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报告

时间:2019-05-15 07:4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报告》。

第一篇: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报告

研教相融:区域“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探索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报告

课堂是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深入而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区深入学习和领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文件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聚焦区域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先后进行了“四边”课堂教学研究、“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等专题研究,经历了新理念引领下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三段里程碑式的发展历程:方法的研究——要素的研究——儿童理解的研究,每一个阶段的研究,都解决并推动了课堂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多年持之以恒的、有方法路径的、有顶层设计规划的研究,给区域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多个层面呈现了我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研究水平。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曾说:“区持续的、全体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所产生的成效,值得好好总结和推广,形成教育学。”

在聚焦问题的基础上提炼一个专题开展研究,是很多区域都采取的改革策略。但是如何有效展开?一直是我们苦苦思考,并不断探索的。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认为“研教相融”是我们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路径,“深耕式”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指向和推进状态。

一、特质:“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的应然之义

“深耕”是一种耕作方式。《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耕地深度达六、七寸以上。适当的深耕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收成。俗语“积书须善学,隙土可深耕”点明了“深耕”作为治学的一种隐喻。总结反思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历程,我们用“深耕式”来概括我区课堂教学研究的特质。

纵观我区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行动与轨迹,可以凝练为“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的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研究重心下沉,从先进教学理念出发,但终点在推动教学行为的优化,体现理念转化的“深透性”;二是教学研究全员参与,从教育局行政到教研科研业务部门,到基层学校校长老师,人人都是课堂研究的参与者、改革者,体现改革推动的“深广性”;三是研究过程摒弃碎片式的思考、一次性的尝试,而采取持续研究、渐进完善的螺旋式线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解决真问题,体现研究的“深刻性”;四是把对学习者——儿童的研究至于研究的中心,立足儿童终生发展思考六年的小学教学,体现研究价值意义的“深远性”。

“深耕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运作模式在我区推行十多年,得到了教育教学高水平发展和显性为绩的强有力支撑,证明这是一条区域教学改革行之有效实践路径,具有实效性和推广性。

二、研教相融:“深耕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应为之举

课堂教学的变革,究其实质是教学观念思想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创新与突破,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性思想观念更新,继而推动教学行为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合理的组织,需要有效的机制,更需要渐进的不断发展的,无限逼近“本真”的行动。

“研教相融”是“深耕式”课堂教学改革所探索的一种行动路径和思维方式。所谓“研教相融”,就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核心要义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它包括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区域行政领导决策(研)与校本教研(教)的融合;二是区域层面上的教研(教)与科研(研)的融合;三是专家引领性研究(研)与学校课堂实践(教)的融合;四是教师的学习研讨(研)与课堂教学探索(教)的融合。

新课改以来,我区分三个阶段稳步推动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推动区域基础教学质量稳居省市一流水平,联动推进了区域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

第一阶段:“四边”课堂教学研究,从“导教”走向“导学”

(一)缘起:变革“高耗低效”课堂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确立把“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聚焦性研究的问题。

“四边”课堂教学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边教边导,边学边练”。“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第一次引导教师从教的向度转到教和学两个向度思考课堂教学。“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提出,就是要求教师敢于放手,把课堂时间还

(二)路径:深度研究“教”与“学”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提出,从区里到学校,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是处于初级阶段,有一种“摸石头过河的”的状态。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贡献大家的智慧,形成敞开的研究结构,避免个体研究的偏颇和“只说不做”的假研究的状态。因此,区域设计了“四边”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行动路径

1、从课堂出发的问题寻找。我们从真实的常态课堂中找普遍的问题、典型的问题,再加以解决。我们组织教研人员、校长、一线教师听课超百节,重点观察教师课堂上“讲什么?”“讲了多少时间?”“问什么?”“问了多少各问题?”观察的结果,让教师大吃一惊。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就是满堂讲,有的一节课提了20多个问题。当问题呈现出来时,研究的方向就非常明确。

2、进入学科的问题大讨论。各学科将“教什么?”“导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等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科骨干开展讨论、进行演讲。对‘导’‘教’‘学’‘练’”的学科内涵、教学价值、呈现形式等进行深思,达成共识。

3、寻找“四边”课堂研究的支持。为了促进研究常态化,我们研究形成了“四边”课堂教学备课本。备课本在“教学目标”板块,设计了“教”的目标和“学”目标,促进教师换位思考,多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教学过程”板块,将教学流程分为“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两个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进去。学生“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学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教师思考。

(三)突破:课堂教学变革“看得见”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是一次切切实实解决本区问题,由本区创造的“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是第一次区域性的、大规模的教学研究尝试。我们觉得有这样的突破。

1、全员参与,我区采取的全员参与式的进入方式。教育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大家在一个话语主题和研究语境下交流碰撞,闪现思想的火花,形成教育的智慧。

2、共商共研,促进教师经验提升。“从课堂来,到课堂中去”是这次研究

行动的一个线路图。在课堂中寻找问题后,通过课例研讨、设计评比等形式,把一线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拉进研究中来,促进了教师经验的智慧转化。撰写的《学科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学科教学研究专著等,受到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

3、起于改变,看得见的课堂变革。“深耕式”课堂追求的是合规律的教学效益,是适度的效益。后期的调查与访谈反馈表明,“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是最受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欢迎的研究主题。研究形成的《课堂教学“五看五引“策略汇编》《“四边”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对教师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第二阶段:“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从“经验思维”走向“理念建构”

(一)缘起:探寻理论支持下的课堂改革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感“四边”课堂教学研究还有就课堂研课堂的局限,追求方法与技术层面的完善。但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地位的强势作用,“主导主动、主体被动” 的课堂面貌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区域研究需要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作引领。我们以巴班斯基的专著《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理论基点,结合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提出 “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

“三全”指全体、全面、全程。所谓全体,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谓全面,就是提升全面素质,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所谓全程,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人发展与成长的视域下思考童年的学习课堂应该给儿童什么样的知识。“三全”的提出,就是要每一位教育人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价值目标。

“五优化”指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这些是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五个核心要素。通过对核心要素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突破。

(二)行动:让教育理论深嵌于教学实践

“三全、五优化” 研究充分体现了研教相融的路径,做到理念学习理解的全面、深刻、准确,课堂变革行动的全面、系统、整体。

“三全”“五优化”区域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我们认识到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那么,如何让抽象的理论方法化、国外的理论本土化呢?我们在研究中,采取这样的一些关键行动。

1、课题先行,寻找理论与课堂对接的载体。我们首先申报立项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区域推进“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为区域教研人员和广大学校推荐理论学习书籍,并为课堂教学深度研究作好理论上的准备,提出说得清楚的“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2、重点突破,深度研究影响课堂的要素。教研员结合教培活动,从“学习目标、问题设计、互动生成、自主体验、评价矫正”中选取一到两个要素,组织学科教师进行研究。结合公开课、视导,借助录像、摄影、教案、听课笔记等视频、图文资料,研究“何谓?”“为何?”“如何?”等问题。

3、走向校本,生成学校智慧。成立由校长挂帅,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研究小组,加强开展“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力度。将“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融入学校校本研修、教育科研、教师培养、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中。

(三)突破: 实现新思想引领下的结构优化

1、促进了教学研究由基于经验的走向基于假设的研究思维。引导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主张,在学理层面进行一个质疑和深思,探寻合方法合规律的变革道路。为课堂教学的“变”找准方向,而不至于滑入“穿新鞋走老路”表面化的研究。

2、催生了学校课堂教学经验的提升,形成了学校课堂样本。本阶段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校本研究。校本研究采取了以下行动路线:校本学习,寻找理论——校本寻找,发掘亮点——校本设计、系统建构——校本实验,形成模型——校本推广,形成主张。如传承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在情智教育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情智课堂”的整体设计与思考,在全国范围都产生一定影响力。获得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奖。

3、促进了课堂在结构上的重组与优化。在课堂情境下的变革,不是教学技巧的改变,不是教学细节的完善,而更多的是课堂结构的重组和课堂时间分配的调整,学习活动的模块化。以海英小学的“追问课堂”教学研究为例,在课堂结构上,就进行了重新规划:“课前悦问,引发兴趣—课中追问,促进深思—课末留问,走向生活。”这样变线性流程为块状活动设计,显然在结构上优化,保障

了基于学生问题何问题解决的生生对话型学习活动的展开。

第三阶段:“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从“从知识本位”走向“儿童本位”

(一)缘起:让课堂离儿童更近些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新时期的课堂研究方向,逐渐由“知识本位的课堂”转向“儿童本位”的课堂。我们认为,学生在走出校门之时,是否形成了“带得走”的核心素养,这应当是衡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努力,给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拥有学科知识,更要形成学科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还包括意志力、责任感、纪律性、自觉性的养成,包括情感、精神、信仰的形成。课堂应该是儿童心灵的归依与远足,是儿童生活的一个特殊场域;是一段充满馨香与温暖的记忆。课堂应该离儿童更近些。“新三学”是在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出的。

“新三学”即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理解学生”指从儿童身心规律和发展成长需求的角度理解学生,从当代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的变化角度理解学生,从理解儿童“无边的好奇、无限勇气与无偏见”的自然秉性,唤醒他们无限的潜能。“支持学习”是指通过教的改进和优化而引发学生深度的“学”,“支持学习”着力提升的是课堂上教师服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能力,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学习与成长,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对学生的意义。“提升学力”是指通过积极唤醒,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给学生完整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支配其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状态;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二)行动:专家介入促进研究科学化

“新三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是课堂教学研究的再出发,是回溯基础教育目标和办学理念的再思考。“新三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如何超越技术层面,超越课堂的视野来开展研究呢?我们采取的是“专家介入式”的研究路径。在研究的全过程中,有这样一支专家团队,跟踪、服务、指导我们的研究,在深层次的互动对话中,促进教学的理解、儿童的理解、课堂的理解。沉淀属于我们的课堂文化理解。专家介入,给了我们一双隐形的翅膀,专家介入是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在研究中,有这样几个关键性行动。

1、多重论证,建构基于儿童理解的课堂文化。新世纪以来开展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新与选择。然而,各种舶来的教育观念芜杂而混乱,各种断章取义的观点会引向偏颇。如何较为准确地把握教育本真,在教育哲学、教育学、教学论领域找到“真经”呢?我们依托专家的指引,我们重读教育学经典,一路探寻理解儿童的路径。

2、课标为本,开展学科核心知识与素养研究。教研室组织教研员基于课程标准,深入开展学科课程标准的研习。进行学科核心概念及框架体系的梳理,开展细化课程标准的研究,更准确地对学科课程价值、核心知识、思想方法与学习策略的统整性认识。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拟定“学科建设方案”从“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改革”、“学科质量监控”、“学科团队学习”、“学科特色项目”等方面调研和分析本学科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愿景,规划学科建设的基本路径,为全面推进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3、工具支持,寻找指向教学质量的反思手段。关注成果成效,检验成效的方法手段的科学化应用。在专家指点下,我们开展了“儿童认知目标双向细目”的研究与论证,开展了指向儿童自主学习的“课堂观察”量表的研制与分析,运用了“态度量表”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课堂数据测评与分析,力图依托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

(三)突破:追寻儿童成长的教学自由

亚斯贝尔斯说“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超越自我,不但是知识范围的超越,更是精神世界的扩展与延伸。„„教育本质理论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发展”②“新三学”的研究,就是要教师超越自我,超越课堂,回到对儿童的认识和追溯上,回到对人的发展的本质上,寻找为儿童发展创造可能性的学习情境。

1、回归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筛选最适合儿童学的内容。对学科核心知识的研究,促进教师在整体上把握学科系统知识,理解学科思维特点,把最适合学生的知识交给学生,关照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促进儿童“知识把握——能力提升——素养积淀”的三重发展。

2、突破课堂的课堂教学设计自由路径。回归学科、回归儿童的发展成长,帮助教师突破“40分钟”课堂的边界,突破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的边界,突破课堂学习就是学科学习的边界。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需求、学习的环境,开放

而自由的和学生共同创造学习课程,在学科课程视野下,自主而灵动的成长。

三、反思:追求指向合规律的教学改革应期之效

回顾我区课堂教学研究15年的历程,体现了从课堂教学规范指导教学技术提高,从课堂教学“关键要素”的优化到“走向儿童”的课堂文化凝练,从重点研究教走向深入研究儿童成长。以下是我区小学课堂教学看得见的、可描述的成效。我们更看中洋溢在我区小学教师和学生脸庞上幸福快乐的笑容,课堂上自由而灵动的师生对话,儿童在丰富而多样的课堂活动中获得成长体验。

如今区的小学课堂散发着“以研立教,以教促学”的精神气质。每一所小学都形成校本的课堂教学主张,探索了课堂教学研究的策略路径,寻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

(一)在教师的专业支持和成长道路上,形成互助成长的“公共圈” 课堂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变革课堂需要唤起原动力,需要必要的理论基础,需要学科知识结构和背景,需要学科教学知识,需要„„对于摆在面前的教师变革课堂的难题,如果用静态思维去对待,就会出现累加式培训,给教师带去无尽的负担,形成教师推向被动成长的局面。而我区“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却让我们发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可喜成绩。

普通教师实现了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的专题化。在我区,100%的教师实现教学反思专题化,即每一位教师能上一节好课,能写一篇论文(案例)。以研促教,以写促研,良性促进。

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探索了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新课改以来,我区有60多位教师公开出版了个人课堂教学研究专著,在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奖评比中,两项课堂教学成果奖获得二等奖,有17项获得江苏省第一、二届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成果数量和奖次据江苏省区县首位。“十二五”立项86项省级课题、131项市级课题,其中绝大多数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我区校长、骨干教师在大中华、长三角地区活动和被邀请到浙江等地作课堂教学研究报告50多场;孙双金、张其华、贲友林等一批名师成为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榜样。

我区推送的参加全国、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选手,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总是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兄弟区县中遥遥领先。

我区在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先进学科组等评比中,也均以区县第一的好成绩收官。

(二)在课堂的理解和课堂创新上,呈现了“有灵魂的课堂” 历时10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聚焦的是主题,立足于改变的行动,内核生长的是课堂文化的积淀。我区的课堂教学变革已经初步显现出我们研究的成效。

全区25所小学都形成了本校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有解决自己学校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查与访谈,100%的老师认为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有实质性改变。有15所小学明确提出了本校课堂教学的主张、操作策略,并通过研究案例和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持续跟进研究的效果。优秀学校建设了体系完善的学校课堂文化。新课改以来,我区承办了全国课程改革现场会、江苏省小学课程改革现场会、多场不同级别的大规模的小班化研究现场会。我区接待了胡厅长等教育厅领导的课程改革调研,受到好评。我区课堂改革的经验成果在《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等报刊上发表。

区域着力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形成学科核心知识,学科教学、培训研究的创新走在同行前列。

(三)在儿童的理解和儿童的发展上,凸显了活跃童心的生态

课堂是儿童成长的舞台,创造健康而适宜的生态,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前提。我区的课堂教学语境中,始终把“儿童”两个字写得大大的。在文化营造上,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成为我们的追求。学校通过“童心课堂”、“幸福课堂”、“天性课堂”、“小先生课堂”等研究,深入走近儿童的内心世界,将成长中的儿童的特点与需要,以及他们鲜活的生活体验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和依据。在学习方式的研究上,注意倾听儿童的声音,力图采用儿童的方式。学校通过“魔方课堂”、“卡通课堂”“追问课堂”、“小游戏”课堂的研究,将学习的快乐元素、儿童元素充分挖掘、改造,为创造快乐的童年学习时光。在课堂的组织结构上,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研究儿童动机、情感、归宿感、社会认知等需求。学校通过“多维互动课堂”、“目标导航课堂”、“任务导向式课堂的研究,在遵循学理规律的基础上,优化调整课堂结构。

在我们的课堂上,儿童正以一种快乐的心情、积极的姿态、主动学习的行动、学习学习的过程,迈入属于他们的童年学习时光。

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我们时代对“人”的认识,对育人目标的理解是分不开的。课堂教学研究永远在路上,我们愿与同行在课堂教学变革的路上。

深耕既是一种诉求,也是一种行走方式。以课题为引领,重点突破核心问题,形成课堂的校本经验,这是被证明了的有效课改经验。在此基础上,出概念:“四边”教学、“新三学”,从教和学的维度,提出易于接受,容易理解,便捷操作的抓手,得民心,有实效,值得点赞。

第二篇: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会上的主持词范文

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会上的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在这春意盎然的春天,我们江宁教育也走进了课改蓬勃发展的季节。今天我们江宁区中小学“一把手”以及课改负责人齐聚竹山中学召开区域课改推进工作会议,响应寒假前区教育系统干部会议有关深化课改的号召,表明我们江宁教育人锐意改革的精神、克难求进的态度、勇于追求的品格、敢于创新的勇气。本次活动我们有幸请来课改专家赵丰平校长、曾祥臣主任、徐晓青主任,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专家。本次活动,得到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朱慧局长、潘章华副局长多次予以关切和指导,今天他们在百忙之中也来到我们活动现场,让我们对领导的关心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志们,江宁的课改一直行走在路上,从新教材改革到新课改,从课堂教学年到课堂改革年,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我们一路走来,一路探索,一路放歌„„

回眸近十年,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研究中前行,在反思中发展,我区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可喜的成绩,我们高兴地看到课改的百花园里姹紫嫣红:一是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全面普及。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独立思考,强调“知行统一”、强化实践环节等新理念正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发生重大转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角色从过去注重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三是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得到转变,教师素质显著提高。在课改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敢于向自己的经验挑战,不断反思教学行为,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课改推进的过程成为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不断成长的过程。四是新的教学法、推进课改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在课改过程中,我区形成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有些课改研究成果已经引起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像竹山中学的“高效课堂”、东山小学的“友善用脑”等一大批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尽管我们在基础教育课改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区课改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学校推进课改的有效机制没有建立,课改领导机构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推进课改的热情有待提高;二是有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推进课改认识不明确,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工作力度不够;三是课改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模式的变革,注重教学形式的变化,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出现了表演式、形式化的倾向;四是农村课改由于受到师资水平较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专业引领不到位等因素限制,实施困难较多,效果不够明显。

现在我们站在十年课改的基础的节点上,我区课改已经进入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在新阶段、新起点,就是把课改推进到了更高的改革平台上,课改进入了更加困难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明确措施,认定今后一个阶段课改的有效路径。我们的课改当如何推进呢?朱慧局长在寒假前全区教育系统干部会上就用“突出以“全力推进课改”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内涵发展迈入新阶段”的专门篇幅予以了精辟的分析、高效的指导和大力的倡导,号召我们面对新课改,必须形成共识,必须“两手抓”,必须合力推动。今天的活动,就是请专家学者前来帮助把脉、指导,帮助校长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找准切入点,破解课改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我们掀起第二次区域性课改推波助澜,助推我们校长们尽快行动起来,将课改作为核心任务加以强劲推动。

赵丰平,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全国十佳中学校长,2010年校长,全国中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赵丰平带领二中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沉淀办学经验,升华教育思想,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昌乐二中十大教育理念”,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同时,赵丰平校长还亲自制定了《昌乐二中领导干部八大理念、八大工作原则》、《昌乐二中教师十六条工作格言》以及学校的诸多观念,都已深入人心,这些理念和格言或鞭策、或警醒、或激励,指引着昌乐二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方向。

思想上,赵丰平校长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一座教育的丰碑,每一位教师都应进行“六项修炼”:修炼上进的事业心、博大的爱心、坚强的意志、豁达的胸怀、协作的精神、认真的态度,使每一个教师人格挺拔,精神卓越。业务上,赵丰平校长善于为每一个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271高效课堂教学能手评选”、双“五一”竞赛、课堂教学效益月、“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高考题目测试、硬笔书法测试、学校名师、十佳教师、优秀教师评选„„

同时,赵丰平校长在全校启动“园丁读书锻造工程”,成功组织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自动自发的工作》、《细节决定成败》、《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等十几场读书会,通过“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坛”等大型教育教学论坛,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传经送宝,并选派100多位领导、老师走出国门、家门上下求索,使“崇尚精彩、拒绝平庸”,“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内化为每一个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

赵丰平校长倡导真正的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在全校着力打造“271高效课堂”,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室变成了学室、讲堂变成了学堂;„„教与学的过程成了一个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的完整过程。在2008年4月和2008年5月,赵丰平校长先后在第五届中国名校长峰会和首届中国名校长共同体会议上对学校的“271高效课堂”推进情况做了专题汇报,受到与会专家和同仁的一致好评。

赵丰平校长率先在学校推行“班级自治”制度,班级行政管理、学习管理、学习研究“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为班级民主管理、高效管理、和谐管理提供了依据;独创的学科高效学习研究小组、学科班长制度让学生将学习提高到“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高度;学生双休日自主发展,建设学生社团70余个,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为每一个学生搭建理想飞翔的舞台。赵丰平校长亲创了闻名省内外的“八环节学习法”: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简简单单的32个字就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帮助每一个二中学子圆了他们的人生梦想。

在赵丰平校长的亲自指导、大力推进下,“昌乐二中书香校园工程”卓有成效,学校的阅读被有关媒体称为“海量阅读”,每一个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40本名著,每个年级每月一次读书会,每学期一次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辩论会、课本剧表演、名著故事会、专题报告会以及“今年寒假我读书”、“名著伴我成长”、“零食换名著计划”等读书活动异彩纷呈,美丽的昌乐二中洋溢着浓浓的书香。

要成材先成人,教育以德育为先,学校的“大德育观”——把每一个活动都变成孩子们的节日,给学生铭记终生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走进大学、揭秘火山群、西瓜嫁接、“生存•生活”实践周、青岛看海、45公里野营拉练、中华文化寻根游„„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社会的瞩目。

超前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雄厚的师资力量、真正的素质教育、再加上一流的硬件设施,赵丰平校长和他的事业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十佳示范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十五”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实验基地,被评为“全国科研教改先进单位”,连续四次被授予“山东省文明单位”。优异的办学业绩,吸引了全国各地千余所兄弟学校前来取经,全国各地学子也纷纷慕名前来求学,《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光明日报》、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

本次活动,我们有幸请赵校长给我们进行全程指导,上午的报告将围绕校长如何推进课改进行理念层面的引领,给我们引路、支招,下午的评课将结合竹山中学老师的课堂教学给我们在实践层面上的指导,为我们传经送宝。下面让我们有请赵校长作精彩报告!

各位老师:

“和谐课堂”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我校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全体教师在“和谐文化”思想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和谐课堂”建设的思考和实践,创造出了许多富有校本特色的成功课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今天,在蒋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全校教师汇聚一堂,开展“和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教师论坛活动,旨在通过本次论坛,引发思维碰撞,激发研讨热情,营造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以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今天,我们邀请了六位教师代表参与本次论坛的分享交流活动。

首先,我们请华秀红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

鲁迅先生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华老师对自己这堂课的反思,细致入微,真诚感人。一句“我的课为什么上得这么宭”的追问,体现了华老师自我批判的精神、勇于反思的情怀和积极进取的责任担当。华老师最后道出了“不让自己再上出令自己那么丢脸和懊丧的课”的心声,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知耻近乎勇”的信心和决心!针对华老师所提出来的问题,我想,假如我们把平常的每一节课都当作是公开课、评优课来教学,那么,这样的 “宭”态就能得到避免。另外,我还想说:假如华老师能继续以如此坦诚之心坚持不懈地对自己的每堂课进行反思的话,我敢断言,不出三年,你一定会成为名师;你的教学反思,也将成为一本厚重的教学专著!

下面有请管泽锋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管老师的发言,为我们指明了“和谐课堂”的基本理念。现在有的老师对“生本课堂”、“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等理念还持怀疑的态度,认为这些理念好是好,可就是在实践中行不通,或者不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但是,没正确的理念,哪来正确的行动?新课程实施和推进的前提是:要求老师首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为不同的教学理念,必然形成不同的教学行为;而任何教学行为,都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在上完每一堂课以后,我们可以这样反问自己:这堂课学生学了吗?是怎样学的?学到什么程度?在课堂上,我们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和机会了吗?当学生宭迫地站起来,胆怯地走上讲台,用羞涩的眼神观望老师和同学,然后好不容易张口说出第一个单词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有没有为学生跨出如此艰难的第一步而欢欣鼓舞?“和谐课堂”最要紧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真心的呵护和热情地鼓励。

下面有请吴燕芬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

吴老师在交流中提出了一个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学和教的关系?我们认为,“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的理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和学的先后次序的变化和时间分配上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学摆在课堂的首要位置。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如何学来做文章。而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假如我们在“生本课堂”的实践中通过不懈地努力和追求,找到能有效调动学生生动活泼地学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真正主动地预习,热烈地参与小组讨论、争先恐后地开展课堂展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提问释疑,那么,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本科率的上升,都将成为非常自然的事情。

下面有请冯双松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

冯老师所谈的主题是: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问题。我们认为,没有精心的预设,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既使有生成,也不可能及时抓住并合理利用这一重要的资源。因为:“机遇只青睐有准备头脑的人。”生成就像机遇,稍纵即逝,一闪而过,当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机遇时,我们不是视而不见,坐失良机,就是简单敷衍,一带而过。但是,过度的预设,又会束缚教师的手脚,禁锢学生的头脑,从而导致课堂像戏台,教学像演戏,学生像观众,索然无味,了无生趣。如何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如何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既需要教师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智慧和艺术。假如我们确立“为生成而预设、为学生的创造和发展而预设”的理念,也许能够破解这一难题。希望大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下面有请周泳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

听了周老师的发言,我想到了我看过的一本书,是张文质老师写的,题目是《教育是慢的艺术》。书里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富有同情心,要体察作为孩子的学生的难处。特别是对于后进学生,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不仅是善待和优待,更要耐性地等待,热切地期待。“和谐课堂”的前提是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这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而是依赖于所有教师在实践中予以落实。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教育意义。也许我们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和手势,就能够造就一个爱迪生,或者扼杀一个爱因斯坦。老师们可否知道,我们在课堂,真可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感受是敏锐的,即使是隐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思想,也会通过各种细节表现出来,同样逃不过明察秋毫的学生的眼睛。我们唯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最后,有请潘丽君老师交流发言,大家欢迎。

潘老师所倡导的追求诗意的课堂,可谓古已有之。据《庄子 渔父》记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孔门弟子好学乐学,学而不厌,其乐融融。2560多年前的孔老夫子的课堂,就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生机盎然的课堂啊!而诗意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富有稚气、朝气和灵气的生气勃勃的学生,而不是站在讲台上口如悬河、滔滔不绝的老师。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在课堂上常常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潘老师的发言启示我们:课堂本身就是生活,而生活是鲜活的、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把“核心性学习”还给学生。追求诗意和灵性的课堂,应当成为我们“和谐课堂”建设努力的方向。

老师们:

我们在聆听了六位老师的教学反思的同时,一定生发出许多感想和启示。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的观念指导下,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学习的权利剥夺得一干二净,导致我们的学生一直被老师牵着鼻子行走,一旦离开了老师,就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种教学方法产生的恶果是,不要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了,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文字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已经降低到不能最低地地步了。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很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的重要性固然无可置疑,但是,我们认为,学和思,包括老师的教,都必须与“行”有机结合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这就叫做“知行合一”。和谐课堂是大爱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是激扬生命的课堂!心动不如行动,课堂就像探险,越向高山之巅攀升,越能欣赏到美丽的风光!让我们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近期,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新教师研修班第二十一次论坛——“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在望京校区如期举行。参加本次论坛的有主讲教师郑燕、王苗老师,副校长张恩海和时芝玫、研修班负责人徐萍、李鸥老师以及2012、2013届的新教师们。

会议首先由王苗老师结合自己所任初三班级月考进行“试卷讲评说课”,王老师从试卷情况分析,试卷集中反映的问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从王老师详尽的讲解中指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常会出现书写不规范和跳步的情况并且指出学生对综合题的答题也不是很好,不知道如何解答;接着王老师列举了几道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得分率比较低的题目,发现学生主要是没能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有效作答。

紧接着,郑燕老师以“月考之后”为题给教师们进行汇报,郑老师从考试的性质与功能、试卷的分析、试卷的讲评、师生在考试中成长4个方面讲述。重点指出教师在分析完考试性质之后,首先应该做的是对学生的答卷进行有效的分析,如熟练地运用Excel表格进行学生的得分统计,包括一分两率等的分析等;然后讲评试卷过程不是专注于讲题,而应该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缺补漏,教师在学生考完试以后应该落实讲评,在讲评的过程中善于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最后郑老师给出了师生在考试后的收获,从学生在分析自己错误和总结经验的改错本中反思自己的考试答题过程,同时也让教师明白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讲座结束后,徐萍老师对2012届三位新教师成立自己的幸福家庭送上祝福,以“家和万事兴”告诉新教师应该合理处理工作和个人家庭,应该宽容、大度经营好家庭,与此同时认真努力地做好工作。

第三篇: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质量分析报告

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质量分析报告

我校从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在xx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召开后,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经过半年的筹划、论证和准备,从11年上半年起,相继在高

二、高一年级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工作,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一年来,在省市领

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经过省市专家的现场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努力实践,创建了符合我校校情、教情、学情 的《“三二七”立体大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现将一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作一总结,以便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改革的背景及思路

1、改革是势在必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和规划纲要》中把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就如何推素质教育提出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针对课程实施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国家对普通高中提出六大培养目标,其中有两大目标是这样的叙述的:“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四大目标,其中一个目标是要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具体要求是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

程实施环境;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xx省教育厅在10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会上,提出了“实施新课程,聚焦新课堂,推进新课改”的方向和策略。要求各高中学校,必须把课堂

教学改革作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怎么改的问题。

2、改革是形势所迫。

高考是社会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和逾越的一个门槛。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变为“能力立意”。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顺应高考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现实问题。

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近几年来我校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近两年来的高一招生更是体现了“优生明显减少,差生明显增加”的特点,这从下表中近五年来我校的生源状况不难看出。根据大同市和我校这几年高考应届生达线情况,客观地讲,我们的学生中,只有少数学生有望

达到二本线,部分学生可以达到三本线,多数学生只能被专科录取。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实现继续深造这一目标的前提下,还能使他们

在其他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是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课堂教学如何解决学生爱不爱学习、会不会学习的问题。从我们所作的调查结果来看,如果把爱学习而且也会学习的称作“顺教育”,把爱学习但不会学习,或会学习但不爱学习的称作“缺教育”;把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称作 “逆教育”。那么,我们的

学生中,顺教育的只是少数或者只是个别人,而缺教育和逆教育的是多数。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我们发现,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权”,没有“话语权”,没有“选择权”,没有“成功感”,甚至有时会在人格上、心理上、自尊心、自信心等多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导致

学生不爱学习的主要原因。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要解决以上面临的三个问题,我们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3、改革需创新思路。

传统教学模式下,尽管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地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目标以应试为中心,重知识

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能发展轻情商培养,重接受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缺乏个性意识,缺乏参与意

识,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本着对教育负责的精神和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按照新课程提出的相关要求,创新思路,转变方式。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教适应学,教辅助学,教服务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

有提高,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目标是:让学生快乐学习,使学生健康成长,促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三个转变”,完成“两个奠基”。其中,“三个转变”是指,课堂

由“讲堂”向“学堂”转变;教师的观念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变。“两个奠基”是指,为学

生进入各类高校继续深造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课堂教学模式是“三二七“立体大课堂。既“三个基本理念”、“两种基本课型”、“七个基本环节”。

二、目前的现状及分析

通过一年多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尽管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尽管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已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方面:

教学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学校提出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过程中的八个定位”、“教学设计的三

个突出”、“‘自主、合作、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等理念认识到位、把握准确。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操作趋于科学规范。

学案的设计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深入导思、科学检测,两种课型、七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操作更加突出实效性。特别是,教师在引

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方面进行的有效地探索和实践。

教师的教学行为明显改进。

教学过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保证了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思考、相互讨论、充分展示的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目无学生、一讲到底”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师生关系呈现出良好势头。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平等,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教学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

从教材的研读到课标的解读,从学案的编制,到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从学情的分析到生成问题的解决,各备课组都能自觉地、经常地进

行集体商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熟步伐。

学生方面:

学生在课堂中的精神状态明显改观。

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高涨,课堂上睡觉的没有了,玩手机的没有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而且有些学生的学习已

经由课内自觉向课外延伸。大同日报记者杨元丰在观课后激动地说,“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快乐、高效。”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上升,依赖性在下降。

在问到学生遇到问题时采取怎样的解决途径时,传统教学模式下,44%的学生等待老师讲、16%的学生采取自主探究、40%的学生采取与同学

讨论;现在教学模式下,24.6%的学生等待老师讲、22.1%的学生采取自主探究、53.3%的学生采取与同学讨论。

在问到你在哪种教学方式下学习的主动性更强时,有64%的学生认为是现在的方式,22%的学生认为是以前的方式,有14%的学生认为都一样。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问到与以前相比你的学习兴趣怎样时,36.4%的学生认为与以前一样、55.4%的学生认为比以前增加了,8.2%的学生认为比以前降低了。

在问到与以前相比你学习时的心情怎样时,30.6%的学生认为与以前一样、61.2%的学生认为更快乐、8.2%的学生认为更厌学。

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在问到在新模式下学习,你的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和提高时,25.6%的学生认为与以前一样、68.6%的学生认为得到锻炼和提高、5.8%的学生

认为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在问到现在的教学模式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时,学生写到,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更加

活跃,班集体更加融洽和谐。

在问到自主学习的最大好处时,学生写到,便于发现问题、理解更深刻、计划性更强、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学习兴趣。

在问到合作探究过程中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时,学生写到,有利于交流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同学之间关系更融洽,不会 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在问到展示交流阶段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学生写到,有利于的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理解问题更透彻,了解更多 的学习方法。

多数学生对新模式下学习基本适应

在问到你在新模式下学习是否适应时,63%的学生完全适应、35%的学生基本适应、12%的学生不适应。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欣喜的看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明显提高,自律与合作意识明显提升。

学生的感受与预期目标相吻合。

xx同学说:现在的课堂使我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

xx同学说:以前的课堂总感觉有些沉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现在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xx同学说:新模式下学习,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优势互补,使个人的

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xx同学说:自主学习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我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钻研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及

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矫正,就一定能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

xx同学说:现在的课堂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自主学习课的学习,第二天的上课就会有针对性。通过两个月学习,我

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自主性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xx同学说:每个小组的成果展示,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让同学之间更好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这次考试有的同学

成绩好,有的同学成绩不理想,这应该是适应不适应的问题。如果适应了的话,那么学习可以说是轻松而又快乐的事情。

xx同学说:这种做法让我对学习有了主动地态度,我现在似乎变得勤奋了。

xx同学说: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课堂也变得活跃了许多,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学生个人特长也得到了发挥。

xx同学说:在讨论中获得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又不容易忘记。

xx同学说:我从这种教学方式中尝到的甜头,是以前没有收获过的。

应考成绩方面(以上学期期末考试为例)体现出四大特点:

第一,课改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成绩。

本次考试,就我校高一年级情况与三中相比,无论从学科的均分、及格率(个别学科外),还是从各主要分数段的人数,与三中的差距在缩小。

均分对比:

。。。。

就学校内部而言,一方面,本次考试,普通班5班生物学科的均分超过重点班2班。普通班5班的历史、普通班7班的地理、普通班8班政治、普通班9班的生物、普通班12班的语文其均分接近重点班。这是在传统模式教学的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入学成绩并不理想的学

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课改,使他们脱颖而出。以高一年级为例,入学成绩在年级140名后的学生,期中考试有42人上升为年级前140名,期末考

试有52人上升为年级前140名。

第二,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提高显著;对老师依赖性大的学生,成绩明显下降。

通过对入学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年级前140名学生的对比跟踪调查分析发现,凡是在初中阶段学习独立性强的学生,更加适应课

改,成绩进步明显。如5班xx同学入学成绩为年级第389名,期中考试进入年级第31名,期末考试进入年级第8名。8班xx同学入学成绩为年级230

名,期中考试进入年级第151名,期末考试进入年级第12名。凡是在初中阶段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大的学生,不能尽快适应课改,成绩下降明显。

如3班xx同学,入学成绩年级第13名,期中考试为年级87名,期末考试为年级132名。当然,入学成绩较好,学习独立性较强的学生,成绩依然

优秀。如2班xx同学入学成绩年级第一名,xx同学入学成绩年级第四名,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分别为年级的前两名,这两位同学期末考试的总

成绩分别是734分和708分。

第三,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阅读速度提高;二是初次阅读文本时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准确;三是通过阅读善于发现问

题和提出问题;四是通过阅读善于提取有效信息;五是针对新材料、新背景的考题得分率较高(文综尤其突出)。

思维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性更强;二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三是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更加自如;四是思维的发散

性更强;五是针对考察能力试题正答率超出教师的预想(文综尤其突出)。

第四,凡是贯彻课改要求比较好的学科或同一学科比较好的教师,其教学成绩都相对优秀,这其中不乏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凡是贯

彻课改要求不彻底或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师,不论教学经验如何,教学成绩都明显不好。

三、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既是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又是贯穿于“两种课型”和“七个环节”的重要内容,它们的质量如何,在某种意义上

来说,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学生层面来看,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提升,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有待加强。

从教师层面来看,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给参与课改的教师增加了负担。一方面如何使广大教师能够跟上课改 的步伐,适应课改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改的全过程,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如何使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更加科学规范,如何

使课堂教学改革的效益最大化,是我们面临的两个最突出的问题。

从学校层面来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相配套的制度还不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

从社会层面来看,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市还未形成一定的社会氛围,加之当前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必然导致家长的许多不理解,因而,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目前正在做的几件事情:

第一,制定学生学习规范,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以主题班会为突破口,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实行导师制,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加强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指导工作。

第二,制定教师教学规范,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细化教学常规管理。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以问

题为课题,全方位、全员开展校本教研。

第三,全力做好大同市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会的准备工作,并在本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以此进一步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

深发展。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改革是一件具有风险而又复杂的事情,既需要决策者有足够的勇气,更需要所有成员投入足够的精

力。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逐步完善,更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会沿着课改的方向矢志不移地走下去。同

时,我们也坚信,只要坚持学校所确立的改革方向,努力践行“始于学生需要求,终于学生满意“的办学宗旨,本着“做实、做细、做好”的

工作作风,就一定会取得预期效果。

第四篇: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曲沟镇一中宋俊波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卷起了一股热潮,先是四步教学法,后是1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就谈一下在我的课堂上我是这样使用1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

首先,我会提前告诉学生根据高效课堂预习下一节课的预习导学、合作研讨,把不会不理解写在预习本上,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提出来,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讨论之后不会的,我再讲解。

其次,我会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当堂检测,然后互改,错的比较多的题,先有做对的同学讲,我补充,直至全班同学都理解,最后根据分数评出一、二、三等奖。对成绩好的同学给予赞许,对不理想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谈心。

最后,我会利用高效课堂上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

经过一个月的课堂教学改革,我班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气氛上,还是在成绩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成绩。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发言稿

时代在前进,人类在进步,研究、改革、创新的课堂教学是驱动历史前进的车轮,因此,学校要赶上时代,就要改革课堂教学。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确实促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师德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教师结合自己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和学习方式进行改革,针对自己在平时教学和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改革课堂教学如何操作,这是一个多年来使广大教育工作感到困惑,同时也使不少教学研究工作者感到棘手的难题,尤其是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传授和灌输,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他们在学习实践中的体验、感悟没有充分的重视。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也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学生按照自己的套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有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称赞为优秀人才。本文拟结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学的角色,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习惯,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等方面存在问题,浅谈自己几点看法,同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转变教师课堂教学的角色

〈一〉杜威认为,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的前面,而应该站在学生的后面,教师不是学生的向导,而是学生的助手。这就是说,教师应该改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传统角色,主动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识自己不足之处,才能时刻保持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如果我们教师死抱着原有的一套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不变,必然会跟不上的时代的步伐,最后被时代淘汰。因此,教师要使自己教学始终充满新的教学方式,充满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经常充电,主动刻苦的学习。只有广泛的读书学习,才能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掌握质疑问题,才能从容不迫地解答与引导。

〈二〉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当一名虚心好学,勤奋向上,开拓进取的好学生,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考虑较多的问题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其实,教学的宗旨是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为了掌握教学情况,收集教学信息,要求教师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和课文知识难点,变厌学为乐学,变苦涩为甘甜,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减缓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备课设计时,要转换教学的角色,想想如果自己是教师这样引导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否促进理解课文内容的感悟。他们是否掌握了解课文里的知识,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看法的,这些都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因此说,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核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非智力因素等影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实现个体的主动发展。

二、转变教师教学的行为习惯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就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往往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教师要以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为主。例如:当学生课文朗读很出色时,教师应该说:如何查看全文? 更多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改革课堂教学的文章

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研促教改,以新

课程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英语的阅读能力为出发点,结合英语课程标准,深入分析学情,制定本课题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阅读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新课标》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五级标准是要求学生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2.初三学生在英语的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两年的积累,并且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业考试要准备,所以结合以上的特点,开展此课题研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初三学生的阅读速度与质量,以至于在中考中尽量少对分。

3.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已成为当今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主要趋势和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扩大阅读的输入量。因此必须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更新教学观念,调整对策,改进教法,培养阅读技巧、方法,阅读速度的提高能扩大阅读的输入量,扩大知识面,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三、研究内容

探究出一种适合林区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1、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和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2、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英语阅读教学,进一步改变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1)英语阅读模式的尝试,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例如复述课文、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阅读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综合运用英语的目的。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手段,以课内为基础,增加课外阅读的量,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手段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3)以复述课文、回答问题、判断正误、通过上下文线索猜词义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心里素质。

(5)预读、计时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阶段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形

成初步模式。

(1)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课题研究奠定

础。

2、研究阅读方法与技巧,寻找适合林区英语教学的阅

读技巧及方法,丰富知识,提高技能。

3、准备课内外阅读材料。

(2)研究阶段

通过一定两的阅读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

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级质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段落领悟能力,信息把握能力,全文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总结阶段: 形成论文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1日--30日)确立课题,理论学习。准备收集课外阅读材料。

2、研究阶段:(2008、10、1--2009、5、30)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实践活动,积累素材.(2)阶段性总结。

(3)反馈信息,总结经验。

3、总结阶段:(2009、6--7)总结材料,撰写课题论文。

五、预期效果

经过一阶段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及阅读水平.

下载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开学初,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最近我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白家庄小学 2018.6.29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篇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高青县高城镇五里小学-----张善磊 新课程的实施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一场变革,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使教师积极投身到课改工作中,成为实践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制定本课改实施方案,引导教师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全面发......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课堂教学改革体会 自从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新课改,《普通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确定了生物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夏津县香赵庄镇中学周传杰 2014年11月27日,德州市2014年度初中教学现场会在庆云县召开,我与全市的200多位市县分管领导、初中学校校长共同......

    课堂教学改革学习材料

    课堂教学改革学习材料汇编 王店乡中心学校 2017年3月12日 目录 1.‚先学后导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1 2.构建教学模式 打造卓越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讲座

    课堂教学改革讲座:高效课堂“预习、展示、检测”三环节如何落实?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也可以是三种课型,并不是说每一课时的内容都要三节课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