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7: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阿细跳月》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阿细跳月》说课稿》。

第一篇:《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低年级,他们已经初步撑握了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新的知识也接触的比较快,并能对所学充分发表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能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对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予正确引导的关键时期。本课在设计时紧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愉悦性,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音乐艺术的启迪。

三、设计理念

云南是一个风景秀丽、民族众多的地方,有着瑰丽灿烂的民族文化,堪称“歌舞之乡”、“音乐海洋”,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民族音乐开始逐步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对象。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明显增强,喜欢欢快的节奏,而民族音乐又大多具有明快、清丽、旋律优美等特点。只有植根于民族土壤的音乐艺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为此,这节活动我意在让学生感受、体验、表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领略彝族阿细人跳月的风俗,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从而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喜爱之情。并能感知由简单的几个音和一种特定的节奏性就能构成一首如此美妙的音乐,进而让学生一旦听到这样的音乐,就能马上反应出这是彝族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

在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乐曲中,初步感受彝族“跳月”独有的欢快、热烈情绪,想象音乐所表现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并乐于与同伴一起分享音乐创作的喜悦。知识与技能:

1、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能初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并知道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用多种形式感知、表现《阿细跳月》的节拍特点。教学重点:

感受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特有的音乐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

能合着《阿细跳月》的音乐节拍,进行即兴表演

五、说教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采用了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如激趣故事法、多媒体演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运用练习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在活动中我改变了过去学生机械模仿教师进行练习的单一模式,采用情景教学法、引探尝试教学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力求达到“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舞台,达到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学生将运用观察法、游戏练习法、多种感官参与法等,在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学一学、跳一跳中来完成本节活动的教学任务

六、学法指导

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心主动参与,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如律动法、主题演唱法、模仿表现法、综合表演法、自主活动法等。

七、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一开始便引用“跳月节”的神话故事,唤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用多媒体播放彝族生活劳动的场面,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被欢快热闹的场面所吸引时,自然走进老师创设的情景中,使后面的活动都围绕满足学生的需要展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动听结合,激情引趣

乐曲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按照情绪,我把它比喻成了女孩子“欢快”的,男孩子“奔放”的,男孩女孩“热烈”的三个部分。

首先在第一部分部分的欣赏中,设问让学生感受这是谁在跳舞呢,并总结出这一部分的情绪“欢快”。接下来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舞蹈是跳了几下,拍了几下手,引出四五拍子,并能合着音乐一起舞蹈,跟琴声轻轻的哼一哼乐曲的主旋律。接着请孩子们自己创设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动作来表现女孩子的欢快的心情。

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感知男孩子的“奔放”,先欣赏主题部分,让学生想象,启发学生“你是怎样听出来的呢?”引导他们从力度强弱等方面感知。学生说完以后,教师总结出“奔放”这一情绪特点。再分别让学生听出月琴和竹笛的音色,并能用动作模仿演奏,表演完以后总结出这就是中华民族乐器,《阿细跳月》就是一首由中华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

第三段音乐的欣赏主要是从音的快慢强弱上感知主题的再现,引出这是跳月节的音乐,这是男孩子女孩子共同在舞蹈,所以才那么的“热烈”。为了营造热烈的气氛,启发学生用欢呼声为音乐伴奏,用鼓声为音乐伴奏,使情绪推上高潮。

最后安排了三遍全曲欣赏,第一遍安安静静的欣赏,用动作和表情分别区分开三段音乐;第二遍出示乐谱,观察用得最多的是哪几个音,并能演唱演唱。第三遍在愉快的音乐中快乐的舞蹈总结升华结束本课。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倡导人文性,多元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尺,对学习的效果按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并对量化的结果做出价值性的判断,尤其是对学习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尤为重要。因此,我制定了自主性、探究能力、探究品质三个评价标准,通过学习方式实行自评、互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入状态,有明确的任务意识、问题意识或目标意识,使教学评价更合理化,规范化。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篇:阿细跳月说课稿

《阿细跳月》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阿细跳月》这一课的教学方法,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的欣赏内容,下面我分以下几部分来说明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欣赏作品中具有明显民族风格的共计二十首,本年级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接触、积累的作品十四首。今天欣赏的这首作品是由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歌舞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作品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表现了彝族阿细人民跳月时欢乐热烈的歌舞场面。

乐曲节拍采用了别致的四五拍,节奏富于动感,旋律是五声宫调式,素材简洁活泼,起伏跳跃。

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紧接着乐曲以第一小节为动机展开形成主题,运用竹笛等不同乐器的音色和力度、速度的对比,多次变化重复这一主题,显示不断变化的舞蹈场面。最后以快速合奏将全曲推向高潮连接尾声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这首乐曲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在世界青年大会上获极高评价、代表中国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对发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随年龄增长对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在逻辑思维、查阅资料、对音乐感悟和表现等能力均比低年级有了一定提高,同时具有了初步的创作能力,根据前测得知各班参与艺术社团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15%,多数孩子的音乐知识获得来源于普通课堂。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初步认识和积累,但对本课涉及的彝族阿细分支的相关音乐文化了解不多,对本课出现的四五拍还需要在本课的学习中加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特点和欣赏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在轻松的氛围中初步感受四五拍子的乐曲,熟悉其节奏型。

2、能够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感受音乐中的欢快、热情的情绪。

3、能够记忆主题旋律并在音乐中听辨。初步了解彝族舞蹈“跳月”的简单舞步。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乐曲主题,听辨并记忆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学习四五拍子,掌握本作品的基本节奏型。

五、教学策略:针对前测应紧密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

一、激发学习兴趣,注重主体性、参与性、愉悦性;运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

二、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引出新知,结合音视频等辅助手段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三、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探索与创新,为进一步学习与活动打下基础。

六、教学过程(主要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导入,走近彝族

1、在师生问好后,首先观看图片,让学生看看猜一猜,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通过观察讨论初步感受民族风情,接着让学生谈谈对少数民族、特别是彝族的了解。明确彝族重大节日是火把节,今天就欣赏彝族乐曲《阿细跳月》点出课题

2、解释阿细、跳月(板书)

【设计意图】课程初始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通过欣赏图片带给学生初步感受,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帮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风格,进而理解本课阿细及跳月的意思,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节奏模仿,解决难点划拍读一读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条节奏,第一条节奏引出四五拍的节

奏特点出ppt节奏、现场拍,第二条节奏练习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出ppt节奏、现场拍,【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节奏这一枯燥的环节上不感到乏味,设计节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入有趣的词进行练习,在这一环节上基本解决教学难点。

在此基础上出示第一小节动机划拍唱一唱

【设计意图】切分节奏与四五拍结合成为难点,学生前期学习从未接触,可能出现击拍不准。采用在乐曲中听、对比听辨、自主学习、分组学习来掌握节拍规律、熟记音乐动机。第三环节:初听全曲,整体感知 聆听前提出问题:

1、这首乐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思考乐曲的演奏形式?学生回答

3、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学生通过聆听回答: 速度:较快

情绪:热烈的、欢快的、活泼的、热情奔放、欢腾跳跃.....演奏形式:民乐合奏

乐器:笛子、二胡、琵琶、笙等

(出示乐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几种主要乐器)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对音乐的速度、情绪、演奏形式和乐器等有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逐步养成聆听习惯。第四环节:乐曲简介,逐步了解

1、讲解乐曲创作背景(图片)

师:本作品由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歌舞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作品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表现了彝族阿细人民跳月时欢乐热烈的歌舞场面。

2、详细介绍传统跳月歌舞的由来:提问:阿细人为何跳月? 跳月起源有多种传说,但大多与阿细人对火的崇拜有关,比较常见的说法是....阿细人每到播种的时候,为了抢时间尽快烧荒、播种,人们等不到烧荒火星的熄灭,就赤着双脚在滚烫的田野上开始翻地、劳作。为了使双脚少受田野上余火的灼烧,便两脚一边不停地跳跃一边进行劳作。后来,人们在这种不停跳跃动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蹬脚和上肢的左右摆动、形成了三步一跳、拍掌、跳转等主要动作,节奏鲜明,情绪欢快。进而逐渐发展成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一种交流和娱乐形式,成为今天被人们喜爱的《阿细跳月》。

【设计意图】学生不了解阿细跳月这一音乐形式的起源,在提出疑问的基础上,根据疑问先自主讨论,教师进一步根据学生问题介绍

3、讲解乐曲结构

师: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紧接着乐曲以第一小节为动机展开,以起承转合的常有形式形成主题并运用不同乐器音色和力度、速度的对比,多次变化重复这一主题,显示不断变化的舞蹈场面。

最后以快速合奏将全曲推向高潮连接尾声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设计意图】在前面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介绍和学生看、听、想、答等进一步了解作家和跳月起源以及作品结构。第五环节:深入欣赏,学唱主题

1、在聆听的基础上哼唱主题,通过师生问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发现变化重复结构,进而完成主题旋律的视唱,加深对主题的记忆(别点)

第一步:聆听并哼唱 播放音乐,划拍用lu、la等衬词哼唱 第二步 点找找唱一唱:找出1、2、4小节中的不同音,了解变化重复的位置,学生通过探究会发现节奏完全重复,这三小节在二三拍都是切分,且除了第一拍外后面音高完全一样。

第三步 出示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有一定变化,但也只在二拍和四拍的前半拍音高不同,节奏还是一致的

2、用主题做声势练习,加入跺脚、捻指、拍手等动作 肢体语言参与体验音乐变化

3、进一步创编动作:让我们用创编的动作来表现它,你们想用什么方式?

4、学习跳月动作 : 师:让我们看看彝族人民怎样表现音乐的?让我们也来随着他们跳一跳吧 生:观看阿细跳月动作并模仿

【理论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本课运用动作体验音乐的变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通过模唱、视唱提高学生对主题的记忆,解决本课重点。在欣赏中感知审美对象独有的风格,形成对作品的完整印象,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5、完整欣赏并回答:这首乐曲主题旋律一共出现几次?

6、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音乐素材的创编,找出比较好的创作作品大家学习,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

【理论依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给人们带来的音乐创作空间和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七环节:小结本课,拓展升华

师:这首乐曲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在世界青年大会上获极高评价、代表中国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演、对发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让学生为我们的民族艺术感到骄傲自豪,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以上是我对《阿细跳月》的说课设计,感谢各位领导与老师的聆听。

七、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除了让学生欣赏到《阿细跳月》的音乐外,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学生通过探索了解音乐基本结构、学习一些关于“跳月”的知识,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彝族音乐的特点,不断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此外还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和提供的素材进行大胆创编与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节《阿细跳月》的欣赏课教学,基本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

目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还学习了四五拍的节奏,掌握了“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学习了彝族舞蹈的简单舞步。

学习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氛围良好,对本课教学内容学生能够较好把握,个别弱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大家的帮助,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提高。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对于少数民族音乐,还应加以更多重视,不断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第三篇: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教学内容:《阿细跳月》

教学目的:

1、欣赏《阿细跳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用身体地动作感受彝族民歌地特有韵味。

教学重难点:

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歌唱问好。

二.节奏练习:

1、导语: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条节奏,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2、找学生读。

3、让学生边拍节奏边读。

4、根据节奏创编动作。

三、新课导入

1、(出示图画,学生描述并理解,教师引导。)

师:晚上的景色美吗?老师这儿有二个对形图分别像什么? 生:月亮、花等等。

师:“月亮婆婆露出笑脸放射出光”,听赏《月亮月光光》请你们用 动作和表情来告诉老师。

2、了解彝族的特点

1)导语:小朋友们欢快地舞蹈把一些小客人引来了,这些小客人穿着漂亮地民族服装,你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

2)教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辨认。3)教师向学生介绍彝族。

3、感受音乐阶段:

1)导语:听彝族小朋友为我们带来了一段音乐,它表现了怎样地情绪?

2)再听:让学生用动作感受出节奏。

3)再听:让学生边听边哼唱音乐。

4)教师启发:你们听彝族小朋友跳得多高兴啊,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跳起来吗 ?

5)边听音乐边看插图,学几个彝族舞蹈的动作随音乐表演(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大方、自信、乐观的性格。)

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做得真好!继续努力吧!

第四篇:《阿细跳月》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阿细跳月》、了解彝族的音乐特点以及与他相关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2、通过欣赏《阿细跳月》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跳跃的节奏特点,掌握节奏“×× × × × ×× ×”。

3、能感受《阿细跳月》的基本情绪,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进行表演,并大胆的进行创编。

教学重、难点:

1、欣赏《阿细跳月》了解其音乐主题,掌握其典型节奏型。

2、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进行表演,并大胆的进行创编。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

学生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声中走进教室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还记得吗?一起跟着唱一唱吧。

(师生一起唱)

师:彝家娃娃们能歌善舞,小朋友们,你们了解彝族吗?

二、介绍“彝族”(边欣赏图片边介绍)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人的服装色彩艳丽,他们习惯佩戴很多首饰,这些首饰多是用金银及玉石做成。彝族人们个个能歌善舞,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

彝族的“火把节”是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六,这天彝族人会身着盛装,白天在一起搞一些庆祝活动,夜晚围在一堆篝火周围唱歌、跳舞。

彝族的“火把节”场面?人?

三、欣赏《阿细跳月》

1、整体聆听,初步感知。

师:彝族盛大的火把节你想参加吗?我们先听听彝族火把节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听音乐)

师:这首曲子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说。

师总结:这首曲子热烈,欢快,感觉像过节一样,很热闹。

2、学节奏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火把节,感受这欢快的气氛。

(1)、出示节奏

5/4 ×× × × × ×× ×

(平时我们接触的大多是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而这个五四拍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常常用到它,它能够很好的体现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

(2)、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说一说节奏(边划拍边说)

分析:我们之前学过“×”是几分音符?唱几拍?“×”呢?

那像“× × ×”的节奏我们叫它?

(引导学生说出“切分节奏”)

(3)、师生交流,拍一拍节奏

a、师:你会拍这个节奏吗?拍給旁边的同学听一听。

谁来试一试?

师:拍得好不好?(好的话给与掌声)

我们一起来拍一次。(学生拍)

b、师:很好。听老师拍一次。

(教师拍,渐强)

师:你觉得声音有什么变化?

生:由弱到强。(渐强)

师:再听一遍,听听是不是这个效果?

你们来试一下?

师:你会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现渐弱吗?试一试

生做。

c、师:除了我们刚刚用到的这种方式,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强弱变化?

(学生说,并做一做)

(4)、表现快慢

师:刚才我们通过强弱表现了这个节奏,下面老师加上旋律唱一唱,听!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说。

师:我们来试试!

4、再次聆听,继续感知。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刚刚我们了解了这段音乐的特点,接下来再欣赏一遍,把你听到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唱一唱、动一动。

四、创作表现

1、了解“阿细跳月”

师:这就是彝族音乐中非常有名的《阿细跳月》。你知道“跳月”是干什么吗?阿细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讲“阿细跳月”的故事)

传说在很早的时候,阿细人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阿细人打了九天九夜还打不灭火,地面被大火烧得滚烫,打火的人就不断地换着脚,或单只跳着打,大火终于扑灭了。为了庆祝胜利,大家吹起笛子、弹起三弦、拍着巴掌、摹仿打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舞。以后每逢丰收,在明媚的月光下,阿细人就载歌载舞地庆祝。后来汉族人就给他们的这种舞蹈取名 “阿细跳月”。你们想不想学“跳月舞”?

2、学跳基本舞步

左、右、左、蹬、蹬

右、左、右、蹬、蹬

(学会后跟着旋律跳一跳)

3、舞蹈欣赏

师: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阿细跳月》,看看他们有什么好动作?我们一起跟着跳一跳。

4、师生随乐舞蹈

师:他们跳得好开心,我们也一起来。

师:火把节没有篝火可不行,老师这有几把扇子,我想请几个小朋友来用扇子表现篝火(边说边做动作)

老师这还准备了铃鼓,谁来敲响我们节日的鼓点?(边说边敲铃鼓)

我们其他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圆来跳“跳月舞”。

(师生同乐)

5、小结

学生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第五篇:阿细跳月(说课)

《阿细跳月》说课与课后反思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人教版第三册第八课《生活多快乐》。本课共四课时,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

一、本课的设计意图

我们从小到大都是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小学人教版第三册第八课《生活多快乐》中四首音乐作品反映了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所描绘的各地方人们的幸福生活。其中《阿细跳月》就是反映我国少数民族彝族阿细人在月下跳舞的情景。我在设计本课时除了让学生欣赏到《阿细跳月》的歌曲外,还让学生学习一些“跳月”的音乐知识,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彝族音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本课的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面对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是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出发点。

2、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也是师生共同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3、教学在学生自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5、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

三、学生的起点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低年级,他们已经初步撑握了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新的知识也接触的比较快,并能对所学充分发表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能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对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予正确引导的关键时期。本课在设计时紧密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愉悦性,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音乐艺术的启迪。

四、学习目标的定位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我国西南地区彝族的歌舞,主动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并以多种

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能够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

3、学习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学习彝族舞蹈的简单舞步。

教学重点:

学习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

教学难点:

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能够在音乐中听出主题旋律。

教学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有关彝族的民俗风情、舞蹈资料 图片 VCD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为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

1、节奏引入,激发兴趣

本课以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节奏引入本课,解决重点。

2、听唱旋律,解决难点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学习乐曲的主旋律,并能够跟着旋律来做“跳月”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阿细跳月》,初步感受《阿细跳月》。

3、听赏乐曲,复习巩固

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反复的听赏《阿细跳月》,从听赏的过程中复习巩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阿细跳月》的音乐特点加深印象。

4、介绍乐曲,丰富知识

学生对《阿细跳月》的了解非常的少,教师简单的介绍一些有关《阿细跳月》的知识,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更加的浓厚。教师与学生一同跳起欢快的舞蹈,把课堂推向高朝。

5、小结本课

教师在《阿细跳月》乐曲的背景下总结本课,让学生再次感受生活给人们带来的音乐创作空间和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以上是我对《阿细跳月》的说课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阿细跳月》的欣赏课教学,基本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了《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还学习了四五拍的节奏,掌握了“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学习了彝族舞蹈的简单舞步。

第一环节:节奏引入,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条节奏,第一条节奏引出四五拍的节奏特点,第二条节奏练习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型,两条节奏都跟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入有趣的词来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节奏这一枯燥的环节上不感到乏味,在这一环节上基本本达解决了教学重点。

第二环节:听唱旋律,解决重点

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题旋律,学习“跳月”的舞蹈动作,并能够跟着琴来学唱《阿细跳月》的主题旋律。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非常活跃,与教师的互动也很和谐。把课堂推上了一个小的高潮,不知不觉中解决教学难点。

第三环节:听赏乐曲,复习巩固

本环节设计三次让学生完整的欣赏乐曲。第一次让学生完整听,感受乐曲旋律的欢快跳跃的感觉,第二次听时让学生思考问题去听,第三次让学生跟着乐曲作“跳月”的动作。三次整的欣赏学生对《阿细跳月》又有了新的了解。

第四环节:介绍乐曲,丰富知识

学生对《阿细跳月》的了解非常的少,教师简单的介绍它的知识,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更加的浓厚。教师与学生一同跳起欢快的舞蹈,把课堂再次推向高潮。教师在高潮中结束本课。在这堂课中,学生愉快的学习了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载《阿细跳月》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阿细跳月》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五单元欣赏 《阿细跳月》

    第五单元 欣赏《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 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2. 记忆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3.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民族歌舞的特点,从而......

    《阿细跳月》教案(全文5篇)

    教案 课题:《阿细跳月》 年级:二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以及相关的影视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视听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目的:1、情感目标:感受音乐和舞......

    阿细跳月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阿细跳月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以法衣哨村调查为例 摘要:自古以来,人依环境而存,环境因人造而变。一定的环境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与环境的相互适应是文化与......

    2 《阿细跳月》教案1(最终五篇)

    《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彝族的歌舞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背唱主题旋律,能够听辨乐曲中各种乐器的音色。 3、学习五拍子,掌握......

    人音版音乐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执教者: 福州台江第三中心小学 郑晓枫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

    四年级音乐上册 阿细跳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最新版 阿细跳月 教学内容:欣赏《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记忆乐曲的旋律主题。 2.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教学......

    彝族舞蹈《阿细娃娃耍月》说课稿1

    彝族舞蹈《阿细娃娃耍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彝族舞蹈《阿细娃娃耍月》。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

    阿Q正传说课稿

    《阿Q正传》说课稿 一、说大纲 《大纲》对小说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在欣赏的基础上,养成研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名家名作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说教材 《阿Q正传》这部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