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用
裴贻芬
(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 电子信箱:617394657@qq.com)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深化教学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高速传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学校更应重视这一新兴的科学技术,多媒体就是信息技术的主体与核心,它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在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创设情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设施的改善,尤其是现在“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多媒体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令师生耳目一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评。于是乎,许多教师致力于课件制作,有的甚至凡课必用,好象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有水平,教学手段先进。勿庸质疑,多媒体教学在直观上、形象上、真切化和便捷化方面,绝非是传统教学所能比拟的,然而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上有利也有弊,并非多多益善。关键在于,让多媒体教学为我所用,而非我为多媒体教学所用。
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又或者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和先导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使得其在教育中逐渐社会化。
首先,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能否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衡量教育是否面向未来社会发展而积极变革的重要依据。信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信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领域,能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次,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拓宽听域,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浓缩”缓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一特点,使世界变小,信息流通变快;这一特点,使教育的方法,手段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起着重要作用。
再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年来,信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体说来,信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合理组合教学媒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高了教育信息传递的密度,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教学的程序和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开通反馈渠道,增强教学的可控性。
信息教育产生以来,一方面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迅速把教育的实践领域扩大到社会,例如防“非典”期间,电视台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自学条件,这使得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编成程序,制成课件,输入计算机贮存系统,计算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调用不同的教材,并予以强化,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向有关的资料中心索取所需的学习资料。这种大范围内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只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手段才能实现。
总而言之,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越来越广泛的被关注与应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中,我们不但要根据学科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的进步,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中关中心小学
邵玉玲
摘要:1963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它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要问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答案当然是电脑!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它是教师教育教学中承载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质媒介。本文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系列阐述,对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进行了研究,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报告了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的现状并给出了简单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应用
一、为什么要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的高速传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更应重视这一新兴的科学技术,多媒体就是信息技术的主体与核心,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
在教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创设情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设施的改善,多媒体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令师生耳目一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于是乎,许多教师致力于课件制作,有的甚至凡课必用,可能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有水平,教学手段先进。勿庸质疑,多媒体教学在直观上、形象上、真切化和便捷化方面,绝非是传统教学所能比拟的,然而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上有利也有弊,并非多多益善。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必将使之在未来教育中社会化。
(一)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信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二)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信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领域,能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浓缩”缓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一特点,使世界变小,信息流通变快;这一特点,使教育的方法,手段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起着重要作用。再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年来,信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具体说来,信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合理组合教学媒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高了教育信息传递的密度,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教学的程序和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开通反馈渠道,增强教学的可控性。信息教育产生以来,一方面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迅速把教育的实践领域扩大到社会,例如防“非典”期间,电视台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自学条件,这使得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编成程序,制成课件,输入计算机贮存系统,计算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调用不同的教材,并予以强化,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向有关的资料中心索取所需的学习资料。
二、在小学应用信息技术有何优势
在这个大的形势下,应该看到信息技术已经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条件。那么在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有何优势呢?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充分显示了这个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与教育功能,否则的话,应用就是一篇空文章。
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在教学中主要需要应用到信息技术里面的两个新技术,即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教育功能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项技术于一体,采用计算机的数字记录和传输传送方式,对各种媒体进行处理,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强大的功能。
1.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
多媒体,顾名思义,它能有机地结合、加工、处理多种媒体。多媒体改善了信息的表示方法,把人们的各种感官有机地组合起来获取信息,从而更加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在教育方面体现为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2.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
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媒体,学习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传播者无法根据学习者的掌握程度来灵活处理播放内容,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相互进行实时的通信和交换,在教育方面表现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二)网络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
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了交互性这一大优点,所以很快就进入了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的这种应用首先是从单机开始的,而单机的信息毕竟有限,因而必然走向网络化的方向。有了网络,就可以共享信息资源,获取、发布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务,从而达到设备共享、信息共享的目的。
1.网络技术的优势
网络使传播领域又有了一次更大的和全新的拓展,有人把网络称作第四大传媒,它的主要优势在于:
(1)节省资源,不会像报刊等平面媒体一样造成纸张的浪费和污染;(2)直接参与性强,只要有了一台电脑,联上了Internet,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时、随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可以同任何人对话;信息量容量大、来源广,在网络平台上,你可以找到你所需的各种信息,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的内容。;
(3)可选择性强,网络媒体具有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信息检索功能,用户只需键入一个关键词,所有含有该词的网页就会被调出来。
2.网络技术的教育功能
(1)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就像单机的资源是有限的,同样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但有了网络,教师再也不闭门造车,而是可以和同行们交流,共同享用教育教学资源。
(2)网络使教育信息交流更为便捷。网络具有很强的直接参与性,因而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功能,非常方便地与同行和学生进行教学方面的信息交流。
(3)网络技术使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得以应用。网络技术使人们突破了通过学校办教育的传统模式,利用互联网传播各种知识和技能,大大减少了投资,提高了教育质量,增加了教育的趣味性,让受教育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应用
了解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教育功能,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它确实可以成为教育大发展的催化剂。那么,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到底该如何应用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个永久的课题。我们应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来支持和指导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信息技术首先应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学习对象
21世纪的人至少应具有和信息社会接口的能力,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不会使用计算机,不会使用网络,那么他就无法和这个社会相融,他就是新型的文盲。因而信息技术首先就应该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学习对象,让受教育者从小就多与信息技术接触,培养他们使用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小学校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会他们如何收集、利用、交换、共享、制作、保护信息,使他们能适应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早已在中小学全面开设,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仅仅是停留在课表上,是作为一个摆设而存在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被真正重视。这当中有各方面的原因,有家长与学生的原因,有学校与教师的原因,更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原因。笔者以为,有关各方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把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应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工具 应该说,信息社会给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在这个新时代,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最常用的工具来使用,就好像使用纸和笔、黑板和粉笔。具体说来,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来用作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交流讨论的通信工具,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从学生方面来讲,只有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交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会借助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的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发现学习,学会借助信息通讯工具进行协商讨论学习,学会使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问题解决学习。如何把这个重要工具交给学生呢?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更是其他各学科教师的任务,只有在各学科教学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接触信息技术,让他们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巨大作用,才能让他们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最重要的认知工具。
(三)信息技术应与学科整合,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绝不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群体的任务,而是各学科教师的任务,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各学科分离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各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而学生是执行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在,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起了相应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应该创造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因此,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从演示工具到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在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构建一系列新型的学习模式。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从而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是百年机遇,绝不可放过,但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恰到好处地应用信息技术,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本人在教学中摸索了多年,遇到过很多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我觉得要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绝不能盲目,而应该切实处理好一系列关键问题,处理不好这些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问题
前面笔者已经阐述到,虽然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已在中小学教育中全面开设,给人的印象是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全面铺开,但实际上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引起学生甚至老师真正的重视。学生很简单地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一两节课,不参加统考,高考科目里也没有,要学将来还来得及。因此大部分学生把精力放在了考试的科目上。教师方面,也有人不重视信息技术,甚至出现信息课不上,改上语文数学课的不良现象。作为教师,我觉得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好这一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信息技术课本身要上好,绝不能不上,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上上网。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要适时引导,并且可以大胆把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上来。比如说,在其他学科中遇到的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拿到信息技术课堂上来探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个玩的工具,更是一个实用的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其次,其他学科教师要大胆运用信息技术来做好本学科的教学。毋庸置疑,信息技术是一个优良的教学辅助工具,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目前,很多教师自己在这方面知识还很欠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只有在各学科中都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学生才能更深切地领会到信息技术的深刻意义,才能更自觉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认知的重要工具。再次,要多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各项活动,信息技术目前不是高考的科目,有些学生不重视,这很正常。但是我们可以多组织相关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了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摆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其他媒体的结合问题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当前中小学教育中最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它以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地进入了教育教学领域,但是信息技术的出现绝对不意味着其他传统媒体的消亡,相反,信息技术在很多方面根本无法取代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仍然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比如,计算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沟通,这些任务信息技术根本就无法完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绝不能为了体现课堂的高科技性而盲目地运用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要用,但不能滥用,要多用,但是要用得恰当,要用在刀口上。要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媒体有机结合,相互辅助,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在教学设计阶段要仔细斟酌。针对课堂内容充分考虑本课该不该用媒体,要用哪种媒体,用这种媒体有何优势,如何应用这种媒体使优势转换为教学中的实效。只有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在教学设计阶段把好关,才不至于出现滥用媒体“满堂电灌”的现象,才不至于课堂信息化程度高而“性价比”低。
其次,信息技术媒体的运用绝不能停留在使学生掌握某一个问题的层面上。信息技术媒体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整体内容具体化,但是绝不能就停留在这一个层面上,这样做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严重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我们应该把思路又回到原来的路子上去,利用其他媒体和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具体化的问题重新又抽象化,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解决更多的问题。总之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地结合,媒体的选择应提倡:有机选择,优化组合,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
(三)在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时要注意高效与安全的问题 高效率是信息技术的又一大特性,我们要查找某些学科资料,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鼠标轻轻一点,含有该关键词的网页就都被调出来了,而在以前,我们需要在图书馆找上几天,并且还找不出如此齐全的资料。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确实是一种高效率的技术。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个特性,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个高效率的工具。但是,必须认识到,目前网络上资料浩如烟海且良莠不齐,充斥着许多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很容易误导学生,腐蚀学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必须要处理好信息技术高效与安全的关系问题,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处理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对于某些资源,我们可以自己先制成网页,让学生在我们提供的网络环境中去查找搜索所需要的资料,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哪些资源教师应制成网页,哪些资源可适当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绝对不能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搜索引擎,成为学生整合学习材料的代劳者,通俗点说,就是不能把自己的咀嚼的东西喂给学生;其次,在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绝不可放任自流,应该时刻掌握学生网上学习的动向,随时引导学生朝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时,学生虽然是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主体,但是教师还应有控制学生朝健康方向发展的能力。应该说,在信息时代要当好一个教师绝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发挥机智,随机应变地对待教学中会更多地发生的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 安宝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高级教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2] 顾炎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学研究.2004年第4期.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1、多媒体的运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起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后,多媒体的运用不能就此嘎然而止。如何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象。是许多语文老师冥思苦想在研究的课题。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再如,语文学科的学习,很重视课文的朗读,教师虽然可以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学生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但如果更多点通过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运用音像把语言文字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并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
2、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激发情愫,产生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4、多媒体的运用,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再者还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通过网上浏览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5、多媒体的运用,为师生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首先,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活动信息以幻灯片、电子图书、个人网页的形式展现出来,亲身地实践了一次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运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的整合是必然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能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我们应该自觉地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地整合到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上述可见,多媒体技术于语文课堂的运用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的影响都是积极的,重大的。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势在必行了。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然而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都利用信息技术为本行业服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能生动直观地通过图文、声像的综合作用,创造逼真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 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 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 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一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在实践中培养。因而教学中要增加实际练习、自由操作、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变成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教学 应用
引言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这样一来就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不良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对书本和老师不能怀疑。在课堂上,险非教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容许学生随意打断教师已制定好的教学计划的,学生也决不敢这样做。这种思想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地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不难想象,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创造型人才。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才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教育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知道,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与传统模式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 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远程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二、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诸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必然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参与、体现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体现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
三、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 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及灵活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条件和全方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步或同步进行,由于学习者不同的家庭经济环境对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不一样。家庭经济较好可以有更多的物质条件来接受和消费教育,能力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持续提升。
四、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 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塑自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 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关系。可见,合作学习是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 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仁芳,沈文选.《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关于教师角色的探析》[J].天津:数学教育学报,2005(1).2.康从英.《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6,4(下).94-105.3.顾炎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学研究.2004(4).
4.陈旭远、黄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5.郭英楼.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 6.邓俊波.谈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J].中国轻工教育,2007(3).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教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呢?
其实,一提到现代信息技术,人们会自然的想到多媒体教学,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体现。传统教学手段仍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堂效果,但不是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越多,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我们教师应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运用这些资源时,应有所取舍。因为,这些资源是为不同的人准备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一定学习特点的学生。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时,要贴合我们自己学生的特点。如果统统采用“拿来主义”,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特点,以学生为本,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让它发挥最大的优势,为我们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