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 2.6金鱼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7:3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教科版科学 2.6金鱼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教科版科学 2.6金鱼教学设计》。

第一篇:新教科版科学 2.6金鱼教学设计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2.6 《金鱼》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林光荣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动物单元着重认识的第4中小动物,教科书不厌其烦地四次安排认识动物的个体,因为动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够增加学生对动物的感性经验,丰富学生的直接认识。

金鱼是常见的家养动物,全国各地都有饲养,也是各地的花鸟市场里最常见的水生动物,作为研究的材料容易找到。从本单元涉及的四种动物来看,金鱼是水生动物,代表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一大类动物,这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观察金鱼的吃食;观察金鱼的呼吸;比较蚂蚁和金鱼的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背景:

学生对金鱼的熟悉程度与家庭是否饲养金鱼有关,但是本课的重点并不是饲养金鱼,而是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从而指向动物的共同特征,指向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即使家里没饲养过金鱼,也曾看到过鲫鱼或其他小鱼,对鱼还是比较熟悉了解的,只不过因为缺乏更细致的观察,因此对鱼的某些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对鱼这类小动物有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实猜想的态度。

2、核心价值观:了解鱼用鱼鳍游泳,用鱼鳃呼吸的特征。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2.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播放录像(水生动物)。

2、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举例介绍。

3、水里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了。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哪些同学曾养过金鱼或其他小鱼?在饲养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2、学生介绍交流。

3、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它又是怎样运动的?让我们来观察一下鱼的特征。(每组提供一盆鱼,供观察)

明确观察要求:

①观察要安静,不要惊扰了鱼; ②观察要仔细,了解鱼的身体特征; ③注意记录方法,可结合画图记录。

4、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器官及其作用。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5、交流汇报。板画鱼的身体特征,介绍各类鱼鳍。

6、小结:鱼的身体呈纺锤体,它的身上长有鳞片,鱼鳍;鱼用鱼鳍帮助游泳。

7、欣赏各种美丽的鱼。

8、介绍金鱼是人工对野生鲫鱼进行培育而成的,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三)观察金鱼的进食和排泄

1、看“花港观鱼”片断。

2、交流有关喂食金鱼方面的经验。

3、讨论观察金鱼吃食的方法。

4、小结,如何喂食:在金鱼前方洒少量面包屑,不能喂食太多。

5、学生喂食并观察和记录金鱼吃食的特点。

6、汇报交流:金鱼吞食的方式吃食。

7、金鱼吃下了食物,又是如何排泄的?

8、汇报交流。

9、小结。

(四)金鱼的呼吸

1、提问:金鱼没吃食物时,嘴也在一闭一张,似乎总在喝水,为什么不会涨破肚子?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想法。介绍实验方法并强调动作要领:悄悄伸入水中,挤出红水,观察红水的流向。

4、学生分组操作,观察,教师巡视。

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的信息。

5、汇报交流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

6、教师小结归纳:金鱼用鳃呼吸,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五)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忆蚂蚁的特征。

2、概括金鱼的特征。

3、填写维恩图进行分析比较。

4、汇报交流,补充完善。

5、小结,归纳:

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长着6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

金鱼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

七、课外延伸活动

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生物角,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第二篇:新教科版小学科学金鱼教学设计

《金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学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多媒体画面(池塘),提问:池塘里生活着哪些植物、哪些动物?

2、生回答预设:池塘里生活的植物有金鱼藻、荷花;生活的动物有贝类、小虾、鱼,鸭子等。

3、师小结:这些植物和动物共同生活在池塘里,鱼在池塘里有很多的伙伴。今天我们就以金鱼为例,来研究水生动物。(板书课题)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师:我们来观察观察,老师为大家提供的金鱼长得什么样。

观察之前我们来明确观察要求:(1)金鱼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身上长着什么?(3)它是怎样运动?把你观察到的在同步探究上画下来。

2、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并画下观察到的金鱼。

3、生:汇报金鱼的身体长着什么?预设: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等。(教师指导学生关注金鱼的鳞片和鱼鳍,并在简图上标出,这是鱼类特别明显的特点。)

4、师出示金鱼图片,引导:你们猜猜鱼鳞、鱼鳍的作用是什么?

5、生猜测情况预设:鳞片在身体的表面,像鱼的盔甲一样,我觉得是保护身体的作用;我们观察到鱼鳍在不断地摆动,我觉得鱼鳍和鱼的运动有关。

6、师展示课件小结:鱼类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鱼的身体上长着鳞片和鱼鳍,鳞片在鱼身体表面,起保护作用;鱼鳍的摆动,使鱼在水中自由游动。(填写到同步探究:金鱼的运动)另外,鱼鳃也是鱼类重要的特点之一。

7、生:补充自己的图画。

8、师课件出示多种金鱼图片,讲述金鱼小知识:金鱼和鲫鱼同属于一个物种,是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金鱼的四个种类:草种、文种、龙种、蛋种四类。(附图)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排除粪便

1、师讲述: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家里养着金鱼,(课件出示问题)给金鱼喂食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样操作,请同学来交流有关给金鱼喂食的经验。

2、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预设:鱼食不能喂得太多,否则会把金鱼胀死。

3、今天我们在课上来喂一喂金鱼,教师提出喂食时的观察要求:(课件提示)(1)轻轻地放几粒鱼食在鱼缸里,观察金鱼是怎么把食物吃下去的?(2)观察鱼缸里有金鱼粪便吗?它们的粪便是从哪里排出来的?是什么样的?若观察不到现象,可让学生收看视频。

4、各组领取鱼食,学生一边喂食,一边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学生交流喂食时的发现,预设:鱼是一口吞进食物的,过一会儿有粪便从接近尾部的一个小孔处排出。(填写到同步探究:金鱼的进食)

四、观察鱼的呼吸

1、教师提问:大家刚刚都还观察到了金鱼的鱼鳃,我们发现它在不停的一开一合,那么鱼鳃不停开合是在喝水还是在呼吸呢?如果是不停的喝水,金鱼的肚子为什么不胀破呢?请大家猜想这可能是怎么回事。

2、预设学生猜测可能是鱼在呼吸,要是喝水的话,金鱼的肚子早胀破了。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我们看不到金鱼喝进去的水到哪里去了,因为水是无色的。如果我们可以让这个水变成有颜色的,那我们就可以看到当这个水被金鱼吃进嘴里之后,还有没有再流出去,如果流出去了,那又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4、师生共同设计实验:用滴管滴蓝水,把滴管轻轻地伸到水中金鱼嘴巴上方一点点,轻轻地挤出几滴,看会不会被金鱼吸进去。

5、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1)滴管的使用方法

(2)要在鱼张口的瞬间滴在鱼口上方,滴的量不要太多,观察到现象马上停止实验。

6、学生领取材料,并开展研究。

7、学生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蓝水从鱼口进入,从鳃部留出。

8、师小结:鱼喝水实际是为了呼吸,因为水中含有少量氧气。(填写同步探究:金鱼的呼吸)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师:让学生说说金鱼有什么特点。

2、预设: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3、师出示维恩图:通过之前对蚂蚁和金鱼的观察,你能说说蚂蚁和金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4、生:汇报。预设:相同点:都需要吃食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不同点:蚂蚁生活在陆地上,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蚂蚁又信息素;金鱼生活在淡水中,用鱼鳍游泳,用鱼鳃呼吸。。。

5、生:填写维恩图:把上节课学的蚂蚁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金鱼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把他们相同的特点写在相交的地方。

6、师:(小结)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身体结构的不同,不同的身体结构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五、继续观察金鱼

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板书设计】

金鱼

第三篇:科学三年级上教科版2.6金鱼教案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6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教学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1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2页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适用于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的教学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715-6688

第3页

第四篇: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011.9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一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 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教学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

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

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四课 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 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 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五课 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是()否()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六课 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a)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c)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

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七课 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教学过程】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实验要求:

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斜面的状况提升不同的物体我们的发现 ABCD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坡度越大,用力越()坡度越小,用力越()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直接提升物体的力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我们的发现 1234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三、巩固与拓展

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八课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自带一辆自行车(最好能变速)【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观察内容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自行车部件简单机械类型所起到的作用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 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

●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竹片或尺子。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1)图片导入了解: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1.、教师提出问题:

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那厚的纸呢?

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小黑板出示)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2)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3)表格设计:表1 纸的厚度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 实测

4、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

5、最后得出结论: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

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指名这生回答教师给予更正完善。【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 形状和抗弯曲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

●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

二、瓦楞纸的研究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这种纸叫瓦楞纸)

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

同学人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大家右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分组感知纸的特性)

2、实验一:

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准备怎样继续研究?)

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

1、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测度记录: 形 状 预测抗弯曲能力 实测抗弯曲能力

3、小黑板出示问题: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1)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2)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3)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

四、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用事实证明了,哪些结构和情况下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指明学生加答教师补充完整。【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三课 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

●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四课 找拱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

● 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教师自己准备:类似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物品或相关图片,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演示拱形拼成圆顶形和球形)。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周围有许多圆弧形的东西。它们和拱形有没有关系?

二、认识圆顶形、球形,研究它们承受压力的特点。

1、观察:观察课本中圆顶形建筑和物品的插图,或观察教师提供的图片。

2、这些物体的形状可以叫做什么形状?

3、演示:圆顶形与拱形有联系吗?演示几个相同的拱形可以拼成一个半圆形。

4、提问: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为什么做成圆顶形?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

5、观察、实验、分析: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塑料皮的软硬。你们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现在我们在三个这样的半个乒乓球上摞书,看能摞多少本?实验演示。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半个乒乓球能承受这么重的书?(适时提示: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抵住?想一想,如果几个人手牵手围成一个圆,每个人都努力向外退,能走开吗?为什么?)

6、教师讲述:两个半球形可以组合成一个球形,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硌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的。球形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巨大的贮油罐做成球形就是这个道理。电灯泡为了更透光,玻璃壳很薄,但做成球形,它就比较坚固了。

三、塑料瓶形状的分析

1、谈话:在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塑料瓶形状的研究报告”。你们可以先观察塑料瓶的各部分的形状,看哪些部位包含了拱形,与剖开的塑料瓶对比,试一试强度上的差别,写出发现。

2、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四、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结构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1、谈话: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吗?人的肋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头骨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好处?人的脚骨也是拱形的吗?它能使人的脚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有弹性。

2、提问:

观察龟壳、贝壳、蛋壳等,说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

3、小结:研究了拱形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五课 做框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过程与方法

●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研究简单框架

1、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四、小结 【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六课 建高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过程与方法

●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 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实验证明

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 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 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

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

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 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

四、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 【教学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七课 桥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1、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2、(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2、以实际例子说明(可结合我们家乡的太平桥作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这个由老师做演示实验)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

(1)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2)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八课 用纸造一座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过程与方法

●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合作带来的各种桥模型,请学生按照展览要求先报名,再统一在讲台前参展。

二、请各在座的评委检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统一,然后讨论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这些不同形状的桥模型?教师提出要求,板书如下: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最佳作品奖,最佳评委奖。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

三、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桥?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预计能承多少重量。【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三单元 能量 第一课 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2.学生活动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学生活动5.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学生活动3.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5.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 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大头针、透明胶

2.教师准备: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1.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电磁铁做好了没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注意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描述,指导正确的实验方法。)

4.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为什么?(介绍磁化现象)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哪里比较弱?怎么知道的?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电磁铁有磁极吗?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怎么做?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实验方法。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发现: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6.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注意电池的接法要与汇报前一致),找出2者之间的差别。

(2)讨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3)交流发现。【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三课 电磁铁的磁力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大头针

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直到学生看P5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52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教师巡视。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5.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四课 电磁铁的磁力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研究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把我们自己的假设也像上节课那样证明一下,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填写P55表格。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4.各小组验证假设。教师巡视,强调根据P56“2.准备小组的汇报发言”边实验边准备如何发言。

(三)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四)制作强力电磁铁

1.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大家动手试一试。【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五课 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过程与方法:

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 2.教师准备: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小电动机被安装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转动。你知道它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1.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 2.学生活动。

3.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4.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小电机里的转子部分是一块电磁铁吗?怎么验证?如果老师没有大头针和指南针给你们,只给你们一块磁铁,你们可以验证它是电磁铁吗?为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按照教材P59制做实验装置。并实验。

4.讨论:小电动机内部的零件和结构,对于它的转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六课 电能和能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铁丝 2.教师准备:电扇、电灯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板书: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板书: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2)风车利用了风能

(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 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举例说明。4.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

1.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谁来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

2.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并填写在表格里。

3.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5.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6.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 7.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七课 电能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教师准备: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板书课题:电能从哪里来?)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

1.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演示发电。2.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可以怎么做? 5.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6.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7.成功没有?让小电机发出电来的原因是什么?(介绍机械能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2.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 3.介绍三峡发电站 【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八课 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1.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2.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4.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课 校园生物大搜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过程与方法

● 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 为整个班级准备: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意图:学生能说出名字的让学生说,如说不出名字,让学生观察动植物样子,告诉名称。引发学生调查兴趣)

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

二、设计调查方案

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

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

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

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

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

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F要爱护动植物

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

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意图: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

四、课外延伸:对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回家查找资料 【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二课 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过程与方法

● 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

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

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

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

;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

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

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性活动:

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五、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

(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意义。【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过程与方法

●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教学重点】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准备】

教学用幻灯片: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植物种类,我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生长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在公园,花卉市场等)

二、自主探究:

1、下面这些植物,你们认识吗?说说它们长在哪?有什么特点?幻灯片放映书中11种植物。

2、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以上这些植物分一分类

(意图: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类别,在这一类别中再确定新的标准还可以继续往下分,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2、总结:通过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

3、观察开花植物:说说它们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预设:开花植物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种子)

4、看书P76页,说说不开花植物有哪些

(预设:不开花植物有蕨类、藻类、苔藓类、菌类)

三、拓展活动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比一比哪一组认识的植物多,样式奇特。教师可以以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知道的植物名称,比一比,看哪一组写的多?(意在渗透植物的多样性教育)

四、课外延伸:

找一找校园里常见植物中哪些是常绿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开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开花植物? 【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四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过程与方法

● 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教学准备】

为全班同学准备:鱼、鸟、兔的骨骼标本(或图片)。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动物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动物,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生活在哪?(充分让学生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

二、自主探究:

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吗,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动物分一分类,讨论分类标准,并说说分类方法(预设: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2、比较动物的骨骼

观察比较鸟、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摸一摸人的骨骼有这样的特征吗? 总结: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1、说说鸟,兔子,金鱼,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此标准把动物分成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四、拓展性活动:

播放动物世界短片,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五课 相貌各异的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 生物有不同的性状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过程与方法

●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协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教学难点】

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现象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几个相貌特征组合成的性状图、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四张相同的头部相貌轮廓图。为每组准备:班级相貌特征统计表。为每个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猜老师描述的这是班级中哪位同学?为什么会毫不费力猜测到?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我们的不同

1)小组内选择2个人,观察它们的眼睛、鼻子、嘴、眉毛,看看互相之间相貌有什么不同? 2)通过观察我们有什么发现?(预设: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会发现就某一个相貌特征而言,人与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某两个人都是双眼皮,而另一个人是单眼皮。)

2、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

1)与同学合作,对照下图,观察我们的眼皮,前额发际,耳,下颌等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把调查的结果填入下表中,先小组内互相观察,统计,再汇总成全班表格 性状人数性状 双眼皮 单眼皮 有耳垂 无耳垂 前额V发尖 前额平发际 下颌中央有沟 下颌中央没沟 舌头能向内卷曲 舌头不向内卷曲

2)讨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把单、双眼皮,有、无耳垂相貌特征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相貌不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同的人?

3)每个人的以上表中性状等征是不一样的,如果组合起来会有多少种情况呢?组合成多少种人? 4)如果考虑更多的相貌特征,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我们班级里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吗?全世界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人吗?

三、拓展性活动:

猜一猜描述的是班级的哪一位同学的特征?(根据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颌特点进行猜测)

四、课外延伸:

回家观察父母及亲人的外貌特征 【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第六课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与方法

● 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教学准备】

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知道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如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掌退化的叶子,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是什么使得它们与众不同呢?

二、自主探究:

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1)观察浮萍,小草,玉米的根,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浮萍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与生活的环境有关)

2)观察仙人掌,松树,香蕉树的叶,它们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观察的结果: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形成的认识: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特殊形态结构?说说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

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1)观察生活在水里和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比较它们的身体特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别写出金鱼和鸽子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这些特征对它们有什么意义呢? 动物名称生活环境身体特征我猜想的功能 金鱼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备课人:刘炳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鸽子

2)设计实验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四、拓展性活动:

观察图中的生物器官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些生物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漂移,传播种子。)

五、课外延伸:

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的外形特征,想一想与什么样的环境有关联?人为什么分为黄人种、黑人种、白人种,它们与什么环境条件有关? 【教后反思】

2011――2012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

崔集小学

刘炳宏

第五篇:科学小金鱼教学设计

科学《小金鱼》教学设计

临泽县滨河幼儿园 王翠花 *** 班 级:小班 活动内容:小金鱼 设计意图:

小金鱼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动物,幼儿对金鱼已非常熟悉和喜爱,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所以,让他们观察小金鱼,使他们有直接的视觉感受,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之后,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去观察小金鱼,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学会由头至尾地观察金鱼。

3.懂得观赏金鱼,了解爱护和饲养金鱼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老师用谜语和动作引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长耳朵蹦蹦跳的是谁?摇摇尾巴汪汪叫的是谁?爱吃老师喵喵叫的有是谁?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请听我来说谜语,圆眼睛,小嘴巴,大肚子,大尾巴,好像水里一朵花,大家喜欢观赏它。

二、幼儿观察金鱼,初步认识金鱼。

1.鱼缸里有什么?鱼缸里的金鱼是什么颜色的?小金鱼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金鱼是用来观赏,金鱼的颜色很多,有红色、白色、黑色、黄色。

2.小金鱼长的什么样子?(媒体出示)

三、指导幼儿有序地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主要特征。

1.金鱼的头在哪里?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2.金鱼的身体上有什么?它身上一片一片的东西叫什么?

3.金鱼身体后面是什么?它的尾巴像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观察到的金鱼的外形特征,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四、请幼儿观看有关金鱼的视频,了解其生活习性。

1.小金鱼是怎样游动的?请小朋友模仿小金鱼可爱的样子。2.金鱼爱吃什么?它是怎么吃事物的?金鱼喜欢住在哪里?它是怎样游的?

教师告诉又有而在喂金鱼吃事物的时候,必须注意每天不能给金鱼喂许多食物,否则,金鱼吃得太多,会撑死的。接着,让幼儿模仿金鱼嘴一张一合地吃东西以及在水中摆动尾巴游来游去的样子。

五、观看金鱼展览,学习儿歌《小金鱼》 1.教师播放金鱼展览图片,幼儿欣赏。

2.学习儿歌《小金鱼》,并带领幼儿念一念儿歌。

六、结束活动,教师小结本次活动内容。

下载新教科版科学 2.6金鱼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教科版科学 2.6金鱼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金鱼》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6、金鱼执教者杨贞姬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中的第六课《金鱼》。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

    新教科版《荡秋千》教学设计

    《荡秋千》教学设计 七台河市第五小学 吕秀芹 教材分析 这首现代儿童诗按总分总的结构,以轻快的笔法描绘了儿童荡秋千的情景。诗歌节奏清新明快,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金鱼》教学设计)大全

    教学设计 6、金鱼 岔河中心小学 李文营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中的第六课《金鱼》。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开篇设计直......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金鱼教学设计

    观察金鱼(一) 备课人:牛冬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鱼的外形结构、身上长有什么、是怎样运动的。 (2)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三年级科学上册《金鱼》教学设计

    金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科学课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判断题

    一、 判断:对的请在括号里打“√”,错的请在括号里打“×”。 ( )1、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小时。 ( )2、虽然一分钟很快就......

    新教科版《肥皂泡儿》教学设计

    《肥皂泡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10个字。着重指导学生学写带有部首“车” 的生字。 2、帮助学生能初步将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并能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