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互动——课堂的生气,生命的灵动

时间:2019-05-15 07: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效互动——课堂的生气,生命的灵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效互动——课堂的生气,生命的灵动》。

第一篇:有效互动——课堂的生气,生命的灵动

有效互动——课堂的生气,生命的灵动

建湖县草堰口小学 陈远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引发有效的课堂资源的生成,并把它转化成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科知识的有效因子,从而让课堂呈现学生生命的灵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呢?

一、有效互动的涵义

有效互动就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

我国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师生间的交流,讲授、灌输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重视教给学生的知识,忽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在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

二、有效互动生成的基本要素

1、课前准备——有效互动的前提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课前教师准备什么?第一,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第二,对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第三,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第四,对辅助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第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

2、角色转变——有效互动的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些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积极的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为自己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新课程下,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3、民主和谐——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愉快和谐的、轻松的气氛中能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相反的,在一个呆滞、具有 种种约束的环境中,会思维堵塞,反应迟钝,心境封闭,毫无创造力。教师拥有的最大本领是能左右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对学生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受到感召,得到鼓舞,看到希望。他们想,他们说,他们做,他们好奇,他们探究,这是他们的权利。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使课堂因生成而变得更加美丽。因而教师在课上应该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用亲切的笑脸、真诚的笑声、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使学生想说、敢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互动才实实在在,生成才能在不经意间来临。

4、平等对话——有效互动的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师的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的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要摒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在多元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互动的课堂需要 对话和共享。

三、有效互动生成的基本策略

1、“师生”互动——演绎情思共鸣的乐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在“对话”的课堂上,当学生希望挑战权威的时候,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从而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这种状态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最高,灵感最易产生,见解最易独到,语言最易有光彩。

在朗读指导《九色鹿》第六自然段中:我一改范读的规范性,将这段文字读得极平淡且还读得字,这时的学生大笑、哗然,众人跃跃欲试,给老师提意见,急着要读给老师听,让老师仿效着读。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留下的一个善意的谎言,但从学生们高举的小手,自信的朗读,充分地展示出了学生的“能耐”:学生们对这部分课文的理解、感悟已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用种种方式传递出来。在听到那么多发自肺腑的真知灼见后,学生一起为老师作个示范,朗读课文该段,果然精彩极了。

这样的课堂,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双方积极的互动中,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允许争论,以努力形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策动力、引发情感体验的原动力、激起学生自主创新的推动力,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情趣。

2、“生生”互动——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可见,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着强烈的个性特征。正因为如此,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发生碰撞,碰撞激发火花,思想火花恰恰是课堂上最为美丽的风景。

在教学《九色鹿》前,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商人,刚到哈巴罗夫斯克时没有皮帽子戴。当地冬天的温度低达零下三十摄氏度,他外出送货时冻得不行了,于是捂着耳朵在雪地里跑,这时“啪”的一声,一顶皮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回头一看,一个俄罗斯男子 站在他的面前,用生硬的汉语说:“明天”,同时用手指指表,再指指脚下。(讲到这儿,我让学生猜想,俄罗斯男子说的“明天”及手势的意思。)接着,我继续讲述《皮帽子》的故事。这个手势已经把一切表达得很清楚了——“中国小伙子,天气这么冷,不戴皮帽子怎么行?先戴上我这顶吧。明天这个时候,来这里还我好了。”按理,这个商人应当弄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然而第二天,商人不但没去还帽子,还洋洋得意地嘲讽起借给他帽子戴的俄罗斯人:“你们猜‘傻帽儿’这词怎么来得吗?傻瓜等帽子——傻帽儿,哈哈„„”(讲到这儿班里一部分学生表情严肃,一部分学生也笑了起来)我乘机引导讨论并小节:商人笑了,我们同学也笑了,这两种“笑”一样吗?对呀,商人的笑是无知的笑,我们的笑是明白了道理之后的笑。

针对故事讲完后,同学们发出的笑声和商人的笑声让学生进行探讨,分别是怎样的一种“笑”。同学们都振振有辞。顷刻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在丰富多彩的答案背后,学生对这“笑”有了更深的感悟,领略了中国语言丰富的魅力,对语文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中,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了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学生的收获早已超越文本,走向了智慧学习。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充分展示个体生命的风采。

3、“生文”互动——揭开思维运转的帷幕

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正像《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与文本交流;必须放手让学生自主、自由的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解放,充分展示他们生命的活动。

学生和文本的互动无疑是课堂阅读活动的关键。学生如何阅读实现与文本互动,又怎样使得这种活动进行得更为深入生动、有效高效,教师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让学生品读书本,就给了他们开启思维深入已知、探索未知的机会。这种互动是由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角度等的不同决定的。如在一堂《山行》的古诗教学课上,老师安排学生先品读古诗,然后把读懂的地方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环节一下就打破了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局限性,通过反复地品读,学生的思维一跃而开,用笔感悟出了读懂的地方:一座 山林、一条石子路,几棵枫树,几户人家等,但侧重点明显不同,比如有的着重描绘的是山间延伸至远方的弯曲小路,对枫树,只是草草地用几片枫叶点缀而已;但有的重点描绘的是火红的枫林,对山间小路只是信手画条曲线便罢,可见前一个学生重点感悟了“远上寒山石径斜”,而后一位学生则是抓住“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些细节作了一番斟酌,可见,不同的学生在和文本的互动中,在思维的生发程度上有明显的发散性。学生在与文本的互动中,赢得了 “静静思考”的时间,是对思维的初绽,带来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羞涩的喜悦。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体验,让我们在互动中分享彼此的思想、情感,使语文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在这里,儿童固有的灵性将得以迸发,潜在的悟性将得以唤醒,失落的自信将得以找回。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活力,流溢着生命的动感,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第二篇: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命的灵动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命的灵动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 崔月兰

邮编:223700 摘 要“课堂教学细节”是课堂实践中很小的单位,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分解动作,是教学实践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它有时是教师的一个提问,有时是学生的一次发言,有时是课堂现场中一个短暂的互动情境……但透过课堂的教学细节,却能看出教师教学的理念和智慧,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 探究 细节 生成 精彩 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则寓言: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对付猫的袭击?一只被认为很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行走的时候,铃铛就会响,听到铃声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大家都公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细节问题却无从解决。于是,“给猫挂铃铛”就成了一句鼠辈的空话,人类的笑谈。由此可见,细节虽小,但往往决定着事物的成败。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笔者曾就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与否做过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预设与展开课堂教学的细节,课堂失去了应有生机与活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要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潜心研读文本、关注学生、探究课堂,着力打造出灵动而丰盈的语文课堂。《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师对教学细节得当的处理,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激情奔放的课堂。语文的精彩,是师生智慧的涌动;语文的精彩,是师生个性的彰显……

一、潜心研读,追寻文本的张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而教学细节的预设又来源于教者对文本的潜心研读。很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娴熟地运用教学细节,生成出灵动的精彩,这是课前潜心钻研的结果!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文本,把文本反复咀嚼品味,发现文本中精妙之处,课前才能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上课时方能得心应手。同一个文本,教师研读的深浅不同,所得也定然会不同,研读越深越容易发掘出文本内在的蕴含与精髓。研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追寻文本张力的过程。

文本凝聚了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起思维火花、增强情感体验的“摇篮”。《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稿,描述的是1998年的夏天,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长城”与长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之间进行的顽强战斗。研读全篇,我们不难发现:全文是紧扣一个“战”字来展开。作者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子弟兵不畏风暴,奋不顾身地保卫九江大堤;描绘了连长黄晓文“拔钉”后继续参加抢险的感人画面;用感情真挚的排比句描写了人民子弟兵劈波斩浪,救起一个个乡亲。文本既有群体的描绘,又有个人的写照,既有详细的叙述,也有概括的勾勒。充分地展现子弟兵“铮铮铁汉”、“勇救人民”的英雄本色。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为引领学生更好地悟读文本,品析人物,体味情感奠定了基石。

二、关注学生,激扬生命的活力 1.活化学生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缺乏知识的求取精神,不太愿意吃苦,在学习当中存在被动学习、消极学习的现象。感悟名师课堂,研读课标理念之后,笔者领悟到要想发展学生的素质就要激活他们。激活学生,就是助其理清认知,理顺思维,点拨化解,让学生灵感顿悟,茅塞顿开,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语文课堂应是思维活跃、激情澎湃的所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思考并快乐着,才能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对细节的关注能有效的激活学生,唤醒学生语文的意识,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笔者考虑到这篇课文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很多学生对这场自然灾害一无所知。在课堂导入时,教者以2008年的雪灾为由引出1998年的那场洪水灾害,教学中以洪水肆虐和战士们抢险护堤的音像画面和战士们立下的誓言来激发学生情感和思维,通过朗读、想像等方法,领着学生感悟文本,体验情感,教学结尾处以一曲感人至深的《为了谁》的乐曲将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教学的细节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2.张扬个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深刻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有独立个性的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更多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彰显。自由开放、富于活力的教学氛围,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中,教师不宜用各种条条框框的规则来约束生动活泼的学生,应科学合理地创设自由的空间,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表见解,与同学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切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叩响学生的心门。师生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营造出自由和谐的空间。在自由开放的课堂中,教学细节不时闪现出创造的魅力和人文的光芒,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培养与发展。

教学中,笔者领着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抗洪抢险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细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语句,请同学们从这些语句中找出一两句话来认真研读并思考:“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的预设意在以画面、声音这些具象的事物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引领学生进入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情境之中,从而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只有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勇于和善于发表见解,发展素质。在教学中,教者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细节,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充分彰显他们的个性。

三、动态生发,彰显语文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细节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意外”,并且这种“意外”常常不期而至,稍纵即逝的。她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及时的捕捉,智慧的点拨,以至生成课堂的精彩。

1.独特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而生发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教育的资源来珍惜和开发,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教学中,笔者为将学生的对文本的悟读引向深入,质疑道:“学了《大江保卫战》,什么地方最令你们感动呢?”有同学说九江赛城湖大堤抢险的场景;有同学说黄晓文连长“拔钉”的感人事迹;有同学说解放军战士勇救人民群众的动人画面。这时,笔者没有固执一见,而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辨,自行悟读,相互交流,主动探究,获取个性化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学生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获取了独特的体验,碰撞出许多思维的火花,实现了情思的同构共生。2.生成调控

新课程改革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着张力和复杂性,这种张力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的开放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学习反馈的及时性上。面对开放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教者在展开教学细节时要有清醒头脑,综观全局,重视并实施有效的课堂生成调控。有效的生成调控,会使课堂出现张弛有度、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发展态势。

在领着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抗洪抢险中,学生在交流汇报“读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听到了什么声音?”时,出现了一会儿交流仿佛看到的画面,一会儿交流仿佛听到的声音,一会儿又说到仿佛看到的画面,课堂一度处于失控的状态。面对这一“窘况”,教者及时明确了讨论的顺序——“让我们先来交流仿佛看到的画面”,失控课堂一下子就得到了有效的调控。

3.立体对话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既是教学认识上的飞跃,又是教学实践上的革命,它追求的是人性化教学,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对话”会产生出“实话实说”的美妙意境,学生会领略到“对话”的别样韵味。充满“对话”的课堂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体现,师生以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着教学、收获着成长。“对话”如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学生开放的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学生的身心潜能被进一步激发,个个充盈着饱满的热情和表达的欲望。

“对话”指的是师生间的对话,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实现“对话”的最优境界,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浸润其间。譬如学生与文本对话,就要求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之交流。学生通过沉浸其中的深层阅读去感悟体会文本,通过积极的思维和真挚的情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课堂上,教者还应保证“对话” 的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学习的收获,交谈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切实有效的讨论才能给予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时机,才能促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实施教学。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炬。在课堂中,教师的激情和生动的语言能够点燃学生的情感;教师的学识和机智能够点燃学生的智慧。师生间的“对话”,能够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在《大江保卫战》的教学中,教师由情入手,让学生自读勾画、体会,读出感受,说出体会,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对“铮铮铁汉”们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学习中,师生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真心阅读,真情感悟,真挚“对话”,一起交流课外了解的人民子弟兵的感人事迹,从而更加丰富了对“铮铮铁汉”的感知,英雄们的壮举也更为深刻地震颤着学生的情感世界。以真实彰显着课堂的生命,以情感描绘着课堂的色彩,以对话凸现着课堂的内涵,已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共振、师生成长的生命历程。精彩的语文课堂它不仅需要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还需要课堂动态的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充满着跳跃,充满着悬念,充满着发现,随时都会有令人激动的精彩闪现。精彩的语文课堂是针对教学细节因时因地因情因景而动,巧妙应变,相机诱惑,激发创新。精彩应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所在,应是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

第三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一、背景分析

1、高耗低效课堂的现状

记得早在2002年12月李希贵局长在潍坊市区教学工作会议上做的“挤水分,去虚套,切实在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报告中,谈了他有一天在某初中学校的一个班连续听了七节课之后的感受,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上看,教师主宰了课堂,教学环节转换太快,环节太多,据统计,每个教学环节平均162秒。学生疲于应付,紧跟着老师跑,上一个事没干完,又来了下一个事。提问次数过多,比如,历史课问了17个问题,提问了23个学生,在七节课的86次提问中,平均等待时间不到1、5秒,“假问题”充斥着课堂;作业布置随意、重复,对完成情况落实也不够。听课后第四天进行了测试:语文、数学、历史学科的大部分学生分布在中游。

语文: 70—79分41人,占48、8%; 数学:70—89分 27人

历史:60—79分33人;

英语则出现两极分化现象。90分以上36人(这与复习课有关),20人基本做不出。这样一些基本知识的考察,命题基本没考虑什么区分度,没有综合性题目,如果在这样检测中,分数的分布过于下垂,那么将来的综合考试势必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在去年12月29日全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上,李局长结合一些全国优质课的录像又一次进行了评析,这些所谓高水平的课也同样存在着课堂效率严重低下的情况。类似这样的一些影响课堂效率的“细节问题”确实是司空见惯。

在一节化学课上,师:“你喜欢大海吗?”生齐呼:“喜欢。”师:“大海里有什么?”生又齐呼:“水。”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再齐呼:“水分子。”这都是一些假互动现象。在初中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生物体”一节课中,当教师提出“你知道单细胞生物哪些对人类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这个问题后,老师只让学生看了15秒的书就开始提问,学生答不出,教师便要求再看书,10秒后又问。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值得学生思考和交流,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却这样给轻描淡写的“程序”过去了。在这节生物课的另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后提出:你认为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吗?根据是什么?一生回答:很小,像一个细胞。师:还有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没有反应。师:你们就没有看到吗?师环顾教室,生无应。师:谁能回答?仍无应。(教师很着急,非常盼望有同学响应)最后教师担心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便自己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好机会,这时学生已经对问题有了疑问,如果放给学生思考、讨论,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上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这节课要干什么,教师明确了,学生明确了吗?提问时,留给每个同学充分的思考时间了吗?当一个同学被提问时,其他同学的思维积极吗?我们的提问是否常常集中在部分同学身上?课堂教学环节转换频繁吗?每个环节都有效吗?“三讲三不讲” 落实得还不够;课堂上该放给学生的还放不开,该收回由教师讲解的却又没有收回,课堂收放度的把握不够;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怎样把“将落实进行到底”?

2、三维目标的落实仍然不够

我们知道,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自2001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应该说落实较好的仍然是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过程与方法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也就是说我们前一阶段的课改仍然是浮在表面上的,这就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变革。

3、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校提出的“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是要坚持以“爱”统领教育教学改革。把关爱每一个人作为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的真谛,就是要热爱学生,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健康成长。二是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取得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

三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得到成功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自主、互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改革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师的成功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改革过程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以调整教学关系,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为主体手段,以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

自主,是指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有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感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支架作用,当然这种支架作用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互助,是基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

学习型,即由教为主变为学为主,由个体学习为主变为合作学习为主,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三、课改中的纪实片断

回顾我们近一年来的改革历程,是在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一路上,离不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兄弟学校的关注和支持,离不开学校勇于改革的领导班子,离不开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离不开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一路上,我零零散散的记录了我们学校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研究活动近60项,这里选其中的几个片断,从中大致反映我们的工作。2005年10月27日

下午,潍坊市教科院潘永庆副院长和潍城区教研室的领导来校听课指导。在听课后的座谈会上,首先是部分教师谈了自己最近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1、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的课时作支撑,否则会完不成教学任务。预习自学——交流展示——反馈测验

2、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保证中考取得好成绩吗?(对课改持怀疑态度)

3、许多问题学生讲不明白,还不如老师讲得好。

4、学生积极性确实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存在部分学生霸占课堂现象。

5、小组多少人为宜?小组怎样建设?怎样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都要进一步研究。之后,潘院长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1、五中进入角色较快,根据二八规律,现在已有20%的教师先行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2、学习他人经验,首先是解放了思想,要借鉴而不是照搬。3学生主动了,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4、数学语言是必要的,课本中的有些概念还是要背过的。

5、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般需2个月。学校要解放教师,克服短期行为,对教学成绩的评价要淡化,下学期还是要比的。

6、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

7、历史课上,学生说、听、写,多种器官并用,效果还是不错的。

8生物课上,8人一大组,有个别学生游离了。小组以六人较好,大组可以再分小组,加强小组建设是改革的关键,要让小组成员为小组荣誉而战。

9、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对一些问题纠缠不清、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就要给予讲解,要有时间观念,要注重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

10、给予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要均衡,要建立一种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这些活动和指导,像及时雨一样,及时解除老师的一些困惑,顿感眼前一亮,继续启程,进一步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我们的改革走到今天,确实离不开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与帮助。

2005年10月31日 学校办公会

韩吉东校长:“三个三”

“三种人”:学校领导要做改革的领路人、指导人、实践人。

三个1/3:每天1/3时间处理本职公务;1/3时间深入级部,深入教研组;1/3时间深入课堂。三个注意:注意积累改革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注意创新,不唯模式;注意课改与教学质量紧密结合。

2005年11月3日 晚6:20 学校阶梯教室 教师沙龙

韩吉东校长做题为“引领学习、激发自主”的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动员报告。报告主要谈了改革要做好的十个结合: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开展以比常规教学、比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学成绩、比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比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比教科研成果六项内容为主的教师大比武活动。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把杜郎口经验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比武的水平和能力。

2、与教学评价结合起来。为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就需要调整和改变我们的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教案的实效性;作业的设计、作业的数量,尤其是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应该看学生的参与度,而不是仅看教师讲得如何精彩。

3、与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下一周,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师每人举行一节观摩课,本学科教师全部参加听课,之后进行评课交流,在全组达成共识,之后全组教师每人举行一节公开课,进一步研究和思考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4、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学校承担着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其中省级课题“构建高效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与评价办法” 的研究要与目前的改革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还确定了校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我们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探索总结具有我们自己特点,而且具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与拜师制结合起来。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开展了教师拜师制,部分教师也已经选定了自己的学科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指导教师。师徒二人要继续进一步加强交流,更多的开展互相听评课活动。

6、与落实市教科院“学科教学建议”结合起来。最近潍坊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各学科的教学建议,它对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工作推进组,负责制定政策措施,宣传发动,贯彻落实,跟进研究调控和管理评价。各学科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学科课堂教学建议,领会每一条建议的精神实质,制定实施方案。

7、与学案的设计使用结合起来。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适当的学习方案,通过文本、板书、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8、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关键问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9、与学生互帮互教结合起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学生中建立“一帮一、一对红”互帮互学制度,并给予捆绑式评价,保证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发展。

10、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每一个教室里黑板的上方,都要有一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话语:“我自信、我成功、我快乐”;“我参与、我快乐”等。通过班歌的选择、班规的约定等活动,来体现一种班级精神和班级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2005年11月22日

上午,韩校长到初二年级听了三节课之后,进行了集体评课和交流。韩校长讲到,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这几节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的密度小;课上学生练习少;反馈少。有的课上感觉教师就是在赶进度,课是赶出来了,是真的进度快吗?这样就“夹生”了,要稳一些,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多练。现在我们发现有的老师还是缺乏改革意识,要放得开,课堂教学改革绝对不会影响教学质量。

2005年11月24日 上午,潍坊市教育局李希贵局长来我校听课。这次李局长的听课和指导使我们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更增添了我们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李局长: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说出了亲历课堂教学改革过程的喜悦、迷惘和困惑,大家遇到的问题很正常,说明大家思考了,走过去了,大家就了不起了。下面我重点谈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印象和课堂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课堂印象:

印象一:学生表现:我的课堂我要做好—编者加

为什么学生讲时学生愿意参与,积极性高,情绪激动,而教师讲时学生特别安静,反映出在师生交流中,师生的不平等,教师是权威,教室不是学生的,学生就没有责任,当权威打破后,即教师的姿态、角色改变之后,学生添了责任感,学生感到课堂上的事是我的事,我有责任去做好。

印象二:课堂呈现开放态势,听课者参与其中---编者加

课堂教学本身已经改变了,课堂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呈现出开放的态势。听课的状态都变了,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和学生,听课人不再是“评判者”,而是作为课堂的成员融入到其中去。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学习杜郎口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灵宝市大王五中

胡项元

“含泪播种的人,才能含笑收获”这是激励杜郎口中学的师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动力的源泉。在镇中心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们慕名前往聊城地区荏平县的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走进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真切感悟了杜郎口所带给我们的震撼,这种震撼带

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是终身受益的。在震惊中我们反思,在反思中我们实践,在实践中我们收获。经过近三个多月的实践、探索,我们互帮互助、学习交流,我们取长补短,发挥优势,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学习过程,逐步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逐步成为自立,自主学习的人。我们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同时我们注意积累改革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注意创新,不唯模式;注意课改与教学质量紧密结合。现将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体会与收获汇总如下,不到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与斧正。

一、走进杜郎口

走进杜郎口最突出的感觉是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同时用心灵用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故事。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充溢着一股浓浓的群体参与、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的气氛。一组组的同学一簇簇围坐在一起,或交流、或讨论,或争论。教师穿行于“魔方”之间,与平等“视线”、同一“起跑线”的孩子们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心灵相约、生命相遇。杜郎口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充分挖掘“主体”的潜能,通过有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使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所以,杜郎口最富有借鉴意义的改革是课堂教学实现了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的彻底转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是罕见的,课堂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杜朗口课堂改革的价值就在于:成功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里积极存在的、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主体,因而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从而实现了校园“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辍学生。

杜朗口经验的核心理念是:还课堂于学生,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生命活力解放出来,使课堂成为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操练场。

课堂教学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在学习中感受着快乐,在成长中收获着幸福。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能力发挥的极致。教学中要想达到这一层面,关键是要摆正师生位置,摆正位置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与学生学习观的彻底转变,使民主教学在课堂中真正得到演绎、升华。杜郎口中学的开放式教学给民主式教学做了最好的注脚,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被突现和被尊重。他们在“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到了内心的澄明和敞亮。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沉醉与迷恋,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热情与释放出来的能量令我们震惊和震撼,更令我们欣喜和兴奋。

二、实践杜郎口

在震惊和震撼中,在欣喜和兴奋中,在镇中心校、和学校的组织指导下,我们开始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索。我积极参加新课改培训,看各类课改书籍,在网上收集先进的教学经验,到杜郎口实地考察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大胆实践和创新。对杜郎口经验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一、思想的转变是课堂改革的前提

首先学生的思想转变,这是课堂活起来的根本转变。抓住学生发展的有利契机,关爱学生的生命、思想、情感,做一个和学生一起“动”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飞思想!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怕挫折,勇于前进,告诉学生: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课堂就是自我发展的舞台,培养学生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发展的精神,二、教师课堂环节的设置是改革的突破口 一堂课学生的思维能否积极,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能否高涨,关键在于老师的课堂设计的环节中能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否是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在以前课堂中我们所关注的一般都是全体同学,我把眼光着重放在了学生个体的身上,结果与以前相比学习的效率反而更加高了,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中有许多有潜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现,他们找到了自信,他们说老师上课乐了,学生上课轻松了,两全其美。

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可以说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而来。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我和其他老师实行“协作式”备课,集中集体智慧,更好地开发教材资料,“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备课时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教学方法在我心中”,既全面考虑,又突出重点;既依据教材,又突出教材,深挖教学资源;既充分考虑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而在走进课堂时,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让每堂课都力求成为学生人生的驿站、求知的天堂

四、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对话”,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老师欣赏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看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课堂教学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的思想,教学中敢于大胆放手,使用“引导自学法”的教学方法,变老师的讲解为组织学生讨论,变老师的灌输为学生的自悟自得。教学中教师环环激趣,层层设疑,分步实施,引导学生自学,学生则积极探索,主动自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在众多的问题中选择最有针对性的、最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来展开讨论,提高讨论的效率,使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听取学生的发言之后,及时评价:如为学生的精彩发言“画龙点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点拨和引导;在学生各抒己见之余,整合提炼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发表更高一筹的见解,把学生引入到更高的境界中去。

五、积极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轨”

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难上轨道,“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积极向学生实施各种“催变术”。

1、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

要想让学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是关键。学生参与关键是创设一种氛围,让同学放松下来,大家都说,不爱说的也就跟着说了。老师的身先士卒是关键,一开始,让他们大声朗读,他们都不读,我就领着先读,读出感情,感染他们,让他们也想读,产生读的愿望,然后大家齐读,再一个一个读;有的同学找不到合作伙伴,我就当他的伙伴;有的同学开始想不出节目,我就想节目和他一起表演。抓住机会,就表扬,我自己掏钱给爱参与的学生买奖品,几毛钱的本子、笔,都行;再就是精神鼓励,让全班同学给“参与”有进步的同学鼓掌,给他献歌等等。一开始千万别批评发言的学生,只表扬好的方面,题目做得不对,就说,你看,表达很流畅,语言很规范,等等,题目的解法不对,还有别的同学补充更正,他自己就会明白,老师一说,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用竞争法,对各小组课堂发言次数进行排名;对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进行记录,表现好的就表扬;男生、女生进行竞争,看看谁发言次数多,等等。对老不参与的同学也要进行个别谈话,现在的社会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你不表现自己,有很多机会就抓不住,就很难成功

2、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要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一定要使学生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的。因此,课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在基础知识上,要吃透;然后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迁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老师的细心和敏感。刚开始时,预习课上、反馈课上,老师要和学生一个一个“节目”的进行排练。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喜欢上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在这种课堂上快乐、自信地成长。一位同学文科学得很好,数学不理想,开学很久了也没有在数学课上“上台”展示过,老师私下作了他的工作,得知他也想上台,就是没有勇气。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点了他的名:“你上黑板上讲讲。”他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就站在座位上讲吧?”“不行!”在老师的坚决回绝下,他只得来到了黑板旁,脸一直对着黑板,勉强将题目的解法说完了。“很好,不但敢讲了,还在黑板上讲了,而且讲得很完整。”老师的大声表扬下,这位同学上台展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数学成绩也提高很快。以致到后来,座在第五排左右的他,经常将自己的板凳悄悄的挪到第二排,以便能够更便利的“抢”到爬黑板的机会。

六、课堂不能“唯课本”,而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多方面的深度延伸

既要有内容的延伸、知识点的扩展,也要有过程的展示、思维的发散。让学生们连珠炮式的发言,各种各样的感悟,多种信息的采集和运用,甚至奇思妙想,在愉悦的情绪、活跃的思维中迸发出来,课堂上,学生可以抒发亲情、友情、师生情,可以讨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思索、可以争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

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学生此起彼伏的对话中,“穿针引线”,“随机点拨”,把握着学习的主脉,一堂课,虽然只说几句话,却要如重锤般敲打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在有效地师生、生生互动中,使预设的学习目标因为学生活跃的、创造性的思维而生成新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他们的天性彻底地迸发出来,他们的灵性自由发挥出来,让他们感受课堂是快乐的、是享受的。是生生、师生灵感撞击的闪耀的火花,更是百花齐放的美景

三、反思杜郎口

学习杜郎口,还要超越杜郎口。要用发展的眼光,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学习杜郎口,要科学、求实、认真地看待杜郎口的改革,要立足自身的现实借鉴杜郎口经验。而不能搞“一刀切”,最终成也“杜郎”,败也“杜郎”,这就不是学习,而是迷信了。学习一种新的经验和新的模式,需要简化经验,掌握其合理因素。不能只从形式上学习,最终产生形式上的结果。最佳的情况应该是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模式。

一、杜郎口经验中我们可以借鉴之处:

1、坚定“每一个学生能成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理念不动摇。“与学生平等相处,不指责学生,多讲道理,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关心!”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合谐、积极向上的健康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亲其师”。

2、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共创良好校风、班风、学风。领导干部带动教师,教师带动学生。努力形成务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

3、教师不要再只靠自己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4、不怕问题与困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的胆识。

5、建立系统的反馈机制。每天班长负责反馈各小组情况,小组长反馈每一名学生的情况。

6、提倡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才是优秀的学生,才是有头脑的学生!”

7、老师的作用就是组织、点拨。也只能组织、点拨。

8、鼓励学生挑战。可以挑战同学,可以挑战自己,可以挑战老师,还可以挑战名人。努力营造敢于挑战的氛围。

9、黑板上方划分出五个区域,目的是给各小组长每天评价(表扬为主)自己小组成员的地方,增强反馈力度。可以是表扬现象,也可以表扬个人。

二、推进杜郎口经验工作的建议

可以按“全面铺开,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展开。先找准几个突破口:

1、学生方面:重选小组长,明确其任务,树立其威信,培养其能力,不断增强其信心。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有可能落实“兵帮兵,兵练兵”,以达到“兵强兵”的目的。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把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以及解答、评价、批改、板书等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注意培养学生勇敢表现、主动积极的性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课堂教学中要设计花样繁多的评选,如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小闯将、常胜将军、创新健将、奇思妙想智多星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尝试到参与和被赞赏的快乐。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激励、唤醒、鼓励”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着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挖掘各科教材的兴趣点。以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竞赛评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队法,擂台比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明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地发言,边听边思,经历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地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2、教师方面:在“爱学生,信学生”上做文章,全力营造热爱学生,相信学生的氛围。通过教师带动,达到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从而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预习

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

3、干部及班主任方面:逐步建立系统、细致、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小组,落实到每一名学生。充分调动班干部、小组长的工作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反思伴随着我的学习、探索和总结,反思使我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反思

1、新课程的探究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的作用是否减弱了?对教师的要求是否降低了?

曾听过这样的公开课:教师只提出了课题,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跨小组的讨论,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在高声地说,谁也听不清谁,教师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没有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没有适时的指导和准确的点评,没有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和检测,课堂表现盲目而无序。

诚然,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什么都不用管了;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探究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持人或报幕员。探究性教学应该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你的教学设计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想适应?你的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给学生提供哪些教学资源?学生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在开放的课堂中,会出现哪些情况,该怎样应对?如何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价,怎样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教师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新课程中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活动的时间少了,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必须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更重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反思

2、不能什么都拿来“探”,要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内容来探究。

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因为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索的结晶,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的高峰;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难于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的学习内容虽可以设计成探究活动,但由于难度较高和教育资源所限难以实施。在义务教育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必要强调堂堂课探究、强调事事都要探究。到底多少时间用于间接经验的学习,多少时间用于学生探究,才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反思

3、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

我观摩过一节公开课,探究性教学通过学生表演小品来完成,台词学生早已背熟,课堂上学生分好组摆开架势拿着稿子按着排好的顺序表演着辩论。在这种形式上的探究中,将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说的话换成了由学生来说,直截了当传授的知识变成了小品中的台词和辩论词,这是实质上的探究吗?在这种形式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谓“动”起来了,可是学生是怎么“动”的,又“动”了些什么呢?

其实,科学探究真正要强调的是“动脑”,学生肢体上的“动”、嘴巴上的“动”,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行动不如心动”。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将实验、观察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机地组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探究学习过程中,既有学生面临思维的瓶颈状态时的沉默,也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激动,既有观察未知的实验现象的出现时的紧张,也有经过积极的分析推理后得出结论的兴奋。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时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引导、评价,促进学生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达成知识技能、过程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的学习目标。“探究性学习”应该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乐学、善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追求形式,而应体现实质,应该真实、平实。

反思

4、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过程是否一定比结果更重要?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已经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删掉了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选取了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最必要、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教学目标也是包括知识能力、过程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是指导学生探求新知(意义)的过程,其中知识既是“载体”又是“目标”。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的要求,认为在探究过程中作为“载体”、作为“目标”的概念和原理无足轻重,“探不探究出结论无所谓吗”的观念,其结果必然演变为徒有形式的机械练习或无理论指导的盲目摸索。长期下去,探究学习的目标的达成是残缺的,探究成功的体验是不全面的,又怎么谈得上使学生终生受益呢?所以,新课程中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不能片面强调教学过程,片面地强调学习方法的获得,而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割裂开来。

在探究性学习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探索;教学中的反思使教学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更趋理性化,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解

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关注自己各方面的成败得失,在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升。

回顾我们实践和探索杜郎口经验的历程,是在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一路上,离不开各位领导、各位前辈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各位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离不开学生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课程改革不是靠短时间的实践能得出什么结论的,它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只是跨出了开头的几步,不过,我有信心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地开拓前进,去迎接更为艰难的挑战。

第四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恩施市为恩施州州府所在地。为了打造教育强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市教育局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在全市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我市2009年秋开始建立试点学校,五年的坚持与守望,我们一直秉承课程改革的时代精神,以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依托、优化试点经验,努力构建效率高、质量优、负担轻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用更加科学、绿色和高效的办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增长方式转型、优化,形成了具有恩施特色的恩施模式。

三个到位 统一思想迈大步

思想到位。恩施市的教育由于先天地理位置山大人稀,学校分布面广、点多,严重阻碍了我市教育整体均衡发展。近几年,我们通过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从根本上讲,我市教育发展还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难题。市教育局以打造“教育强市”为目标,深入调研,多方研讨,深刻认识到“观念不变,教师就不变”“ 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 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铁下心来在全市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从本质上改变我市教育现状,促进我市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们素质教育的成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良心和责任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智慧和能力的考验。所以,只有抓住了课堂,才算抓住了教育的七寸和牛鼻子,课堂就是我们撬动教育发展的支点。

制度到位。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是对教师原有观念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是对学校管理发展的挑战,是对多年习惯的课堂的革新,会引起诸多质疑、反对和懈怠。通过制度有序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恩施市教育局关于推广试点经验,加快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恩施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定》《恩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恩施市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奖惩办法》等文件,从宏观上对高效课堂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步骤进行了规划,从微观上对教学常规、校本研训、效果奖惩进行了具体规定。每年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高效课堂建设的推进和奖惩。

培训到位。如果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观念不能转变,我们课堂教学模式就不可能变,教师就不能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所以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师行为转变的前提,更是新教师的标志。我们采取走出去,撷取他山之石之精华,雕琢本地之璧玉;请进来,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先后带领校长和教师组团到杜郎口、洋思、浦江、永威等中学现场考察学习。邀请李炳亭到恩施现场调研指导,作专题讲座,还多次邀请浦江中学的校长和教师到我市试点学校进行交流,感受课堂上激情四射的智慧火花。同时,我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培训处组织多期高效课堂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系列化的培训为我市内化提升,打造恩施高效课堂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常规 落实环节促发展

教学常规。要求各校以《恩施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定》为指南,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按照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自查清理,彻底改变低效、无效的教学工作环节,加强过程管理,做到精细管理,及时整改,公平奖惩。以过程环节的高效,确保课堂的高效。

校本研训常规。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师资队伍是关键。校本研训是最直接、最有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我市要求各校校本研训要编写研训方案,明确研训主题、目标与参与人员,并精心预设研训的问题、内容、方法与过程,做到“六定”,即定主题、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增强校本研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通过多种方式在实践中采取以下方式开展研训活动:以课例为聚焦的行动型研训、以常规为根本的基础型研训、以阅读为基础的沙龙型研训、以问题为中心的解惑型研训、以项目为驱动的任务型研训、以试题为素材的评析型研训、以讲座为载体的交流型研训、以课题为抓手的探索型研训、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化研训、以共同体为平台的联片研训。同时建立市教育研培中心、中心学校和学校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体等六级体制的组织体系,在校本研训中发挥各自职能,促进教师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研培中心以专业引领为重,中心学校以督导检查为重,教科室以专题研修为重,教研组以互助研讨为重,备课组以集体备课为重,教师个体以自我反思为重。

集体备课常规。备课组严格执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努力开展研究性备课活动,做到“四备”(备课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学生作业、备考纲命题)、“四研”(一课一研、一案一研、一卷一研、一题一研);备课活动中实行中心发言人说课制度,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设计的理由与意图,提出困惑的问题,供集体交流和研讨,其他成员要带着问题与思考积极参加集体评议活动,在评议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个模式 创新课堂提质量

我们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充分学习、借鉴我市高效课堂试点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索建立科学、简洁、高效的课堂结构,形成了富有恩施特色的高效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即恩施市小学阶段“361”快乐课堂;初中阶段“学-教-练”高效课堂;恩施市高中学段“235”教育模式。

小学阶段“361”快乐课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难看出,在中国,学习一度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从《论语》里师徒间的无拘无束的玩笑和问答,从学生们充满个性的表述,从师徒相从游学郊外的情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那种充满乐趣的学习。我市在总结、提炼试点学校市实验小学“361”快乐课堂基本理念和操作要义的基础上,同时吸收我市其他小学的一些有益探索成果,并观照了当前我国相关教学模式精华部分提出我市小学学段“361”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把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主要锁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快乐课堂。“361”快乐课堂:即三个核心理念(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主我快乐、我收获我快乐),六个基本流程(精彩导入→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引导释疑→整理反思→当堂训练),一节生态好课(课堂因充满生命活力而高效)。遵循“多学少教-能学不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为了不教”” 当堂训练-达成目标”的教学原则,按照“精彩导入、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引导释疑、整理反思、当堂训练”的一般流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改变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习“乐”在自主中,“乐”在合作中,“乐”在探究中,“乐”在实践中,“乐”在体验中,“乐”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中。重点从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习体验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学习、高效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

初中学段“学-教-练”高效课堂。我市在总结、提炼小渡船中学“学-教-练”高效课堂基本理念和操作要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学段“学-教-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教-练”蕴含着“向教练学教书”之意——自己学、自己练,学中练、练中学、学练结合。“学-教-练”高效课堂将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或一个完整学习材料,如语文一篇课文的完整学习)的学习流程原则上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但又有机联系的阶段”:自主学习〃以学定教——教学相长〃以教导学——当堂训练〃巩固提升。基本流程为“六步”:精短导入、明确目标、自学〃交流、教学〃引领、整理〃反思、当堂训练。“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管理作保证就落不到实处。为此,“学-教-练”高效课堂质量保障措施就是落实“四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单元清)。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高中学段“235”高效课堂。“2”体现的是教育目标与实现方式的关系,即“两自”(自觉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两转变”(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3”实现的是推进“两自两转变”的方法和途径,即“三案导学模式”(导学案、训练案、固学案)、“三级评价模式”(学校、年级、班级)。“5”探索的是实施“两自两转变”的策略与措施,即五课型(新授课、复习课、专题训练课、试卷讲评课、实验探究课)、五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拓展、检测反馈)、五步骤(新课导入、目标展示、知识生成、课堂小结、小组评价)、五维度(学生是主动的、课堂是生动的、知识是生成的、思维是建构的、学习是快乐的)。

2014年春,恩施市教育局按照“全面推广,重点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决定在全市高中学校、初中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目前,项目学校已有46所,涵盖了高中和基础教育各个学段。计划3—5年内在全市80%以上的义务段学校实现高效课堂新模式授课,同时努力培植具有恩施特色的高效课堂管理模式,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恩施市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不仅催生了“以生为本”的新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提高了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恩施教育发展的春天。

老师“变”了。变得沉默寡言一点了,学生从他们那里不会轻易得到知识的现成答案。但是从老师那里学生可以得到更多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赞扬,他们总是会说,“大胆去尝试吧,做完了把结果告诉我,展示给大家”。

学生 “变”了。厌学辍学的少了,上课睡觉的没有了,打架、扯皮的极少了;学生变得自信、活跃而大胆,变得能说会道,变得能写善画,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增强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了。

课堂 “变”了。每一个学生都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就像一个大“超市”,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知识,各取所需,自主和高效成为我们课堂的主旋律,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

我们的学校也“变”了。我们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们正在把班级甚至学校还给学生。这里,师生和睦相处,快乐向上,校园变得温馨、亲切!我们担心的教学质量也“变”了。市一中实现了“三年三进步,四年四提升,五年五跨越”的发展战略。2011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102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2012年高考一本上线?人,2013年又创下了新的辉煌—一本上线239人,突破200人大关,而且有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2014年高考一本上线?人。2014年中考“五率一分”在全州综合排名位居第二。

这一切都因课改而“变”,我们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中,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重新找到探索的快慰、成长的快乐!我们动起来,课堂就会活起来,效果就会好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强起来,新的希望就会升起来!真改实改坚持改,我们就一定能改出一片新天地!

第五篇:学习生本 有效教研 灵动课堂

学习生本、有效教研、灵动课堂 ——宁真小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归依的教育,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每位教师的心田。

新课程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体系,它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主体。生本教育提倡: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根据课改精神,我校进行了“生本教育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一年多来,我们经过探索、实践、研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具体如下:

一、理论学习,为生本研究注入新鲜血液

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保证。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导师,是知识的海洋,是饥饿人的点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只有博览群书,拥有丰厚的现代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标新立异,才能成为导航的明灯。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校的工作重心。乘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把握各种机会,采取各种途径,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1、集体学习,认识课改理念

为了使教师们对教育教学理论有更多的了解,我校坚持执行科组学习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的科组例会,每次学习做到有中心内容,有中心发言人。例会中我们分别认真学习区教研室下发的《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效教学》、《教育走向生本》等文件或书籍,深刻领会其内在精神,加强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意识,指导其教学行为。为了让教师们更清晰地了解生本教育的实质,我们还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观看“全国各地小学生本教育”的相关介绍,让教师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本教育。

2、自主学习,内化理论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问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在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教师们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财富,在教学行为中有效发挥其作用。

自主学习中,教师们主要学习了《我看生本教育》、《生本课堂的理念及其形态探微》、《“生本教育”课堂里,教师该怎样“教”》、《解度生本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等文章,做到内容丰富,辐射面广,针对性强。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教师们写下了读书心得,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意识。

3、专家引路,提高理论水平

高尔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学校是一个狭小的范围,为了避免教师们做井底之蛙,为了让教师们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我们先后有30多名教师与骨干教师分4次到即墨28中进行深入课堂调研,学习“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聆听即墨二十八中校长李志刚作了《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副校长吴越作《从反思到行动——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专题讲座。在即墨二十八中领导专家们的引领下,通过学习,老师们感触很深,收获颇多,开阔视野,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互动交流,充实理论知识

俗话说:集体的力量大。我们集全体教师的智慧于一炉,给老师们创设了交流的平台,让老师们在科组例会上畅谈自己的理论学习心得体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校本学习中,老师们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在互动交流中,每位教师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育教学的观念也有了明显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学的个性化更显特色,相得益彰。

二、立足课堂教学,推进生本研究,提高课堂实效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高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可以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基于课堂,对话课堂,提升课堂效率,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校本教研的水平。为此我校开展了“生本课堂教学大对话”与“我的生本课堂”展示活动。

1、扎实开展“生本课堂教学大对话”教研活动

生本课堂教学大对话,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内容,由个别教师执教,教师全员介入、全程参与,交互渗透,多方对话、多向生成的一种校本教研方式。这种教研方式的特点是:

①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方法。新的课改理念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法,以课例为抓手,整个研究过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实际来进行。

②全员参加、全程参与。要求学校同学科教师全部参与到一节课或一个教学内容的研究过程当中,组建成为一个最广泛的课堂教学研究共同体。

③坚持长期和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大对话,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围绕一节课或一个内容,用一段时间,让全体参与者都投入到这节课的“打磨”过程当中,都来思考和研究这节课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相关问题,寻根问底,共找对策,反复地上课、听课、研讨、改进,到最后形成一节大家都比较满意的课。在对话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由此解决了不少学科教学、课堂教学当中共存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升了广大教师的反思、研究、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生本课堂教学大对话活动”收获

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围绕一节课,学校老师们撰写了大量的反思、随笔、日记,产生了大量的有形成果,解决了一些学科教学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觉收获很大。特别是直接作课的教师,更是有“脱胎换骨”般的感受,实现了教学水平的大幅度跨越,一批青年教师也迅速地成长起来。②确立了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在开展课堂教学大对话的过程中,研究制定了《宁真小学生本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全校教师中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摈弃了旧的评价观,确立了新的评价观——以学论教,教学并重的生本教育观。

二、“我的生本课堂、有效教学”展示

在开展“生本课堂教学大对话活动”后,为巩固研究成果,教导处成功组织完成了“我的生本课堂、有效教学”教研活动展示课。本次展示课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专场进行。每个专场活动包括优秀课例展示、评课、教师专业培训三个环节。包括语文组高桂敏、姜秋妮、高峰,数学组姜红艳、高云、李青,英语组杜雪梅、徐守敬、刘明丽,综合组高维涛、刘治刚、杜岩功,共6个学科12名教师展示了优秀课例。课后各组分管领导认真组织上课教师进行反思,听课教师全部参与评课。分管教导主任李海燕、姜秋妮、高妮分别对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主题分别是《潜心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关于生本课堂的理解》、《数学学案设计》。

总体上看,本次活动参与面广,效果好。为今后学校生本课堂教学研讨工作的顺利开展开了个好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课堂教学方面的成功之处:

1、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生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一节好课不只是单纯地看课堂结构是否严密完备,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而是看你的理念是否新颖。活动中绝大部分教师的课都能较好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比如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勤于动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学教氛围;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学生的自信力,鼓动学生大声大胆展示学习成果;呈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建设者,既平等中的首席等。他们的课堂气氛宽松,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也能体现互动即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上台板演、主动展示、质疑释疑、互帮互学,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共识、共享和共同发展。具体体现:

1)导入。问题导入、情景导入、话题导入、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热情兴趣,简洁流畅。2)自主探究。或出示自学指导,或以本为本,采用教材资料,或以学案的预设等引导学生先主动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基本形式探究交流,解决基础知识,形成浅层次的自学能力。3)质疑释疑。不急于给出结论,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交流纠错的时间,让学生在集思广益,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学生确实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以讲解和纠偏。4)反馈练习。既有对应训练又有变式训练;既有单一训练又有综合训练。口答、板演、自主纠错点评、组内互动、共同订正等形式多样。

2、教学设计科学严谨,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借鉴百家,自成一家。本次生本活动月语文教研组教师普遍使用了学案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卡。以学卡为依托,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组织课堂生成和课下拓展升华,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3、以本为本,通透教材,摸清学情,做到成竹在胸,体现学科特点。绝大多数教师能精心备课,熟练把握教材,以教材为蓝本,又不拘泥于教材,适度超越,又不偏离课标。重难点突破突出,关注细节,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师生互动中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应答配合来看,备课充分。同时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来看各课教师又能凸显学科特点,如语文教学的品读感悟,工具性人文性并举;数学课的数学思考,规律抽取;英语课的任务驱动,活动达标,科学课的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等。

4、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的指导。大部分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进行引导,如课前准备的习惯,保持正确坐姿的习惯,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自学教材时的重点勾画批注习惯,粗读-再读-品读的阅读指导、记忆的方法、合作交流的方法、练习完毕后的检查反思归纳易错点等,实现教学生学会学习。

5、教学环境宽松和谐,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全力营造一种积极和谐平等愉悦,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氛围。具体表现:教态自然;语言形象生动,不乏风趣幽默感;善于运用表情、目光、手势、身段等体态语,引领学生;远离讲台,融入学生,零距离地给予学生以耐心细致的帮扶指导和面对面的交流;以尊重和赏识的目光看学生;以富有感染力的激励语启迪学生,在表扬学生上不惜口舌;课前以优美的音乐渲染轻快的气氛;课终以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等。积极的心态,尊重、热情、共情、积极关注等正在成为教师参与课堂的重要特质。

(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经过一年多对生本课堂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中主要有:

1、生本教育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否扎实。

2、生本教育所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能否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3、生本教育需要的条件、时间,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如果不具备的学生,该怎么办?

4、生本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但与现在的应试教育如何接轨?

5、生本教育,活跃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体现? 实施素质教育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在往后的教学中,努力使生本教育发挥其更大的作用,能解决教师们心中的疑虑,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载有效互动——课堂的生气,生命的灵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效互动——课堂的生气,生命的灵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灵动的课堂(5篇)

    灵动的课堂 快乐的学生 轻松的老师 ————栾川庙子一中听课有感 冬日,天气异常清冷。在这样的天气里,我有幸和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到栾川庙子一中听课。走进美丽的校园,整齐置......

    美术灵动课堂》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党玉洁 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一节课上的既轻松有趣,又能让孩子乐于参与的同时学到知识呢?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等等。这些都是要精......

    聚焦有效教学 构建生命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 构建生命课堂 ——赴山东学习心得 玛尼罕中心学校 徐福阳 “聚焦有效教学,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课堂”一直是我校大力倡导的,也是我们不懈努力追求的理想课堂......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互动策略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互动策略 我阅读了《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指南》,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有效教学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关于教学设计基本工具的介绍,主要探......

    实施有效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

    实施有效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孟令平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方式的转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

    用心感受生命的灵动

    用心感受生命的灵动 我常听学生说:无辜;家长说:无奈;教师说:无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也许是老师的工作方法太单一,不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许是老师的语言过于机械,激发不了学......

    充满灵动的课堂智慧

    充满灵动的课堂智慧 ——读《潘文彬讲语文》有感 读《潘文彬讲语文》,是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字字珠玑,闪着溜光,放着思想的异彩,缭绕眼球,光辉心田。当我写下这一句时,尚觉得还不......

    电子白板灵动小学数学课堂

    电子白板灵动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确实辅助了我们的教学,代替了原始的黑板和粉笔,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但是随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