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 闻一多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7:3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也许 闻一多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也许 闻一多 教学设计》。

第一篇:也许 闻一多 教学设计

也许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

闻一多的这首《也许》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熟悉,前面教师在讲《现代诗三首》前,可引导学生学习“泛读导引”《中国新诗发展概述》,使学生逐步了解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创作特点,初步了解闻一多及其创作主张。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学生朗诵闻一多的诗歌,感受作者内心对女儿的强烈的真挚的痛惜之情,以及他的“三美”主张是如何在《也许》中实践的,体味技巧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过程:

1、预习阶段

布置学生朗诵这首诗,扫清字词障碍,注意读出葬歌的沉痛之情。

2、了解背景知识

学习《也许》前,要求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了解他的诗歌创作主张,了解本诗创作背景,可由学生先介绍,教师再明确。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现代诗人、学者,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有诗集《红烛》、《死水》。新月诗派,20世纪20年代,以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新诗流派。

3、诵读本诗,品味诗情

①读完此诗,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此题意在激发学生表达对这首诗的真实感触)

②诗人以《也许》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也许”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因此诗人以“也许”为题,想象中女儿死亡的事实,于是多次重复“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

③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可以表达作者对亡女怎样的情怀?

参考:诗人蕴藏的激情如地下的岩浆,奔突翻涌,时刻准备喷发。然而,诗人却极力控制这种激情,使它深深包蕴在每一个词句中和每一组意象中,成为诗作内在的情感动力。作者并不愿接受女儿已死的事实,只当它是睡着了。“那么夜莺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好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这些诗句读起来,让人心碎。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少女呼唤着彼岸的宁静。“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还撑一伞松荫庇护她,表明了诗人殷切的关注之情,处处流露出对女儿的体贴入微、呵护备至。“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依依不舍之意,哀婉之情尽在其中。

④作者在诗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为什么?

参考:诗中并没有直接流露出悲伤的感情。因为作者已把内心的悲痛化为对女儿的怜惜慈爱,所以诗中只流露诗人对女儿的关怀爱护,并没有让人直接感到内心中的悲伤哀痛之情。诗人以“也许”一词贯穿全诗(全诗中共出现5次),使作者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女儿的死亡假设为安睡,这样更能突显作者对女儿的挚爱,视她虽死犹生,所以诗人不愿说女儿已死,而是说女儿只是安睡。

虽然全诗没有悲伤的字眼,但那却是作者努力抑制住悲痛的心情,把悲痛升华为对女儿呵护备至的感情,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把对女儿虽死犹生,呵护备至的感情表现出来。用平静的笔触写成此诗。

4、感受艺术魅力。

讨论: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德是个“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三美”在《也许》一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参考:“音乐美”是指音节和韵律的和谐,追求节奏感。《也许》全诗一节16行,每行9个字,即9个音节,但大多数以单音词结尾,在变化中保持着整齐,参差错落,抑扬顿挫;而且讲求押韵,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都很强。

“绘画美”指诗的辞藻,讲究视觉形象。读此诗时,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深夜的郊外,没有阳光,没有蛙鸣,没有夜鸟的啼叫,连一丝风也没有。皓月当空,诗人怀抱夭折的女儿,静静地坐着。一切都是那么的静,静得可以听见根须在吸水,静得可以听见蚯蚓在翻泥。女儿是夭折了么?不,不,不是。她只是累了,只是睡着了。那么,就躺在爸爸的怀里,不要怕,乖乖睡,乖乖睡„„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眼泪,没有号啕,而父亲的悲伤我们不会没有感觉到!

“建筑美”主要是就诗歌的整体外形而言的。全诗虽只有一节16行,但是每行字数一致,都是9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整齐划一。,与音乐美、绘画美和谐统一,形神兼备,各臻其美,非精心雕琢不呢不过为之,堪称“三美”的典范。

5、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歌《死水》,使用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分析这首诗。

6、个性化学习的指导(任选其一做答)。

①根据《也许》这首诗提供的内容,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改写一篇文章(可参看课后练习三)。

②读完《也许》我们被闻一多深挚的感情所打动,有感于他对女儿的无限怜爱,试着给闻一多也写一首诗吧,表达对这位悲痛不已的父亲的深深理解。

关于课后的信息化教学的课外拓展:

《也许》让人想起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同样是痛失幼女,同样是深沉细腻、痛彻心肺父爱,请简评这两篇作品的异同。

第二篇:《闻一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奇台二中 胡顺艳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品味揣摩本文语言,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闻一多的崇高品格,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技巧,感受文章结构的精巧。

3: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2、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个光辉的历史伟人,他们的品质在岁月的沉淀里熠熠生辉,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历史伟人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感受他崇高的品格!

二、介绍作者和闻一多(学生展示交流)

臧克家,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三、字词积累

生活中常见但易读错的字:

地壳qiào 校补jiào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漂白piǎo 警报迭起dié 前后鼻音、形近字:

迥乎不同jiǒng 炯炯目光jiǒng 生难字:

仰之弥高mí 沥尽心血lì 函寄hán 目不窥园kuī

赫然hè 群蚁排衙yá 多音字:

气冲斗牛dǒu 词语理解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并划出来。)

五、细读课文,感悟品格

从文中写的几件事中,你看出闻一多先生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从哪些细节描写中体现出来的?(请找出细节描写并体会其妙处)

作者从那些词句中流露出了他对闻一多的情感?请你找出来并做出分析。

六、品读课文,把握技巧

文章为什么要选这几件事来写闻一多的“说”和“做”,这几件事的顺序能颠倒吗?

七、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你还知道闻一多的那些作品?

八、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题。

2、抄写课后词语。

教材分析,设计说明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从人教版第三单元下册调到了部编教材七下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的题材是名人的光辉,单元目标是学习目标是学习精读的的方法,在统揽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段或语句,字斟句酌,咀嚼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结合人物生平,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思想品格。

闻一多是历史中的名人,而本文的作家臧克家是著名的诗人,所以是名人名作。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注重细节描写,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时圈点勾画关键语段和细节描写的语句,来感悟人物的高尚品格,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方法与过程:通过品味揣摩本文语言,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闻一多的崇高品格,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技巧,感受文章结构的精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

1、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2、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2、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3、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难点:

1、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而教学环节设计为以读贯穿始终的理解,在精读中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篇:也许——葬歌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泛读导引”《中国新诗发展概述》,使学生逐步了解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创作特点,初步了解闻一多及其创作主张。

2.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内心对女儿的强烈的真挚的痛惜之情,以及他的“三美”主张是如何在《也许》中实践的,体味技巧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1、预习阶段

布置学生朗诵这首诗,扫清字词障碍,注意读出葬歌的沉痛之情。

2、了解背景知识

学习《也许》前,要求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了解他的诗歌创作主张,了解本诗创作背景,可由学生先介绍,教师再明确。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现代诗人、学者,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有诗集《红烛》、《死水》。新月诗派,20世纪20年代,以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新诗流派。

3、诵读本诗,品味诗情

①读完此诗,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此题意在激发学生表达对这首诗的真实感触)

②诗人以《也许》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也许”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因此诗人以“也许”为题,想象中女儿死亡的事实,于是多次重复“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

③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可以表达作者对亡女怎样的情怀?

参考:诗人蕴藏的激情如地下的岩浆,奔突翻涌,时刻准备喷发。然而,诗人却极力控制这种激情,使它深深包蕴在每一个词句中和每一组意象中,成为诗作内在的情感动力。作者并不愿接受女儿已死的事实,只当它是睡着了。“那么夜莺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好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这些诗句读起来,让人心碎。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少女呼唤着彼岸的宁静。“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还撑一伞松荫庇护她,表明了诗人殷切的关注之情,处处流露出对女儿的体贴入微、呵护备至。“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依依不舍之意,哀婉之情尽在其中。

④作者在诗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为什么?

参考:诗中并没有直接流露出悲伤的感情。因为作者已把内心的悲痛化为对女儿的怜惜慈爱,所以诗中只流露诗人对女儿的关怀爱护,并没有让人直接感到内心中的悲伤哀痛之情。诗人以“也许”一词贯穿全诗(全诗中共出现5次),使作者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女儿的死亡假设为安睡,这样更能突显作者对女儿的挚爱,视她虽死犹生,所以诗人不愿说女儿已死,而是说女儿只是安睡。

虽然全诗没有悲伤的字眼,但那却是作者努力抑制住悲痛的心情,把悲痛升华为对女儿呵护备至的感情,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把对女儿虽死犹生,呵护备至的感情表现出来。用平静的笔触写成此诗。

4、感受艺术魅力。

讨论: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德是个“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三美”在《也许》一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参考:“音乐美”是指音节和韵律的和谐,追求节奏感。《也许》全诗一节16行,每行9个字,即9个音节,但大多数以单音词结尾,在变化中保持着整齐,参差错落,抑扬顿挫;而且讲求押韵,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都很强。

“绘画美”指诗的辞藻,讲究视觉形象。读此诗时,我们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深夜的郊外,没有阳光,没有蛙鸣,没有夜鸟的啼叫,连一丝风也没有。皓月当空,诗人怀抱夭折的女儿,静静地坐着。一切都是那么的静,静得可以听见根须在吸水,静得可以听见蚯蚓在翻泥。女儿是夭折了么?不,不,不是。她只是累了,只是睡着了。那么,就躺在爸爸的怀里,不要怕,乖乖睡,乖乖睡„„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眼泪,没有号啕,而父亲的悲伤我们不会没有感觉到!

“建筑美”主要是就诗歌的整体外形而言的。全诗虽只有一节16行,但是每行字数一致,都是9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整齐划一。,与音乐美、绘画美和谐统一,形神兼备,各臻其美,非精心雕琢不呢不过为之,堪称“三美”的典范。

课后习题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歌《死水》,使用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分析这首诗。

第四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读全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4、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精致严谨巧妙的结构。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由闻一多先生导入新课,学生介绍作者。

师: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表现,闻一多先生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下面,让我们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板书课题)

1、介绍作者臧克家(1905--2004)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九月诗人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长诗《自己的写照》等。被大家誉为“农民诗人”。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介绍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

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二、检查预习

1、正字音;

2、词语释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语气、读出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将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做上标记。

2、指名朗读课文。

四、理清文章思路,研讨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据此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1)文章从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2)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在两部分之间,用了承接上文和领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全文的总结。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为什么只选择这几件事?(内容上的特点)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选材精当,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其余事例也就无需赘述了。六件事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3、小组讨论:(1)闻一多先生前期后期的说和做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气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2)那么,闻一多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闻一多先生有着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谦虚谨慎的美德、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具有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3)作者在文中融入了自己对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情感?

提示:对人物的描写,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夹叙夹议;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读来令人分外感动。

五、归纳文章主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的美德和实干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六、品味语言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诗意和情感。学生各自进行片段朗读,边读边品味语言,举例说说本文语言妙在哪里。

⑴妙在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⑵妙在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⑶妙在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

⑷妙在富于音乐美。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这些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②作者使用对句的形式,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

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七、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究其写法: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夹叙夹议的写法。

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摘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课外阅读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和臧克家的《老马》。

第五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

臧克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4、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领起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写法。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2、闻一多前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也不 “说”,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证明?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三件事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

“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4、”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

——“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5、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

6、“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7、“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8、“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怎样的研究态度和精神?

——专心致志的研究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

9、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这句是什么意思?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该怎样理解?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三、请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四、问题探究: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

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五、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六、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今后的生活中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点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一致”,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成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七、总结全文:

1、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中心思想: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八、作业:

阅读课文“课文开头”至“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用不超过20字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意思。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是一处

描写,表现出。

(4)、怎样理 解“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话的意思?

(5)、选文的最后一段在表 达上属于

。在文中 所起的作用是。

(6)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特点(2)对偶

寻找民族文化繁荣的方法(3)细节 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4)这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一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是仅仅迈出了第一步(5)议论 总结上文

板书设计:

学者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闻一多

革命家

起稿政治传单、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群众大会演讲、参加示威游行

李卫民

下载也许 闻一多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也许 闻一多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设计者:张廷好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说出课文围绕闻一多哪两个方面写作,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课文紧凑的结构。 2.抓住课文内容,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3、理解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綦江区东溪中学导学案七下语文第12课共2学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课型:新课 执笔: 执教: 审核: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与举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通过品味句子,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学生,正处于......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意图及切入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