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课堂初录

时间:2019-05-15 07:5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项羽之死》课堂初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项羽之死》课堂初录》。

第一篇:《项羽之死》课堂初录

项羽之死

执教:水果湖高中

范蕾

整理:潘涛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坐下。

师(屏幕显示楚汉双雄图片):这两位是谁? 生:楚汉双雄。

师:项羽、刘邦是也。一个是将门之子,一个是寒门之子,一个是所向披靡的大将军,一个是望风而逃的小亭长。他们都有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野心和魅力,而结局一个乌江自刎,落得个悲情收场,一个威加海内,开启了大汉伟业。这一样的事业,不一样的结局,这一样的雄心,不一样的选择,鸿门一宴,楚汉之争的门缓缓开启,项王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子,而今一切即将落幕,项王又将如何演绎他的人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项羽之死》,首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昨天我们要求大家用地点加事件的方式用四个字来概括三个场景,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哪三个场景呢?第一个? 生(齐):垓下之围。师(板书):继续。第二个? 生:东城快战。师:第三个? 生:乌江自刎。

师: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向来是各种艺术形式的经典题材,今天我们也请两个同学来再现一下项王的经典形象,首先有请班长大人为我们营造氛围朗读项王之语,然后请王子语同学朗读叙述之语,走上台前来为我们演绎项王。生(鼓掌)

两位学生上台朗读:(略)师:一个问题:表演到位吗?

生(齐):到位。

师:注意上面的要求:结合课文中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描写进行评价。好,好在哪儿,具体抓住了哪些词句?不好,不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改进?说说看。生:我觉得好,首先是“项王乃大惊”,王子语同学把“惊”字加以强调,表现项王非常雄伟,当他发现这些事情,感到非常惊讶。我觉得气质表现得非常好。然后后面的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他在朗读时有意识将语速放缓,更有助于表现他当时的那种悲伤的情绪。

师:很好。这个同学注意到了语速当中放缓的这种情绪。还有同学有意见吗? 生:还有个不好的地方,他把“骓不逝兮可奈何”读成了“骓可逝”,然后他觉得错了改了,但影响了情感。

师:她发现了一个朗读中存在的错误。很好。好,这个学生,能就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作一些评价吗?

生:我觉得悲的感情表现得不够,霸王别姬是一种肝肠寸断的感觉,他没有表现得十分悲痛。师:好,你来读读看。把那种悲痛的感觉读出来。

生: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师:好,请坐。如何?凄美。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动词上面神态上面提出意见的?

生:我觉得还有一点,在最后一点他转过身去,我觉得应该是面对观众会更好一些,如果有一些面部表情是背过去的,这样大家会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师:这位同学说要有面部表情来表现,那么面部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呢? 生:我觉得是愤怒中带有悲痛,因为他愤怒的是他多年的伟业功亏一匮,悲痛的是自己堂堂一个男子汉在最后关键的时候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坐骑。师:好,说得非常好。你看这里的“惊”“奇”都告诉我们高傲自恃的项王也有愁肠满怀无力无奈的时候。他的这首垓下歌更是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悲凉。他想到了一些什么呀?想到了曾经的霸气、豪情、辉煌,想到了此刻的无奈、凄怆、悲凉,想到了追随自己多年的名马美人,让我们一如看到那个项王也不由得——哪个字呀?生:泣。师:泣。好,这在表现上还差了一点点。“泣数行下”,这是一种怎样悲怆的心境呀。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落泪如何不丈夫。从这一系列动作神态的描写当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无情无欲充满神性的神,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感情丰富的重情重义的人,正是因为他的侠骨且柔肠,才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那么下面让我们看看柔情的项王在战场之上又是何等之表现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二部分(屏幕显示“

二、描摹项王神态动作”)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二、三两段,看一看在这部分文章当中项王共说了几句话,数一数。生(浏览):三句。

师:好,三句话。那么请看我们的要求。(屏幕显示)我们要请同学们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内容,特别是项王所说话的内容,在前面的横线上填上项王的神态动作,并且说明填写的理由是什么。这个任务我想请同学们分组完成,大家六个人一个小组,组长负责收集大家的智慧,凝结成最完美的答案,然后和我们一起讨论。第一、二、三组负责第一题,第四、五、六小组负责第二题,第七、八小组负责第三题,我们刚才四十八人。组长负责组织、归纳。开始。

生(小组合作讨论)师(巡回指导参与)

师:好,检测一下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首先看第一题吧。第一、二、三小组抢答,哪个小组先来?

生:我们填的是项王捶胸顿足无奈地摇摇头。师:项王捶胸顿足无奈地摇摇头?

生:因为后面说了一句话,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所以我们认为他自己的失败不是他自己的原因,而是上天不帮助他,所以他感觉自己一世伟业就这样消散了,他很无奈。他捶胸蹙眉顿足是因为自己一世伟业就这样消散了,自己却因为上天的原因而无可奈何。所以我们就写出了这样的几个

师:好,很好。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我们组写的是“乃上前吁嘘长叹,望汉军”,原因是他当时被汉军几千人团团围住,此时项王忘记了几千人的军队,很悲凉但霸气地说出了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加上这样的神态和动作。

师:这两个同学都是针对很无奈、凄凉的心境,用“捶胸顿足”“仰天长叹”“叹息”等词语。生:我们写的是“感慨万千”“不甘地感叹道”。我们用“感慨万千”这个词是考虑到很多组比如第一组已经考虑到他的失败不是自身的原因,他有些狂妄,但正是因为这种狂妄,使得他成为一个末路英雄的形象,正是因为他是一个末路英雄,一直以来,被视作为英雄,竟然落得了这样一个下场,他难免感到一种悲愤,不仅是对这个世道的悲愤,更是为对汉军的围攻的一种悲愤。所以我们用“感慨万千”“不甘地感叹道”,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一种总结。

师:好。“感慨万千”“不甘地感叹道”。刚才我们班长英雄所见略同,只不过是表述有所不同。那么同学们认为是“捶胸顿足”好,还是“仰天长叹”好?

生:仰天长叹。师:更加符合项王的形象。那么这一声长叹,项王在叹些什么呢?叹兵少时急,叹处境悲凉,叹这个同学说到的天意弄人,叹自身无可奈何。那么这一句话中只有无奈而已吗?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话朗读一下。来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要补充的。吾起兵至今八岁矣,开始。生(齐读)

师:读出来没有?

生:有一种逞匹夫之勇的觉在里面。因为开始我们了解了一种英勇善战的形象,而当最后一战他还希望自己是英雄,有一种英雄豪情,只不过他觉得上天不给他机会罢了。所以还应有“豪情壮志”。

师:好,在表现的时候还应注意项羽身处绝境而毫无委靡的绝决。在体现的时候应加上什么动作?

生:挥手。

师:手上也应有点动作。生:拔剑。

师:很好,第一题前几个组完成的比较好。那么第二个空呢?“吾为公取彼一将。”第四、五、六,哪个组先来。

生:回望汉军,满脸欣悦,拔剑,自信满满。这样填的原因是:一来项王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向来不把汉军放在眼里,从后面“吾为公取彼一将”可以看出。二来他是为了振奋士气。

师:好,非常好。一个他本来对自己就十分的自信,二来身处绝境要为自己的部下鼓舞决心。生:生:瞠目,带着一种豪情万丈,神情悲壮,因为他起兵八岁矣,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所以他的一生是相当辉煌的,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然而今天他被困垓下,自知已不能逃脱,所以在此绝境仍然豪情万丈。师:绝境之中也要豪情万丈。好,最后一处。“何如?”两个小组哪个小组来?

师:我们小组填的是双眉舒缓,双举宝剑,放声大笑。因为在这里前面项王曾说“吾为公取彼一将。”项王真的斩杀了很多人,而自己仅损伤了两名士兵,所以这里他应该很霸气,应该是放声大笑。生(补充):豪迈。师:还有没有? 生:自信、得意。

师:嗯,得意地笑、自信地笑、豪迈地笑。

生:因为他在前面斩杀了敌人几个大将,自己只损失了两名大将,双眉应该稍微舒缓一点。师:紧蹙的双眉稍微舒缓一点,还有吗?

生:没有。

师:好,很好。请坐。刚才这个同学回答得非常精彩。言辞之中,项王对自己的武功,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这是一种言辞上的夸耀,还是确有其才? 生:确有其才。

师:我们找找,第三段中找几处侧面描写项王的句子,来进行证明。

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师:很好,你看这两句可以看出项王怎样的形象?

生:他真的表现了一个英雄形象,可以说在气场上就可以压倒别人。

师:很好,气场强大。项王一声喝,汉军皆披靡。确有其才呀,他在这样一场敌众我寡绝境之战,打得是风雨变色,气壮山河。然而我还想问,你觉得此刻的项王还是一个项王吗?像一个帝王吗?他冲锋在前,一马当先,他勇猛难当,无人能敌,他在自己的部下面前得意邀功,看我何能? 还像个项王吗?像什么? 生:将军。生:士兵。

师:将军、士兵。我觉得士兵还不够准确,改一下,他是一个战士。战士还不够准确,再改一下,战神。很好。项王,内心永不败的神话已维系了欲望,使他自己定义在了一个战不败的战神,而非深沉谋划的帝王。这就是所谓的人生错位。正如“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命薄做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咱们的项王也是“做个战神真绝代,可怜命薄为帝王”。那么正是因为对自身定位的错误,也让我们的项王至死不明失败的真正原因,只能反复嗟叹“天之亡我”!那么项王的错位人生又会走到怎样的境地呢?请看最后这个部分——乌江自刎。下面我们来看这一环节的标题是——揣摩项王心理变化。请抓住“变化”二字,既是“变化”,那么大家要弄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来一起配合朗读最后一部分,回答我的问题。我来读叙述人,女同学读亭长和吕马僮的话,八个男生读出项王的气势来。师: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

女生:“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师:项王笑曰:

男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师:乃谓亭长曰: 男生:“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师: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女生:“若非吾故人乎?”

师: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女生:“此项王也。” 师:项王乃曰: 女生:“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师:乃自刎而死。

师:项王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那么我再读一遍第一句,同学们再找一找。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变化出来了没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因为当时项王处于绝境之中,他已经被敌人包围了,只有渡过乌江才能获得生存,这时一个“欲”就表现了项王想要求生的愿望和想法。

师:很好,抓住了“欲”一词,他想要渡江。结果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出了怎样的选择?由欲渡转为了——

生:拒渡。

师:拒渡。好,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来谈一谈项王为什么由欲渡转为拒渡?我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看一看项王的理由是什么? 生:因为他先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他认为天要亡他,他没有活下去理由了。师:很好,还有吗?

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们当初去的人中剩下不了几个人了,所以他没有脸面去见江东父老。

师:很好,两人理由,一个天要亡我,一个无颜见江东父兄。还有没有同学想说一下这两条理由你认为哪条理由更充分一些?

生:第二条。

师:第二条。为什么呢?

生:其实我自己也归纳了一条,就是后面“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就算当时这些人不会怪他,但是这里他一个人回去,他自己也是会有愧疚感的,他只是一个凡人,而不是一个神,对于那些死去的同胞的怀念和愧疚之情,也不时地谴责他的良心。在处于绝境的状况下,他自己内心的感觉也是导致他最终选择的原因。师:好,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们觉得项王是一个与自己的敌人不共戴天的人,要么自己独霸天下,要么就失败,与别人共分天下,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师:好,不能够与人分享江山。这个同学抓住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愧,愧疚之情。男同学也抓住了他的霸王之心。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愧疚之心是对他的江东父兄的情感,但是在这一部分中还出现了其他的人和事。他对这些人和事又是怎样的心肠呢?看一看,还出现了哪些人和事呀? 生:亭长。

师:好,亭长,对亭长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生:尊敬。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以赐公。

师:对,赐什么给亭长?

生:马。

师:对,马,乌骓马。送给亭长,从称呼也可以看出来,称对方为什么? 生:公长者。

师:吾知公长者,好。还有其他的事吗?还交待了什么?对马,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怎样的心态?

生:不忍杀之。

师:不忍杀之。还出现了一个人。生:吕马童。

师: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叛徒。

师:对叛徒怎么做的?

生:吾为若德。

师:吾为若德,给你我的头,我卖你个人情。蝼蚁之微,泰山之高。可以自己选择。但是同学位 有没有自己想过,项王做出拒渡、赠马、赐头这一系列举动,都是因为见到了一个最关键的人,听到一句关键的话。谁?他的改变,他的做出,赠马、赐头。是哪一个关键的人出现,他说出了一个怎样关键的话?

生:亭长。

师:很好,亭长。那么我们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项王的心理,我们就要看一看原本准备东渡乌江的项王为什么在听完这句话后突然改变了决定?亭长的话是怎样刺痛或者说打动了项王的心呢?下面,我来为大家再次朗诵亭长的话。大家都是项王,你们仔细地体会一下,告诉我你们的感受。

师: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们,你们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生:项王听了这番话,他觉得自己是落荒而逃,像个落水狗。因为他亭长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项王本来想称霸天下的,但是现在他回去只能统治那么小的一个地方,他并不满足。后面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就觉得自己很苍促,有种落荒而逃的感觉。所以项王肯定会改变他原先想逃回去的想法。师:说得很好,很有见解。有没有其他同学再说说。生:我觉得有三点:第一,这么小的一点地方对于想称霸天下的项王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他是不会满足的。第二点,他的心理上有关系,他把自己定位弄错了,他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帝王,但他只适合做一个战神,如果一个战神作帝王的话,落到如今的下场,他很可能对自己丧失信心,他连自己最珍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这在当时社会对于一个男子来讲是一个莫大的屈辱。最后一点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这表现了亭长对他的忠心,他觉得他没有打下江山给这些人以好的生活,谁知道随他而去的人无一生还,反而落到需要他来救助的地步,他内心的忧伤更是无法言表。

师:好,说得非常好。这时的项王非常无奈,他做出了对他而言最高贵的选择,他选择了放弃,放弃个人的争斗,再为枭雄的机会,放弃了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权利和地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他死在了自己的宝剑之下,用鲜血淋洗出高贵的灵魂。此刻,让我们再一次齐背《垓下歌》,来体会项王苍凉的一笑,力拔山兮气盖世,起。

师生(齐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师:项王啊,做皇帝,是权谋和欲望催生的蝙蝠。英雄磊落的你,我想对你说,对于你而言,失败和死亡不是一个英雄的毁灭,而是一个英雄的重生。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篇:《项羽之死》说课稿

说课题目:《项羽之死》教学设计及分析

吉化一中高一语文组 庞博

一 分析本课教材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第四单元自主赏析中的一篇古文。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过《鸿门宴》以及翻译过这篇文章,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探讨项羽性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读课文、合作探讨等过程,结合教师的引导,把握项羽格特征及乌江自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项羽褒贬之情,培养不人云亦云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辩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1)鉴赏项羽的人物形象(2)探讨项羽乌江自刎的原因。四.教法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应着重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

五.教具准备:课件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霸王别姬》 刚才一曲荡气回肠的《霸王别姬》仿佛让我们又再次回到了那么金戈铁马的年代,也似乎让我们看到一幕生死离别的悲剧。歌中所唱的项羽似乎与我们在《鸿门宴》中所看到的项羽不太一样。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司马迁的《项羽之死》。

二.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 过程

全文共叙述了哪几个情节?

明确: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1)垓下之围

比较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 项羽的《垓下歌》是英雄在穷途末路下的一种悲叹。刘邦的《大风歌》体现的是他在统一天下平定叛乱后的张狂。两者比较不难发现,曾经的西楚霸王是那么的不可一世,但此时通过他的歌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身高八尺的英雄好汉心中的悲凉。

比较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与项羽和虞姬之间的爱情有何不同?她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从《长恨歌》不难看出唐玄宗因为美色误国,虽然不至于把全部的过错归咎到杨贵妃一个人身上,但是她也确实有一点责任的。但是虞姬在项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能牺牲小我让项羽了无牵挂,从这点上看,一个弱女子面对自己的爱情是何等的崇高和伟大啊!

歌罢刎颈以别,为的是让项羽颓然的心再次振奋,断了牵挂,激起雄心壮志。舞已尽,人去矣,殒落在英雄的怀抱。这样壮阔惨烈的历史背景下,兵戈铁马,风云叱咤;却上演了这样极尽缠绵的爱情悲剧。“悲剧美”是美学的一大分类,因为它美得持久、美得动人心魄、美又得让人感悟更多生活的美。

衬托作用,为写出项羽的铁骨柔情。在垓下之围的文段里刻画出这样的一个女子形象,更见项羽的多愁善感。《项羽本纪》“巨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明确:

“莫敢”表现了众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莫能”表现了左右的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

(2)东城快战:

第二段中,“愿为诸军快战”。联系当时的军事形势和项羽心里,此处用“快战”比用“决战”好在哪里? 明确:

项羽说快战,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像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结束,为了畅快尽情的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全住一世的英雄之名。而“决战”表达不了这样的意思。

项羽对自己的评价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刘邦对他的评价是: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明确:

刘邦这样评价对手,显然是说他不能知人善任,结合《鸿门宴》中的情节分析,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人。

司马迁对他的评价: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明确:

司马迁把项羽当作是悲剧英雄来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对其失败表示惋惜,怒其不争。

(3)乌江自刎: 明确: 拒渡:知耻重义 赠马:心地仁善 赐头:视死如归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

她对项羽的态度是:赞扬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理由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他对项羽的态度是:惋惜 乌江亭(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评论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

他对项羽的态度是:贬 讨论:如何看待项羽这个人物? 四 总结:

项羽在人性上的缺点决定了他注定要失败的,在《鸿门宴》中我们似乎就已经看到了故事的结局。但是在项羽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激情澎湃,人性张扬中的那种痛快淋漓。也许这就是埋藏在人类心中最本质的冲动与渴望。项羽在乌江边上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华,是人性的精华,是绝世壮丽的英雄主义的精华。项羽用自己的死让自己在一生中波澜壮阔的高潮中谢幕,完美的谢幕。

所以,项羽是一个真英雄。

第三篇:《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第二课时)

泉州五中

吴菊平

(开课时间:2007年12月21日上午第3节 地点: 101电教室)【教学目标】

1、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联系旧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评价历史人物。

【教辅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齐声朗诵《垓下歌》。感受项羽形象。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第一段 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

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

第二、三段:东城快战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

行动描写:三次行动

性格特点:勇猛、自负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

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

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

(二)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三)结合《史记·项羽本纪》的有关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骁勇善战,军事天才

坑秦卒,屠咸阳,烧阿房宫

好勇斗狠,大失民心

出卖曹无伤

冲动轻信,沽名钓誉 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

多疑好忌,刚愎自用 重用项伯

任人唯亲,是非不分

三、评价历史人物

1、请学生评价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你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吗?在乌江边,他应不应该自刎?)

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

(1)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杜牧的评价:《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3)李清照的评价:

《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王安石的评价: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5)毛泽东的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现代人对项羽的评价:

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项羽虽然最后失败的,但是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刘邦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历史评价上,我们应当说,刘邦也是个英雄,刘邦叫什么英雄,刘邦叫实事英雄,他是那个时代造就的那个实事英雄,项羽是本色英雄,本色英雄抵不住实事英雄。

4、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一个叫历史评价,一个叫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要服从于历史评价的。

四、课后作业:写作训练:话题《性格与命运》 要求:

1、不少于800字;

2、以《项羽本纪》中的有关情节为事例;

3、至少引用一句名言;

4、可联系当今社会现实或自身实际来写。

第四篇:《项羽之死》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第一课时)

2、结合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二课时)

3、把握文章内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二课时)

二、重难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第一课时)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第二课时)

三、教辅工具: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导入

项羽在垓下之围中由他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了一首歌,叫——《垓下歌》 请大家一起来朗诵这首歌。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项羽这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多面性的。这首诗歌是他性格一个方面的展示。下面我们就去体验这位悲剧英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二、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就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就是创造人物形象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研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的形象。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主要记录了三件事: 巨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 鸿门宴: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 垓下之围:乌江自刎,英雄末路悲怆 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从文章情节和人物表现中分析项羽这个人物的形象 第一段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是: 惊——起——饮——歌——泣

1、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他多情善感。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男儿中的男儿,这里写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2、项羽悲歌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个场面说明了什么?(1)、众位勇士对项羽的畏惧和尊敬(2)、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到他哭泣,写出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以下主要由学生分析完成(预设)第二段(2、3自然段)东城快战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这个情节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提问)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 明确: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师总结: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

1、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明确: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从项羽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以及项羽与部下的对话,可以看出项羽是怎样的人?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无敌、骁勇善战、自负骄傲

3、东城快战是不是为了胜利?能不能改成“决战”?

无关胜利,不为结果。斩将、刈旗,再现当年叱咤风云的英姿。“快战”,痛快地为保住一世英名而战。如果改成“决战”,就是鱼死网破的味道,那种快意和满足将荡然无存。第三段:乌江自刎

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提问):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这些情节表现了项羽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 拒渡:知耻重义 赐马:心地仁善

赐头、自刎:视死如归

三、问题探究

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慷慨悲歌。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宝马和女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爱女人是重情,爱战友是重义。

项羽失天下时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正是因为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有去无回的江东子弟,他才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了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2、项羽面临失败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心理? 表现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自信,又无法改变灭亡的现实,认为是天命安排。

3、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真是“天之亡我”吗?是什么造成项羽失败?

“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其实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中的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申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结合《史记•项羽本纪》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骁勇善战,军事天才

坑秦卒,屠咸阳,火烧阿房宫——好勇斗狠,大失民心 出卖曹无伤——冲动轻信,沽名钓誉

疑范增,走韩信、陈平、英布——多疑好忌,刚愎自用 重用项伯——任人唯亲,是非不分

每个人的性格都具有多面性。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刚愎自用又多情重义、勇猛无敌又仁善质朴。令后人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四、人物评议

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项羽。你心中的项羽是个怎样的形象?请同学们评议一下项羽这个人物形象

(肯定的否定的都可。主要是要有一定的依据)学生评议、交流。

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论:(1)司马迁的评价: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彷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作者认为:项羽性格中自负的一面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司马迁一直赞颂项羽是英雄,但为什么对他最后的评价却是这样否定和批评呢?

项羽的英雄事迹在《项羽本纪》中给予大量的描写和充分的肯定,最后不需要再多说了。作为史学家,司马迁要给予项羽在历史上的公正地位和评价,而不能任随自己的感情行事,体现高度的治学严谨精神。

对项羽的失败表示惋惜,怒其不争。(2)刘邦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认为:项羽不善用人,最终导致失败

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看看这些诗人是从哪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明确:

(3)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忍辱负重,东山再起,历史也可能是另外一番样子。

(4)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就是打回江东也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民心难附。(5)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宁死不辱,知耻重义,视死如归令人敬仰,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敬仰。不以成败论英雄。

(6)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7)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评价

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五、项羽的悲剧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1.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失人心者失天下 2.要善纳良言,遇事要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3.要深思熟虑,不可只凭匹夫之勇 4.要善于任用人才,不可过分自负 5.生命珍贵,不可轻易放弃奋斗

六、总结拓展迁移: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及如何利用同一素材 从这些材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在项羽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个相当个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几千年来从不曾被人忘记,从而成为文学艺术家们宠爱的一个创作素材。

七、布置作业: 写作训练 要求: 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示例一: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六、板书设计:

故事————人物形象——————写法 垓下之围——多愁善感——动作、语言、映衬 东城快战——勇猛、自负——动作、语言、场面

乌江自刎——知耻重义”——神态、动作、语言、对比

qiuye

第五篇:《项羽之死》 教案

项羽之死

教学目的: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2、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

3、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

4、结合写作指导,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3、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

4、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联系实际写作。教学难点:

1、品味散文优美语言。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第一节

一、导入:

大家对时下的流行歌曲很熟悉,不知道有没有听过一首“老 歌”——“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项羽。

我相信大家对项羽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高一时我们学了司马迁的《鸿门宴》,为了能让大家对项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项羽的一篇文章《项羽之死》。

二、相关知识介绍。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司马迁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这为他后来编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迁后来继承其父太史令之职。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介绍《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因为“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 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列传:记叙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使得他们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时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3、史书体例介绍:

A、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B、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C、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D、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E、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F、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等。而《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历史中的项羽: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项羽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项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大怒!项羽说:“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我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便教授他兵法。但项羽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项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

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杀刺秦朝的太守了殷通,而这场战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三、串讲第一、二段。

1、指定学生诵读这两段,疏通生字新词。

2、学生参看注解疏通文意。

3、检验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4、教师强调重要文言知识。

5、学生自我梳理消化。

第二节

一、复习《史记》有关知识。

二、复习一、二段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

三、串讲三、四自然段。

1、指定学生诵读这两段,疏通生字新词。

2、学生参看注解疏通文意。

3、检验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

4、教师强调重要文言知识。

5、学生自我梳理消化。

卒买鱼烹食 吾为若德

卒 鲁肃闻刘表卒 若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然今卒困于此

五万兵难卒合

平明,汉军乃觉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乃 至东城,乃又二十八骑 被 闻妻言,如被冰霜

家祭无忘告乃翁 将军身被坚执锐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忠而被谤

为诸君溃围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赤泉侯为骑将 以故汉追及之 为 我何渡为 以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至,无以渡

吾为若德 不忍杀之,以赐公

第三节

一、复习前两课时所学内容。

二、理清文章思路。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 要地点有哪些? 垓下 东城 乌江

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垓下之围 被困东城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3、所以根据主要事件的地点不同,全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垓下之围

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 东城快战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三、研习课文。

1、研习第一段。A、学生诵读该段。

B、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

C、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通过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 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有,项羽听到楚歌后,“大惊”,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

D、项羽在“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时,有哪些动作、行为?表现了项羽什么思想性格? 惊—起—饮—歌—泣。

正面刻画了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

E、项羽悲歌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个场面说明了什么?

左右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到他哭泣,写出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从侧面烘托了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小结:本段为了表现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研习第二段。

A、这一段包含了哪些详细的情节片段? 直夜溃围——绐陷大泽(阴陵失道)——被困东城——决意快战。B、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后,怎么又会被困东城?

项羽垓下突围成功后,一路逃亡,过了淮水,在阴陵被农夫欺骗,误入沼泽中,结果被汉军追上,项羽只好带兵逃到东城县。此时只剩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C、农夫为什么要欺骗他?从中说明了什么? 农夫把项羽引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必然。这是他丧失人心的结果。

从中说明项羽丧失人心;他从来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D、项羽轻信别人,直率粗犷的性格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吗? 先轻信曹无伤,后轻信项伯。E、分析两个“左”字的妙处? 独字成句,节奏短促,纸上如闻其声,显示出当时形势严峻紧张。

F、项羽被陷东城后,自知不能逃脱,会必死无疑,他有没有客观的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这反映他怎样的性格? 没有客观的分析用兵的过失,而是一味的归咎天命,表现了项羽极端地自负。G、你认为是什么造成项羽失败?结合《鸿门宴》所学。性格缺陷:优柔寡断,匹夫之勇 政治错误:不懂笼络人心,残暴凶狠 军事失败:分封天下,养虎为患 命运的捉弄:鸿门宴会,田父指路 红颜祸水:儿女情长,沉迷女色

H、面对死亡,项羽有没有退缩,愿意与汉军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仅仅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这又充分暴露了他近于匹夫之勇的勇武。

I、这里能不能将“愿为诸君快战”改为“愿为诸君决战”并说明理由。

“快战”是痛快的战斗,而“决战”是双方一决胜负的大战。而此时双方悬殊太大,项羽只图个痛快。小结:这一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语言描写。

3、研习第三段。

A、这一段主要写东城快战的经过,一共写了几次行动? 第一次: 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将”。【渲染了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特别是“遂”写出了项羽斩将轻而易举。】

第二次:

项羽自己没有动手,而是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通过对比,项羽慑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跃然纸上。】

第三次:

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损只失了两个骑兵。【通过这一对比,渲染了项王的勇猛无敌。】

B、这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在如此情况下,项羽每次战斗都能给敌军有效的打击,没有丝毫兵败的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

C、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小结:这段为了表现项羽的骁勇善战和自负这一性格特征,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动作 语言 场面 对比。

4、研习第四段。

A、乌江自刎这段包含了几个场面? 乌江拒渡 赠马亭长 赐头故人

B、项羽本想东渡乌江,但他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自己的决定,项羽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C、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宝马、美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不仅只有宝马、美人,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子弟。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的话语表明,他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无一生还的江东子弟,他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D、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心地仁善。

E、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小结:本段作者又运用了动作、语言、对比等表现手法表现项羽的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

三、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写一人。请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在写法上的不同。

《鸿门宴》是一场写多人,如宴会上写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等,主要通过项羽对刘邦、樊哙的态度表现项羽的思想性格。而《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项羽,写他对失 败和死亡时的言行,刻画他的悲剧形象,表现他的英雄末路之悲。

四、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都有评价,大家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哪个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

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气势豪壮,令人敬仰。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5、司马迁: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五、我们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六、写作训练。

要求:

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6、时间:10分钟。

A、(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 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B、(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 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C、(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下载《项羽之死》课堂初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项羽之死》课堂初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文章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特别是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两类现象。 2、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特别是人物对话、人物等......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目标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运用所学文章进行片段写作训练。重点 片段写作训练;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

    《项羽之死》课后练习

    《项羽之死》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垓下(ɡāi)乌骓马(zhuī)数阕(kuí)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五千骑(qí)田父(fù)斩将刈旗(yì) ....C.自......

    项羽之死课堂实录

    《项羽之死》课堂实录 郧西三中 刘家舜 授课地点 :沙市五中 主讲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郑志雄 师:激情导入,走进英雄末路的内心世界,英雄人物穿越千年,太史公笔下的英雄个......

    项羽之死练习

    【司马迁名句】○常思奋不顾身,而殉xùn国家之急。 ○燕雀焉知鸿鹄hú之志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知其人,视其友。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项羽之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感受作者对项羽......

    项羽之死学案

    《项羽之死》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授课人:明光中学刘伟伟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 评析人物形象,体会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3.探寻本文所带来的人生启迪。 【教学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