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科版《荡秋千》教学设计
《荡秋千》教学设计
七台河市第五小学 吕秀芹
教材分析
这首现代儿童诗按总分总的结构,以轻快的笔法描绘了儿童荡秋千的情景。诗歌节奏清新明快,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使诗中的意象更亲近,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学情分析
诗歌由短句构成,韵律感强,易读易诵,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能很容易感悟到荡秋千的快乐。对于本课的比喻句和夸张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只有运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7个生字荡、彩、蝶、摇、拍、打、鼓,会认6个字彩、握、晃、堆、拍、打。理解“荡”“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花裙子飘呀飘的,好像一只飞翔的彩蝶。” “差点儿就和天边的青山握手”“我快乐地从高处朝下看,脚下摇晃的绿野,就好像是一堆一堆拍打着海岸的波浪。”“但清风总像在鼓励我:荡高一点儿,再高一点儿”这些语句、体会小女孩儿荡秋千的快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儿荡秋千的快乐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本课6个要求认识的字。
一、演示导入,忆快乐:
1.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看一幅图片。你们认识它吗?这是什么呀?(秋千)把两根绳子的一头拴在木板的两端,另一头拴在铁架子或大树上,就制成了大家都爱玩的体育器械——秋千。绳子拴着的木板,叫秋千板,拴绳子的铁架子,叫秋千架。同学们玩过荡秋千吗?玩的时候心情怎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来体会一下文中小朋友荡秋千时的心情。(板书:荡秋千)
【设计意图】“秋千板”对于现在没坐过老式秋千的孩子来说,较难理解。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能省时高效地帮助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板题读题,识“荡”字。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荡:点拨:双折斜字形稳。上边草字头下边汤字,三点水旁,古代指热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草在翻滚的热水上,这棵草会怎样?一会上来,一会下去。看,我们的祖先多聪明,用草浮热水上的画面告诉了我们荡的字义。让我们带着想象齐读课题:荡秋千
过渡:文中的小朋友荡秋千时心情怎样呢?听老师读给大家听好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学词为主。本环节借助荡的字形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从而实现理解课题、指导读题的目的。
三、初读课文,知快乐
1.师范读课文,生听读谈体会?听了老师的朗读,谁能说说文中的小朋友荡秋千时心情怎样?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这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小诗,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抒发了小女孩荡秋千时的欢乐心情。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小女孩欢乐的心情,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a.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音节反复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b.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绳子 脚下 最喜欢 差点儿 一点儿 按诗歌的节奏朗读长句子:
脚下摇晃的绿野,就好像是一堆一堆拍打着海岸的波浪。c.同桌互读,互正字音,把句子读连贯、读通顺。d.在每小节前加序号,数一数一共有几小节。
e.按小节开火车读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给本人和同桌各加2分。
过渡:这么快同学们就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老师真佩服你们!谁能读出小女孩快乐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落实了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品读诵。第一小节
1.指生读,听读思考:哪句话体现了小女孩快乐的心情? 2.出示比喻句:花裙子飘呀飘的,好像一只飞翔的彩蝶。a.出示彩蝶的图片,看看彩蝶和花裙子有什么共同点?(美丽而轻快、自由自在)b.作者把飘飞的花裙子比作了美丽而自由自在的彩蝶,可以看出女孩的心情和飞翔的彩蝶一样快乐。
c.我们读 “飘呀飘的”这个词时,就要用轻柔的语气来读,要表现快乐的心情,句子结尾处的语气要上扬。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从把飞翔的花裙子比做彩蝶我们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快乐,还有哪些语句能表现小女孩的“快乐”呢? 第二小节
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划出能表现小女孩“快乐” 的词语句子。2.小组交流:找到的句子是什么?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3.同桌选代表汇报,师相机点拨训练:
a.差点儿就和天边的青山握手。这是真的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表现她荡得高),高到和天边的山尖一样,多自豪啊!齐读第一句话,把女孩的自豪读出来!b.第二句话中表现女孩快乐的词句有什么? 快乐一词直接体现出我的心情。
我为什么会把绿野看成波浪呢?(因为看到的绿野像大海一样宽广,在摇晃的秋千上看到的绿野像波浪一样在晃动。)
c.教师指导读:站得高望得远,站在高高的秋千上看着平时看不到的景象,小女孩是多么自豪啊!请同学们带着想象来读第二句话,读出小女孩的骄傲和自豪。学生自由读,指生读。d.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女孩虽然经常玩得汗流满面,但她还是最喜欢荡秋千。这是为什么呢? 第三小节:齐读课文,回答问题。相机训练:
1.清风总像在鼓励我:鼓励什么意思?清风鼓励我干什么?
清风仅仅是在鼓励我把秋千荡高吗?他还像在鼓励我,在锻炼身体、学习方面,都再高一点。3.“:”后面的话是谁说的?嘴上说的、心里想的内容前面都要用冒号。有人鼓励过你吗?他怎么说的?
4.鼓励的话语满含着温暖和期待,我们在读清风的话时就要读出这种语气。指名读。【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句、夸张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鼓励”的意思,了解了“:”的用法,在阅读中积累了词语,体会了小女孩快乐的心情,进而落实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标。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表现小女孩快乐的语句。
2.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懂得的道理。3.认读生词,给生字注音。4.读背小诗《我想》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要指导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环节在组织学生积累语言、强化识字的同时,进行了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2.荡秋千
美
高 快乐再高
第二篇:荡秋千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仡佬族歌曲《荡秋千》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在聆听、表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歌曲情绪,并在亲身尝试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能用愉快的情绪、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掌握八分音符、符点音符和音的高低起伏。
4、能熟练的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重点:能用愉快的情绪、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1、掌握八分音符、符点音符和音的高低起伏。
2、能熟练的演唱歌曲的旋律。教学准备:钢琴、教学光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强调坐姿和纪律
二、导入:
1、播放《荡秋千》音乐伴奏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生跟老师舞蹈。问:“你知道这首曲子是哪个民族的吗?”生回答。
2、师:我国有56个民族,在贵州有一个神奇而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你们不知道吧?让我们去看看。(播放荡秋千伴奏)
3、师小结:多么美得音乐,这是一首仡佬族的童谣,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刚才我们的动作像是在玩什么游戏?生回答。
4、小结:对,感受到了快乐,我们上下起伏的动作感受到了音的高低起伏,像是在玩荡秋千。荡秋千是我国的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休闲运动,今天让我们和仡佬族的小朋友一起在音乐中荡秋千。(板书课题)
三、学习歌曲:
1、师:“看、听他们是怎么玩的?”(听音乐)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板书:欢快、活泼)
2、老师也想参与进去跟他们一起玩,你们帮老师打节奏。(师范唱)
3、你们想在音乐中玩荡秋千吗?一起来吧,用啦来轻声演唱。
4、加入歌词轻声唱。
5、看这一句谁来唱(嘎吱来的响来)注意音的高低起伏,其中这两个音的跨度很大。
全班一起唱这一句。用手势来表示音的高低。这一句在这首歌出现过几次?唱一唱。
6、再看最后一句。(多媒体展示)讲解八分休止符。
7、哪一句让我们感受到荡秋千真开心,唱一唱。开心的表情是这样的?(板书图)
8、玩的开心的同学站起来一起唱。
9、让我们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甜美的声音来演唱。
10、歌词接龙游戏(分组和男女生演唱)
11、在歌词中我们感受到了荡秋千,让我们在曲调中感受荡秋千,同学们轻声唱旋律。
12、会唱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演唱。
13、游戏(曲调接龙)
四、拓展:
1、在仡佬族除了有优美动听的童谣,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戏曲文化的活化石地戏。地戏一般在元旦或春节的时候演出,剧目一般取材于《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在饰演中加入了许多青目獠雅的人物以加强驱邪崇尚的气氛,人们在看戏时也是在看人的戏脸子(面具)现在让我们走进地戏去看看。
2、独特的艺术文化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在仡佬族民歌《荡秋千》中去看看他们的风土人情。
五、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仡佬族,在以后我们还会走进其他的民族。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节课再见。
第三篇:《荡秋千》教学设计
《荡秋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首现代儿童诗按总分总的结构,以轻快的笔法描绘了儿童荡秋千的情景。诗歌节奏清新明快,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使诗中的意象更亲近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学情分析:诗歌由短句构成,韵律感强,易读易诵,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能很容易感悟到荡秋千的快乐。对于本课的比喻句和夸张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只有运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7个生字荡、彩、蝶、摇、拍、打、鼓,会认6个字彩、握、晃、堆、拍、打。理解“荡”“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花裙子飘呀飘的,好像一只飞翔的彩蝶。”“差点儿就和天边的青山握手”“我快乐地从高处朝下看,脚下摇晃的绿野,就好像是一堆一堆拍打着海岸的波浪。”“但清风总像在鼓励我:荡高一点儿,再高一点儿”这些语句、体会小女孩儿荡秋千的快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
教学设想:多媒体课件,光盘,微视频 教学过程:
一、演示导入,忆快乐:
同学们,上课之前,请大家看一幅图片。你们认识它吗?这是什么呀?(秋千)把两根绳子的一头拴在木板的两端,另一头拴在铁架子或大树上,就制成了大家都爱玩的体育器械——秋千。绳子拴着的木板,叫秋千板,拴绳子的铁架子,叫秋千架。同学们玩过荡秋千吗?玩的时候心情怎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来体会一下文中小朋友荡秋千时的心情。(板书:荡秋千)
【设计意图】
“秋千板”对于现在没坐过老式秋千的孩子来说,较难理解。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能省时高效地帮助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板题读题,识“荡”字。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荡:点拨:双折斜字形稳。上边草字头下边汤字,三点水旁,古代指热水。(光盘播放这个字的笔顺,直观生动地让学生记牢这个字的结构)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棵草在翻滚的热水上,这棵草会怎样?一会上来,一会下去。看,我们的祖先多聪明,用草浮热水上的画面告诉了我们荡的字义。让我们带着想象齐读课题:荡秋千 过渡:文中的小朋友荡秋千时心情怎样呢?听老师读给大家听好吗?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学词为主。本环节借助荡的字形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从而实现理解课题、指导读题的目的。
三、初读课文,知快乐
1.师范读课文,生听读谈体会?听了老师的朗读,谁能说说文中的小朋友荡秋千时心情怎样?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小诗,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抒发了小女孩荡秋千时的欢乐心情。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小女孩欢乐的心情,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a.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音节反复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b.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绳子 脚下 最喜欢 差点儿 一点儿 按诗歌的节奏朗读长句子: 脚下摇晃的绿野,就好像是一堆一堆拍打着海岸的波浪。c.同桌互读,互正字音,把句子读连贯、读通顺。d.在每小节前加序号,数一数一共有几小节。e.按小节开火车读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给本人和同桌各加2分。过渡:这么快同学们就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老师真佩服你们!谁能读出小女孩快乐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落实了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品读诵
第一小节
1.指生读,听读思考:哪句话体现了小女孩快乐的心情? 2.出示比喻句:花裙子飘呀飘的,好像一只飞翔的彩蝶。a.出示彩蝶的图片,看看彩蝶和花裙子有什么共同点?(美丽而轻快、自由自在)3 b.作者把飘飞的花裙子比作了美丽而自由自在的彩蝶,可以看出女孩的心情和飞翔的彩蝶一样快乐。c.我们读 “飘呀飘的”这个词时,就要用轻柔的语气来读,要表现快乐的心情,句子结尾处的语气要上扬。(视频播放小女孩荡秋千的场景,激发孩子的兴趣,感受荡秋千的快乐。)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过渡:从把飞翔的花裙子比做彩蝶我们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快乐,还有哪些语句能表现小女孩的“快乐”呢?
第二小节
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划出能表现小女孩“快乐” 的词语句子。2.小组交流:找到的句子是什么?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3.同桌选代表汇报,师相机点拨训练: a.差点儿就和天边的青山握手。这是真的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表现她荡得高),高到和天边的山尖一样,多自豪啊!齐读第一句话,把女孩的自豪读出来!b.第二句话中表现女孩快乐的词句有什么? 快乐一词直接体现出我的心情。我为什么会把绿野看成波浪呢?(因为看到的绿野像大海一样宽广,在摇晃的秋千上看到的绿野像波浪一样在晃动。)c.教师指导读:站得高望得远,站在高高的秋千上看着平时看不到的景象,小女孩是多么自豪啊!请同学们带着想象来读第二句话,读出小女孩的骄傲和自豪。学生自由读,指生读。d.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过渡:小女孩虽然经常玩得汗流满面,但她还是最喜欢荡秋千。这是为什么呢?
第三小节
齐读课文,回答问题。相机训练: 1.清风总像在鼓励我:鼓励什么意思?清风鼓励我干什么? 清风仅仅是在鼓励我把秋千荡高吗?他还像在鼓励我,在锻炼身体、学习方面,都再高一点。3.“:”后面的话是谁说的?嘴上说的、心里想的内容前面都要用冒号。有人鼓励过你吗?他怎么说的? 4.鼓励的话语满含着温暖和期待,我们在读清风的话时就要读出这种语气。指名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句、夸张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鼓励”的意思,了解了“:”的用法,在阅读中积累了词语,体会了小女孩快乐的心情,进而落实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标。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表现小女孩快乐的语句。
2.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懂得的道理。
第四篇:荡秋千教学设计
《荡秋千》教学设计
沂水县第五实验小学 范友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快乐有趣的童心世界,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荡秋千》,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三拍子节奏所表现的“荡秋千”形象,并唱出荡秋千的感觉。
3、通过学习歌曲感受仡佬族儿童的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为歌曲《荡秋千》分段,并找出其中的重复乐句,探究并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二拍子的强弱,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以及八分休止符的节奏演唱准确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PPT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情导入:
1、师生问好
2、节奏练习
师在桌子上拍打着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静心聆听的习惯。(出示节奏:XXX XX ︱ X〃 X ︱XX XXX ︱ X—︱)欢迎你欢迎你呀欢迎到这里来。
拍打节奏时我们应该注意:八分休止符,结尾的二分音符,学生跟老师再有礼貌的去回应那边的小朋友,谢谢你 谢谢你呀
我们非常高兴。
二、初次聆听感受歌曲
1、初听谈感受
2、感受音乐的快乐、音的高低起伏,像是在玩荡秋千。
3、简介荡秋千运动。
荡秋千是中华大地上很多民族共有的游艺竞技项目。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1991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将荡秋千列为表演项目,后来吊秋又被列为比赛项目。秋千这种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民俗事象,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5、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仡佬族小朋友怎样的心情?你想到了怎样的场面?
6、简单介绍仡佬族,观察哪些地方与我们的不同(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一个古老的民族。分散居住在贵州省西部、南部等地区,汉语是他们主要语言交通工具,但也有部分人会讲苗语等,他们热爱生活、创造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
二、学唱歌曲学唱歌曲《荡秋千》
1、出示歌词,师按节奏逐句示范读歌词,请学生跟随齐读。
2、教师师范演唱这首仡佬族儿歌,请学生想像自己也在同他们一起快乐地玩耍,可以边荡边加伴奏。(如:2/4 嘎
吱
嘎
吱)
3、边听歌曲边挥拍边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找出相同的两句歌谱。师总结:第四句是第一句换头不换尾的乐句重复,而第五、六乐句与二、三乐句又是完全重复。所以,这个曲子的第二段实际上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的第四句的换头手法,是民族民间音乐结构手法中最为常见的手法之一,在此曲的运用中极其自然,舒畅。
3、请同学们观察本曲所用音符材料,主要用了1 2 3 5 6这几个音,全曲的旋律骨干音为3565351。第一句主要是35两个音;第二句是主要是65两个音;第三句是351。这就是旋律发展手法。
4、奥尔夫手势练声 :强调坐姿和科学的发声(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吐字归音)
5、请同学们在老师的琴声伴奏下,用wu的音跟随老师哼唱本曲。(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跟着歌曲做荡秋千的动作)
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表现荡秋千的时候一上一下的句子并一起尝试演唱。
请学生们找出在村口跟村里小朋友打招呼的节奏是一样的句子,重点的唱一遍。再找出刚才练声的时候已经接触了的两句,一起填歌词演唱。
教师讲解重难点:
A、找出歌曲中的一个休止符,教师范唱两种效果,一种带休止符,一种不带,让学生感觉哪个更能表现活泼快乐。学生找出带休止的更能体现活泼快乐的情绪,单独的唱一遍这一句。在老师的伴奏下,一句一句唱歌曲,并且手打拍子。然后整体演唱歌曲。
B、大跳音程:师在钢琴上模仿荡秋千从高到低1——3或从低到高5——5。(将练声和听音高融入其中)C、连音线
6、你感觉到的本曲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呢?
7、师生对唱旋律
师唱第一句旋律,生唱第二和三句旋律,师唱第4句旋律,生唱5、6句旋律(唱2遍,第2遍速度可以稍加快些)
8、请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甜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荡秋千》。
四、节奏编创
五、结束:小朋友们,欢乐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咱们的音乐列车又要起程了。让我们坐上音乐列车,用笑脸来挥别带给我们欢乐的仡佬村庄。
第五篇:新教科版《肥皂泡儿》教学设计
《肥皂泡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10个字。着重指导学生学写带有部首“车” 的生字。
2、帮助学生能初步将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并能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的详细过程。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口味本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性。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童年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吹肥皂泡,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欣赏冰心笔下如诗如画的肥皂泡。体会冰心奶奶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文 过渡:通过自主学文,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学习指导: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着画面,把你想到的画面读出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活动再次吹肥皂泡激发学习乐趣。
师:我们已经了解怎么吹肥皂泡了。现在就来吹一吹,吹时一定要注意观察,看看谁吹的泡泡最美?飞得最高?注意不要让泡泡水溅到眼睛里。(生吹: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下座)(老师要参与其中,如:看,那个泡泡多大呀!啊,一串串泡泡飞起来了!瞧,这个泡泡的颜色多美丽呀!一个大泡泡分成两个小泡泡了,多可爱呀!……)
师:同学们,刚才玩得开心吗?肥皂泡美丽吗?(生答)冰心笔下的肥皂泡更美丽,那诗意的语言把肥皂泡描写的活灵活现。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朗读冰心奶奶笔下美丽的肥皂泡吧!
3、理解赏肥皂泡的美丽。
A、点拨要点:紧紧围绕‚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抓住“美丽”一词让学生从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变化、吹的动作等体会吹起来的肥皂泡的美丽。
(出示课文内容)在肥皂泡飞舞的课堂学生大声的朗读第4自然段,读后指导你认为作者哪写出了肥皂泡的美丽?(学生自由发 言)
B、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出示: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四、总结回顾
作者为什么喜欢吹肥皂泡?
五、布置课下作业
尽管肥皂泡的美丽是瞬间的、短暂的,但它却让我们难以忘怀,带给我们的快乐会永远留在我们成长岁月的梦里。冰心奶奶笔下描写的肥皂泡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忧无虑、幸福畅想的儿童世界。请你课下再吹肥皂泡,再次感受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肥皂泡 做泡泡 和弄和弄 吹泡泡 吹、提、扇 看泡泡 美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背诵课文。2、复习生字:(1)请学生读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2)请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过渡:同学们都能够准确的读出生字的字音、及词语,现在学习识记书写生字。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板书生字,学生自由组词,教师同时板书。
2、板书演示“转”、“低”的笔顺。
3、重点强调多音字 “转”并组词。
“低”的第5笔是横,用红色强调关键笔,“低”的第5笔,要稍倾斜;“洒”与“酒”的区别。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此设计注意利用汉字造字原理进行教学,注意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
过渡:为了检测出同学们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如何,我们做以下练习
三、巩固练习
1、用下面的字组合成新的字、组词、注音。弄 轻 圆 飘 透 乱 转 仰 洒 低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透明:
四、作业
1、认真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五、总结
板书设计:
肥皂泡儿
弄 轻 圆 飘 透 乱 转 仰 洒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