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生态课堂 促使生命灵动成长
构建和谐生态课堂 促使生命灵动成长
所谓“生态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的和谐,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基于对这个名词的理解,我认为:生态课堂,它是一种理论,不是方法,不是模式。是一种和谐、自然、平衡、持续发展的理论。既然是理论,所以生态课堂应该是相对稳定的。生态课堂应该是自然的,不做作的,张显的是学生,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真心实意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有时间,有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小组探究。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精心策划,还要点拨到位。
在营造和谐的生态兴趣课堂时,我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亲、导、乐”的师生人际情境生态和“趣、智、悟”的学习情境生态中,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味,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个孩子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
一、师生人际情境生态
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还能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益的交流和沟通,学生能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帮助,从而促使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所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也只有在和谐的交往环境中才能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和环境,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那么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引导并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亲近学生,沟通心灵
首先是在课堂上。在实现教育的主渠道上,只有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有真正的提高。爱,是教育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课堂的精神生活质量。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和谐课堂氛围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抱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求,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与评价;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幼稚与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保护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在我的课堂中,我会让孩子们决定我们制作的主题,我会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动手共同制作某个小制作。因为毕竟是兴趣课,有时难免会有学生说话的时候,这时我会用一个表情、使一个眼色或做一个动作,来提醒他们。
其次是在课堂外。我们知道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教”与“学”的“任务”,那里的“沟通”不象课外时那样随便,那样海阔天空,那样富有生活的气息,那样有着生活的体验。在课堂外,教师可以和学生聊天、玩游戏等,这样学生会很开心的,很喜欢与你接近的,什么心里话都会跟你说的。一句话,课堂之外的沟通,是生活中的沟通。这样的沟通,就很有可能要比仅仅课堂上的沟通更加有效,更加深入人心。因为这是无目的,无任务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如果像这样的沟通多了,心灵的默契也就基本可以达成,虽然我的兴趣课一星期只有一节,平时和孩子们见面的时间也不多,但我会经常在上课之前提早进教室,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学习,有时还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
我想: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和谐。
2、引导为先,尽显快乐
教师在课堂中把自己和学生置于什么地位,以什么形式组织教学,取决于他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如果他懂得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唤醒生命的神圣职责,那他就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就会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主宰、主讲和主演。会以引导、开导、指导、倡导、辅导的形式贯穿课堂全过程。每个环节都以导为先,决不以讲代之。要认真设计好导语和导的内容,力争导得巧、导得准,导得学生乐此不疲地和老师一起思考一同探究,让每个人都尽情享受智力劳动带来的快乐。当教师主导作用突显出来,那学习的主体就必然是学生了。
在指导学生做蝴蝶时,我先出示了一幅非常美丽的花园图,花园里各种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这些色彩斑斓的蝴蝶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边看边发出阵阵赞叹声,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些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最后指导学生制作。
由于以动画引入到对蝴蝶的关注,再到观察蝴蝶的图片,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们在制作蝴蝶时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动手动脑制作出了各种不同形态的蝴蝶。当一只只的木制蝴蝶展现在大家眼前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刚才看到的蝴蝶都是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我们也可以给做好的蝴蝶上色,让这些蝴蝶变得五彩缤纷。”是啊,这是一个多好的创意啊,有些制作我们需要的是木头的本色,而有些作品我们可以涂上鲜艳的色彩,使作品变得更生动,于是在做好蝴蝶之后,学生们又发挥了在美术课上学会的本领,认认真真地给自己制作的蝴蝶涂上了喜欢的颜色,上了色的小蝴蝶比原先更加可爱完美。
3、师生同乐,享受收获
在木吧课上,师生同乐的局面常常发生,只是学生的“乐”是他通过创作反映出了他的心声,他的作品得到了肯定。而我的“乐”则是因为我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甚至是有所突破。
如:在指导完学生制作各种动物以后,我把学生制作的所有动物作品放在讲台上,学生们欣赏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兴奋、自豪之情油然升起,不由得纷纷向自己的同伴介绍着自己制作的作品,课堂里很难安静下来。于是,我出示了一张写有“动物乐园”的KT板,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过来,并进行引导:看!你们做的小动物都无家可归,正好金洲小学新造了一个“动物乐园”,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到“动物乐园”去,好吗?但我们先要给他们分分类,先给他们做一个小家并给他们的小家取个名字。随着一声令下,我和孩子们快乐地动手了,我们有的为哺乳动物“造房”,有的为昆虫安家,„„不一会儿,在我们愉快的合作中很快完成了任务。只见“快乐之家”里住着“小猪一家”;“虾王殿”里住着“虾王”,还有一只“蟹兵”守护在一旁;“昆虫馆”里居住着“蝴蝶”、“蜻蜓”、“毛毛虫”等,当孩子们在介绍时,我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是那么开心,那么自信。而他们的创作也为我提高教学水平注入了无尽的动力,我们大家都乐在其中。
在“亲、导、乐”的和谐师生情境中,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而学生在这样愉快的情感心理体验中,更有效地发展了思维,获取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接受了教育,从而促进了内因的变化。
二、学习情境生态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使课堂气氛自然和谐;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提高参与质量,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与创造。一句话,良好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情境的创设,总的来说可分为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两大类。智力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认知发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作用于思维的流畅性、广深性、发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搜索性和调控性,比如情境、变式情境,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等。非智力因素是指作用于学生的心向情境、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合作交往的过程的反馈调控等手段。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呢?
1、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美好的情景,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如我在指导学生制作小鸟时,首先出示了一幅课前画好的森林图,配以各种各样的鸟叫声,美丽的森林,清脆的鸟鸣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可是学生马上提出了疑义,怎么只听到鸟叫声,而没看到鸟,是啊!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我马上因势利导——那我们就动动手为森林添上一些小鸟。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了,都跃跃欲试,这时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动手,而是先引导他们想象森林里飞来了哪些鸟?“啄木鸟”、“喜鹊”、“燕子”、“黄莺”、“猫头鹰”学生的发言声此起彼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各种鸟的图片,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他们的外形特征,最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小鸟,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鸟儿就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原来只有树木的森林里添上了学生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小鸟,顿时生机勃勃,而且孩子们由于充分的观察了小鸟的外形,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一只只小鸟栩栩如生,形状也各不相同。
可见,巧设情景,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2、快乐探究,发展智力
人类的智力是伴随着大脑的活动发展起来的,大脑的思维活动是在外界各种信息刺激下逐渐形成的,随着外部条件的不间断的刺激,大脑便识别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各种相适应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和发展,智力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主体性教育观认为,学生是一个自在的当然主体,外在的教育影响必须通过自我的“选择——内化——外化”才能成为其知识、观念、才能、品德。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选择性、体验性、主动性、主观性,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自主“生成”意义的理解过程。综合上述观点,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则应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作为主旋律。因为探究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渠道。同时学习科学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实践。因此,教师要能放手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动手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归纳,从而构建新知。
如在指导学生做蝴蝶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各种形状的木块制作一只只漂亮的蝴蝶,等学生做完以后我又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使用哪些废旧材料来制作蝴蝶,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完全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学生们六人一组或三五个凑在一块儿,自主地讨论着、探究着。不一会儿,学生就各抒己见,有的说:“绿豆、赤豆可以做蝴蝶的眼睛”,“漂亮的糖纸,美丽的树叶等可以做蝴蝶的翅膀。”“五颜六色的闪光片可以装饰蝴蝶。”于是第二节课,我们又用上了学生想到的这些材料又制作了一次,这次制作的蝴蝶比第一次更加漂亮,更加生动。
在兴趣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科学启发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有效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3、认知体验,感悟成长
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以构建学生主体性为终极目的的人化教育。课堂上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健康的心态。生动形象的情境是激发学生道德需要、孕育学生情感的土壤。根据儿童易于动情和易受感染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道德情感,获得关于实际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中来,追求在实践中的感悟成长。
在教学《可爱的鱼》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了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鱼爸爸失去儿子尼莫”这个片段,动画中生动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当尼莫被抓去时,我看到学生们脸上都呈现出紧张的表情,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马上问学生:
“你们想,当鱼爸爸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以后,他会怎么做?”学生肯定地回答:“一定会去救尼莫。”
“是啊,虽然尼蒙的父亲比较懦弱,但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一定会去救尼莫。假如你是鱼爸爸的朋友,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我们当然也会去救尼莫喽!”
“对,帮助有困难的朋友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也只做一些小鱼加入到营救尼莫的队伍中去吧。”于是学生们开始认认真真地学做小鱼,准备帮尼莫的爸爸一起去救尼莫。课堂学习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问题背景、学习条件等各个方面。营造“趣、智、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世界上,孩子的心灵是最广阔的,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生命灵动成长,面对如鲜花般灿烂的生命,木吧课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引导了学生走向阳光和幸福,使每一朵生命之花绽放灿烂光彩。
2008-6-9
第二篇:构建灵动课堂,铸就诗意成长
构建灵动课堂,铸就诗意成长
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提到一句:“在教学当中,常常是那些不稳定的、不连续的、变化不定的时刻需要某种无法计划的机智的行动。”这和我们所说的灵动是有相通之处的。灵动,在百度百科中的意思是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课堂,应该承载着师生的生命律动。充满灵动气息、洋溢欢乐的课堂,让人如沐春风,这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生活。那么,灵动的课堂,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也是真实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更是师生、生生和谐互动的课堂。
一、构建灵动课堂,回归课堂本真。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都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给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人。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注重角色转变,改变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所以,灵动课堂,首先是立足于生本思想的基础上的,呼唤课堂回归,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无疑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力的提升。
下面是《小松鼠和大松树》的生字教学片断: 师:出示生字:松、孩、托。谁来读读这几个字? 生读生字。
师:那比比谁的小眼睛更亮,知道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生:要写得左窄右宽。
师:你们说的真好。谁来具体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
生: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孩:左右结构子字旁。托:左右结构提手旁。师:谁来给他们找找好朋友? 生:我给松组词:松鼠、松树。生:我给孩组词:孩子、女孩、男孩。生:我给托组词:托住。
生:我给松组词:松果、放松、轻松。
师:接下来我们来记住它们的样子,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师:下面请你们找一找本课中还有哪几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生:伯、呢。
师:它们也有什么共同点?和你的同桌说说注意点,自学完成。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很重要,老师由扶到放,指导学生认识同一类型的生字后,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同一类型的其他生字,有助于他们对生字结构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生字的字形,这样会记得更牢,而且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培养自学能力。
构建真正灵动的课堂,必须尊重孩子的生命和需要,还原孩子本真的天性。塑造真正的灵动的课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习惯,从注重研究教师怎样“教”转到研究学生怎样“学”上来,把教师的活动定位为唤醒、激励、引导、启发和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构建灵动课堂,激发思维碰撞。
现在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下面是《小鹰学飞》的教学片断:
师:小鹰又跟着老鹰继续往上飞,请大家赶紧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生:“鼓起劲,拼命,急促地喘着气,盘旋”,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也跟小鹰学飞吧!(全体学生起立,教师带领学生做学飞动作)小鹰第一次学飞,好不容易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翅膀酸酸的,妈妈不满意,它只好再花点力气。(教师带领学生加大动作)终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好累呀,想要飞得更高,你会怎么做?
生1:花更大的力气。生2:再努力点,使劲儿飞。
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鼓起劲”与“拼命飞”。
出示句子: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指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小鹰飞得很有力,所以我“鼓起劲”“拼命”读得重一些。生2:小鹰在那儿拼命飞,所以我很大声地读。师:那咱们就来比一比,谁读得有劲儿,飞得有劲儿。
师:小鹰越飞越高,越飞越高,飞呀飞呀,它会怎么样?(师表演“喘着气”引出“急促地喘着气”)师: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急促地喘着气? 生1:体育课跑步的时候。生2:上楼梯的时候。生3:很累的时候。
出示句子: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 生1:小鹰没力气了,我要读得小声一点。生2:小鹰在喘着气,我读得慢一点。师:好,那请你来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不仅仅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也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互动这让我们的课堂思维碰撞,更有活力。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灵动课堂就应该从教材、学生和教师三位一体的高度予以规划和设计。显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
三、构建灵动课堂,促进师生成长。
构建灵动课堂,关注课堂生长,也是学生和教师的成长,自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走进课堂,既要有充分的预设,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课堂在师生的共同生长中绽放灵动的精彩。《问银河》教学片断: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第二自然段?带上你们的导学单。师:请1号小朋友你来读一读,书中的小朋友想象到了什么呢? 生读。
师:你来说一说,贴一贴。
师:3号你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客轮和货船的图片。投影出示,生介绍:这就是伸着大鼻子的货轮。
师:老师这里也找了大鼻子货船的图片,有谁知道这大鼻子在哪里?(多媒体圈出。)有什么作用呀?
生:它会让船开得快。
师:你懂得可真多呀,原来它可以让船行驶得更快。小朋友们注意到航标灯了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晚上让人们知道怎么开船。生:让人们知道方向。
师:原来它可以保障船只在夜间的安全航行。他发出的灯光颜色和闪光频率,指引船只的航行速度和方向。
师:请你也来问一问。
生: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潜水艇吗? 生: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数不清的渔船吗? 师:你说得很好。请你们小组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师:谢谢你们小组的展示。
师生的对话、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灵动和谐,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变得更自然,学习不仅仅是一颗种子的生长需要土壤、水、空气、阳光,还有辛勤地耕耘,缺一不可。那么,要实现课堂的灵动与生长也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合的环境,还有辛勤的耕耘和热切的期待。教师在课堂上不但教授知识给学生,也是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
构建富有生长气息的灵动课堂,需要教师精心培植“开放、自由、平等、活力”的课堂文化,要形成这样的课堂文化,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一种对生命的充分理解、关怀与尊重。这样的灵动课堂,才能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课堂中放飞自己的思想,实现思维的富有活力的碰撞和个性的彰显,就如新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灵动和谐的课堂文化,正体现着对生命的充分尊重与关爱,体现着教师与学生诗意的成长;这样的课堂文化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铸就教师与学生的诗意成长。
第三篇:关注生命成长构建道德课堂.
关注生命成长
构建道德课堂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 王玉斌
当今的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在这些繁荣现象的背后,一些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例令人惋惜和痛心。比如:2010年浙江某中学的学生徐某因为上网费残忍地将自己的亲生父母用刀刺死,2011年北京某中学14岁的学生兰某到同学家将同学的妹妹残忍地奸杀,还有富士康一个接着一个的员工跳楼自杀,为了一点的蝇头小利而置国民身心健康于不顾的瘦肉精事件、各种的添加剂、塑化剂事件…….这一系列的事件令人痛心,更让我们深思:我们呕心沥血、费尽心机的教育到底有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没有触动学生的灵魂?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的教育又怎么了?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有新教师任教,他总会给新教师写一封这样的信:
亲爱的教师:
我是一名从集中营生还的校长,我曾亲眼目睹人眼所不应见到、惨绝人寰的情况:那些毒气室是由学有所长的工程师修建的,那些妇女是被知识渊博的医生毒死的,那些儿童是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的。我怀疑教育的作用。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你的学生成为具有德行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我始终相信,只有孩子具有德性之后,读书、写字和算术的能力才有价值。
羊羔跪乳,乌雅反哺,都是一种报恩的外在和诉求。那么,教育的反哺和跪乳又在哪里?知识对人类的哺育和滋养又该获得人类怎样的回报?
对这些问题的追寻,对社会时弊的批判,以及在澳大利亚研修期间所看到澳洲学校不设思品课,但在澳洲社会和校园中,热心助人、团结协作、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美化环境等举动随处可见,每一位授课老师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模范的现象,更加坚定了我在课堂激活、培育、守护学生的美好德行,关注学生生命,追寻道德课堂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植根于社会。课堂是生活,是一个小社会,同样也离不开道德。道德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创新、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能够很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的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努力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我们的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的体验之旅,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 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的要求,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基于个人的学习、思考与实践,我逐渐形成了对于关注学生生命、构建道德课堂的理解与追求,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一、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微笑、富有幽默的课堂
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愉悦的道德课堂,我认为课堂之中教师的微笑、幽默,是愉悦课堂最好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微笑是人间最美丽的语言,课堂上的笑声是“解压”的“良药”,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他们心心相连,能给学生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一定会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感染力,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样,教师的幽默,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活跃思维。课堂之中偶尔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智慧。例如:我在和学生复习热学知识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吃柑子,便故作惊讶地提问:“请同学们注意,教室里有股什么气味?”很快就有学生判断出是柑子气味,我风趣地说:“不知是哪位同学想让大家体验分子扩散的现象。不过,像这样的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都笑了,那个违纪学生也悄悄地收起了柑子。可以说,在课堂上我将批评教育与课堂知识结合得天衣无缝,既让大家对分子扩散现象加深了印象,又含蓄、温和地批评了违纪行为。可见,微笑如缕缕春风,可以化解一切不快与纷扰,幽默就像一阵细雨,润物无声,恰当地使用微笑与幽默,使学生的智慧如晶莹的珍珠闪耀光芒,那么,课堂也就轻而易举地“大珠小珠落玉盘”了。
2、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赞美之声的课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斯宾塞也曾说过“一个长期得不到夸奖的人,会在心里产生厌恶和憎恨”。学生就像荷叶上的露珠,虽晶莹剔透,但容易破碎。作为教师要关爱他们的成长,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课
堂之上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他们课堂之上的每一点成功,通过赞美学生课堂之上的表现,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让这种感受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燃起学生勇于质疑、探究的强烈欲望。“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你的见解这么深刻,继续研究你也会想着科学家的方向发展,我期待你的成功!”这种处处洋溢着赞美话语的课堂,就是基于对学生欣赏、尊重的快乐的道德课堂。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我们都懂,教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会令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由此我想到一位年轻英语教师课堂上的远离道德之本的现象。那节课教师激情高涨,魅力四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应当说这么年轻的教师,将课上到这种程度已是难能可贵,可是这位教师在课堂之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提问细节却偏离了课堂以人为本的教育初衷。这位教师课堂上提问一位学习较差的学生,结果这位学生站起来将问题回答的磕磕巴巴,南辕北辙,教师非常不高兴地对学生说“你怎么学的,课后到办公室”。听到这番话,我想这位学生一定无法再凝神静气地听课,他一定在心里嘀咕“我怎么这样倒霉,碰到让我回答问题,问题没回答上来,同学们会怎样评价我,会不会取笑我?老师让我到办公室会怎样批评我?我应当怎样应付老师的询问?…….”可以说该生自没回答上问题来老师让其坐下后,内心一直惴惴不安,心神不宁,后面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该教学事件,老师在课堂之上完全可以采取如下灵活的处理
方式:可以走到学生身旁,俯下身子,拍着学生的后背温和地说“某某同学,这个问题确实难度有点大,这个问题暂时不会没关系,你先坐下进一步考虑,我们先听听其他同学的见解,好吗?”之后,教师最好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让其回答一个能回答上来的简单问题,对其进行适当的表扬,让其重新找回原先的自信和在同学面前的尊严。
由此我想到,作为老师,课堂上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不要让批评泛滥不绝。好的老师必定是一个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运于表扬和赞美,但谨慎使用责罚和批评的人。善于运用赞美的人,才可能收获学生课堂上的真情流露、畅所欲言!
3、道德课堂,应当是关爱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作为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我们的学生相互之间也存在先天的差异,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尤其是那些在生理上、学习上、品德以及行为等方面落后或者偏差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以百倍的热情去亲近他们、呵护他们、鼓励他们,时时关爱他们,用爱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灯,使其幸福成长,而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教师眼中必须要有他们的存在。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永远是教育的内涵。特殊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暗淡的,因缺乏应有的尊重、信任和关爱而身陷自卑之中,他们的情感最为脆弱,心灵更需要慰籍。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在课堂之上给予他们更多地关注,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温暖和鼓舞,就会有助于他们走出心灵的孤寂。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一节预设生成“失败”的道德课堂。2010年9月4日,刚刚接手毕业年级才三天,对毕业年级8班学生尚处于完全陌生阶段的我,带着豪迈的自信踏进教室,准备深入浅出地订正上节课学生所做的摸底试卷,也让学生见识一下我早已预设的精彩点拨。同样对我陌生的学生早已翘首以盼地将试卷摆到桌面上,胸有成竹的我得意地用目光扫视着学生的准备情况,当我的目光定格在一个桌面上没有任何试卷和文具的学生身上时,好奇心驱使我来到这个学生旁边。我用严厉的口气问学生为什么不将试卷拿出来?这个学生却满不在乎地说“我的试卷早找不着了”。一向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我,听到这番话后,二话没说重新回到办公室,边向班主任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边给这位学生找一份试卷,在找试卷的同时,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就像连珠炮似的向我数落着该学生不完成作业、上课根本不听讲的种种陋习。重新回到班级,当我将试卷递给他时,他的眼睛瞬间闪现出了一丝的感激,之后这个学生迟疑了一下,快速站了起来和其他学生借了一支铅笔。看到学生的这一举动,让我看到了该生仍有学习的希望,让我瞬间有了这节课一定要让其重拾学习信心的念头。本来已经预设讲课的我,临时改变了主意,让全班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订正试卷。在其他学生忙于订正试卷的同时,我又来到该学生的身旁,轻轻地问他为什么不做试卷,该生看了我一眼,低下头轻轻地说“老师,反正我的物理根本就一点也不会,做与不做没有什么区别,你就别管我了”。我拍着该生的肩膀说“其
实物理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学,物理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好多问题你想想生活中碰到的现象,进行有效迁移就可以解决,你看这道练习题说的是固体融化是吸热还是放热的问题,你只要想想一块冰放到你的手里的感觉不就解决了吗?”在我的启发之下,不知不觉这个学生竟然自行解决了整张试卷四分之一的习题,该生眼中也开始洋溢出高兴与自信的感激,紧接着我开始了这节课的习题矫正,我首先让该生将他会的四分之一的习题给全体同学予以讲解,当该生一口气将有关的习题答案及原因表述完后,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也许是这久违的掌声来得太突然的原因吧,该生竟然激动得泪眼婆娑,不由自主地向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在之后的时间内,我经常利用课下和该生促膝而谈一些人生的设想及做人的原则,并联合其他老师在课上时时关注其学习的情况,及时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的进步,时间不长,该生竟然在我的物理课堂及其他老师的课堂之上逐渐找回了学习的自信与感觉。后来该生考上高中后在给我的信中说 “老师,您的爱如丝丝的春雨,自然地下,悄悄地洒,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您的知识如无形的磁场,把我们深深地吸引,让我们步步走进您浩瀚的心海”。
时间虽然过去了一年多,那节课虽然按照我事先的预设只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但该生在我引领下重拾自信的目光,却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有一种课堂预设 “失败”却成就了一堂道德人文课的美好感觉。
四、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情境与趣味的课堂
我始终认为,要让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富有情趣,就必须善于创设情景,将知识置于情境之中。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许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样的课堂才是符合学生认知学习的道德课堂。例如在学习《摩擦起电》时,我就创设了如下一个情景,我带了几根一端蓬松的塑料捆扎绳,问哪个同学能把蓬松的一端捻紧而聚在一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做此实验,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认为这是小事一桩,结果每位同学都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把绳子聚拢在一起,反而更蓬松,且越用力捻,蓬松得越厉害。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这样呢?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有了这种迫切感,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产生积极情感。
课堂上的幽默与情趣不仅体现在“嘴”上,还应表现在“手”上。但绝不仅仅是表现在老师的手上。更应是学生动手与动嘴打造的精彩,只有让知识在学生手指上灵动起来,课堂便会妙趣横生,学生在探求的路上便会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道德课堂,应当是学生不断质疑的课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道德课堂应当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产生质疑,以疑问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增加主动探究的强烈欲望,获取新知,增长能力。目前我正在尝试进行的“三案五疑八环节”(简称“358”)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质疑的支点,使学生通过预习导案产生个性质疑,小组合作尝试解决个性质疑,各小组无法解决的质疑在黑板上予以聚疑,聚合的质疑学生释疑,学生不能解决的质疑教师出手释疑。真正 实现让学生从无疑到生疑,生疑到析疑,析疑到释疑的脑力激荡过程。学生质疑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个体自我思考、自我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梳理、运用、提升的过程,是将知识由外而内、由浅入深、连点成线、由线聚面的综合运用过程,更是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内化为身体的一部分的过程。
6、道德课堂,应当是分层施教的课堂
面向全体和对每个学生负责,是道德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每一个学生在思想、情感、能力等各方面都有着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可以让所有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各自收获。目前我在我们学校倡导的“358”课堂教学,实行的自助餐式分层训练,分层作业,分层检测的做法,真正起到了下游学生 “底起步、走小步、不停步”,中游学生“迈开步、小跑步”,上游学生“迈大步、快跑步”的良好效果。每次课前我都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的分层准备,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最大限度的扩大提问面,而且有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免受伤害。尤其是我在平时的单元测试时尝试了“教师统一题量和时间,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的检测模式,即单元检测时教师统一命出各种档次、题型的题目和每个题目的分值,学生从中自主选择出100分的题目来做,即实行单元测试的“自助餐”,有效地杜绝了差生考试时对难题或愁眉苦脸、或昏昏欲
睡的状况。既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又使每个学生都在测试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把考试当做一种快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创造性的课堂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陶行知先生就在上海发表了以“创造的教育”为专题的演讲,提出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言论。我觉得教学的真正目应当是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单纯是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我们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心灵自由飞翔的课堂,唤起学生创造的冲动,让学生的思维在想象的空间自由的跳荡、升腾、飞跃,感受到创造的愉悦。对于学生在课堂之上创造能力的培养,我在澳大利亚研修期间一个叫Philip的中文教师的课堂应当给我们一定的启迪。这位教师在教学生“手机”两个字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写出 “手机”两个字,有的学生将中国的“手机”写成“提手”在左边,“耳”和“口”上下组合在“提手”右边的一个创意的字,寓意着用手拿着,耳朵听着,张口说着的意思。还有“德国”(Jerman)的“”德,学生竟然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德”字写成了“父”在上,“长、肉” 左右结构在下的创意字,学生解释这样写的原因是,德国人将祖国比喻为“父亲”,德国人好吃香肠,香肠可以用“长、肉”表示,故将“长、肉”与“父”字组合表示“德”字。学生造完各自的想象之字后,教师再出示正确的写法,并给学生讲述中国汉字这样的含义。Philip 老师将这种看似枯燥的汉字学习,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情景,赋予其美妙的遐想创造,衍生学习汉语的无穷乐趣,真的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应当加以学习和
借鉴的。此外,我所追寻的道德课堂还应当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元化评价的课堂。
道德是所有教育内容的核心,因而道德课堂理所当然就成了所有课堂的重心,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只有扎实推进道德教育,我们身边的假、恶、丑现象才会渐渐退出时代舞台,真、善、美才能重新夺回话语权。道德不仅是课堂的呼唤,更是时代的呼唤。做好了道德课堂的成功构建,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灯红酒绿中坚守一份纯真,正如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所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生命的温暖,将是我对道德课堂永恒的追求。
第四篇: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高中政治课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更好地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和谐,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好每一个课堂,组织好每一个课堂。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有很多抽象的原理,由于学生知识面窄,认知能力不高,理解这些原理很吃力,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实现课堂和谐呢?我在处理主次矛盾及其关系原理时是这样组织课堂的:【合作探究】写出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要求结合板书内容详述主次矛盾及其关系原理。在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小组内学生讨论热烈,很快就在黑板上板书讨论的结果。从1937年到1945年我国的矛盾有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等;从1945年到1949年我国的矛盾有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国民党与国统区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等。哪些矛盾是主要矛盾,哪些矛盾是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的关系怎样,学生结合原理展示起来比较轻松。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学会了突破难点的方法,达到了多赢的目的。显然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达到的课堂效果要比完全由教师讲解要好得多。这样既实现了师生课堂和谐,又实现了学生与知识的和谐。
高中政治课和谐课堂的构建,必须把握好知识的转化,即要把知识事例化,把事例常识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必须把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把课堂时间较多地还给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必须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把知识展示出来,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备好课,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突发事件;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并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工作,不能只做旁观者,采取放羊式教学。只有通过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王志锋
张渚高级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谐课堂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它有几个要素构成:一个共同的为着提高教学效率而奋斗的目标,教师和学生两个互为中心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和同学间的监督与协作的两者和谐关系,听说读写看五种齐备的功能以及一个所追求的师生间心领神会的境界。为了和谐课堂的顺利构建,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需要做出努力。
关键词: 教学教师学生和谐课堂
教学由教与学两部分组成。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因此,一节课的课堂氛围如何从小处着眼是影响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从长远考虑,则是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成败的大事,它与学校的升学率以及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使教与学变成轻松愉快的活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化,这是符合素质教育或是快乐教育的构建宗旨的。那么,何为和谐课堂呢?笔者认为,所谓的和谐课堂,就是在四十五分钟内有所教,有所学,教师尽心,学生尽力,谆谆善诱,心领神会,能够达到教与学的同步、统一的课堂。
一、和谐课堂的构成要素
如何判断一个课堂是否为和谐课堂呢,那就需要一些比较具体的判断标准:在和谐课堂里,师生应同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两者互为中心;教师和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和谐融洽的,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协作共进;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听说读写看这五种功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和谐课堂追求一个理想境界,就是师生间能够心领神会、心心相通。下面将对这些构成要素做具体阐述。
1.一个目标
目前在我国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所有的中国人民都万众一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理,一个和谐课堂不论学生的数量有多大,整个课堂的共同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全体师生应该为着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努力。如果一个课堂中存在多种想法:教师为讲课而讲课,讲完即课,没有尽心;学生呢,带个耳朵听听,听懂就懂,不懂也就算了,没有尽力。这样的课堂是肯定不会和谐的,教学效果也令人堪忧。只有师生同心协力,才能“断金”,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两个主体
课堂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组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学界争论都比较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教师中心论者认为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完全主导着课程的内容、进展和授课方式,学生应该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节奏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学生若是节拍错位或者违反整个曲调都是不被允许的。课堂是一个一对多的场所,为了使整个授课过程按计划有序进行下去,教师中心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一味地按照教条、以统一的标准、模式来授课,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课堂沉闷,一个个棱角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被磨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动脑能力。那么学生中心说呢,课堂上由学生来做主导,教师只是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让各种思维和想法活跃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仅仅是一个供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解决疑问的场所。西方发达国家的课堂大多都是这样的。学生中心说依赖于学生的自我教育程度,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则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越好;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很弱,甚至于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话,那么学生中心说将会使整个课堂呈现出秩序混乱、效率低下的情形。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都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完全认同和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他们的自主性已经变得较差,依靠学生自我教育的学生中心说课堂在目前实现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笔者认为,和谐课堂应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并重,两者都是开展正常教学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学生和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两者互为中心。对于学生来说,应以教师为中心,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切不可停滞思维、走马观花、过耳既忘,也不可充耳不
闻,自我研究探求;对于教师来说,应以学生为中心,“教”仅仅是一种手段,让学生学会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不能抱着把课程授完即可的心态,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接受效果和学习情况来安排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授课速度,拓宽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渔鱼”。
3.两种关系
课堂由学生和老师两个主体组成,和谐课堂中存在着两种关系:教师和学生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监督与协作关系。这两者关系都应该是和谐融洽的,这要求全体师生的关系良好,有较强的默契度。教师是引路人,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指明方向,学生不光要从老师的言语中获取信息,也要从老师的眼神、动作中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老师不可能时刻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和谐课堂上还要求同学之间有一种监督与协作关系。当发现周边的学生有走神或其他举动时,可以用一个动作或眼神表示提醒,有讨论或自习时间里,有一些问题通过相互的讨论就能得到解决,且印象深刻。同学间的协作是很重要的,在班级团队中,不论是处于强势还是弱势地位的人,都能从中获益。为别人释疑的同学对问题会有更深的理解与记忆,从讨论中可能会纠正自己原先错误的想法或是发现新的思路,以前有疑问的同学则可以获取知识,消除疑问。
4.五种要素
在和谐课堂上,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器官,做到听说读写看齐备。对于学生来说,听课也是一门艺术,同一个四十五分钟同样的授课内容,不同的学生听到的效果是有差异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学生们也不可能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善听的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语音语调分辨出重点、难点,仔细倾听加强记忆。学生在课堂上“说”的作用是多重的:一是锻炼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被说过一遍的知识其记忆的效果比仅仅是听要好得多,这想必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笔者今天就还能记得一些课堂上回答过的提问;三是学生说的内容反馈给老师,老师能够基本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状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步伐。读读课文,做做练习,当然是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被忽视,听课缺少了“看”的辅助,就变成盲人摸象了,边听边看,能够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漏听或是听不懂的地方通过看书看讲义看板书也能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听说读写看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教师在课堂上也需要做到这五种要素齐备。说课是老师的主要任务,适当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听和看对于老师来说同样很重要,面对众多的学生,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有“千里眼”、“顺风耳”,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听学生的发言和动向,督促溜号的学生,调整自己的教学步伐。
5.一个境界
和谐课堂追求一种理想境界,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够超出语言的限制,能够做到心领神会。一个教师需要面对多个学生,在课堂短暂的时间内,是没有办法逐个进行言语交流的,为了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就需要借助于肢体语言。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中知悉学生的需求,学生也能够读懂老师眼神中的深意。这种心灵间的默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产生的,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经过长期间的培养。如何课堂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课堂气氛将更加和谐,教与学都将变得更加轻松。
二、和谐课堂的构建
一个普通的课堂怎么样才会成为和谐课堂呢,和谐课堂应该如何来构建呢?构建一个和谐课堂,所要做的努力绝不仅仅在于这四十五分钟,课前课后的许多工作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的共同努力。
1.教师的努力方向
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在讲台上游刃有余,课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要做好备课笔记,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要仔细挑选针对性强的例题,拓展思路,多考虑几种解题方法,课堂练习要准备好。切不可照搬多年的老教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知识的变化及时更新教案,要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的、权威的知识。
备课还仅仅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课堂便是化理论为实践的地方。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观察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反映了解到,若完全按照备课笔记的节奏、顺序进行下去会影响学生的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
使,应及时调整上课步伐。备课笔记不是教条,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上课的,当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应该顺应实践的需要,切不可硬搬教条。
课后,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提问和习题测验结果中总结反馈信息,重新审视课堂的教学效果,反省并想办法改正现有授课方法中的缺陷,总结出新的理论来指导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教师们能够节节课后自省,更新教学方案,那么,教学理论和教学效果也将呈螺旋式上升。
最后,教师要适时给学生一些表扬,加强正面激励效果。批评与表扬学生是教师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很多教师只习惯用批评,从负面刺激中迫使学生改正错误。然而,过多的批评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即负面激励过当,学生和教师间的和谐关系将被打破,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改正错误,反而会变本加厉,产生恶性循环。与批评相比,表扬是一个更好的工具,适时给学生一些表扬,加强正面激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的些许表扬就好像是为学生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注入了一丝新鲜的血液,使他们获得了继续奋斗的动力,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为和谐课堂的构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学生的努力方向
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学生所要做的努力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课前一定要预习,而且是要带有认真思考的预习。预习过后,对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已经了解,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样在课堂上听就更加有针对性。对于课前自学过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复习的过程,事半功倍。倘若不预习的话,在课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着重点,也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拍,事倍功半。如此对比,同一个四十五分钟下来差距就很明显了,如果再乘以日积月累的系数,这个差距则可被放大N倍,再想要追赶就很困难了。滴水可以穿石,千万不能小看预习的十几二十几分钟,和谐课堂要求学生课课预习,不要让自己有拉下的机会。
其次,在课堂上,要做到人到心到,跟着老师的节奏,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在有不理解处重点听,如果听老师讲解过后还是有疑问,就要灵活处理了。此时,观察一下其他同学的表情神态,觉得自己的疑问是比较共性的问题时,可以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疑问,这也是和谐课堂上对老师的最直接的一种反馈,老师可
以根据问题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使学习效果最好。若仅仅是个别问题,则可课后单独和老师沟通,不要打断老师的正常教学。课堂上的教师资源是有限的,和谐课堂要求学生学会合理、最优化地使用教师资源。
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和教师单独沟通的时间很少,学生要充分主观能动性,课后多找老师沟通,解决自己课堂上遗留的问题,也可博得老师的认同感,增加师生关系,为以后的课堂和谐埋下伏笔。
三、小结
和谐课堂能够使教与学的过程在较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帮助教师和学生减轻现有教育模式下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和谐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都有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这需要经过大家的努力在长时间的培养中才能产生。可见,构建一个和谐课堂,所要花费的努力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教学是个一对多的活动,相对来说,教师资源是比较有限的。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想要成功构建和谐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利用课后时间多和老师沟通,用好用足教师资源。这样,既可以使教师得到反馈信息,也拉近了双方的关系。正因为教师资源的有限性,同学之间也应该相互帮助,同学间相处的时间很长,如果能够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相互监督、协作共进的话,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