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儿童幼儿园设计研究大全
残疾儿童幼儿园设计研究
摘 要:学龄前残疾儿童对于教育、康复及无障碍设计有着其特有的需求,这是决定残疾儿童幼儿园设计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这三方面的需求而引起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够由此寻求出合适的建筑设计模式,从而促进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希望能够为今后此类建筑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龄前;残疾儿童;幼儿园;建筑设计
1.引言
目前我省乃至全国针对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与教育资源缺口较大,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据统计,广东省现有0-6岁学龄前残疾儿童11.55万人,并且每年以1.65万人的速度递增,而广东全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仅70余所,分布在45个市、县,附设有幼教班的却寥寥无几。全国范围内,首家公办残疾儿童幼儿园刚刚于2012年6月在厦门开建,而民营的残疾儿童幼儿园数量和质量更是远远不足,完全不能满足学龄前残疾儿童的需求。然而对残疾儿童来说学龄前康复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0至6岁是儿童认知的重要时期,系统的学前教育与康复是不能代替的,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在这期间对残疾儿童及时进行合适的教育与康复,就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身心。因此,残疾儿童更需要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令人高兴的是,近些年国家对残疾人尤其是残疾儿童群体越发关注,关于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的体制以及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残疾儿童幼儿园作为学前残疾儿童学习康复的地方,它的设计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正积极的进行中。它的建设,既有利于学前残疾儿童的教育与心理健康,也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康复。通过教育、教学、治疗和训练四结合的方法,培养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高尚情操。无论是专门为残疾儿童开设的幼儿园还是可以接纳残疾儿童的普通幼儿园,其在建筑功能、空间、细节上等都与普通的幼儿园及康复机构有着明显的不同与独特性,因此在进行残疾儿童幼儿园设计时,我们要针对学龄前残疾儿童的特殊行为及心理,通过综合的考虑及分析,为他们提供独有的建筑设计。
2.教育需求的特殊性引起的建筑设计
学龄前残疾儿童在社会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小、身体上存在着某些缺陷、心理上还很不成熟,因此他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有着特殊性,相应的对于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1办学规模的特殊性
由于残疾儿童在身体及心理上存在其特殊性,因此在空间上需要更大的缓冲空间,在教育上需要更充足的教学空间,在教育设施、设备上也具有独特性、,因此残疾儿童幼儿园在办学规模上不同于普通的幼儿园。
普通幼儿园在办学规模上大型为10个班至12个班;中型为6个班至9个班;小型为5个班以下。幼儿园每班人数: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生均建筑面积8。5-10平方米(不含教职工宿舍)左右。园区内还应设置游戏场地、游戏器具、沙坑、戏水池等。
而与之相比,残疾儿童幼儿园办学规模一般以6~12个班为宜。幼儿园每班人数:小班小于10人,中班10~12人,大班不超过14人。其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不含教职工宿舍)。园区除了设置普通幼儿园应有的设施外,还应设置康复花园、康复器具等项目,同时还要保证这些设施的安全性(图1)与无障碍性。
2.2建筑功能空间的特殊性
由于学前残疾儿童年龄尚小,多存在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交往障碍以及语言障碍,身体也比较虚弱,因此相对于普通全日制幼儿园由保育员、老师照管学习的服务方式而言,残疾儿童幼儿园的服务形式则增加为日托形式、亲子同训、寄宿形式、家长培训班等。多种的服务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康复,如亲子同训的服务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学习到康复技能技巧,回到家里可以帮助孩子做训练,利用家庭环境来教孩子;另一方面,亲子互动,小孩子往往学得更快,更容易接受所学的东西。当然,多种的服务形式,对于幼儿园功能空间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日托形式的幼儿园,幼儿园的教学空间与生活空间应该紧密的结合为一体,将活动室、卧室、厕所、衣帽间等采用单元式的功能组合方式进行组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在教学空间中还可增设小班教学空间及一对一的教学空间。对于寄宿形式的幼儿园,卧室布置应相对独立,且与活动室联系方便。就近房间还应配置保育员值班服务的专用房间及厕所,以保障晚间儿童的睡眠及安全。对于亲子同训班,在对活动室、卧室及厕所等功能进行设置时,同时应该考虑到家长的需要。提供供家长陪护学习的桌椅空间、休息空间及厕所等,这些功能空间应与原有功能结合紧密。而家长培训班形式,则要为家长配训提供专门的培训功能空间,空间应适合大人的尺度,其在总平面上的位置应便于与外部交流,并避免对正常教学、康复的影响。
2.3教学单元的特殊性
残疾儿童幼儿园年级上采取普通幼儿园大、中、小班得形制,班级上则采用以不同残疾类型进行分班的形制,这样的组织方式更加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而我国目前关于残疾类型的认定大体分为5类:分别为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如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残疾的被列为综合残疾。它们相对应的教学单元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2.3.1视力残疾教学单元
视力残疾儿童由于视觉功能的缺失,对听觉的依赖性很大,耳朵对声音反应灵敏,能够通过声音有效获取、识别信息。触觉亦是视力残疾儿童重要的感知手段,他们的手指和脚掌触觉感受性明显比正常人高,在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中,触觉发挥了其他感觉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视力残疾教学单元首先应确保教室远离噪音源,同时可采取隔音措施提高教室的抗干扰能力。教室的空间设计应简单、明朗,不应出现圆弧、锐角等不宜辨识与使用的空间。在色彩上采用鲜艳、积极的颜色,以作为标示符号。在扶手、地面等位置设置盲文、提示符以便视力残疾儿童通过触觉进行判断。
2.3.2听力语言残疾教学单元
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在抽象思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记忆力、逻辑能力、纯语言学科的学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但是视觉和触觉较为敏锐,也可以说是视、触觉对听力语言残疾的一种补偿作用。因此他们主要通过手语与别人沟通,这也成为教师授课的主要方式。为了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可见度最大,故课桌椅都多布置成面向教师和讲台的圆弧形布置形式。对于教室的照明而言,则重点在于老师的面容及口形,在黑板上部应装设提示灯,提示学生上下课。聋哑班还要设置特殊教育用房――律动室(图2),为儿童提供学习舞蹈的空间。
2.3.3肢体残疾教学单元
肢体残疾儿童在身体上存在某些缺陷,需要通过辅助工具进行活动。在教学单元中,应注重单元各功能的方便使用与联系,通过无障碍设计,使得肢体残疾儿童更加方便的学习生活。还应设置心理辅导室,通过定期的心理辅导,让孩子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2.3.4智力残疾教学单元
智力残疾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重者在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上都存在或重或轻的障碍。对智力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训练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此在教学单元的设计中应该根据教学方式不同设置教学空间,如设立室内游戏空间,通过游戏训练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设立一对一的教学空间,给予其耐心的指导;设立特殊康复房间如音乐治疗室等,而对于那些可与其他类型的残疾儿童共用的康复用房,益综合考虑两者的共同使用,以充分利用资源。
3.康复需求的特殊性引起的建筑设计
残疾儿童幼儿园不但肩负着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而且还肩负着他们的学前康复问题。残疾儿童的康复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身体机能方面的康复,二是心里方面的康复。为了给残疾儿童提供一个好的康复环境,幼儿园在人员配置、康复功能用房配置、室外环境等方面就需要更加细心的设计。
3.1办公、服务、康复用房的特殊性
残疾儿童幼儿园人员配置方面应按要求配备各类工作人员。师生比按照1:3的标准配备;每班至少配1名保育员;在幼儿园残疾儿童超过100名的机构,至少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康复医师、康复治疗人员各1名,不足100名的应配1名专职或兼职卫生保健人员、1名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人员;按1:50配备炊事员。
由上可见由于人员配置的复杂与多样性,在幼儿园办公、值班、休息等功能房间配置与布置方面应更加完善。教师办公部分与普通幼儿园相比,残疾儿童幼儿园建议规模增加一到两倍。服务用房方面,应增加康复医疗人员办公的专用区域,建议此区域尽量靠近康复用房区域,方便儿童的治疗与观察。康复用房方面,应根据不同的残疾儿童类型配置不同的康复用房,如由于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大多伴随有语言障碍,所以他们应配置听训、语训教室,同时设置听能训练室和听力检测,通过电子设备培养和提高聋哑生的语言能力并进行语言训练;对于视力残疾儿童应为其设置体育康复训练室、定向行走训练室、视功能训练室、视力管理室等;对于智力残疾儿童应为其设置康复工程室、康复评估室等;对于精神残疾儿童应为其设置音乐治疗室、宁绪室、沙盘游戏室等。还有一些康复用房是为残疾儿童公共使用,如感统室、蒙氏活动室、情景教室等。
3.2园区花园、室外活动场地的特殊性
园区花园、室外活动场地为儿童的康复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场所。孩子天性喜欢游戏,游戏在他们的世界里意义重大,这无关孩子是否存在残疾。通过游戏治疗的方法来发现儿童的潜能,练习和提高旧技能,同时发现新技能。适宜的园区环境对残疾儿童来说还可以减轻压力、缓解病症、降低疾病意识,并能提升整体幸福感。
园区花园及室外活动场的地点要选在基地日照终年可照的的地方,并且要能够阻挡冬季寒风。园区花园内要尽量运用自然元素,这些元素会令现场拥有自然的认同感,并且存在潜在的益处,例如在夏天提供树荫等。室外活动场所还应尽量与游戏室相邻,这样可以节省特殊教育教师的时间与力气,不用将设备及玩具搬来搬去,同时也有利于孩子更方便的到室外活动。活动区及花园内适宜的纳入供孩子统合训练活动的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刺激或抚慰他们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其他系统。例如不同的铺装用来指示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转换,这样可以刺激他们的视觉,加强对空间的认同与辨识;提供梯子、假山、单杠等来加强孩子粗大及精细技能的训练;设置栽培植物区(图3),让孩子更多的接触自然,忘却病痛,缓解心理压力等等。
4.无障碍设计的特殊性
作为为残疾儿童开设的幼儿园,完善的无障碍设计是整个幼儿园能够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孩子学习与康复的重要基础。这体现了对孩子行为以及心理的关怀。
4.1交通无障碍设计
由于残疾儿童在肢体行动方面往往存在不便,行动能力低于常人,再加上他们还处于幼儿时期,就更需要在这方面给予关怀。建筑不但应充分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而且在一些区域甚至应高于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如规范规定无障碍扶手应设置在具地0.6m处,洗脸盆的台面高度为0.76m,那么对于行动不便而且又是幼儿的残疾儿童而言就显得有些不便,其高度应适度降低。同时,扶手截面的直径也应符合孩子的需要,材质应避免对孩子的伤害;纵向交通应尽量设置无障碍电梯(图4);交通流线上还应尽量做到简洁方便,通过各种标志、颜色的设置使孩子更容易识别与记忆;转角处应做成大圆角,避免冲撞与伤人;走廊最好设为环路,以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观察。
4.2感官无障碍设计
感官上我们也应站在残疾儿童的角度去进行设计。首先色彩上,公共空间应采用鲜明的色彩,而在私密空间采用柔和的色彩,这样可以保持孩子愉悦的心情,同时又避免对残疾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刺激。不同色彩的运用还可作为空间转换及交通引导的符号,使残疾儿童更容易辨别。其次,光环境上应保证稳定而又充足的光源,尤其生活用房太阳光照时数必须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小时)的要求,保证其布置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再者,良好的声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必不可少,尤其对于视力残疾儿童更加重要。在保证远离噪音、采取必要的吸音、隔音措施的同时,还应设置诱导铃等,作为视力残疾儿童的提示。
5.结语
残疾儿童幼儿园即是教育建筑,又是康复建筑,对于此类建筑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学龄前残疾儿童就像折翼的天使,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怀。而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实用、高效、美观的学习与康复的建筑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希望能够通过对此类建筑的研究,寻求出合适的建筑设计模式,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希望能够为今后此类建筑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煜辉译.日本.日本建筑学会编.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福利?医疗篇.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2] 杨一帆译.日本.日本建筑学会编.新版简明无障碍建筑设计资料集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 日本建筑学会.建筑设计资料集成.教育?图书篇.[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4] 王宇.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陈维.残疾儿童建筑无障碍研究.时代建筑,1992.2.[6] 杨晓川.由“特殊行为”到“特殊设计”―基于残疾儿童行为需求的教学空间设计探讨.城市建筑,2008.3.[7] 王秀丽.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制度初探――以福建省“福乐幼儿园”为例.中国残疾人,2013.
第二篇:残疾儿童工作总结
XXXXX学校残疾儿童教育工作总结
特殊儿童是一个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有着特殊需要的群体,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既是他们应享有的权力,也是他们终身发展的渴望,更是我们的责任。我校领导十分重视随班就读工作,本着让随班就读学生尽量避免隔离,尽早回归主流的宗旨,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一年来,我校在随班就读工作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强化管理
我校领导始终把特殊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极大的重视和热切的关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的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把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师资配备上,学校也作了细致安排,挑选了业务能力强,工作责任心重,有耐心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已制度化,并形成了由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为队伍的特教网络。
二、关怀备至,成效显著
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和学习困难
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 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残疾儿童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平凡爱心,贵在坚持。小小的付出都能为他人带来快乐,点滴的真情都能汇聚成爱的海洋,让我们期待今后的日子里他们能够快乐的成长。
XXXXXXXXX学校 2014年7月
第三篇:残疾儿童工作总结
XXXX学校残疾儿童教育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切实解决我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学习生活等困难,学校开展了残疾学生帮扶计划,使残疾学生心志得到健康发展,切实增强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为他们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下面,就一学年来残疾学生帮扶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建立残疾学生特别档案
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注意他的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随时关注残疾学生的动态。
二、安排适当的座位
安排在光线比较充足,有利于教师辅导、学生帮助的合适座位。将肢残学生安排在有利于出行和教师辅导的合适座位。
三、照顾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听残生、弱智生存在着与正常声的生理差异,因而不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无疑是阻碍他们前进的最大困难,而照顾他们与正常生的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学校首先为他们安排了助学伙伴,并通过助学伙伴建立与家长联系的通道。这不仅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使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随时得到解决。而且也为他们的家长创造了配合教育的条件,进而使他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
四、在思想上帮扶
主动做好残疾儿童家长的思想工作,通过座谈、家访等形式宣传政策、讲解形势,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想,引导其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带领孩子积极配合治疗。结合帮扶对象的特点,主动做好在校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塑造自强、自爱、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五、在学业上帮扶
学习上优先辅导。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残疾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六、在生活上帮扶
学校教师经常关心和看望帮扶对象,原则上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从实际出发,各尽所能,协调解决残疾儿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肢残儿童,要及时提供康复训练信息,帮助接受智力、肢体功能恢复训练;对有听力言语和视力障碍,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进行治疗的,坚持对他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保证其真正得到健康发展。
七、照顾差异,为残疾学生营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这就意味着他们与正常学生一样,要面对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教学进度,同样的教学要求。“表现自我”,是小学生突出的心理个性之一。根据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学校适时给他们以表扬,及时请学生为他们伸出大拇指,送上掌声。他们在掌声、鼓励声中逐渐树立起自信。渐渐地他们课上敢发言了,作业中的“优”连续出现,课下默默主动作好事,老师、同学对他们不断的给予表扬。他们在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这成为推动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一年来,学校的特殊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以自己的潜能缩小了与同学的差距。可见,这些残疾生帮扶工作的开展,切实增强了残疾儿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了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水平,改善了残疾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了残疾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促进了班级以及校园的和谐发展。
XXXXXXXXX学校 2012年7月
第四篇:关爱残疾儿童
关爱残疾儿童,携手共筑梦想
—祝贺地理科学系与生命科学院联合志愿者活动圆满成功(通讯员望家琳 报道)5月20日下午两点至五点,地理科学系1002班及生命科学院1002班的志愿服务小分队为响应世界助残日的号召,在黄石市“蓝之星”福利院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关爱残疾儿童,携手共筑梦想”的志愿者活动。
活动期间,各志愿者分队的成员为福利院的孩子送上了他们亲手制作的礼物,并通过讲故事及做游戏等活动为他们带去了各种欢乐。除此之外,志愿者小分队的部分成员还抽空参加了福利院其他的劳务活动。伴随着孩子们阵阵欢快的笑声,活动氛围一度极其热烈,直至当日五点左右,志愿者们才依依不舍地与福利院的孩子们挥手道别。在传递爱心的整个过程都十分顺利圆满。
此次志愿活动的圆满成功充分体现了建立关怀互助、充满爱心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宗旨,在为受关注群体传递爱心的通知也加强了志愿者个人对社会的归属感、责任感。
第五篇:残疾儿童计划
关爱残疾儿童计划
残疾人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残疾人又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人权理应受到尊重与保障。本班在这个学期就迎来了一名带有残疾的新生,这个年仅7岁的儿童因火灾导致右手残疾,并且遭到父母的遗弃,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她的家庭较为贫困,但却没有是孩子失去纯真的心灵。所以为这个孩子能平等地享有教育的权利,为健全我校残疾儿童教育事业,使其不因贫困失学,也不因失学而使其家庭更加贫困,让她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促进其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增强她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现制定残疾儿童就学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1、学习帮扶。通过对向这名残疾儿童的授课老师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学习进行辅导,利用课堂补差、课后辅导和交流谈心等方式,帮助她树立自信心,寻找适合她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业成绩。
2、关注残疾儿童的生活。向临时监护人了解残疾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帮助解决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3、打开残疾儿童心灵之窗。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对其心理困惑和矛盾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辅导,克服心理障碍,使其健康的成长,还可以让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和残疾学生促膝谈心,在心里上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开导,保证孩子心理的成长健康。
4、正确引导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给予残疾儿童更多的关爱,弥补父母缺失的部分,加强她与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感情交流。
5、增强残疾儿童的安全意识。教导他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煤气、火、开水、电以及交通等问题。
6、生活帮扶。最大限度地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深入了解帮助残疾儿童的家庭情况,掌握残疾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其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
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份爱足以体现社会的温暖,我们将用真心去倾听,用真爱去温暖,用真情去为残疾儿童服务,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