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反思
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反思
【摘要】由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限制、教师的企业实践不足和教材开发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大多数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不佳,但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设立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编写真正实用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建立有效的考核?u价体系,还要不断推进教学信息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多措并举,合力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校企合作;教学信息化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由于其理论性较强,专业性较强,与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等原因,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尤其是人门更是不易,实际上理论的教学对于本科生都极具挑战,更不要说对于中职生。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企业、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的形式下,作为一名教授基础会计的中职老师,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最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已经变得非常紧迫,现把本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做些分享,以期与同行之间共同探究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教学现状
(一)学生层面
由于中职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没有能够很好适应基础教育的这些孩子,在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方面均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等思维能力不足,阅读、理解、计算等能力差,导致学习兴趣匮乏,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很好的理解学习的意义,自学能力欠缺。具体来说,很少做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堂上不能完全跟上老师的节奏,不能有效的提出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的不理想。
但中职生也有自身的优势,他们不拘泥于理论的深究,习惯于动手操作,模拟实训有不错的表现,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层面
现行教材以理论教学为主,虽也有模拟实训,但教材的知识脉络还是追求理论路线,与企业实务没有实现有效衔接,也没有很好按照中职生的特点与认知模式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编排,学生学的窝心,老师教的费心,企业用人用的闹心。
(三)教师层面
很多基础会计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用他们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教授他们的方法来教授自己的学生,很显然,教学对象不一样,教学目标也不同,技术条件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还固执的认为可以不变应万变,那就大错特错了。再加上很多老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没有更多的企业实践经历,学校也没有提供更多地实践机会,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老师也很难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针对性的教学和实用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给每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带来了急剧的变化,同时学校的培训力度和对于教师的考核方法也没有给老师足够的帮助和信息化的导向。老师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的落差也成为制约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情况,深刻感受到了现代职教要求与现状之间的巨大势差,这给我们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不断完善与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教学效果。
二、解决方案
(一)狠抓校企合作,力促教学改革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开发一体化教材。广大教师应该针对财务或相关岗位,深入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了解它们用人需求。校方还可联同各企业的相关专业人才有的放矢的制定教学目标,既要符合教育规律,又能适应用人单位需要。教学目标要体现在教材之中,我们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让理论变得可视可操作,让知识变成技能,在教材的编排上要体现模块化教学。这样把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作业和企业实践都要融入到一本教材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着这样的一本教材的形成过程,教师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企业实践,补齐了短板,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的中职教师,夯实了基础。同时,这样的教材更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降低了理论高度,突出了动手操作,发挥了他们的特长,激发了学习兴趣。
2.校企无缝对接,建立科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既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在整个教学中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学校要和企业一起,本着把每位同学培养成既是一名合格的中职生,又是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的原则,把诸如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领导力等全方位的要求进行细化,融入到一个评价体系中,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中同步进行,评价结果一方面能够体现该学生在这门课的学习的综合表现,另一方面能给企业招聘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足够的信息。同时该评价体系要可操作、易操作,教师随堂完成,统计也很方便。该评价结果不但要与学生的奖学金挂钩,还要与就业挂钩,甚至可以建议用人单位把学生的考核成绩与薪酬挂钩,这样通过公平竞争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又能帮助企业优化招聘,在员工职业规划方面提供基础数据,真正打通校企合作的经络,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升教学信息化,抓住学生,提升效率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现在中职生都是信息时代里成长起来的,计算机、互联网、网络社区等等俨然已经融入了他们的基因,他们习惯于接受并且使用信息技术来做任何事情,当然包括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能按照教授对象他们喜欢的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如何实现教学信息化呢?首先,老师就要具备互联网的思维,其中典型的就是大数据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寻找影响教学效果的变量,比如不同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模拟实操、微课应用等等)的使用、作业量、学生性别、课程设计、考核方法等等,通过一定时间有效的记录与积累,找出这些变量与教学效果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其次,老师还要学习运用最新的信息化工具和手段,比如使用微课,让课堂反转,实现从讲授为主到答疑、实操练习为主的课堂职能的转变,既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提升课堂效率,还便于老师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与处理。最后,老师还要善于把教学和互联网新闻热点进行有效结合,达到教学目的。譬如,我们在学习会计凭证的时候就可以拓展到电子商务中的电子发票的法律效力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卢全.中职会计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财会学习,2018(13):218+220.[2]邹小舟,浅谈中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J].经贸实践,2018(10):318.[3]张秋妮.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及其改进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1):114.[4]王锡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与对策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05):102.
第二篇: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可以说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担任《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时,我除了课前认真备课,运用自己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讲座。目的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正确交友等等。
(2)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并提供帮助,参与他们的业余活动。
(3)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
(4)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当然,对于我来说,从事财会教学工作也已经二十年时间了,期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政策变化非常快,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当然,有时候由于对准则和制度理解不够,也会在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实质后,我总结出了整改的思路与措施: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多看书多学习,认真领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内容,在教授专业课知识时,保证核算内容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常反思,常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把反思做为教学的源动力,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2)根据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抽象的会计概念尽可能通俗化,用生动清晰的语言加上会计案例来说明一些概念的含义,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为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铺垫。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会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第一位,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把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学生满意,让学校领导放心。
第三篇: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一
孙燕
——倡导主动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一、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样重要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二、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因此对学生的教育,更应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更是如此,学生自学的能力特别的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从我大学学习的经验来看,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会看课本,而且即使看也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将课本看一遍,所以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再学习的能力。
具体说来包括课前预习,每次下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且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让他们回答,问题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就回答得越准确。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同时,由于我带的班是商务管理专业,在课堂上注重对会计前沿问题的探讨和讲解,尤其注重对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而且还推荐相关书籍,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和学习。
三、亲其师而兴其学,乐其友而信其道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于对老师的印象。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有创新外,在师德师风上的优良品质的塑造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更加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的关心与帮助上。在担任05级基课程的教学时,我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帮助,主要有:
(1)组织学生观看“余世维”在时代光华管理学院的《成功经理人》讲座。目的是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他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经理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等。
(2)认真听取学生对我的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学生交流,商讨改进的措施。(4)对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当然,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需要今后不断的积累。例如,我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整改的思路与措施总结如下: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能将科研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方法作为教学的源动力,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奠基石。
(2)根据课程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能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做铺垫。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总之,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始终把学生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关心学生的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让学生满意。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二
孙燕
——生产过程的核算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可以说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我喜欢对自己上的课进行反思,常从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习活动的促进、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等方面去反思。本文针对基础会计课的“生产过程的核算”这一堂课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应该说是全面而成功的。
教学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这一过程要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水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前的预设,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一关也把握不好的话,那就无法上好一节课,而这环节的水平主要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课件制作去体现。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恰当。
生产过程的核算一节,是基础会计中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重点列举了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例子,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一是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二是编制会计分录。前一节学习了供应过程的核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会计分录的要素和编制原则,因此,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了解生产过程涉及到的主要账户结构。能力目标:掌握生产过程的会计分录编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学重点:生产成本的归集及编制生产过程的会计分录。教学难点: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计算、结转及会计分录。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
2、教学过程设计符合逻辑要求。
从导入到原有知识回顾,然后进行新课教学,课外拓展,德育渗透,按常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一幅春景图导入,那是因为播种给人带来的希望,与产品生产给人带来的希望有内在的联系。而新课内容举了好多例子,而每一个例子代表一种类型,因为学生学过基本知识,能正确把握借、贷的方向,只要把有特征的会计科目提醒学生,他们就会很快写出会计分录。对于容易混淆的购入材料和耗用材料的会计科目进行比较,把已学过的入库产品成本结转和新课的生产产品成本结转进行比较讨论,让学生理解会计科目并明确方向。然后把供应过程核算与生产过程的核算进行比较,真正让学生能温故知新,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由于现在有些单位严重出现做假账的行为,很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于是把朱镕基总理的“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话语作为温馨提醒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另外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也作了多角度的预测。
3、教学方法运用也符合这节内容教学的要求。
对记忆的内容,强调朗读,加深理解;对重点理解的内容,进行比较,便于巩固;对小组讨论来完成难理解的内容,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同进还综合运用提问、讲授、比较、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
第一、自己预测及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三分二以上的学生能明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小部分的学生比较模糊或者是不能理解的内容,利用自习课时间给予辅导,基本也能掌握,至于个别学生进校时成绩差,来校后学生目的性又不明确,自己也不想上进的学生,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可以说是教学的一大悲哀,即使再给予不断的辅导,也不一定会全部理解。
第二、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第三、从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配合看,许多问题都是学生来解决,比较题与题之间的相似点和区别学生基本上能把握,教师只作点拨,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生产核算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如本课中的关键是做生产过程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哪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四、授课中的不足
第一、多媒体教学不习惯。平时习惯于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突然改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觉得新鲜,而教师却不习惯。本来可以用手势或眼神跟学生沟通,现在却因为要不断地按鼠标,把自己的那份热情也变为应付课件了,这样本人也难以进入教师角色,课堂气氛显得不够活跃。
第二、在大的教室教学不习惯。平时在标准的教室里讲课,兴奋时激动时会走到学生中间,并能做些适当的动作。而突然间在一个比平时大好几倍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感觉上把自己和学生的距离拉远了许多。走过长长的讲台,转到学生中间,感觉很不自然,而且还没走到学生位置的时候就要回到讲台上按鼠标了,真的不习惯。
第三、语言表达水平、创新能力不强。缺少风趣和幽默的语言,由于本人性格决定了教学的习惯,自己教学上的严谨,难以让学生开怀大笑;语言也缺少磁性,难以形成抑扬顿挫的教学情景;教师的笑容也不灿烂;缺少创新,还是运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三
孙燕
——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一、教学设计合理
教学设计是在课前进行的,这一过程要理解所教课程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水平、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前的预设,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一关也把握不好的话,那就无法上好一节课,而这环节的水平主要通过教案的编写和课件制作去体现。
1、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突出,选择教学方法恰当。
《基础会计》中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一节实践性较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出纳岗位工作任务,掌握日记账的记账依据、记账规则,做到准确规范记账。因此,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1)了解出纳具体工作。(2)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会登记日记账。(3)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职业意识。教学重点:日记账的登记方法。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登记日记账。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方法得当。在原有知识回顾与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实际工作情景和分组角色演练,使学生了解岗位经济业务流程,明确了出纳及其他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巩固了上一项目知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在新授环节,首先结合实际工作对教材进行处理,摒弃了教材中不符合实际的操作方法,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次,通过演示模拟教学项目,设计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老师在做中指导,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再次,通过学生对出纳工作的再认识,使得学生对实际的会计工作不再陌生,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总之,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基础会计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1.自己预测及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对于小部分比较模糊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辅导,基本也能掌握。
2.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
3.从课前预设和课堂过程的配合看,许多问题都是学生来解决,教师只作点拨,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突出。
三、存在的问题不少
1.缺乏教学设施,如果能在模拟实验室操作,则更具有实际工作的情境,效果会更好。
2.操作中发现部分学生记账的规范性做得不好,还有待于反复操作练习。
3.语言表达缺少风趣和幽默感。由于本人性格决定了教学的习惯,教学上的严谨,因而语言也缺少磁性,难以形成抑扬顿挫的教学情景。
本节课基本上还是展现出了我的全部精神风貌,有成熟的,也有不足,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做好教学反思,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 四
孙燕
——物资采购成本的核算
2009年月4月15日本人在经贸部管理部会计083上了一堂公开课,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收获颇多,有优点也有缺点,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公开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1.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我深入研究教材,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力求做到重点突出。
2.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了例题教学,以一仿真的例题为主线,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我选的练习题针对性强,层次性强。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
3.教学环节中注重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式思维为手段,复习归纳总结知识,力求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落实,在落实过程中,真正做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5.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也许是因为紧张的缘故讲话速度太快,教学仪态显得不是很大方 2.课后巩固不够,没有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布置相应的练习,只是 盲目地让学生完成作业、课时训练,缺乏作业的反馈,这样也就不清 楚学生到底掌握了没有。
3.新课新知识点的导入,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不够到位。4.课堂掌控能力有待加强。
有待改进:1.温故知新, 让课堂内容充实完善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问题讲清楚。
2.多向老教师请教,弄清楚重难点再备课,备好后请老教师提意见,修改后再上课。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的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很多地方需要改善,今后要督促自己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调整,以期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五
孙燕
——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样重要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桶流动的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致于误人子弟。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市场经济下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或规章。如2006年就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实质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趋同。因此,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适当调整或增减变动。
仅仅掌握所教课程的课本,但对于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说:“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我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账户,我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个账户,还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因此我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供应原料、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等,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真实业务练习。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我读业务题,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为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可使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努力钻研新准则和准则指南,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情况下,尽多的把最新的专业动态传授给学生。
2.加强产学研合作。一方面,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方法作为教学的源动力,以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奠基石;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走出学校去,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请进学校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
3.加强网上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四篇: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基础会计》是我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及操作性,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中职生基本初中毕业,普遍缺乏对会计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出现畏惧、厌学的情形。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际教学,浅谈如何上好《基础会计》课。
一、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生入学时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对老师而言,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第一堂课时介绍《基础会计》 的重要性和在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教学计划,知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明确在校期间的奋斗目标;其次,要树立学生的信心,打消他们学习的疑虑,可以介绍以往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经验和他们的奋斗史,为他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再次,可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财会部门进行参观,让他们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观摩相关会计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最后,带学生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观看高年级做账的过程,拿出做账样本,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
二、运用多媒体,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我国中职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和肢体语言等,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
激,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传达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教师在讲解时很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学生往往搞不清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及顺序,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采用多媒体,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步骤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理论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以便学生查阅。这样既节约了讲解和板书时间,又避免了教师对重、难点繁琐的讲解,同时也有更多时间巩固新材料的操作。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环环相扣,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
三、结合教材,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无非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满堂灌,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让原本就枯燥无味的内容显得更无趣,所以,我们在讲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适当改变原来的教学方
充分调动学生的转自积极性,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任务分解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分享教学法 等,现举两例说明。
案例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刚接触会计的学生来讲,很难站在企业会计人员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在《基础会计》 “经济业务会计分录处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点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一个简明的企业实例,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分别从案例企业自身角度来剖析会计案例,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之后要求学生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见解,总结出最完善的想法。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形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导大纲解读备考指导课件讲义模拟试题历年真题式多样的分享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突出了可操作性,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由3-5人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随时展开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习会计科目表时,可互相默写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时,互相检查会计分录正确与否; 学习会计核算程序时,可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不
会感到孤独,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模拟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
《基础会计》操作性比较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就必须进行模拟训练,加强实践教学。我们可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把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实验教学,二是综合实训。实验教学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时,要在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到模拟实验室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我们要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疑问一个一个的去吃透和掌握。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理论与实践接轨,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实训包括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等。经济业务联系发生后,会计处理共分七个步骤: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试算平衡、对账簿记录调整、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将所有的会计处理工作联系起来完成。学生在学完所有章节时,我们就应该将这个程序合并,集中安排一周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总之,学以致用是基础会计教学的一个原则,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之路。
第五篇:中职基础会计第六章教案
引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
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三、教学难点:
生产过程成本的核算
四、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五、课时安排:
共10课时(总48课时之23—32课时)
第一课时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筹集资金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资本公积的核算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讲授: 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500 000
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结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资本公积 120000
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例如:5日,向银行借入为期六个月的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
4、“长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本息,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的本金以及应付的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例如:向银行借入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8%的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
四、板书:
五、作业:
资金筹集的核算练习题(见习题集)
六、教学总结:
本节内容比较少,核算也比较简单。
第二、三课时供应过程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2、采购成本的核算 3 供应过程业务核算
三、教学重难点:
采购成本的计算
四、课时说明;
用一课时教授,一课时实操经济业务题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购入原材料收到一张进项增值税发票,在这过程中我们又发生了相关的费用,比如运费,比如挑选费等,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内容讲授: 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1、“在途物资”账户(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还没入库的材料。
借方反映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贷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借方期末余额反映在途材料。
例如:企业于2003年7月1日向新华工厂购入甲材料5000千克,单价10元,运杂费2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50200 贷:银行存款 50200
2、“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负债类账户)
借方反映:①应购买原材料等支付给供货方的进项税;②已交税金 贷方反映:①销售商品过程中的销项税;②进项税额转出;③出口退税 借方余额表示多交的增值税;贷方余额表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外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运输费、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进口关税。
例如:企业于2003年3月17日,向红星工厂购入A材料8000千克,单价50元,增值税68000元,运杂费1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借:在途物资—A材料 40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
贷:应付账款—红星工厂 469000
2、“原材料”账户(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反映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
企业于2003年4月2日向东风工厂购入B材料5000千克,每千克20元,增值税17000元,运输费5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采购完毕已验收入库,按实际成本入帐。
①购入材料时:
借:在途物资—B材料 100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500 ②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B材料 100500 贷:在途物资—B材料 100500
3、“应付账款”账户
贷方反映应付给供货方的款项,借方反映归还供货方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的数额。
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其中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等。为简化核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三)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公式:某种物资采购成本=该种物资的买价+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物资单位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物资数量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各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之和
某种物资应负担的采购费用=该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采购费用分配率 例1、12月10日,从东风工厂购入甲材料10 000千克,买价98 000元;购入乙材料2 400千克,买价47 520元;购入丙材料15 000千克,买价72 000元。增值税计36 978.4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98 000.00 ——乙材料 47520.00 ——丙材料 72 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6 978.40
贷:银行存款 254 498.40 例2、12月12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甲、乙、丙三种材料运杂费5 480元。运杂费按三种材料重量比例分配如下:
运杂费分配率=5480÷(10 000+2 400+15 000)=0.2 甲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0 000×0.2=2 000(元)乙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2 400×0.2=480(元)丙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5 000×0.2=3 000(元)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2 000 ——乙材料 480 ——丙材料3 000
贷:银行存款 5480 例3、12月12日,甲、乙、丙三种材料并验收入库,结转物资采购成本。甲材料采购成本=98 000+2 000=100 000(元)乙材料采购成本=47 520+480=48 000(元)丙材料采购成本=72000+3 000=75 000(元)借:原材料——甲材料 100 000 ——乙材料 48 000 ——丙材料 75 000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100 000 ——乙材料 48 000 ——丙材料 75 000
六、板书:
七:作业:供应过程的核算(见习题集)
八:教学总结:供应过程中采购成本的构成与核算有点难度。
第四、五、六课时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产过程账户设置
2、掌握生产成本的核算
3、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归集
二、教学重点: 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归集
三、教学难点: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核算
四、课时说明:
本节是本章的难点,用一课时讲授生产成本的核算,一课时讲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归集以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核算,用一课时进行业务题的实操核算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企业为了准确地记录和反映生产加工业务,正确计算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将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在本期销售产品和库存产成品以及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期间费用则在发生费用的期间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二)讲授新课: 生产过程账户设置:
1、“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账户,反映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以及从制造费用账户转入的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完工入库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如果有余额,反映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
例如:企业为生产产品领用甲材料500千克,单价10元。说明500千克的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因此构成了产品的直接材料费。
2、“应付工资”账户
“应付工资”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反映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该账户的借方反映实际已经支付的工资数,贷方反映应该支付的职工工资数,余额如果在借方则反映多支付的工资数,余额如果在贷方,则反映应付未付工资数。
3、“应付福利费”账户
“应付福利费”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是从工资的总额上提取14%。方向与应付工资同样。
4、“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它的借方反映企业基本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基本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贷方反映转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的制造费用,期末无余额。
例如:企业以现金支付基本生产车间的办公费200元。
5、“管理费用”账户
“管理费用”账户,属于损益账户,它的借方反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等,贷方反映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管理费用,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6、“财务费用”账户,“财务费用”属于损益类账户,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借方反映借款利息、承兑手续费、汇兑损益,贷方反映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财务费用,该户月末无余额。
例如: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承兑手续费3000元。
7、“待摊费用”账户
“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分期摊销的费用,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已经发生尚未摊销的费用。
8、“预提费用”账户
“预提费用”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去已预提计入各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贷方登记预提计入各期的费用,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费用,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例1、5日,开出现金支票50000元从银行提取现金,准备发放工资。借:现金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例2、5日,用现金50000元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 50000 贷:现金 50000 例3、8日,用现金购入办公用品,其中生产车间100元,管理部门300元。借:制造费用 100 管理费用 300 贷:现金 400 例4、10日,用银行存款预付明年上半年财产保险费3000元。借:待摊费用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例5、12日,采购员于宁出差,预借差旅费500元,以现金支付。借:其他应收款----于宁 500 贷:现金 500 例6、20日,于宁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465元,退回现金35元。借:管理费用 465 现金 35 贷:其他应收款----于宁 500 例7、31日,摊销本月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500元,其中生产车间300元,管理部门200元。
借:制造费用 300 管理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500 例8、31日,预提本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的利息700元。借:财务费用 700 贷:预提费用 700 例9、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2100元。借:预提费用 2100 贷:银行存款 2100 例10、31日,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本月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40000元、D材料11000元。生产乙产品领用A材料5000元、B材料18000元、D材料3000元。车间领用C材料3000元。管理部门领用C材料1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51000-----乙产品 26000 制造费用 3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原材料-----A材料 45000-----B材料 18000------C材料 4000------D材料 14000 例11、31日,结转本月应付职工工资50000元。其中:生产甲产品工人工资20000元,生产乙产品工人工资15000元,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10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20000------乙产品 15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00 例12、31日,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6000元,其中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4000元,企业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2000元。
借:制造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6000 例13、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25000元,其中生产车间21000元,管理部门4000元。
借:制造费用 21000 管理费用 4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 例14、31日,将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其中甲产品负担19085元,乙产品负担14315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9085--------乙产品 14315 贷:制造费用 33400 例15、31日,结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其中:甲产品500件全部完工,总成本90085元,乙产品400件全部完工,总成本55315元。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90085------乙产品 55315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90085-------乙产品 55315
产品成本的计算
(一)、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
区别: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二)产品生产成本的内容
1、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之和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
例1、12月8日,用现金支付办公用品费540元,其中生产车间240元,管理部门300元。
借:制造费用 240 管理费用 300 贷:现金 540 例2、12月31日,本月领用材料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68000元、B材料20000元、D材料30000元。生产乙产品领用A材料10000元、C材料21000元。生产车间领用B材料5000元、D材料3500元。管理部门领用C材料12500元、D材料15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18000------乙产品 31000 制造费用 8500 管理费用 14000 贷:原材料------A材料 78000-------B材料 25000--------C材料 33500-------D材料 35000 例3、12月31日,结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57000元,其中: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34200元,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14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56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684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4200--------乙产品 11400 制造费用 4560 管理费用 684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7000 例4、12月31日,用银行存款 支付本月水电费38000元,其中:生产车间33000元,管理部门5000元。
借:制造费用 33000 管理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38000 例5、12月31日,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6100元,其中:生产车间4100元,管理部门2000元。
借:制造费用 4100 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6100 例6、12月31日,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50400/(34200+11400)=1.105(元)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4200*1.105=3780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1400*1.105=12600(元)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7800------乙产品 12600 贷:制造费用 50400
六、板书:
七、作业:
生产过程的核算(习题册)九:教学总结:
本节讲述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应付工资”账户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同学们必须掌握。
第七、八课时 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销售过程账户的设置
2、掌握销售成本的核算
3、熟练销售过程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销售过程过程核算及销售成本核算
三、课时说明: 一课时讲授一课时分解练习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了营业收入。工业企业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也就是商品、产品已经发出或者劳务已经提供;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收取价款的凭据作为营业收入实现的基本条件。无论采取何种销售方式,均应以此为基础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二)收入业务会计记录的账户设置
为了记录收入业务,应设置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账户。
1、“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其贷方登记实现的销售收入;借方登记发生销货退回和期末将实现的销售收入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数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产品类别设置明细账。
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销售产品的成本。其借方登记企业结转已销售产品的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产品类别设置明细账。
3、“营业费用”账户 “营业费用”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产品销售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其借方登记企业按照规定计算应由本期负担的税金及附加,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5、“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收入。其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其他业务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6、“其他业务支出”账户
“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成本、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等。其借方登记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7、“应收账款”账户
“应收账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贷方登记收回的应收账款或已确认为坏账而转销的应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应收回的账款。该账户应按不同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8、“应收票据”账户
“应收票据”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销售产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其借方登记企业收到的商业汇票;贷方登记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或未到期向银行贴现的票面金额;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企业应设置 “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应收票据。
一)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数量*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例)12月31日,结转本月产品销售成本,其中:甲产品销售500件,单位生产成本190元;乙产品销售300件,单位生产成本120元。
甲产品销售成本=500*190=95000(元)乙产品销售成本=300*120=36000(元)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95000 ——乙产品 36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95000 ——乙产品 36000
五、板书:
六、作业:习题集销售过程的核算
七、教学总结:本节销售过程的核算同学们主要掌握的是产品销售后要结转销售成本。
第九、十课时 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利润及利润分配应设置的账户
2、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的确认
3、熟练利润分配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1、利润形成和分配的确认
2、利润分配的核算
三、课时说明:
一课时讲授利润形成和分配的确认及核算,一课时进行业务题的实操核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了从资金的筹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那么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综合指标。如何对形成的利润进行分配是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二)新课讲授:
(一)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会计记录的账户设置
为了记录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应设置 “本年利润”、“所得税”、“利润分配”、“应付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盈余公积” 等账户。
1、“本年利润”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在本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其贷方登记期末从各收入账户转来的收入数和投资收益账户转来的净收益;借方登记期末从各费用、成本、支出账户转来的数额。终了,企业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 “利润分配” 账户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净亏损结转记贷方)。该账户平时贷方余额表示截至本期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平时如为借方余额表示截至本期累计发生的净亏损。年终结转后应无余额。
2、“所得税”账户
“所得税”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其借方登记企业按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借方的数额;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3、“利润分配”账户
“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情况。借方登记利润的分配数,贷方登记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贷方余额表示历年累计未分配利润。该账户应设置“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和“未分配利润”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4、“投资收益”账户
“投资收益”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损失。贷方登记取得的投资收益,借方登记发生的投资损失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净收益,期末结转无余额。
5、“营业外收入”账户 “营业外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贷方登记取得的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收入,期末结转无余额。
6、“营业外支出”账户
“营业外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借方登记发生的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支出,期末结转无余额。
7、“盈余公积”账户
“盈余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贷方登记盈余公积的提取数,借方登记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和转增注册资本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盈余公积的结存数。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的确认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综合指标。工业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为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期间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企业应正确确认利润,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并应按国家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所得税作为企业所得的一种耗费,遵循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应计入当期的损益。因此,企业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后的数额。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对实现的净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弥补以前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经过分配仍有余额,属于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存收益的重要内容。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