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设计教师:孙淑芳 【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2、能力目标:指导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对自己负责,也能够对他人负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己责任的明确认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社会负责的人心存感激。【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导学】
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_______做的事情或__________做某些事情。
2、每个人都因不同的___________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3、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作为子女,____________,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朋友,_________________我们义不容辞;对于陌生人,虽然萍水相逢,____________是美德;作为普通公民,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
5、责任与角色的关系:随着所处_________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化自己的______,调节____________,承担不同的_______。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尽到自己的,才能。二.谁在对我负责
1、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重要意义?(1)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2、当我们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________也在我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4、不负责任产生的后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你的看法:【(1)、少年该赔钱给店主吗?答:应该。因为他应该学会承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该少年的爸爸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答:应该。因为他是监护人,负有监护的责任。(3)、你赞成该孩子爸爸的决定吗?答:赞成。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和学会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活动二】该做与不该做的事: 应该做的事
不应该做的事
在家里:体贴、孝敬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事。
以粗鲁的态度对待父母;对父母提出过高要求
在学校:上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独立完成作业;遵守校规校纪;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
逃学、躲学;逃避打扫卫生;抄袭别人作业;作弊;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
在社会:遵守交通规则;对人有礼貌。
偷盗、抢劫。
在交往:诚实守信;忠诚、互助、互谅。
轻情寡义;言而无信;自私自利。
活动目的:让学生理解
1、什么是责任?
责任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对责任的承担叫负责。负责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通性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活动三】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哪些人?
什么责任?
领导
组织、指挥抢险救灾
消防队员
灭火、消毒
部队战士
寻找被捆的人并实施救援工作
医生
尽力抢救、治病救人
民政部门及工作人员
组织、募捐和运送物资
学生
捐献零花钱、献爱心
活动目的:说明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2、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他们为什么要承担这些责任呢?知道学生找出,教师先做理论的讲解
3、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诺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责任的来源:①对他人的承诺;②分配的任务;③上级的任命;④职业的要求;⑤法律规定;⑥传统习俗;⑦公民身份;⑧道德原则等。【活动四】下面的责任来自哪里
①、父母亲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道德原则、传统习俗。②、学生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学习。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公民身份、分配的任务。③、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职业的要求、上级的任命。④、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这个责任来自: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道德原则。
⑤、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这个责任来自: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⑥、解放军的责任是保家卫国。这个责任来自: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填写,结合之前教师的讲解,突破责任来源这一难点。【活动五】自己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及承担的相应责任 角色
责任
1、子女
孝敬父母
2、学生
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3、朋友
忠诚、互助、互谅
4、公民
遵纪守法、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5社会成员
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4、我的角色我的责任:子女、学生、陌生人、普通公民、社会成员
5、责任与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相应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 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尽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谁在对我负责
【活动六】小含忘带作业本到学校,结合小含的事例填表 谁负有 责任
责任是什么
应当向谁负责
责任的来 源是什么
如果你是组长会怎么做?为什么?
小含
按时完成作业,及时交作业
自己、学校
法律规定、承诺、分配任务
应如实向老师报告。因为:这是负责的表现;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负责;如果对自己不负责就应承担相应的后果;我们应该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不要将责任推给他人,否则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组长
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收齐作业并送到办公室
自己、同学、老师
承诺、任务
老师
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成长
自己、学生、学校、社会
法律、道德原则、分配任务
小含父母
抚养教育子女
自己、子女、学校、社会
法律、道德、习俗
谁对我负责?答:自己对自己负责并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活动目的:1.自己对自己负责(1)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2)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活动七】哪些责任由自己承担?那些责任由他人替你承担?如果我们不承担责任,会有什么后果?
答:①、自己承担的有:自己穿衣;扫地;为父母端茶送水;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等等。②、由他人替自己承担的有:扫地、垃圾分类等等。
③、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那自己就无法长大成人。因为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承担新责任的过程。
活动目的:加深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了解,更深刻了解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活动八】列举他人对你承担的责任
答:父母为我们提供衣食,他们在履行养育子女的责任;老师帮助我学习,他们在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过马路时,警察为我提供安全保障,他们在履行维护交通秩序的责任;医生给我看病,他们在履行治病救人的责任等等。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列举中感受他人对我们的爱,对我们承担的责任,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和老师
2、他人也在为我们承担着责任
3、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即对他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活动九】讨论五种情景的后果
4、不负责任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答:不承担责任总会造成一定的后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处罚,更重要的是违背了做人的基本要求。从整个社会来说,会导致效率降低,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增加社会成本,影响社会的进步。活动目的:从反面来加强学生对每个都应该有责任感的理解。【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教学后记】
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教案 【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了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做好;了解不计个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对那些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也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1、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___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如、、等。同时也意味着付出、和,而且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甚至受到。
2、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的具体表现,是的必然选择,是的重要标志。
3、作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即要正确评估、合理选择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二.我承担我无悔
4、主动承担那些________的责任,这是也有________的表现。
5、不言代价与回报
(1)表现:(具体事例)
(2)意义: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_______,更加________,更加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这种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代价 什么是回报
【活动一】面对老师、朋友、父母的说法,小柯陷入沉思
◆我选择的责任是什么?答:选择参加班委竞选,对班级体负责,为同学服务。
◆如果承担这个责任,我可能付出什么?答:可能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如果承担这个责任,会对我有什么帮助?答: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等。◆有没有哪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代价?答:没有。
活动目的:说明:我们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以获得回报,但我们也要做好思想准备,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责任是每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总结出:
1、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2、承担责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小柯的选择 小柯所面临的选择有: *让父母为自己作决定。*听同伴的意见。*精心准备,全力一搏。*“管它呢,顺其自然。”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对不同选择代价与回报的思考,让学生明白,不管是任何一种选择都有相应的回报和代价,让学生认识到
3、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活动三】我选择我负责 学生填写p14 活动目的:通过这个填写,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哪种选择都要承担责任,加深学生对第三点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勇于选择承担责任。
二、我承担 我无悔
【活动四】小青担任舞蹈队队长值得吗?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到
4、主动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也有责任心的表现。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活动五】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展示如任长霞、牛玉儒、徐虎、洪战辉、蒋国珍等等人物。(结合学生举出的事例)
活动目的:通过大量人物的事例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崇高,并激发感激之情。不言代价与回报
(1)表现:具体事例
(2)意义:正因为有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第二篇: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学设计
“五千年文明”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了解博大的中华文化,懂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而感到自豪,形成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典型成就,如天文历法、军事、医学、文学等方面的代表著作或成果。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查找资料。教科书对这部分内容的表述比较简单,很多内容只是给了一些照片,师生需要查找资料,丰富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备课系统为师生提供了一些必要的资料,可以直接引用。
教学准备
师生都要查找有关中华文明的历史资料。可以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分专题查找资料,如文学、军事、天文历法、医学等。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入:复习引入
.请学生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的照片):我们都知道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代中国。照片上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就发源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四大文明古国,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但是,随着世纪的更迭、时代的发展,除了中国,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已经尘飞烟灭了。而中国的文化,却还在枝繁叶茂地发展着。
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
活动一:中华上下五千年
.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并且继续影响着世界?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中华文明发展的源头探起,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哪个同学知道,中华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自由发言)中华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中华文明是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农业、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医学、政治等都对当时乃至今天的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文明成果大都被保存或继承了下来,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2.学生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中的《中华文明回顾》,领会中华文明发展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教师:中华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的,这与中华文明具有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特点是分不开的。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从未因时间的推移和外来的侵略而中断过。中华民族文化非常博大,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中医、武术、戏曲、书法、军事等;也非常精深,变幻莫测、奥妙无穷。我们今天就来简单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
4.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平时对我国历史的了解,选择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或者朝代,列举这些时期或朝代中华文明的发展状况。学生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要地陈述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时期取得的科学成就,如《甘石星经》、鲁班、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医学的发展,如扁鹊、《皇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成就,如《诗经》、屈原、《离骚》;等等。
也可以根据文明成果进行归纳:文学上,《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政治上,“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
让学生通过活动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及取得的成果,懂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并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活动为本节课的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集体简单回顾我国文明发展的历史及取得的成果
教学环节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可以参考“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相应活动开展活动。
本活动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拓展,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总结
中华文明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海洋中独领风骚。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发扬光大。
“百年沧桑”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侵略,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对中华文化的破坏。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国家弱就要被欺压的道理;懂得从历史中思考未来,关注祖国的发展前途;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世界列强的侵略,其中的重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简单了解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经过、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条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在教科书只做了简单的介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补充更多的资料。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资料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难点。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尽量简短的资料,让学生简单了解事件即可。本备课系统提供了一些资料,教师可以直接引用。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以及这几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学生: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以及这几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主要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成果。现在,我们要回到近代,看看近代的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不知道同学们对1840这个数字有什么印象?
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直接引入主题
教学环节一:百年沧桑
.教师:“1840”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的数字,就是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百年梦魇般的生活。那么,1840年以及之后的百年中,中国的大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翻开历史看一看。(呈现下面的一段文字)
840年,英国侵略者在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由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而引起的,所以史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2.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请学生简述战争的经过。
3.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阅读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的资料,了解战争的起因、主要经过及其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影响。(本备课系统提供了大量资料供师生参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在如上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分专题进行交流。可以将学生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组”“第二次鸦片战争组”“中日甲午战争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组”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其他方式分组。
学生了解1840年及之后的百年中,中国所遭受的战争创伤,特别是这些战争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耻辱和灾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战争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引导学生不忘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环节二:细说不平等条约
.教师: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世界列强侵略中国,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耻辱。这种灾难和耻辱被一一记录在各个不平等条约中。2.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列举1840年后的百年中,中国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各个不平等的条约的名称,教师把它们一一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列举不出来,教师可以直接呈现。
3.学生分组交流各自查找到的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及其具体内容。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整理有关内容,最后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交流的内容列在下表中。
条约名称
签订国家
主要条款
4.学生谈体会,说说自己对这些条约的看法和感受。
了解这些条约,有助于学生深刻了解世界列强入侵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受强权凌辱的感觉,更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弱国就要受欺压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环节三:圆明园的诉说
可以参考“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相应内容开展教学。教学内容的深或浅,由教师根据教学时间的多与寡自行处理。
从一个重要侧面了解世界列强对中华文化的无情破坏
总结
可以采取让学生谈感想的办法进行总结。
“百年抗争”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历史上中华儿女为摆脱封建统治、对抗列强的欺压而进行的浴血奋战。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列强的个性品质;懂得通过回顾历史思考未来,关注祖国的发展前途;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传授历史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的人物、事件即可,其中的具体知识不必要掌握。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特别是查找战争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人物和事件。
学生查找林则徐、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个人简介;查找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入:故事引入
.教师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有关故事参见“教学参考资料”中的《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讲完后问学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林则徐是我国人民的不畏强暴、勇于与强权抗争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回顾中华民族在近现代进行的百年抗争。
以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环节一:走进三元里
学生阅读师生查找到的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资料,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其他地方的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华民族百年抗争的典型事例。学习它,有助于学生了解本课主旨
教学环节二:甲午风云
学生阅读甲午战争及邓世昌的故事;了解甲午海战中,中国军民对敌斗争的史实,从而体会中国人民在面对敌人侵略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无畏的精神。本备课系统提供了邓世昌的一些资料,可以供师生参考。
教学环节三:戊戌变法的英烈
学生阅读资料《戊戌变法》,交流从中理解到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课前阅读有关戊戌变法的小说、历史资料等,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戊戌变法》比较详细地讲述了变法的起因、经过、结局,并分析了其失败的原因。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孙中山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历史贡献及局限
教学环节四:孙中山的功绩
.学生阅读辛亥革命的资料,简要了解这段史实,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辛亥革命》可供师生参考。
下面的资料供参考。
辛亥革命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这是更具历史价值的功绩。
从革命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首次把反帝和反封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经济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有力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达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水平,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
让学生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从而了解到中华民族为实现祖国的强盛而付出的努力及其局限性
总结
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蔑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为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奠定了基础。
总结提升,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发扬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案例
本课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活动七: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活动八:中华爱国魂”“活动九: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活动十: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本备课系统提供了有关的阅读资料,可供师生参考。
关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也是由中国共产党性的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能力目标: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提高科学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党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投身到祖国建设事业中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一些历史事实,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过程,并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本节课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的情况下,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闯过了难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新的辉煌。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不少历史事件,如教科书第14页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教学时,教师要充实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并真正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并认同教科书中主题文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阅读教科书的内容;浏览本备课系统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有关内容,研究本节教学案例,确定教学思路;准备有关。
学生查找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的资料;查找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的历史资料。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听歌曲,谈感想
.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欣赏歌曲并交流从歌曲中,你认识到了哪些问题?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让学生了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雪耻梦想
教学环节一:回顾历史,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
.了解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斗争及其失败的原因。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也是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有过许多尝试。
学生列举中国近现代进行的救亡图存的尝试并说明其结果。
农民战争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
2.引出主题: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教师: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什么?中国人要救国图亡只能走什么道路?
让学生用已有的历史知识理解中国近代仁人志士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而进行的探索,这些探索失败的事实,为学生理解是中国人民选了中国共产党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
.教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它们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资料《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一文,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3.教师: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中进行的斗争。
引导学生承接上节课的内容,充分认识到以往的各种努力和斗争失败的原因,从而为下面内容的引出奠定基础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鲁教版)
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和作。
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3、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4、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维护法律的权威。【能力】
1、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性质选择。
3、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知识】
1、了解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3、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知道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4、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第 1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第一框 我们向往公平
一、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公平感的产生;②公平(不公平)的含义;
③社会公平的含义; ④为什么要维护公平? ⑤如何维护社会公平?⑥怎样做一个有公平感的人?⑦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如何?
2、能力目标:
(1)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3)分清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2)维护社会公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树立规则意识,遵守正义制度,敢于、善于同不公平现象、行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合作公平、社会公平的含义是重点;
2、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是重点;
3、应该如何维护公平?是重点
4、公平感的产生;公平的必要性的认识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活动等的运用。
四、教具教学手段:(略)
五、教学过程: 引言部分的讲解:
在这个故事中,让同学们思考老人的同学提出“比赛不符和公平正义的要求”,为什么违反了比赛规则,比赛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正义的?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公平正义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通过问题的列出,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着问题学习课本。
并且在引言的第二段上初步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通过课本p3—p4材料分析,让同学门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产生公平有不公平感?(教师点拨)合作就利益关系,从作中产生了利益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感。
2、认识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的含义?在这里要抓住判断公平的标准是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否则就是不公平。
通过对教材p4—p5的阅读分析让同学们理解讲究公平的必要性。联系前面的知识思考王某的做法对刘某是否公平?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王某李某是好朋友,二人合作开店,王某在合作中,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承担的越来越少,而在合作中的获利并没有减少,按照公平的标准就是不公平的。那么,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他们的合作就很难继续下去,必然导致失败。的出结论,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在此可以举一些例子如:当今世界的谈判要双赢、外商投资也要照顾外商的利益、遵守国际交流的准则等。
3、所以,合作的必要性也就解决了。可见,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另外,通过p5填一填的小活动交流,进一步认识合作公平的表现、要求和必要性。
既然公平是必要的,那么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就要学习下一个标题的内容了。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让同学们知道,除了在个人与个人合作公平外,还有社会公平。
(1)什么是社会公平?含义,区别合作公平。它们主要是产生的具体途径不同。社会公平是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机会和利益中产生的。
(2)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见p6图片、p7材料填空部分,充分交流介绍在各方面的公平表现。
(3)通过公平表现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明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平得到了基本实现;但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对此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在这里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正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必须要维护社会公平。自然而然的引出下一个问题。
2、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重要性?(教师点拨)注意:这个意义要从个人与个的合作公平以及社会公平两个角度去分析。教材有三点作用,前两点是从个人合作的作用上看的,第三点主要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的。阅读教材下面的材料加深对维护公平意义的理解。温家宝总理帮民讨工资主要体现了第三点作用,总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三)、维护公平的途径和对我们的要求:(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1、维护的途径有:一要靠国家政府的力量(制定公平的法律制度、行为规范,并且打击和制裁、纠正不公平现象和行为);二要靠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宣传、监督、履行);三要靠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包括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学生。
2、对每一位公民的要求:必须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犯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这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完成填一填 说一说 的内容,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六、作业布置(见练习资料部分)
七、教学后记(略)
能较好掌握公平的含义、表现、现状和意义,但对维护公平的途径和要求掌握不够好。有待提高。
第 二 课 时
第二框 为正义高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2)明确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3)明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态度。(4)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的认识掌握区分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标准;(2)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行非正义行为为耻;
(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标准;②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性的体现; ③如何做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①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以及正义制度对社会公平的作用;②认识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之间的关系地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小活动的形式等。
四、教具、教学手段:图片、收集的资料、小品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首先,要认识我们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正义这个问题,理解正义的重要性作用。在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社会正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还有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这里可以利用书本的图片和材料引出讨论,引导到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的认识上来。
其次,认识什么是正义、非正义行为的问题,把握区分衡量的标准。
第三、正义的要求、正义的规则如何体现和确定呢?人们按照什么来做才是正义的呢?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正义制度的知识。在此要讲清以下几个知识点:
(1)什么是正义制度?有哪些具体的正义制度?这里可以让同学们看p9下面的几幅图片来说说。比如:大到道德、各种各样的法律,小到劳动纪律、行业规定、学生守则、课堂纪律等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让学生列举、交流感受)(2)那么怎样的制度才是正义的呢?可以让学生讨论,以班级公约的制定为例如何才是对没一位同学都是公平的。而且通过这个讨论也就引出了正义制度对维护公平的意义所在。(3)理解正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及与公平的关系。既然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制度,所以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正义制度。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这一体现。
第四、树立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态度。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对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违纪行为会受到什么结果,分别交流,在交流中形成共识。
既然,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要受到不同的对待,那么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就引出一个结论和要求那就是“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从书上吕毅的选择开始分析问题: ①吕毅为什么还要投何雯的票? ②他在投票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
③从这个事例中你看可以明确,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从这些问题中,来了解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要树立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2、那么,怎样才是遵守了正义制度呢?那就是要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解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体现。、3、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呢?阅读之后有学生回答、交流。
4、那么要使自己做的更好,更有正义感呢?那就是要不仅对自己要求好,还有就是在对别人的非正义行为要勇于揭露,敢于和善于跟这些行为做斗争。
在这里要注意这四点要求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同学们认识到做个有正义感的人是对没个人的要求,也是可以做到的,有标准可循的。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施非正义为耻!
六、作业布置:(见联系资料部分)
七、教学后记:
对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含义、正义性的理解、要求)掌握较好,对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的态度掌握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第 三 课 时
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复习复习目标:
复习巩固本课重点知识,并通过练习形成能力 复习过程:
一、重点复习
1、什么是公平?
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列举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哪些政策体现了社会公平?
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制度;实行公务员选拔制度;实行廉租房制度;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种粮补贴;家电下乡等。
3、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有哪些?(1)有利于合作成功和不断延续;(2)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4、我们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1)要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2)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3)具体做法: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5、判断正义的标准是什么?
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相反,凡是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6、正义要求每个人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现代社会典型正义人物代表:任长霞(打击黑社会势力)、魏青刚(奋不顾身救人)、徐洪刚(英勇同歹徒作斗争)等等。
7、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要为人正直(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的要求(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
二、复习练习
一、判断正误:
1、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待等统一。
2、因为竞争的存在,尽管社会需要合作,但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合作。
3、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社会公平主要表现在社会要求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获得既得的利益。()
4、维护社会的公平,主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5、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6、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7、按照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
二、单项选择题:
2、对公平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b、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公平的是()
4、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是()
a、为少数人制定的 b、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人制定的
5、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是()题a、遵守纪律b、抵制歪风邪气
6、某市普通居民老麦20年来始终义务抓小偷,在当地拥有很好的口碑。老麦是在()
三、分析说明题:
某市举行公务员考试,依照规定,文化课考试成绩在前两名的同志参加面试,经过综合进行考评,成绩排在前两名的张某和李某入围面试,而在面试时文化课考试成绩不好的王某也参加了,并被录用为公务员,张某和李某却被淘汰。对此,张某忍气吞声,而李某却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要求给个说法。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对材料中三人行为进行评析。(2)你赞同哪个人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第四篇: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课时安排:4课时,每框2课时
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
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新授:第一框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教学后记:
第一课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
一、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
(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是假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二、我的承担 我无悔
(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二)相关链接
(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一、教学目标:第二课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觉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弄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关爱集体。
三、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己举例,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以及美妙的歌曲感染、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多媒体课件中的一首歌:《爱的奉献》,让学生一起唱。
(教师提问):(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什么?(2)这些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这些歌词说明了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二)讲授新课: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我是集体的一员
【为什么毕业20年后仍能感受到当初班集体的温暖?】(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 人人有责 【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 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小铭为什么犹豫?】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⑶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从而能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
(四)巩固新课:
先放一遍板书,老师一边问学生一边回答讲过的一些知识点。师生一起唱《爱的奉献》,体会其中的歌词说明的道理。
(五)课后思考:
1.为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 2.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
五、板书设计:
第一框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我是集体一员
1、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关爱集体 人人有责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第二课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主动服务社会,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难点: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以天下为己任”
-毛泽东
请同学们讨论着三段话的含义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我们今天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该如何去做? 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怎样?
2、如何才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承担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4、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
5、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你的体会是什么?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讨论:请你来参加
1、出租车司机小李向全市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
2、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3、九年级某班的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
请你写出三种你已经参加过或想参加的类似的活动。
并说说以上这些活动是应该做的吗?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相关连接:
1、资料《1998年的抗洪救灾》
2、写出“抗击非典”的三位英雄的姓名、、讨论:
1、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是在什么时候?
2、你打算怎样向他们学习?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三)情感升华,争做好公民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激发学生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从小就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第二课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信守承诺,勇担过错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要把履行各种职责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要自觉承担责任,做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难点:自觉承担责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见课文P26 讨论:
1、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那么会„„
2、如果送货工准时把电视机送到而刘家没人等候,那么会„„
3、根据你的理解,请把故事续写下去。
小结:我们许下诺言,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什么是自觉承担责任?
3、怎样做到自觉承担责任?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相互交流:
1、请说出你心目中最守信用的人的姓名及典型事例。
2、请你说出你的记忆中因失信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
3、请你说说守信的重要性、失信的危害性。自我反思:
1、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是勇敢认错,还是逃避责任?
2、如果你有勇敢认错的经历,请与同学交流一下。调查报告:
1、请写下你在学习、家庭、班集体、社会中承担了哪些责任?
2、哪些是你被动承担的?哪些是主动承担的?
3、请你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三)情感升华,争做好公民
名言赏析:希望你们不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一代,而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一代;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创造未来的一代。
第三课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
1、我国的基本国情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国家的根本任务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5、民族制度及实现祖国的和平和统一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国家的根本任务(重点)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设想
用身边的变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产生共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
六、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可用录音机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或与学生一起歌唱该歌,使学生产生肩负“开创未来”的责任,而要真正肩负这一重任,就必须全面了解我们的基本国情以及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等。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板书)
(教师把本框要讲述的内容先告诉同学们:“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师):请同学们把最近中国领导人在世界舞台上的情况简要讲述。(生):举例(:)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点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板书)(结论: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大起来)(副板书)
(同时,“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供认。”)(让学生举例说明)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看书本材料并结合了解到的苏南苏北差距、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的差距的点滴实情,以及家乡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在许多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竞争的机遇时刻显现在眼前,挑战的压力步步紧逼着我们,因而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加快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板书)(让学生从自己家庭中房屋、车辆、电视、手机等拥有的情况来说明)
(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板书)
①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人均国民平均收入)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举例:发达国家与我国受教育的程度与状况)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教师讲解,但不十分展开)(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板书)
①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还不发达。(教师简要解释)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这样的主要矛盾,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即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5)、国家的根本任务(板书)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明确了我们应走什么样的路?应干什么样的事?)
3、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板书)
(这部分主要告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板书)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三个代表的含义:(板书)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举例让学生判断并解释)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B、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C、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分析教材图片,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着的指导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教学后记
第三课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导入:(从自己家庭成员的美好愿望如何实现为切入口,引入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板书)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制定这一路线的根本依据是什么?)(2)、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板书)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或根本目的(板书)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而可以看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基本路线的内容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途径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以教材组图中与学生一起得出: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并且都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一种体现。)(如何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先请同学们看P38页第一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要地位”这段话,然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而以家乡、地区、祖国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加以证明,从而得出:)①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板书),答案见P38页第一节“只有„„才能„„才能„„才能”。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中的两个基本点,那么:)②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板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体朗读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副板书)(指导学生从书本中寻找,教师分析)A、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B、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C、如果„„都是„„
(告诉学生):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彩色副板书)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或强国之路(彩色副板书)(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不是全盘推翻,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可用一些通俗的谚语来进行鲜明的对比说明.)(彩色副板书)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比不可少的条件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四项基本国策
(可以历史的史实来证实,也可以用国外象越南等一些地区的现状作比较.)
2、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在学生课前对自己家庭20年前与后的状况的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双边合作探究,得出一个结论:)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国力会强大,人民得实惠,社会保安定,国际地位会提高,民族精神会增强。
(从课本的相关知识连接入手,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2)、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板书)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同图片和邓小平同志的话结合教材最后一节内容进行小结这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后记: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得出:)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以活动中导入,使学生体会到各民族在创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从而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2)、自觉维护民主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作到“三个尊重”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说明。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深情并茂朗读相关连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再从连、宋打破僵局,访问大陆到目前台湾民众意愿来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然趋势。)
(与学生一起简要回顾第三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学生预习第四课内容。)预习提纲:①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要发展,应当怎么办?中国如何走发展之路?
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教学后记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
3、科学发展观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自己在祖国的发展中所肩负的责任,明确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
2、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难点)
3、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
(重点)
4、科学发展观
(重点和难点)
四、教时安排:4课时
五、授课过程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板书)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板书)
让学生自己举例了解的或感受到的开放的世界的表现,并以加入世贸以及最近中国纺织品在欧美市场受阻状况来总结。说明:(1)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
(2)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坚持对外开放
(板书)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副板书)(从填表中说明)
(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副板书)
① 既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② 又必须实行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学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5分钟演讲赛)
(结合课本国产汽车发展问题事例组织讨论,再次认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借鉴和利用外国有益经验的关系。)二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板书)
1、计划生育关于国计民生
(板书)
(一是用书本资料说明问题,二是用家庭人口数量变化与收人分配事例说明,从而使学生了解。)
<1>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
(副板书)
①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基本特点);
②
此外,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带来的影响
(副板书)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从人均生活水平、就业压力、社会保障压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举例说明。)
<3>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副板书)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①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就是要求同学的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②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副板书)
(教师综合分析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见P52)
(过渡:从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入手,转到环境方面的内容。)
2、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板书)
(让一学生朗读P52材料,请另外的一部分学生讲讲身边的环境问题,从而明确存在的哪些环境问题。)<1>我国的环境问题的表现:
(副板书)① 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
② 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 ③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④ 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
(可广泛举例,用电视新闻中和身边周围的事实来说明,能让学生自己讲更能引起共鸣。)<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副板书)①决不能走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路来发展经济; ②只有保持环境,才能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顺利实现。
(举例说明:A、用浙江某皮革厂的事例;B、华士绝缘材料厂的事例。)
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板书)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副板书)
(可以预先通知学生,回家了解家中爷爷,父亲辈交通工具,住房或通信工具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这些变化?)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
(副板书)
①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以资本主义的三次产业革命为例论证科技的作用)<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以阳光集团发展之路依托科技为例,以点到面加以说明。)小结时强调: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副板书>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举例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经济发展与人才或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所占比例的状况来引证,也可以我国以前经济发展与人才状况同现在经济发展与人才拥有状况来引证。)①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根本的事业。)(请学生具体朗读P57关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作用的地位的相关内容,然后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设问: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②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地位,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关键要把教育事业搞上去,教育上去了,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才会有强大的后劲,举例说明中国在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等事例加以说明。)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让学生阅读书本材料,教师列举在职“充电”,和“银发大学生”等事例来引导学生抓住大好光阴,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小结: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地位(见P57)
3、科教兴国
(副板书)<1>实施科教兴国
(以中央的有关规定,江泽民的讲话以及周边相关企业科教兴企,科教兴才的事例来说明。)<2>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从亦步亦趋难以摆脱从前,难以超越别人说明创新的重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领会创新的重要性。)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板书)
1、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
(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得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我国的资源现状:(板书)
A、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方面的国情)(副板书)
B、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副板书)(举例:遍地开发区、地下水的开采)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能一味地索取,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否则,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可见: 〈2〉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板书)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让学生分别列举人口、环境、资源方面的事例,说明:)〈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已影
响人类生存。(板书)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呢?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板书)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副板书)
举例本地区的工业发展及部分厂家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来说明 〈3〉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板书)(举例 养殖场——农作物种植肥料——农作物生产——鱼塘鱼儿饲料——塘底污泥——农作物养料循环发展之路等例子来说明,并根据课本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重要,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归纳小结:
本课中提及哪些基本国策和哪些战:,我们已经学到了哪些基本国策? 布置作业:(:)教学后记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五周到第七周授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难点: 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1、听“古典音乐”
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
3、古诗朗诵„ 讲授新课: 活动一:看谁说的多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2、你知道他们的来历吗? 活动二:品味中华文化
1、你是怎样品味这些文化情趣的?
2、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文化? 活动三:谚语和格言赏析
1、吃一堑,长一智
2、车到山前必有路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欣赏并说出上述谚语的内涵,在横线上再写三句类似的格言,并谈谈面这些话对我们为人做事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讲故事
1、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以下三个历史故事 书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教学后记
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难点: 民族精神我传承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
通过播放“红军长征”“抗洪”“原子弹爆炸”“载人航天”„„等图片,来反映中华民族面临种种巨大的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终在挫折中奋起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讲授新课:
(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1、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2、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特点?
4、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
6、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又该怎么做?
(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
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讨论一:
鲁迅话:见课文P68 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讨论二:
戴望舒诗:见课文P68-69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三:
毛泽东话:见课文P70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毛泽东的这段话。
2、你能说说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吗?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 讨论四: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
(三)情感升华
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填写表格:见课文P69 【课堂训练】 当堂完成巩固练习教学后记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第六课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教案
第七周到第九周授完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简案: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4、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 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6、教材P75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7、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板书)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板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从左至右)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讨论:
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可以说:(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有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群众不满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从中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高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讨论:从P75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②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适用法律上平等。
④任何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P76相关链接告诉我们: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得法律实施机关。我国绝大部分法律包括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有关的法律都要由行政机关去落实。
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看法,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的实施。⑤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P77 ⑥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教学后记
第六课第二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2、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四)教学简案: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P78-P81)并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其次,小组讨论,从那些方面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学生感知:请学生阅读教材P78小字材料,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 大家讨论后的出结论:
(1)从宪法规定的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普通法律治规定国家生活中得某一方面的问题。(2)宪法的构成
学生再讨论: P80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的?
从小齐的例子我们应该:
(3)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肃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说: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
引导学生从教材P80图示中得出宪法所处的法律地位
做一做:P80宪法与普通法律得“母子”关系(行政诉讼法、行政法、行政处罚法)
(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①宪法使其他法律得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各人的活动准则。(2)法律效率,指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3、从宪法的制定、修改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
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六课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2.能力目标: 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简案: 【学生感悟】
① 阅读教材:5分钟
②小组讨论小字材料提出得问题:10分钟 【教学简要】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板书)
同学们已经看了教材,现在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教材的内容 【题问】选举权属于那种公民权呢?
政治权利 那么政治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①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板书)
【查一查】: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那些?
【提问】:来广洲打工的外地大学生„„,遭毒打致死,给我们什么启示? 权利需要监督和制约,每个公民要承担起监督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关注身边的事,也要关心国家大事,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的建议和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及其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得我权利。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做一做】 :P83最后小字材料 【提问】
② 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方式有那些?
A 向人民代反映或人大常委会反映。
B 可采取举报信向有关部门反映。C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③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A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B 应当事实求实,以事实为依据,如时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C 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维护国家安全: 我们的政治义务(板书)【提问】地图的完整与否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地图完整:反映着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富强。地图不完整反映着国家利益受损害,领土不完整,也反映了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①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 什么是国家安全?
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提问】 :p86小民有几种选择,分别会产生什么后果? 【选择一】:出卖情报
后果 :使工厂倒闭,损害了国家、集体的利益,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了国家安全。对小民及其父亲而言,要受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承担法律责任。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选择二】 :拒绝
后果:保护了工厂的安全,保护了工人们的利益,维护了国家安全,保护了国家秘密,履行了公民的义务,是热爱祖国的的具体表现。②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从小民例子也给我们启示 :
③公民应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教案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第九周到第十一周授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三步走”的发展战:,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
2、能力目标
体会“三步走”发展战: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体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体会树立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和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4)、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可使用比较法;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
四、课前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性的变化,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收集一些学生消费的心理,消费行为方面的材料
(3)收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关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方面的材料。
五、设计依据(1)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学情分析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会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
②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生活水平提高,还要提倡节约
六、教学活动设计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导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其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学会合理消费,这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认清肩负的使命,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讲授新课:
第一框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㈠感受身边的变化(活动)杨妈妈的帐本
(讨论)(1)杨家的帐本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帐本记载的内容、方式等方面,比较杨妈妈与女儿的帐本有哪些差别?这些差别说明了什么?
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既体现在祖国的巨大变化上,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三步走”战:
目的: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出发点:我国国情(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两个100年”的目标
到建党100年时(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100年时(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世纪末)注意: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横的小康 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地位:积聚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集体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要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4、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九疑山中心校
田自新
㈠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应素:我国的经济制度
在分配中注意的问题: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B、在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并支持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㈡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从社会角度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将涌流
从个人的角度看: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框
学会合理消费
㈠消费观念面面观
第五篇:2018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学设计 “五千年文明”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了解博大的中华文化,懂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而感到自豪,形成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发展的典型成就,如天文历法、军事、医学、文学等方面的代表著作或成果。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查找资料。教科书对这部分内容的表述比较简单,很多内容只是给了一些照片,师生需要查找资料,丰富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备课系统为师生提供了一些必要的资料,可以直接引用。
教学准备
师生都要查找有关中华文明的历史资料。可以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分专题查找资料,如文学、军事、天文历法、医学等。
教学课时 1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节 引入:1(请学生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让学生认复习引入 哪几个,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识到中华文明
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强大的生命力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 度河流域古城遗址的照片):我们都知道 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巴比 伦、古印度、古埃及、古代中国。照片上 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 址就发源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四大文明古国,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 了非凡的贡献。但是,随着世纪的更迭、时代的发展,除了中国,其他三个文明古 国已经尘飞烟灭了。而中国的文化,却还 在枝繁叶茂地发展着。
活动1(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让学生通一:中华上并且继续影响着世界,这是我们今天要过活动充分了下五千年 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从中华文解中华民族五 明发展的源头探起,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千年文明发展脉络,体会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哪个的历史以及取同学知道,中华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得的成果,懂得的,(学生自由发言)中华文明从新石器中华文明源远时代开始的,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流长,并对世界先。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中产生了巨大的华文明是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影响 古代的农业、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医 学、政治等都对当时乃至今天的世界产生本活动为了重大的影响。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文本节课的拓展明成果大都被保存或继承了下来,成为中部分,可以让学华文化的精髓。生通过查找资
2(学生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料进行交流,也《中华文明回顾》,领会中华文明发展的可以让学生根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据平时的知识
3(教师:中华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积累集体简单的,这与中华文明具有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回顾我国文明特点是分不开的。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发展的历史及展,从未因时间的推移和外来的侵略而中取得的成果 断过。中华民族文化非常博大,包含着方
方面面的内容,如中医、武术、戏曲、书 法、军事等;也非常精深,变幻莫测、奥 3 妙无穷。我们今天就来简单探究中华文 明的发展历史。
4(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平时对 我国历史的了解,选择几个重要的历史时 期或者朝代,列举这些时期或朝代中华文 明的发展状况。学生查找资料,或根据 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要地陈述殷周时 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时期的文化发展状 况。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 秋时期取得的科学成就,如《甘石星经》、鲁班、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医学的发展,如扁鹊、《皇帝内经》;春秋战国时期的 文学成就,如《诗经》、屈原、《离骚》;等等。
也可以根据文明成果进行归纳:文学 上,《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政治上,“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
教学环可以参考“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相本活动为 节二:博大应活动开展活动。本节课教学内 精深的中华容的拓展,目的 4 文化 是引导学生进 一步了解博大 精深的中华文 明
总结 中华文明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以其独特的风 格在世界文化海洋中独领风骚。这是值得 我们自豪的。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发扬光大。
“百年沧桑”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侵略,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掠夺、对中华文化的破坏。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国家弱就要被欺压的道理;懂得从历史中思考未来,关注祖国的发展前途;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世界列强的侵略,其中的重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教 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简单了解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经过、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以及主要条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在教科书只做了简单的介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补充更多的资料。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资料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难点。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尽量简短的资料,让学生简单了解事件即可。本备课系统提供了一些资料,教师可以直接引用。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以及这几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学生: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以及这几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节 图
引入:提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主要了解利用学问引入 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及取得的成果。现生已有的历 在,我们要回到近代,看看近代的中国发史知识直接 生了哪些事情。不知道同学们对1840这引入主题 6 个数字有什么印象, 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教学环1(教师:“1840”对于中国人来说学生了
节一:百年沧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的数字,就是从解1840年及 桑 1840年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百年梦魇般之后的百年 的生活。那么,1840年以及之后的百年中,中,中国所遭 中国的大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受的战争创 些事情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产生了怎样伤,特别是这 的影响,让我们翻开历史看一看。(呈现些战争给中 下面的一段文字)国和中国人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其他西方资本民带来的耻 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的中国发动了辱和灾难,从 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由英国强而激发学生 行向中国倾销鸦片而引起的,所以史称鸦的爱国热情 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 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让学生 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进一步了解 探索、斗争的历程。这些战争给
2(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有关中国和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人民带来的 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请学生简述战争的灾难,以引导 经过。学生不忘国 7 3(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阅读有关第耻,激发学生 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的爱国热情 侵华战争等的资料,了解战争的起因、主 要经过及其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影 响。(本备课系统提供了大量资料供师生 参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学生查找有关 资料,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4(在如上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分专题进行交流。可以将学生分为“第一 次鸦片战争组”“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中日甲午战争组”“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组”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以 其他方式分组。
教学环1(教师: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了解这节二:细说不世界列强侵略中国,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些条约,有助平等条约 来了无尽的灾难和耻辱。这种灾难和耻辱于学生深刻
被一一记录在各个不平等条约中。2(学了解世界列 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列举1840年强入侵给中 后的百年中,中国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各国和中国人 个不平等的条约的名称,教师把它们一一民带来的巨 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列举不出来,教师大灾难,有助 可以直接呈现。于学生深刻 8 3(学生分组交流各自查找到的条约体会受强权 签订的前因后果及其具体内容。在分组交凌辱的感觉,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整理有关内容,最后更有助于引 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交流的内容列在下导学生理解 表中。弱国就要受
欺压的道理,条约签订主要条款 激发学生的名称 国家 爱国热情
4(学生谈体会,说说自己对这些条 约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环可以参考“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相从一个
节三:圆明园应内容开展教学。教学内容的深或浅,由重要侧面了 的诉说 教师根据教学时间的多与寡自行处理。解世界列强 对中华文化 的无情破坏 总结 可以采取让学生谈感想的办法进行 总结。
“百年抗争”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9 知识目标:了解历史上中华儿女为摆脱封建统治、对抗列强的欺压而进行的浴血奋战。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列强的个性品质;懂得通过回顾历史思考未来,关注祖国的发展前途;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传授历史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的人物、事件即可,其中的具体知识不必要掌握。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特别是查找战争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人物和事件。
学生查找林则徐、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个人简介;查找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10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节
引入:故1(教师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以故事引事引入(有关故事参见“教学参考资料”中出本节课的主 的《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讲完后题 问学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林则徐是我国人民的不
畏强暴、勇于与强权抗争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回顾中华民族在近现代进行的 百年抗争。
教学环学生阅读师生查找到的广州三元三元里人节一:走进三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资料,交流自民抗英斗争是元里 己所了解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其他地中华民族百年
方的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抗争的典型事 例。学习它,有助于学生了 解本课主旨
教学环学生阅读甲午战争及邓世昌的故 节二:甲午风事;了解甲午海战中,中国军民对敌斗
云 争的史实,从而体会中国人民在面对敌 人侵略所表现出来的慷慨、无畏的精 11 神。本备课系统提供了邓世昌的一些资 料,可以供师生参考。
教学环学生阅读资料《戊戌变法》,交流了解辛亥节三:戊戌变从中理解到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革命的历史意法的英烈 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课前阅读有关义,以及孙中
戊戌变法的小说、历史资料等,并在课山在中国革命 堂上进行交流。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读进程中的历史 资料《戊戌变法》比较详细地讲述了变贡献及局限 法的起因、经过、结局,并分析了其失 败的原因。教学环1(学生阅读辛亥革命的资料,简让学生了节四:孙中山要了解这段史实,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解孙中山和辛的功绩 读资料《辛亥革命》可供师生参考。亥革命及其历
下面的资料供参考。史意义,从而
辛亥革命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了解到中华民 主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社族为实现祖国 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的强盛而付出 重大的历史意义。的努力及其局 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限性 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 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12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促进了民族觉醒,这是更具历史价值的功绩。
从革命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首次把反帝和反封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经济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有力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达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水平,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总结 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总结提严,中华儿女蔑视强敌,甘赴国难,浴升,为下面的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教学奠定基础
抗争,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为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奠定了基础。13 “发扬民族精神”教学设计案例
本课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活动七: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活动八:中华爱国魂”“活动九: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活动十:团结统一,爱好和平”。本备课系统提供了有关的阅读资料,可供师生参考。
关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也是由中国共产党性的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能力目标: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分析问题,提高科学鉴别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 爱党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投身到祖国建设事业中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一些历史事实,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过程,并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本节课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在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的情况下,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闯过了难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新的辉煌。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不少历史事件,如教 科书第14页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教学时,教师要充实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这段历史,并真正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让学生认识并认同教科书中主题文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阅读教科书的内容;浏览本备课系统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有关内容,研究本节教学案例,确定教学思路;准备有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的资料;查找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的历史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节
导入:听1(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引导学生了歌曲,谈感想 有新中国》,学生欣赏歌曲并交流 解中国共产党为
从歌曲中,你认识到了哪些问题, 中国人民的解放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写在事业所做出的贡 黑板上。献,让学生了解: 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最终 走出黑暗,走向 15 光明,实现了中 华民族的百年雪 耻梦想 教学环1(了解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斗让学生用已节一:回顾历争及其失败的原因。有的历史知识理史,感受中国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解中国近代仁人共产党的历已经了解了:一部中国近代史,既志士为国家的独史必然 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立与富强而进行
苦难史;也是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的探索,这些探 求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在这一过索失败的事实,程中,有过许多尝试。为学生理解是中 学生列举中国近现代进行的救国人民选了中国 亡图存的尝试并说明其结果。共产党奠定基础 农民不触动资产阶
战争 封建根基的级革命派领 自强运动和导的民主革 改良运动 命
2(引出主题:只有共产党才能 救中国。
教师: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 16 辛亥革命等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 明了什么,中国人要救国图亡只能 走什么道路, 教学环1(教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引导学生承节二:中国共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接上节课的内产党诞生的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容,充分认识到背景 其中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以往的各种努力
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它和斗争失败的原 们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因,从而为下面 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内容的引出奠定 在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基础 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强调中国共
阅读资料《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产党作为工人阶 一文,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级的先锋队,在 背景,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中国革命和建设 史的必然。中的地位 3(教师:通过阅读资料,我们 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 历史的必然。下面我们来一起研究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28年中进行 17 的斗争。
教学环1(呈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让学生充分节三:中国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照片,以及 PPT了解中国共产党产党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若干大事》领导的新民主主新民主主义中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部分内容,让义革命的历程以革命 学生简单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及取得的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以及取得的重PPT 中的内容比 大成就。较多且复杂,让
2(教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学生浏览一下,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了解党的革命历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程就可以了 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
教学环1(图片展示:开国大典(毛泽让学生了解境四:中国共东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新中国成立后中产党领导的共和国成立了);邓小平1992年南国共产党领导中社会主义建巡, 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 国人民建设社会设成就 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得失的标准,主义基本的历
即“三个有利于”;他认为计划多程,感受中国共 一点还是 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产党为人民服务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他的的宗旨(其中括 18 讲话 在 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弧内容由教师讲胡锦涛考察青藏铁路沿线;温家宝述)视察农村。
2(教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 国共产党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 移,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 面。
总结 1(教师:通过上面的探讨,我总结本节课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的主要内容和结党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实现富强论,强调本节课的最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的中心思想 就没有新中国。
2(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让学 生通过下面的练习巩固所学的内 容。19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不是自封 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的历 史选择。
? 农民革命不可能获得民主 革命的胜利
? 中国资产阶级担负不起领 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 ?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 动和改良运动不会成功 ? 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中国革 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过程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力目标:对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向胜利历史事实的认知教学,培养起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态度,人 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只有让学生搞清楚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应该让学生了解如下知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了求得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艰辛的探索。以太平天国、义和团为代表的农民运动失败了;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惨败表明地主阶级改革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最终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仅仅持续103天就遭到失败;辛亥革命也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艰辛的探索、悲壮的抗争,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的原因是没有一个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成功缔造了新中国。近代中国百年探索的历程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如果课时紧张,可以把本节课和上一节课合并在一起上,内容可以精简。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21 节
导入:谈1(教师:我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运用推理
话导入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最的方法提出问 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它们为什么会失题,自然引出本 败,前面,我们已经谈了一些原因,无节课的主题,同 论农民、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具有时也为学生的 阶级局限性,这使他们领导的革命或改思考提供方向 良运动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代表了最 广大的工人阶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最给出本节 终取得了革命的彻底胜利。我们要进一课的中心思想。步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对于本节课的 呢, 教学而言,采用
2(学生自由回答。先给结论后进
3(教师:要通过革命建立全新的行论述的方法 社会制度,就必须有全新的理论和思想是非常合适的 作支撑。以往所有的运动或革命之所以 失败,就是因为它们缺乏先进的理论和 思想。就在国人寻求出路而不能得的情 况下,“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 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 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 想,走上了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22 教学环1(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让学生懂节一:太平天读资料《太平天国的得与失》,从中分得太平天国运国运动的得析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动的理论是空失 2(教师把学生总结出的原因写下想的、不切实际
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的建议修改 民阶级存在阶级局限性。太平天国虽然 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它在当时 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太平天国运 动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
教学环1(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懂得洋务节二:洋务运读资料《洋务运动》,总结洋务运动失运动失败的原动的破产 败的原因。因在于没有铲
2(教师把学生总结的内容简单地除中国封建剥 写下来: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有力削制度;“中体 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且有限;洋务派西用”,具有内 官员自身的近代化修养不足,没有意识在的矛盾性;缺 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建设对其乏统一坚强的 经济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相反,企图领导核心 单纯依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来实现“自 强”“求富”,即所谓的“中体西 用”——用中国的封建制度做容器去 23 盛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 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失败。教学活1(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阅 动三:戊戌变读资料《戊戌变法》,总结戊戌变法失
法的改良思败的原因。
想为何救不2(教师把学生总结出的内容写下 了中国 来:脱离群众没有阶级动力,依靠封建 君主制度,幻想得到某些帝国主义大国 的同情和支持。
教学环1(呈现一些反映辛亥革命的图片。通过活动节四:辛亥革2(教师讲解:辛亥革命比起前几认识“资本主命失败的原次运动来有它的进步性,但它也未能改义道路在中国因 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走不通,只有社
人民的悲惨命运。这说明资本主义道路会主义才能救 在中国走不通。中国”的道理 3(学生从下列的选题中任选一个 开展活动。
(1)学生讨论:为什么资本主义 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小辩论: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还是资本主义能救中国, 教学环1(教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通过推理 24 节五:只有社不通,这是因为:一方面,帝国主义不的方法,进一步会主义能够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认识“只有社救中国 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会主义能够救
相互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中国” 路。可见,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 条件。而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列宁主 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走上由新民主 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具有 历史的必然性。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5页最后一 段文字,交流对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 义能够救中国”问题的认识。
“忧患可以兴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我党的基本路线。能力目标:认识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课时 1课时。25 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节
引入:读1(呈现教科书第17页《孟子》中这句名言名言引入主的名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帝国是本部分内容题 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的最好诠释,死于安乐也。”学生阅读这句话并尝试用此引入主题 进行解释。极为恰当
2(教师:这句话的原意是,一个国 家内部没有执法严明的世臣和直谏之 士,外部没有抗衡的邻国和受侵袭的忧 虑,往往会走向灭亡。由此可见,忧难 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则会导致灭亡。现在,我国与新中国成立前比,与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比,有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有了保障,正在向 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时时不能忘记的就是“忧患”两个 字。
教学环1(教师:在当前我们为什么还要树用提问的节一:忧患可立忧患意识, 方法引发学生以兴国 2(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可以采取的思考,通过 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使学生讨论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把学对树立忧患意生的看法和意见写下来。识的重要性产
3(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树立忧生深刻的认识 患意识有两个原因:其一,对于个人来 说,如果因为生活富足而变得毫无理想,让学生通整天沉浸在享乐之中,就必然会堕落;过事实了解我对于国家来讲,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国与发达国家则会走向灭亡。其二,我国的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的差建设才刚刚起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距,从而树立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社会政治制忧患意识 度还很不完善,公民的素质还比较低。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否则,必 然会落后。
4(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主题 文字,懂得树立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阅 读有关柏耀平的阅读资料,并交流对 “文章反映了柏耀平怎样的精神”问题 的认识。
5(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与世界 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或者阅读本 备课系统提供的两篇阅读资料《我国与 27 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科技差距》《我国 劳动力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 差距》。
教学环1(教师:我们前面说到“树立忧患让学生认
节二:以振兴意识”,那么,谁应该树立忧患意识,识到自己所承 中华为己任(学生回答:我们大家。)确实,我国担的建设祖国 每个中华儿女都应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的重任 任,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属 于你们,建设祖国未来的责任也属于你通过解释 们。青少年肩负着怎样的建设祖国的重名句,让学生 任呢, 了解一些爱国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页的第一志士的胸怀,段正文,把其中反映先人忧国忧民、自激发学生为国 觉承担建设祖国重任的名句找出来。家民族的兴旺 3(教师解释名句。其具体解释见本而担当重任的 教学案例后的附文。热情 4(学生就名言名句谈读后感,说说 这些先辈高尚的思想境界。5(学生查找资料,寻找“以天下为 己任”的历史人物或有关的故事,也可 以查找当代的人物或者自己身边的普通 人及其故事。28 人物 事迹
6(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页左后一
段主题文字,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学环结合教科书第19页的“活动”,让 节三:谱写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谱写自己的“毕业
己的毕业歌 歌”
总结 学生齐读教科书第20页的主题文 字,作为本节课的结束。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开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主题班会或演讲会。
“感受小康”“解读小康”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政府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初步了解我国政府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了解“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概念。能力目标:学习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29 懂得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第四课是本单元“财富论坛”的引子,相对于其他课来说,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课的两个框题可以合并在一节课上。“感受小康”“解读小康”两个框题相比较,第二框题“解读小康”是重点。因此,本节课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小康”一词的含义、小康的实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中的地位、“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准备
教师:从本备课系统中查找有关的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行制作课件。阅读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及本教学设计。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对教学设计作适当的修改。
学生查找反映我国人民小康生活的照片或其他文字资料;思考并写出自己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看法,以及课堂上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节
引入:看1(呈现一组反映我国人民衣食住初步感受图片,感受小行等方面变化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近年来我国发康生活 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的变化,体会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我国经济建设 家庭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以及家人的感取得的成就 受。
1(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们现在初步感受 的生活水平,这个词就是“小康”。那小康生活,了解 么,什么是“小康”,我们来感受一下人民对小康生 人们对小康生活的描述。活的期盼 2.教师呈现一组老百姓对小康生 活的描述,学生了解老百姓眼中的小康 生活。
(1)我家盖了三间瓦房,买了拖
教学环拉机,我过的就是小康生活,不愁吃穿 节一:感受小嘛~
康(2)我家买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买了小轿车,我家算是小康了。(3)我妈妈爸爸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属于中等偏上,我妈妈说我家的生 活就算是小康生活了。3.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反映小康生 活的资料,或者自己家庭生活的状况,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小康生活。为了让学 生从多角度感受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 31 成就,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 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衣食住 行)查找并展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成 就。
1(呈现本备课系统提供的多媒体让学生进
资源《我眼中的小康》,让学生了解一一步理解和感 些人对小康社会的看法,引发学生的讨受小康社会。引 论。导学生通过交
教学环2(学生交流各自对小康社会的看流更加深入地节二:我眼中法。可以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人们的了解小康社会的小康 精神面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的美好,为后面
行思考。的教学活动做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意见和看铺垫 法,总结出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的内 容。
1(教师:前面我们初步了解了“小让学生从 康”一词,懂得了小康生活是一种衣食理论上了解
教学环无忧、内心感到满足的生活状况。“小“小康”一词节三:解读小康”是否就是指“靓起来的服的含义以及我康 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国提出建设小
房”“鼓起来的钱袋子”等等这些物康社会的时代 质生活,“小康”一词是怎么来的,背景;了解建设 32 “小康”到底指什么,只有了解了这小康社会与提些内容,我们才能够全面地把握我们现高我国人民物在的状况,懂得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质与文化生活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的密切关系;了
2(呈现对“小康”概念的各种表解我国政府是述,如“小康”一词的来源、包含的意如何促进生产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等。学生讨发展、实施强国论其意义,畅谈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富民政策的 美好。本备课系统提供的资料《小康词让学生懂典》可以供师生参考。得:改革开放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 页的第一20多年来,我篇阅读资料,回答如下问题。国的经济建设
?“小康”一词源自哪里, 取得了重大突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概破,总体实现了念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小康。但是,我什么, 国现代达到的
4(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 页的第二小康还是低水篇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平的、不全面
?最早提出“小康”设想的会议的、发展很不平是()。等的小康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 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 33 四大
?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六大 ?从()年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A(1979 B(2000 C(2003 D(2008 5.呈现教科书第27页中的第一篇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小康生活的状况:到2000年,我国国家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7页最后一段阅读资料,了解我国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了解
“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之间的 关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第28 页的阅读资料了解“全面小康”或更 高层次的小康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本备 课系统提供的资料《小康词典》进一步 了解全面小康。
总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建设总结升华 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了解了我国经 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目标,以及实现目 标要经历的基本过程。现在,我们懂得 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改善人民生 活和实现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懂得了 建设国家、改善人民生活是一项艰巨的 任务,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可以请学生发表意见,说说学习了 本节课后的感想。
“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财富的源泉,懂得创造财富需要艰苦的劳动,需 要智慧,需要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了解创造财富中的智慧和开拓精 神指的是什么。
能力目标:学习综合、归纳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 35 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于思考,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克服懒惰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在于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的案例、名言;制作有关课件。学生: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的案例和名言。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节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起学生
我们了解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的兴趣与关注 引入:财
了解了小康社会的美好,懂得了财 富的来源 富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 造财富呢, 教学环1(教师:现在社会上,现代本活动作节一:认识财社会最热的话题就是赚钱、发财。为本课内容的
富之源 今天开始,我们就是要了解如何才引子,让学生能赚到钱。首先要请同学们说说,初步认识哪些你们知道哪些赚钱的方法,怎样要素可以创造才能赚到钱, 财富,影响财
(学生自由发言)富创造的主要
赚钱确实是一门学问,有人好因素有哪些 像很容易就赚到钱,有人则也很难 赚到钱。这里有一些说法,我们看引导学生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认识财富的源
2(呈现各种关于财富源泉的泉,懂得在现说法,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如代社会,各种下面的说法。创造财富的要
(1)劳动创造财富。素。同时为后
(2)知识是创造财富的源泉。面 “让财富的
(3)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源泉充分涌是第一生产力。动”主题的学(4)科学管理是创造财富的生做铺垫 源泉。(5)诚实的人格是创造财富 的源泉。
(6)思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7)合作是创造财富的源泉。37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说 明理由。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 己的思想,深入了解创造财富的源 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即 每个组选择本组认为能够创造财 富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组内成员 分工查找有关资料,充分论证这一 要素在创造财富中所起的作用。可 以采取比赛的方式,看看哪个组的 论述最为有力。
1.教师: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
多种途径获取财富,但是劳动是财认识辛勤的劳 富生成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劳动是创造财富
动,科学就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是创教学环如果没有劳动,科学的管理便无用造财富的最根节二:劳动是武之地;如果没有劳动,资金不会本的源泉 创造财富的自行下蛋„„总而言之,劳动是获 源泉 得财富的前提。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9页的
寓言故事,讨论其中所说的“财让学生认 宝”指的是什么。可以设计这样的识到劳动才是 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体会劳最重要的“财 38 动的价值:富裕的农民为什么不把宝”,劳动比一生积攒下来的财富留给儿子,却任何现成的财要引导儿子学会劳动, 宝都要宝贵
3.教师:中华民族在古代就 以勤劳而著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 人也都因为具有勤劳的优秀品质 而成为当地较为富有的人。4.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 阅读资料,感受中国人民艰苦创业 的历史。
5.教师:但是,随着时代的 发展,随着人们得到财富的途径的 扩大,有人忘记了劳动的作用,甚 至鄙视劳动。是否真的勤劳过时 了,劳动无用呢, 6.可以按照“教学活动设 计”中的设计组织辩论,让学生通 过辩论深刻认识劳动的意义。1.呈现教科书第31页的两篇懂得智慧 教学环
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在创造财富中 节三:财富来
交流:这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靠什的作用,引导 自智慧
么创造了财富,他们获得财富的学会发挥聪明 39 过程说明了什么, 才智为社会创
2.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点出造财富,造福 活动的主题:确实,对于创造财富于人民 而言,智慧同样意义重大。在现代 社会,智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要创造更多的财富,光有勤劳还不 够,还需要有创造财富的智慧。1.呈现教科书第32页的关于懂得创造 温州人创业的阅读资料,让学生阅财富既需要勤 读并讨论:温州人在世界上产生重劳,更需要开 大影响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拓进取的精神
2.教师:可以看出,温州人 教学环既勤劳,又具有开拓精神。他们不学习戴尔节四:财富来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天下,敢于抓住机自开拓进取在全世界找到立足之地。可见,在遇、敢于创新的精神 当今社会,要想成就事业、获得财的精神
富,必须具有这种敢想敢干、不断 进取的精神。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 有关戴尔的资料,了解戴尔获得成 功的原因。
总结和看来,要获取财富首先得劳 40 开拓 动,同时还要有智慧,要有开拓创 新的精神。
“科技创造财富”“开拓创造财富的源泉”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中的重要作用,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了解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和途径。能力目标:学习通过案例探求规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科学的态度、培育热爱科学的情感,懂得科学技术创造财富的道理,培育崇尚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节 1(教师写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直截了当
产力”,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了地提出问题,让 引入:从
解:这句话是由谁提出来的,是在怎样学生关注科学名言中获得 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你如何理解这句技术对创造财启发 话, 富的重大意义 2(学生自由交流。
教学环1(教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科让学生首 41 节一:科学创学技术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就像先从理论上认
造财富 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识科学技术作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 庆祝中国共为第一生产力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创造社会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富中的重要作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事实用 证明,哪个国家的科学技术领先,哪个 国家就具有先进的生产力;谁掌握了先 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获得了先进的生产 力,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2.教师呈现教科书第33页的第一 篇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资料,了解文登 市是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文登市的创造财富的,进而感受科学技术在推动事例充分说明生产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理解“科了科学技术在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财富中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道理。巨大作用
3.呈现更多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 发展、创造财富的事例。例如: 中国“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用“三 系配套”法实现水稻杂交~大大提高了 中国水稻的产量~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
出了巨大贡献。有人说:“袁隆平养活 了一亿中国人。” 袁隆平发
美国研究并开发了因特网~尽管最明杂交水稻和 初的研究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是它网络的研发等 很快就超越了军事范围。如今~因特网是科学技术促 成为使用最便捷、最广泛的信息网~“上进生产力发展、网”已经成为许多人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创造社会财富 手段。的典型事例。学
4.教师: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传统工生能从中理解 农业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要科学技术对创 利用科学技术推动传统工农业的现代造财富的巨大 化进程。作用
5(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阅读 资料,理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改造我 国传统农业中的重要作用,领会科学技 术是如何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 的。
1(教师:通过前面几节课,我们通过回顾教学环 了解了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我们简单所学的知识,让 节二:开拓创
回顾一下,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有哪学生完整了解 造财富的源 些, 社会财富的创 泉。
2(学生自由发言。造源泉,为本部 43 3(教师:劳动可以创造财富,科分内容的学习学技术可以创造财富,智慧与开拓精神奠定基础 也是创造财富的源泉。除了上述以外,资本、管理等要素也是可以创造社会财在学生讨富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源泉论的基础上讲充分地涌流, 解知识,有助于
4.学生讨论如下问题:怎样才能放学生思考,深刻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理解所举的知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识内容 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学生自由发言或通过活动者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
5.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理解“以公有归纳: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制为主体,多种充分涌流,第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所有制经济共度;第二是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同发展的基本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体经济制度”和制改革,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以按劳分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主体,多种分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配方式并存的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确
6(学生举例说明“以公有制为主立的重要意义 体,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够 调动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7.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6页的阅读
资料后通过讨论,进一步体会“让各种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的意义。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总结并进到:财富的源泉有劳动、智慧、开拓进一步理解本单取的精神、科学技术等等,要使财富的元的基本内容 源泉充分地涌流,就要完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的发展、财富的创造,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勤
总结 奋能够创造社会财富,并且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条件;我们还懂得了科学技术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们还懂得了,创造社会财富还需要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学习了以上内容的感想和收获。“合法致富,依法纳税”主题教学案例 4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财富中的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法”,什么是财富中的“义”;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学习搜集资料、利用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意识,尊重法制和制度的态度学会用法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用法律约束自己的经济行为,形成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支持我国的税收制度,形成纳税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国家税收的作用在教科书中表述得不够完整。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国家税收的作用。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节 教师:致富是每个人的愿望。我们用事例引 来看看这些人一致富原则。出话题简单明 引入 了,学生很容易 进入主题的学习46 1.呈现一组经济违法案例,如本本活动要备课系统提供的《揭开经济违法黑幕》。引导学生了解
2.学生结合上述案例,并根据自依法致富的好己所了解的一些案件分析经济违法的处,认识法律在恶果。可以分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经济生活中的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7页的主题重要意义,培养文字,同时结合社会实际阐述其中的道学生的法制意理。识,引导学生成
4.呈现下面一些说法,让学生辨为未来法制社别正误,并说明原因。会的自觉维护
教学环
?谁守法谁吃亏。者 节一:依法致
?只要是不造成人命案,小的违法 富的意义
行为无关紧要。通过案例,?守法难以致富,要发财就得敢冒让学生认识到险。经济违法实际 ?现在是社会转型期,有很多空子上危害的是我可钻,有本事的人要乘机大捞一把。们大家的利益。
遵纪守法实际 获得利益的首 先是我们自己。引导学生对违 法乱纪行为产 47 生深恶痛绝的 情感
1(呈现“义”字,让学生自由联通过本活
想词语或故事。下面的名言可供参考。动引导学生认 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名言的理解以及自识“义”的重 己的感想。要性,懂得见利 思义,摒弃见利名言 出处 忘义的不道德君子喻于孔子《论 的思想 义,小人喻于语?里仁》 利。教学环
不义而富孔子《论 节二:理解
且贵,于我如浮语?述而》 经济活动中 云。的“义” 君子义以孔子《论 为上。语?阳货第十七》 见得思义。孔子《论 语?季氏》
生,亦我所《孟子?告 欲也。义,亦我子上》 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 48 取义者也。
先义而后《荀子?荣利者荣,先利而辱》 后义者辱。
2(教师:“义”是非常重要的。正像教科书所阐述的,在我们所讲的“法”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含义即是“义”。今天的法制社会,不是不要“义”,相反,更加强调“义”。“义”与“法”同源共生。“义”即是我们心中的法。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法对于人的约束是外在的,而义对于人的约束则是内在的,这样的约束是最有效的。
3(学生讨论: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说经济生活中的“义”与“不义”。也可以参照“教学活动设计”,呈现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在这些情境下如何做到“见利思义”。
(1)小王是某医院的医生。有个药品推销员找上门来,要求与小王合作。只要小王在平时开处方时尽量多开某公司生产的药品,就可以每年拿到两 49 万元的佣金。
(2)老张是某市食品卫生监督局 的局长。一天,本市一个比较大的食品 厂的厂长找到老张,要出50万元买一 个“质量免检”的牌子。(3)山西某私人煤矿为了节约成 本,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必要的井下安全 设施,致使因瓦斯爆炸而死伤上百名工 人。煤矿老板为逃脱罪责并逃避赔偿,买通地方官员,将此事瞒了下来。1.教师(呈现税务人员进行税收,懂得纳税 纳税人纳税等的照片):依法纳税是当的意义以及公 今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中华人民民依法纳税的
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义务 教学环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节三:做积极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9页有关税进一步了纳税的好公收概念的主题文字,掌握税收的定义。解纳税的意义,民 这段文字中的“国家的职能”词,学生激发学生维护
可能不易理解。教师要适当的解释。(国国家利益的热 家的职能主要有三项:对外保护国民的情,培养学生纳 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的秩序;促进人民税的意识 的道德、知识与物质幸福的发展)同时 50 要对“强制的”“无偿的”加以解释,通过进一以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税收的特点和必步认识税收的要性。作用,让学生体
3.教师:我们懂得了国家税收的会到:税收“取特点,现在,我们还要了解国家税收的之于民,用之于用途。也就是说,国家为什么要收税,民” 国家的税收用来干什么,同学们首先
根据你们自己的了解,说说国家税收有 什么用途。
4.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税收的作 用,教师进行总结。(参考本备课系统“多媒体资 源”中的《税收的作用》)5.学生谈阅读 《税收的作用》后 的感想:国家为什么重视税收,对偷税 漏税行为的惩罚力度为什么那么大等 等。可以“如果没有税收,国家将会如 何”为题,开展讨论。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强调税收偷税漏税的现象。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重要性,培养
总结
后,我们要维护国家税收制度,支持国学生的纳税意家税收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偷税漏识
税行为,将来做个依法纳税的好公民。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财富中的德”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德”;了解我国的富民政策,以及国家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
能力目标: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学习搜集资料、利用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富而思源的意识,懂得节约。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勤俭节约的意义,即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是人的美德”。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富而思源”“勤俭节约”意识,懂得“富而思源”“勤俭节约”的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节 1(设计情境:假如你有了100引出问题 引入:游万,你做的第一件事情会是什么, 戏引入 2(学生自由发言,或在小组内 交流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的想 52 法记录下来。
1(教师:看来,我们每个人的教师用这
想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富裕以后想样的话引导学 好好地享受一下;有的人想干一番大生认识本课的 事业;有的人则想帮助那些还生活在主题和论点,既 贫困中的人们,等等。这些愿望和想不会产生说教 法无可厚非。但是,不同的想法,境的嫌疑,又能起 界是不一样的,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到教育学生的 的。作用,让学生认
2(教师:改革开放后,我们实识到不同的选
教学环行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择所产生的不 节一:富而思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同结果和效果 源 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富民政策,很多引入我们 人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也有不少党的富民政策,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富裕起来的人让学生认识到 理应帮助后来者共同走向富裕。这是富而思源不是 我们党的富民政策赋予他们的历史可做可不做的 责任,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传统赋予他事情,而是富裕 们的责任。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许多起来的人们必 富裕起来的人在履行着自己的这一须承担的历史 责任。责任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0页的两 53 个阅读资料,感受富而思源的实践。4(学生讨论富而思源、先富带 后富将产生什么结果。5(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1页的主 题文字,讨论其中的含义,特别要注 意体会“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 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 会责任就相应增强”。在交流中,可 以结合本页的阅读资料,进一步理解 这句话的含义。
1(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个体直接点出会,社会上有些富裕起来的人,富了问题,让学生认以后,不知道该怎样花钱,做出了令识到浪费行为人不屑的行为,人们把这些人称为的可耻,培养学“暴发户”。生反对浪费的
教学环
2(呈现一些人铺张浪费的案例,情感 节二:勤俭节
让学生阅读这些案例并讨论这些做 约,文明消费
法的错误之处。“教学活动设计”中强调浪费提供了一些案例。的可耻 3(教师:不少人“露富”的动 机是获得他人的尊敬,殊不知,这种进一步从行为恰恰让人看不起。理性的角度认
4(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3页的第识勤俭节约对一段主题文字,从中找出阐述自己节国家、企业、个约重要性的名句,并发表自己的看人的重要意义。法。“教学设计”中已经列出所有的这一段也是本名句,可供师生参考。节课的唯一的
5(学生阅读第43页的主题文字,知识点,可以让归纳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勤俭节约学生巩固要求是“是治国安邦之道”“是现代企掌握的知识 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是人的美
德”,同时结合自己的知识,谈谈自 己的感想。6(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页最后 一段阅读资料,针对文中提到的我们 目前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现象进行 讨论,说说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源以及 解决问题的办法。
7(学生以“良田万顷,日食三 餐;广厦千间,夜眠八尺” 为主题 开展讨论,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页最后一总结全课
总结 段主题文字,作为本节课后半段教学教学内容,激励的总结。也可以请学生朗读与勤俭节学生发扬勤俭
约有关的美文,作为本节课的总结。节约的优良传 统,做一个懂得 珍惜的好少年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了解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及其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学习观察研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敏感性,让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培育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生存的状况。本课的教学内容的学生而言并不难理解,但要想使教学获得良好效果,教师必须查找大量的资料,让学生从多方面和多角度了解体会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查找资料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弱势群体学生既认识自己的处境,又能够树立信心,以坚定的意志克服困难。
教学课时
1课时。如果课时有限,可以与下一课合并用一个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节 56 1(播放一组反映弱势群体生活状引出“弱 况的照片(如本备课系统提供的照片势群体”的概 《弱势群体》),让学生说说照片中的念,并让学生初 人们的生活状况,并说说自己的周围是步了解弱势群 否也有这样的人群。体的生活状况 2(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人确实 引入:看
处在困境之中,他们最需要他人的尊重 看他们
与帮助。其实,他们一直受到党和政府 的关注和关心,是全国人民想方设法帮 助的对象,国际上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 “弱势群体”,可见弱势群体的存在是 一个世界性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他们的情况。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6页关于弱了解弱势
势群体的定义,归纳交流概念中所强调群体的概念,知 的弱势群体的三个特征。道社会对弱势教学环2(了解其他学者对弱势群体的理群体非常关注节一:什么是解。学生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资料和关心 弱势群体 《什么是弱势群体》,了解其他学者对
弱势群体的认识。
3(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
“弱势群体”的资料,谈谈对弱势群体 57 的看法。
1(继续观看本备课系统提供的照进一步了
片《弱势群体》,了解我国弱势群体的解我国的弱势 主体、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学生群体及其生活 根据备课系统提供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处境,培养学生 字,依次说出我国弱势群体的类型及其的同情心和社 形成的原因。会责任感
教学环教科书第46—48页分别阐述了弱
节二:我国弱势群体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这是本活 势群体的类动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应掌握。本备 型 课系统提供了相关的 PPT,可供教师参 考。
2(教师整理学生的回答。3(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