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农村信用社如何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浅析农村信用社如何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个人投资理财的需求将会大大提高一旦市场成熟巨大的农村市场将为信用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开办理财业务巩固在农村的金融主力军地位就成了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的一道难题
农村信用社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1.1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是经营货币的特殊金融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可以进一步转移和分散风险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目前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农行重返农村和村镇银行的相继设立农村信用社一统天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金融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为巩固各自的市场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开办新的业务品种。农村信用社要适应这一形势积极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一方面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广泛的多层次服务进一步树立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农村信用社的全新服务功能增强对客户的吸引力带动存贷款业务的发展。
1.2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服务客户的需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也不断增加传统的储蓄观念受到冲击富裕起来的农民特别是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老板理财的观念日益增强而在县域经济内只有少数的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而这些机构又大多数在城区而地处农村的客户无法享受到理财服务。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城经济内网点最多、资金实力最雄厚、服务覆盖面最广的金融机构拥有较多的客户资源要想方设法开办理财业务为更多的客户服务。
1.3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不仅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还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等诸多风险通过开展包括多种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在内的个人理财业务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有效化解和防范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约农村信用社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
虽然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占有强大的存贷款市场份额但在具体理财的产品上目前尚不能办理诸如基金、股票、信托和国债等理财业务普遍存在理财产品少、专业人员匮乏等因素这些都制约着理财业务的开展。
2.1 理财专业人员匮乏。自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农村信用社通过不断招录大学生、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积极优化人才队伍对年龄大、素质低的员工采取内退离岗的方式进行减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但与商业银行相比员工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从未开展过理财业务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的理财理论知识而不能胜任理财工作更不知道理财业务从何做起。
2.2 创新意识明显不足。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以存贷款利差作为盈利的主要渠道营业收入以贷款利息收入为主创新观念、开发新产品的意识明显不足业务发展依然依靠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极低对新业务的开发、研制缺乏必要的物力、人力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投入忽略了新业务开发对农村信用社抢占城区市场、巩固农村市场和提升外部形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与商业银行相比创新的差距较大。2.3 软硬件设施落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村的市场份额日益得到巩固在城市中的形象也不断提升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城乡居民认可的金融机构。但是与商业银行相比软硬件建设相对落后甚至无法与起步较晚的城市商业银行相抗衡农村信用社电话银行刚刚起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尚未开通与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尚未立项开发理财业务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展过理财业务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的理财理论知识而不能胜任理财工作更不知道理财业务从何做起。2.2 创新意识明显不足。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以存贷款利差作为盈利的主要渠道营收入以贷款利息收入为主创新观念、开发新产品的意识明显不足业务发展依然依靠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极低对新业务的开发、研制缺乏必要的物力、人力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投入忽略了新业务开发对农村信用社抢占城区市场、巩固农村市场和提升外部形象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与商业银行相比创新的差距较大。2.3 软硬件设施落后。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农村的市场份额日益得到巩固在城市中的形象也不断提升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城乡居民认可的金融机构。但是与商业银行相比软硬件建设相对落后甚至无法与起步较晚的城市商业银行相抗衡农村信用社电话银行刚刚起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尚未开通与个人理财业务关的计算机软件尚未立项开发理财业务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展过理财业务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的理财理论知识而不能胜任理财工作更不知道理财业务从何做起。
信用社如何发展理财产品业务的发展呢?易贷有以下几点建议:
1、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理财营销队伍。一是通过提高认识、通过外部招聘吸收人才,内部培训交流培养人才,二是建设高素质的员工理财团队。
2、加强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培育健康市场。一是做好理财业务的宣传工作。二是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服务,重点介绍自己准备推出的理财产品的特点、操作流程等。
3、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拓宽个人理财领域。一是深入调查研究,适情设计产品。二是开发和丰富个人理财产品,产品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增加理财产品收益的透明度,真正让客户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三是摒弃强拉硬派式的推销做法,避免引起客户的反感,影响声誉和社会形象。
4、加强运营管理,强化硬件设施,开发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系统,构建理财业务发展平台。
5、加强个人理财业务相关制度和流程的制定和完善,加大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检查和监督,防范业务风险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开展理财业务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开展理财业务调研报告
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状况
随着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家庭金融资产总量的上升,居民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经过几年的发展,理财业务已经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和综合效益。
(一)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情况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截至2013年底,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10.2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1万亿元,增长43.6%。去年银行平均收益率高达4.4%,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累计相加共发行理财产品4.5万余款,比5年前已翻了5倍。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2013年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由2012年的19.5%上升到了22.5%,其中,理财业务贡献功不可没。银行理财产品又因其市场化的定价方式,成为银行建立利率定价机制的试验田,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化定价有效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期限结构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理财产品委托期限越长,年化收益率越高。
理财产品的产生,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一发展促进了银行的创新,提供了一种中间业务收益的方式。
(二)理财产品类型与发行情况 1.按币种划分的发行情况与各外币理财产品平稳缓增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几乎呈现出指数型的增长规模。美元理财产品多年来并没有明显增长,只是在几百款产品数量上下波动。而人民币理财产品由发行初的138款在2013年已经突破40000款。
2.按产品期限划分的发行情况
从历年各期限产品发行数量较平均的情况,“短期化”成为理财产品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能实现理财产品尽快转为现金,而不是等待市场的变化。
3.按投资标的划分的发行情况
根据基础资产或投资方向,从历年来看,债券类、利率相关类理财产品增长最快。
4.按投资收益划分的发行情况
理财产品发行初期保本型产品居于绝大多数。从2005年至今,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数量激增,净增两百多倍,显示出了理财产品发行由保本型向非保本型转变的趋势。
5.发行主体情况
总的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营销能力和人才优势居于市场主要地位,包括城商行在内的其他银行急需提升产品吸引力,走特色化之路,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1.募集期和兑付期 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内和兑付期内资金只按活期利息计息,一般来讲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都在3-5天,也有长达7天甚至10天以上,而兑付期有2到3天,当产品到期时遇上法定长假,银行兑付期进一步拉长,以此为基础,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是必然要打一些折扣。特别是对于短期理财来说,银行以较小成本获得了短期存款,而投资者的资金利用和收益率则因为募集期和兑付期的拉长而大幅降低。
2.流动性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只能银行单方面提前终止,并且理财产品没有交易平台,使得客户资产的流动性受到限制。某些理财产品期限较长或投资于难于及时变现的金融产品,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投资者在急用资金时可能面临无法提前赎回理财资金的风险或面临按照不利的市场价格变现所致的亏损风险。
3.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问题
对于“刚性兑付”,央行给出的解释是:当理财资金出现风险、产品可能收益时,作为发行方或渠道方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机构等为维护声誉违约或达不到预期,寻求第三方机构接盘、用自有资金先行垫款、给投资者价值补偿等来保证理财产品本金和收益的兑付。
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现象有悖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助长道德风险,引发了资金在不同市场问的不合理配置和流动,市场无风险利率上升。财富管理的本质是金融机构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控,实现客户收益最大化。在制度设计上,金融机构只是作为代客资产管理专业机构,客户需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
4.理财产品资金投向不明确
大多数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是这样写的:“本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A级以上级的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拆借、信托计划、信托受益权以及符合监管要求的其他资产”。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这显然说得十分笼统和模糊。一款产品无序对应着多款标的,投资者自然无法获知自己投入的资金具体买了什么,也就无从评估其中风险。
二、农信社开展理财业务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一)开展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1.开展理财业务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国内外各金融机构向城郊及农村地区扩张,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撼动,农村信用社因此流失了很多优质客户。
理财业务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综合竞争力的减弱。在资本市场高度发展,投资理财需求高涨的今天,仅仅依靠单纯的定期存款已不能满足客户对收益的预期,特别是那些中高端客户,他们看中的更是一家银行有没有提供包括理财在内的综合服务,保障客户的利益和增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甚至能否提供根据其管理、投资范围限制和期限等因素量身定做产品,以达到实现资产增值目的。
农村信用社虽然贷款需求十分旺盛,但不良贷款居高难下,在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已逐渐突现优良客户贷款营销空间相对不足的现象。而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发展理财业务不但可以增加盈利而且还具备分散、降低运营风险的现实意义。同时,在理财业务中,农村信用社还可以充分利用其点多面广、人熟、地熟的优势,实现内涵式的经营规模扩张,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2.开展理财业务是农村客户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经济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个人理财需求十分旺盛,如国税、地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干部员工、私营企业老板。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亦涌现了一批致富能手,他们凭借政府部门的帮助、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扶持,依靠种养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等脱贫致富,而在农村金融机构均无理财产品,无法满足广大农村民众的需求。一些有意投资理财的客户纷纷要求农村信用社尽快开办理财业务,一旦开办理财业务,他们将成为农村信用社的忠实客户。此外,我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
3.开展理财业务是支持“三农”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稳步实施,作为农村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在服务“三农”问题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在农村金融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信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业中的主力军。农信社的理财业务开展将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作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理财业务的可行性 1.网点遍布城乡
农村信用社最大的优势资源应该是网点多,目前绝大多数乡镇都有了营业网点,在城市周边地区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网点。遍布城乡的网点拉近了农信社与客户的距离,对新业务、新产品的市场开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优势也是其他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
2.客户关系良好
基层农信社员工大都是当地人,与客户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同时基层农信社作为农村工商业、农业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途径,多年来与这些客户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层农信社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客户群。
3.在农村市场中具有品牌效应
近年来,中央对“三农”的一系列财政支持也大都通过农信社得到兑现,许多农民手中持有专门的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存折或者银行卡,进一步拉近了农信社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使农信社的品牌效应得到加强和巩固。
(三)开展理财业务的紧迫性 按照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的要求“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基本放开,大额存款也已经放开,小额的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上浮基准利率的10%。可见,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其改革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另外,随着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理财客户市场的营销,个性化理财与品牌化运作将是市场的主旋律,各商业银行把理财业务作为提高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来源。作为主要服务县域和“三农”的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信社的理财业务几乎是一片空白,产品十分匮乏,在竞争中已处于劣势。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农信社为巩固市场、提升服务,更为今后混业经营打下基础,推出理财业务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如果农信社不及时开展理财业务,农信社的金融市场地位必然为之撼动。
三、农信社开展理财业务应注意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法律风险 1.表现形式:
(1)未按规定进行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2)宣传和销售中的法律风险;
(3)未进行有效证据保留面临的法律风险;(4)产品研发过程中各合作方之间面临的法律风险。2.防范措施:
(1)制定和完善理财业务的内部规章制度,对容易出现法律风险的环节重点防范;(2)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对理财业务人员定期进行法律培训,并且以一定的考核机制和惩戒机制来加以保障,使其树立起“法律至上”、“依法合规”的工作理念;
(3)重视内部“事前防范”职能的发挥。正视风险控制部门在开展理财业务中的重要性,将工作重心由风险的“事后救济”向“事前防范”过渡,使风控部门与理财业务部门的工作紧密结合,从而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为理财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市场风险
1.表现形式:由于市场利率波动,使农信社管理理财业务资产的收益出现大幅的波动,致使购买农信社理财资产客户出现“浮亏”。
2.防范措施:(1)审慎选择理财产品挂钩的基础资产,确定合理的期限、发行额度和收益率水平;(2)加大研究分析力度,提高市场走势预判能力,切实防范市场风险。
(三)信用风险
1.表现形式:理财计划挂钩的基础资产等信用情况发生不利变化给客户带来的风险。
2.防范措施:对理财计划的投资标的进行信用审查,严格授信管理,理财产品挂钩的基础资产主要为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回购、存放同业、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信用债、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计划和资管计划等。
(四)操作风险 1.表现形式:由于操作人员疏忽、操作不当、信息技术系统不足等原因引起理财业务损失的风险。
2.防范措施:农信社应制定理财业务相应的内控制度,明确各业务环节的业务操作标准和要求,并制定风险防范和监督、应急方案等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
(五)声誉风险
1.表现形式:是指在开展理财业务的过程中,与农信社理财业务相关的合作方对农信社负面评价的风险。
2.防范措施:针对可能出现声誉风险,农信社在与理财业务相关对手方的合作中,特别是在销售时必须对客户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并将及时妥善处理客户投诉,以农信社优质、周到的服务,赢得农信社理财业务合作方,特别是投资者的理解和支持。
(六)其它风险
1.表现形式: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理财资产本金及收益降低或损失,甚至影响理财业务的受理、投资、偿还等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理财计划的资金安全。
2.防范措施:农信社应坚持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严格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不断分析潜在的风险,努力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第三篇: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硬件环境、服务质量、理财顾问、产品品质、整体形象和理财实力六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个人财富的迅速增加,稳定的高收入富裕人群已经形成,理财客户已不满足传统的存款低收益,为了使个人资产能够更加有效的保值增值,就要转向资本市场来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尽管许多个人投资者有理财意识,但却缺乏经验,迫切需要得到专业指导。作为最主要的理财服务提供商,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建立健全自己的个人理财服务体系,设立各种理财中心,并不断推出新型的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促进自身发展。
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在国外,个人理财业务也被称为财富管理。众多金融机构为了占领高端市场,提高盈利水平,都争相为优质客户提供综合性的个人理财服务。而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规模小。中间业务收入包括个人理财业务在内,在商业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据的比重仅为8%。
2.服务层次比较低。国外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信托、证券、保险等综合性理财服务,让客户的资产增值保值。而我国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目前还停留在银行转账、代收代付、通存通兑等这些基础业务。
3.产品同质化。国外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品牌特色,个性化服务较为重视。而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推出了不同名称类型的理财产品,但内容却很相似,没有特殊优势。
4.跟踪服务缺失。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来看,在客户收益的分析评估和动态跟踪上,还很不足。银行未能定期根据客户的理财收益来对其投资策略和投资工具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市场。
5.专业人才短缺。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理财中心后,虽然配备了理财经理来为客户服务,但是目前这些理财经理的专业性较弱,能够熟练掌握证券、保险、投资等综合性知识的人才较少。
二、客户满意度
关于客户满意度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和Barky认为,客户满意是客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后感知的效果与其之前的预期进行比较的结果。如果感知的效果低于期望,客户就会不满,感知的效果达到期望,客户就会满意,感知的效果高于期望,客户就会非常满意。客户感知价值与客户预期的差距决定了客户满意程度。客户满意—般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产品满意、服务满意、视听满意(企业可视性和可听性的外在形象的满足状态)、行为满意(客户对企业运行状态的满足状态)、理念满意(客户对企业经营理念的满足状态)。
只有客户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才会对其满意,也才会积极主动地与之保持持久合作关系,并可能传播对银行有利的信息,增强口碑效应,吸引更多的客户。
三、提升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的几点建议
(一)硬件环境
如何能够较为便捷、迅速、方便地接受理财服务也已成为这部分人群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因素。商业银行在设置个人理财网点时应充分考虑周边居住人群的理财需求情况,针对经济条件较好、富裕人群密集的社区,配套安排理财网点,就近吸取更多的有效理财客户。理财客户对网点内部环境也有着一定层次的要求,舒适、惬意的理财环境能在感官上给客户带来愉悦的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理财渠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将理财等中间业务拓展到这些新型渠道上。一方面,银行开展新型信息渠道,可以有效简化服务的繁琐程序,减轻营业网点的柜面压力;另一方面,银行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路径选择,使客户能够足不出户实时管理自己的理财资产,为客户提供了方便。
(二)服务质量
效率低,排队时间过长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措施是银行应当真正以客户为本,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对银行网点现有的弊病进行改正。银行理财业务开展过程中,客户与银行之间会不断产生信息交流。客户对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业务办理会有一定的反馈意见。从客户角度来看,对理财服务的看法意见希望能够顺利传达给银行,并且,银行能够对其反馈意见予以重视。对于银行来说,客户的意见反馈表达了客户对银行服务的真实感受。倾听并采纳这部分客户意见,有利于银行自身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针对银行理财业务,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沟通渠道,使客户的意见迅速得以传达,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可以增加客户对银行理财服务的认同,提高满意度。
(三)理财顾问
普通客户在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都较为缺乏,对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一知半解,需要专业人士能对其投资理财做出建议与指导。从银行角度来讲,应该加强对理财顾问的业务培训,使其对银行的各类理财产品能够充分了解。此外,在投资知识上进行定期教育培训,提高理财顾问在专业知识上的储备。在对理财顾问的选拔和配置上,应该多考量其在投资理财上的专业素养,是否具备专业理财资质。
(四)产品品质
银行投资理财产品按照风险和收益分类,在向客户营销产品时,要着重考虑客户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率的期望情况。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应面向资金量大、风险承受力强的客户,合适的产品应该卖给合适的客户,不建议风险承受力低的客户来购买。与基金理财不同,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应该以中低风险为主,恪守银行理财的本质,维持资产保值增值的初衷。银行推出的投资理财产品应该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多样性需求,丰富理财产品的种类,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理财产品投资起点的设置也应考虑到目标投资群体的收入状况,保障潜在客户能够接受理财产品的起始投资额,更大程度地吸引到更多优质客户。理财产品费率问题也是投资者纳入考虑的范围,合理收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客户的满意情况。
(五)整体形象
银行为客户提供存贷款、缴费、理财等多种金融服务,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客户在银行办理综合业务,都能切身感受到银行的服务环境、质量、业务水平以及整体实力。银行所传达出的形象会直接影响客户对其的印象观感,从而对客户的理财机构选择产生影响。
对于银行而言,珍惜自身的信誉,营造亲和、以客户至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形象,会在广大客户群中赢得美誉。另外,在业务开办方面,应多为客户考虑,提供更多便捷服务,从而提高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为银行理财业务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六)理财实力
客户在选择理财银行时,首要考虑的便是该行的理财实力,在整个行业内以及广大金融投资者中的口碑。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应针对客户对于风险与收益偏好的不同需求,设计并提供集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资源于一身的创新型理财产品和整合多种产品的解决方案,集合一支强大的投资研发团队来做后台支撑,为客户设计提供适合的理财产品,保障其产品收益的同时,拓展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鹏.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评价[J].金融论坛.2007(8):47-51.[2]卢海燕.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研究[J].学术论丛.2008(44):31-33.[3]仲伟俊、李桂琴.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7-64.[4]周赵宏、熊曙初.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98-101.
第四篇:个人理财业务概述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个人理财业务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的银行业务。
理财业务是经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一项中间业务。
私人银行业务
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个人理财在国外的发展:
1.个人理财业务的蒙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2.个人理财业务的形成与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3.个人理财业务的成熟时期:20世纪90年代。
个人理财在国内的发展:
1.萌芽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
2.形成时期:21世纪初——2005年
3.大幅扩张时期:2006年开始到今。
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因素:
(1):政治法律与政策环境
宏观因素(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影响投资理财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
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收入分配政策;4.税收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对投资理财的影响特点是:综合性、复杂性、全面性。
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是:
(1).传统经济阶段
(2)经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发展中国家
(3)经济起飞阶段
(4)迈向成熟阶段
(5)大量消费阶段发达国家
衡量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1.国民收入2.人均国民收入3.个人收放,4.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个经济周期通常要经过恢复、繁荣、衰退、萧条等不同阶段。
买入对周期波动比较敏感的行业资产,同时降低防御性低收益资产如储蓄
产品等,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个人理财选择
收缩阶段:个人和家庭应考虑增持防御性资产如储蓄产品、固定收益类产
品等,特别是买入对周期波动不敏感的行业的资产,同时降低股票,房产的配置,以规避经济波动带来的损失。
第五篇:美国个人理财业务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各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年平均利润率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已成为美国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个人理财业务在美国的繁荣发展,主要得益于美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全面的金融产品服务。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在美国,成熟的个人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由此,美国的个人理财,不同于单纯的储蓄或投资,它不仅包括财富的积累,而且还囊括了财富的保障和安排。财富保障的核心是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是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出现意外,或个人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恶性通货膨胀、汇率大幅降低等问题时,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作为一个多元社会,个人投资理财计划千差万别。正是在这种前提下,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美国银行业在混业经营模式下已经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可以为客户提供种类繁多、更为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银行理财服务含盖投资规划、合理避税、现金管理、遗产管理、旅游服务等众多方面。正是因为这种全面的金融产品服务,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并满足了美国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的投资理财需求。
——专业的个人理财团队。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或行业来说,合格的人才队伍才是其成功的关键,个人理财业务也不例外。当顾客筹划财富管理策略时,大都需要一个精通财务、财政和家庭背景的伙伴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引,这个独特的角色便是“个人理财顾问”。在美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理财顾问都有专业证书或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理财顾问根据每个客户的财务状况及风险偏好,遵循一个考虑周全的理财程序——个人财务策划执业操作规范流程,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及收益目标,并根据最新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以达到最大投资效益,保证把客户的利益和需要放在第一位;为客户实现其生活、财务目标进行专业咨询,并通过规范的个人理财服务流程实施理财建议,防止客户利益受到侵害。
如今,美国商业银行的这些专业个人理财顾问有着共同的特点:普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极高的综合素质,这使他们既能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金融市场走势有很强的分析预见能力,又懂得营销技巧,能够通晓客户心理,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正是这些高素质的专业理财顾问团队的存在,全面提升了美国银行业的理财服务水平,不仅促进了个人理财业务的社会认知度与接受度,更加快了本行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专业的个人理财团队既有较高的社会认知度,又有高效的工作效率,在追求专业化分工的美国,各大银行将个人理财销售业务外包的现象日渐普遍。以基金公司为例,目前在全球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中,除了Vanguard注重技术的投入外,其它公司都强调通过减低成本
来获取竞争优势。对于没有成本优势的环节,大都外包给专业的或有规模及成本优势的企业。而一般的中小基金公司,由于市场和成本的压力,更是只能将一些无竞争优势的业务外包。这种专业化的分工,无疑更加快捷地促进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深入人心。
——成熟的客户管理体系。客户管理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客户管理首先要建立在市场细分和定位的基础上。因此,细分市场、差别服务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美国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手段之一。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银行可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自身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的重点优质客户上,通过明确目标市场,银行可以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选择合适的营销渠道。
在美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中,细分市场的标准主要有地理位置、客户的收入高低、客户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年龄层和生活方式等。银行强调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是美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重要的营销服务战略,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科学地建立银行与客户联系的平台,清楚地掌握每一位客户的资料,了解客户不同的理财需求,甚至准确地计算出每一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使银行显示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同时,根据对客户的差异分析,按照结构进行分层管理,既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及服务,也使美国银行体现出更高的服务水准。
另外,信息科技在美国个人理财业务中也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有助于形成综合化、立体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还为金融机构扩展个人理财业务创造了条件。同时,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有机整合是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是金融机构与目标客户实现沟通、达成交易的途径和手段呈现多样化、综合化、立体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营业网点、ATM等自助设备以外,客户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话、无线接入设备等多种途径办理账户查询、转账、投资等理财业务。二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普遍应用,金融机构借助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和深度分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理财服务。
健全的法律基础。上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霸主,一跃从资本输入国变为主要的资本输出国。随着美国经济运行的大幅增长,日益复杂化的经济活动使得一些投资者越来越难于判断经济动向。1929年全球股市的大崩盘,更是使刚刚兴起的美国个人理财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危机过后,美国政府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制定了1933年的《证券法》、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之后又专门针对投资基金制定了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投资公司法》详细规范了投资基金组成及管理的法律要件,为投资者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保护,为日后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正是因为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恢复强劲增长势头,个人投资者的信心很快恢复起来。以投资基金为例,投资基金在严谨的法律保护下,特别是开放式基金再度活跃,基金规模逐年上升。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的投资基金爆发性增长。在1974年至1987年的13年中,投资基金的规模,从640亿美元增加到7000亿美元。从1988年到1992年,美国股票总额中投资基金持有的比例由5%急剧上升到35%。1997年底,美国基金的资产规模约4万亿美元,已超过美国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总额。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拥有巨额资本的机构投资者,包括银行信托部、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以及各种财团或基金会等,开始大量投资于投资基金。
进入新世纪(002280)以来,投资基金更是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美国基金公司的行业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7%的受调查者认为共同基金是“受人欢迎的”。2006年第三季度,美国共同基金管理的资产在历史上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达10.32万亿美元,在全球基金市场占据了50%以上的比重,相当于美国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3%,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体系。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2006年约48%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平均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共同基金持有者。在美国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中,共同基金占据了高达47%的主导位置。从而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基金业最发达的国家。
——多元化的分销渠道。在如今广受市场推崇的市场营销4P理论中,渠道是一个产品赢得市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竞争极度激烈的美国个人理财市场更是如此,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美国的基金分销渠道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超市、保险公司、全方面服务经纪人、折扣经纪人、投资咨询师、共同基金统一账户计划、金融策划师和退休计划机构等金融机构的综合系统。总体来看,美国的基金销售渠道在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这样有利于大幅降低销售环节的成本。
经过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今分销渠道在美国个人理财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统计,在1980年至1990年间,随着投资者对共同基金认同度的提高,基金公司和基金分销商们开始发掘新的渠道获得客户,并拓宽原有的传统销售渠道。大体说来,自1980年的增长期后,散户直接购买长期共同基金的比例从1999年的23%降至2006年的13%。同时,通过第三方向散户和机构投资者销售长期共同基金的比例从1990年的77%升至2006年的87%。许多基金公司原来是向投资者直销,现在也逐步转向通过基金超市,退休金计划主办人及其他第三方进行销售。例如,1990年,约有64%的基金通过邮件、电话、互联网或营业厅进行直销。到2006年底,基金直销比例下降到37%。
与此同时,非传统销售渠道比例正在逐步提高。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基金市场,它在销售渠道方面的发展变化尤其值得我们重视。从其变化情况来看,其非传统销售渠道比例在逐步提高。在美国,传统上是基金的投资者通过理财顾问购买基金。例如,1975年,81%的长期共同基金是在投资顾问如经纪人的协助下进行交易的。而到1990年,已下降到约2/3长期共同基金的销售(不包括雇主资助的退休金计划)是通过投资顾问进行的。与此同时,养老金计划,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非传统销售渠道销售的比例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如在1990年通过养老金,银行等非传统销售渠道销售的基金比例为25%,但到2006年,这一比例已经增至50%。
综上所述,美国个人理财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成功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在现行金融管理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第一,应该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提升服务层次,创新理财产品,做好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第二,要着重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极高综合素质的客户经理,使居民的货币资产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过程
中得到综合效益。第三,要通过与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甚至可以适当考虑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营销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具综合性的理财服务,努力实现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还应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执业人员自律性的行业标准,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以规范中国金融理财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理财服务的水平。(本文来源:外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