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要求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1个“舟”字偏旁。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都有过哪些发现?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自由回答)
2、师:在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叫达尔文,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
12、有趣的发现并解释“有趣”的含义。
4、通过了解课题,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把不懂的词语多读几遍。
(2)读通文中的长句子。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简单地说出本文中的“发现”有趣在哪?
完成阅读要求中的问题。
(1)师问:本文一共几个自然段?(3个自然段)
(2)本文中的“发现”有趣在哪?(小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 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
师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了解了本文的有趣的故事,你们真棒!可是你们发现没有,在你们读课文的时候,有一些生字宝宝也偷偷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2、师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认读。
(1)抽读生字词。
(2)扩词。
(3)你能选一个字组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3、你能给这些生字宝宝分类并为它们找到家吗?
左右结构:现 船 洋 刮
上下结构:复 案 容 易
独体字:乘 而
半包围:考 存
全包围:因
师:我们帮生字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也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让这些生字朋友在我们的笔下成为一个个快乐的音符呢?
4、指导写字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写法上比较难掌握?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
重点指导:乘 考 船 复 存
乘:左右要对称。
考:撇稍长。
船:舟是形窄长,横变提。
复:上宽中窄下宽。存:右下旁写大些。
(现洋:左窄右宽。刮:左稍宽右稍窄。案:上宽下窄。因:字方正。而:字扁平。容:上扁下大。易:下窄下宽。)
其余的8个生字自己可以仿照写字书上的字动手写一写。也让它们成为我们笔下一个个快乐的音符吧!
5、字体展示。学生互评。
6、巩固练习。
(1)现()乘()船()洋()考()复()案()见()剩()般()样()老()夏()安()刮()存()容()易()而()因()话()在()空()忽()面()困()
(2)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选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著名考察奇怪容易因为
7、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那么,你们想不想带着这些生字朋友重新走入课文,深入地了解一下课文呢?(想)那好,我们明天接着讲。
第二篇: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草,向前走》教学设计
《小草,向前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乐,激发对小兵一样的小草的喜爱、敬佩之情。
2、学习质疑,学习自主阅读发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认识双线格中的10个生字,学习并掌握衣字旁儿,学会写田字格内的13个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部分段落。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小草,向前走》。(板书)看了题目,你联想到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人们都把小草比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三、读悟结合,理解课文
1、(1)读课文,想一想:人们把小草都称作什么小兵,他们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拿出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2)精读课文、学习词语、理解内容。第1部分(第1~2自然段)
出示句子:“到山坡去,到河堤去,到路边去,给大地盖上厚厚的绿被。”说一说你从这3个“到”中读出了什么?“厚厚的绿被”是什么样?能否去掉“厚厚”二字,为什么?
2、拓展练习:请你也用“到……到……到……”说一句话。指导朗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感受。
3、第2部分(第3~4自然段)自由说话后理解:什么是“享受”?为什么说“小草给人们绿的享受”?指导朗读。
第3部分(第5~6自然段)人们为什么把小草称作“勇敢的小兵”?想一想小草在收回失去的领地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小草会怎么做?
学生自由说话,理解“战斗”的意思,体会小草的勇敢。指导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4、小草,向前走 给大地盖上绿被
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绿色 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草为人们做了那么多好事,假如你是一朵白云或一只蝴蝶,你想对小草说点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分别读这3部分,引导学生读出对小草的亲切、敬佩、喜爱之情。
3、熟读成诵,指名学生背诵。
二、积累
1、学习课文,你又认识了哪些好词语?在课后的“词语超市”中写一写。
用课文中的新词如:“出征”、“领地”等说一句话。
2、识字、写字
(1)认读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有些生字可以以词为单位认读。(2)引导观察,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左窄右宽的字:被、排、校、场、战。
左中右相等的字:街(中间的两个“土”对准竖中线写)。上窄下宽的字:盖、安。独体字:斗。
(3)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练习:练习写生字
四、拓展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一些爱护小草的标语。
五、作业:
必做题:
1、选择正确读音
2、形近字组词
选做题:成语仿写(带“绿”字的成语)板书设计
小草,向前走
盖 被 安 排 校 园 街
球 场 战 斗 征 收
第三篇:新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正确运用“行”这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交流感悟,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有创意地进行交流感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悬崖挂块大白帘,千手万脚捉不住,远听千军万马吼,近看银泉飞下谷。
学生揭示谜底:瀑布
(师)今天,我们就进入“快乐读书屋”去看看《黄果树瀑布》
2、板书课题,简单介绍黄果树瀑布。
(师)同学们,想看一看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怎样一番境观吗?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二、自读课文,自主感知。
1、教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全篇内容。
(师)请同学们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采用默读、轮读、分组读、赛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小组内的同学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集体交流,了解学生自主读书的情况。
(师)同学们读的那么认真,那么投入,相信一定有很大的收获吧,愿意和大家一同分享吗?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三、结合图片,感悟难点。
1、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感受瀑布的声音。(师)课文中那些词描写的是瀑布的声音?(生)明确:隆隆巨响(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去感受瀑布的隆隆巨响吧!
(师)你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在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
2、师生共同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名读,让学生说出当你走到瀑布前的感觉。(生)蒙蒙细雨扑面而来。(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感受瀑布全貌和壮美。(师)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交流瀑布的全貌。(师)板书(师)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瀑布的景象。
指名带着感受读一读。师生互评。
(师)现在你愿意再次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三、四、五自然 段吗?
4、自主合作,读演结合
组织学生分小组练习表演,当一次小导游,可以用自己的话向“游客”介绍黄果树瀑布和水帘洞。
四、拓展延伸。
1、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摘抄摘积累本上。
2、结合课文说一说:假如你是大诗人李白,你来到黄果树瀑布游览,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五、检查识字。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的这么流利,老师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也一定都认识了吧,我们来个识字游戏好吗?组织“开火车”游戏。
六、推荐作业。
1、找一找其他有关写景的文章读一读。
2、推荐阅读叶圣陶先生的《瀑布》。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屋一 黄果树瀑布
瀑布的声音 隆隆巨响 走近瀑布的感觉 蒙蒙细雨扑面而来
瀑布的全貌 壮观
水帘洞 好象一幅大窗帘
第四篇:新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彡”。
3、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登鹳雀楼》
一、揭示课题。
1、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二、检查预习,初读理解。
1、指生读,读准字音,集体评价。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三、展示汇报,点拨指导。
1、小组比赛朗读古诗。
在比读中评议,达到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
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板书:白日 尽黄河 流)
2、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3、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5、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6、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五、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背诵全诗。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试着用今天的方法学习下一首诗。
3、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楼”“流”的结构。第二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揭题质疑。
1、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题,想想这首诗可能会写哪些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送何人,去何方,何地送,如何送)
2、自由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诗的节奏。自己试试。
3、同桌互读、指生读、互相评价。
4、反馈,指名读并随机指导。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理解诗句。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借助书中和词语手册的注释,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
2、理解“西辞、故人、下扬州”的意思。
师板书:扬州、黄鹤楼。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故人在这是指谁?(孟浩然)再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3、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谁还能用读过的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指名说。
4、理解“孤帆、尽、唯见”,感悟离别之情。
默读后两句,边在书上做记号,诗中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种情感?
重点:①“尽”、“唯”字衬托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过程以及对孟浩然无限深情。
机动点拨:这是什么样的朋友离开,这是怎么样的友谊? ②理解“孤帆”。
三、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
2、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第三课时:《望庐山瀑布》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1)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2)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2、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1)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学生:解释诗题。(2)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二、读读诗,指导朗读。
1、指生朗读,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指名读,师生共读。
三、交流诗意,汇报收获。
(1)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诗句的意思,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适时点拨。重点抓住“望、挂、飞、直下、三千尺”等词 的理解。
1、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究竟有多高哪?1米=3尺,3000尺=1000米。这瀑布有1000米那么高吗?不是,这里是强调瀑布的高!
2.有感情朗读古诗,试着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指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四、当堂检测。
(1)近义词 依—()欲—()尽—()(2)反义词 穷—()入—()落—()(3)比一比组词
楼()尺()流()之()搂()尽()梳()芝()
(4)这三首诗都抓住了、、景物描写的,烟花三月这个季节还可以说成()()。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生全体背诵。)
板书设计:(略)
第五篇:新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鸡蛋》教学设计
《画鸡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老师说的话。
3、理解达·芬奇学习态度转变的原因,懂得只有从小下苦功夫,严格训练,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鸟”。教学难点:理解达·芬奇学习态度转变的原因,懂得只有从小下苦功夫,严格训练,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导入新课。
(出示鸡蛋)问:这是什么?请你在纸上快速画下它好吗?鸡蛋画好了,你觉得鸡蛋好画吗?那么,如果让你画上一节课、一天,你的感受会怎么样呢?
四百多年前,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小的时候学习画画,他的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鸡蛋那么好画,那他的老师为什么还天天让他画鸡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画鸡蛋》(板书课题)。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同桌或老师。
2、出示词语:不耐烦、严肃、训练、熟练、准确、无论(个别读,齐读)。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品读重点,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这段中“著名”一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来说一说。
3、想一想,通过读第1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4、指名读这一段,师生评议。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过渡: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为什么天天让他画鸡蛋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 ”画出达•芬奇和老师对话的句子,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试着读一读。
1、达•芬奇刚画鸡蛋时的态度如何?(不耐烦)为什么会“不耐烦”?体会不耐烦的语气,指导读达•芬奇的话。
2、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又是怎么说的?
3、老师说话的态度怎样?怎样说才是严肃的?指导朗读。
4、分角色读,师生合作,同桌互读,展示交流。
5、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说:“你以为画鸡蛋是件很容易的事 吗?”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
6、实践观察。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鸡蛋,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鸡蛋的样子,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老师有意识叫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学生说,看到的鸡蛋是什么样的,再把鸡蛋变换放的角度,再观察,再说。
7、是的,正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个鸡蛋,形状都各不相同,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天天让他画鸡蛋,这样做是为了:(出示填空题)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8、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感受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达•芬奇学画的刻苦。
此时的朗读要求学生要比刚才的更投入,感情更饱满。过渡: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态度改变了吗?
9、哪些词语证明达•芬奇的态度改变了?(用心,一张又一张。)
10、请用“一张又一张”这样的词语来说明达•芬奇用心地画鸡蛋,如“一天又一天……”
11、请用心地读一读,读出达•芬奇画鸡蛋的认真。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达•芬奇绕过勤奋的努力,后来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段。
2、这样的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欣赏达•芬奇的名作,说说感受。
3、总结谈话:达•芬奇小时候听老师的话,仔细观察鸡蛋的形状,认真地画鸡蛋,长大后无论画什么,都能画得又快又像。
板书设计:
画鸡蛋
不耐烦 用心 又快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