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科版 2.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2.3 《用手来测量》
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
林光荣
一、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前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学生通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拃,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拃数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学会用手拃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2、过程与方法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2.教学难点: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小组(4人一组):长纸条,记号笔,软磁铁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根据比较大树的粗细来引出利用身体来测量物体。
(ppt展示大树图片),在平常我们去公园玩的时候,一定会看到有很多的大树,这时候如果你想比较一下几棵大树的大小,你会怎么办呢?(请学生来边说边演)
2.引出用身体来测量,测量能使比较更准确直观。
刚才老师提问的几位同学,大部分的同学都选用了一个非常科学,非常棒的方法,就是用尺子测量。那如果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同学们会利用什么方法去测量比较这些大树呢?(学生七嘴八舌说道)
刚刚那位同学说得真好,他是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方法,也就是用他的身体当工具来测出大树的粗细然后进行比较。看样子用身体来测量的时候大家能更好地知道树有多粗。那我们的身体到底有哪些部位可以用来充当测量的工具呢?(ppt展示身体其他部位)
(二)、用手来测量 1.介绍用手测量的单位拃
是的,我们还可以用脚迈步,手拃的方法来测量物体(一拃就是我们手掌展开,大拇指到中指或小拇指的距离)。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测量呢?——因为它们的长度是大致保持不变的。
2.试着用手来测量身边的物体
那我们就试试用手来测量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吧,看它们都有多长。(学生测量书本长度)
3.利用纸条协助测量不平整物体
刚才同学们测了不少东西,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测测看?(通过学生测量来规范测量动作,每拃之间要相连)
那如果是这张凳子呢?你们觉得它的高会有几拃?哪位同学能上来挑战一下吗?
看样子,不够平整,不是很好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比较方便地知道它的高度到底是几拃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纸条来比较获得凳子的高度,再来测量纸条的长度,那就是凳子的高度)
4.测量桌子的高度
同学们真会思考,能想到用纸带来帮忙测量。现在老师要布置一个任务,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顺利完成,你们有信心吗?
任务:
(1)预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几拃;(2)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3)在纸带上标出测量结果。注意事项:
(1)测量中,测量单位要首尾相连不断重复。(2)为减少误差,一共测2次,用同一只手。
(3)每 次 测 量好 要 填 好 表 格。
5.比较
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结果按小组顺序拿到讲台,让老师贴到黑板上,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测量结果。
(三)、研讨
整理不同小组的数据,对比发现不同小组的结果不一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是为什么?
请班上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上台比较手掌,引出原因。同时说明用手拃测量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在比较的时候用同一个人的手才更好。
(四)、延伸
课后思考:用脚量一量从门口到阳台距离有多远?
第二篇: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百崎中心小学 陈燕梅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前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学生通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作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拃,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拃数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学会用手拃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时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长纸条 小组(2人一组):圆头剪刀,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设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间教室的这一端到那一端有多长吗?
观看视频里的同学是怎样测量的。你们看出来了吗?
2、聚焦主题。
过渡: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今天我们要学习用手来测量。揭示课题《用手来测量》
(1)提问:用手怎么来测量呢?很好奇吧?
介绍“一拃”这个测量单位,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叫做 “一拃”。
(2)生齐读“一拃”2遍。
(3)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做:举起你的右手,将大拇指用力张开,食指慢慢收回,如果觉得收回有难度也可以不用收回。
(4)同桌互相检查是否真的掌握了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过渡: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敢不敢挑战?请你预测桌子高度有几拃。
2、我们来用手试着测一测好不好?你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3、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帮手,一条纸带,它可以怎么帮助我们呢?谁想到办法解决困难了?
4、出示图片,老师讲解如何测量。
5、学生观看视频,加深理解测量步骤及注意事项。
6、教师提醒学生注意:①两次测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7、两人一组开始测量。
(三)研讨
1、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粘贴好。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3、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课堂总结和拓展
1、用手测量有什么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2、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居进行测量。
第三篇:《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根塑料棒、一张学习单。
六、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问题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间教室的这一端到那一端有多长吗?
观看视频里的同学是怎样测量的。你们看出来了吗?
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
2.聚焦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手来测量。揭示课题《用手来测量》
(1)用手怎么来测量呢?很好奇吧?我们一起来通过视频学习一下吧。
介绍“一拃”这个测量单位,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叫做 “一拃”。
(2)请你试着用“一拃”来测量桌子
(3)老师发现有这样的“一拃”你觉得他做的对吗?(出示一拃没有最大距离张开的视频、没有从起点出发,没有首尾相连的错误示范)
(4)机动设置:让你的同桌检查是否真的掌握了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敢不敢挑战?请你预测桌子高度有几拃。
2.我们来用手试着测一测好不好?你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3.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帮手,一条纸带,它可以怎么帮助我们呢?观看视频。
4.教师提醒学生注意:①两次测量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
5.两人一组开始测量。
6.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粘贴好。
(三)研讨
1.一同数数各有多少拃数,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3.学生看法: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用身体的部位来测量家里的家具等长度或高度。
第四篇:用手来测量教案
第3课用手来测量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问题引入。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教师可以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
2.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 “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4.测量纸带的长度。教师要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
三、研讨
1.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 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第五篇: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2.3《测量肺活量》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2.3《测量肺活量》教案
课题
测量肺活量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能获取合理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能够对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乐于与人合作交流。
2.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呼吸系统健康与空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难点
能够对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反思、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聚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呼吸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你们知道呼吸的好坏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吗?
你还记得最近一次测量的肺活量数值吗?
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吸入最多空气后,尽力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身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我们来尝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有哪些方法能比较两个人的肺活量的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吹哨子来测试我们的肺活量:深吸一口气,吹响手中的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长一些。
出示课题:测量肺活量。(板书课题)
肺活量
明确肺活量的概念
吹气球、憋气等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概念,为后续活动正常开展起铺垫
2.科学探索
探索: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我们可以使用简易肺活量袋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实验材料:肺活量测量袋、通气管
实验步骤:
(1)展开测量袋,放置好通气管。
(2)深吸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3)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然后将测量袋往充气的方向卷,直至卷不进去为止。
(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
(5)重复测量三次,在两次测量之间稍做休息。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肺活量大的同学,一次性呼出的气体的体积也越大。
肺活量与健康
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能力较差,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播放视频《用排水法测肺活量》
播放视频《肺活量的测量》
体检时一般用高精度电子肺活量测试仪。
播放视频《肺活量测试仪使用方法》
准备实验材料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完成实验记录。
明确肺活量与健康的关系
观看视频
通过使用简易肺活量袋掌握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
3.科学研讨
活动:男、女分别两名同学同时跳动1分钟,比较停止运动后谁能更快恢复正常呼吸。
研讨一:你对自己现在的肺活量满意吗
教师点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800毫升~2000毫升。结合你测量的数据分析,符合标准,说明你的肺活量是达标的;如果低于标准,那么就要注意了,如果没有相关疾病,就运动起来,加强锻炼吧!
研讨二: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肺活量?
教师点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有益健康。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肺部的收缩力量和增大胸廓活动范围,呼吸能力就会提高,肺活量也会增加。另外,体育锻炼还促进了呼吸系统的发育,增进呼吸系统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抵抗呼吸道传染病。
播放视频《增加肺活量的方法》;
你打算今后怎么办?
教师点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生活和学习中要保持挺胸抬头的姿势,正确的站姿和坐姿有利于呼吸顺畅,增大肺活量。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大肺活量。如可以深呼吸后屏住呼吸5~10秒再呼气,每天坚持10分钟,就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我们要远离烟雾,尤其是香烟和二手烟。
我们运动时呼吸会加快,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次数会增加,如果空气质量不好,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比拼肺活量的小大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
猜测、交流答案
观看视频
多锻炼身体、多参加体育活动。
通过比较,能更好的理解体育锻炼为什么能提升肺活量。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肺活量。
通过讲解和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增加肺活量的方法。
知道肺活量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大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显著的增大肺活量。
4.拓展提高
科学零记录
肺活量是不是越大越好?
肺活量代表着人体的心肺功能,可以用来鉴别呼吸是否有阻塞。通常来说肺活量越大的人供氧能力越好,例如:体育运动员的肺活量就非常大。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在高原上如果肺活量过大,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就会很多,但是由于氧气稀薄,有可能会造成缺氧。
猜测答案
拓宽知识面,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肺活量是人体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学会了用简易的方法测量肺活量,对数据进行分析;知道增加肺活量的方法;知道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3
测量肺活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