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早教案例反思
早教案例反思
案例一:快两岁的津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用手多、用嘴少。见到别的小朋友拿着他玩过的玩具玩,常常走上前去大声喊叫:“这是我的!”然后不由分说把小朋友推倒,夺回玩具。
分析:这么大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所以,父母要逐渐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并且给他一些时间。随着他慢慢长大,他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如果在他四五岁时还是欺负小朋友,那么父母要坚决制止,并一定要让他道歉。
提示: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对3岁以后的孩子,还应指出他的行为已经伤害了其他小朋友。如果见孩子能善待小朋友,就应及时予以鼓励。
案例二:快3岁的小欣欣一点耐心也没有,刚玩了会儿捡糖丸,就不玩了说想吃“肯德基”了,马上就要拉上妈妈出门;一刻都不能耽搁,并对着妈妈直囔嚷:“我现在就要!”妈妈非常无奈。
分析:3岁前的孩子大多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只有到了幼儿园,他们才会明白,并不是所有他想做的事情都能一一实现,也并不是他想要的东西都能归他的。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还是要尝试,不要答应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
提示:家也是一个小小的团队,要让孩子明白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需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妈妈可以给他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譬如整理玩具、为花浇水、餐前放筷子等,这样会让他慢慢学会关心自己之外的人和事,明白自己不是世界唯一。
高铮嵘
第二篇:早教案例
案例一:天才儿童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天才儿童不是生来就有,而是教出来的》 早教的目的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其实很多益智性的游戏就可以完成孩子早教的过程,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学习是轻松愉快的,还可以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孩子的心理成长与家庭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呢。
曾经有个在深圳的爸爸,因为女儿出生后一直留在乡下,没有接受过同龄孩子的任何教育,所以什么都不会,女儿来到深圳上幼儿园中班后,老师教的字她不会认,不会写,脾气粗暴的父亲只好动手打。2003年10月10日这天父亲心情不好,晚上回家看见女儿作业一个字都没动居然还睡在床上,火冒三丈地将女儿从床上抓起来就打,直到她吐了,脸也变紫了,才慌了手脚,赶紧将女儿送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五天后女儿才渡过了危险期。
这之后悔恨交集的父亲彻底改变了对待女儿的方式。女儿不喜欢写字,这位聪明的父亲就自己设计了一套组字模型,用32根彩条跟女儿一起玩拼字游戏。彩条不仅可以拼字,还可以拼出许多图画,女儿立刻喜欢上了这种玩中识字的方式,她每天主动要求跟父亲一起拼字拼图,在拼的过程中,女儿不仅记住了这些字的读音,还记住了这些字的笔划顺序,对汉字的结构也有了充分的了解。因为经常拼字,女儿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字”上,出去玩的时候看到路边的招牌,她也会主动问爸爸那是什么字。仅一年时间,女儿不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而且参加全国少儿书法比赛时,才5岁的她获得了全国唯一的一个金奖。
案例二: 三个幼儿,三种学前教育
有三个同岁男孩,一个叫小杰,一个叫Karl,另外一个叫小骆。三年前,他们年龄都是3岁,同在一个普通幼儿园,由于三个孩子家庭的原因,有两个孩子离开了。小杰去了福中幼儿园,Karl跟着爸爸回到家里,只有小骆仍然留下。孩子小,不知为什么,父母亲却各有自己的打算。
三种环境有差别吗?
小杰去的幼儿园,是一个大房地产商办的,不说大家都知道,设施齐全条件好。Karl回到的是家庭,家庭对孩子来说应是世界中最美好的地方。小骆留在的是普普通通的小区幼儿园。三个孩子都是好苗苗,暂时改变了教育环境。
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福中幼儿园让孩子们尽情地玩,3个老师带三十几个学生,小杰算是突出的,什么都学,什么都会,回答问题却什么都说不清楚。Karl在家里有爸爸做伴,专注地玩,专注地学习,再也不愿去幼儿园。小骆所在的小区幼儿园,孩子们不打架就行了,有时也能看到老师带领一队小朋友在草坪上散步。一个玩、一个学习、一个散步,三种特点鲜明的育儿方式。
三种果实,哪个更让人喜爱?
时过境迁,转眼幼儿园的生活已经结束,三个孩子都是6岁的小顽童,团聚在一起玩耍,个个活泼可爱。三种教育方式的结果也出来了,小杰的特点是:能把小朋友的玩具搞到手,小朋友还心服口服。Karl能够在电脑上制表,写日记;会用英语简单对话;乒乓球可以战胜哥哥姐姐;能解一元一次方程;还能够为爸爸妈妈做熟米饭;智商是160,在6岁里算是很高了。小骆在草坪上踢球,倒地铲球射门最漂亮,其他方面就比较普通。三年的教育成长,如果把三个孩子看成是三种成熟的葡萄,由小学这个酿酒厂选择原料,学校更愿意优先选择哪一种葡萄呢?
教育成本有差异
福中幼儿园每学期收费近万元,早上送,下午接,显然,这棵幼苗插在了肥沃的土壤上;Karl在家里虽然不收费,可是爸爸不去工作,全日制照看,属于早出晚归、细心培育幼苗者;小区幼儿园每月只收几百元,日托,也管饭。让幼苗自然生长,这是大多数孩子的现状。起跑线上能决出胜负吗?
今年,三个男孩都要上学,小杰暂时去了一所村镇小学,Karl和小骆同在一所区级小学,不同的是,惟有Karl要跳级,因为他就要学完五年级的课程。其他两个小伙伴与大多数孩子一样,开始九年义务教育。我们知道,学习上一旦拉开距离,特别是在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以及他们在同学们中的威信都会产生长远影响。
从幼儿到儿童,教育仅用了三年,三个孩子同时在成长,身高与体重几乎相同,聚集在一起,玩耍得一个比一个开心。可是,开始读书了,三个人的起点却明显存在着差异。如果说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那么,Karl已经在执行任务的途中,并可以看出他能提前完成任务。
接着我们想知道的是:Karl的智力怎么与其他同龄的小伙伴相差如此之大?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智调皮?他是如何成长的?如何受教育的?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家长要掌握最基本的家教知识,了解3~6岁儿童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Karl的父亲是一位电脑工程师,母亲是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庭环境,给Karl成为高智商创造了先决条件。
专家总结出幼儿从2~5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几岁开始学外语呢?一般当幼儿较好地掌握母语后,再开始学外语较合适。但如果孩子家中具备双语环境,两种语言则可以同步进行。Karl的父母也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专家推荐的方法。(1)全面活动反应法: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回答多讲英语。(2)游戏活动法:让Karl扮作CHICK(小鸡)、扮作RABBIT、(兔子)、扮作WOLF(狼),只要是你追我赶地玩,没有小孩子不愿参加的。(3)歌曲、歌谣、儿歌以及动画片:Karl跟着妈妈唱英文歌曲,学英文儿歌,爸爸陪着Karl看英语电视节目,学习娱乐两不误。
早教机构做什么?做这样一种专业的教育,减轻父母的压力!
案例三: 歌德的例子
德国诗人歌德(1749~1832年),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亲为了使他能欣赏美,经常带他去参观城市里的建筑物,给他讲解城市的历史,培养了他对历史的爱好。父亲还给他讲自己游历的故事,培养了他对世界、地球的爱好。当他4岁半的时候,祖母就送他一座木偶戏院,培养他对戏剧的兴趣。当他6岁半的时候,他就自己排戏,在他的小型戏台上演出。在10岁时就开始自己写剧本。母亲每天都给歌德讲故事听,就像每天报纸上连载的小说那样,每天讲到关键之处,就“且听下回分解”,以后的故事情节让歌德去想象。第二天,在讲故事之前,先让孩子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自己再讲。歌德的想象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歌德从小就学多种外语。在8岁时,他除德语外,还懂得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歌德在早年受过广泛的教育,不但学过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数学、作文、修辞学,他还学过美术、音乐、舞蹈、骑马和击剑。他既善于弹钢琴,又吹得一口好笛子。由于从小就接受了有计划的、多方面的、良好的教育,使歌德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诗人。
案例四: 早期教育需要科学的理念和方法 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有疑问,早教能让孩子有什么变化?早教应该从何时开始?早教可以让先天发育正常的孩子成为天才,有人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第三天开始早教,你就迟了三天,孩子的早教应该从出生第一天开始。最近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已经具备初步的认知能力,而且相当善于模仿,如果用适当的方法引导,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经历两年半的育儿历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家长太需要学习了,中国家长很重视教育,不过他们多数重视的是小学到大学阶段,他们绝对不愿意把小孩交给水平不高的老师或是不好的学校,但他们会把婴幼儿交给老人或者保姆照料,也有少数由妈妈带,但这些照料人都没有经过任何早期教育知识的培训,很多老人和保姆甚至只有小学文化,根本不懂怎么教育小孩,年轻妈妈们也只是从书上或网络了解一点育儿知识,非常有限。而0--6岁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把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作为100%,那么4岁就已经达到50%,4到8岁再获得30%,8到17岁获得20%。婴儿出生时脑重量是成人的25%,3岁时达到67%。人脑细胞约140亿,其中大约70-80%是在三岁前形成的。儿童每种智能的获得,都有一个敏感期,一旦在敏感期内没有接受相关的训练,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带来一些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所以把孩子交给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的照料人带养真的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那样也许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可惜很多家长没有认识这一点,比如我们小区一个孩子,比我女儿小一个月,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兴高采烈地对他妈妈说这是海豚,他妈妈很不屑说这哪像海豚啊。孩子黯然,我连忙说,画的真好,海豚的头在哪,尾巴在哪呀?孩子立刻眉飞色舞起来,分别指了出来。我发现真有几分神似!这位妈妈的回答把孩子的创造力给掐死了,同时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奇卡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充分保证孩子想象力的发挥,通过玩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认知、体能、音乐、感官、社交、人格,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这种游戏的方式也更加适合孩子们。我们一节课是45分钟,通常会设计十几个游戏环节,这一方面是考虑到3岁前的孩子专注力非常短暂,另一方面,因为不是每个孩子对所有的环节都感兴趣,必须提供多一些选择。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持续性的专业教育。
第三篇:摸摸小口袋 早教案例
摸摸小口袋
祝翠萍
活动实录:
在“摸摸小口袋”的亲子互动游戏中,妈妈们根据指示,拿着小布袋和宝宝一起玩起了游戏。宝宝们在妈妈的引导下,认真摸索、仔细感知着小布袋中的物品。玩了一会时,当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家长就会很着急,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可是,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不,天天在小布袋中几经摸索后,却始终不肯开口说出是什么物品。于是天天妈妈就有点着急的问:“你摸到了什么呀”?天天没吭声,妈妈就急着从布袋里拿出物品给天天看,然后西。天天轻轻的说:“刚才怎么不说娃放一边,接着让西。
可这一次又和上次一样,正当天天妈妈打算再一次把东西拿出来时,我赶紧对天天妈妈说:“别着急拿出来。”然后引导天天妈妈一起将手伸进袋子里面,带着宝宝的手触摸、感知。如果宝宝还是感觉不出来,那么再把东西拿出来,拿出来后再让宝宝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可以再把东西放进袋袋里面,让宝宝摸一摸、找一找刚才的东西。
经过指导,天天妈妈开始耐心的引导天天触摸、感觉袋袋中的东西,经过反复的锻炼,天天有了明显的进步,天天妈妈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我想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是如何有效的指导家长去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活动,而不是代替孩子活动。早教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家长提高育儿知识,理解能力和教养技能;学会分析产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教养经验,注重平时发生的生活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再让家长成为宝宝的“旁观者”,要让家长成为宝宝的“引领者”。这正是我们专业化成长所努力的方向。
生活中处处有教育,小事情都能变成大教育。就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共同体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吧!
再问天天是什么东“娃娃。”妈妈就说:呀!”。天天妈妈把娃天天摸袋袋里的东
第四篇:2010——2011年早教反思
2010年早教反思
依据《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最持久的老师,所以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他们对幼儿的游戏和活动的关注所表现出的兴趣与幼儿的进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水平以及学习能力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做到主动和家长沟通,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只有家长有效地参与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健康的成长。
回顾过去的早教工作我们还是存在些许问题:如在材料准备上,我总是在花大量的时间做教具,费尽心思想教给幼儿各种知识,活动时不知不觉的还带有“托班化”的影子。然而符合时代特点的早教教具准备应给幼儿准备的活动材料既简单又贴近生活。
在今年的活动内容上“活”“灵”“巧”成为活动的一大特色,比如一月用红色来贯穿,我们开始认识红色,在这一个月的活动中都以红色为主,活动结束后让家长用红色作为延伸,这样一来,教师和家长的互动更为自然和谐。
活动内容涵盖:听说活动、肢体活动、创造性活动、探索活 动。
内容的改革: 1)、活动内容涵盖:
听说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活动时间和幼儿进行交谈和倾听;利用图书、图片和布偶来进行活动。
肢体活动——帮助幼儿大肌肉的发展,腿部、背部、胳膊肌肉的练习。帮助幼儿走、跑、跳跃、平衡;通过精细动作针对手和手指等小肌肉的发展。
创造性活动——通过美术、积木、角色游戏、音乐游戏的活动,有助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技巧。
探索活动——了解大自然,感知觉,大小,形状,颜色,数字方面的游戏式活动,使幼儿了解更多的知识。
2)、上课模式的改革
回顾以往的活动模式,老师所教授的知识还是偏多,活动内容还不够满足家长的需要,经过思考和研究,我发现家长的最终目的只有简单的目,吃饱睡好、乐玩学巧。教师作为父母之后的重要引导者,同时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如今家长在照顾3岁以下幼儿分为两个类型;
一、监护式保教;除了吃好一日三餐外最多的就是让幼儿在干净和安全的环境下生活。
二、发展性保教;除了包括一日三餐外,更多的是满足幼儿好奇心的需要,给幼儿园提供多听,多看,多动手的需求。而家长则不断
吸取更为丰富的育儿知识,和幼儿共同提高。
在去年的早教基地工作会中,乔科长为我们提了更符合时代需要的建议
1、办园形式上要多研究家长的需求,找准办园的特色抓住热点和难点进行工作。
2、幼儿园、早教基地都要提高教师水平,随时开展对早教的研究,教师要抓住研究的对象和目标。
于是在今年的课程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和告诉家长更简单快捷的幼儿方法,课程虽然是由一个知识点构成,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渔远比比鱼更重要,让每一个家长和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需要,真正的让家长在陪同的方式下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针对幼儿个性发展服需求务上,我也做了以下的工作思考,比起教师在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中,家长更为感兴趣的是你能为他们的孩子做些什么?在去年的活动方案中,针对个别幼儿的发展需要还不够个性化,所以今年要逐步建立个性化的活动方案。让早教更全面、更贴心,我想只有通过有效地与家长合作、反馈才能使幼儿真正健康的成长。
第五篇:早教反思
早教反思
章梦娜
一大早,宝宝们都早早地来到幼儿园来参加早教活动,由于早教活动,面对的都是年龄小于3周岁的宝宝,有些还是一岁多的,因此在活动设计前我做了认真的思考,将活动的难度降低,主要让幼儿在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中了解鸡蛋是母鸡妈妈生的,小鸡是鸡蛋孵化出来,然后能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学小鸡的姿态,一起唱唱跳跳。在教学中,我把小鸡出壳直接用幻灯片的形式输入给幼儿,这样幼儿对小鸡出壳就“一目了然”了。由谈话慢慢地渗透到歌词内容,让幼儿对歌词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为之后的学唱歌曲做铺垫。在讲述小鸡出壳的过程的同时,让幼儿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学念歌词,在了解歌词内容之后再加入动作,有助于幼儿很好地记忆歌词。熟悉歌词后再请幼儿欣赏音乐,幼儿马上能跟上旋律自觉地打起拍子来。我见机就引导幼儿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掌握和熟悉旋律,慢慢地幼儿就能跟着旋律哼唱歌曲了。通过肢体表演来形象生动的表现小鸡出壳的情景,既激发了幼儿学唱的兴趣又发挥了幼儿创
编的积极性,幼儿们都兴致盎然的跟着老师边唱边表演动作,宝宝吗,们都能伸出小手跟我一起学做小鸡的嘴巴。在欢快的气氛下,轻松的学唱,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演唱形式,只见几个年龄偏大的宝宝高兴的跟着我做动作,其他的宝宝也在下面做小鸡。
整个活动过程很简单,在音乐的陪伴下,幼儿比较喜欢。在表演环节大家一起上前来表演有的爸爸妈妈还帮助幼儿一起,边演唱边做动作,以相互配合的形式演绎歌曲。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可以说,宝宝很快乐,而早教活动也给我增加了一些教学方面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