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3课时)教案 岳麓版(定稿)

时间:2019-05-15 07:4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3课时)教案 岳麓版(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3课时)教案 岳麓版(定稿)》。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3课时)教案 岳麓版(定稿)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教材解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5、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6、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

「依据」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教学方法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然后出示探究问题:(1)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2)你知道什么是“贞观之治”吗?(3)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走入学生当中了解阅读情况并进行指导

3、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思考这段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通过历史故事,学生明白“成有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见贤思齐:在唐太宗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优点,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因接受他人正确意见而受益非浅呢?请举例说明。(让学生说身边的事情,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述:唐太宗以其气度赢得贤才谏臣的支持,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道理,生活中,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4、治世局面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两段资料: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5、学生归纳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

(设此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步学生学习唐朝历史作铺垫。)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师:正是唐太宗实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才使得唐朝开始富强,你是如何来看待唐太宗的统治呢?

(二)、试评价唐太宗的统治。

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唐太宗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说说你们的想法。”

四、教师小结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武则天统治时期,仍然继续唐太宗的政策,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4课时)教案 岳麓版

第2课 贞观之治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唐太宗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图片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2、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材料和历史故事的分析来突破教学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认识到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内容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的统治作出恰当的评价。【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他们在理性分析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引导。【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影视剧《贞观长歌》片断。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电视剧《贞观长歌》的片段,结合这个片段和自身的知识积累,哪位同学来谈一下“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学生活动

师:在同学们眼中的唐太宗是一位。。的君主,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唐太宗其人”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次子,善骑射,喜好读书文史,在反隋和唐朝统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李渊曾为其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于公元626年7月2日通过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夺得政权,走上皇帝之位,励精图治,成就了彪炳千古的治世佳话“贞观之治”。

教师总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贞观之治局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贞观之治

1、采用多媒体图片进行辅助,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师:“贞观之治”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又为什么称作“贞观之治”呢? 学生活动

师:“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措施,促使唐朝出现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治世局面。因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师:诚然,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辉煌的一页,那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得以出现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两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1)人君要以民为本,爱民如子(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B、唐太宗贤明的治国政策(1)任贤纳谏

(2)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3)轻徭薄赋、疏缓刑罚,文德治国。

(4)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5)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6)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通过课件展示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图片,解释“房谋杜断”的含义,并升华出房玄龄和杜如晦在贞观之治中的作用。

师:你知道“房谋杜断”的含义吗? 学生活动

师:“房谋杜断”是中国古代代政治实践中的一段佳话,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计谋,谋划国家大事,为唐朝治世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为学生讲述一至二个魏征直谏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师: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贞观时代最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的敢于冒死直谏和唐太宗的从善如流可以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佳话。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发生在这对贤明君臣之间的两个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还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通过ppt课件展示: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教师升华主题,做出本课小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的这句话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绝佳评价,同时,也是对所有贞观贤臣的绝佳评价。贞观时代的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

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小结: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3、治世局面的形成

通过ppt课件展示贞观时期的治世局面 a、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b、空前开放的国界 c、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4、评价唐太宗的统治。展示谈太宗自我评价的ppt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教师小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他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三、巩固与小结

通过播放多媒体图片,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ppt课件展示:

1、“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2、唐太宗任贤纳谏对“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作用

3、对唐太宗统治的正确评价

四、练习与探究

多媒体展示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让学生感受贞观时期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多媒体展示两段资料: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试分析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3)归纳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的教案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①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 ②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法指导:主要体现“先学后教”教学理念。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课时:1节课

教学过程:

环节

1、导入阶段:(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材料)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在他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解释“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下面,我们先了解关于李世民的有关故事。

环节

2、浏览阶段: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通览教材,教师出示问题。

环节

3、解读阶段:主要分析本节课我们要学习那些问题,特别是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分析。

环节

4、讨论阶段:学生围绕多媒体上展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

5、问题阶段:学生提出在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环节

6、交流阶段:

一、唐太宗李世民

1、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认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的。(板书)

2、唐太宗的政绩:以隋为鉴、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

举例“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 ‘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开放对外交流(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证实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 基础。

二、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和虚心纳 谏

1、知人善任。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端大事的杜如晦做宰 相,人称“房谋杜断”。

材料二:唐太宗曾命令百官上书议论朝 政得失。

武将常何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所写的二十多条意见都能切中 时弊,一问,才知道是他家的食客马周代写的。太宗立即召马周进

宫,发现他确实人才难得。虽然马周出身贫贱,也没有立过功,但太 宗破格提拔,马上委任官职。马周果然不负所望,很快就做了宰相,并多次劝诫唐太宗减少劳役,体恤百姓。讨论回答:

唐太宗为什么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又是怎样任用的 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明:任用人才是因为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 人”,所以他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属恩怨,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如同“元首”和“股肱”的关系,阅读P10第二段小字部分。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

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懂得一个人的见识和经历是有限的,所以国君只有和臣下一起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做到虚心纳谏。(板书)

2、虚心纳谏。(纳谏是指古代帝王采纳臣下的意见)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三四段小字和P11第二段小字,想想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对敢于纳谏的魏征是如何器重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特别指出: “皇帝虚心纳谏,臣下积极进谏”是 “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批 评,认真改正错误)

3、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安 定。

4、贞观之治的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松、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提问:同汉文帝、光武帝比较起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 环节

7、应用阶段: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环节

8、小结阶段:以课后“思考与讨论”做小节。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创业难和守业难为观点,分别从课文中的材料和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找论据,经过讨论以后双方各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对方进行反驳。在论证和反驳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见解,但教师要应该指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出现唐朝盛世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是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兴与亡”关键是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环节9:板书设计: 环节

10、作业阶段:

1、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2、材料题: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食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之治》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这里的“本”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 “务本”?

唐太宗李世民

时间: 626年

年号:贞观功绩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以隋为鉴、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表现:

作用: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安定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 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2)这种观点和汉朝初年的什么政策最相似?

(3)采用这种政策后的社会状况怎样?

(4)采用这种政策后出现了历史上的那一个治世识局面 环节11:教学反思:由于本节课信息量大,讨论多,对时间把握不住。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贞观之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1

第2课 贞观之治

[课标内容]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法 [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2课 贞观之治

1、()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的名字叫(),他要位期间的年号为(),他是发动()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他重用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5、唐初沿用()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和();六部是指()()()()()()。六部隶属于三省中()省。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和()。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下载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3课时)教案 岳麓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3课时)教案 岳麓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第3课时)教案 岳麓版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赵州桥》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

    历史:第二课《贞观之治》教案(岳麓版七年级下册)5篇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课标内容]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

    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1、促使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伟大”的主要因素是( ) A.隋亡之鉴B.知人善任C.居安思危D.虚心纳谏 2、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北师大版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隋亡的原因,识记唐朝的建立。 2、理解把握唐太宗的主要事迹。 3、掌握贞观新政的主要原因、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案01[全文5篇]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

    精品教案: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文成公主入藏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盛的......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5篇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课 “贞观之治”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并以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等内容为线索展开的,唐太宗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