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篆书——弧画三课时
篆书——弧画
课 题:篆书——弧画 课 时:3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小篆笔的基本书写方法和一般的笔画书写顺序。
能力目标:了解小篆书体结字的大体原则,学会中锋运笔,提高写字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写小篆的过程中认知篆字,丰富文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并为今后进一步自学和欣赏篆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篆书的用笔与结字,尤其是要帮助学生把握中锋用笔的基本方法和小篆圆笔为主的书写特征。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和控制毛笔,心平气和,保持行笔的稳定性。教学用具:毛笔、水瓶、课本 学生用具:毛笔、墨汁、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品
二、讲授新课 小篆的笔法分析
(一)小篆的基本笔法:弧画: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二)通识:讲解甲骨文(结合书中图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篆书知识
(三)练习:用硬笔完成15页字(师演示生练习)
(四)小结:弧画等特点明显,容易书写 板书设计: 篆书——弧画
教学反馈:通过书写来看,用毛笔来书写圆转部分用笔不能准确,书写时太快等原因。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品
二、复习:
1、甲骨文
2、左右向弧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 小篆的笔法分析
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三、作业:完成13页软笔弧笔画的练习(师演示生完成)
四、小结:讲评作业
板书设计: 篆书——弧画
教学反馈:通过两节课的书写来看,用毛笔来书写圆转部分不是能准确书写到位,还是要多加练习。
第三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品
二、复习:左右外弧的写法
三、讲授新课 小篆的笔法分析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弯曲弧
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方法加以完成。转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动作相配合,使笔锋顺势转过。
四、练习: 请同学们尝试着用硬笔临摹下面的字,教师书写演示,学生练习。
经、日、后、既、乐、显、日、四、国
五、拓展知识:通识金文
六、完成毛笔字练习:书法练习册15——19页
七、小结:讲评作业
板书: 弧画——方弧、弯曲弧
经、日、后、既、乐、显、日、四、国
教学反馈:弧画的书写过程及特点学生了解,在书写时学生注意用笔方法,能够认真完成作业。
第二篇:高中美术 《篆书——笔法特点》两课时
《篆书——笔法的特点》
教材分析: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书法的五种书体有基本的了解,增加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从而感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课 题:篆书——笔法的特点 课 时:2课时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书法的五种书体。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分辨五种书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篆书,让学生对篆书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的了解。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程度,收集一些书法的相关资料,包括五种书体的范本,以及教师自己的书法作品。
学具准备:毛笔、课本、墨汁、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走近篆书,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伊始,伴随着古琴的优美琴声,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和典型的篆书范本,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对书法的兴趣,带领学生一起体验篆书的学习之旅。)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这些书法家有哪些代表作?还知道有哪几种书体?
生:有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代表作有《兰亭序》,《颜勤礼碑》,《颜勤礼碑》,《神策军碑》等。
师: 同学们对书法知识知道的还真不少,这里有几幅老师临摹的书法作品,你们想看吗? 生(异口同声):想看!师(展示作品)感觉怎么样? 生:很好看。
生:字体的粗细一致,象形成份居多,且字体略长。
师:想了解这些书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里面的篆书,感受篆书的神奇魅力吧!(师板书:篆书)
二、书法概述,介绍篆书历史。
师:同学们刚才讲的都非常的正确,大家知道我们祖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边介绍边向学生分别展示教师书写的五种书体。)
生:老师写的这几张作品让我们知道了书法的五种书体。
(让学生了解了书法的五种具体表现形式,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篆书,那什么是篆书呢? 生:甲骨文是不是篆书? 生:篆书是不是都是很难辨认的?
(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下学到知识,得到提高。)师:关于篆书的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篆,引书也”,元代盛熙明《法书考》“篆,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保留了许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装饰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气质,很像先秦时期的文学。篆书的关键是悬腕中锋,是篆刻必要的书法根底。
(对篆书的解释,延伸到篆刻的相关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的拓展和发散思维的培养。)生:篆书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生:篆书是怎么发展的? 师:篆书是最早的书体,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成的。最早的篆书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周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玺等旧称籀文,钟鼎文,现简称大篆。秦朝,书同文,李斯“罢其与秦文不合者,以秦篆为基础,对六国的篆书整理省改”,此为小篆。而汉代篆书掺入了隶书的体势,又称缪篆,至于鸟虫篆,蛇龙篆等都属于装饰性的篆书,至汉代,篆书的实用文字主导地位由隶书代替。到了唐朝,有著名的篆书名家李阳冰为代表的“玉箸篆”又称“铁线篆”,而至于宋元明都没有篆书大家,一直到清代的时候,由于碑学大兴,就出现了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一批的篆书名家。
(对篆书发展脉络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对篆书有了基本的了解。)生:篆书有哪些风格,哪些流派?
师:篆书主要分甲骨文,大篆和小篆这三大类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 2 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周朝甲骨文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年由王懿荣,刘鹗发现,后经罗振玉,王国维,孙冶让,收集考证成为一门显学,至今已收集二十余万片,单字约5000多个,可识读者约1000个,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发表论著者有三万余人而且有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在讲解甲骨文的时候结合相关甲骨文出土的一些典故,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比较详尽的认识甲骨文,感受甲骨文的神秘。)生:什么是大篆和小篆呢?
师:大篆,也称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是古文和籀文的总称,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战国的所有文字,风格多样,用笔特点各不相同,都以圆笔为主,有粗细长短变化,与小篆稍有不同,许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圆变化大,疏密虚实变化生动自然,有的整个章法错落不齐却协调一致,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结构,可自由选择。
小篆
秦,“书同文”,李斯以秦篆为基础,整理六国篆书而成。传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铁线篆”。特点:纯正中锋,书写时力量和速度匀平,使转流畅,必须功夫深厚,心平气和,一以贯之。邓石如,清人篆书,线条偏粗,隶书作篆,加强隶书方圆,顿挫,藏锋,露锋粗细变化,字形有所增长,在于起笔较重,稍顿,有时带方笔,收笔重顿,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富有节奏。秦篆比较含蓄,平静。清篆跌宕,活泼,更富有精神。从大篆而来,但结构比其更有规律,类似楷书,行书的结构特点。
三、技法分析,品味篆书内涵
清篆结构特点:1形体长方,字取纵势 2横平竖直,布白均匀 3.上紧下松,时有对称
(通过对大篆和小篆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提出的疑问得到逐步的解答,学到知识。)生:我们要想学习书写篆书,那有一些什么样的范本呢?
师:大篆范本
吴昌硕《石鼓文》,以隶法作篆,左低右高,浓墨 《散氏盘》,行草笔意,曲折有致,随字造形,横势 《毛公鼎》,笔法稳健,字形偏长,气势博大,纵势 小篆范本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线条雄浑,隶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劲圆润,结构平正典雅。
四、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临帖。
经过老师的讲解以及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一种强烈的书写愿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临帖,学习书写篆书。对于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耐心而又细致做出指导。
五、作品交流,学生审美鉴赏。
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他们是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这时 在课堂当中让学生相互展示书写的作品,对于写的好的作品给与鼓励,写的差一点的更要让学生不要丧失信心,让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让他们学会在交流中获得提高,感受到书写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鉴赏得到提高。
六、小结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做大量的练习,也不仅仅是纯粹的书写,它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认识了解并好好的掌握,做到教学相长,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板书设计: 篆书——笔法的特点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楷书—行书一草书
篆书:甲骨文、大篆和小篆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课程中篆书的学习和鉴赏的一课,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欣赏书法,提高对书法认识的修养,完成教学的审美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课,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轻松的坏境中收获了知识,达到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节
一、篆书的笔画
篆书,严格的说是小篆,主要笔画只有直和弧两种。一个字左不见撇,右不见捺,也没有钩,折处无方角,都是有粗细一致的直画和弧画组成的。
(一)笔画的书写。
写篆书的执笔方法与写隶书、楷书大体相同。不过,写篆书最好采用悬肘的方法,可使运笔的范围大些。
1、行笔
要提稳,笔画粗细一致、流畅贯通。心平气和,自始至终一笔写成,中途不停顿。
2、起笔、收笔要藏锋,圆润而无尖角。
3、横要写平,竖要写直;回环处可略捻笔杆,使笔锋且行且转,写得婉转通达。
(二)篆书笔顺 篆书的笔顺和其他书体有共同之处,如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等。但是,由于小篆要求结体对称、笔画圆转、分布均匀,篆书的笔顺就有一些特殊性,基本的原则是,为了便于点画的连接和分布的均匀,只要顺手就行。举例示范
二、篆书的结构
1、偏旁书写 学习篆书的偏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方便识记篆书;二是巩固笔法、笔顺;三是学习偏旁和其他构字成分的搭配。把篆书中有代表性的偏旁集中起来专门学习一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示范
2、结字原则 小篆字形修长而端正,结构严整匀称,规范性很强。学习写篆书要注意把握一些基本的结字原则:a.横平竖直 b.左右对称 c.上下正直 d.分布均匀 举例示范
3、篆书的章法
小篆作品通常要写得端庄古雅,章法讲究工稳统一。一般情况下文字的排列都是竖成横行有列的,字与字的距离、行与行的距离基本上是相等的。作品是由一个个的字组成的,所以讲章法先要求把每个字的大小、长短、宽窄写得适当,而各个字的笔画也要粗细相当,这样才能确保整幅作品有统一规整的感觉。
4.篆书作品赏析并练习感受篆书笔法。
三、课后小结
学习写篆书一般要从小篆入手。因为小篆是一种规范的字体,初学时比较容易把握书写的规律。写小篆和写大篆,许多规律是相通的。有了写小篆的基础,再学其他的篆书字体也就容易了。
板书设计: 篆书——笔法的特点
一、笔画的书写
二、篆书笔顺
三、篆书的结构
教学反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很浓厚的兴趣,希望能把书法课越上越好。
第三篇:读画诗稿(三)
读画诗稿
(三)2011年
文/王淼琛
七绝·贺《中国钓鱼岛》国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首展 钓鱼岛器宇轩昂!海碧天蓝白鸟翔。
一曲和平交响乐,岂容走调乱宫商?
七绝·读清郑板桥“梅兰竹菊四条屏”(和一点香)梅
独立冰岩发浩歌,朔风凛凛剑横磨。
可怜万卉昏昏睡,欲斡春回舍我何!
兰
清颜素玉胜浓妆,淡淡幽香逸韵长。
笑彼名花迷市井,何如云壑是仙乡!
竹
怪杰鬼才青眼看,清高谁似玉琅玕!
独怜摩诘琴声杳,且拂流泉入管弦。
菊
一句东篱笑姓陶,濂溪无意点孤标。
山村隐逸留清气,不与黄生去逐潮。
七绝·读“清溪梅雪图”(和大藏獒)
一望皑皑雪满天,红梅熠熠竞争妍。
楼中歌舞人酣醉,谁个清溪一棹闲!
七绝•读清 沙馥《梨花仕女图》(步韵大漠孤烟)溶溶月色绽春宵,满树梨花香暗飘。
玉质无须施粉黛,一枝带雨更妖娆。
七绝·读“深山古寺图”(和侪石)
黄鸟啁啾入树幽,白云舒卷绕峰柔。
缘溪行到水穷处,兰若当前亮眼眸。
五绝·读曲展画竹《春山新雨后》
春山新雨后,劲节濯涓涓。
叶在烟中翠,琅玕不厌看。
七绝·读“ 王昭君出塞图”
君王固爱蛾眉好,佳丽万千谁沐恩?
不赂画工空国色,泪洒琵琶出塞门!
五绝·贺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
山居图合璧,历劫竟团圞。
两岸同根长,推心握手欢。
注:分藏在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将于今年6月1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是“元四家”之首,开中国山水画一代新风,对元明清三代画坛影响深远。在清朝顺治年间,《富春山居图》被火烧成两段,几经流转后,前段《剩山图》和后段《无用师卷》分藏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七绝·读胡璋《朝云暮雨图》
朝云属意自缠绵,舒卷徘徊绕翠峦。
日暮猿啼郢梦杳,丝丝行雨泪丸澜。
七绝·读“鸣蝉图”(次韵hui全)
激烈嘶吟无昼夜,忧伤焦灼动华堂。
高人不怨蝉声噪,知是天时悖有常。
五绝·读唐云《竹鸟图》
空山生劲竹,幽鸟啭清音。
见此尘烦息,流泉照素心。
七绝·读齐白石国画《牵牛花》(和馨圃)
梅澜钟爱上京华,白石丹青豪气加。
铭感名家生慧眼,宁忘草野旧篱笆!
注:
京剧大师梅兰芳,名澜,字畹华。梅兰芳生平最爱牵牛花。1916年梅兰芳迁居北京北芦草园后,居处宽敞,曾种植牵牛花百来种。其种植的牵牛或藤蔓攀于篱间,或援绳爬上屋檐,煞是美观。每年盛花季节,他还邀请梨园好友及文人墨客来品赏,观者无不惊叹,牵牛花一时享誉京华。梅兰芳也曾从对牵牛花色彩的欣赏与研究中得到配色启示,将其运用于演出穿戴的配色,以使自已的服装更为和谐而美韵流宕。
齐白石在其自述中曾称:“我跟梅兰芳认识,就在那一年(1920)的下半年。那时他住在前门外北芦草园,他书斋名‘缀玉轩’,布置得很讲究。他家里种了不少的花木,光是牵牛花就百来种样式,有的开着碗般大的花朵,真是见所未见,从此也画上了此花。” 自此,牵牛花成了齐白石常画的题材,后来令其蜚声中外的不二法门的“红花墨叶”之法,当应肇端于此。
七绝·读宋苏东坡《偃松图》
浮沉蹭蹬气难平,笔下苍松翻转行。
形似莫绳苏子画,写神更是写人生。
注:
(1)苏东坡在《偃松图》上自题:“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
(2)对于苏东坡的绘画,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说他固然画出了一种精神,却画得不像,自然界中哪有这样奇怪的松树呢?对此,苏东坡专门做诗回应道:“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七绝·欣赏《结晶二号矿椭圆章·鱼水欢》(用东北虎韵)
石印晶莹藏爱河,妇随夫唱浴清波。
谁人不羡双鱼乐,方寸之中甜蜜多。
七绝·读如水凡心临摹侪石线描《残荷》(并步其韵)
褪去红妆余淡香,丰姿曾伴碧波长。
一年又是秋萧瑟,呵护莲根生意藏。
七绝·读国画《月上柳梢窥见侬》
晚日西沉淡淡风,亭亭玉立小园东。
黛眉忽展心花放,月上柳梢窥见侬。
注:侬,方言,你。(图片来自网络。诚谢作者。)
七绝·读suxing夙星《花鸟争春》
花鸟争春乐满堂,花怜鸟意鸟惊香。
雍容华羽同辉艳,一曲和谐奏吉祥。
七绝·读“琵琶妇”图
枫叶荻花江浸月,琵琶一曲不胜悲。
五陵年少今何在?老嫁商人久不归。
五绝·读“芦雁情”图
摇曳秋风里,芦花对月明。
殷勤柔弱质,夜伴雁声声。
五绝·读刘仑国画《鹰击长空》(步韵宛若清扬)
碧落云飘絮,霜枫丹欲流。
危崖歌一曲,鹰隼搏高秋。
七绝·读《云游四海图》有感
红尘污染几时休?已是沉疴不易瘳!
空有军持行海内,江河何处汲清流?
注:军持,源于梵语。澡罐或净瓶。僧人游方时携带之,贮水以备饮用及净手。后亦指形略扁,双耳可穿绳,能挂在身上的陶瓷水瓶。唐贾岛《访鉴玄师侄》诗:“我有军持凭弟子,岳阳溪里汲寒流。”(图片来自网络。诚谢作者。)
七绝·读黎雄才《松泉飞鸟图》
丹青引我觅诗情,和蔼苍松识旧朋。
飞鸟高吟泉步韵,贻余满卷是清声。
五绝·读国画《渔舟唱晚》
天边月似钩,万里一江秋。
塞雁翩翩过,芦中起棹讴。
七绝·读清 朱耷《瓶菊图(和侪石)
书案粲然瓶菊开,馨香淡淡入诗来。
经霜不屈留清逸,乐与斯文赋冷斋。
五绝·读管锄非《月下白梅图》
月怜梅素洁,梅沐月晶莹。
大宅方严冷,暗香春意生。
注:大宅,指天地。《后汉书·冯衍传下》:“游精神於大宅兮,抗玄妙之常操。” 李贤注:“大宅谓天地。”
七律·读宛若清杨《画荷》并和
墨注深情彩笔酣,画图大气动云天。
风摇玉柄青葱叶,水出仙葩红白莲。
鱼戏碧波惊韵古,露莹翠盖惜珠圆。
凝眸山色湖光好,欲播芳馨万里间。
注:《乐府诗集》有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故云“鱼戏碧波惊韵古”。
五律·读漫画《请您先尝》
携手官和贾,无分主与宾。
缘因阿堵物,貉亦一丘亲。
酒色生财气,权钱奏玉音。
蜗居何呐喊,豪宅有谁闻!
第四篇:《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画》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反义词并拓展积累。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图文、想象结合,多形式识字
五、教学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六、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画中识得字
(1)展示山水画,引导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3)识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方式朗读。2.画中读出诗
(1)小组合作交流:用句式“图上还有 ”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2)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引导发生发现画上的课文)(3)学生读诗。
(4)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看图读诗句
(1)学生先看图,后自由朗读诗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考互学。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3)全班齐读——轮读。
(4)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有错及时纠正。(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检测助过关
(1)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2)学生自由读,引导评价。
(3)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重点抽读 “声、色、近”3个字。(4)全班齐读。3.比赛促巩固
(1)读准字音:大声朗读古诗,读准确,读通顺。(2)读出节奏:自由练习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3)朗读比赛(小组赛——组间赛)
要求: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读得最正确、最流畅、最有节奏。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我是背诵能手”(1)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2)教师抽测学生背诵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2.“我是提问能手”
(1)反复朗读质疑: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2)联系生活知疑: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3)对比朗读解疑: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3.回归主题,拓展积累(1)诗中读出画
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题。
(2)趣味找规律:学生演一演,说一说,引导发现反义词(3)积累并拓展:
——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认识走之底,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有无:你有什么?他无(没有)什么?通过说一说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4)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生汇报:大—小 高—矮 多—少 早—晚(5)同桌读一读。
(6)认真写一写:指导书写“来”“去”。
(7)作业布置:选自己喜爱的画,口头为他配上几句诗。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与写字。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第五篇:高中优秀作文-画心
画心
贾汪中学二(8)徐钰晴
你是怎样勾画自己的心态的?是寥寥数笔,还是浓妆淡抹?是如国画般洒脱,还是如西方油画般绚丽?
当你口渴至极,四处寻觅找到半杯水时,你会抱怨水太少还是一脸幸福地把它喝光?当你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时,你会一边躲开泥水一边抱怨路面难行,还是干脆脱掉鞋子,用你的肌肤去感受大地的包容?
有的人叹息娇艳的花朵下藏有锋利的尖刺,有的人惊叹丑陋的尖刺上亦能开出绝美的花;有的人说上天不公没有赐予他出人的天赋,有的人身残志坚,用血泪书写人生的辉煌。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自然孕育出来的生灵;每个人又都不是一样的,因为他们有着不一样的追求。
古来多少文人骚客借景抒情,留下一篇篇流传千古的佳作。为何他们的诗歌各具特色、风格不一?因为他们的心态不同,“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以他们看到的景物也都不同了。
因为有一个豁然的心态,王勃才会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爽语;因为有一个淡雅的心态,王维才会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脱俗;因为有一个恬淡的心态,陶渊明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梦幻。
我们需用彩虹的画笔,给自己花一个彩色的心态。
给自己画一个红色的心态,即使遭遇挫折,也要燃起斗志,爆发生命的活力。
给自己画一个橙色的心态,即使受到伤害,也不抱怨而尝试包容。
给自己画一个黄色的心态,即使周围人心冷漠,也要展现自己的温暖夺目。
给自己画一个绿色的心态,即使社会浑浊迂腐,要要保持内心清新自然,不加修饰。给自己画一个蓝色的心态,即使被荣誉包围,也要保持平静、淡然的心。
给自己画一个靛色的心态,即使外界颇多诱惑,要要拥有定力,保持坚贞高洁的品质。给自己画一个紫色的心态,即使不能璀璨耀眼,也要给人以温馨、淡雅。
有了乐观的心态,就算乌云密布,也能看到上方的太阳;怀着悲观的心态,就算晴空万里,也能感到寒风刺骨。
让我们学会给自己画心,转头看见醉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