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学生一把开启物理学大门的金钥匙(定稿)
给学生一把开启物理学大门的金钥匙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物理学家们在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逐步形成自身思维模式和探究能力,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纵观初中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即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如:“伽利略小车实验”,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因素很多,我们保持下滑高度、斜面、小车等因素不变,让小车在三种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而使三次受到的阻力不相同,观察小车的运动距离,由此研究我们所关心的因素(阻力),对小车的影响。利用这种方法研究的实验还有:探索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探究声的传播、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热功率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决定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等实验。该方法所显示的实验效果明显,便于我们研究问题,揭示研究结论。
二、理想化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两种方法。
1、理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如: 伽利略在通过类似小车实验中发现,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阻力越小,运动距离就越长,速度减小越慢,并进一步设想:运动物体假如不受阻力的作用,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又如,我们在探究空气能传声的实验中,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于是我们推理得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即真空),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从而得出空气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理想化,因为无论怎样抽气是不可能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很好地渗透这一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掌握了这种方法,对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的夸口,也就不难理解了。
2、建立物理模型。像连通器、凸镜、凹镜、凸凹透镜、杠杆等,都是人们根据大量实物抽象概括出的“物理模型”。它们是通过分析比较事物间差异点和共同点,找出事物的共性。经进一步抽象和提纯而建立起来的。如: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虽然它们形状各异,但它们都具备“上端开口,下部相通”的特点,故都叫连通器。另外如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利用理想液柱推导液体的压强公式,利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等,是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思维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理想化的研究对象,这种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物理时用到的又一重要的科学方法。它通过把无形的模拟成有形的,可增强我们研究问题的直观性,便于我们以此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能够使人们忽略事物的次要因素,抓住本质东西,便于研究事物的规律。
三、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我们在教学中,在学生亲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启发,他们以后遇到有关的实验设计时,就会自觉地加以运用。比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在上述实验中缺少电压表或电流表,其它器材不变,另有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供选用,要求测出未知电阻,应该怎么办?学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进行设计了。
四、转换法。
在物理学中,很多物理量大小都是通过某一个装臵(测量仪器)得到的,其间有一个转化,如:弹簧测力计,它是把力的大小转化为弹簧的伸长显示的,液体温度计,它是把物体温度变化成液柱的升、降来显示的,这种显示物理量的方法叫“转换法”,这是实验观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在初中物理中,用“转换法”显示的物理量及装臵主要有:压强—— 压强计,电流强度—— 电流表,电压—— 电压表,电能—— 电度表等,通过这种转换,可将不易直接观察计算的物理量进行显示。使学生准确而又方便地读出物理量的大小,不断地认识这种转换,可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五、图象法。在初二物理“大气压的变化”一节中,通过图11—9所示的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我们就可读出在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值,并从中找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能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知道某地高度,就可以查出该地大气压的大小范围,而知道某地大气压的值,就可查出该地的高度,登山、航空用的高度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用无液气压计制成的。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实验中,把各点作为横轴、电流为纵轴,作出的图象为水平直线,很直观表示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的规律。这样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等实验中都运用到图象法。
这种直观而又方便的描述,简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了我们对物理现象和规律更深地理解和掌握。能直观而又方便地解释物理现象和规律。
六、比较事物单位量特征法。就物理量间由定性到定量的研究,往往采取由“控制变量”到“比较事物单位量特征”的方法,以达到比较准确地表示物理量的效果和水平。如:“压力和压强”一节,建立起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后,该怎样定义压强?故采用了“比较事物单位特征”的方法,即: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这样表示就比较准确了,这类似于“家庭人均收入”比“家庭收入”更具可比性。采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还有:速度、燃烧值、比热容、电流强度、功率等。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表示物理量的水平和效果。
七、类比法
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法。如:在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借助于看得见而学生比较熟悉的“水压形成水流”的实验作类比,来揭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比如在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实验中,为准确记忆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以紧握的右拳头类比为螺线管,四指为线圈并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北极。这样形象直观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当然,这里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类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找到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类比方法。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P64图9.3—6就给人很好的启示。
总之,研究物理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总结,形成系统,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大量实验事实为基础,加以推理概括,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就会为学生学习物理乃至将来从事物理学的实验研究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给学生一把开启物理学大门的“金钥匙”。
第二篇:书——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书——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505班胡晓丹
书是人类的灵魂,也是人类的营养品。对我而言,书则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而读书就是打开知识大门,可以让我受益无穷。所以,我喜欢看书。在我的脑海里,每本书上五彩斑斓的画面数也数不清。可我一旦迷上了哪本书,就回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最近几天,我迷上了《绿山墙的安妮》。放学后,我就拿出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已经把饭菜烧好了。就在楼下喊我下去吃饭。可我已经看到了最精彩的部分,而应付地说:“等我把这一章看完就下去吃饭。”虽然我嘴上这么说,但我不知不觉就看了好几章。妈妈在楼下等了好一会儿,又开始呼唤了。可我已经看书看得魂不附体了,就好像没听见一样,不理妈妈。妈妈在楼下没有听见我的回答,只好让爸爸来楼上叫我。“嗒!嗒!嗒!”轻快的脚步声响了起来,不一会儿,爸爸就到了楼上。见我还在看书。脸顿时来了下来,眼睛怒狠狠的看着我,过了好一会儿,爸爸见我没有反应,就说:“你别看书了,赶快下去吃饭就等你一个人了。”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也赖不掉了。于是,我手里捧着书迷迷糊糊地跟着爸爸一起去楼下吃饭。“晓丹,别看书了,快点吃饭!”妈妈叫道。这时,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书呢!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闲情逸致,看着妈妈生气的表情,我只好极不情愿地放下书吃起饭来。今天我虽然吃了冷饭冷菜,可是我早以用书把我的肚子填地饱饱的。书——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让我永远将你握在手心。
指导老师:严利文
五年级:胡晓丹
第三篇:给学生一把自主学习的金钥匙
给学生一把自主学习的金钥匙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第一小学 茹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培养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心去记住,并能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语文教学中不只是单纯的就课本而讲课本,而应引导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下面就小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习惯如何培养,谈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对一年级同学上好第一节导言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好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在他们正式开始学之前,很有必要跟他们谈谈下面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开设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语文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
其次,增强教者自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教者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舵手,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引路人,必须有丰富的经验、较强的应变能力,让学生有所依靠和信任;同时教者还要强化语言的组织能力,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我们还要注重整洁大方的外表、光明磊落的言行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力争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再次,努力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众所周知,印刷精美、形式多变、内容新颖、接近生活、想象丰富的任何读物都会激起学生的兴趣。新教材中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以及许多国内外最新的词汇和知识信息,同时我们教学中对话也都采用学生通俗易懂的适宜操练的句型,这些无疑都能激发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
最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一堂好课正如一台好戏,要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会引人入胜,使人流连忘返。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条件:完整、严密的教学步骤;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自然巧妙地导入;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强化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法传授
学习方法如同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我教给小学生预习符号,并授其“读、画、标、思”四字预习法:读即读通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子;画即画出生字和新词,看看字形,想想意思;标即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思即思考课文后有关内容,主要指思考题。在交流时谈谈自己的预习所获,让小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搭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平台
课堂是一个舞台,学生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只是舞台的搭建者、学生风采的欣赏者和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小学生自主性学习需要平台和空间,教师就要想法设法为小学生创建自主性学习和展交的平台,放手让小学生去自主性学习、交流展示,努力营造自主、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比如在进行《爷爷和小树》一课的预习展示时我就尽量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的展示交流,而我只在一旁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和适机的评价。在学习新字时,我总是让小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他们多角度识字,对有创意的识字方法及时鼓励。动手操作是自主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每课的新字都让小学生自己制作生字卡。
四、引导并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
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看,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业成绩有特殊的意义,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更是树立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它
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我认为,基本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
1、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2、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3、培养坚持阅读、积累、勤于动笔的习惯;
4、培养合作交流学习的习惯。
五、注重大课堂,培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现今的语文提倡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内容也要具有开放性。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教学,学科的教学,而应该有学科之间的渗透会更好,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历史、社会的渗透,学生会更加喜欢内容丰富的课堂,更加喜欢课本以外的知识,对老师会更有钦佩感。语文教学也提倡合作性。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老师布置得教学任务。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
总而言之,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热爱语文并形成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动力。让小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中,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把握一把开启教育智慧的金钥匙
握住一把开启教育智慧的金钥匙
云丰小学 林慧玲
【摘要】所谓教育机智,就是教师随机应变地对教育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迅速、巧妙而正确处理的心理能力。这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心理能力。教师工作对象是具有不同个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事前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机智。教师有无教育机智的能力,或教育机智的水平不同,教育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教育机智能力强的教师,往往能够对突发的问题沉着应付,巧妙处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缺乏教育机智的教师则往往相反,甚至“好心办坏事”。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教师创造性的体现。
【关键词】教育机智 教育智慧 教育案例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也是教师创造性的体现。
一、忠于职守,热爱学生
教师忠于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是机智应变之“源”。无数事实证明,那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确实能将教育机智发挥极至。因为这些教师能经常意识到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意识到自己对学生应尽的义务,从而在课堂上遇到各种问题时,能从教育利益出发,顾及学生的心理,选择对学生最适宜和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采取有损学生心灵的态度行为。
师爱是人类的一种最高尚的无私的爱,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师德。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师爱更是教育机智的基础。四川一位小学老师回忆他孩提时代的语文老师时,写到:“有一次我用锅灰抹在脸
上走进教室,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此时,老师正在黑板上写字,回身看见我,也不由的一笑。随即,老师叫同学把黑板上的字每字抄三遍,自己却领着我到他的寝室,打了两盆水,把我的脸、颈、耳朵、手等洗的干干净净。洗完脸,老师摸着我的头,轻声说:‘你呀,真顽皮!’我羞得底下了头,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二十几年过去了,昔日的顽童,而今也成了老师,然而,我忘不了这位母亲般爱我的老师。我的心灵中如此明晰地锈刻着一个温柔、慈爱、可亲、可敬的老师形象。”
天真活泼的儿童,常会做出一些惹人发笑,甚至生气的事来,教师对儿童的这类顽皮行为,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位语文老师正用其师爱的无穷的教育力量,做了良好的示范。
二、教学民主,豁达宽容
教师机智应变的基础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民主思想,是教师豁达宽容的态度。教师教学民主,学生才能敢于各抒己见,积极求索;教师豁达宽容,才能密切师生关系,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免于言行失常。
某高校一次道德教育课中,当老师谈到“一切向钱看”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思想反映时,一个大学生反问道:“一切向钱看究竟错在哪里?老师难道不希望多拿点工资吗 ?”教师从容不迫地说:“我也要吃饭穿衣,但这必须用诚实的劳动老换取。如果我们的社会成员也象傅立叶批评资本主义的丑恶本质那样:‘医生希望病人越多越好,律师希望家家户户都打官司,建筑材料商都梦想发大火灾,烧去全城四分之一,玻璃商梦想下冰雹,打破所有的房屋的玻璃窗„„。’那我们还能建成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吗?那我们的国家还能叫社会主义的国家吗 ?”学生若有所思的不作声了。
这位老对待学生冲着自己提出的反问,并没有因此而发火,而是把自己摆在同学生平等的地位,探求真理,因而能从容不迫的用傅力叶揭露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丑恶本质的名言来帮助同学划清“一切向钱看”与诚实劳动换取工资的界线。使学生若有所思地不作声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民主、平等,以理服人。
三、因势利导,化险为夷
一般而言,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会影响和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可为教学的发展提供契机。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借题发挥,因势利导。
在静静的课堂里,突然传来“蟋!蟋!蟋!”的叫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不少学生四面寻找声源,原来是小季课桌里传出来的。我很快走到他面前,要他
交出来,他为难地交出了一只蟋蟀,课堂很快恢复了常态。可是,不一会儿,“蟋!蟋!蟋!”的叫声又传出来,课堂秩序又乱了。我生气地说:“怎么还有,快交出来!”小季低头不语。“快交给我!再不交出来,别上我的课。”沉默、沉默、仍然沉默!他就是舍不得将他喜爱的蟋蟀再交出来。看他那倔强的劲儿,我想:硬逼,只能形成僵局,得转个弯子。于是,我改口说:“这样吧,我不收你心爱的蟋蟀,请你先把它放在校传达室,课后再说吧。”小季兴奋的捧着蟋蟀盒跑出去了,不一会儿,他回来了,规矩地坐着学习。课后,我同他交谈了应该怎么样处理个人课余爱好与课堂学习的关系,他不断点头表示接受我的意见,保证今后在课堂好好学习功课,不再把蟋蟀带到教室。
小季喜欢蟋蟀,作为课余活动不是坏事。他把蟋蟀带到教室,影响了课堂秩序,是处理不当。当时,我气愤的要收缴他心爱的蟋蟀也过火了!幸好,我及时地转了个弯。尊重他的爱好,避免了“硬顶硬碰”的僵局,才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果,为成功地教育帮助他改正缺点创造了条件。
四、沉着冷静,处变不惊
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准确分析剃发事件的原因,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言语和行为,遇事不慌,以不变应万变。
保持一个教师的尊严,是教师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当自己尊严被学生“冒犯”时怎么办?有位新教师收到过这么一份“见面礼”——第一天上课,刚走进教室,同学们便前仰后合的哄堂大笑起来。他们笑什么呢?新教师用疑惑的目光巡视教室一周,只见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旁边还画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酒酿圆子。什么意思?看罢小字才明白,因为我姓袁,又比较胖,他们便恶作剧给取了个雅号‘圆子’。
他正待发作,理智却提醒:不能这样!老师的威严、尊严,决不能靠训斥、压服来维护。要赢得学生的尊敬,教师自己首先要尊重学生。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此时,孩子们的几十双眼睛盯着他。怎么办?怎么收拾这哄闹的场面?孩子们的感情是容易共鸣的,他决定“以静治闹”。于是,他泰然自若的扫视了全班同学一眼,一声不响地拿起黑板擦,回转身,慢慢地擦起黑板来。半分钟、一分钟„„哄笑声渐渐地小了,待他把黑板擦好,喧嚷声也随之消失。学生们瞪大眼睛好奇的望着他,那神情好象在问:‘老师?你为什么不发火呢?’他友好地朝他们笑笑,诚恳地自我介绍说:“同学们,我姓袁,很高兴给你们上课,也一定尽我最大的努
力上好课,欢迎你们对我提出意见。好,现在上课!”
教室里安静得出奇,一些同学眼里流露出了歉意的目光。就这样,在友好的气氛中开始了第一课。事后,那个画‘酒酿圆子’的同学主动地找他承认了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碰上这样的偶发事件。缺乏教育机智的教师,往往会火冒三丈,陷入窘竟;然而袁老师却“泰然自若”,“以静治闹”,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正是他懂得:“老师的威严、尊严,决不能靠训斥、压服来维护”。而“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
五、以身作则,实事求是
老师并不是什么都会的“万能博士”,在课堂上被学生所提的问题难住了,怎么办?正确的态度,一是肯定学生爱动脑筋的优点,决不压制学生;二是信任学生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引导他们共同讨论解决;三是实事求是,对学生负责,决不搞不懂装懂,欺哄学生。
我也曾见过有位教师在教学中,当学生得出问题无法作答时,恼羞成怒,竟斥责学生“自高自大”,并认为学生故意与其作对,甚至毕业鉴定时还将此结论写入学生档案。如此作法实在愚昧无能,不可取。
六、把握时机,以身示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偶有笔误或口误是难免的。出现了这种状况时,关键看教师本人如何对待。记的我到一个班代课,将学生名字中的“已”字念作“己”,当学生向我指出时,我严格解剖自己,公开诚恳地向同学检讨,纠正错误,并以自己的失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严格细致的习惯。如果,明明是老师读错了,却偏说:“我就是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老师念错的地方。”这不是机智而是“机诈”,与为人师表不相容。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育机智并不神秘难学的。新教师、年轻教师都能学到,智力较差、气质不同的教师也能学到。不要把教育机智说得太“神”、太“玄”,使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这样就达不到我们研究的目的。
我们对教育机智进行研究还要把握好他的三个重要特性:第一,事件的突发性。教育机智一定是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在教师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应急能力。如果发生的事件不是突然的,而是教师预料中的事,那么对这件事的处理不管如何巧妙、正确,也不能称只为教育机智。第二,处理的迅速性。教育机智一定是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速度上表现出来,越能急中争智,果断决策,迅速处理,就越能表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的能力,如果
优柔寡断,或经很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才进行处理的,则不能认为是教育机智。第三,效果的良好性。处理方法是否正确,效果是否良好,上是衡量教育机智的最终标准。如果处理错误,效果不好,当然就说不上是教育机智。
总之,在实施教育工作过程中,我们应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并以此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同时,我们应该主动参与教育机智的研究,并寻求出培养和训练教育机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游正伦《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3]《福建教育》(1995年第4期)等.
第五篇: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学习方法点滴谈之学生视角
知识就像浩瀚的海洋,漫无际涯。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更好的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呢?是不是有一定的方法可以遵循呢?这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赖别人。比如:在做
语文阅读题或写作文时,遇到不认识或不会写的字,不要向父母求援,而要自己动手查找。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字,同时还知道了这个字相关词条的含义,这样可以把这个字记牢。
另外,在学习中要集中精力、讲究效率,平时做作业时要投入、专心,不能一心二用。在做作业时,不能又看电视、又听音乐、有吃食品等。特别是做理科作业时,要保持环境安静、头脑清醒。不论是在学校或在家,都应养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好习惯,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只有平时养成做题准确,检查验算的好习惯,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充分利用45分钟,学会听课
课堂上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自己在家苦学一小时也抵不上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十分钟。有些同学经常晚上熬夜、课上睡觉,这样不仅疲惫不堪,而且于事无补,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因此,课堂学习效率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在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动脑
去听,这样听课有明确目标与重点,能够及时理解、消化教学内容。
还有,课堂上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课堂笔记通常记在书上,记不准就夹纸条,以便查找。这些都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学习
合理安排时间,主要是指课堂学习以外的时间要合理安排。我们在学习上要劳逸结合,处理好学习与玩的关系。学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了娱乐。学时专心致志,静下心来;玩时轻轻松松,放得开。学习和娱乐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另外,学习过程中还会伴随对过去知识的遗忘,这就需要我们去复习,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首先,要做到及时复习,每天回家后都要对老师当天讲的内容及时复习,一定要趁热打铁,切忌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其次,对近一周的知识要做定期再复习。这种分散的复习效果比集中复习效果好得多。最后,对于一些记不熟的公式、单词等内容,要重复学习几遍,这样学习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四、掌握适合自己的各科学习方法
我们所学的各门课程,都有较明显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把握好各科的特点,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学好各门功课。
(1)语文学习
学习语文的关键是勤背、勤读、勤写。勤背就是把课本的古诗、文言文、课
下注解及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都背下来,这是任何认真的人都可以做到的。勤读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多读课外书,如名著、散文以及报刊等,通过广泛阅读,涉猎各种文章,使自己从中受益;二是多做一些现代文阅读题,最好是每周做三到四篇阅读。这样做不仅阅读能力得到培养,还扩展了社会生活的知识面,促进写作。勤写就是坚持经常练笔。在初一和初二时,每周写一篇作文,隔天写一篇日记。练笔时不要有条条框框限制,重在观察生活,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靠平时的日积月累,语文成绩才会在不知不觉中上一个新台阶。
(2)数学、物理、化学的学习
这三科是注重思维的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学习理科的关键在于理解,对于公式、定理等都要在理解基础上自然记下,不要死记硬背。学好理科,要弄懂弄通课本,在对课本例题及练习题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还要学会举一反三。
(3)英语学习
对于英语的学习当然不能仅仅背单词,还要在掌握大量词汇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学会运用语言的本领。学英语的关键是勤背、勤听、勤说,同时也注意读、写的练习,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律,注重语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同时对书上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五、应对考试,需要一颗平常心
经常会有一些同学在考试中“失手”,明明很熟悉的知识、会做的题,但在考场上都记不起来或做错了,事后懊悔不已。从表面上看,这些“失手”都是偶然的,其实却有其必然性。因为人有这样一个弱点:当对某件
事情过于重视时,心理会紧张起来,而心理一紧张,往往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精力分散、动作失调等不良反应。
所以应对考试需要一颗平常心。在平时多努力,考试前复习时也要符合作息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切忌废寝忘食,“头悬梁,锥刺股”不如“心态好,身体好”。
一个人的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学习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积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当的学习方法会成为你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齐市第三十三中学
胡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