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ZB10167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自学课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 旅游学、管理学
后续课程: 专业课 总 学 时:
总 学 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旅游企业服务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讲解,通过生活实例、典型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论(4课时)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三大流派 第二节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旅游者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和行为
三、旅游企业服务心理和行为 第三节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三、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
本章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定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本章难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旅游心理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 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2课时)
第一节 旅游者的决策
一、旅游者的决策类型
二、旅游者的决策方式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
二、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
三、旅游者和文化、亚文化
本章重点: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常规决策、拓展决策、有限决策、瞬时决策的定义;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本章难点: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常规决策、拓展决策的定义;作为个体的旅游者;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
第三章 旅游者的知觉(3课时)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与知觉过程
二、知觉的特性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第二节 知觉的心理定势
一、首因效应
二、晕轮效应
三、刻板印象
四、近因效应
第四节 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一、接触
二、选择性注意
三、理解
四、选择性保持
第三节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四、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
本章重点:知觉及知觉的特性;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者的知觉过程及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本章难点: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者的知觉过程及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第4章 学习与旅游行为(3课时)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
二、学习理论 第二节 旅游行为学习
一、动机学习
二、态度学习
三、消费学习
四、处理购买后失衡的学习第三节 旅游者的学习过程
一、通过经验学习旅游
二、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旅游的过程
本章重点:学习的概念;消费学习;处理购买后失衡的学习;旅游者的学习过程。
本章难点:学习的概念;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消费学习;处理购买后失衡的学习。
第五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3课时)
第一节 旅游者的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需要的单一性和复杂性
四、人对高质量生活的需要 第二节 旅游者的动机
一、动机与旅游动机
二、旅游动机的多源性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本章重点:需要和动机的概念;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单一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旅游动机的过程;旅游动机的激发。
本章难点:需要和动机的概念;需要层次理论;旅游动机的过程;旅游动机的激发。
第六章 态度与旅游行为(3课时)
第一节 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内涵
二、态度的特性
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第二节 态度与旅游行为
一、态度和旅游决策
二、旅游偏爱
三、旅游偏爱的形成 第三节 改变旅游者的态度
一、改变旅游产品
二、加强旅游促销宣传
三、激发潜在动机
四、促使行为改变
本章重点:态度的内涵、特征;态度和旅游决策;旅游偏爱;改变旅游者的态度。
本章难点:态度的内涵;态度和旅游决策的关系;旅游偏爱的形成;如何改变旅游者的态度。第七章 旅游者的个性(3课时)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
二、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个性特征与旅游行为
一、个性特征
二、个性类型
三、自我概念
第三节 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
一、生活方式
二、当代消费者生活方式变化的趋势
三、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 第四节 个性结构与旅游决策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学说
二、自我状态的三副不同面孔
三、自我状态与旅游决策
本章重点:个性的概念;个性特征;个性类型;个性特征与旅游行为;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本章难点:自我概念 ;弗洛伊德的个性学说;自我状态与旅游决策。
第八章 社会群体与旅游行为(4课时)第一节 群体与参考群体
一、群体
二、参照群体
三、影响个体行为的群体效应 第二节 群体与旅游角色
一、角色扮演与群体
二、闲暇与旅游角色 第三节 家庭群体与旅游行为
一、家庭
二、家庭生命周期
三、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与旅游行为
四、家庭旅游决策
第四节 社会阶层与旅游行为
一、社会阶层
二、社会阶层的组成部分
三、社会阶层的价值观与态度
四、社会阶层与旅游行为 第五节 文化、亚文化与旅游行为
一、文化
二、亚文化
三、文化、亚文化与旅游行为 旅游行为。
本章难点:群体与参考群体;家庭群体与旅游行为。本章重点:群体与参考群体;家庭群体与旅游行为;
社会阶层与旅游行为 ;文化、亚文化与第九章 旅游企业员工的个体心理(7课时)
第一节
个体差异与管理
一、能力差异与管理
二、气质差异与管理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第二节 激励
一、激励的概述
二、激励理论
三、激励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 压力
一、压力概述
二、压力的反应
三、压力应对策略
本章重点:能力差异与管理、气质差异与管理、性格差异与管理;激励、压力的概念;激励理论的应用。
本章难点:能力差异与管理、气质差异与管理、性格差异与管理;激励理论。
第十章 旅游企业员工群体心理(7课时)
第一节 群体与团队建设
一、工作群体
二、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三、团队建设 第二节 沟通
一、沟通的过程与功能
二、沟通的形式和方向
三、沟通的网络
四、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三节 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吸引和人际关系需求类型
三、人际关系的调节
本章重点:群体、影响群体的因素,团队、团队建设;沟通、沟通的过程与功能,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人际关系及其在管理中的意义;人际吸引和人际关系需求类型;人际关系的调节。本章难点:群体、团队团队建设;沟通、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调节。
第十一章 旅游企业管理领导心理(3课时)
第一节 领导
一、领导与领导者
二、领导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领导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领导功效和领导者影响力
一、领导功效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 第四节 领导者的心理品质
一、领导者的基本技能和条件
二、领导者的心理品质
本章重点:领导、领导者特征 ;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心理品质。
本章难点:领导与领导者的区别;领导理论;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心理品质。
第十二章 旅行社服务心理(2课时)
第一节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状态
一、旅游活动与旅行社服务
二、旅游者入境时的心理状态
三、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的心理 第二节 导游服务心理
一、导游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导游的心理品质
三、导游服务中的心理因素
本章重点:旅游者入境时的心理状态;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的心理;导游的心理品质;导游服务中的心理因素。
本章难点:旅游者入境时的心理状态;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的心理;导游的心理品质;导游服务中的心理因素。
第十三章 旅游交通服务心理(1课时)
第一节 旅游者与旅游交通服务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交通服务
二、旅游者对旅游交通服务的需要
第二节 旅途中旅游者的心理状态及旅游交通服务的改进
一、旅途中旅游者的心理状态
二、改进旅游交通服务
本章重点:旅游者对旅游交通服务的需要;旅途中旅游者的心理状态;改进旅游交通服务。本章难点:旅游者对旅游交通服务的需要;旅途中旅游者的心理状态;改进旅游交通服务。
第十四章 饭店服务心理(2课时)
第一节 旅游者的住宿心理
一、旅游者与饭店服务
二、住店客人的需要
三、住宿客人的个体差异 第二节 前厅服务心理
一、旅游者在前厅的一般心理需求
二、前厅服务的心理因素 第三节 客房服务心理
一、旅游者在客房的需要
二、客房服务的心理因素 第四节 餐厅服务心理
一、餐厅接待服务心理
二、旅游者对餐厅的需求及餐厅服务心理
三、宴会服务心理
本章重点:住店客人的需要;旅游者在前厅的一般心理需求;前厅服务的心理因素;客房服务的心理因素;旅游者对餐厅的需求及餐厅服务心理;
本章难点:前厅服务的心理因素;旅游者对餐厅的需求及餐厅服务心理;宴会服务心理。
第十五章 旅游企业售后服务心理(1课时)
第一节 旅游者的挫折与投诉心理
一、抱怨和投诉的心理因素
二、对待旅游者抱怨与投诉的态度 第二节 售后服务心理
一、售后服务
二、售后服务的方法
本章重点:抱怨和投诉的心理因素;对待旅游者抱怨与投诉的态度;售后服务及其方法。本章难点:抱怨和投诉的心理因素;对待旅游者抱怨与投诉的态度;售后服务及其方法。
三、实践性教学内容
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课内实践教学最少要占课内教学总学时的30%,课外实践教学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见该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旅游心理学》刘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二版
1、《旅游心理学》陈亮,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旅游心理学》吕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3、《旅游心理学》田利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4、《旅游心理学》秦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5、《旅游心理学》游旭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初月。
本课程开设3次实践性讨论活动,学生通过讨论不但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竞争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从事旅游职业做准备。
讨论课(6学时)
(一)以你认识的几个家庭为例,说明他们是怎样作家庭旅游决策的?
(二)如何通过改变旅游者的态度来改变其旅游行为?
(三)讨论对你来说最有意义的激励理论。
(四)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有何主要特征?在旅游企业管理中,如何对待员工的气质差异?
(五)构成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这些因素。
(六)为什么说在导游獭提供“超常”服务之际,正是导游服务最得人心之时?
第二篇:《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心理学与你 2~3课时
第二章 如何对旅游者鉴貌辨色 4~6课时 第一、二章单元测验 1课时
第三章 良好旅游服务心理素质的培养 8~10课时 第四章 操作技能训练 2~3课时 第三、四单元测验 1课时
第五章 旅游者的需要、兴趣及旅游动机6~8课时 第六章 旅游者的个性4~6课时 第五、六章单元测验 1课时
第七章 旅游业员工的心理保健3~4课时 第八章 旅游服务心理9~11课时 第九章 旅游者的投诉心理2~3课时 第七~九章单元测验 1课时
选学章节:
第十章 旅游者心理与旅游设施 1~2课时 第十一章 旅游管理心理 1~2课时
第三篇: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位课 课程学时:68学时(周4学时)课程编号:52461102 课程学分:4学分
一、课程说明
本课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适用型)必修课。主要讲授旅游者旅游知觉、旅游情绪、旅游情感、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兴趣、旅游态度、旅游者的气质与性格等静态心理结构;旅游者交通、食宿、游览、购物、审美、投诉、服务接受等动态心理过程。
本课设置的目的有三:一是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增强旅游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心理学体系。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心理的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对旅游心理的分析应用能力,为搞好旅游管理及服务奠定基础。
本课适合电化教学。宜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配合使用。系统与重点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学与讲授相结合、逻辑与案例相结合、讨论与启发相结合、作业与测验相结合等是其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共安排68学时,其中讲授58学时,讨论及习题课10学时。打 * 号部分为自学内容,可不在课堂讲授。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旅游心理学导论(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方法与概况,熟悉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学习旅游心理学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预习,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难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心理学及其对象、意义与方法
一、旅游心理学及其特点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旅游学
一、普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概况
一、国外的旅游心理研究
二、国内的旅游心理研究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2、试述心理现象原理
3、简述社会心理学主要原理
4、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5、试析中西旅游心理研究的特点 课后调查
某一群体对某一旅游地的满意程度
第二章 旅游知觉(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知觉的内涵、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知觉的含义、途经与影响,了解旅游知觉的研究意义及旅游者对自我、距离的知觉,以便认识旅游者的知觉规律,为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者对他人、人际、时间、目的地的知觉 难点:旅游知觉的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知觉概述
一、旅游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二、旅游知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旅游者对他人、人际、自我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他人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人际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自我的知觉
第三节 旅游者对时间、距离、目的地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时间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距离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知觉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知觉及其分类。
2、试述旅游知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简述旅游者对他人知觉的含义及途经。
4、简述旅游者对人际知觉的含义及途经。
5、简述旅游者对时间知觉的含义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6、简述旅游者对目的地知觉的含义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个案分析
试析本人对本地旅游环境的知觉。
第三章 旅游情绪与情感(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情绪与情感的内涵,理解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感情)的种类、2 表现、特征、影响因素,熟悉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感情)体验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掌握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感情)激发与调控的手法。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者情绪情感(感情)体验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难点: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感情)体验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者的情绪
一、旅游者情绪及其种类
二、旅游者的情绪表现与特征
三、旅游者的情绪体验 第二节 旅游者的情感(感情)
一、旅游者的情感(感情)及其种类
二、旅游者的情感(感情)体验
第三节、旅游者情绪、感情的影响因素与激发
一、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
二、旅游者情绪、情感的调控与激发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在游览讲解过程中,导游如何识别游客的情绪状态?
2.如何控制旅游者的消极情绪体验并激发旅游者的积极情绪体验?
3.对于同一旅游服务失败,游客归因方式的差异会对其情绪体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四章 旅游需要与动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内涵、类型及特点,了解旅游需要与动机的产生及影响因素,熟悉刺激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基本方法,为工作中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需要、激发旅游者动机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内涵、类型、特点及激发 难点: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需要
一、旅游需要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二、旅游需要的分类及特点
三、旅游需要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第二节 旅游动机
一、游动机的含义与产生的条件
二、旅游动机的分类与特点
三、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及激发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需要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2、试述旅游需要的分类及特点。
3、简述旅游需要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4、简述旅游动机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5、试述旅游动机的分类及特点。
6、简述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与激发。理论应用
试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分析旅游需要与动机。
第五章 旅游兴趣与态度(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兴趣与态度的内涵、特点,了解旅游兴趣的分类与差异,熟悉旅游兴趣与态度的调节、疏导及改变方法,为进行旅游管理与服务的决策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兴趣、旅游态度的特征与改变 难点旅游兴趣的功能、旅游态度的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兴趣
一、旅游兴趣的内涵与分类
二、旅游兴趣的特点与功能
三、旅游兴趣的调节与疏导 第二节 旅游态度
一、旅游态度的内涵与分类
二、旅游态度的特点与功能
三、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与改变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兴趣的含义与分类。
2、简述旅游兴趣的特点与差异。
3、简述旅游兴趣的调节与疏导。
4、简述旅游态度的结构与特征。
5、试述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与改变方法。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自己或熟人的旅游兴趣与态度。
第六章 旅游者的气质与性格(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熟悉气质与性格的内涵、特点,掌握气质与性格的类型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为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心理基础。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质、性格的类型与旅游行为 难点:性格与人格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者的气质
一、气质及其特点
二、气质类型与旅游行为
三、针对不同气质旅游者的心理服务 第二节 旅游者的性格
一、性格及其特征
二、性格类型与旅游行为
三、旅游者性格的测量与判断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气质的含义与特点。
2、简述气质的类型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3、简述性格的含义与特点。
4、简述性格的类型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七章 旅游交通心理(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交通的含义、类型、特点及旅游交通心理的个别差异,熟悉旅游旅游交通心理的含义、历程及旅游交通知觉,掌握旅游交通心理需求及服务对策,为从事旅游交通服务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交通心理需求 难点:旅游交通知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交通心理概述
一、旅游交通与旅游交通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交通心理的一般历程
三、交通心理的个别差异 第二节 旅游交通知觉
一、对航空公司的知觉
二、对大型游览车的知觉
三、对旅游列车的知觉
四、对游船的知觉
五、对出租汽车的知觉 第三节 旅游交通需求
一、旅游交通心理需求
二、改进旅游交通服务的对策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交通心理的含义与一般历程。
2、简述旅游交通知觉的重心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3、简述旅游交通心理需求。
4、简述改进旅游交通服务的对策。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某一群体对特定旅游交通工具的知觉与需求。
第八章 旅游食宿心理(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食宿心理的含义、类型及影响因素,掌握旅游食宿心理的一般需求,熟悉客房服务的心理需求与对策,为从事旅游食宿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食宿的一般需求 难点:饭店服务的心理需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食宿心理概述
一、旅游食宿与旅游食宿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食宿心理的主要类型
三、影响旅游食宿心理的因素 第二节 旅游食宿的一般需求
一、旅游饮食的一般心理需求
二、旅游住宿的一般心理需求 第三节 饭店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前厅服务的心理需求
二、客房服务的心理需求
三、餐厅服务心理需求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食宿心理的含义、类型及影响因素。
2、试述旅游饮食的一般心理需求。
3、试述旅游住宿的一般心理需求。
4、简述前厅服务的心理需求及对策。
5、简述客房服务的心理需求及对策。
6、简述餐厅服务的心理需求及对策。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特定群体对某一饭店的需求心理及影响因素。
第九章 旅游者游览心理(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者游览心理的含义及个别差异,掌握旅游者游览心理特点、历程、对景观及导游服务的心理需求,熟悉旅游资源开发的心理原则和导游服务中的主要心理策略,为开发旅游资源、做好导游服务工作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者对导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难点:旅游者对景观的心理需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者游览心理概述
一、游览与游览心理的含义
二、游客游览心理活动的特点
三、不同阶段的游览心理
四、不同旅游者的游览心理 第二节 旅游者对景观的心理需求
一、旅游者对景观的心理需求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心理原则
第三节 旅游者对导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对导游员心理素质的需求
二、对导游员服务艺术的需求
三、导游服务中的主要心理策略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游览心理的特点
2、简述不同阶段的游览心理。
3、试述旅游者对景观的心理需求。
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的心理原则。
5、试述旅游者对导游员心理素质的需求
6、试述旅游者对导游员服务艺术的需求。
7、简述导游服务中的主要心理策略。理论应用
试用性格、气质、能力理论分析导游员应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特。
第十章 旅游购物心理(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购物心理的含义、过程、特点和差异,掌握旅游者购物动机和需求,熟悉旅游购物心理的影响因素和对策,为从事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购物服务工作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购物需求与动机 难点:旅游购物心理影响因素与对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购物心理概述
一、旅游购物与旅游购物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购物心理的结构
三、旅游购物心理的特点
四、旅游购物心理的个别差异 第二节 旅游者购物需要与动机
一、旅游者购物需要
二、旅游者购物动机
第三节 旅游购物心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一、旅游购物心理的影响因素
二、旅游商品销售服务对策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购物心理的内涵与历程。
2、简述旅游者购物心理的个别差异。
3、简述旅游者购物需求。
4、简述旅游者购物动机。
5、试述旅游购物心理影响因素与对策 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理论分析锦州(熟悉旅游地)旅游商品的优势与不足。
第十一章 旅游审美心理(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审美心理的含义,熟悉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和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特点,掌握旅游审美需求和动机,为从事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工作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审美需求与动机
难点: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和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审美心理概述
一、旅游审美与旅游审美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 第二节 旅游审美需要与动机
一、旅游审美需要
二、旅游审美动机
三、旅游审美需要与动机的发展态势与原因 第三节 旅游审美感受
一、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
二、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特点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审美心理的内涵与要素。
2、简述旅游审美感受的心理要素与层次特点
3、简述旅游审美需求的内涵与条件。
4、简述旅游审美动机的内涵与类型。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旅游审美理论知识分析特定旅游地游客的审美特点。
第十二章 旅游服务接受心理(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服务与旅游服务心理的内涵,熟悉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历程及满意度,掌握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总体需求和具体需求,以及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为从事旅游旅游服务工作、满足旅游者需要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6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服务的总体需求与具体需求 难点:旅游服务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服务接受心理概述
一、旅游服务与旅游服务接受心理
二、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历程
第二节 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总体心理需求
二、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具体心理需求 第三节 游客满意度*
一、顾客满意度与游客满意度
二、游客旅游服务满意度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四节 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一、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
二、旅游服务的心理原则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内涵与历程。
2、简述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总体需求。
3、试述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具体需求。
4、试述旅游服务接受心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理论应用
试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旅客对本地旅游服务的心理需求。
第十三章 旅游者的旅游投诉与诉讼心理(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投诉与诉讼心理的概念,掌握旅游投诉与诉讼的动机,熟悉处理旅游投诉与诉讼的一般原则,为正确解决旅游投诉与诉讼问题、保护旅游者合法利益提供心理依据。
要求:学生预习、讨论,老师精讲。课堂教学4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旅游者旅游投诉与诉讼的动机 难点:旅游投诉与诉讼的关系及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旅游投诉心理
一、旅游投诉与旅游投诉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投诉的动机
三、正确对待客人的旅游投诉 第二节 旅游诉讼心理
一、旅游诉讼与旅游诉讼心理的含义
二、旅游诉讼的动机
三、旅游诉讼处理的一般原则 练习与提高
课堂作业
1、简述旅游者旅游投诉的动机
2、简述对待旅游者旅游投诉的策略。
3、简述旅游者旅游诉讼的动机。
4、简述处理旅游者旅游诉讼的原则。理论应用
布置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尝试分析。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以考试为主,以考查为辅。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项目有讨论、测验、作业、笔记、课堂纪律、出勤等;期末考核以笔试为主。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邹本涛、赵恒德,《旅游心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版)主要参考书
车文博.1990.旅游服务管理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陈筱 等.2003.旅游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程孟辉.2000.现代西方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戴彦臻.2006.旅游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杜炜.2005.旅游心理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甘朝有.2000.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韩玉灵.2004.旅游法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何兴民.1996.顾客心理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黄继元 等.2003.旅游心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贾静.2004.旅游心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娄世娣..2006.旅游心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吕勤.2001.旅游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麻益军 等.2005.旅游心理原理与实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秦明.2005.旅游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孙喜林.2010.旅游心理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滕守尧.1985.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屠如骥.2001.现代旅游心理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 王柯平.2000.旅游美学新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吴正平等.2003.旅游心理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谢苏 等.2001.旅游心理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薛群慧.2005.现代旅游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游旭群.2003.旅游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岳扶东.2003.旅游心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曾廷忠.1998.旅游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张树夫.2000.旅游心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张卫.1996.旅游消费行为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周晓虹.1997.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德明.2005.旅游服务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德尔·I.霍金斯.2000.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符国群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大纲编写者:旅游文化教研室
执笔者:邹本涛
第四篇: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学分数:4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 口腔八年制
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利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要求: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课堂ppt讲授、提问、讨论、答疑、课后作业
四、教学内容(需标注熟悉、掌握、了解)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这一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学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特点等。主要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展望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实验课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使学生重点掌握微生物学中几项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及菌种保藏技术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形态。
重点和难点:本章难点对三大类微生物的认识与区分;教师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实验课做好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掌握)
1、无菌技术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
3、微生物保藏技术
第二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掌握)
1、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2、制片和染色技术
第三节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和大小(了解)
1、真细菌和古细菌
2、真菌
3、藻类
4、原生动物
第三章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为辅,使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区分出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难点是不同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的多样性,尤其要注意G+和G-菌的区别及应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熟悉)
1、细胞壁
2、细胞壁以内的构造
3、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
1、细胞壁
2、纤毛和鞭毛
3、细胞质膜
4、细胞核
5、细胞质和细胞器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营养要求”一节以自学为主,“培养基”一节以课堂讨论为主(事先布置思考题),然后以总结讨论课形式介绍有关“培养基”内容与“物质运输”内容,使学生重点了解培养基的组成原理和各营养物的生理功能。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及营养类型,难点是对各营养类型碳氮能源间关系的理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掌握)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二节 培养基(熟悉)
1、配制原则
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掌握)
1、扩散
2、促进扩散
3、主动运输: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
4、膜泡运输
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产能代谢”为主,以“物质代谢”为辅,重点介绍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有各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激发学生去开发未知的微生物世界,以寻找新的代谢产物的可能性(即微生物新产品的开发)。
重点和难点:能量代谢是本章重点,难点是微生物产能代谢不同途径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 代谢概论(了解)第二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熟悉)
1、生物氧化
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4、能量转换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熟悉)
1、细胞物质的合成
2、其它耗能反应:运输、运动、生物发光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熟悉)
1、酶活性调节
2、分支合成途径调节:同功酶、协同、累加等 第五节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熟悉)
1、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2、次级代谢的调节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以及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和控制生长的理化因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于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中,利用环境因子或理化因子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重点和难点: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并理解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的作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掌握)
1、染色体DNA 的复制和分离
2、细胞壁扩增
3、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1、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2、生长的数学模型
3、主要生长参数
4、连续培养
5、同步培养
第三节 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1、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 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测定
1、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1、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2、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第七章 病毒(自学,该章内容学生在《医学微生物》中会系统学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相对独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非细胞生物——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其中讲述重点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等。重点在于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感染循环和溶源性等,难点在于“噬菌体的复制合成”。通过介绍几种亚病毒因子把学生思路引向由“朊病毒”引起的思考,从而把基础微生物学与科学前沿结合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病毒与细胞型生物的区别——病毒的特征及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难点是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二、病毒的宿主范围
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病毒的分离和纯化
二、病毒的测定
三、病毒的鉴定 第三节 毒粒的性质
一、毒粒的形态结构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 病毒的复制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三、病毒的大分子合成
四、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第五节 病毒的非增值性感染 第六节 亚病毒因子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包括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介绍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诱变育种和重组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常规育种技术,并通过认识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基因组结构进而认识微生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关系,从而把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联系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作用、转导、转化、性导、酵母的遗传特征、真菌的准性生殖、微生物育种及突变菌株的筛选;难点是转化,转导,性导,结合及准性生殖等一系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内容: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熟悉)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掌握)
1、突变的类型及其分离
2、突变的分子基础
3、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掌握)
1、接合作用
2、转导
3、转化
第六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征((了解))
1、酵母的遗传特征
2、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 第七节 微生物育种(了解)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以自学和讲授相结合,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重点认识极端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等新的生长点。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较重要;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
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2、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
1、微生物群落
2、土壤、大气和水域中的微生物
3、动、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4、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5、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霉腐控制
第三节 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了解)1 人体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中的传播 3 病原微生物通过土壤中的传播 4 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的传播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了解)
第十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认识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而了解生命三域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进化的测量指征;三界生物理论;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参考书目;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特征,包括基因型特征和表型特征;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 进化的测量指标(掌握)第二节 细菌分类(熟悉)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了解)第四节 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及自动化分析技术(了解)
第十一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实际上是全书知识的综合应用,重、难点相对较少;因此自学为主,教师只就学生疑问进行讲解。
重点和难点:真细菌的多样性;古细菌的多样性;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1、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放线菌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古细菌的多样性
1、古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极端嗜盐古细菌
3、产甲烷古细菌
4、嗜热古细菌
5、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6、微生物生存的温度极限
7、古细菌-------地球早期的生命形式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1、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总观
2、藻类
3、真菌
4、粘菌
5、原生动物
第四节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 感染和免疫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微生物学中是比较偏医的一章,由于学生会在《医学免疫学》等必修课程中系统学习,为了避免重复教学,这里仅初步介绍细菌性传染机制和人体(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学生了解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人体(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实际应用,本章通篇都较难掌握,各种技术易混淆,因为部分内容与人体生理学联系较紧密。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染的机制(掌握)
1、传染的途径与机制
2、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掌握)
1、生理屏障
2、体液因素
3、细胞因素
4、炎症反应
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掌握)
1、特异性免疫的一般概念
2、抗原和抗体
3、B 细胞和体液免疫
4、T 细胞和细胞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了解)
1、生物制品
2、诊断免疫学
3、血清学免疫的应用
第十三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是从宏观上对上述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通过介绍微生物工业发酵的方式、发酵产品和应用价值等,进而激发学生开发微生物新产品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入更深刻的学习阶段。
重点和难点:工业发酵的主要特征与方式;工业发酵的主要产品。主要内容: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菌种和特征(熟悉)
1、生产菌株的来源和要求
2、大规模发酵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发酵的方式(了解)
1、连续发酵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发酵
3、固态发酵
4、混合发酵
第三节 发酵的主要产品(了解)
第四节 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了解)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考试
计分办法:平时成绩按30%计,期末考试70%
第五篇: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共五讲内容,各讲下列三个并列的专题,但三个专题之间又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各讲为单位进行备课、授课,同时突出各专题内容对各讲主题的诠释作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理解杰出工匠必备的基本精神品质——执着专注。
2、难点帮助学生了解“精益求精”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和认同“精益求精”作为工匠精神重要内涵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职业情感。
七、主要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增强讲授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八、典型作业练习 参考题目是:纸牌建构。
该作业为一个模拟项目。所用材料为一幅普通扑克牌,不得使用任何工具和其他材料。作品评判的标准是新颖性、稳定性、美观性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学生3人一组,先就建构进行设计,画出建构图,写出所应用的科学原理、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及其标准,人员分工及其职责,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等,然后进行建构操作、修改创意、完善工艺、反复练习,直至作品符合预期。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就该项目的实施编制合适的作业指导书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项目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能体会到本讲主题及其应用。
该作业完成后,建议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项目实施,现场评比、打分,教师现场点评。
九、课程考核方式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产品或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相关产品的使用体验,体会精益求精和得过且过、粗制滥造等不同制造理念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对优质制造的良好体验增进对精益求精的思想认同和积极情感。
将“专题阅读”作为考试内容,并要求学生从文面的规范性、版式的美观性、文字表达的差错率等方面追求自己所能达到的极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电子文稿的方式公开展示成果,进行评比和现场点评。
撰写人:政治教研组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宋体五号)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
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 适用学期: 学 分: 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 时: 适用学期: 学 分: 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 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附件4: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填报说明
一、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包括: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业务)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
二、要求与说明
1.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教学文件,它应体现出青岛科技大学及各学院的实践教学的特色。因此,各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努力编写出高水平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2.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大纲由政法学院、武装部、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编写,其他环节由各学院自己完成。
3.各学院(部)要组织有经验的和熟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要对大纲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大纲的修订或制定要与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协调一致,要能充分反映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教学思想。体现创新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吸收学科的新知识、新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对于非本学院开设的课程,在编写课程设计大纲时应充分征询授课单位意见。
4.大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考核方法;主要参考资料等。5.大纲格式要求: ① 大纲编排时以专业为单位,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次序整理;
② 所有资料均要做成Word文档,纸幅为16开幅、宋体、五号字;
③ 文字力求简练、扼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