必修4——模块纵览

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不可或缺的途径,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基本的观点。

哲学的使命在于对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对古往今来的追寻,并在这种探索和追寻中为人类提供生活的航标、展示思维的行程。哲学是思,是辩,是追问,哲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沉思、提问和解答。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也是我们现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它探索世界的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找到了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发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认识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生命的灵魂,它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门,打开智慧的窗;它微笑地注视着我们,说:“来吧,让我带你去看一个新世界,访问一种新生活。”

一、《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明确该门课程不是一般的哲学概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特点。

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居于起始的位置,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基本结构是: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

第一课主要是从生活和实践入手说明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哲学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哲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课通过考察历史上先哲圣贤对宇宙、人生的不同看法,了解他们各不相同的哲学主张,领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感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和对立。

第三课通过探讨哲学和时代精神的关系,追溯哲学的历时态发展线索,使学生体会到任何哲学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从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思想体系。

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本单元教学设计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手段,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情境导入等方式,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

由于学生刚接触哲学,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所以建议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安排课时,原则上每一课时安排一课时,但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样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可安排两课时。

附:单元知识结构图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3.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的绪论,标题为“美好生活的向导”,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说明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的关系;二是回答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两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课时实际上是解释“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名称的。为了说明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材设计了两个目: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二课时: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一课时主要回答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前者主要是从哲学研究对象的角度揭示哲学的内涵,后者则主要从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角度回答什么是哲学。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的概念、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教学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教学难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知识目标

1.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标题为“百舸争流的思想”,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二: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围绕这两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本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学习本课,使学生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通过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教学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使学生体会到任何哲学都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反映,时代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从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思想体系。

教学重点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三个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3.运用哲学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使学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模块绪论的最后一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回答什么是哲学、第二课介绍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过渡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阐述,从这一意义上说,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落脚点。本课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使学生认识到哲学不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并从整体上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后各章、节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论述,从这一意义上说,本课又是全书的一个总纲,它所讲到的实践的基本观点贯穿于全书的各章、节之中。学好本课内容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全书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标题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主要负载的任务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入手,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二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是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围绕这三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两个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课时: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一课时主要讲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为“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从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第二目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来看“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第二课时: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课时是本课的落脚点,主要是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基本特征和发展。这一课时分为三个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第三课通过探讨哲学和时代精神的关系,追溯哲学的历史发展线索,通过学习,高二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电子教案

生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观察从一般的经验层面上升到比较深刻的哲学层面,学会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抽象的哲学”其实并不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恰恰是对时代问题的“理论解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使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学生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第四篇: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单元)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什么是实际(客观实际)?

客观、实际或者客观实际都是同一个概念,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即我们意识之外的实际情况。

2,什么叫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依据。

比如“量体裁衣”,就是从实际出发的例子。有些衣服别人穿起来非常漂亮,比较得体,看起来很美。但这件衣服不一定合适你,因为的身体的实际情况与她的身体情况可能不一样:身高、腰围、腿脚的长短、甚至屁股的大小都各不一样,如果把那件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可能让自己变得反而更丑更难堪。所以,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然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有的同学听说机电专业好就业,于是就选择机电专业来读,结果由于自己的数理化知识太差,学不懂,听不懂,反而什么都没有学到;如果选择相对简单的营销专业、微机专业来学,可能收获会更大,自己学得更好一些。因为这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需要过去在初中阶段的知识作为铺垫,它与过去的知识联系不强,所以选择营销专业、微机专业相对而言学起来不难。而机电专业,如果你没有在初中学好数理化,那么这三年你无法真正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基本上只能坐飞机。这说明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自己的情况摸深摸透,然后作出适合自己情况的选择。

我们学院旅游班的女生有的读了一学期后,发现自己选错了专业,决定改读护理专业。我觉得这也是从实际出发的表现,我比较支持。因为旅游专业基本上是说起好听,真正你要在旅游行业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很难很难,当导游很难,当宾馆总经理很难,而在宾馆酒店端盘子、打扫床铺根本不需要在学校学几年,浪费时间。你看宾馆酒店的服务员工有几个是旅游专业、饭店专业毕业的?所以重新作出符合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选择,是明智的。古人说过,男人怕入错行,女人怕嫁错郎,说明选择很重要。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我们举例来说: [1]姚明如果身高只有一米六、七,甚至没有达到一米六、七,即使身高有二米几,但身体不匀称,运动动作不协调,呆头呆脑,像我们这种身体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身高二米二六,身体比较匀称,动作比较协调,这就是他选择成为篮球运动员的客观实际,或者说前提和基础。[2]教材上有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年轻人一心想当作家。为此,每天坚持写作,然后向出版社、杂志社投稿,但没有一篇文章发表,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坚持就一定能成功。结果到了29岁还是没有实现理想,后来别人看到他的字写的好,建议他向书法家方向努力,改练书法,果然进步很快,结果成为一名有名的硬笔书法家,他就是庞中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人生选择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容易遭受挫折。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一)人生的选择具有多样性特点

同学进入中职学校,面临选择就读的专业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具有多种选择:读中专有旅游、机电、数控、电子、汽修、牧医、微机、营销、食品等专业,就究竟选择哪种专业才适合你呢?这就需要好好思考,否则就会像不少同学一样,读了一段时间后申请换专业,这种情况很多。如果你在报名的时候就选择好,就不会有这种麻烦。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专业呢?首先要考虑你的兴趣爱好,然后要考虑你的知识基础,以及就业前景等等,缺一不可。而同学们到了毕业时候,面临多种选择:

1,在职业上的多样选择有:[1]自主创业;[2]可以选择到公司、企业上班;[3]可以选择当兵,成为一名军人;[4]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干,成天玩耍,只要你父母能够供得起你耍,没有人会反对。

2,如果你选择就业,你在就业的地域上有多种选择:[1]在家乡就业;[2]在成都、重庆就业;[3]在沿海一带就业;[4]直接回家在家里从事种植业。3,如果选择当兵,也有多种选择:[1]当武警;[2]当野战兵;[3]海军;[4]空军。当然我们这些地方少有招海军,空军至少也要在重点高中学校招收,甚至直接招重点大学的本科生。

不过,在理论上,当兵确实面临多种选择。

另外,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与其他同学或者社会上的人发生了矛盾纠纷,在解决这些矛盾纠纷的时候就面临多种选择: [1]打架,通过打伤对方来化解自己心中的仇恨。这种方法不妥,代价太大。打架的成本实在是高,同学们应该算一算打架的成本。我们学校汽车3111班2011年11月份,他的同学给他借钱,由于他身上没有现金,于是把自己身上的银行卡拿给需要借钱的那个同学去取钱,并告诉了那个同学的密码,同学取了钱以后,把银行卡还了。过了几天,那个被借钱的同学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上少了三十元钱,于是找借钱的同学要求说清楚是不是多取了三十元钱,那个借钱的同学始终说一分钱也没有多取,于是两人发生矛盾纠纷,被借钱的同学找来社会上的朋友,用刀子捅了借钱的同学的屁股,结果闹出大事来了,医了近一万元,这个解决矛盾的成本太大。其实这个矛盾的解决有多种选择: [1]告诉老师或者学校领导,以及保卫科干部,请帮忙解决,相信一定会轻易解决;

[2]大度一点,这三十元就算了,然后修改一下自己的银行卡的密码; [3]问问自己的家长,看该怎么办,相信家长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找人杀屁股。然而这个学生没有选择一种最好的方法去解决矛盾纠纷,结果酿成大祸,为了三十元赔了几千元(两人分担,和杀人那个分担医药费)。

人生选择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有时候选择余地很小。比如,在马克思的时代,一个国家叫爱尔兰,这个国家的很多农民由于国家遭受经济危机,他只能选择:或者吃马铃薯,或者被饿死,在这种选择中,他并不自由,可以说被客观条件逼到绝境了,没有什么可自由选择的。这与我们国家在大跃进进一样,很多人因为没有吃的,要么饿死,要么当窃贼:饥寒起盗心嘛,为了活命,只有当做强盗,否则只有活活饿死。

(二)选择的可能性

人的命运不是注定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思想是听天由命,如果有这种想法那是十分有害的。人不应该相信命中注定的说法,要敢于破除迷信,敢于挑战,因为人生的选择具有可能性:在现实面前,如果选择奋进,你的未来可能会一片光明;如果选择投降,听命于,一切都听天由命,当一个懒人,毫不进取,那这辈子就完全了。所以根据人生的不确定性,人生的可能性原理,选择奋斗,选择搪抗争,才有美好的明天。

教材上9页跳高冠军侯斌,就是在关键时候不向困难和挫折妥协的榜样,否则只有一辈子哀声叹气,抱怨命运的不公,然而他在失去了左腿的后,选择当一名残疾运动员的人生路,于是坚持每天练习,一直持续了十几年,终于功成名就,囊括了所有国际残疾人体育大赛的冠军。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鲁迅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自己对文学更感兴趣,而且更有热情,文学基础又不错,考虑到医生只能医为数不多的人,而从事文学可以唤醒国人革命。

我们有的同学本来学的是机电专业,后来到商场从事商品营销去了,因为他家里是开商场的,毕业了正好需要人手。这种选择也是符合本人实际的,是比较好的选择。

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除了要了解自己的各方面情况如:知识、技能、身高、相貌、性格、兴趣等等外,还需要除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社会最需要什么人才,最需要什么岗位,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毛泽东之所以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没有选择当老师,而是选择当职业革命家,选择革命为自己的终身追求的事业,也就是改造中国社会作为自己的责任,这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因此他的人生选择是一种极其崇高的选择。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作业 附答案

一、填空

1,选择就是给自己(),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2,人生选择,必须坚持一切从()出发这一原则。3,()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4,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个人的()。

5,物质世界的()性和()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二,判断题

1,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重要

2,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人生处处有选择。3,人与人之间盲目的攀比就是不顾自身条件的表现。三,选择题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 四,材料分析题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试问:这个事例给我们哪些哲学道理? 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定位;2,客观实际;3,客观实际;4,主客观条件;5,统一、多样

二、判断

1.正确;2.正确;3.正确。

三、材料分析题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四,选择题:答案CBDA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案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提问:“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教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因为一切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一秒钟前的河流与此时此刻的河流已经不一样了:流速、流量、浪花、状态都与一秒钟前不一样了,所以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案例2:稳如泰山

提问:泰山是不是静止的? 请一位学生回答:

教师: 泰山虽然看起来不动,稳稳当当的,其实泰山一刻也没有停止运动。首先:地球是运动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系又围绕银河系公转。所以,泰山不是静止不动的。

其次,泰山每时每刻都在被风吹雨打,岩石在不停地沙化,变成泥土。这也是一种运动。

第三,科学研究表明,泰山在100万年间升高了几百米,可以说每时每刻,包括现在此时此刻,泰山都在升高的过程中,只是我们感觉不到,因为它升高的速度非常慢,很不明显。案例3:刻舟求剑

提问: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船在运动,然而剑虽然也在运动,毕竟没有跟着船跑,他仍在原处向着,慢慢的生锈,变质,如果不打捞起来,最终会腐烂在那里。所以刻舟求剑是求不到剑的。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总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

[1]规律的定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A]规律是客观的:所谓规律是客观的,是指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高兴不高兴,不管你喜不喜欢它,规律始终存在着,消灭不了的,没有人能够消灭规律。比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即勾股定理A平方加B平方等于C平方。欧姆定律、万有引力定律都是客观存在着的真理,是任何人都消灭不了的。

[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存在着无数的规律:刚才我们说的万有引力定律、欧姆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多的是,还生物方面、化学方面,其它自然科学方面的定律,多得数都数不完。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自身的固有规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人类社会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进程这样的一个规律。

[3]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规律虽然改变不了,但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里面包含着事物的运动中的一个规律:即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连宇宙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可以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规律是可以利用的,我们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地球的质量,我们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我们可以利用价值规律来发展经济:如提高某些产品的价格,刺激商品的生产,就是利用价值规律的体现。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1.人生行动的含义 [1] 什么是人生行动

老师解答:人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改造环境,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这种自学能动的生命运动,就是人生行动。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什么事都不干,成天耍,当懦夫懒汉,这就没有人生行动,这样的人生必将一事无成,毫无作为,而且会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人生要有意义,必然要有自己的行动,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你的生命的价值。这就需要人不要当懒汉,要勤奋,要不断地奋斗。坐在家里,躺在床上,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所有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没有哪一个是懒人,他们都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为社会为他人为勤奋工作。[2]人生行动与动物行动的区别

人有行动,动物也有行动,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动物是靠无意识的本能进行活动,动物不会思考问题,没有主观能动性;而人的行动是一个自学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所以马克思说,即使是最笨拙的人类建筑师也要比高明的蜜蜂聪明一万倍:人类建筑师在修建房屋之前,就已经有图纸,按图施工,而蜜蜂筑巢是没有计划、没有图纸、对原材料消耗没有进行估算,无法与人的自觉性主动性相提并论。

[3]人生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人没有理想,它的行动就没有目标,甚至就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人生是空虚的,没有动力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凡是有意义的人生都离不开有理想的追求。[4]人生行动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第一,受体力因素的制约。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一口气跑完马拉松比赛;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挑担子挑八百斤。你能挑得起二百斤就不错了。

第二,受智力因素的制约。人生行动要成功,需要发挥智力的作用,如果智商太低,就难以解决复杂问题:比如对敌作战,比如从事科研活动,往往受智力因素制约,要么失败,要么根本就不具备条件参与类似行动。

第三,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现在我们能不登上月球,我们现在还不能到月球上去旅行,只有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我们才能到月球旅行。现在我们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还不具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后到月球旅行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人生行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又比如,在古代没有人想过当电影演员,从事拍电影活动,因为当时没有电影这个行业。社会上没有“电影”这一新生事物。所以人生行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人生行动要用于正道 有的人非常聪明,但却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违法活动,用于犯罪活动。这种人生行动,只能对社会起破坏作用,阻碍社会的进步。

人生行动只有用于正道,人生才有意义。希特勒是一个活动能力巨大的领导人,但由于把自己的人生行动用于屠杀和侵略,违背社会正义,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已:给世界造成灾难,自己也没有得到好死,自杀后被汽油烧焦。案例【1】:“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掀起了一场“黑色恐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上百万个人用户、企业局域网用户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熊猫烧香” 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熊猫烧香”的幕后黑手李俊最终被抓获。李俊交代,“最初我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后来有网友找我买木马,我看靠这个能赚钱,就……”李俊不但设计了“熊猫烧香”病毒,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将该病毒销售给了120余人,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当李俊被捕的消息传到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李俊的母校时,老师们怎么也想不到,破坏学校局域网的病毒“熊猫烧香”,竟然是他们的学生李俊搞的鬼。“李俊很爱学习,尤其是学习计算机,到了痴迷的程度。”李俊的班主任胡毅老师痛心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案例【2】

12月1日,武汉建行一网点门前发生爆炸,致2人死亡、15人受伤。16日上午,警方在医院将嫌犯王海剑抓获。王海剑是一个中职生,很聪明的一个人,能够制造爆炸装臵,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他没有那么聪明,说不定还没有犯那么大的罪,当然如果把聪明用在正道上,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有利。2.正确的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

高尔基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16岁那年,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没有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高尔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下,他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提问: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大自然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生存必须的衣、食、住、行,这些东西是人们通过行动,按照客观规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来的。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文学、艺术等等精神财富。而且,积极的人生行动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使人的体力、智力和意志在行动中得到锻炼和完善。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案例:舞蹈“千手观音”

提问:喜欢舞蹈“千手观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千手观音”舞蹈为什么这般美丽?失聪的姑娘们听不到乐曲,然而她们用其他感官来感受节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动作。可以说,“千手观音”的美源自于他们那纯洁而饱满的精神力量,以及他们用行动演绎出来的精彩人生。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案例1: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然而他的人生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政治上的“三起三落”:三次被打倒,然而由于他的胆识和勇气、坚韧,又三次站起来。在被打倒以后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积极寻求复出的机会,积极争取恢复名誉,重新为国家工作,所以他说他创造了政治的奥林匹克冠军,他的“三起三落”是空前绝后的经历。案例2: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提问:这则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成功离不开顽强和坚韧的意志。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案例: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伽利略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现了若干物理学定理,更重要的是,他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他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提问:从伽利略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我们在认识规律的时候要有科学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坚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要注意做到以下方面:

[1]要有勇敢精神,不所失败。前怕龙,后怕虎就可能什么事都干不成,必要的冒险精神还是要的。摔倒了又爬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

[2]要有准备。行动是建立在准备之上的,没有准备,行动很难成功,只能浪费更多的时间,所以任何行动都要有充实的认真的准备。

[3]要有顺序。行动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实施。你要打官司,就要按照法律程序去行动,否则法庭不会受理。你要吃饭,就先要拿好筷子,然后才夹菜,否则只能用手抓,手抓当然不好。

[4]要有始有终。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步走下去,才有好的结果,不要半途而废。

<课堂活动> 目的:认识人生行动的重要意义,培养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进行课堂表演,坚持用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人生行动,反对错误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思考题>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聪明的企鹅是在将要上岸之时,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一直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落于陆地之上。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行动? 作业: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 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 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4.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说明,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中,我们应该()。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课 后 小 结 作 业

布 臵 1,什么是运动?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人生存在于行动中?4,如何理解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一说法?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7.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8.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B 2.C 3.A 4.A 5.A 6.B 7.D 8.A 9.D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什么叫自觉能动性?

比较通俗的解释:是人通过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能力和特性。案例:嫦娥奔月

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一九六九年,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现实。

2,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动物只有本能,它没有主观能动性,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人类可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动物没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动物能够发现事物的规律吗?动物能够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吗?不能,它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界。干旱的季节到了,牛群就开始从干旱地区向水草丰美的地区迁徙,而人类知道有干旱,就修水库,以抵御无水的天灾,没有必要迁来迁去。人可以应对自然的挑战,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3,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人类积累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并逐渐深化对世界的认识,不仅能认识世界的表象,也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人类在四百年前就认识了万有引力定律,动物则不能。现在人类的积累知识的能力,据说,十年就翻一番,比过去快多了,说明人的认识能力在不断提高。[2]人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修公路、修铁路、造飞机、修高楼大厦,这些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体现。而探索宇宙,对南极、北极、火星进行科学考察和探测,则是为了未来改造客观世界作准备。

[3]人改造客观世界是有目的的活动

人不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而改造,而是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等等。[4]具有主动进取、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

有的人在校期间积极争取入团、入党,毕业后到公司从员工干起,千方百计把工作干好,然后争取当一个小组长,然后又争取进入中层领导岗位,然后又争取进入最高决策层,管上千把几百号人,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体现。如果作为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从中下成绩,争取进步到中等成绩,或者前几名,这种打算,也是一种进取精神的体现。

人类有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中国红军长征,最危险的时候,天上有飞机轰炸,后有追兵,前面有敌人的阻击部队,而且每天还要行军上百公里,没有吃,饥寒交迫。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红军只有投降,长征就不会取得胜利,中国革命就不能成功。

4,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要注意尊重客观规律

违背客观规律去干事情,只能适得其反。比如,在冬天播种秧苗,谷种不会长芽,会烂掉;又如,拔苗助长:看见长得慢的庄稼,等不及,把禾苗往上提拔,禾苗不但不长,反而还会死亡,欲速则不达。这种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是有害的。

又如,在学习上,一天二十四小时用二十小时来学习要得不?要不得:不但难以进步,反而会把身体拖垮。所以做事情要尊重规律,学习上有学习的规律,搞农业要尊重气候变化和生物成长规律。

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体现在: 1,人生不是被动的

比如,找工作的人,哪个公司工资高,人就往哪里跑,当然条件是只要能够符合其条件。这说明人生不是被动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更好的结果。当你看到有狗跑起来咬你的时候,你不会乖乖站在那里等着遭咬吧,至少你会捡一块石头吓一下。

毛主席说,穷则思变。一个人如果穷了,也会想改变一下贫困状态,人是不会甘愿一辈子受穷的。穷则思变就是一种主动改变人生的体现。如果你没有这种思想,幻想天下掉下来馅饼,或者幻想一锄挖个金娃娃,那就不现实了。2,人是自己的主人,人生的命运在自己手中。

一个人如果自觉的不抽烟,不饮酒,积极锻炼身体,生活有规律,那么你的身体至少要比抽烟、饮酒、不锻炼身体,生活无规律的人要好得多,寿命也可能会长得多。可见,人的命运的确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你要尽快的毁掉自己,经常吸毒、大量饮酒,相信一定死得快。

同样,你如果不遵守法律,经常做违法乱纪的事,甚至杀人放火,那这辈子你的命就是一个罪人,不枪毙都要被判重刑犯。你的命运彻底被自己搞糟了。当然如果你遵纪守法,积极进取,有可能成为一个有贡献的人,有作为的人。

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自信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作用是巨大的。[1]关于自信的名言:

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

2、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徐特立 

3、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劳士福古 

4、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培尔辛 

5、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

6、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

7、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 [2]自信自强的作用 第一,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如果充满自信,积极进取,勇于实践,人的智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开发和提高。

华罗庚是一个没有上过高中和大学的自学成才的数学家,他并没有因为家庭贫穷和没有上过高中、大学而失去自信,失去进取精神,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

第二,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遇到困难,只要有信心去克服,困难就会向你投降。请大家参考教材31页詹天佑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自强不息的。

詹天佑(1861年3月17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英文名Jeme Tien Yow,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12岁留学美国士木工程及铁路专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归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造“竖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另有同名土木工程大奖、小学课文、中国电影等。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关于这部分内容,谈以下几点: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意思是君子应该效法天道(大自然)运行的刚健,做到自立自强,奋斗不息。人要有自立自强精神,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何况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有这种精神,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去实现美好的人生。

2,不要自卑: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没有信心。如果有自卑心理,很多工作,很多活动,就只有放弃,当旁观者,不利于人生的发展。所以,一定不能自卑。3,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哲学与人生第三课作业

一、填空

1,尊重()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2,人生是发挥自觉()性的过程。

3,自觉能动性又称()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二、判断

1,人类之外的动物具有思维能力。

2,人类之外的高等动物具有意识,能正确认识事物规律。3,人类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4,揠苗助长是正确客观规律的体现。

5,规律既不能创生,亦不能消灭,所以人类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6,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所具有的现实力量持积极肯定的心理状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三、思考题

有人做过实验,教猴子用水桶中的水来浇灭火,经过不断地反复训练,猴子学会了。一次实验人员把火点在了河边,而把水桶放在了距离火很远的地方,当让猴子用水灭火时,猴子并不用距离很近的河水,而仍然跑到很远的水桶里取水,再浇到火上。

试问: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结合人的自觉能动性,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参见教材25-26页)

四、问答题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含义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参见教材31页)

2,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遭遇困难、经受挫折是人生中常事。你觉得你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参见教材32页)

3,2008年9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这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什么能力?(参见教材25页)

第五篇: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6 1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6+1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2012年3月26日,在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崛起中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上有专家强调,要发挥大国的政治引领作用,中国须有更清晰的愿景和更明确的外交哲学及行动。之所以强调更明确的外交哲学是因为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D.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D 解析:之所以强调更明确的外交哲学是因为真正的哲学能正确指导我国的外交工作,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2.2012年4月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哲学思想研讨会上,各方面的近百名专家,首次从哲学层面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予以系统梳理,并计划出版《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哲学思想》丛书。哲学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丰富人们具体的科学知识

2.A 解析:哲学不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B错误,A正确;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错误;D错误。3.2012年9月27日新华网杭州电,一个自称来自香港、长期担任香港巨富李某某风水顾问的“大师”,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会来浙江诸暨市,专为城中富有的女性“算命测字看风水”敛财,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算命测字看风水”的行为体现的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B.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C.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庸俗唯物主义思想 3.C 解析:“算命测字看风水”就是认为人的命运是由离开人而存在的某种神秘力量(客观精神)决定的,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4.2012年9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并讲话指出,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及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下,研讨城镇化科学发展问题十分重要。这体现的唯物主义观点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物质 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4.B 解析:材料中的客观“形势”,是哲学上的“物质”,而“研讨城镇化科学发展问题”是意识方面的要求,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①、④正确;②是可知论,不是唯物主义观点;③无关。

5.2012年9月2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强化了对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监管,对地图未完整表示中国疆域的可罚款10万元。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就要求互联网地图的绘制要 A.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B.坚持可知论的基本要求 C.坚持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D.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5.D 解析:地图是意识的东西,地图要完整表示中国疆域,这就要求在绘制地图时坚持从实际出发,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A、C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不符合题意。6.2012年6月2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深入推进工程,更好地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这就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的 ①中国化

②时代化 ③哲学化

④大众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B 解析: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①、②、④ 正确;③的提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满分26分。)

7.材料:2012年9月4日,张丽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张丽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2012年5月8日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危急时刻为抢救学生被轧断双腿,她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报告会开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看望了张丽莉同志和报告团全体成员,他强调,要以张丽莉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什么关系?(10分)

(2)有人认为:发挥先进人物事迹的榜样作用,就是强调意识的作用,就是坚持唯心主义。(16分)

7.(1)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由于张丽莉老师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具有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危急时刻抢救学生的英勇行为。(4分)

②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张丽莉老师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她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情操。(3分)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要以张丽莉老师为榜样,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实现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分)

(2)①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2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分)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2分)如果我们在意识决定物质的基础上,强调意识的作用,就是坚持唯心主义;(2分)如果我们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强调意识的作用,发挥先进人物事迹的榜样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而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分)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决定谁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其他意义,就会造成混乱。(2分)我们要发挥张丽莉老师等先进人物事迹的榜样作用,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分)

下载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重要观点和原理[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重要观点和原理[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五篇范文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 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

    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生活与哲学全部原理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 界,造福于人类。(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5、认识论3、......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第七课教案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 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七课 复习教案 一、 构建体系二、考点梳理 考点一、联系的含义和联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熊么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

    高二期末考试测试题(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高二( )班姓名:___________ 期末综合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6月10日,第五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南方人爱吃咸......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部分 一、辩证唯物论(第二单元第四至五课)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第二单元第四课P30) 〖原理〗:辩证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