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8课致女儿的信(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案)-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本文在第43—48页。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历来是文学家、艺术家赞咏的主题。如何对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讲述爱情呢?作为父亲,苏霍姆林斯基交给人们一张优秀的答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忐忑、繁衍、怒不可遏等词语。
2.熟悉神话故事的情节,能够体会其内涵。
3.理解作家以讲述自己幼时听过的神话故事代替正式的说教对女儿解释爱情的用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关于爱情的名言和故事,能够理解爱情的深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够体会到人间的真情至性。
2.理解幸福需要智慧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 重点
读懂神话故事,理解“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三者的关系。
◆ 难点
理解爱情的甜蜜、美好与理智、慎重的关系。
◇ 教学突破
设置情境,合理想象,以父母和孩子为角色,写作一段关于爱情的对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关于爱情的名言警句和有意义的故事。2.事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另外两封信,对他的观点有全面的了解。◆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2.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3.可以向身边的长辈询问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列举爱情名言,进入新课学习。1.列举爱情名言,和教师、同学进行交
流。
2.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的主体结构2.通过阅读神话,整体感知,把握关键
和关键情节。情节。
3.通过启发,帮助学生理解神话的主旨3.通过教师提示,理解神话的主旨,初
和爱情的真谛。步体会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三者的关系。
4.通过语言,勾勒父亲形象,引导学生4.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浓烈、平等的父展开关于爱情是什么的讨论。爱。
一、由爱情名言进入新课的学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列举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集
体讨论,归纳出爱情的一些内涵,如:
信任、理解、忠诚、热情等。
1.列举自己查找到的名言警句,如:童
稚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
爱。”成熟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弗罗 2.询问学生,父母长辈有没有和他们交
流过爱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苏
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去体会作家
是如何向十四岁的女儿解释爱情的。
2.和家长交流爱情的话题,但大多围绕
早恋的问题。大方地回答教师的提
问,也可以质疑。
二、阅读神话,体会爱情的真谛(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苏霍姆林斯基采用什么方式跟女儿
解释爱情?为什么他要采用这种方
式而不直接跟女儿讲道理呢?提示:
引导学生体会苏霍姆林斯基的良苦
用心。
2.上帝创造世界后,几次来到人间?
3.他三次来到人间,三次发怒,是什么
导致上帝的怒火?
作为惩罚他给予人类衰老和死亡。
但是,人类最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
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爱情,高于
上帝。4.大天使是如何叫这三种东西的?这
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1.他给女儿讲述自己从祖母玛丽娅那
里听到的神话故事。枯燥的说教,不
能够展现爱情的美好;以自己的亲身
经历,可以拉近和女儿的距离,也向
女儿传达:谈论爱情并不可耻,它是
成长的必经之路。
2.三次来到人间。第一次是一年之后,第二次是三年之后,第三次是五十年
之后。
3.是他在男人和女人的目光中看到他
不熟悉的东西。第一次他看到目光
中有“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
未见过的力量。”第二次他在“这对男
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
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
西。”第三次他在男人忧郁悲伤的目
光中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
同过去一样的力量”。,4.分别是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学
生展开讨论,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忠诚和追忆是对爱情的巩固和
延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女儿十四岁生日的时候,苏霍姆林
斯基告诉她:幸福源于智慧。而获得
生活的智慧的途径之一,就是从父辈
那里获得经验和指导。在你和你的
父母之间有没有这种经历?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苏霍姆林斯
基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结合课文中
的语句,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1.认真听教师讲解,结合自己的体会,回想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讲述令你难
忘的经历。
2.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如:“一想到我今
天已不是跟一个幼稚的孩子在说话,我的心就跳得益发欢快。”‘现在,亲
爱的女儿,我给你的信再不是从前那
种信了。”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坦诚、平等、明智的父亲。畅所欲言,说出
自己对他的理解。
本课总结
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是什么?
上帝 人类
衰老 忠诚
死亡 心灵的追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搜集名人对于爱情的解释和论述,以及优美的爱情故事、神话、传说等,让学生
体会到爱情的艰辛、不易、责任、甜蜜等更深刻的内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练习设计
第二篇:第8课《致女儿的信》教案
教学设计
法帕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主备人 杨露生
学科长审定意见
学科长签名:
备课组长: 杨露生
8致女儿的信
备课组成员:杨露生,朗叶黎,赵学超,邵维炳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课文内容及分析
内容: 本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注意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体会文中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及其分析
1、教学目标:
(1)、学习这个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明白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3)、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故事。
(4)、学习“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5)、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2、分析:.
(1)、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阐释道理,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
理特点去教学,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进一步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提高其朗读感知能力。
(3)、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配合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问题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于爱情这个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鼓励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避免学生可能有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的现象。同时,相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丰富的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另外,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较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1.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学习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难点:
1.对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及时去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
2.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会有些困难。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资料,让学生认识;搜集一些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及感人的爱情故事。
2、学生课外解决本文的生字词,并思考对爱情的看法。
3、学生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准备好讨论交流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
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
五、目标检测
1、字词积累
繁衍yǎn
忐忑tǎntè
一抔黄土póu
无与伦比lún 怒不可遏è
伫立zhù
幢zhuàng
麦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训练,使学生掌握生字词。
2、走进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他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背景:苏霍姆林斯基十四岁的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时,作为教育家的劳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而是通过书信方式,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设计意图:
3、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大声将课文读一遍
问题
1、读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
2、大屏幕出示:上帝在创造了人后,3次来到人间,每次都分别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变与没变的又分别是什么?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A、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B、“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设计意图:
合作交流 解读推究 阅读课文第5—25段:(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三)品读上帝
问题
1、上帝在前两次看到爱情时是什么样的表现?课文中分别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试着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问题
2、第一次勃然大怒,第二次怒不可遏,照如此推理,第三次应暴跳如雷,可是上帝是什么样的表现?读一读,分析一下原因。
总结:上帝是被震撼了,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阻止不了人类的爱情,而且人死了,爱情没有死。更重要的是感动,他觉的是他创造了人类,可是却主宰不了人类的爱情,那就让人类自己主宰自己吧。因为人的思想、感情、尊严是任何力量艘阻挡不了的,于是人就成了大帝上的上帝。齐读最后一段,谈感悟。
拓展训练:
大屏幕展示:霍姆林斯基在给他女儿的另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霍姆林斯基的女儿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他其实是在暗示女儿应当如何善待爱情,结合中学生早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六、总结:
爱情很美,可中学生不是恋爱的季节,过早的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就象文中所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送给大家一句话,大屏幕展示:把握应有的爱是幸福的,放弃不应有的爱是轻松的。
课程进行到此,你应该对爱情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那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呢?用一句话总结出来。结尾:
有首歌每次我听了都很感动,就象文章中的这对老人,爱一个人就应该和他一起慢慢变老,直到老的哪里也去不了,依旧把他当作手心里的宝。欣赏歌曲《最浪漫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等你们学有所成时,也一定能够收获 甜蜜的爱情。这样的人生多么浪漫,多么富有诗意,但是,只有真正懂得爱情的人,才能够拥有诗意的人生!
【课前预习导学】答案: 1.(1)sù(2)yǎn(3)忐(4)抔
2.(1)指变得什么都没有。(2)没有能比得上的。(3)愤怒之极,不可抑制。
3.关于爱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4.B 【课中目标检测】答案
6.爱情、忠诚、坚贞。7.突出了爱情的美和力量是无与伦比的。8.是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9.爱情在人们中间依然存在。它高于上帝,爱情的美与力量是无与伦比的,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大意正确即可)10.一位真正的人,应该学会去爱人,学会善待,并尊重别人的爱。也只有像这样拥有人的精神情操和尊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11.爱情是一种双方的相互奉献,是一种相濡以沫的默契(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七、配餐作业:
答案:
12.一颗千疮百孔的心!树上的那些叶子完全是对阳光、对泥土、对雨露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这片树叶已对生命失去了热望,也就过早凋零了!13.老人对落叶的理解震撼了“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落叶给了“我”人生的启发,也激发了“我”生活的勇气。(意思答对即可)14.示例:开头描写用词准确生动,比如:描写风用“滑”“穿”,描写叶子用“飞旋”,创造出风吹落叶飘逸、凄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15.“我”从落叶身上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为自己的精神现状感到吃惊震撼;老人对落叶的诠释让“我”茅塞顿开,并深深地为之感动。(大意正确即可)16.示例:我笑了笑,心里默念:谢谢您,老人家。我终于明白了,人活着就为争口气,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与热情,也就没有了生活的乐趣,更不可能创造新的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17.示例:“热爱生活,生命才真正的辉煌。在人生的搏击中,谁都无权过早地退场!”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生的不可轮回要求我们必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并为这个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即使生活平凡了一些,但我们的生命却不平庸;即使生活寂寞了一点,但是我们的生命却不孤独。雷锋甘做一颗平凡的螺丝钉,可是他的名字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们这些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时期,更应该热爱生活,顽强拼搏,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8课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第8课《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自读课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学生分析: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对于爱情这个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学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如何面对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由于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比较好奇、兴趣较大,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但学生可能有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的现象,因此,要多加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同时,相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缺乏丰富的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另外,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较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设计思想:
1.课前准备好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教师明确讨论的要求,通过讨论去交流对爱情的不同看法,从中探讨爱情的真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结合一些有关爱情的资料,让学生深化与拓展所学的知识。◆知识与能力:
1.复习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3.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过程与方法:
1.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阐释道理,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教学,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进一步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提高其朗读感知能力。
3.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4.配合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体会文中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和学习。
2.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难点:
1.对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及时去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
2.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搜集一些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及感人的爱情故事。
2.学生课外解决本文的生字词,并思考对爱情的看法。
3.学生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准备好讨论交流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自古以来,爱情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些伟大的爱情故事,是那样的惊心动魄。歌德曾说过:“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二、检查预习,简要介绍文学常识。1.教师检查课前的预习情况。2.复习书信的有关知识。
3.介绍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知识及课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三、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1.结合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①.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东西?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故事点明了爱情的本质,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为何要把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③.本文采用故事的形式去说明抽象的爱情的含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学生阅读后发表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加以引导。
3.利用课件明确相关问题的答案(答案只作参考,不要求完全相同)。
4.让学生尝试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过程”去组织)
四、学生开展讨论,理解爱情的含义。
1.让学生结合课后第二题的内容分小组进行讨论。2.学生发言,教师明确相关的问题参考答案。
展示形式:利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要求:只要学生的发言与答案相近即可,不强求绝对统一。3.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理解爱情的含义。
①.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爱情的含义。②.围绕爱情的话题,让学生根据要求开展课堂讨论。
③.学生发言,教师小结,明确真正的爱情的含义。(适当渗透青春期教育)五.知识拓展。
1.通过课件出示课外感人的爱情故事,同时配合优美的背景音乐,创设情景让学生去领悟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真实故事: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她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 “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 ” 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2.学生在充分阅读事例后,自由发表对此的感受。
3.教师小结,再次明确爱情的含义,指出早恋等行为的害处。(思想教育)4.出示一些关于爱情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齐读,巩固对爱情的理解。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作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六.课堂总结。
本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信中回答了青少年所关心的爱情问题。通过学习,同学们懂得了爱情的真谛,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同时明白了用故事来阐释道理的写作手法;期间还讨论分析了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说,这篇文章对于大家是一碗心灵的鸡汤,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好好品味。七.布置作业。
围绕爱情的话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读后感。写完后让父母看看这篇文章,听听他们对此的意见,交换对爱情的看法。
附投影资料:
瓦耳拉齐又问:“刚才我叫你出去,你为什么不听话?要是你出去了„„唉。” 李文秀轻轻的道:“师父,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
——《白马啸西风》
郭靖丝毫不懂这种女儿情怀,只觉这个“黄贤弟”的举动很是特异,当下问她道:“你说有要紧事对我说,是甚么事?”黄蓉笑道:“我要跟你说,我不是甚么黄贤弟,是蓉儿,这不是要紧事么?”郭靖也是微微一笑,说道:“你这样多好看,干么先前扮成个小叫化?”黄蓉侧过了头,道:“你说我好看吗?”郭靖叹道:“好看极啦,真像我们雪山顶上的仙女一般。”黄蓉笑道:“你见过仙女了?”郭靖道:“我没见过,见了那还有命活?”黄蓉奇道:“怎么?”郭靖道:“蒙古的老人家说,谁见了仙女,就永远不想再回到草原上来啦,整天就在雪山上发痴,没几天就冻死了。”黄蓉笑道:“那么你见了我发不发痴?”郭靖脸一红,急道:“咱们是好朋友,那不同的。”黄蓉点点头,正正经经的道:“我知道你是真心待我好,不管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好看还是丑八怪。”隔了片刻,说道:“我穿这样的衣服,谁都会对我讨好,那有甚么希罕?我做小叫化的时候你对我好,那才是真好。”
——《射雕英雄传》
令狐冲双目凝视着她。盈盈的眼光慢慢移动,和他相对。两人相隔丈许,四目交视,忽然间心意相通,实已不必再说一句话,反正于对方的情意全然明白。娶不娶仪琳无关紧要,是和尚是太监无关紧要。两人死也好,活也好,既已有了两心如一的此刻,便已心满意足,眼前这一刻便是天长地久,纵然天崩地裂,这一刻也已拿不去、销不掉了。
教后反思: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而本文,涉及的是中学生特别敏感的话题,所以在师生合作之前得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针对本课的特点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既尊重了他们的个性体验,又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端正了态度,获得了警示和成就感。学生也从一开始的偷笑,羞羞答答到后来的侃侃而谈。整个过程充分证明了语文“润物细无声”的魅力,作为一个一线教育者我因此为语文而感动,为新教改而欢呼!
第四篇:第8课《致女儿的信》说课稿
第8课《致女儿的信》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作者通过童话,巧妙地回答了女儿的问题。委婉地告诉女儿: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真正的爱情,包含美好的理想,共同的劳动,延续后代,忠贞不渝。应该说,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篇极好的爱情观教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学会分析童话中的思想。2.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3.进一步巩固书信的格式和特点。◆过程与方法
1、收集名人名言,阐述爱情观。
2、复述童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爱情的本质。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学会懂得爱,珍惜生活,成为真正的人。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学会懂得爱,珍惜生活,成为真正的人。【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童话中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早恋的方式,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三)、说学生
所任教的初三年1、2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较有兴趣。部分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初三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对什么是爱情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看法。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处在成长发育期,对爱情这样的话题比较敏感,却也比较感兴趣。在他们的脑中已经有了朦胧的想法。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应该深深尊重这种感情,同时还应当不失时机地教育他们该如何面对爱,如何正确对待爱。真正理解什么是爱情。
(四)、说教法
1、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述
2、师生交流,共同探讨。
3、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准备相关课件;搜集一些有哲理的爱情故事,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学生准备
1、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预习,找出生字词,思考自己对爱情的认识。
2、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3、思考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收集一些有关爱情的诗词或故事。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 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 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
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三、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媒体辅助教学):
2、请同学展示收集的关于爱情的故事或名言(老师也结合幻灯片展示一些)3.课文内容研讨:
(1)请同学复述童话故事,老师结合幻灯片进行点评。(主要点出复述故事应注意的要点。)(2)分析课文:
(1)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用一个童话解释了“什么是爱情”的?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是爱情呢?(抓住文中关键语言)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而偏用一则童话来阐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问:通观全文,作者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他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总结作者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的需要,爱情中包含着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
四、拓展延伸:
每个人对爱情的看法都不同,你觉得爱情除了作者所提到的,还应该包括哪些?请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应如何正确地对待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如有时间老师也可以通过几个故事谈谈对爱情的看法。朋友最后说道。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作业
• 写一篇如何对待青春期感情的日记。•了解爸爸妈妈的爱情。
关于苏霍姆林斯基(选自拙著《走进心灵》)
作为饮誉全球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是一位充满童心的真诚人道主义者。他的名字是和他创办的帕夫雷什中学联系在一期的。苏霍姆林斯基每天的工作、生活规律总是这样的:五点钟就开始起来写教育日记,一直写到八点钟;然后,他便来到校门,以亲切慈祥的笑容迎接每一位上学的孩子。学校上课期间,在校长办公室里是很难找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不过,在教室里、体育馆里、学校养蜂场或教研组会议上倒是可以见到他。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又来到校门口,以深情眷恋的神情目送每一个孩子回家„„在帕夫雷什中学,每一个学生都不怕校长;相反,苏霍姆林斯基在哪儿出现,哪儿就会有一群孩子围上来和他说笑。
看着他那精力充沛、仿佛永远年轻的身影,人们很难想像这是一个长期受着伤病折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以连政治指导员的身份奔赴反法西斯战场,因身负重伤而被抬下战场,两块弹片一直残留在他的胸部。尽管这样,他仍然一刻不停地从事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因为他实在太爱他的学生了。为了直接与孩子打交道,他放弃教育局长的职位,而甘愿当一名校长和教师——在他担任校长的同时,他一直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室中给他们上课,在假日里带领他们去郊游,他甚至还曾和学生一起去荒无人烟的小岛探险。他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为“我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几乎整天都泡在孩子当中,所以他对孩子们了如指掌,经他长期观察并跟踪记录起成长历程的学生共有3700多人!
1970年9月3日,还不到52岁的苏霍姆林斯基阴残留在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怀念他的孩子们,渴望回到学校去,同孩子们在一起,听孩子们的笑声。他虽然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却给后来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小说和童话故事。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这位伟大而充满童心的教育家,在晚年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前言中这样深情地写道:“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我来说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这个权利的。„„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爱孩子。”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致女儿的信》教案 新人教版1
八 致女儿的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教学过程:
一、板题,出示目标
1、导入: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脑海,还是在心房/它又是怎样发生/它又是怎样成长?
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们想知道的,当一个14岁的小姑娘代我们向她的父亲说出这个问题时,她的父亲会如何回答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2、出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出示自学指导一:
学生轮流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课文。如果有读错的字立即停止,帮助纠正,教师将正确读音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读错的字:
忐忑(tǎntè)一抔(póu)黄土 怒不可遏(è)伫立(zhù)
3、学生齐读生字两遍。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复述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复述课文。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3、指名复述,表扬复述比较好的同学。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体会写法)
1、出示自学指导三: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当作者面对女儿提出“什么是爱情”时,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的?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而是通过童话去解答呢?
(2)本文为什么反复提到上帝的表现?上帝在这则童话中起到什么作用?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学习效果。学生发言,讨论,并对发言积极的同学和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鼓励。
投影显示答案要点:
(1)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使爱情这一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易于被人接受,是伴随着作者成长经历的美好的。
(2)侧面烘托出爱情的美好和伟大,比上帝的权威大。
四、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女儿的信》,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是(投影),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顺利达标的。
2、出示学习目标。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含义)
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比谁能正确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2)谈谈对作者所说的“成为真正的人”的理解。(3)如何理解心头的记忆?
(4)为什么说只有人懂得爱,而不是地球上其它生物?这个人有没有条件?那你如何理解真正的人的含义?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学习效果。讨论交流,并对发言好的同学适时鼓励。投影显示答案要点:
(1)这指明了只有在爱情问题上处理得明智、恰当,你才能取得幸福。如果对爱情采取轻率、任性的态度,缺乏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审美观念,那就可能产生悲剧,就会不幸和与痛苦。
(2)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对待爱情应具有真诚的感情、高尚的道德行为,愿把欢乐与幸福献给心爱的人,决不做出损害对方尊严的行为,要具有为建立共同幸福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决心。
3(3)即使爱的人死了,也可以在心灵的深处产生超越死亡的“追念”,留下美好的回忆。
(4)只有懂得爱的人,会爱的人,并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理解课后作业第二题)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课后作业第二题。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学习效果。讨论交流,并对发言好的同学适时鼓励。投影显示答案要点:
(1)这一句饱含了人生哲理的话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2)故事中,上帝并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终“久久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文章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很好的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四、教师总结:
爱情是美好而伟大的,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去追求爱情,但我们现在可以储蓄爱的力量,当我们不具备爱的能力的时候,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在苹果没有成熟之前,别去啮食它的苦涩。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珍藏爱,收获爱,善待爱,愿幸福的阳光永远照耀着你们!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作业。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