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20各数的认识-教学教案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第56、57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至20各数,并掌握11至20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对学生渗透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1至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
数位筒和小棍20根。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学了新的知识——数位(拿出数位筒)。大家都知道,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让学生口答下面各题。)
(1)(师拿1根小棍放入个位筒)在个位筒里放1根小棍,是几个一?
1个一是几?(1)
(2)3个一是几?(3)5个一是几?(5)5是由几个一组成的?
个位筒里放几根小棍表示5个一?(5根)
(3)(师放小棍)学生数:6、7、8、9。
现在个位筒里有几根小棍?(9根)个位筒里是一根一根放的,有几根小棍就是几个一。
再添1根是几根?(10根)这1根还能放在个位筒里吗?(不能)
个位筒里最多能放几根?(9根)这10根怎么办?(够10根捆成一捆)
(举一捆)这1捆是几个十?(1捆是1个十)放在哪位上?(十位)几个一是1个十?(板书: 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有10个一,也就是说,1个十是由10个一组成的。
2.新课
(1)认数11:
现在数位筒里有多少根小棍?(10根)再添1根是几根?(11根)这1根放在哪儿?(个位筒里)为什么放在个位筒里?(表示1个一)
在你的数位筒里放好11根小棍,怎么放?(同桌讨论,师巡视)十位筒里有几捆小棍?1捆小棍表示几个十?(板书:1个十)
个位筒里有多少根小棍?表示几个一?(板书:1个一)
11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怎么写呢?左边的1在哪位上?右边的1在哪位上?(在十位上写1,然后在个位上写1)
(师板书:_)
怎么读?
(十一)十位上的1表示多少?(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多少?(1个一)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1?(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
(2)认数12:
请你在个位筒里再添1根小棍,一共有多少根?(12根)12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板书:1个十和2个一)。12怎么写呢?(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2)
(师板书:_)
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个位上的2表示什么?谁能说说12的组成?(提示: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2)
(3)认数13:
12的后面是几呀?(13)在数位筒里放13根小棍,怎么放?(学生操作)十位筒里放几捆小棍?是几个十?个位筒里放几根小棍?是几个一?想一想,13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板书: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你会写吗?(十位写1,个位写3)
(师板书:_)
谁说说13的组成?
(4)认数15:
在数位筒里放好15根小棍,怎么放?(学生操作)十位筒里放几捆小棍?个位筒里放几根小棍?看看你摆的小棍,表示多少?(15)15怎么写?(十位写1,个位写5)
(师板书:_)
谁说说15的组成?(板书: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认数14:
15前面的数是几?(14)
你会写14吗?怎么写?(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4)
(学生板书:_)
谁说说14的组成?
(板书:1个十和4个一组成14)
(6)认数17:
听清问题: 1个十和7个一组成多少?(17)
(板书:1个十和7个一组成17)
谁会写17?
(学生板书:_)
(7)认数16、18:
和17相邻的两个数是几?(16、18)
你会写这两个数吗?
(学生板书:_)
读16、18。谁说说18的组成?
(板书:1个十和8个一组成18)
(8)认数19:
出示:_
这个数是多少?它排在几的后面?(贴在黑板上)
在数位筒里放好19根小棍。(学生操作)
说19的组成。(板书:1个十和9个一组成19)
(9)小结:
我们认识了11~19各数,你们会读了吗?(齐读)我们会打手势表示0~10各数,你会打手势表示11~19各数吗?打手势11。(左手表示十位上的数,1个十;右手表示个位上的数,1个一)用手势打出12、13、……19各数。
通过打手势数数,你发现什么了?(这些数都是1个十和几个1组成的。)(板书:几个一)
读数时,先读哪位上的数?再读哪位上的数?读作:十几。
写数时,先写哪位上的数?再写什么?
(10)认数20:
看看数位筒里的小棍,一共多少根?(19根)再添1根是多少根?个位筒里有9根,这1根怎么办?(够10根捆成1捆)
把你捆好的1捆小棍举起来,放在哪儿?(十位筒里)十位筒里有几捆小棍?这2捆小棍表示几个十?(2个十)现在是多少根小棍?(20根)
谁会写20?怎么写?
(学生板书:_)
为什么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0? 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20是几个十组成的?(板书: 2个十)2个十组成多少?你会打手势表示20吗?
3.练习
(1)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这些数?(齐读)
刚才我们是正着读的,现在倒着读。
(2)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会打手势表示吗?(0~20)
(3)游戏: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还学习了数的组成、顺序、大小,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带同学们去参加运动会,看看哪些同学通过努力能够夺得奖章。
①比赛准备:
给运动员编号,按11~20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各就各位,并报出参赛号码。
回答问题时,答题人就向前迈一步,并报出参赛号码。
②比赛的问题如下
第二篇:认识11~20各数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认识11~20各数
仪征市实验小学 潘媛媛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原有的认识得到了必要的提升。在“想想做做”题时,让孩子充分地抓、估、数、排、说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认数经验,发展数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十进制”。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小棒20根、皮筋2根、铅笔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孩子们,今天很高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数学,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奖品(出示21朵小花),在这些小花后还藏着一些幸运数字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数字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或者这个班级。(0~10)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学生操作: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你是几个几个数的?
2、教师演示: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边数、一边摆出10根小棒,师拿出一根,强调它是1个一。2个
一、3个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3、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这是多少根小棒?强调: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要求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与同桌说一说,并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4、“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如,一盒铅笔有10支,是1个十;1盒钢笔是10支,也是1个十……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出示PPT上的生活中是十的图片)
(二)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提出要求: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摆小棒,师巡视。学生摆好后,全班交流是怎样摆的,再全班讨论哪种摆法比较简便?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师指1捆带2根:1捆小棒就是1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2?
2、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提出要求:先看11根小棒图,说说它是怎么摆的?再让学生照样子摆出来;13根小棒可直接去摆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到19根小棒时让孩子不摆小棒,想想我要摆出19根,你能说一说应该怎么摆呢?并找学生上台演示。
(三)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当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后,提问: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看看右边这些单根的小棒,你有什么发现?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板书:2个十是20)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铅笔筐,提出要求:这个筐里有一些小棒,请你从小框里抓出一把,同学们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数抓出来的小棒有多少根?怎样能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
进一步要求:把一把小棒,根数要在11~20之间,你有把握做到吗?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先估一估草莓大约有多少个?给你们4秒钟的时间,再数一数草莓有多少。
学生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有序地画记号、数数,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思考: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完成雨伞图的估计与数数。
3、“想想做做第2题。(11~20的数序)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老师也很开心,请刚才拿到小花的同学按座位顺序上台前来,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向他们学习。将你们小花后面的数字朝向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数字这样站队,你想说些什么呢?
请你们赶快帮我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前面排放整齐。看看还行吗?师分别指着某两个数,问: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13离10近还是17近?
思考: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这些数读一读。
4、想想做做第5题。(生活中的数)。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四、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
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的书上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这些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第三篇:认识11到20各数教案
认识11到20各数
来复镇天凤小学 赵群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个位、十位,知道数的组成。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数感,体会11到20各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知道11到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形成初步的数感。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贴纸。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11个数字宝宝,你们能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复习0到10各数。
2、出示课件练习数数。
3、(出示第56页单元主题图)师:观察主题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在小组内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随着学生汇报板书相关数字。揭示课题,刚才大家汇报的结果很多都用到了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到20各数。(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计数单位“十”
1、猜数游戏
教师出示一堆小棒(十几根),学生猜一猜或估一估。再抽生上台数一数。(14根)
刚才我们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有14根小棒,可每次都要这样数一数,挺麻烦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最快的拿出14根小棒?
2、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在小组讨论,并相互说说数的方法,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3、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比较、优化。
教师提问: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数小棒的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把10根捆成一捆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对,1捆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再数数旁边有几个一,(板书: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了。(板书)
(二)教学例一
1、出示11根小棒图,让学生说一说是多少,并说一说为什么拿一捆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引导学生理解: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所以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就是11。强调: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就可以读作十几。
教师范读1
1(十一),让学生跟读,教师在贴图下面板书:写作11,读作十一。
教师提问: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认识了数字11,那这个数是多少呢?(贴出一捆加三根)
学生数后回答,教师追问: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三,写作13,读作十三。
同桌两人摆一摆15和17,并说一说它们的组成。课件出示结果评议,并抽生回答它们的组成。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摆出11、13、15和17,其实还可以在计数器上表示。教师拿出计数器,先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的数位,并向学生介绍从右边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教师提问:在计数器上怎样拨11呢?学生尝试拨一拨,教师巡视给予点评指导。
教师示范拨珠边讲解:在十位上拨一颗,表示一个十,在个位上拨一颗表示一个一。
教师提问:13应该怎么拨,谁来教教大家?
学生上台示范拨珠,教师追问:在个位上拨三颗,表示什么? 教师提问:19又应该怎么拨呢?学生动手拨一拨。
2、认识20 教师提问:
出示用小棒摆19的摆法,教师问:看一看这是多少?生答。那么20又该怎么摆?(出示一捆零10根)教师提问:老师用小棒这样摆20,你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发现,另外的10根小棒又可以捆成一捆,这样就变成2捆小棒。一捆是一个十,那么两捆就是两个十,就是20.(贴出两捆小棒图)
接着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从19到20的变化,让学生再次感悟“满十进一”。
教师提醒学生:写20时,十位上有两颗珠子,所以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添0占位。
3、写11到20各数
完成教材例3.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认会读11到20各数了,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些数写好呢?请同学们先描红,再脱手写。
三、巩固扩展
1、我数你拨
完成教材第58也“课堂活动”第一题。
教师先与一位同学做示范,一人拨计数器,一人数数。再让学生和同桌一起边拨边数。再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学生数完一次一次后,老师让学生交换任务再数一次。即使鼓励表扬学生。
2、打电话
(1)完成教材第58页“课堂活动”第3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明确目标后独立完成,并展示学生答案。(2)全班活动
活动要求:请每位同学在11到20的数字卡片中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教师出示写有数的组成的卡片,看看那些同学能接到电话。
3、说一说,写一写
教师在小黑板上出示有“个位”和“十位”的卡片。师请你说说,这两张卡片应该怎样排队。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师:现在请同学听老师的描述,猜猜是哪个数,并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师生互动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这个课,你们有怎么收获?在小组内说一说。
抽生谈收获。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数一数等活动认识了11到20各数,理解了它们的组成以及顺序,其实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用于实践、探索就能解决更多的难题,这样你才能不断攀登数学知识领域的高峰。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 1、2题。
第四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哈萨尔路小学 纪淑君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73-74 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数、摆、说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各数的组成、顺序与大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10个一是十”的合理性 教具准备:课件 小棒 皮筋 鸭子头饰 数鸭子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数数,从0-----10,从10----0 2.数本小组的学生。学生汇报。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数量都超过了10,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比10还要大的数。(板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10个一是十。
师:在我们一年四班有一个“比比谁最棒”的评比栏,同学们要是表现好,老师就奖励一个笑脸。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同学们都得了多少笑脸。(课件演示)
姜迪雅:14 同学们齐数。
师:老师决定如果得10个笑脸,就可以换一朵大红花。姜迪雅能换一朵大红花吗 ?(能)
王研博:8 师:他能换一朵大红花吗?(不能)
为什么?(不到10个笑脸)王研博可要加油呀!
刘婉婷:课件出示一朵大红花和8个笑脸。指名数。11,12,13,14,15,16,17,18 师:为什么这么快就数完了?(一朵红花代表10个,直接就可以从10数)
师生齐数。宝天佑:17 师:怎样才能快速地数出?(把10个笑脸换成一朵大红花)动画演示10个笑脸换成一朵大红花的过程,总结出10个一是十。2.摆小棒,认识数的组成。(1)认识12及组成.师:拿出12根小棒,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是12根。学生动手摆小棒。
汇报方法。教师把学生的汇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比较哪种方法最好。说出12的组成。你能说一说: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也可以说()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2? 把12的组成讲给同桌听(2)让学生摆15 17 19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发现的简便的方法摆一摆1
5。摆好后交流摆法,并说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摆17,并说1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师:17再添一根是几,(18)再添一根呢?(19)指名说出19的组成。(3)理解“2个十是20”
19再加1根就是几了?会摆吗?老师有个要求:看谁摆的最简便? 两捆就是几个十?→2个十 板书:2个十是20 看小棒图说数的组成(4)看黑板说数的组成。
3.认识数序。
把10个数字贴在黑板上,指名重新排队。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生齐数。正数,倒数。4.在生活中找数。三.开展游戏、巩固练习1.数鸭子。2.翻书游戏.四、总结:小朋友们,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数?把以前学过的数字贴在黑板上。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五篇:《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 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2)出示各种摆法。(预设)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3.借助学习经验,自主探究12~20数的组成。(1)认识12。
师: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两人一组边摆边说,12根小棒再 添上1根,是多少根?
(2)认识13~19各数。学生自主摆小棒,并记录个数的组成。
(3)总结11~19各数,这些书的组成均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数。(4)认识20.
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清楚看出是20根?(预设)①10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0根并排小棒放在右边。
②10根捆成一捆,一共2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20个一和2个十。
两幅图表示的数一样吗?哪个图让大家一眼看得清楚。
在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20是由2个十组成的,也是由20个一组成的。【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棒,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充分感知并理解数的组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利用多种素材,建构数序观念 1.利用直尺,初步感知20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
①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从右往左,数越来越小。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让学生帮助11~20各数找到相应的位置。(3)从小到大读一读0到20之间各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2.通过提问活动,加深学生对20以内数序的认识。
(1)16比17大还是小?19和18比谁大谁小?自己举例说一说谁比谁大?谁比谁小?(2)13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3)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4)17离10近还是离20近?哪个数离19最近?哪个数离19最远?
(5)请学生像老师一样进行提问,并找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回答是否正确。3.利用数字卡片,进一步培养数感。
(1)将数字卡片“18”“14”“16”“19”“15”和“17”按一定顺序排排队。(2)将副板书记录的部分学生集星数量按一定顺序排排队。
【设计意图】利用直尺、数字卡片、学生集星数量等学习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读数、排序等活动,进一步多种角度感知11—20各数,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1.基础应用(1)数数。
学生独立数出教材第73页“主题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按要求数数
同桌互相检查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第2题。(3)按要求读数
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第3题。2.巩固延伸(1)比比谁的卡片举得快。
学生拿出写有0~20各数的数字卡片,教师或学生依次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出答案后将相应数字卡片举起来,速度快且正确者获胜。
①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什么?
②在16和19 之间的数有哪些?15前面的数是什么? ③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学生按要求举数字卡片。(2)向生活延伸。
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11~20各数。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数数、读数以及数序的理解和记忆,在延伸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巩固数的组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五)全课总结
师:其实大家对11~20个数并不陌生,今天再学习这些数,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觉吗?千万别忘记老朋友“一”,要记住新朋友“十”啊!
说说这节课中哪个活动环节你最喜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