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教学故事
小班教学故事:《比大小》
尚桥小学:陆爱菊
为了让幼儿发展目测能力和比较能力,我们以最基本的区分大小入手,让他们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以及学会比较物体的思维方法。
活动目标:学习区别大小有明显差异的物体,并能正确表达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发展初步的目测能力和比较能力。
活动过程:首先出示教具,先是两个娃娃,分别取名大大、小小,让小朋友一起来玩,初步学会大、小概念。随后拿出椅子,比较大小,最后由小朋友自己比较。
随着新《纲要》要求的“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等观念的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的重大变革。
小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这就更加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数学排序活动的组织首先要明确其概念及其特点,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很好明确这一点,导致幼儿只是在老师的固定模式下进行一定的按顺序排列,而没能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找出排序规律。活动内容设计上较有趣,但对于小班来讲有点简单。虽然活动中的组织较好,但在对幼儿的引导上有待加强。孩子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性不够强。
第二篇:小班故事教学反思
小班故事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讲述能力。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以教师讲述故事为主要部分,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作为兴趣,师生共同成长。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让幼儿倾听的有积极性。我在讲《小老鼠学画画》的时候,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图书和孩子一起看,边读边给孩子们欣赏画面,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听也没听全,看也没看过瘾。所以在第二次欣赏的时候,我将图书的内容做成幻灯片的形式,让幼儿在边看边听中理解故事。对于故事中的提问,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而我在设计的时候,提了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话题以及幼儿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而作为教师要如何引导幼儿去回答问题是个关键。答案虽然有时候会长些,但并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让幼儿更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我们班里的许多孩子更喜欢和老师一起去看一个故事或让老师来绘声绘色地讲一个故事,倾听的习惯还不够,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需要注意的。良好的倾听习惯更有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更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今后在这个方面,还需要我们用好的方法加以引导,来帮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
第三篇:故事小班
好饿的毛毛虫
月光下,叶子上躺着一颗小小的蛋。
星期天早上,太阳升起来,“砰!”从卵里爬出来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
他开始去找吃的。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可还是好饿。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可还是好饿。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可还是好饿。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可还是好饿。星期五吃了五个橘子,可还是好饿。星期六,他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一根黄瓜、一块乳酪、一条火腿、一根棒棒糖、一个樱桃派、一根香肠、一个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虫肚子痛了。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吃了绿叶子,肚子好多了。
现在,他不饿了,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了。他造了一个小房子,叫茧,把自己包在了里面。他在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咬了一个小洞挤了出来。
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长尾猴过夏天
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上。一只可爱的长尾猴在大树上跳来跳去,热的喘不过气来。过夏天的呢?还是去问问吧!于是他就出发了。
走啊走啊,他走到了河边,看见了一头大象,于是他问:“这么热的天您是怎么过的?”大象伯伯看了看她说“我用鼻子吸点水,然后喷到自己的身上,也可以用我的耳朵扇一扇,这样就凉快多了。”长尾猴看了看自己的鼻子和耳朵,说:“可是我的鼻子短,没法泼水,我的耳朵也小,那怎么办呢?”大象说:“那你就得自己想办法吧。”
于是他又走啊走啊,她看到了一只水牛钻在水里睡觉,他就着急问:“水牛大叔,您钻在水里干什么?不怕被水淹死吗?”水牛大叔睁开眼睛看了看“我钻在水里太阳晒不到,就凉快多了。”长尾猴说:“可是我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水牛大叔也笑了笑说:“那你自己想办法吧!
长尾猴正在想办法,他妈妈过来了。长尾猴看到妈妈就问:“妈妈,我们是怎么样过夏天的呢?妈妈说:“我们只要静静地躲在树上,一阵阵的凉风吹过来就会凉快多了。”于是,长尾猴跟妈妈回到大树下静静的躲了起来。
三只蝴蝶(故事)
花园里有三只美丽的蝴蝶,一只是红的,一只是黄的,还有一只是白的,他们天天在花园里一块儿舞蹈、游戏,非常快乐。
有一天,他们正在草地上捉迷藏,突然下起大雨来。他们一同飞到红花那里,齐声向红花姐姐请求说:“红花姐姐,红花姐姐,大雨把我们的翅膀淋湿了,大雨把我们淋得发冷了,让我们到你的叶子底下避避雨吧!”
红花说“红蝴蝶的颜色最像我,请进来,黄蝴蝶、白蝴蝶,别进来!”
三只蝴蝶齐声说:“我们三个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儿走。”
雨下得更大了,三只蝴蝶一同飞到黄花那里,齐声向黄花请求说:“黄花姐姐,黄花姐姐,大雨把我们的翅膀淋湿了,大雨把我们淋得发冷了,让我们到你的叶子底下避避雨吧!”
黄花说:“黄蝴蝶的颜色最像我,请进来,红蝴蝶、白蝴蝶,别进来!”
三只蝴蝶齐声说:“我们三个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儿走。”
三只蝴蝶一同飞到白花那里,齐声向白花请求说:“白花姐姐,白花姐姐,大雨把我们的翅膀淋湿了,大雨把我们淋得发冷了,让我们到你的叶子下避避雨吧!”
白花说:“白蝴蝶的颜色最像我,请进来,黄蝴蝶、红蝴蝶,别进来!”
三只蝴蝶一齐摇摇头说:“我们三个好朋友,相亲相爱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儿走。”
三只蝴蝶在大雨里飞来飞去,找不到避雨的地方,真着急呀!可是他们谁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朋友。
这时候,太阳公公从云逢里看见了,连忙把天空的乌云赶走,叫雨别再下了。
天晴了,把三只蝴蝶的翅膀晒干了。
三只蝴蝶迎着太阳,一块儿在花园里快乐地跳舞,游戏。
(附:请各位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
第四篇:小班故事《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班故事《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班故事《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用小蜗牛的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在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来学这些隐性的东西他们很难感受到,用怎样的形式能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弥漫着平静、悠闲的气氛。正是这样的一个情景使幼儿乐意有兴趣倾听下去。
一、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呈现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环性,幼儿一目了然。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再此简单的解释提升,幼儿再次遇到时在脑海中就会搜寻到,对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二、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很好,思维活跃,能感受到幼儿已经被这小故事给吸引,被妈妈的爱给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给吸引,被小蜗牛的慢给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归,但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是隐性,在隐性中通过小蜗牛自己的发现诉说,在通过妈妈的一句爱的小结自然中就让小蜗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额特征和变化。这才是故事的核心所在,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真的给幼儿自由,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呢!而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呢?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故事
幼儿园小班故事《下雨的时候》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而且喜欢的小动物小白兔、小鸡、小猫为角色,讲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时候想办法用树叶当伞,并且帮助小鸡和小猫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既生动有趣又蕴含了许多的美德。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所以我觉得《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用了这一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以及“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根据《纲要》精神和幼儿已有的实际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从认知、情感、技能三个方面确定了本次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情感目标: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3、技能目标: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表演角色间的对话。
(三)活动重点、难点
由于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故事教学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语言的发展是反复练习、不断改正、逐步规范的过程,幼儿在使用不同的语调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因此我把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表演角色间的对话作为本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我为幼儿准备了生动有趣的动画碟,小白兔、小鸡、小猫头饰。
2、知识上的准备:在活动前我让幼儿了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种雨具。
二、说教法
为了使幼儿有效地掌握重点难点,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了视、听、讲、演相结合的方法。
“视”,就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画中的内容。
“听”,是引导幼儿倾听老师的语言启发、诱导。“讲”是幼儿讲,满足幼儿说的愿望。
“演”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以下三种:
1、游戏法 本次活动多采用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现自我。
2、观察法 幼儿通过观看动画获得直接的印象。
3、讨论谈话法 幼儿在想像、创造性思维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及重点难点,我把整个活动贯穿于游戏之中,把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1、导入活动。
我为幼儿准备了一则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就不见。”通过猜谜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当揭示谜底 “雨”的时候,我借机引入问题:“小朋友下雨天你是怎样避雨的?如果手中没有雨具,可以用什么避雨?”引发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顾。然后进一步提问:“草地上也下雨了,有几只小动物也没带雨具,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么避雨的?”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欲望。
2、、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无道具完整讲述,幼儿感知故事情节。无道具讲述是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想象故事情节的画面,发展幼儿想象能力,初步感知故事内容。讲述后通过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小兔子是怎样避雨的?”“小兔是怎样帮助别的小动物的?”来了解幼儿对故事的初步感知情况。
(2)观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渗透情感体验
通过观看动画,结合故事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白兔、小鸡、小猫之间的对话,如:全体幼儿一起说、师幼分角色说、小朋友分角色说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小动物的情感,例如“顶”,“避雨”。从而内化为幼儿自己的行为。(3)小朋友表演故事,迁移故事主题
通过小朋友表演故事,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让幼儿获得“当遇到困难时,要学会想办法,学会关心、帮助他人,被别人帮助后要道谢。”的一系列美德。然后,鼓励幼儿做一名遇事动脑筋,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样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3、游戏《找朋友》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活动。整个活动贯穿游戏之中,让幼儿感受更多的快乐。
五、活动延伸
在课下引导幼儿对故事《下雨的时候》进行仿编
六、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另外,本次活动我多采用了游戏法,增加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技能,并体验到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