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山记》文本分析及其简案
《黄山记》文本分析及其简案
红海湾白沙中学
陈千里
一、文本分析
(一)教学内容:
《黄山记》是粤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大自然,要求我们“感悟大自然”,“思索人类与大自然亲密而微妙的关系”。《黄山记》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生动展现黄山之美的(游记)散文,具有瑰丽多姿、大气磅礴的语言特色和精致巧妙的结构布局。文章通过“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等景物(色)的描绘,表现了黄山的壮美。描绘的景物清新优美;抒发的感情真挚而又醇厚;行文流畅生动;整篇文章溢满了盛赞之情。
(二)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以“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课标理念贯穿全程,教学目标从单纯的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一维”转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突出了问题探究、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学设计中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大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黄山记》教学设计简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的语言特色。
3.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真挚感情的融合及本文布局谋篇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真挚感情的融合及本文布局谋篇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领略黄山的奇峻。(介绍黄山)
二、作者简介:
三、阅读理解:
(一)同学们自读本文,并考虑如下问题: 1.课文四部分各写什么?
2.填空:黄山的地理位置:______,成因______,范围:______、______这段介绍突出一个“______”字。
3.本文的主题
(二)本文的构思。
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
三、四”作铺垫;接着分三阶段(史前,唐宋,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呼应第一部分黄山的“险”,为后文写今天黄山化险为夷作反衬(伏笔),表明时代不同,风景区已能为全民所享用;第三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最后,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的“奇”紧扣。
这四部分联系是很紧密的,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借用书上的句子来概括:
一、大自然安排胜境;
二、不可攀登的黄山;
三、幸福已属多数人;
四、这是何等的公园!
(三)第二、三两部分写登山的情况,它跟黄山的特点,以及表达主题的关系。
明确:分析:第二部分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简要历史,看似与写黄山的特点无关,实则是妙笔,几千年来很少有人登上黄山最高峰,是因为其险峻,这里侧面烘托黄山的险。第三部分写“我们”登山时的情况,正面直接写其“险”,同时,也处处与第二部分比较,以突出“换了人间”之意,表达了主题。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理解文意,欣赏本文在语言构思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二、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可思考“奇”在何处。
三、本文的语言特点:
1.总特点:色彩浓烈,语调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干脆利落,气势宏大,奔腾豪放。
2.本文多用短句和排偶句。
四、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
五、本文与其他游记写法有什么不同。
六、小结
游记就是记游的概念,在记叙游览行程的过程中,穿插描写一些大景小景,再抒发一点感想情思。《黄山记》把握黄山奇秀的景观特色,以跳脱的思路,从宏观,从历史,从想像,从实际游历各个方面予以表现,贯穿其中的是作者面对黄山雄姿奇景所迸发的钦敬慕仰之情,从而跳出就山写山的局限,成就了一篇独出机杼的佳作。写作手法上《黄山记》把记游放到结构的第三部分,最后一部分写黄山奇景则难以看到具体的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而文章开头则是从宏观的、历史的高度着笔,其写作顺序与传统的游记就相差甚远了。《黄山记》议论、抒情、记叙、描写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游记完全可以灵活地来写,把个人的独得之感与对景物特征的状写结合起来表现。形式可以多样,顺从时间、空间的自然推移顺序来写,固然可以,打破这种方式当然也可以。游记可以写活,写得令人大喜大悲,作为散文的一种,它一样需要一个“情”字统率,只是记游的对象固定,特征必须准确,结构文章的逻辑线轴要十分清晰。
第二篇:《窃读记》简案
《窃读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学习难点:学习本课的描写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谁能够帮我解释一个字?一般情况下小偷会偷什么呢?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读书也用偷?有一位女作家林海音,她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整体感知分析课文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你能找出来吗?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三、品读语言体会滋味
◆ 自研自探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画出能体现“我”窃读滋味的句子。思考:“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学法指导:①品关键词语②析描写方法③悟读书滋味 ◆ 合作探究
同学们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自学体会。
学法指导: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自学过程中找到的能体现“我”窃读滋味的句子,并
抓住关键词语及描写方法谈谈你所悟出的作者的读书滋味。
◆ 交流汇报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
学法指导:学生自由发言,汇报在自研和合作过程中的成果。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她为了读书可以不吃美味佳肴,她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她为了读书可以像一匹“饿狼”„„因为她和我们一样,都明白了“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五、拓展延伸自选超市
根据本课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窃读记
快乐惧怕
第三篇:《观舞记》教学简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观 舞 记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妙语言的魅力。
2、研习精彩语段,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
1、研习精彩语段,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2、体会并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美
欣赏舞蹈,谈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课文,积累字词,把握文意。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发现美
1、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具有怎样的美?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
2、文章哪几段直接描写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3、齐读16-18自然段,感受舞蹈的美。
4、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的?
四、品读课文,赏析美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赏析本文语言的美。
五、观舞练笔,创造美
观看一段优美的舞蹈,借鉴本文写法写几句话表达感受。板书设计:
芜湖市三山区
第四篇:简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和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联想,理解沉郁顿挫的风格和揣摩诗歌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的济世情怀,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点拨、想像,感受文中的意象,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对意境的感悟赏析,对诗人情怀的深度把握。通过讨论探究,点拨分析,感悟联想情同身受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情境创设:插入自动播放10张草堂图片,创设问题情境
2、提问:由题目获得哪些信息?秋风吹破茅屋的事件,并引出“歌”体裁“歌行体”
3、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诗歌 感受诗韵
出示朗读诗歌要求:(1)把握感情基调(2)注意节奏、重音、语速 听读诗歌 播放胡乐民朗诵表演 朗读挑战赛。
三、译读诗歌 感知诗境 出示译读要求 四人小组合作翻译 质疑释疑
用四字词语概括
描述眼前展现的几幅画面
四、品读诗歌 感悟诗情(1)感知诗人处境心境
(2)思考问题凄风冷雨透心凉,此时诗人的愿望是什么?表现诗人什么精神品质?(3)诗人推己及人的感情抒发为什么如此自然?
五、赏读诗歌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句进行赏析。温馨提示 默读品味语言,自主批注好词好句,提高鉴赏能力。如:(1)、“号”、“卷”、“挂罥”、“飘转”等动词的运用;
(2)、对“叹息”的理解;
(3)、最后一段的名句赏析。(表达方式、思想感情)
六、梳理杜诗 构建形象
出示《望岳》《春望》《登岳阳楼》
七、穿越时空 采访诗人
八、当堂练习反馈提高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一)、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的呼喊?
(二)、你会填写杜甫诗词名句吗
1、会当凌绝顶,()。
2、烽火连三月,()。
3、读书破万卷,()。
4、朱门酒肉臭,()。
5、窗含西岭千秋雪,()
6、出师未捷身先死,()
(三)、你还知道哪些忧国忧民的诗句
九、课堂总结 引领向前
十、推荐作业 巩固提升
A类:默写全诗,自选角度赏析美点。
B类:默写最后一段并赏析本段的两句话。
第五篇:《黄山记》导学案分析
《黄山记》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独特的结构。
2.理清描写的思路,体会描写的形象性及描写的细腻。3.了解对比的手法及作用。【学习重难点】
理清描写的思路,体会描写的形象性及描写的细腻。【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问题探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见课文注释① 2.精读全文一至二遍,注音、注释:(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悭()吝
菡()萏()
氤()氲()苔藓(天蝎()星
瓘()糗()
褶()皱((2)注释:
氤氲:
诡奇:
3.给全文的四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要求:准确、简洁)。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本部分第二自然段依次写到了哪些景物?))
2.本部分的描述有何作用?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本部分写古人登山,依次写到哪些时代的哪些人物?
2.本部分主要突出黄山的什么特点?
3.本文是一篇游记,第二部分写古人登山的历史是否多余?为什么?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本部分如何表现古人登黄山的惊险?
2.本部分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采用这一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3.找出本部分中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段落,并说说其作用。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将本部分第一自然段划分为两个层次(在课文中进行)。2.第一层写景主要突出什么特点?
3.从下面这个句子看,四座山峰在云雾中的情况各不相同,请指出它们的差异。句子: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
4.找出第一层中使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各二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理清第二层中作者的行踪(依次列出经过的主要地点)。6.理解下列句子;
①笙管齐鸣,山呼谷应。风急了。西海门前,雪浪滔滔。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贷物。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
A.“笙管齐鸣”指什么声音? B.“雪浪”指什么? C.“暗礁”指什么?
②下列三个句子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就其中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A.妙极!妙极了!B.摄身光!摄身光!
C.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
(五)本文在结构和表达方面有何特色?
(六)描写一个景物片断。(要求:
1、生动形象、细腻;
2、300字左右;
3、写在小作文本上。)
【达标检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èng)不掘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
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
神情尴尬(gà)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i)糟粕(pò)
锲而不舍(qiè)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k 前湖,是南昌钓鱼爱好者的乐园。她位于南昌市的西南面。湖面浩浩荡荡,湖岩逶迤。清晨薄雾冥冥,远景虚无缥缈,仙境一般;晚霞向湖面撒下闪闪的金泊,整个前湖就会被耀眼的金泊覆盖着,既美丽又壮观,真是巧夺天工。平时,线柳摇曳舞轻姿,微风拍岸鼓涛声;山峦注目、沙滩憨笑,鱼鹰欢歌、虫鸟争鸣,真是一个“宠辱皆忘”的好钓点,要是你有兴趣夜钓,那更是别具洞天、另番情趣,只要你忙得过来,十根、八根鱼竿任你施展。
A.浩浩荡荡
B.虚无缥缈
C.巧夺天工 D.别具洞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①③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④①③②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末多花冈岩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作为最高的效果,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这种光最神奇不过。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通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山了。
5.这几段文字描写的是黄山胜景概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结合文意,概括出黄山自然景观的主要特点。
7.在作者看来自然是有生命力的,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山阴路上
一条修长的石路,右面尽是田亩,左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隔河是个村庄,村庄的背后是一联青翠的山冈。这条石路,原来就是所谓“山阴路上,应接不暇”的山阴路。诚然,“青的山,绿的水,花花世界”。我们在路上行时,望了东又要望西,苦了一双眼睛。路上行人很少,有时除了农夫自城中归来,简直没有别的人影了。我们正爱那清冷,一月里总来这道上散步二三次。道上有个路亭,我们每次走到路亭里,必定坐下来休息一会。路亭的左右墙上,常有人写上许多粗俗不通的文句,令人看了发笑。我们穿过路亭,再往前走,来到一座石桥边,就坐在桥栏上望四周的野景。
桥下的河水,清洁可鉴。它那喃喃的流动声,似在低诉那宇宙的永久秘密。下午,一片斜晖,映照河面,有如将河水镀了一层黄金。一群白鸭聚成三角形,最魁梧的一头做向导,最后的是一排瘦瘠的,在那镀金的水波上向前游去,向前游去。河水被鸭子分成二路,无数软弱的波纹向左右展开,展开,展开,展到河边的小草里,展到河边的石子上,展到河边的泥里……
我们在桥栏上这样注视着河水的流动,心中便充满了一种喜悦。但是这种喜悦,只有唇上的微笑,轻匀的呼吸,与和善的目光,才能表现得出。我还记得那一天,我和他两人,当时看了这幅天然的妙画,默然相视了一会,似乎我们的心灵已在一起,已互相了解,彼此的友谊,已无须用言语解释,——更何必用言语来解释呢?
远地的山冈,不似早春时候尽被白漫漫的云雾罩着了,巍然站在四围,闪出一种很散漫的青的薄光来。山腰里寥落的松柏也似乎看得清楚了。桥左边山的形式,又自不同,独立在那边,黄色里泛出青绿来。不过山上没有一株树木,似乎太单调了;山麓下却有无数的竹林和丛薮。
离桥头右端三四丈处,也有一座小山,只有三四丈高,山巅纵横四五丈,方方的有如一个露天的戏台,上面铺着短短的碧草。我们每登上这山顶,便如到了自由国土一般,将整日幽闭在胸间的游玩兴致尽情发泄出来,我们丝毫没有一点害羞,丝毫没有一点畏惧,我们尽我们的力量,唱起歌来,做起戏来。我们大笑,我们高叫。啊!多么活泼,多么快乐!几日来胸中郁积的烦闷都消尽了。玩得疲乏了,我们便在地上坐下来,卧下来,观看那青空里的白云。白云确有使人欣赏的价值,一团一团的如棉花,一卷一卷的如波涛,连山一般地拥在那儿,野兽一般地站在这边:万千状态,无奇不有。这一幅最神秘,最美丽,最复杂的画片,只有睁开我们的心灵的眼睛来,才能看出其间的意义和幽妙。
太阳落山了,它的分外红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也染成血色。在这血色中,它渐渐向山后落下,忽而变成一个红球,浮在山腰里。这时它的光已不耀眼了,山也暗澹了,云也暗淡了,树也暗淡了——这红球原来是太阳的影子。
苍茫暮色里,有几点星火在那边闪动,这是城中电灯放光了,我们不得不匆匆回去。
8.作者本次游览对于景物的实际观察和描写分为哪几个层次?请加以概括。9.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0.本文作者在“山阴路上”情绪上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变化?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语言表达
11.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12.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这两个字更动人,更富有魅力?青春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而耀眼,驱逐着沉沉的阴郁;青春是,,;青春是一棵枝叶葳蕤的树,她用绿色光芒感染着所有生灵,使春天的景象常留在人间。
。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是不会泯灭的希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生命中最辉煌的色彩。
【学习后记】
【美文“悦”读】
终南山幽趣记 周沙尘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唐代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会运用“以不全求全”的艺术手法。你看,借大一座终南山,只用四十个字就勾画出了它那高大绵延的形貌。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海拔1700多米,去天甚是遥远,说它“近天都”乃是艺术夸张。诗人登上终南山,但见“白云”弥漫,眼前的景物全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白云浮游於眼前,人好似腾云驾雾一般。朝前走,白云似在有意躲闪,不敢正面相撞;回望,原已分身两边的云朵,又合拢来了,依然是茫茫云海。走出“白云”幽绝处,前面目之所及则是蒙蒙“青霭”,仿佛再走几步,就可触摸那“青霭”了,可惜!尽管不停地走,总是摸不着。
三联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眺,终南山从北到南广阔无垠,景物依稀可见,只用“分野中峰变”五字就写尽了。
那里富有的奇妙景观,如“高峰夜景留,深谷昼未明”;“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带雪复衔春”和“洞远皆通岳,川多更有神”等种种天生气色,—一写真写实是很难的。难就难在:“势奇看不定,景变写难真。”那么,要欣赏终南山的悠悠白云,青青烟霭,奇耸山峰,秀丽岩壑,以及同一时间内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的阳光等生动逼真的景观,诗人也好,画家也好,全无能为力,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幸运地享受自然美!我们就是在诗家的启迪下,去寻访“阴晴众壑殊”所包含的奇妙的幽雅趣味。
终南山距西安市40多公里,自古就是旅游胜地。春天,我们结伴同游,先游中峰一带的玉泉洞、金华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观赏山间傍晚那抹在林梢上的“霁色”,目睹秀丽的山峰,宛如锦绣画屏,说它“列翠满长安”,真是写得十分准确。诗中有画,画面逼真,色彩鲜明,若非置身其中,何能有此感受呢!
以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小台得名的主峰南五台,山腰清泉翠竹,苍松荫郁,确有“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之感。据《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为探虚实,我们沿蹬道直登峰顶,南望终南群峰,宛若翠屏环列,芙蓉插云;北望秦川,莽莽苍苍,壮丽河山,尽收眼底。五座山峰之间有大小庙宇四十多处,布局得体,建筑精巧,流连其间,遐思不已。大台顶峰原有建於隋代的圆光寺。现寺虽毁仅留遗址,但登临其上,确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别具幽趣。最后我们游了翠华山。它也是终南山的主峰之一,又名太乙山。相传因汉武帝在这儿祭过太乙神而得名。山间有太乙谷,从谷口入山,约走5公里山道,就到了景观集中的大正峪村。村庄位於顶峰,要沿着村前怪石林立的十八盘盘旋而上。村旁有太乙池,面积约7公顷。相传唐天宝年间,山峰崩裂,堵塞山水,汇集成地,池水青绿如蓝,山影倒映水面,随着阳光反射角度不同而变化奇异。村东头有龙涎窝一景,溪流为瀑,奔泻作响。村东北有老君堂、金胜堂。
《黄山记》学案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qiān hàn
dàn
yīn
yūnxiǎn xiè
guàn qiǔ zhě zhòu(2)氤氲:形容云气浓郁。
诡奇:奇异。
3.①黄山概貌
②古人登黄山
③“我”登黄山
④山上览胜 学习新课
一、1.依次写到:云、雾、霞光、天女花、杜鹃、松、水、兽、禽、灵芝草、摄身光。
2.让读者先对黄山的景色有整体的了解。这一部分的概括写景是对第四部分具体写景的必要补充。有了第一部分的概括写景,就避免了只知树木,不知森林的缺陷。
二、1.①原始社会:黄帝
②唐代:李白③宋代:吴龙翰
④宋代之后:普门法师等五人
2.险峻。
3.(略)言之成理即可。
三、1.①通过写作者登山时所见的“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五百级罗汉级来表现。②通过引用方夜在《小游记》中表现登黄山之惊险的有关语句来表现。
2.①对比。
②作用:A、说明过去要观赏黄山很不容易,更突出了观赏黄山的可贵。B、过去不容易的,现在变得容易;过去只有极少数才能欣赏到的美景,现在多数人可以欣赏到。从而赞美了当今的时代。
3.本部分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作用:(略)
四、1.第一层:到“……等人骑乘,便可起飞”。2.特点:云雾时聚时散,景象瞬息万变。3.①朱砂峰:完全被云雾遮掩。②桃花峰:在云雾之下。③耕云峰:露出峰尖。
④鳌鱼峰:露出上部,四周的波状云雾在涌动。4.(略)
5.宾馆→左数峰 →飞来峰 →海外五峰→ 炼丹峰→ 观察台 6.①A.指大风吹万物发出的声音。B.指白色的波状的云。C.指白云遮掩住的山峰。②修辞手法:反复。
表达效果:“摄身光!”这一句子连用两次,表达了作者见到摄身光之时的极度的喜悦。如果只用一次,表现出来的喜悦程度就要弱一些。
五、1.独特的结构。一般的游记,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描写一路所见之景。而本文却不同。除了写所写所见之景,还写黄山概貌:除了叙述自己登山,还叙述古人登山;叙自己登山过程时,又几乎没有写景。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新颖,而且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2.描写生动形象、细腻。3.对比手法。六(略)达标检测
1.D
解析:A项,不掘不挠(náo);B项,女娲(wā);C项,恫吓(hè)。2.C(“巧夺天工”是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也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这里用来形容湖面景色的美丽壮观,使用范围不当。)
3.C 解析:A项,“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不搭配,应改为“给人以……的艺术享受”。B项,“认真实施……八件实事之一”不搭配。D项,“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语序不当,可改为“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来听课的很多村民”。
4.B 解析:B项排列法与前后衔接连贯,语意畅通。“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紧承首句中的“先进”,“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无需人为干预”是对突发情况的应对。
5.主要是运用比拟的表现手法。好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叙述了大自然是如何“创造”和“安排”黄山胜景的;二是语言文采飞扬,富有诗情画意,读来一点也不会觉得平板、枯燥。
6.一方面,黄山“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景色奇异;另一方面,“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足见黄山之险峻。
7.自然是有生命力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分子,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8.①山路周围的景色②在桥上所见的近景(俯视)③桥上所见的远景(平视和仰视)④太阳落山的情景。
9.反复和排比。“展开”的反复连用,强调的是一种动感,让人似乎看到了“无数软弱的波纹”一层一层的扩展开来;而“展到”一词开头的排比句,由小草到石子到泥里,层层铺开,逐渐扩大,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10.从全文看,作者先是在山路道上获得了心灵上的宁静、自由、轻松,作者因此心生“喜悦”。然而,从文中“镇日幽闭”“不得不匆匆回去”等词句,我们可隐约感受到作者对生活中的喧嚣、烦闷、压抑的苦恼,以及作者想要摆脱这些苦恼的愿望,纵情山水显然无法真正排遣心中的苦闷,这也是现代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11.答案示例:①小溪唱着歌从山涧走出来,潭水在门口迎着它,它们说着笑着,来到大海门口,面对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傻眼了:这样多的水啊。②人生不过是为了尽力展示生命独特的美丽,如同一条山间小溪,可以越过高山投身辽阔的大海,也可以随遇而安,化成一汪碧绿的清潭。
12.答案示例:一只高飞在天的鸟,她羽翼美丽,轻盈而矫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青春是一支余韵不绝的歌,她用浪漫的音符拨动每一个人的心弦,使人间的笑容永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