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春杯说课比赛纪实稿《绝品》[小编推荐]
“长春杯”说课比赛纪实《绝品》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文章题目是《绝品》。
《绝品》是谈歌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人物以薄云天之义让人震撼,谈歌则以古典韵味的语言写“义”塑“绝”。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讲好这课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加深情感体验,提升欣赏感悟能力。
《绝品》是七年级下册第九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积累了《清贫》,而以后也将学习到《棋王》《铸剑》等写浩然正气的民族形象的文章,也许这些人物名不见经传,但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却让读者低头沉思,仰视而生效仿之心。
初一年级,十三四岁的学生,对情节跌宕起伏,形象亲切可敬,语言回味无穷的文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通过分角色朗读理顺小说情节和理解小说人物,确定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积累程度,我将分析侧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根据本文篇幅长,容量大的特点,确定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绝品》一文,计划讲授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熟悉课文,通过课堂阅读,达到我自注书,书注我的效果,进而形成个人最初的理解。第二课时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交流碰撞,形成对文章的纵深理解。
四、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我将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文:
读过《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就会感受到,中国文人身上有一种奇特的品质,大多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为己任,绝不敢让哪怕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也许每个人的贡献有多少之别,努力有大小之分,但都能尽其绵薄,报效祖国。尤其那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佼佼者,为正义献身,为真理舍命,为民族大义而洒尽热血,为家国存亡而肝脑涂地,以“头颅掷处血斑斑”的书生意气,与暴政,与侵略者,与非正义,与人吃人的制度,与一切倒退、堕落、邪恶、愚昧,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者,从来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在《绝品》中,就有这样一群“民族的骄傲”。
下面我将第二课时以几个问题串联全文的讲解。
为了落实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的目标,在批注式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后,提出“对于“绝品”这两个字你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那“绝品”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法,使学生明确:这幅画本身就是绝品。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嘱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板书:画,宝中之宝)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者的,这种技艺堪称一“绝”。(板书:技艺,天下一流)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落实重点“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继续追问“同学们的想法似乎只停留在这幅画上,文章能称之为绝品的还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心分析”这一问题。使学生从人物的角度,精神境界的层面分析绝品的内涵,使学生明确:常先生豪爽、豪气,自嘲、哈哈大笑、大杯痛饮,死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从“重重地”、“大步”和“并不回头”三个词语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义无返顾走出门去,毫不犹豫的革命者,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正义,这正是一个革命党人身上所特有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板书: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刘三爷在好友死后,三爷睹物思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悼念常先生。(板书:重情重义)他答应过常先生,会悉心藏之,给多少钱也是不能卖的。他信守诺言的品质其实正是古代文人身上所固有的仁义道德——一诺千金(板书:一诺千金)
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祖训,王商人本来是可以不把画退给三爷的,但他被二人肝胆相照的感情所感动着,而且将三爷送出门时还叮嘱三爷悉发生矛盾时,王商人选择了前者。(板书: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常先生、刘三爷、常刘的友情(板书:常先生、刘三爷,友情,肝胆相照)
为了突破本文侧面描写的难点,实现“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和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的目标,我们将马氏的表现作为突破口。
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着墨不多的马氏,小说有哪些情节涉及马氏?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通过文中很多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氏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但她所做的一切又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有了马氏的反衬,我们就会发现刘三爷对常先生的信任承诺、重情重义是远远高于马氏这样的普通人的,刘三爷的品质是出类拔萃、冠绝当世的。
为了继续突破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难点,教师饱含深情的读最后一段,并随后提一问“置身与此景此情之中,顶着满天大雪,望着三爷远去的身影,最打动你内心的是什么?”
在万籁俱寂的天地之间,刘三爷虽已远去,但他留给我们的背影是高大的,他对朋友的一诺千金、常先生对民族的舍生取义、王商人的不忘祖训,使他们成为屹立天地间的一个大写的“人”,(板书:人)这才是我们中国的脊梁,是真正的绝品。
此时此刻,四野无声,雪落无痕,在这空气都为之凝结的寂静中,却有一股浩然正气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义。(板书:义)何为义?常先生对民族的大义凛然,刘三爷对朋友的义薄云天,王商人的舍利取义,以及常先生和刘三爷之间的肝胆相照的友情,都是义。无论在哪个年代,我们都应坚守这份正义,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作者简洁而又颇具意蕴的语言风格,被一种平凡又伟大的精神所震撼。为了学以致用,形成能力,我设置了以下作业。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请你在历史或现实中找一位堪称绝品的人物,以百字进行推崇。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几段景物描写,回味这响彻天地,余响不绝的“绝品”。
五、板书设计:
技艺(天下一流)
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绝
品
画
(宝中之宝)
人
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友情(肝胆相照)
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第二篇:说课比赛稿
新航路开辟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仁下午好:
今天我准备从教材的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法与教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对此课进行分析讲解。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上古中古史》第十五章的第二板块,新航路的开辟开始把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是世界历史走向的一个重要关口,这一刻的学习对把握世界动态,培养全球战略意识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因对象是大学本科生,教育目标是学生在对史实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把握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
2,难点:在众多复杂的历史信息中把握内在联系,提升对“改革与开放”的认识,正确分析历史人物活动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综合利用多媒体、地球仪、黑板等工具,回顾法,扮演当事人法,提问探案法,2,学法:放开包袱,换位思考法,提问假设法。
四.教学流程
1,开场白:对高中及上一个板块——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进行小结。2,放五分钟的小视频——《大国崛起》的小短片。短片看守后让学生回答新航开辟成功的条件。
3,对新航路开辟背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扩展,利用多媒体对航海家等重要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个人素质特性进行提练分析。
4,利用地球仪、多媒体、地图,对航海路线及区域进行梳理(利用地理学、气象学、科技史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解)。
5,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对新航路的结果进行梳理,探讨其内在联系与规律。
6,对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航海家及探索者。7,探索新航路开辟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及对新航路开辟的最新学术研究动态进行梳理。最后,共同探讨下一次“新航路开辟会”会是什么,在那一次中国该怎样抓住机遇,超越自我。
五.板书设计
1,利用多媒体展示新航路开辟条件、内容和影响
六.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内容多,使用方法也丰富,我更多的是展示我们认识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开拓视野,鼓励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学界前沿。
学生才疏学浅,不足之处,不吝赐教。谢谢!
第三篇:创新杯说课比赛总结
追求、成长、提高
--—— “创新杯”德育教学设计与现场说课比赛决赛的体会
中山市 程设计上都是非常相似,基本上都是按照通常的程序进行。即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说反思。评委一天要听20多位选手的说课。要想在比赛中脱颖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发现在说课比赛中关键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说、二是教学设计、三是课件。
说课说课要说出来,所以说课者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要,或幽默风趣或抑扬顿挫或娓娓道来或深情款款,总能吸引评委。平淡如水、没有变化的说在气势上便先输一筹。要像一个演讲者一样,满怀激情地说,挥洒自如地说,让你的说课显得更加个性化、更加艺术化。正如艺术化和个性化的教学可能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样,艺术化和个性化的说课也能更容易激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我觉得一个好的说课需要激情,需要投入,若能够做到这两点就能够引人入胜了。有激情,就会在气势上先声夺人;若投入就能够让人自然地分享到你的渴望。
但说课说课关键字还在课上。没有好的设计,再好的语言也是白搭。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才是说课的核心。一个个性化的说课最重要的是独具匠心的说课设计。课的设计有没有新意,有没有可操作性,有没有通用性,教学设计是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实现的?一定具体而详实,尤其是教学过程。蒋文丽评委的点评中提到,我的说课也很流畅也很好,不足地方就是忽略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或者说我在这方面是有漏洞的。这成为我止步于二等奖而没有能够进入一等奖行列的关键障碍。
好酒还需好瓶装,有了好的设计,有了好的说课稿,还要有好的课件呈现给评委。说课比赛的课件首要条件当然是内容完善,操作顺畅;在这个基础上若能够提升到精美的地步就是“锦上添花”了。课件要有自己的风格,或简洁或古典或现代或奢华,动画要符合需要,适当的音乐背景更能烘托气氛。说课比赛,有个精美的说课课件就“如虎添翼”了。
三、提高
通过此次比赛,使得我从教学理论、设计理念、参赛经验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日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精神与技能的比翼齐飞。这次难得的机会里,我了解到全国的同行的专业水平,体会到“天外有天”和“学有专精”,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也学习到了许多奇妙和精彩的教学构思,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的思想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和升华,让我深刻感受德育课课堂教学的魅力和德育老师专业发展的魅力。
过程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快乐,每一次的修改都是一次自我的提高,都是自我的完善。辛苦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结果虽说有遗憾,也是完美的。
最后、感激
感谢这次比赛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谢省中职德育指导与研究中心,尤其是汪永智教授、林幸福老师,大赛秘书书成员、服务周到细致;感谢中山市教研室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朱敏嫣教研员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我校教务处何彩梅老师对我的扶持和帮助;感谢我的知心好友给予我的支持;感谢我的先生给予我莫大的后备支撑。总之,感谢这次比赛过程中鼓励我和帮助过我的人。
中山市
第四篇:《孔乙己》说课比赛稿
《孔乙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迅的《孔乙己》下面,我将从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地位
《孔乙己 》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属于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主题,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
这篇文章不到三千字,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害,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从民众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新教材入选这篇小说,意在让学生欣赏名家名篇,结合生活体验,更好的品味生活,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经过八年级的语文阅读训练,九年级的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 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性格。但小说的内容距今天时代久远,要深入了解课文内涵比较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课文自身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的学情,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并概括说出孔乙己生活的六个片断。能力目标:在文中圈点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学会通过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孔乙己悲剧命运成因的讨论,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当时世态的炎凉,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所以把“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作为的学习重点;学生对小说的社会背景不熟悉,所以把“结合社会背景探究孔乙己悲剧的成因。”作为本课的学习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特色和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利用多媒体播视频,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探究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依据以上学情分析,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设计学法指导如下:
1、圈点法: 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 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3、朗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语言、动作、心理,赏析高超的写作技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爱心接力,挽救生命。
群众、交警、医院等多方接力,挽救了男孩的生命,爱心像一缕暖风,吹散了冬日的严寒,吹化了心头的寒冰。那一幕,让中国感动!然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却没这么幸运,即使他被打折了双腿,面对的还是众人的调笑。冷漠像一把闪着寒光的刀,让本该绚烂的生命迅速残破调零,让我们跟上鲁迅的步伐,共同认识一下孔乙己。
这个导入设计,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通过观看视频,形象直观地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为这堂课赢得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对话文本,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结合知识目标设计了如下问题:
1、听视频朗读,边听边画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
(1)孔乙己的身份:“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2)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3)孔乙己的结局:“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结,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3、孔乙己性格鲜明,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阅读课文,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孔乙己性格的。外貌描写 语言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小说情节,培养学概括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为了引导学生品味描写人物的语句,感知人物性格,结合能力目标设计了如下问题:
在文中圈点勾画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以上问题,不但落实了本单元中所要求的欣赏小说时,要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是有帮助的,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探究主题
为了引导的学生结合社会背景,分析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探究作品主题,深入理解课文,结合情感目标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孔乙己的出现总能引来众人的笑声,使“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甚至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只能“坐着用这手慢慢走”,旁人还在说笑。为什么文中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这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理?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读了《孔乙己》之后,内心感到痛楚,孔乙己悲惨死去的原因是什么?这究竟是命运的悲剧,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小说中令人悲哀的只有孔乙己吗?还有谁,为什么?你从这幕悲剧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使学生能够联系时代背景逐步理解小说所揭示的深刻主题,训练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
(五)、小结课堂,回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认识了这样一位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消失,在笑声中演完自己一生的悲剧人物——孔乙己。他那衣着长衫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时代的革新,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孔乙己留给我们的思索远未结束。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该做怎样的读书人呢?该怎样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呢?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由课文过渡到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富有爱心,关爱他人的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达到了小说学习的人文目的。
(六)趁热打铁,当堂检测
为了检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我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来进行当堂检测。这三个问题分别结合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来设计,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完成后同桌交换对改,互相评价。
(七)布置作业,加强练笔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展开合理的想象,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有文采、有创意。作业完成后交由老师来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融入小说之中,把自己想象为剧中人物,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更好地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同时在续写故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也是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一次检测。
六、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课重点,再现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及其成因,揭示作品主题,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设计意图】
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是教师基本功的“缩影”。归纳出性格特点,为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提供了帮助。同时整个板书简洁明了,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
七、说设计理念: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相信本节课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导,谢谢!
第五篇:说课比赛稿
Unit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My students are in Grade3, Junior High School.They are greatly interested in all kinds of music,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y possess certain cognitive abilities to read and write in English during the two years’ studying English.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My teaching material is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Book, Grade 3, 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express preference with the Attributive Clause.Mostly they will talk about music.Music is a very popular topic among the students.It will arouse the children’s great interest.That will be very helpful to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Teaching Methods:
Communicative Methods, Situational Approach, Chain Drill.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express preference using target language with the Attributive Clause.2)Ability Object
To train the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skills using target language with the Attributive Clause.3)Moral Object
Music is a kind of language that can be understood by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Teaching Key Points
Help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preference on different things in daily lif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Talk about why they like or dislike the bands, the singer, musician and music using the sentences with the Attributive Clause.Teaching Aids:
PPT, blackboard, chalks
Target Language: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What about you?---I prefer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Teaching Procedures:
Lead in:
Firstly self-introduction to the class.Point it out that I like music leading in the theme “music”.I downloaded some pieces of music to the students for listening.After listening the first piece, ask the class if they like the kind of music, please hands up and let me know.Then the second piece till the last one broadcast, at the same time I
ask some students why they like or dislike lead in next part.Presentation
New Vocabulary:
lyric, gentle, prefer, dislike
Learning new words:
I use English--English Explanation to teach the new words.Explain the word's meaning as simple as possible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me.For example, “prefer” means love or like something better than others.Say the words and have the students repeat several times until they can pronounce them fluently and accurately.I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to make the students guess which word is suitable.Who hands up quickest who will get the chance to speak the word.The speaker will get a present.Learning new structure:
I will show an uncompleted sentence on the screen.“I____(love/ like/ prefer/ dislike)music that is/ has _____.(linked with the new words listed on the screen and at the same time lead in the new sentence structure)Ask some students complete this sentence, not only practise new word but also lead in next part, Grammar Focus.Grammar Focus:
Write examples on the screen firstly.Circle the word ”who“ and ”that“ and the Attributive Clause.Ask the students, what do the
Attributive Clause with ”that”——describe a person or one thing? Help the students to say out the right answer.Then ask the same question on the Attributive Clause with “who”.Explain that the Attributive Clause with “that” describe things and persons, the Attributive Clause with “who” are used to describe persons..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more similar sentences.The examples are listed as follows:
I prefer this kind of music, because it has great lyrics.I prefer music thatI like these musicians, because they can pla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I like musicians who(describe persons)
I prefer these groups, because they play gentle songs.?
Ask students what has changed in these pairs sentences, arouse their interest in the grammar, lead them to say out correct answers.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say out the advantage about the Attributive Clause.Group work
Then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make up a short conversation to express preference with the Attributive Clause.The example is on
the screen:
Sa: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Sb: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What about you? Sc: I prefer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Ask several lines' students to do chain drill with this example.Which line speaks best and quickest which one wins in limited time.The winner will get a present.Task: speaking, writing
Practice:
Show some pictures and videos of the popular singers and groups among the students.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which singer or group they like or dislike, with reference listed on the screen:
“ I like groups that dance much.I love singers who dance much as they sing.I don't like musicians who always copy others ” and so on.Design:
Suppose the students were designers, now demand them to design an arrangement of a concert.List the list of superstars and rank by entrance order.Explain why they arrange like this, try to use the Attributive Clause structure.After finish the design, I will choose some to show to the class.Homework:
Write a short article to tell your favourite band, book, movie or
clothes using the Attributive Clause.Summary:
In this Unit, we've learned four new key words, lyric, gentle, prefer and dislike.Then we've learned how to express preference by talking about music, using the Attributive Clause with that and 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