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科学上册 照相机和眼睛 1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5.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3.知道怎样保护眼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课前分组组织部分学生去拜访眼科医生,搜集眼睛保护的常识。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谈话: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和色彩的关系,是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二、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 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
机身(暗箱.快门.扳手)
胶卷
三、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候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页的基本内容。)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四、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的眼睛的特别之处?学生回答。
4.比较:对照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似?
五、制作眼球模型
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 2.师生讨论,得出基本方法。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眼病的预防
1.谈话: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色彩的唯一器官,如果眼睛得了病,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眼睛会得那些病呢?我们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眼睛呢?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3.分析近视眼的原因。(有谁的眼睛已经近视,说一说,你得近视眼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摘要点板书。)
4.联系图片,学生尝试分析近视眼的原因。
5.根据板书,教师整理预防近视眼得几点要求:适度用眼.眼睛休息.少看电视.眼保健操.食物与营养等。
七、课后延伸
1.观察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思考为什么? 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了解最新相机信息。3.指定一组同学拜访当地眼科医生,了解眼睛保护知识。
第二篇:《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邹志勇
教学目标:
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简易照相机。
3、乐于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睛视觉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照相机、学生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欢迎来到科学乐园。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件什么礼物? 师出示:照相机,生答。师:(板书: 照相机)同学们想来一张合影吗? 生:想。
师:微笑,坐端正,精神点,来个良好状态,好来一张。教师把相片,输入电脑。师生一起欣赏合影。
师:通过刚才欣赏照片,你有什么发现或问题想说一说。生:照相机是怎么成像的?
师: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学生回顾交流。
师:强调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二、出示课件:研究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基本构造。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而教师的两张照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容,照片的清晰与否首先引发对相机工作原理的好奇,使学生认识照相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认识,其次,也为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病特别是近视眼的防止打下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铺垫。这是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有效帮助的重要环节。)
1、生提出问题:照相机里有什么?为什么能照相呢?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显现照相机剖面图。
3、引导学生推想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探究:
1.讨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4、观察并交流发现。
四、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1、谈话: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美的照相机。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吗? 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
2、认识眼球的基本构造。
3、推想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4、提问: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
5、交流讨论。
6、怎么保护我们的眼睛?交流讨论,说一说保护方法。
五、自由活动: 把眼睛和照相机里的构造一一对应。
六、拓展活动: 出示了解其它动物的眼睛。
板书设计: 照相机和眼睛 眼睛相当与照相机里的什么部位? 晶状体——镜头 视网膜——胶片
瞳孔——光圈
第三篇:(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照相机和眼睛 3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6.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简易照相机。
3.乐意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睛视觉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分组材料:每组一个凸透镜片、两张硬纸卡、一张半透明纸、一把剪刀、一个胶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好,让我们一起跟随老师的步伐去欣赏各地的美景吧。(课件出示照片)大家说这些风景美吗?世界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对,是照相机.(板书: 照相机)
二、新授
(一)照相机的构造1.提问:相信大家都拍过照片,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看来,同学们对照相机特别得好奇,都想进一步了解它,那就让我们和照相机交个朋友,来了解他。好吗? 3.观察照相机的构造
老师给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照相机,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照相机有哪几部分组成?注意轻轻地拿,细细地看,不要损坏咱们的好朋友照相机,好吗?
4.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照相机有几部分组成了吗?谁来说一说。这面凸透镜实际上就是照相机的镜头,(板书:镜头)
这是照相机的光圈
决定光线经过的量,光圈越大,光量越多进入软片;光圈越小,能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1--进入的光线越少。(板书:光圈)
对,这是照相机的胶片。(板书)用来显示物体的像 5.请看示意图,讲解。
6.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动手都脑,知道照相机的主要构造了,那么谁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猜想一下。
(二)做照相机
刚才同学们对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进行了一些猜想,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接下来你们的表现会更精彩.那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接下来咱们应该怎么做?对,进行验证,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任何的猜想都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想不想亲自作一个照相机来探究一下?
1.老师为你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从材料袋里拿出来.这是两张硬纸,一张半透明的薄纸,一面凸透镜,请参照课本69页的提示以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小照相机,好吗?制作之前,要先干什么?对,研究一下制作方案,请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准备怎样做.2.交流方案。3.进行制作。4.展示照相机。
(三)玩照相机
1.同学们真棒,又快又好地做作完了照相机,让我们来玩玩自己亲手做的照相机吧。可以到位下,到窗边,请用你的相机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看有什么惊奇的发现?注意想办法看的更清楚些,看清楚后让听课老师和其他同学也看一看,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来分享你的成功和快乐,好吗?
2.通过玩照相机,你觉得你的照相机做的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通过做照相机、玩照相机你认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四)眼睛的成像原理
刚才同学们通过玩照相机,了解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学得很投入,下面请同学们轻松一下,来欣赏各种各样的照相机,好吗?(媒体放图片)
同学们看的很入神,看了后你有什么感想?想不想要一台高质量的照相机?其实,这台照相机就在你自己身上,猜猜看,是什么?对,是眼睛.(板书眼睛)1.猜测眼睛为什么能看到物体
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最神奇的“照相机”,他把美丽的大千世界尽收眼底,你知道眼睛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猜测一下。(或许和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有相似之处吧)
2.观察眼睛的构造
让我们用自己身上的相机互相拍摄同学的眼睛,在拍摄过程中注意观察思考,对照照相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2--机的工作原理,你们猜测一下,眼睛应该有什么构造和照相机有相同之处?(两人为单位观察讨论)
3.交流:你认为眼睛应该有什么构造和照相机有相同之处?(眼睛应该和照相机一样有镜头、光圈等类似的东西吧。)
4.你们的猜想很有道理,请看老师为你制作的眼睛剖面图吧。(课件演示眼睛剖面图)这是瞳孔,这是晶状体,这是视网膜,你知道眼睛的构造了吗? 5.眼睛究竟是怎样看到物体的?让我们来进行模拟实验吧。
请同学们看老师为你们提供了眼球模型,这是瞳孔,晶状体,这是视网膜,还有一根蜡烛,一盒火柴,实验时注意要把用过的火柴放桌子边上,不要往地上乱丢,请同学们开始研究吧。6.学生实验。
7.交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眼睛和照相机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8.是的,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请看录象.9.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了吗?你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吗?(解释一下为什么视网膜上是倒像,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正像)
三、总结
这节课咱们共同研究了照相机和眼睛,你有什么收获?你还学到了哪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转眼间过去了,你能评价一下你们组同学的表现吗?老师也想评价一下同学们的表现,这节课对老师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一节课,老师很惊喜地发现同学们会观察,会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相信未来的科学家将从你们当中诞生,有信心吗?现在就让我来为小科学家们照张相作为永久的纪念吧,请同学们往中间靠一靠好吗?请把你最灿烂的笑容展现给大家好吗?同时请你们记住有一位莱州的科学老师,她的名字叫侯美玲,(出示屏幕)她的愿望是未来的科学之星从你们中间诞生!谢谢大家!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3--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下册 照相机和眼睛2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6.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照相机、眼睛的结构; 2.愿意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3.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认识眼睛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教学重难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原理。教具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相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谜语:小小一间漆黑房,平时紧闭小铁窗,只要窗户打开来,平时东西朝里装。学生猜出谜底:照相机 2.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照相机)你们知道照相机里面有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多媒体出示照相机剖面图,认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你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猜想假设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猜想。
小结: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组成的,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照相的。我们能不能做一个照相机呢? 2.制定方案
请同学们根据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照相机”。
(两个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去掉纸盒的两端,一张透明的纸,一面凸透镜;将凸透镜装在一个纸盒的一端,将纸屏粘贴在另一纸盒的一端;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使其可以自由地前后推动。)3.学生活动。
1)利用制作的“照相机”体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2)展示交流。
三、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1.谈话: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美的照相机,你知道是什么吗? 谁能说一说眼睛的基本构造?
学生交流,示出眼睛结构图。
小结:眼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
2.请同学们推理眼睛的各部分构造,想但与照相机的哪部份? 小结:晶状体----镜头
视网膜----胶片
瞳 孔----光圈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四、拓展应用
提出探究活动的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板书设计:
6照相机和眼睛 照相机:镜头、胶片、光圈。
眼 睛: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作业设计:
一、小法官:
1.人的眼睛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的像,由此可推断物体的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是正立的(×)2.照相时照相机离所拍摄的物越远,物体的像照得越大(×)3.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我们的眼睛也能看见物体(×)
二、取出珍宝:
1.物体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后,会在(B)上形成物体的像。A晶状体 B视网膜 C瞳孔 D视神经
2.连接晶状体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看清楚(A)处物体。A远 B近C远近
三、科学与生活
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星期六爸爸带小明去公园玩,小明想给爸爸照一张大一些的像,应该怎么办?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时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学重点:能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
教学难点:会提出种子发芽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教学准备:
设计实验用的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引导学生阅读P1上的文字。2.谈话引入。
师:“上学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还记得种凤仙花吗?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好吗?”
二、探究内容: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1)让学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2)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板书: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3)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说说可以改变什么条件?(板书: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温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
2.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让学生通过下面五方面进行讨论: 1)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做? 2)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 3)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 3.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1)小组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2)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查找有关种子发芽的资料。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教学重点:交流实验计划。教学难点:修改实验计划。教学准备:
种子发芽实验盒(每盒两格),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设计了种子发芽实验,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发表一下?”
二、探究内容: 1.交流实验计划。
①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
②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简要板书: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③ 再请其他学生报告其他两项实验计划,教师板书。④ 大家发言,补充完善。2.配备实验装置。
① 认识教材上的材料,让学生说说怎样做实验。
② 明确用哪一个实验盒做实验组,用哪一个实验盒作对照组。• 准备实验盒;
• 把纸巾折成同实验盒的格子一样大小的厚块,嵌入格子里; • 往纸巾上滴水;
• 用手按出一个小洞种进绿豆。3.猜测实验结果。
① 猜一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归纳成种子膨大、种皮开裂、出现根、长出叶等四项。)
② 猜一猜发生每项变化可能要多少小时,几天以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③ 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及时发现变化。4.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① 阅读观察记录表上有哪些项目。② 让学生说说怎样记录。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坚持做好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从实验中获得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汇集实验组获得的数据和对照组获得的数据。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准备:
汇集数据、得出结论用的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哪个同学愿意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
二、探究内容:
1.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1)汇集各组数据。
(2)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3)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 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
(2)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3)“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4)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3.扩展与思考。
(1)让学生说说P7的四项内容。(2)填好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三、全课总结。
师生评价各小组的数据记录。
四、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绿豆的生长并做好记录。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秋冬季的生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
2.学习跟踪观察几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3.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教学重点:观察动、植物怎样过冬。教学难点:会做资料收集,明确观察对象。教学准备:
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记录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春天,蝴蝶的卵变成了小毛虫,小树长出了嫩叶,嫩叶正好是小毛虫的食物。到了夏天,小树变了,小树开了花,小毛虫长成了蝴蝶。小毛虫、小树随春、夏季节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问:(1)一年中气候怎样变。
(2)春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小毛虫从哪里来?(3)夏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
(4)从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小毛虫不变,它还有嫩叶吃吗?
二、探究内容:
1.说说我们对九月里的植物、动物有哪些了解。(1)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蝴蝶怎样生活?
(2)冬天呢?蝴蝶怎样过冬?小树怎样过冬?明年春天还有小毛虫吗?(3)别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九月里它们怎样生活?
师:“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去了解秋冬季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2.观察秋冬季的生物。
(1)猜测这些植物、动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怎样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2)说说自己知道的植物、动物过冬的故事。
(3)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植物、动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4)指导学生看教材上记录表,明确怎样观察、记录。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植物进行跟踪观察。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动物的栖息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气息地做知识、材料方面的准备;
2.通过阅读资料,用科学家对待科学观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重点:会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环境。教学难点:找出鱼和蚯蚓的是生活环境的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
建立气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将要观察动物的生活,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对鱼和蚯蚓的生活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内容:
1.交流、讨论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些什么。
(1)让学生逐一列举生活在鱼和蚯蚓周围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2)小组活动: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3)让学生阅读资料,知道鱼和蚯蚓周围的各种物体就是它们的生活环境。(4)让学生说说生物和非生物同鱼和蚯蚓的关系。2.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讨论鱼和蚯蚓的身体构造与它们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3.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准备。
(1)对照资料,在记录表的左栏中写出自然栖息地里有些什么,在右栏中写出建立栖息地所需要的材料。
(2)学生填写建立栖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4.了解科学家怎样观察动物。
(1)说说我们所了解的关于科学家观察动物的事情。(2)介绍法布尔、珍妮•古德尔等科学家研究动物的事例。
(3)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家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从中我们能学习到什么?”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准备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材料。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建立栖息地 教学目标:
1.经历建立和管理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过程;
2.通过观察栖息地内生活的鱼和蚯蚓,增强学生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3.学习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教学重点:会建立鱼和蚯蚓的栖息地。教学难点:选择观察内容制订观察计划。教学准备:
纸盒、水槽等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资料。动物观察研究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了解的动物园里大熊猫、猴子的栖息地、养鱼场、养虾池或学校附近的其他养殖场所,为了满足动物的生活需求采取的措施?这些地方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动物健康、鱼虾产量高说明什么?动物不健康、鱼虾产量不高说明什么?”
(我们要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并且要管理好,让动物在栖息地里健康生活。)
二、探究内容: 1.建栖息地。
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需要什么材料? 建好栖息地后,讨论以下问题:(1)怎样给本组的栖息地做上标记?(2)栖息地放在哪里?
(3)怎样进行每天不间断的记录?
(4)怎样分工合作给动物喂食、保持栖息地洁净、管理好栖息地?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察。
通过了解可以进行的观察活动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立动物栖息地目的。讨论:(1)你对哪一项观察内容感兴趣?(2)你还准备选择教材提示 以外的什么内容进行观察?
(3)猜测你准备观察的动物在你选择的观察方面会有怎样的表现?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本组建立的动物栖息地的变化。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记录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学习从动物的器官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动物; 3.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教学重点: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教学准备:
几种动物的图画和文字说明、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让大家共享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的。”
二、探究内容: 1.看科学家的记录。
(1)向学生概括性地介绍科学家用图画准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呈现的图画和文字进行阅读、思考。•科学家运用图画记录了动物的什么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科学家运用文字补充说明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文字补充说明动物的特征? 2.说说我们怎样学着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记录。指导学生看教材上的举例,着重说明什么是动物的特征。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