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教案
鲁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认识公平是人们共同的社会追求,是现代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维护公平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关于公平的含义,主要是从社会合作的关系角度来分析的,合作中的公平和以往所理解的公平尽管在内容上也有相连一致的地方,但表述角度新颖。难点: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课时
(一)一、关于导言
1、组织学生讨论,该老人行为为什么既不公平也不正义? 提示:从合作的角度
2、教师从三方面总结:
从合作的态度上讲: 从合作的内容上讲: 从合作的过程来看:
3、教师明确指出:
二、关于“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1、关于P3、4李明同学的处境分析(1)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2)组织学生讨论并整理出学生观点
a、不公平。理由:李明参加了图纸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可以说为小组的科技制作并最后获得成功作出了贡献。
b、公平。理由:李明只参加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来因故退出。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所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所以没有受到表彰也合情合理。c、说不清。(3)教师小结:
评价的关键:合作中的利益和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
所以:与其他同学相比,在合作中利益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和统一上,李明同学虽然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他付出的少,承担的责任少。如果与其他同
学享有同等的利益,从李明所在小组其他同学的角度,就不公平了。所以学校没有表彰是合理的。
2、从李明事件,引导学生谈现实生活中的公平合作意识: 积极承担责任,不取不应得的利益;
合作双方应相互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合作双方互惠互利,努力实现双赢,共享合作成果。
3、通过上述,分析“王某和刘某的合作”。不公平
结果:使合作失去基础,从而合作难以维持下去,就更不可能获得成功。
4、公平问题:填一填
三、关于“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本节重点:公平的概念是放在更加宽泛的社会生活领域里谈合作、谈公平。既社会公平
2、社会公平的表现
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平等”。
从范围上说,又表现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多方面。
3、联系数据材料
权利的平等:投票选举
机会的平等:录用公务员考试 结果的平等:表彰劳模、社会保障
4、联系P6-7问题
(1)表明了国家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2)经济生活中:生产资料属于全民所有 政治生活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文化生活中: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5、相关链接阅读。
6、为什么维护社会公平? P课本8(1)
7、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P课本8(2)
8、P8填一填(1)(2)(3)作业布置: 拓展强化导学练P5—8页
课时2
一、分清社会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2、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
正义行为: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非正义行为:与正义行为相反的相违背的行为
3、对正义行为的全面理解
(1)正义的战争
符合国际法等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体现公认的准则,属于正义(2)正义的事业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凡是正义的行为必然是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行为,同样,凡是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行为都符合正义的要求,也应该是正义的行为
4、P课本(10)
(1)列举:经济活动中主体应诚信、公平。
(2)后果:社会生活将陷入无序状态,不能进行有效的运行
5、P11 正义行为 非正义行为
家庭生活 尊老爱幼 虐待遗弃
学校生活 尊师守纪 破坏公物
社会生活 遵守社会公德 见利忘义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有正义感的人的基本要求:
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实事求是、无私无畏、堂堂正正、正大光明
2、吕毅的经历
想一想:因为吕毅有正义感,不因自己的个人矛盾而淡化正义感 议一议:有过 带着报复心理
3、正义感是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1)正面的例子:邓亚萍 失去了金牌,赢得了尊重
(2)反面的例子:小强
小强错在:没有掌握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从而实施了违法行为 不算正义行为:不符合正义标准
4、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向身边的榜样学习(2)落实到日常的基本生活(3)坚决抵制非正义行为 作业布置: 拓展强化导学练P8--10页
九年级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引言 【16岁意味着什么?】
导入新课
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我是集体的一员
【为什么毕业20年后仍能感受到当初班集体的温暖?】(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
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
人人有责 【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
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1)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小铭豫为什么犹豫?】
不知道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2)如何关爱集体? 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⑶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
是。作为公民,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列举: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向警予
“为了国家自强,为了民族自强”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外企员工遇到了什么考验】
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公民为什么要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1)
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2)
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3)
我国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
《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小石从事志愿者工作为什么不觉得苦?】
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1)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别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体会是什么?】(2)当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时的感受如何?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及其誓词】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信守承诺
勇担过错
【如果商场送货工不能按时送货,那么会„„】
许下诺言意味着承担责任
负责任的表现:
(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丢失宣传画是否向公司汇报?】
(2)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你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
2、自觉承担责任
【许苇承担了哪些责任?】(1)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2)怎样才能享受到承担责任的快乐?
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了解自己的责任 责任
自我评价
学习
家庭
班集体
社会
(3)如何自觉承担责任
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第二篇:鲁人版八年级思想品德
鲁人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达标题
第五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
2.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当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维护集体利益而不应顾及个人利益。()
3.一位中国留学生获得了外国一份优厚的奖学金,当她得知只有放弃中国国籍才能领取奖学金时,她毅然放弃了领奖。()
4.在集体中我们要发扬奉献精神,绝对不能要求个人利益。()
5.个人的成功完全靠个人奋斗,与集体无关。()
6.谦让是一种美德,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都要主动谦让。()
7.帮助别人只要出于好心就行,不用考虑方式。()
8.在生活中,乐于把自己拥有的与人分享的人,人们也乐于把自己所拥有的与他一起分享。(9.团结互助为荣,损人利己为耻。()
10.当前,社会生活的主流是好的。()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1.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人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这句话告诉我们()
A.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
B.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C.要多考虑别人的利益,少考虑自己的利益
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12.(2010.山东秦安)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永远的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这揭示的道理是()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B.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C.集体离不开个人
D.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13.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能够激励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和生活。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要靠()
A.个别成员的团结与奉献B.全体成员的团结与互助
C.各自都有奋斗目标并不懈努力D.你争我夺互相攀比的竞争意识
14.下列那些行为是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表现()
①积极代表学校参加比赛② 注意保持班级的整洁
③ 期末考试得全班第一名④处处维护班级的荣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集体对个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体现在()
①良好的集体是陶冶个人情操和品质的熔炉 ②良好的集体有利于我们战胜困难,增强信心和勇气 ③良好的集体有利于个人成才、事业成功 ④我们要象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珍惜我们的集体
A. 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6.杜涵是班里有名的好脾气,平常与同学交往总能做到先人后己,有时别人无意中冒犯了他,他也一笑了之,不去计较。你认为杜涵同学()
A.太软弱可欺,这样只能使自己吃亏B.乐于助人,值得我们学习
C.缺乏竞争意识,将来不适应社会生活D.为人谦让,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17.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历史典故属于谦让的是()
A.程门立雪B.孔融让梨C.完璧归赵D.负荆请罪
18.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就应该()
①积极实践 ②积极参与各类有意义的活动 ③认清社会的复杂性
④要正确的认识社会,辩证的分析社会 ⑤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
19.参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逆境。我们应该()
①分析造成困难和逆境的原因 ②怨天尤人,埋怨生活不逢时③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④意志消沉,丧失斗志⑤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A.①③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10.河南)南水北调大移民,渠首精神铸丰碑。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主要水源地的河南省浙川县,承担着15.6万移民的外迁安置任务,外迁人口居全国第一。为了国家工程建设,该县移民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学步幼童,毅然泪别故土,迁往他乡——有的亲子相分,无怨无悔;有的抱病前行,义无反顾;有的抛弃蒸蒸日上的产业,损失惨重„„如果由你来写关于移民感人事迹的报道,下列标题中可选用的有()
A.顾全大局——为国分忧担重任B.甘于奉献——割舍亲情别家园
C.众志成城——爱国情怀谱史诗D.大爱无疆——不顾小家为国家
21.“一只手,提个篮;两只手,端个盘;十只手,推动船;百只手,把河拦;千只手,推到山。“这首外国谚语说明()
A.只要人多,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B.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
C.在集体中会阻碍个人特长的发挥
D.手越多办的事越大
22.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人社会。下列行为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学校给(1)班5个三好学生名额,班里推荐时,同学们都相互谦让
B.李洋同学把刚买来的数学辅导书给同学们传阅
C.同学们知道刘梅同学因家境贫穷而面临辍学时,都踊跃捐款帮助
D.张颖见别人学唱歌,她也学唱歌;过几天,见别人学跳舞,她也学跳舞
23.中学生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下列方式不适合的是()
A.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B.积极参加环保宣传
C.积极到敬老院去打扫卫生D.整天上网聊天
24.(2010.泉州)香港之子“阿福”(黄福荣),从2002年开始在内地做慈善工作。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4个孤儿院师生的安全。这说明“阿福”()①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②能亲社会,服务社会
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④个人荣誉感太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5.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分享,就应该()
①将自己的学习资料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 ②和同学一起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 ③把自
己掌握的信息和生活感悟与人交流④把自己的值日任务留给别人,减轻自己的负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
三、材料题(50分)
26.品漫画,做点评(10分)
观察漫画,并对漫画中四位同学的说法进行简要评析。
27.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10分)
2010年2月20日,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是: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1)你如何看待沈浩的行为?(4分)
(2)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6分)
28.养成亲社会行为(14分)
在北京西单北大街上,一名年轻人为失明的老乞丐洗脚。这名衣着整洁的男青年随身带了暖壶、塑料盆和装了凉水的可乐瓶,蹲在老人面前,先细心地调好水温,然后将老人的双脚放入盆中搓冼。最后,还仔细地给老入穿好袜子和鞋子。老人感激地问男青年的姓名,男青年笑笑说:“我是北京人,我就想做做好事。”临走前,男青年还将塑料盆和一个指甲刀送给了老人。
(1)这位青年人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4分)
(2)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自己亲社会的行为和习惯?(10分)
29.学习英模 服务社会(16分)
在中国面临灾情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全力抢险救灾。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具有崇高精神和优良品质的英雄,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将激励我们立足本职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摘自泉州网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两个抗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例。(4分)
(2)请写出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优良品质。(至少四种,4分)
(3)为了倡导同学们向英雄模范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立志报效祖国。阳光中学团委会决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把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8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创造美好社会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向英雄模范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们倡议:
①。②。③。阳光中学团委会
2010年7月2日
鲁人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达标题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一、判断题
1.√2.×3.√4.×5.×6.×7.×8.√9.√10.√
二、选择题
11.B12.B13.B14.C15.D16.D17.B18.B19.A20.A
21.B22.D23.D24.C25.A
三、材料题
26.提示:(1)甲、乙、丁三个同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能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为集体增光添彩。(2)丙同学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不关心集体荣誉和利益。
27.(1)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沈浩舍小家顾大家,正确处理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而维护集体利益。这是热爱集体、热爱祖国,也是敢于承担责任、无私奉献的表现。(4分)
(2)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每个要点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语言也可酌情给分。)
28.(1)这位青年的行为属于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行为。(答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等也可)
(2)①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和习惯不仅要学会分享欢乐,也要学会分担他人的痛苦和忧伤。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关注国家大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社会作贡献。③遵纪守法,不做有损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事。
29.(1)如:①奋战在抗雪救灾一线的人民解放军、广大电力职工等,为了保障道路畅通,他们冒着严寒,野外作业,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②韶关始兴供电局职工刘焕松在抗冰雪复电工作中,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③湖南籍教师谭千秋在地震来临时,将四个学生塞进讲台,自己却被压死;④女民警蒋敏在得知多个亲人遇难的消息后,仍然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直至心力交瘁而休克;⑤全国各族人民、海外华人华侨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等。
(2)无私奉献、团结互助、迎难而上、不怕牺牲、艰苦奋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倡议:
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②磨砺坚强意志,勇于面对挫折,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做生活的强者。
③努力学习,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争做有用之才。④树立回报社会意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⑤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第三篇: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教案设计教师:孙淑芳 【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2、能力目标:指导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对自己负责,也能够对他人负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己责任的明确认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社会负责的人心存感激。【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导学】
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一个人_______做的事情或__________做某些事情。
2、每个人都因不同的___________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3、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作为子女,____________,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朋友,_________________我们义不容辞;对于陌生人,虽然萍水相逢,____________是美德;作为普通公民,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
5、责任与角色的关系:随着所处_________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化自己的______,调节____________,承担不同的_______。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尽到自己的,才能。二.谁在对我负责
1、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及重要意义?(1)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2、当我们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________也在我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4、不负责任产生的后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说一说你的看法:【(1)、少年该赔钱给店主吗?答:应该。因为他应该学会承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该少年的爸爸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答:应该。因为他是监护人,负有监护的责任。(3)、你赞成该孩子爸爸的决定吗?答:赞成。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心和学会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活动二】该做与不该做的事: 应该做的事
不应该做的事
在家里:体贴、孝敬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事。
以粗鲁的态度对待父母;对父母提出过高要求
在学校:上学;上课认真听讲;认真独立完成作业;遵守校规校纪;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
逃学、躲学;逃避打扫卫生;抄袭别人作业;作弊;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
在社会:遵守交通规则;对人有礼貌。
偷盗、抢劫。
在交往:诚实守信;忠诚、互助、互谅。
轻情寡义;言而无信;自私自利。
活动目的:让学生理解
1、什么是责任?
责任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对责任的承担叫负责。负责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通性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活动三】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哪些人?
什么责任?
领导
组织、指挥抢险救灾
消防队员
灭火、消毒
部队战士
寻找被捆的人并实施救援工作
医生
尽力抢救、治病救人
民政部门及工作人员
组织、募捐和运送物资
学生
捐献零花钱、献爱心
活动目的:说明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2、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他们为什么要承担这些责任呢?知道学生找出,教师先做理论的讲解
3、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诺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责任的来源:①对他人的承诺;②分配的任务;③上级的任命;④职业的要求;⑤法律规定;⑥传统习俗;⑦公民身份;⑧道德原则等。【活动四】下面的责任来自哪里
①、父母亲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道德原则、传统习俗。②、学生的主要责任是认真学习。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公民身份、分配的任务。③、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这个责任来自: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职业的要求、上级的任命。④、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这个责任来自: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道德原则。
⑤、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这个责任来自: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⑥、解放军的责任是保家卫国。这个责任来自: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填写,结合之前教师的讲解,突破责任来源这一难点。【活动五】自己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及承担的相应责任 角色
责任
1、子女
孝敬父母
2、学生
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3、朋友
忠诚、互助、互谅
4、公民
遵纪守法、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5社会成员
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4、我的角色我的责任:子女、学生、陌生人、普通公民、社会成员
5、责任与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相应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 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尽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谁在对我负责
【活动六】小含忘带作业本到学校,结合小含的事例填表 谁负有 责任
责任是什么
应当向谁负责
责任的来 源是什么
如果你是组长会怎么做?为什么?
小含
按时完成作业,及时交作业
自己、学校
法律规定、承诺、分配任务
应如实向老师报告。因为:这是负责的表现;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负责;如果对自己不负责就应承担相应的后果;我们应该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不要将责任推给他人,否则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组长
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收齐作业并送到办公室
自己、同学、老师
承诺、任务
老师
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成长
自己、学生、学校、社会
法律、道德原则、分配任务
小含父母
抚养教育子女
自己、子女、学校、社会
法律、道德、习俗
谁对我负责?答:自己对自己负责并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活动目的:1.自己对自己负责(1)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2)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活动七】哪些责任由自己承担?那些责任由他人替你承担?如果我们不承担责任,会有什么后果?
答:①、自己承担的有:自己穿衣;扫地;为父母端茶送水;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等等。②、由他人替自己承担的有:扫地、垃圾分类等等。
③、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那自己就无法长大成人。因为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承担新责任的过程。
活动目的:加深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了解,更深刻了解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活动八】列举他人对你承担的责任
答:父母为我们提供衣食,他们在履行养育子女的责任;老师帮助我学习,他们在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过马路时,警察为我提供安全保障,他们在履行维护交通秩序的责任;医生给我看病,他们在履行治病救人的责任等等。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列举中感受他人对我们的爱,对我们承担的责任,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和老师
2、他人也在为我们承担着责任
3、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即对他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活动九】讨论五种情景的后果
4、不负责任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答:不承担责任总会造成一定的后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处罚,更重要的是违背了做人的基本要求。从整个社会来说,会导致效率降低,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增加社会成本,影响社会的进步。活动目的:从反面来加强学生对每个都应该有责任感的理解。【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教学后记】
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教案 【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了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做好;了解不计个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对那些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也以积极的态度去承担;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1、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___________也包括____________。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如、、等。同时也意味着付出、和,而且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甚至受到。
2、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的具体表现,是的必然选择,是的重要标志。
3、作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即要正确评估、合理选择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二.我承担我无悔
4、主动承担那些________的责任,这是也有________的表现。
5、不言代价与回报
(1)表现:(具体事例)
(2)意义: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_______,更加________,更加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这种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代价 什么是回报
【活动一】面对老师、朋友、父母的说法,小柯陷入沉思
◆我选择的责任是什么?答:选择参加班委竞选,对班级体负责,为同学服务。
◆如果承担这个责任,我可能付出什么?答:可能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如果承担这个责任,会对我有什么帮助?答: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等。◆有没有哪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代价?答:没有。
活动目的:说明:我们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以获得回报,但我们也要做好思想准备,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责任是每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总结出:
1、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2、承担责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小柯的选择 小柯所面临的选择有: *让父母为自己作决定。*听同伴的意见。*精心准备,全力一搏。*“管它呢,顺其自然。”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对不同选择代价与回报的思考,让学生明白,不管是任何一种选择都有相应的回报和代价,让学生认识到
3、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活动三】我选择我负责 学生填写p14 活动目的:通过这个填写,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哪种选择都要承担责任,加深学生对第三点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勇于选择承担责任。
二、我承担 我无悔
【活动四】小青担任舞蹈队队长值得吗?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 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到
4、主动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也有责任心的表现。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活动五】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展示如任长霞、牛玉儒、徐虎、洪战辉、蒋国珍等等人物。(结合学生举出的事例)
活动目的:通过大量人物的事例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崇高,并激发感激之情。不言代价与回报
(1)表现:具体事例
(2)意义:正因为有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第四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鲁教版)
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和作。
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3、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4、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维护法律的权威。【能力】
1、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性质选择。
3、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知识】
1、了解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3、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知道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4、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第 1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第一框 我们向往公平
一、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公平感的产生;②公平(不公平)的含义;
③社会公平的含义; ④为什么要维护公平? ⑤如何维护社会公平?⑥怎样做一个有公平感的人?⑦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如何?
2、能力目标:
(1)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3)分清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2)维护社会公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树立规则意识,遵守正义制度,敢于、善于同不公平现象、行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合作公平、社会公平的含义是重点;
2、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是重点;
3、应该如何维护公平?是重点
4、公平感的产生;公平的必要性的认识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活动等的运用。
四、教具教学手段:(略)
五、教学过程: 引言部分的讲解:
在这个故事中,让同学们思考老人的同学提出“比赛不符和公平正义的要求”,为什么违反了比赛规则,比赛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正义的?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公平正义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通过问题的列出,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着问题学习课本。
并且在引言的第二段上初步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通过课本p3—p4材料分析,让同学门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产生公平有不公平感?(教师点拨)合作就利益关系,从作中产生了利益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感。
2、认识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的含义?在这里要抓住判断公平的标准是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否则就是不公平。
通过对教材p4—p5的阅读分析让同学们理解讲究公平的必要性。联系前面的知识思考王某的做法对刘某是否公平?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王某李某是好朋友,二人合作开店,王某在合作中,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承担的越来越少,而在合作中的获利并没有减少,按照公平的标准就是不公平的。那么,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他们的合作就很难继续下去,必然导致失败。的出结论,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在此可以举一些例子如:当今世界的谈判要双赢、外商投资也要照顾外商的利益、遵守国际交流的准则等。
3、所以,合作的必要性也就解决了。可见,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另外,通过p5填一填的小活动交流,进一步认识合作公平的表现、要求和必要性。
既然公平是必要的,那么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就要学习下一个标题的内容了。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让同学们知道,除了在个人与个人合作公平外,还有社会公平。
(1)什么是社会公平?含义,区别合作公平。它们主要是产生的具体途径不同。社会公平是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机会和利益中产生的。
(2)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见p6图片、p7材料填空部分,充分交流介绍在各方面的公平表现。
(3)通过公平表现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明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平得到了基本实现;但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对此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在这里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正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必须要维护社会公平。自然而然的引出下一个问题。
2、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重要性?(教师点拨)注意:这个意义要从个人与个的合作公平以及社会公平两个角度去分析。教材有三点作用,前两点是从个人合作的作用上看的,第三点主要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的。阅读教材下面的材料加深对维护公平意义的理解。温家宝总理帮民讨工资主要体现了第三点作用,总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三)、维护公平的途径和对我们的要求:(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1、维护的途径有:一要靠国家政府的力量(制定公平的法律制度、行为规范,并且打击和制裁、纠正不公平现象和行为);二要靠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宣传、监督、履行);三要靠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包括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学生。
2、对每一位公民的要求:必须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犯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这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完成填一填 说一说 的内容,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六、作业布置(见练习资料部分)
七、教学后记(略)
能较好掌握公平的含义、表现、现状和意义,但对维护公平的途径和要求掌握不够好。有待提高。
第 二 课 时
第二框 为正义高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2)明确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3)明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态度。(4)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的认识掌握区分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标准;(2)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行非正义行为为耻;
(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标准;②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性的体现; ③如何做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①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以及正义制度对社会公平的作用;②认识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之间的关系地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小活动的形式等。
四、教具、教学手段:图片、收集的资料、小品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首先,要认识我们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正义这个问题,理解正义的重要性作用。在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社会正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还有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这里可以利用书本的图片和材料引出讨论,引导到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的认识上来。
其次,认识什么是正义、非正义行为的问题,把握区分衡量的标准。
第三、正义的要求、正义的规则如何体现和确定呢?人们按照什么来做才是正义的呢?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正义制度的知识。在此要讲清以下几个知识点:
(1)什么是正义制度?有哪些具体的正义制度?这里可以让同学们看p9下面的几幅图片来说说。比如:大到道德、各种各样的法律,小到劳动纪律、行业规定、学生守则、课堂纪律等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让学生列举、交流感受)(2)那么怎样的制度才是正义的呢?可以让学生讨论,以班级公约的制定为例如何才是对没一位同学都是公平的。而且通过这个讨论也就引出了正义制度对维护公平的意义所在。(3)理解正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及与公平的关系。既然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制度,所以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正义制度。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这一体现。
第四、树立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态度。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对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违纪行为会受到什么结果,分别交流,在交流中形成共识。
既然,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要受到不同的对待,那么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就引出一个结论和要求那就是“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从书上吕毅的选择开始分析问题: ①吕毅为什么还要投何雯的票? ②他在投票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
③从这个事例中你看可以明确,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从这些问题中,来了解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要树立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2、那么,怎样才是遵守了正义制度呢?那就是要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解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体现。、3、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呢?阅读之后有学生回答、交流。
4、那么要使自己做的更好,更有正义感呢?那就是要不仅对自己要求好,还有就是在对别人的非正义行为要勇于揭露,敢于和善于跟这些行为做斗争。
在这里要注意这四点要求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同学们认识到做个有正义感的人是对没个人的要求,也是可以做到的,有标准可循的。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施非正义为耻!
六、作业布置:(见联系资料部分)
七、教学后记:
对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含义、正义性的理解、要求)掌握较好,对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的态度掌握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第 三 课 时
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复习复习目标:
复习巩固本课重点知识,并通过练习形成能力 复习过程:
一、重点复习
1、什么是公平?
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列举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哪些政策体现了社会公平?
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制度;实行公务员选拔制度;实行廉租房制度;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种粮补贴;家电下乡等。
3、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有哪些?(1)有利于合作成功和不断延续;(2)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4、我们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1)要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2)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3)具体做法: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5、判断正义的标准是什么?
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相反,凡是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6、正义要求每个人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现代社会典型正义人物代表:任长霞(打击黑社会势力)、魏青刚(奋不顾身救人)、徐洪刚(英勇同歹徒作斗争)等等。
7、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要为人正直(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的要求(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
二、复习练习
一、判断正误:
1、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待等统一。
2、因为竞争的存在,尽管社会需要合作,但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合作。
3、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社会公平主要表现在社会要求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获得既得的利益。()
4、维护社会的公平,主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5、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6、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7、按照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
二、单项选择题:
2、对公平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b、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公平的是()
4、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是()
a、为少数人制定的 b、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人制定的
5、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是()题a、遵守纪律b、抵制歪风邪气
6、某市普通居民老麦20年来始终义务抓小偷,在当地拥有很好的口碑。老麦是在()
三、分析说明题:
某市举行公务员考试,依照规定,文化课考试成绩在前两名的同志参加面试,经过综合进行考评,成绩排在前两名的张某和李某入围面试,而在面试时文化课考试成绩不好的王某也参加了,并被录用为公务员,张某和李某却被淘汰。对此,张某忍气吞声,而李某却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要求给个说法。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对材料中三人行为进行评析。(2)你赞同哪个人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第五篇: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第一单元 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第一框 我们向往公平
一、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公平感的产生;②公平(不公平)的含义;
③社会公平的含义; ④为什么要维护公平? ⑤如何维护社会公平?⑥怎样做一个有公平感的人?⑦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如何?
2、能力目标:
(1)在社会生活中,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2)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3)分清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2)维护社会公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树立规则意识,遵守正义制度,敢于、善于同不公平现象、行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合作公平、社会公平的含义是重点;
2、为什么要维护公平?是重点;
3、应该如何维护公平?是重点
4、公平感的产生;公平的必要性的认识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活动等的运用。
四、教具教学手段:(略)
五、教学过程: 引言部分的讲解:
在这个故事中,让同学们思考老人的同学提出“比赛不符和公平正义的要求”,为什么违反了比赛规则,比赛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正义的?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公平正义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通过问题的列出,激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着问题学习课本。
并且在引言的第二段上初步认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正文:
(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通过课本P3—P4材料分析,让同学门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会产生公平有不公平感?(教师点拨)合作就利益关系,从作中产生了利益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感。
2、认识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的含义?在这里要抓住判断公平的标准是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否则就是不公平。
通过对教材P4—P5的阅读分析让同学们理解讲究公平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的知识思考王某的做法对刘某是否公平?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王某李某是好朋友,二人合作开店,王某在合作中,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承担的越来越少,而在合作中的获利并没有减少,按照公平的标准就是不公平的。
那么,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呢?他们的合作就很难继续下去,必然导致失败。的出结论,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在此可以举一些例子如:当今世界的谈判要双赢、外商投资也要照顾外商的利益、遵守国际交流的准则等。
3、所以,合作的必要性也就解决了。可见,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另外,通过P5填一填的小活动交流,进一步认识合作公平的表现、要求和必要性。既然公平是必要的,那么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就要学习下一个标题的内容了。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让同学们知道,除了在个人与个人合作公平外,还有社会公平。
(1)什么是社会公平?含义,区别合作公平。它们主要是产生的具体途径不同。社会公平是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机会和利益中产生的。
(2)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见P6图片、P7材料填空部分,充分交流介绍在各方面的公平表现。(3)通过公平表现认识我国社会公平的现状。明确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公平得到了基本实现;但在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对此国家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在这里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但也要正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必须要维护社会公平。自然而然的引出下一个问题。
2、维护公平有什么意义、重要性?(教师点拨)注意:这个意义要从个人与个的合作公平以及社会公平两个角度去分析。
教材有三点作用,前两点是从个人合作的作用上看的,第三点主要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的。阅读教材下面的材料加深对维护公平意义的理解。温家宝总理帮民讨工资主要体现了第三点作用,总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三)、维护公平的途径和对我们的要求:(注: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1、维护的途径有:一要靠国家政府的力量(制定公平的法律制度、行为规范,并且打击和制裁、纠正不公平现象和行为);二要靠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宣传、监督、履行);三要靠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努力,包括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学生。
2、对每一位公民的要求:必须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犯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这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完成填一填 说一说 的内容,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六、板书设计:
1、公平的产生(合作——利益——比较)
(一)良好的合作
2、公平的含义(注意判断的标准)需要公平
3、不公平的含义
4、合作公平的必要性及
人们向往公平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启示
1、社会公平的含义
(二)公平有利于
2、社会公平的表现 社会稳定
3、社会公平的现状
4、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①②③)略
(三)维护公平的途径及对我们的要求(略)
七、作业布置(见练习资料部分)
八、教学后记(略)
第二框 为正义高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2)明确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3)明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态度。(4)掌握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
2、能力目标:(1)通过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的认识掌握区分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标准;(2)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行非正义行为为耻;
(2)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标准;②正义制度的含义、正义性的体现;③如何做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①正义制度正义性的体现以及正义制度对社会公平的作用;②认识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要求措施之间的关系地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小活动的形式等。
四、教具、教学手段:图片、收集的资料、小品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首先,要认识我们为什么要维护社会正义这个问题,理解正义的重要性作用。在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社会正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还有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这里可以利用书本的图片和材料引出讨论,引导到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的认识上来。其次,认识什么是正义、非正义行为的问题,把握区分衡量的标准。
第三、正义的要求、正义的规则如何体现和确定呢?人们按照什么来做才是正义的呢?所以就要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正义制度的知识。在此要讲清以下几个知识点:
(1)什么是正义制度?有哪些具体的正义制度?这里可以让同学们看P9下面的几幅图片来说说。比如:大到道德、各种各样的法律,小到劳动纪律、行业规定、学生守则、课堂纪律等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组成了正义制度。(让学生列举、交流感受)
(2)那么怎样的制度才是正义的呢?可以让学生讨论,以班级公约的制定为例如何才是对没一位同学都是公平的。而且通过这个讨论也就引出了正义制度对维护公平的意义所在。(3)理解正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及与公平的关系。既然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制度,所以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正义制度。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这一体现。
第四、树立正确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态度。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对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违纪行为会受到什么结果,分别交流,在交流中形成共识。
既然,正义和非正义行为要受到不同的对待,那么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就引出一个结论和要求那就是“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二)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从书上吕毅的选择开始分析问题: ①吕毅为什么还要投何雯的票? ②他在投票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
③从这个事例中你看可以明确,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从这些问题中,来了解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要树立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
2、那么,怎样才是遵守了正义制度呢?那就是要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解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体现。、3、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呢?阅读之后有学生回答、交流。
4、那么要使自己做的更好,更有正义感呢?那就是要不仅对自己要求好,还有就是在对别人的非正义行为要勇于揭露,敢于和善于跟这些行为做斗争。
在这里要注意这四点要求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同学们认识到做个有正义感的人是对没个人的要求,也是可以做到的,有标准可循的。以坚持正义为荣,以实施非正义为耻!
六、板书设计:
1、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2、正义非正义行为的含义
(一)分清生活中的
3、正义制度(含义、正义性的理解、要求)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4、对待正义非正义行为的正确的态度 为正义高歌
1、前提:树立规则意识。
2、集中体现:
(二)要求、启示:
3、最起码的要求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4、更高的要求:
七、作业布置:(见联系资料部分)
八、教学后记:
第2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第一框 责任对于你我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责任的含义、产生途径; 分析责任的特点和要求;
(二)能力目标:
在不同的身份和时间中责任的交流和探讨,认识总结责任的特点; 树立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为,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责任的含义、特点;(重点)
2、认识责任的特点,这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四、教具:(略)
五、教学过程: 引子:
要讲公平讲正义,就必须讲责任,负责。在前言中可以先认识一下责任的重要作用。“责任是一盏航标灯,有了它,生命之旅便不会迷失方向;责任是一副担子,扛起它,我们才会拥有充实而有价值的人生。”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负责任。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责任。
(一)有承诺就有责任
1、认识责任的来源。阅读书本材料回答书上问题。(1)列举生活中的承诺现象。(有学生交流)
(2)想一想承诺意味着什么?揭示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
(3)那么,承诺主要在什么当中产生的呢?是在同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人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
在这里可以列举不同的社会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来认识不同的责任。有老师提醒,同学说出责任。另外,就是看相关链接,从多方面了解责任的来源。而“相关链接”的内容不必要求,只是感受责任的来源是多方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2、什么是责任?
从上面对责任来源的分析,诱导学生分析责任的本质,从而认识责任的含义。明确,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了解责任的特点)
因为人们有着许多种不同的社会关系,那就有许多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十分中也就有着不同的责任。阅读书本材料,分析李华在不关系中承担的不同责任有哪些?(学生交流回答,老师点拨)通过这个分析理解引出第一个特点。“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也就不同。”完成P19的“填一填“
另外,人的社会关系也不是固定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的。这里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举例。如:我们的学生现在是儿子、女儿、学生等身份,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是爸爸、爷爷等,女同学会是妈妈、奶奶等;或是其他身份的出现如企业的员工、单位的领导、老板等等。那么我们学生的责任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通过这种讨论和思考,引出第二个特点“责任涵盖了人们生命历程的全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所承担的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最后,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责任呢?在这里先引出面对责任的正确态度和要求。那就是要认清自己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各种社会角色,作出符合自己身份要求的行为,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负责任的社会成员。
为什么要做一个有负责任的公民?有什么意义?这就要学习第二框的知识,分析面对责任的不同选择会有什么不同的后果。从而树立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负责任的人。
六、板书设计:
1、了解责任的来源
(一)有承诺就有责任
责任对于你我他(产生)
2、责任的含义 担负起自己应负的(了解责任)
1、身份不同责任不同 责任,作一个合格
(二)身份不同、每一个人都承担着多种责任 的负责任的社会
责任不同 成员(特点)
2、责任是变化发展的
七、作业布置(见作业材料)
八、教学后记(略)
第二框 面对责任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意义;
2、明确不承担责任的种种不良后果。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责任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的分析,得出面对责任的应有选择。也是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责任意思,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各个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正气,维护道德和法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分别如何?(2)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
2、难点:
(1)讲明责任不仅仅是代价还有重大的意义。而且,相比是意义远远重于代价。(2)在比较中认识负责任的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小组交流法、知识比较法、教师的启发式点拨等。
四、教具教学手段、准备:布置预习、准备书本问题材料的交流等。
五、教学过程:
引子:上节课我么学习了知道“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人们有许许多多的责任。面对责任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应该怎样选择才是正确的?所以今天就学习第四框。(板书框题)正文讲授:
(一)、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
1、讨论:你认为什么有人就是要逃避责任不负责任吗?
(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认识)在许多的回答中,最后老师总结承担责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从而引出第一个知识的学习。
2、充分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为承担责任作好思想准备。让同学们知道,代价有大有小,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承担责任有的时候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3、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4、那么,承担责任是不是就是只有付出代价呢?如果是那样,那确实没有承担的理由。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同学们阅读P20李岚的材料。思考:
(1)在承担讲解员的责任中,李岚都付出了哪些代价?
(2)李岚咱付出代价之后,对自己是不是毫无意义呢?(学生讨论)
对此,学生肯定说不是,对自己也有好处。那么就从学生的回答出发,探讨到底有哪些作用、意义。在学生作了充分的讨论之后,教师要对作用意义进行归纳总结。指明对自己;对社会、国家、甚至人类有益。
在此,可以让同学们列举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几由此产生的意义。起到对知识和情感的提升作用,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还有是把书本上的阅读材料用起来加深对知识的把握。
(二)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现实社会中是不是所有的人到在积极承担责任呢?不是,也有大量的不承担责任,不履行应尽义务的行为和人。了解在承担责任方面的现状。
2、运用,P19表格的责任认识,如果不承担这些责任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由学生交流讨论。明确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
既然如此,必须制止这些危害的发生,并对这些危害采取一定的措施。那么,他们到底会得到什么后果呢?人们和社会会对他们有什么反应呢?(也有学生交流讨论)引出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的结果。但是,不是所有的不负责任的行为都要受法律的制裁,要看社会危害性的程度,这一点必须讲明。
3、最后,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从负责任的后果到不负责任的后果的比较中再来认识,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得出行为启示:“一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归结到本课的落脚点,实现教育目的。
六、板书设计:
1、承担责任会负出一定的代价
(一)承担责任(具体代价、基本要求)
意味着什么(1)对自己
2、意义
面对责任的选择(2)对社会 努力做一个负责
任的公民
1、不负责任的现状
(二)不承担责任(1)受到道德的谴责
有什么后果
2、后果
(2)受到法律的制裁
七、作业布置:(见练习材料部分,另有材料)
八、教学后记:
第三框 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基本要求。
2、明确公民该如何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能力目标:
分清公民与他人的责任、公民自己的责任、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积极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途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承担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会承担责任,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怎样承担责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手段、教具:活动准备、投影制作
五、教学过程:
复习前知,引出新知:既然承担责任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自己的内在需要。那么我们因该如何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呢? 正文讲授:
(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阅读书本材料,回答问题:(由学生讨论、交流)(1)生活中的李勇积极承担了哪些责任?
(2)观察自己周围,积极承担责任的人都有哪些表现特点?(3)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积极承担责任的人?
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来认识怎样学会承担责任的问题。
1、要树立责任意识,从思想上出发,解决思想问题,也为责任的承担提供了主动性。
在生活中,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够促使我们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2、有了思想的认识就应该把它化为行动。那怎么行动呢?
首先,不要眼高手低,不要就是只想做大事,不想赶小事的思想。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那么还是一个行动的矮子,还是没有成为负责任的人。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始。从小处见真情。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阅读P24材料二,在诸多事务面前,为林轩出谋划策他该如何处理才是相对合理的? 由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学会选择责任,学会处理责任的技巧和主次。树立效率观念、时间观念、科学的工作方法的培养。
(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秩序?
从破坏、违反社会秩序的危害性、意义对比上分析,见课本图片、材料遵守不遵守的不同感受认识。所以遵守社会秩序是每个人的自身需要;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也是社会的需要,道德法律的要求。道德法律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每个社会成员都负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
2、怎样遵守维护社会秩序?
在这里要搞清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的基本要求,并且分清各个内容之间的区别。重在从感性上认识就可以了。见图片P26四幅的认识区分。还有就是跟青少年学生直接有关,身边的、力所能及的小事的认识处理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见(P27的材料一中的六种情境的处理)
(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在这里跟同学们认识下列几个问题即可:
1、如何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出金点子)
总之,就是要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做不到,就是想不到。请每一位同做社区的有心人,热心人。认识到第一点,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到的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思: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在为我们负责,我们又应该怎样回报社会,做一个负责的公民?(阅读书本材料讨论)
指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
2、为什么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这要从外部要求和个人自身需要两个角度去分析认识。
最后,要把公平、正义、责任的关系讲讲,明确揭示给学生。关系如下:
(1)社会是一个合作的体系,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没有公平,合作就不能维持,社会就不能发展;(2)社会公平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撑,需要赋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公平今年感是正义的基础;正义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
(3)公平和正义都需要通过承担责任来落实和实现的。
六、板书设计:
1、树立责任意识
(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从我做起,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3、选择责任,讲究效率
让社会投
1、为什么要维护? 给我赞成票
(二)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2、如何维护?(基本要求)
1、如何承担?最有条件做到的是?
(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好形式是?
(承担社会责任)
2、为什么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注:活动设计另外再设计
七、作业布置(略)
八、教学后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百姓生活的变迁过程;
第2单元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第 3 课 腾飞的东方巨龙 第一框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2、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决定性因素、现状;
(二)能力目标:
1、从大量的图片、数据、访谈中感受国家的巨大变化;
2、通过变化的感受,分析认识变化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以下几个道理:
1、社会主义的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
3、我国已经是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百姓生活的变迁;综合国力的含义、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从发展的事实认识重要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准备、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交流资料。
五、教学过程: 引子:
多媒体课件打出有关中国发展的外国媒体和政要的评论,以及有关的图片,感受中国的巨变在世界的影响,得到全世界的关注、认同、和羡慕等。从而引出本课话题。正文的教学: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1、感受百姓生活的变迁: 多媒体课件打出百姓生活新旧对比图片,和歌曲和声,营造气氛。在看的过程中让学生回答(1)是哪方面的变化?你们家如何的变化?(交流、讨论)(2)看课本预习下来说明的是实行哪一个政策的结果?
(3)从建国初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经过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4)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点拨)认识到::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媒体打出,学生记在课本上并齐读)
2、填一填:百姓生活数据的变化(书本)略
这有学生通过课前的收集来交流,再次有自己的直接收集来感受变化的巨大。由此,树立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光荣。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个问题:
(1)你们认为当前国际间的形势怎样?是一片太平呢还是竞争激烈?
学生肯定会说竞争很激烈。由此教师引导下去。
(2)那么,你们认为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靠什么呢?是贩卖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介绍少林武术、还是你认为的有其他东西?请同学们交流讨论,最后,有教师总结。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力)
2、综合国力的含义、内容、及决定性因素的学习掌握。这里主要有学生朗读、记忆、感受。
3、认识我国一系列大事、成就的取得的,还有重大工程的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就是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多媒体播放08年审办奥运成功、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的画面)那么我国的综合国力到底发展的如何了呢?
4、综合国力的发展: 可以有学生收集的材料交流,中间有老师也提供这方面的资料补充;主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总结:对本课的道理再次明确一下,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情感的升华。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也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要成为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改革开放的行动者,已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为自己更美好的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课件播《放社会主义好》、《春天的故事》歌曲,同唱两首歌。
六、板书设计:
1、百姓生活大变迁表现、经历过程
(一)百姓生活大变迁
2、分析变迁的原因
感受共和国巨变
3、得出变迁的道理(略)
1、综合国力的含义、内容、决定性因素
(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综合国力的现状
3、认识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略)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判断、填空、简答题)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 党是我们的领路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党的地位性质;(2)党的先进性的主要原因;(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
(4)三个代表的含义、即有关的具体体现。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发展过程的分析学习,能自己形成结论:党是我们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充分认识党的先进性。
(3)认识党的领导和旗帜之间的关系,及旗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党是我们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旗帜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旗帜的明确;
2、难点:对党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还有是结论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手段:
课件制作、学生预习、材料收集(书上要回答的填空的让学生先尝试完成)
五、正文讲授: 引子:
复习前面一课的道理,在讲出这些道理的时候让同学们认识一下他们的关系。党是我们的领路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作为话外音播放。
(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1、回忆了解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的提出背景。明确党是如何一步步的带领人民走上幸福大道的。回答讨论下列问题:(投影)(1)在整个国家发展中共产党处于何种地位?起了什么作用?(2)从这些认识出发,说明将来国家的发展仍然离不开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自然得出书本的道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过国党是如何保证现代化建设的呢?学生交流、老师介绍。(投影)如:
抗击非典、顶住东南亚金融危机、98抗洪抢险、和谐社会的建设等等,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在危难之时岿然不动,稳步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有这样的地位?就是源于她的先进性。在这里主要是教师讲授先进性的主要原因表现。指导思想先进、奋斗目标先进、性质先进,所以共产党能有这种作用的产生。
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及其本质。
4、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描绘的本世纪头20年的宏伟蓝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里可以再次回忆一下前框学习的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变迁,现在已有的水平是什么?还有是我们苏州已经率先实现建成了高水平小康社会。(有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园区亲商之路等)加强乡土教育,认识到这个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1、阅读说一说,中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指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的三次理论飞跃是什么?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引领人民前进的?
3、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其中,特别是认识当前指引我国前进的旗帜三个代表的有关知识。补充:(1)三个代表的含义;
(2)三个代表的关系、本质、核心、关键等;(3)有关三个代表的具体事例。
阅读填写,P43的材料,认识三个代表,认识党的性质宗旨。
4、总结,认识旗帜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动摇了旗帜的指导,就必然导致思想的混乱社会动荡,背离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就会化为泡影。
六、板书设计:
1、回顾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得出的结论:
(1)
(一)执政兴国图伟业
2、为什么会有这?(2)些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先进性)
3、目前我国的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旗帜是什么?
2、旗帜分别有何意义贡献?
(二)旗帜引领前进路
3、旗帜间的关系如何?
4、旗帜的重要性
5、三个代表的有关知识:(略)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试卷、简答、填空、判断(略,见有关材料)
八、教学后记:
第 4 课 全民共同致富
第一框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及其分类;
2、掌握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各自的地位重要性;
3、了解我国生产力国情;
4、大力发展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现实意义;
5、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内容,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
(二)能力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为什么要实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从不同的原因中认识到我国正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是决定性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2、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原因(重点);
2、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材料交流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1、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每人了解苏州、东渚的一两个企业名字即性质;认识你了解的企业对社会、国家、个人分别有什么作用。
2、收集我国法律关于发展非公有制和公有制的规定;
3、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投影)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开门见山的引出第一个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后,首先可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成分有哪些?可以让同学们看书回答,同时投影打出。
在列出了各个经济成分后,老师简单的揭示一下它们的性质。然后自然而然的分析归纳出经济成分的分类,一类是公有制其他的就分为非公有制;(讨论、交流)书本P44的材料问题:
(1)小宋妈妈开办的服装加工店与原来的服装厂在经济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自己父母在什么经济形式中工作劳动?充分讨论交流,从切身感受中形象的认识所有制、认识经济成分。
(3)有好多同学都是农村的,那么你父母在家务农?主要是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成分呢?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老师可以帮他们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是公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
2、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公有制与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同非公有制地位的区别;这里主要有老师讲述为主。
在此补充: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见老书的知识)
在学习了各自的重要性后很自然的得出一个结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呢?对于这个问题要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我国的国情,看P46图片,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再配以投影材料。认识我国当前的生产力状况。最后明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底且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必须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此,国家特别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见P47相关链接)国家对非公有制的正确态度。(略)
其次,从作用的角度分析:
一方面,看公有制经济的变化,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主体地位加强了,作用力量更大了,特别要注意其中的国有经济。(投影)有关公有制的数据表格、典型事例、图片、还有是领导人的讲话等,加强对公有制作用的认识。
另一方面,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意义,这主要通过学生的感受交流来完成。可以把原来准备的调查的结果,同时老师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讲。具体的作用例:
扩大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便人民生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等等
最后,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在这里不用从理论上作过多的解释,一方面从现实角度的证明,另一方面从现代化建设好坏、正确与否的标准来认识就可以了。引出“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说明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的。使同学认识到,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上面的问题、疑虑自然解决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也讲不断发展完善。
六、板书设计:
1、是什么?(1)公有制
2、我国的经济成分及分类
(一)基本经济制度(2)非公有制
3、公有制的地位重要性: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4、非共有制的地位重要性:
基本经济制度
1、从国情看原因(决定性因素)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社会主义性质、生产力状况)
度不动摇
2、从作用看各自的原因:
3、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后记:
第 二 框 切好“蛋糕”共同富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
2、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意义作用;
3、先富共富的关系;
4、如何致富的要求;及国家对个人收入的政策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认识实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认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3、分清何种是按劳分配、何种是非按劳分配方式的收入;区分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分配方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树立诚实劳动合法致富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我国的分配原则、分配制度;意义;致富的要求等;
2、分配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调查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调查自己家的收入来源;教学课件的准备等
五、教学过程:(一)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课件打出原来的分配制度的分配原则体现的弊端,为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国必须进行改革。
1、了解我国的分配原则,由学生阅读后回答,同时分析生产要素。这个原则体现了公平、正义。可以和其他的因素防在一起比较,在比较中见优势。如:性别、权力、资格、年龄、关系等等。
2、认识掌握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这里的“适应”要跟同学们解释清楚。
课堂交流,自己父母的收入是属于何种分配方式得来的?(学生交流、讨论)同时完成P50材料2的问题,区分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3、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意义作用。在分析分配原则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可以总结出来。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的就出人情”,每方面的人员的积极性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而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了,就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所以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分配制度都可以而且必须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结论认识可以有学生来完成。
(二)诚实劳动 合法致富(认识怎样致富的问题?)阅读P51材料1回答思考问题:
(1)你认为这位大学生的选择值不值?为什么?(2)这位大学生及周边的人是怎样富裕起来的?
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就必须来分析和树立正确的富裕观,致富的途径的把握。
1、首先要分析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必然产生的结果是收入分配的差距,导致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比其他人、其他地区先富起来。那么怎样认识先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呢?(1)先富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2)先富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这里,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先富是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必由之路;而且国家可以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各种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
2、面对广阔的致富之机会,我们青少年学生,每一个公民应该如何做?怎样致富? 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最后,老师要加以点拨:
(1)每个人都应抓住有利的条件,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走上富裕之路。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用合法正当的方式。
3、国家对公民收入的法律保障。(1)怎样保障?规定
(2)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的区别;
(3)为什么要打击非法收入?非法收入的危害性
(三)本课总结: 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认识“做蛋糕”就是如何解放发展生产力,“切蛋糕”就是如何分配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分配方式)
2、我国的分配原则是什么?(生产要素)
(一)分配制度的新变化
3、意义作用如何?
4、与生产力、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 切好“蛋糕”
1、先富的意义:
共同富裕
2、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二)诚实劳动 合法致富
3、公民如何致富?
4、国家对公民收入的法律保障
5、非法收入的危害性
七、作业布置:
练习册、简答、填空、背诵,见资料。八:教学后记:
第 5 课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第一框 一年一度人代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人民代表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设置;
2、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3、人民代表的产生、与人民的关系;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等
(二)能力目标:
1、从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人民代表、人民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学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靠人民代表实现自己的当家作主的权力的能力和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热爱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尊重人民代表,积极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到小主人的责任。
2、认识区别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与其他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2、难点:认识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各种关系中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交流法等
四、教学手段和准备: 教师资料的收集; 学生收集2005年全国和苏州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材料;
设计一份“假如我是人民代表”的畅想书,在学完本框的时候交流分享。
五、教学过程:
(一)阳春三月看人大
(投影)播放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图片、代表讲话和画面,营造气氛。引出下列几个问题: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2)反映了我国在政治方面的哪个制度?(3)这个制度的目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为什么我国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呢?看书和结合我国的性质回答这个问题。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设置如何呢?
性质是国家的权利机关;设置包括: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级等五级。
3、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性质、职权、常设机构、首长等)可以通过投影把它的机构情况投放出来感受一下即可。
4、(投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各个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的场景,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其他机关为什么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什么性质?(2)这种情况反映了他们之间的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特别是要明确“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
(投影)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图表,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苏州的国家机关有哪些,他们的性质关系分别怎样?
(二)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1、看相关链接:认识人民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在这里主要要分清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区别,思考我们东渚镇、苏州高新区、苏州市、江苏省、全国的人大代表分别是如何产生的?
2、人民代表的职权:阅读明了就可以了。问题是要认识到大标题的提示“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
3、人民代表和人民是什么关系呢?知识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还可以配以一些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加以认识。
(三)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地位及对我们公民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地位如何?
2、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课后活动:交流假如你是一位人民代表的畅想。(如果来得及也可以在当堂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1)国家性质
1、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阳春三月(2)人口国情
看人大
2、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设置
一年一度人代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常设机构、首长
4、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1、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直接、间接)
(二)代表人民
2、人民代表的职权
行使权力
3、人民代表和人民的关系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地位及 对我们的要求启示
七、作业布置:
练习册、发放材料、试卷等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 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我国的民族关系;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共同繁荣的原因、途径;
4、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含义特点、意义;
(二)能力目标:
认识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全国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我国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们必须履行坚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义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优越性,必须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多作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途径的理解;良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意义;
2、难点:从国情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实现屹民族的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手段和准备:
不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我国民族的分布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有哪些;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自治权的内容等;
教师要做好教学课件,及有关的资料收集,用于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预备铃的时候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营造气氛。
(多媒体课件播放)我国民族历史资料片段,展示旧社会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遭遇、我国的民族构成等;说明两方面,一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是旧社会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特别是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受到不公正待遇。马上引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说明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通过材料让学生确认我国确实在坚持这些原则。P58材料分别反映了国家坚持了什么原则?
由于在这种正确的政策的实行下,必然形成良好的民族关系。那么我国的民族关系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掌握。通过P59材料一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确实如此。教师介绍,我国针对民族地区采取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如:书本P59材料二的内容。让同学们思考国家就是在坚持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引入对共同繁荣的学习。搞清下列几个问题:(1)为什么我国要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一方面学生看书回答,一方面教师提醒他们从国家的性质上想想。就是要想到我古哦市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
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2)如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点拨,要指出其中的关键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己的艰苦创业。那么这种良好的民族关系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呢?
联系前面第二课的成就,还有我们的宏伟奋斗目标都要靠各民族的团结。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
1、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从国家性质,民族分布特点两个角度认识。学生交流自己的收集材料。(趣味拼图)课件拼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区的位置和名称。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认识。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特点。(投影)介绍自治权的内容,明确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本质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民的当家作主。
4、分析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作用、优越性。可以用其他国家的反面事例作为例子,证明意义重大。
(三)青少年学生如何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应有的贡献?把知识化为对自己的行为要求,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六、板书设计: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一)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和
2、我国的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独具特色的
4、如何实现共同繁荣的途径? 民族区域自治
5、维持良好关系的意义重要性
1、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2、这一政策的地位
享有自治权
3、这一政策的含义、特点:
4、这一政策的意义
(三)对青少年和每个公民的启示、要求如何?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后记:
第 6 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第一框 发展是硬道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基本路线的含义、核心内容;
2、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地位、意义作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起讫、主要特点主要原因等;
(二)能力目标:
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内容;发展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等;
2、难点:理解核心内容的关系;分析“发展才识硬道理”;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小组交流、教师讲授法辅助等;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资料收集、收集有关华西村的材料;教学课件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
(一)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1、阅读P66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春联反映了中国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爱党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由衷的高兴之情。(2)说说你所知道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哪些? 同学交流。教师点拨,引到基本路线的学习上来。回忆第3课的知识。
起讫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由学生朗读1—2遍,指出这个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2)制定的依据是什么?依据初级阶段的国情、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有关知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从社会性质、发展程度两个角度分析的;而主要特征也是分析为什么我国正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论证认识;还有是注意起讫的时间和事件的区别。必须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3、基本路线实施以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
在这里要指出基本路线的制订的依据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灯塔);所以我们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4、认识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及其关系。这里主要由老师讲授为主,补充关系: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促进的,两者都是为了更好的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二)“一个中心”是关键
1、P68阅读书本材料:
(1)回答讨论列举现代化的内容;联系综合国力的知识回答。
(2)一起讨论经济建设在众多内容中的地位,作用问题。引导认识是整体,经济建设是中心。
2、阅读P69材料,回答思考问题:(1)从材料上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2)反映我国正初在什么阶段?
(3)材料表明我国哪些方面的问题?你知道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吗?请交流一下。(4)你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由学生讨论,说错说对都可以,问题是要积极参与开来。教师适时的引导到我们的课本知识上来。认识形成“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等观点。这里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个是从根本原因上讲的,另一个是从作用意义上讲的。注意:在这里还要对“发展”的内容进行解释。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综合国力的其他各个方面。从本质上说,是全面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协调和谐的发展,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
3、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我们如何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作贡献?)略 六:板书设计:
1、基本路线含义:
(一)指引我们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起讫、主要表现)
前进的“灯塔”
3、基本路线的实质和意义
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发展是硬道理
1、了解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二)“一个中心”
2、经济建设的地位 是关键
3、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4、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七、作业布置:(略)
八、教学后记:
第 二 框 讲述春天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了解开放的形式、重要性;
3、明确改革开放下的青少年必须树立如何的正确态度?
(二)能力目标:
理解国家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祖国的能力,为改革开放事业多作贡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拥护、支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对我们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2、难点:如何从基本规律的角度分析好,引导好对改革和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认识改革开放的利弊;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交流讨论法、图片展示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学唱听歌曲《春天的故事》;收集改革开放前后对照的图片和资料用于上课的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了解改革的过程必要性:
(投影)十一届三中全会画面和92年邓小平南巡画面及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 思考问题:(1)图一是什么会议?
(2)在这个会议上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这个决策是在哪位领导人的领导下进行的?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在此,马上认识改革的时间和过程发展的介绍。
(投影)安徽小岗村的资料片片段。认识书本上的问题:(1)小岗村改的什么内容?这种改革为什么能使粮食产量猛增?(2)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的必要性要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角度分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想适应的地方就要实行改革,但是因为基本制度是适合生产力的所以只是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2、了解改革的内容和本质:(略)这里主要是教师讲解为主。
3、改革的重要性、意义的分析学习。最后也要说明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4、认识改革的影响和公民应有的正确态度。
对于改革的影响的认识:首先对于国家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种种困难和问题,要正视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会涉及到许多认得切身利益,有的人的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可能还会受到削弱;但是要从长远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和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角度认识改革,拥护改革。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讨论其中的两方面的影响。
5、认识公民(青少年)应有的正确态度。可以通过一个活动来加深认识。“现学现用” 设置情景:
(1)假如你的父亲是国有企业职工,现在减员增效实行改革,你的父亲被下岗了?你该怎样跟他做工作?
(2)假如你是改革政策的制定者你应该及考虑到提高效率、积极性,又要很好的照顾到那帮人的利益不?
(二)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阅读书本材料,回答讨论书本问题:
(1)说一说:我们周围与对外开放有关的人和事?(2)概括一下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形式。
(3)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也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角度分析提示,当然,课文主要是从重要性的角度讲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介绍,对其的意义和挑战的介绍。
3、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对外开放?(略)最后,要总结改革开放和一个中心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
1、改革的历史发展
2、改革的必要性
(一)改革——社会
3、改革的主要内容、本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的重要性 讲述春天的故事
5、对我们的启示、要求:
1、开放的形式、基本途径:
2、开放的必要性
(二)开放———现代
3、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
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4、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
八、教学后记:
第七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
第一框 时代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科学技术、教育、人才的重要性;
2、我国科技和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3、科教兴国的基本要求。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科技、教育、人才的重要性和现状的学习,认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迫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拥护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现状;
2、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三、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教师讲解、课外参观、四、教学准备、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收集有关科技、教育、人才的资料、了解本地的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等;
五、教学过程:
(一)科教兴则国兴
1、了解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了解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每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首发国;(2)对首发国的影响如何?
(3)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和民族与科技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2、投影:袁隆平研究成果的投影、有关的图片等,思考科学技术的作用意义。见课本P78。
列举高科技产品的威力。如:高科技武器的杀伤力、高科技医疗设备等等
3、了解教育、人才的重要性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材料的介绍来认识这几者的关系和重要性。人才强国战略的介绍等。了解发展教育、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面对竞争与差距
1、要讲清、认清当前国际形势。
通过投影、录像的播放介绍世界各国的高科技发展战略。认识到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制定自己的高科技发展战略重视发展那高科技,这主要要由学生自己观察获得。
2、从国际形势的角度得出,我国要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培养人才,迅速提高科技教育水平。
介绍863计划的情况,了解我国高科技的发展情况。回答课文问题: 认识科技的重要性、国际的形势、还有是跟我国在这方面的现状有关。
3、了解我国在科技和教育上的现状。思考: 现状的总体情况如何? 查找差距的有关表现:(略)差距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怎样才能缩小这些差距?
由学生交流回答,认识科教兴国的紧迫性。
4、科教兴国战略的的基本要求。及各自的目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2、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关系
(一)科教兴则国兴
3、人才强国战略
一、时代的选择
1、当前国际形势
2、我国的对策
(二)面对竞争与压力
3、我国科技、教育的现状及影响
4、科教兴国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七、课堂作业、练习:见练习册和基本思考题、简答题。
八、教学后记:
第二框 创新是关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创新内涵的理解;
3、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国家、个人)
(二)、能力目标:
1、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素质,为改变祖国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创新内涵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手段、教学准备:
收集准备我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规划和有关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
(一)科技创新 赶超一流
1、辩一辩:见书本P83男女同学的交流。(投影)思:
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和引进科学技术的意义和局限性;
2、科技创新的现状的介绍。材料展示,学生谈认识。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世界制造大国,并不是创造大国,自主创新能力低。
3、我国在这方面实施的对策:交流、介绍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和计划。
(二)教育创新 人才蔚然
1、认识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在教育创新方面的措施。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认识和介绍。
3、青少年学生的措施、启示:
(1)了解符合素质教育的几种学习方法。
(2)设计几个具体的活动,让同学们选择何种学习方法。
(3)除了改变学习方法还要注意作好哪些事?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具体认识做个有用人才的内涵。
4、理解创新的内涵。(略,见最后一段)科教兴国,学子任重。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终生学习是人们的普遍观念。我们惟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有所作为,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板书设计:
1、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一)科技创新赶超一流
2、创新的现状
3、科技创新的措施
二、创新是关键
1、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2、国家实施教育创新的措施
(二)教育创新 人才蔚起
3、学生个人的措施、要求:
(三)对创新内容的全面理解。
七、作业:(略)
八、教学后记:
第 8 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框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我国人口问题的危害性;基本特点;
3、资源问题的现状;环境问题的种类、基本状况和危害;
4、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
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核心的认识;两者的关系等;
(二)、能力目标:
1、在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之后,能自己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
2、发现自己身边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现状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核心;(重点)、2、从国情现状的角度分析认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难点也是重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研究性学习、实地调查法;等等
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
分3组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图片、文字、统计资料; 预习课文思考书本材料的问题;完成书本的天空思考部分的内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投影)
1、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通过这个引入课题。回答问题:
(1)每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问题?(2)谈谈在这种情况下的感受如何?
(3)所有这些图片说明了我国面临了什么问题?必须实行什么战略?(4)看书回答:世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总的情况如何?
2、我国的人口问题:
(投影)
2、感受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个图片分别从不的角度体现了三个基本特征: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的文化素质偏底。(投影)
3、有关人口问题的危害的认识。四幅图片资料的展示反映四方面的危害,必须由学生来回答认识;
通过对人口国情的认识,初步思考应对措施,即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认识我国的资源问题:
(投影)
4、我国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同世界水平的比较,认识我国环境的总特点; 说明,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投影)
5、我国资源利用率同发达国家的比较以及我国资源的利用情况;认识我国不合理的利用、开发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4、认识我国的环境问题:
(投影)
6、一组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