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教案九

时间:2019-05-15 07:5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游基础》教案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游基础》教案九》。

第一篇:《导游基础》教案九

《导游基础》教案八

课题:第八章

中国的饮食和风物特产 课型:新课,理论课 授课时数:5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分三节:一节——中国烹饪的主要风味流派,二节——中国著名的工艺品,三节——中国的风物特产。虽只三节内容,但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包括:饮食流派、茶、酒、中医中药、陶瓷工艺品、织绣工艺品、工艺画等多方面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我国烹饪流派及各派的风味特点、代表菜肴有一全面了解和掌握;掌握中国酒的分类、香型、代表名酒等;了解中国茶的起源、分类及各类的代表名品、产地;对各类工艺品,了解掌握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其名品及代表品种。

德育目标: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风物特产,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意识,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川菜、川酒、川茶

教学难点:知识点多,头绪复杂,要求记忆内容多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注意启发诱导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主要风味流派

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家,被世界各国共誉为“美食的天堂”。

一、中国烹饪风味流派的划分

风味:指食品(菜肴、面点、小吃或饮料等)选料、加工及制作所显示的独特风格特点。

(一)按菜肴派系划分

菜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因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习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体系的烹饪技艺,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

(二)按民族划分

(三)按原料的荤素划分

(四)按功用划分

(五)按生产者主体划分

(六)按时代划分

二、地方风哧流派简介

(一)山东风味(鲁菜)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二)川菜 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第二课时

(三)江苏风味(淮扬菜)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四)广东风味(粤菜)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五)浙江风味 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六)福建风味 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七)湖南风味 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八)安徽风味 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九)北京风味 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十)上海风味 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十一)西北风味 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十二)东北风味 特点 菜肴

面点小吃

三、其他风味

(一)素食风味

1、历史发展:素菜起源于周代。

汉代,《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不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传入了不少西方的蔬菜瓜果;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创制了豆腐,极大地充实了素食的物质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素菜有了飞跃的发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素食的专论;南朝梁武帝,提倡素食,在历史上影响较大;佛教传入,创制了我国特色的佛门素菜。

唐宋时,素菜烹调技艺已相当高超。唐代昝殷的《食医心鉴》论述了素食饮食疗法的作用;开创了以素托荤的先河。

宋代,已有素食店,素筵。陈达叟的《本心斋蔬谱》,记载了江南山林风味素馔20种;林洪《山家清供》记载的假煎鱼、胜夹肉、素蒸鸡等也是经素托荤的名菜。到此,素食在我国烹饪史上已形成独具一格流派。

元、明、清三代,是素菜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寺院、宫廷和民间素菜的区别。

2、分类:寺院、宫廷和民间素菜三大类

3、特点:以时鲜为主,清爽素净;

花色繁多,制作考究; 富含营养,健身疗疾

4、名菜:罗汉斋、炒豆腐脑、糖醋素鲤、糟烩鞭笋、半月沉江、桑莲献瑞等

(二)仿古风味

1、北京清宫菜

2、孔府菜

3、北京谭家菜

4、西安仿唐菜

5、开封仿宋菜

6、杭州仿宋菜

7、仿红楼菜

作业:P376 1

第三课时

第二节

中国著名的工艺品

一、中国的陶瓷器

中国有“瓷器之国”的美称。

(一)概念 陶器: 瓷器:

(三)历史沿革

(四)我国现代著名的陶器

1、陶都宜兴

2、淄博美术陶瓷

3、洛阳仿唐三彩

(五)我国现代著名的瓷器

1、景德镇瓷器

2、龙泉青瓷

3、醴陵釉下彩瓷

二、中国丝织刺绣品

丝绸制品主要有织锦和刺绣两大类。

(一)中国丝绸的历史沿革

(二)织锦

1、云锦

2、蜀锦

3、宋锦

4、壮锦

(三)刺绣

1、苏绣

2、湘绣

3、粤绣

4、蜀绣

三、中国的漆器和金属工艺品

(一)中国的漆器 历史沿革: 漆器特点:

1、北京雕漆与金漆镶嵌

2、福州脱胎漆器

3、扬州镶嵌漆器

4、四川“雕花填彩”

(二)金属工艺品

1、景泰蓝

2、金银花丝镶嵌

3、云南斑铜工艺品

4、浙江龙泉宝剑

5、安徽芜湖铁画

四、中国雕塑工艺品

(一)玉雕

中国玉的产地: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辽宁岫岩等 玉器产地:北京,其次是上海、广东、甘肃、新疆、辽宁等地

1、北京玉雕

2、扬州玉雕

3、苏州玉雕

4、东北玛瑙雕刻

(二)石雕

中国三大佳石:福建寿山田黄石,浙江青田冻石,浙江昌化鸡血石

中国四大名雕:浙江青田石雕,福建寿山石雕,湖南菊花石雕,四川广元白花石刻

(三)木雕

遍及全国,但有名的有:浙江东阳、乐清一带的黄杨木雕;福建的龙眼木雕;江苏苏州的红木雕;广东潮州的金漆木雕;湖北木雕船;山东曲阜的楷木雕

(四)竹刻

(五)微雕

五、其他工艺品

(一)工艺画 内画壶

木版水印画

四川的火绘艺术品

(二)纺织工艺品 竹编

四川瓷胎竹编 竹丝扇 草编

(三)木版年画

作业:P376 2、3、4、7

第四课时

第三节

中国著名的风物特产

一、茶

(一)茶的分类

1、按茶叶的外形色泽和汤色命名分类

2、按茶叶加工时发酵的程度分类

(二)八大茶类及其派生茶

1、绿茶

2、红茶

3、青茶

4、白茶

5、黄茶

6、黑茶

7、再加工茶

8、药茶

(三)中国名茶三十种

(四)中国传统名茶介绍

1、西湖龙井

2、太湖碧螺春

3、黄山毛峰

4、庐山云雾

5、六安瓜片

6、恩施玉露

7、武夷岩茶

8、安溪铁观音

9、普洱茶

(五)茶叶的优劣鉴别 色 香 味 形

(六)茶具的鉴赏与选择 种类 选择

(七)泡茶用水的选择

(八)泡茶三要素 茶叶用量 泡茶水温

冲泡时间和次数

作业:P377 9、11

二、中国的酒

(一)酿酒历史

(二)中国酒的分类

(三)中国的名酒 黄酒 白酒 葡萄酒 啤酒 配制酒

(四)饮酒的禁忌

三、中药 中药及中医

(一)中药材 人参

第五课时 三七

冬虫夏草 鹿茸 阿胶 麝香 蟾酥

(二)中成药 山西定坤丹 大活络丹 漳州片仔癀 安宫牛黄丸 山西龟龄集 云南白药

四、我国的文房四宝 湖笔 徽墨 宣纸

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作业:P377 12、14

教学反馈:

第二篇:导游基础教案

第八章 中国饮食与风物特产

课题:第二节 中国名酒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是学生了解酒文化的发展。酒的分类按酿造方法,酒精度和商业习惯。了解白酒按香型分类的五种类型还有各种类型的代表名酒和特点。了解果酒、啤酒、配制酒。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已经了解的酒再去了解其他的酒 重点难点:

记住中国白酒的代表酒种类、品牌、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课题:第二节 中国名茶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是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发展。了解茶的分类的了解绿、红、乌龙、花茶、白茶、紧压茶它们的所代表的主要代表茶。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已经了解的茶再去了解其他的茶 重点难点:记住中国茶的代表茶种类、品牌、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课题:中国工艺美术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陶瓷、织绣、雕塑工艺、漆器金属工艺品、工艺画 重点难点: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 美学特征: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要体现出:

①和谐性。中国传统仪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②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

③灵动性。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 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④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⑤工巧性。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贯传统。丰富的造物实践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迹的混然天成之工巧性,和尽情微穷奇绝之雕镂画缋的工巧性。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发展概况

中国工艺美术的原始发生可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既确立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初始形态,亦确立了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民族造型艺术先导的地位。

新石器时代的石玉、牙骨、编织、缝纫,特别是制陶工艺,已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匠,亦鲜明地显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艺的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运用。

商、西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工艺造物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精神内涵中大量渗入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魅力。原始青瓷和漆器获得初步发展,而青铜器和玉器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理性主义精神的崛起和高扬,使指向实用功利和现实人生的价值追求,与承继原始文化传统的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机统一,由此而产生的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征,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现。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上的转折,造成工艺美术生产格局和价值追求的变化。生产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艺造物趋向内在人格和心性的显示。这一时期崇尚主体人格精神的造物倾向和空疏、清静、平淡的审美风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整体发展。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国工艺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蒙古族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统一中国后,工艺美术有着一定的发展。染织工艺的织金锦、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来自尚武的游牧文化的影响,元代工艺美术风格趋向粗犷、豪放和刚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时代。资本主义因素的萌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和科学的产生,促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和建筑装饰等门类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明代工艺美术承继了宋以来的美学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发展,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在清代更加完善化,其品种之繁多、技艺之精湛、手法之丰富都远远超过前代,呈现出集各历史时期之大成的局面。导源于上层贵族审美趣味的以技艺取胜的造物观念,在清代工艺美术生产中进一步强化,以致一代艺术风格日趋矫饰雕琢、精致繁缛。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工艺美术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呈现着新的面貌。衰败和新生、模仿与创造、恪守与分化构成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景观。承袭清代形制的传统工艺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迅速衰落,而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工艺美术则迅速崛起,蓬勃发展,清新、简洁、明快的现代工艺美术标示着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因此它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差异是极为明显的。现代工艺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艺造物活动开辟了新的领域,并树立起新的审美风范和价值标准。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

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和美学特征。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着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中,迎合贵族和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因而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奇巧。

生产的官营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现象。早在西周就出现了隶属于王家官府的“百工”,汉王朝则在周秦官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属于少将府的各种工艺美术作坊和工厂,唐宋时期的少府监显示了官营手工业制度的完备和周详,明代的御用监、清代的造办处和织造局使官营手工业制度更为系统和严格。官营手工业机构大都设在中心城市或皇宫,材料无偿占有,工匠无偿劳役,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参加商品流通。在这种封闭的经济结构中产生了追巧夺末、争奇斗艳的宫廷工艺美术,它作为反映统治阶级精神需要的理想样式,影响和规范着封建时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崇尚“形而上”之“道”,而贬抑“形而下”之“器”。因此,以功用为目的的工艺美术一直被视为“雕虫小技”而属“抑末”之列。这种偏见显然抑制了理论方面的建设,致使中国工艺美术缺乏完备系统的理论著述。但是,中国工艺美术一直是按照自身的思想和原则发展的。其个性化的面貌无疑取决于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的倾向性和独创性。很少见诸文字的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强调工艺造物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用,追求心灵与物质的交融统一,主张自然性与人工性的中庸和谐,注重工艺造物活动的整体有机性,力求协调天时、地理、材质、技术诸因素间的关系。

凝聚着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工艺美术,在国际性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西传了精美的丝织品,也西传了东方的蚕种和织造技术。陶瓷之路更是跨越中世纪东西世界的一条纽带。瓷器的外销不仅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转化为全人类的文明财富和世界性生产产业,而且也影响了所到之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20世纪中叶后,中国工艺美术更是全面地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了国际文化经济的交流。

中国工艺美术有着广阔的领域,门类纷繁,样式众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①按工艺美术的功能价值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即含有审美意匠的生产、生活用品,如服装、器用和工具等;陈设工艺美术即集中展示材美工巧或造型装饰之审美意匠而专供观赏的工艺品,如牙雕、玉雕、景泰蓝等。

②按工艺美术的历史形态可分为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即具有悠久历史、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工艺造物。如四大名绣、北京雕漆、宜兴紫砂陶、广东象牙球、扬州玉器等;现代工艺美术即在现代工业文明基础上新兴并反映现代文化精神和生产需要的工艺造物,如现代陶艺、广告设计、书籍装饰、包装装潢等。

③按工艺美术的生产方式可分为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手工艺美术,即采用手工制作的工艺造物;工业设计,即运用现代材料和工业技术制造的工艺造物。

④按工艺美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社会层次可分为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三类。民间工艺美术是作为生产者的劳动大众为自身需要制作的工艺造物,宫廷工艺美术是按封建贵族统治者的需要制作的工艺造物,文人工艺美术则是为封建文人阶层的需要制作的工艺造物。以陈设品为主的宫廷和文人工艺美术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在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以后,作为名族文化遗产即特种工艺被加

以保护和继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职业设计家和艺匠制作的工艺美术品,成为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商品。⑤按工艺美术材料和制作工艺一般可分为雕塑工艺(牙骨、木竹、玉石、泥、面等材料的雕、刻或塑)、锻冶工艺(铜器、金银器、景泰蓝等)、烧造工艺(陶瓷、玻璃料器等)、木作工艺(家具等)、髹饰工艺(漆器等)、织染工艺(丝织、刺绣、印染等)、编扎工艺(竹、藤、棕、草等材料的编织扎制)、画绘工艺(年画、烫画、铁画、内画壶等)、剪刻工艺(剪纸、皮影等)种类。现在习惯上通常将传统工艺美术分为雕塑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6类;随现代工业生产发展起来的现代工艺美术则一般按产品对象分为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书籍装饰设计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第九章 高原地理环境与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将青藏高原类似的具有显著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故本节概述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旅地理单元划分为一个独立的旅游区,表明青藏高原作为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地理基础形成了相对集中、游地理环境,二为旅游资源特征。[教学目标]

1、识记:青藏高原旅游区各旅游地理环境要素和其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2、理解:青藏高原旅游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和其旅游资源特征的相互联系。

3、能力:旅游审美能力;读图、阅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4、情感:环保意识;激发爱国热情;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

1、[教学重点] 旅游地理环境的分析。[教学难点] 民族、宗教文化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A、导入新课

我们刚才聆听了歌曲《青藏高原》,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青藏高原是那么的令人神往,同学们,你们想了解青藏高原吗?好,今天,我们就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带来大量旅游信息的优势,在教室里仔细研究考察神 秘的高原之旅。B、新课教学

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高原风光。

风光欣赏:高原雪峰,雄壮之美,使人有仰慕敬畏之情;蓝天白云,恬静之美,使人感到自然、柔和;山川湖泊,辽阔之美,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布达拉宫、宗教建筑、歌曲《喜马拉雅》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类景观进行审美赏析)

设问:为什么青藏高原上有如此众多独特、神秘的旅游风景呢?(地理环境的差异,自然和人文地理基础的巨大反差)

(一)旅游地理环境

1、地理位置

读位置图:青藏高原旅游区的行政区域、周围的山脉、接壤的国家(强调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地形图:青藏高原旅游区的行政区域与青藏高原区域的区分,通过地形图的识别让学生形成高原的主要地形特点海拔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赏景观:青藏高原上的各种地貌景观,高原风光、世界最高峰、江源风光、峡谷风光等 设问:青藏高原上的景观的确很吸引人,但是我们去旅游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吗?

2、气候条件

(启发学生对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的分析)

海拔高——→气温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

↓ →云层少→气温年变化小,日变化大(结合藏民服饰)气团少——→ →降水稀少→天空蔚蓝,景色怡人

(由高原气候对景观形成的影响,引申到空气干洁度好,污染少,引导学生树立在旅游活动中的环保意识)设问:如何去青藏高原旅游?

3、交通状况

读图:青藏高原旅游区交通图

提问:①公路有哪些?展示该区修建的各类公路线

(交通条件恶劣,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支援西藏经济建设)

②铁路有哪些?展示建设中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线)③民航线有哪些?

(综合分析,是目前到西藏的较理想的交通方式)

4、主要民族

展示青藏高原旅游区主要少数民族藏族、土族、门巴族、珞巴族、蒙古族的图片

(引导学生从民族服装、服饰、民俗、节庆活动来区分,培养学生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展示藏族的风土习俗及节日

(是时尚旅游互动项目的主要内容)

5、地热资源

展示地热景观,分析地热景观的形成原因,介绍板快构造学说,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地热资源不仅可以观赏,也可以用来发电,介绍羊八井地热电站

6、高原湖泊

青海湖及其鸟岛风光欣赏,介绍玛旁雍错和纳木错等高原湖泊的特征

7、宗教文化

① 藏传佛教形成时间

② 主要特色:通过图片展示宗教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 ③ 教阶、教派、制度 ④ 主要寺院:大昭寺、扎什伦布寺

(二)旅游资源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青藏高原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可以让学生讨论归纳)青藏高原旅游区 ↓

高原风光←海拔高—→气温低 民族文化 ↙↓ →云层少→气温变化 宗教文化 气团少——→→降水稀少→天空蔚蓝,景色怡人 探险科考

1、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貌特征和自然风光

2、少数民族及宗教文化艺术珍品

3、国内外游客登山科考、探险的理想之地

4、地方工艺品和土特产

第十二章 藏传佛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方面应当就通过本节课能够对现当今及历史上藏传佛教的几大主要教派有大概的了解,并能够对以后各位同学进藏旅游普及一些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则能运用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对以后的进藏旅游产生指导性的实际作用,总之也要让同学们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多样性现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从历史的角度来述说各iu大教派的产生发展及其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对该问题树立正确的认识与唯物的历史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历史唯物的观念去看待历史的潮流中流传或发展的事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点对宗教应有清晰正确的认识,能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正确区分邪教迷信与正宗宗教。同时亦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灿烂繁荣的民族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民族宗教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看待当前的民族现状,更亦要与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创建和谐安定的大同社会。

二、教学重点

1、各大主要教派的代表人物,经典建筑寺院。、2、格鲁教派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于西藏政治的深远历史影响。

三、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简单的历史知识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并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来客观地看待宗教问题。

四、教学方法

1、以语言形式获得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初次接触,故而老师需采取讲授的方法将整个知识的系统加以梳理与整合,使学生们能够在计较短的时间里了解知识。

问答法:对于与主干知识有相互关联的基础知识,须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能对之前积累的知识有一定的反馈与巩固,并 能够以类推的方法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讨论法:对于已经由老师讲授过的知识,学生须以积极的方式加以分析和概括,将分散的知识以体系化的形式将其轻松地掌握。

2、以直观方式获得知识的方法

直观演示法,将与知识点有关的图片、音频及视频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将其展示或者播放。使学生能够直接运用形象思维对知识进行深化认识。

3、实际训练。知识的根本归宿在于运用,那么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应该在实际的活动中加以运用,当然这是后话,只是希望各位同学在日后飞黄腾达之时,能够直接到西藏进行实地考察感受。让真实的世界还你一份真实的视界。

五、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2006年象征着“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成功通车,神秘的西藏终于能让那些为之而痴迷的藏迷们一睹其芳容了。那么,这神秘的西藏到底神秘在什么地方呢?在我看来,这万千神秘之源,便是千百年来在西藏这片高原圣土之上流传发展的藏传佛教当中的那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几大教派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以这份神秘为切入点,一起来探讨西藏的万迷之源。

问题回顾:佛教的发源、佛教的传播方向。(这两个问题主要运用提问法)

(一)苯教 ——西藏的土著宗教

1、什么是苯教?对“苯”的字面意思讲解 西藏藏族自称为“博巴”,而当时汉文当中将其称之为“ 吐蕃”。而在藏文当中“蕃”与“苯”的写法是一致的。所以,古代藏族把他们信奉的宗教名称当作了其民族的名称。而苯教意义上就是西藏的本土宗教

2、苯教的信奉理念:多神崇拜。

3、苯教教义里对大千世界的划分。首先,将世界划分为人、神、魔。当然最崇拜的是天神。其次,以此为据,将整个客观世界视为许多方格,每个方格代表一个部落,而这些方格又分三层即天上、地上、地下。这三部分又分别为部落的神、人、魔来居住。

4、苯教的三大发展时期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第一与第二时期在松赞干布建立吐蕃之前,第三时期在松赞干布治业之后。第一时期是从一个卫藏地区的少年开始,并创建“度勒本”。第二时期,是由来自喀什米尔、藏北的卢查和尚顺来的几位大师所弘扬。第三时期由兰惟圣者发扬光大,本教在此时有所进一步发展。

5、苯教的宗教弱点最终导致其不被推崇的历史遭遇。三大弱点,其中的核心在于不讲究阶级分别,最终流离失所,费于一旦。

(二)苯教的佛教化产物——白苯

1、何谓白苯?苯教在遭受统治者的质疑之后,从佛教当中引导出部分教义以充实自己的理论,故而使其自身与佛教更为接近,此时佛教化了的苯教被称之为“白苯”。

2、白苯所信奉的宗教理念:九位大神创造世界,此九位诸神的核心是“叶仙”,普通人众通过“赛”与其取得联系。

3、白苯对西藏各地人民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及至建筑、生儿育女、日常行为。

(三)宁玛教派

1、对“宁玛”二字的汉语释义。“宁”为“旧”之意,“玛”为“古”之意,旧与古分别以人物和时代划分。因为它是由莲花生大师所传,所以称其为“古”。“旧”是因为西藏前弘时期所传的佛教对于后弘时期所传的佛教而言,后者为新,前者为旧。

2、汉族地区对该教的俗称以及俗称原因 俗称为“红教”,原因在于该派僧人头戴红帽,并以此为标志,故而汉族地区称其为“红教”。

3、宁玛派的某些特点:

教派组织涣散,教徒分散各地,教徒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结婚娶妻生子,再者各个教派教法内容不一样,各有传承,僧人重密轻显。

4、宁玛拍的代表人物及经典建筑:

以来自印度的莲花生大师为其祖师,代表人物“三素尔”,即素尔波切 释迦生、素尔琼 卓浦巴、素尔琼 慧称、以及绒 却吉桑布。现如今方在世的经典寺院多吉扎寺、乌垅巴寺、佐钦寺等。

5、宁玛派教授传承教法的三大方法

远者经典传承、近者伏藏传承、甚深清净境传承。

6、宁玛派的历史影响

宁玛派影响波及欧洲地区,在比利时、法国、希腊都有寺院。

(四)萨迦教派

1、对萨迦二字的汉语释义

“萨迦”意为“灰土”的意思,这是因为自其发展之初,便以灰色的山坡建造寺院并以其为宗教中心宣讲教义。故而有此一说。

2、汉族地区对该派的俗称及俗称原因 俗称为“花教”,因为该派的寺院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蓝三色条。

3、萨迦派的某些特点 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但是自此之后便不能再接近妇女,并从一开始就决定法位以家族相传的形式向下延续,政教两权都集中于家族手中。

4、代表人物及经典建筑

大元帝师八思巴及其叔叔萨迦四祖。现在存世的尚有萨迦寺,在西藏山南地区。

5、萨迦拍的教义及修行方法。

“ 道果法”是其教派的经典修为大法,其核心在于修行的“三大次第”,即“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是”。

6、萨迦派的历史影响。

由于巴斯八个人在元朝历史上的重大影响,致使萨迦教派的发展衰落与元朝的中央政权的灭亡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五)噶当教派

1、对噶当二字的汉语释义: “噶”意为佛法;“当”意为教授。故而其意义

就是:一切佛语是对僧人日常行为到修法成佛全过程的指示指导。

2、噶当教派的发展分化,自仲顿巴之后该派进行了分化,主要分化为三派,即“教授”、“教诫”与“教典”。

3、噶当派的代表人物及经典建筑:仲顿巴、三大法友昆仲。热振寺。

4、噶当派的历史影响及宗教主张。

该派的某些教义后来为格鲁派所吸收,为格鲁的形成发展产生了一定意义上的影响。该派的教义主张在于:比较重视经典的学习,教授法主要有四谛教授和缘起教授,教诫派主要有“五年教法”。

(六)噶举教派

1、对“噶举”二字的汉语释义

“ 噶举”就是“口授传承”的意思,该派比较注重密法修行,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的,故谓之曰“噶举”。

2、汉族地区对噶举的俗称及俗称的原因

俗称为白教,因为该派僧人穿戴为白色的僧衣,故名,噶举。

3、噶举派的分化:噶举派后来进行了严重的分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帕竹噶举。当然主要分化为四个教派,其中帕竹又进一步分化为西藏地区的政治发展产生了相应的阻碍作用。

4、代表人物及经典建筑:密日勒巴、达波拉吉。岗波寺、贡塘寺、丹萨替寺。

5、噶举派的总体特征。虽然该派的派系复杂,但是其弘扬的教义却是基本上大同小异,均属玛尔巴和米勒日吧的口授传承、龙树菩萨的“中观论”为基础而创立独特的“大手印法”。

(六)格鲁教派

1、对“格鲁”二字的汉语释义

因宗喀巴创建甘丹寺,而“甘丹”一词在藏文当中的读法习惯是“迦鲁”,一般人又称之为“格鲁”。所以也叫“格鲁”。

2、汉族地区对该派的俗称及俗称的原因。习惯上称之为“黄教”,因为该派创始人宗喀巴该带桃形尖帽,表示他重视戒律,后来持律的大德们都戴黄帽,并逐渐成为一家的标志,所以又称格鲁派为“黄帽派”,简称“黄教”。

3、格鲁派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历史背景。这应该从客观及主观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政治、经济、宗教教义以及统治者的个人好恶。政治发面:在于西藏结束了分裂割据,达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为使该局面得以长久,统治者当局积极推行以教固政的措施,这一现象为格鲁派的建立提供了历史契机。经济方面:寺院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误,这就要求新的宗教为其继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宗教方面:萨迦势力日渐衰落,以帕竹为主的地方集团宗教势力开始连年征伐,给社会的稳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主观方面:统治者个人为求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必须通过宗教的力量为其实现这一目的。从而在于上述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宗喀巴创建的格鲁教派开始在西藏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并且顺着这一系列的有利条件在西藏大行其道,获得良好的发展。

4、该派的代表人物及经典建筑。

开创者为宗喀巴。黄教四大寺院——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

5、代表性历史事件:宗喀巴的宗教改革。

第三篇:导游基础教案

导游基础教案

引入本课: 播放一组景物图片。

? 游山玩水VS 旅游

导游:讲解能力讲解能力讲解能力讲解能力(基本功,导游服务的灵魂—知识的享受、美感的享受)、生活服务能力(老人、儿童如何接待)、上下站的协调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讲解能力、--除了景物讲解 旅途怎么办—先博后渊—综合性与针对性(学术团体vs普通香客);能力;--让自己的讲解生动活泼,为大家接受,但是要谨记知之为知之。

实际中,导游的能力缺失:

A讲解服务能力缺失:缺乏科学性; 在封建社会,除了皇家,私人宅院不要说建成龙形建筑,就是某处带有龙的图案也是大逆不道的。游人有这样的误解,是缘于个别导游的误导。http://www.xiexiebang.com/chinese/job/jobdetail.asp?articleno=A00000019351 B 生活服务技能的缺失;--食住行游娱购;

元认知!缺乏服务意识; C 缺乏沟通能力;--D 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南京警方接到危险物品、劫机报警

全陪、地陪导游服务项目:讲解、生活、事件处理。

《导游基础》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和酒店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一门必考科目。怎么学?

钱穆先生“凡其所爱 必其所知;惟知之深,故爱之切”这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去分别心;不是作为课程而是作为美的形式去感知;中国历史上被灭族几次,可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就是中华文明自身的魅力—包容力、同化。种子,薪火相传。

《导游基础》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从课本目录入手,形成框架体系。

第一章

中国历史及文化小常识

8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历史上王朝更替的顺序、重大历史事件;

2、熟悉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国号的来由,帝王的称谓、谥号、庙号、年号等名称概念;

3、熟悉科举考试制度基本常识;

4、了解年历、节气小常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文学的形式及代表人物,了解中国国画、书法及石窟、雕塑的基本常识。

5、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科举考试制度;书法绘画艺术欣赏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

第四节

中国古代书法、绘画、石窟、雕塑 第五节

中国古代思想

推荐书目:《中国人史纲》 《国史大纲》 《文明的反思》 《中国通史》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简史

(一)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他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提出中国是“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

一、历史王朝的更替

旧石器时代

历史—人—人类历史99%以上的时间都是石器时代。

能人

300万—200(或150)万年前 元谋人

204万年前巫山人化石

直立人

200(或150)万—20万年前 蓝田人、北京人

早期智人

20万—5(或4)万年前

马坝人-粤、长阳人-鄂、丁村人-晋

晚期智人 5(或4)万—1万年前

山顶洞人

特征:打制石器—天然火—人工取火

新石器时代

【特征】

磨制石器;陶器、农业和畜牧业

中华文明的源头不是一元而是多元。其中,中原地区、山东地区、辽两内蒙地区、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江浙地区这五大区域是最突出的。在进程中,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其他地区的文明都慢慢衰落了,只有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和山东地区的文明持续了下来。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虽不见得比周围地区高出多少,但因为地理上处于中心的位置,能够博采周围各地区的文化成就而加以融合发展。这两个地区的发展一直比较平稳,不像有的地区搞大型的土木工程和宗教活动,所以内耗比较小,最终夏商周三个王朝在中原地区相继崛起。

中国文明起源于此时期,重瓣花朵的多重起源:中原地区(磁山裴李岗文化+新郑和老官台文化+陕西华县)--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距今五六千年,五大文化区: 中原地区:仰韶文化,高中低三档聚落,最大墓葬有椁板痕迹,麻布痕迹,陶器不太多,但都是特制的,钺 山东地区:年代大概同仰韶文化,泰安县大汶口文化,遗址上有很大的柱子,有当时最大的陶窑,墓葬分三等,最大的随葬有玉器、象牙雕刻、许多彩陶、白陶、黑陶、灰陶、玉钺、猪头;中等的随葬几十件器物;小的几件或者没有;很多黑陶杯,推测是当时财富的象征; 红山文化: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中心遗址在辽宁凌源牛河梁,女神庙遗址,长方形半地穴房子,猪(熊)、巨型鸟、很大的祭坛、积石冢(早圆 晚方,变长20米左右,随葬精致玉器、较普遍随葬猪龙—推断为当时的图腾)

良渚文化:浙江和江苏之间,环太湖流域,中心、次中心、一般。中心位置杭州西北部良渚镇遗址群,40多平方公里,城,有城基(五六十-七八十米宽,石头二三十厘米,城墙南北1900米,东西1600米,共290万平方米)特点 有很多精致的玉器,不管是哪个等级的墓葬都有玉器出现只是形制、数量不等,反映了当时该地区有较高的生产发展水平,经济富裕:玉琮、漆器、梳子、玉带钩、玉钺;----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都是当时发达的文化,但是都主见衰落了;

湖南湖北地区的大溪文化,城,随后的屈家岭文化,城,湖北天门山石家河有当时最大的城;该地区特点:很多宗教遗迹,跪着的陶人,膝上横抱着鱼,上万件这样的陶人,陶制的动物很多栩栩如生,几十万个杯子,祭祀用非日常用,杯子形状与现在杯子同,但是容积小 不实用,推断为祭祀用;后衰落,这个衰落原因不同于3、4,在史料记载中有 尧舜禹征三苗,5就是当时三苗所在地;

距今五六千年,人类社会进入母系社会,在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这一时期陶器的种类很多,以精美的彩陶为代表,陶器上有学多刻画符号,可能是中国原始文字的萌芽;

人面鱼纹盆: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鱼神。大汶口陶猪罐:猪是大汶口文化的主要家畜之一,并成为财富的象征,在很多遗址内都发现了丰富的猪骨骼。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生前以猪为主要肉食,死后也用猪随葬,以示富有。据专家研究,这件猪形灰陶鬶的造型是以家猪为其原型的。猪被大汶口文化居民作为财富的象征,加以炫耀,有人复原大汶口文化的房址时也不忘在墙壁上画几个猪头,以标识该房主的身份地位。

龙山文化‘‘蛋壳陶‟,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高柄杯。它仅为典型龙山文化所见。从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的随葬品可以看出端倪:少数大型墓葬的随葬品内容越来越多,而且质地也越来越好。小型墓葬的随葬品却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粗鄙,甚至完全没有。社会发展进入龙山文化时期,物质产品更加丰富,剩余产品也越来越多。但是,社会的贫富分化也更加明显。

玉琮:一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

二、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在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这一时期的人类已普遍使用磨制的石器,已产生原始农业,并在狩猎经济基础上产生了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

文化区的分布

图片—特点: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水流边上(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原因大致有: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井

华夏文明的曙光:半坡出土的彩陶上有许多刻画符号,可能时中国原始文字的萌芽。

我国,只有到殷墟时代(盘庚迁殷,大约公元前1300年),才能算作进入狭义的历史时代。。此前一千余年,文献中还保存一些传说,年代很不可考,我们只能把它叫做传说时代.传说((LEGEND)总是掺杂神话(MYTH),每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有他们的神话,作为上述的宇宙起源和民族起源的答案。中华人不能例外。但“传说与神话是很邻近却互有分别的两种事情,不能混为一谈”“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

开天辟地:日月星辰 山岳河川----犹太人(耶和华)----盘古 NOT 老天爷(玉皇大帝)

三皇、五氏、五帝:

天皇是盘古后裔、分为若干部落、有组织的民族,具备国家的雏形; 地皇、把太阳和月亮出现的时间加以固定,使他们作有规律的起落,昼夜才算分明;人皇,把中国分为九个州,他自己则住在九州岛的中央,时常出巡。出巡时坐着像云一样可以在空中奔跑的车辆,驾车的人有六个翅膀,行动闪电般的迅速。

五氏:经过三皇的努力,世界已有长足的进步,但人们的生活仍很困难。最初只会爬到树上摘吃果实,后来从摘食阶段进步到渔猎阶段(他们不能不进步,因为树上的果实会被摘完,而冬天又没有果实),但对于捉到的鱼虾和小动物,也只能生吞活剥,跟野兽没有分别。大家本都住在山洞里,后来人多洞少,实在挤不下而终于被挤出山洞的人,只好向平原发展。平原无法抵御突然而来的野兽和风雨的袭击,而且包括山洞里的人在内,大家又都无法抵御因寒冷和生食所引起的疾病,结果引起大量死亡。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氏”的原始意义也是神祗,不过神性比“皇”似乎更少,可把他们列入第三个等级。最先出现的有巢氏,教导人民不要住在地面上。他在树上用树枝树叶建造出简陋的篷盖,作为示范,这就是原始的房屋了,至少可以躲避野兽和洪水。人们都学习他,并且在建筑的技能上一天天进步,后来即令把它移到地面,也有同样的效能。其次出现的是燧人氏,他把天上最大的一个秘密泄漏给人类,那就是“火”。火无所不在,但没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它。燧人氏教人从木头里把它钻出来。人类有了火,就跟其它所有的动物,永远分道扬镳。其它动物始终不会用火,而人们却因之改吃熟的东西,生活方式呈现划时代的突破。伏羲氏用火烹饪;八卦,八卦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后来被星象家用来占卜;设立官员,管理人民,官员身上都画着一条龙,表示他们的高贵身份;发明乐器;又教导男女固定他们的配偶;制定夫妇制度,必须经过结婚仪式才可以生孩子,以使下一代得到父母很好的教养;制造渔网,教导水滨的居民们捕鱼;又教导人们挖掘陷阶,捕捉活的动物,训练它们作为家畜,又教导人们种植桑树养蚕,抽丝纺织。可是,使这个由盘古辛苦缔造,由玉皇大帝天老爷主宰的世界,免于被毁灭,而迄今仍然存在,我们必需感谢第四位神祗女娲氏女娲氏女娲氏女娲氏:共工氏和祝融氏、五色石头、神龟四只脚重把大地支起。因天裂而漏下来的大水,女娲氏用芦草烧灰,把它吸干,这就是中原地区——华北大平原的成因,它们正是由芦草灰铺成,所以平坦而又肥沃。当人类不再担心天塌地陷时,却又被另外两件事苦恼:一是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和什么东西不可以吃,一是对疾病不知道该如何治疗。于是第五位神祗神农氏神农氏神农氏神农氏出现,他采集各种花草果实,一一的放到口中咀嚼并一一吃下,藉以确定它们的性质功能。他撰写了一本巨书,定名《本草》,在这部人类最早的著作上,他详细记载各种药物的性能。此书一直流传到二十世纪,是中国医学上最崇高最权威的经典。神农氏把一些可作为食用的若干植物,分别定名为“小麦”、“稻米”、“高粱”、“玉蜀黍”等,教人种植;又教人把若干性情驯顺的野兽,豢养到家里,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狗”、“马”、“牛”、“猪”的始祖。中国农业社会,在这位伟大的神祗领导下完成。

传说时代(五帝时代)神话的虚构是一目了然的,用不着作任何考证就可以如此确定。传说则包含有事实成份,即令这成份很少,或这成份已经被歪曲而与原样不符,但总算多少有点事实存在。至少我们可以说,即令传说全属虚构,它也比神话的组织严谨。

黄帝王朝三个部落最为强大,一个是正在没落中的神农部落--陈丘(河南淮阳),酋长姜榆罔,是五氏之一的神农氏的后裔。一个是强悍善战的九黎部落,根据地在涿鹿(山西运城),酋长蚩尤;他有九个儿子,都是万夫莫当的勇士,附近部落都臣服在他的控制之下。另一个是文化水平似乎较高的新兴起的有熊部落(这个部落显然的用熊作为图腾,再不然他们一定养有熊罴),根据地在有熊(河南新郑),酋长姬轩辕;他有很大的智慧和很大的能力,集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和魔法家于一身。三个部落争霸。姬轩辕决定先发制人,他首先突袭神农部落,在阪泉(河南扶沟)郊野的战役中,把神农部落击溃,俘掳了敌人全部人口和牛羊。接着姬轩辕乘战胜余威,挥军渡过黄河,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会战就在涿鹿郊野进行,这是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两军胶着,不分胜负。蚩尤跟姬轩辕一样,也是具有神性的人物。他张开大口,喷出滚滚浓雾,三日三夜不散,有熊部落的士兵都迷失了方向。姬轩辕就发明指南车,使他的部队虽在浓雾之中,仍能辨识道路。蚩尤又向风神雨神求援,立刻刮起倒山拔树的狂风,降下瀑布般大雨,大地上波浪滔天,一片汪洋。姬轩辕也施展法力,召唤女神旱魃助阵。旱魃的相貌狰狞可怕,据说是僵尸变成的,眼睛生在头顶上,秀发全是一条一条的小蛇,身上长满白毛,所到之处,连一滴雨都不会有,往往一连大旱三年,赤地千里,所有生物,全部干渴而死。人们听到她的名字都会发抖,但请她出面对抗风神而神,却最恰当。她一出现,风神雨神就狼狈逃走,霎时间风停雨住,大水消失,泥泞干涸。姬轩辕乘机反攻,九黎部落大败,蚩尤战死,残余的民众向南逃窜,定住在现在贵州省的万山之中,据说就是苗民族的祖先。这一场大战展示了有熊部落所向无敌的兵力,使姬轩辕名震当时的世界。于是各部落那些心惊胆怕的酋长们,战战兢兢的拥护他当“天子”,尊称他为“黄帝”。天子的意义是天老爷的爱子,当然至高至上。“帝”的原始意又跟“皇”“氏”的原始意义一样,同是神祗,不过神性再次减少,可以说属于第四等级。他把首都设在他部落的根据地有熊(河南新郑),建立黄帝王朝。

姬轩辕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无比的尊敬,他已代替了那位开天辟地的英雄盘古,成为所有中华人的祖先。稍后的一些帝王,甚至包括匈奴人鲜卑人,也都自称或被称为姬轩辕的后裔。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华人仍以“黄帝的子孙”自傲。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古文明被认为完成于他一人之手。他发明了人们希望是他发明的一切东西,大至社会制度,小至日常使用的零星对象。这些使世界大大突飞猛进的伟大发明,有下列数项:一房屋姬轩辕教人建筑房屋,人们遂舍弃树枝树叶,改用泥土或石头,使自己的住所更为坚固实用,而且逐渐聚集成为村庄,再由村庄扩大成为城市;二衣裳人们一向赤身露体,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感染疾病。姬轩辕教他们把兽皮剥下来做成衣裳。后来绸缎出现,尊贵的人又改穿绸缎;三车船姬轩辕把木头插在圆轮子中央,使它运转,因而造成车辆。又把树木当中剖空,造成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小舟。从此人们能够走向较远的地方;四兵器从前作战,只靠用手投掷石块。姬轩辕发明弓箭,遂成为最锐利的一种武器。人们一直使用它,直到十九世纪,才完全被火药代替;五阵法从前作战,战士们一哄而上。杂乱无章。姬轩辕教给他的军队阵战方法,用各种不同的队形和兵力,应付各种战场情况;六音乐姬轩辕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发明了“笛”、“箫”、“琴”、“瑟”等乐器。把人类声音分为五个主音阶,每个主音阶各有专名。再分为十二个副音阶,使它们配合发声;七器具姬轩辕又教他的人民用泥土塑成盆罐之类的用具,放在火上烘烤一个适当的时间,即成为陶器,可以使食物长久储藏。人们遂突破农业范围,向工业发展;八井田姬轩辕制定闻名世界的井田制度,把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形状。周围八家都是私田,当中一块是政府财产,由八家合作耕种,收割的粮食归政府所有。这些都是姬轩辕的伟大发明和伟大创举,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一定不会相信。但他既然是一个神祗,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他有如此伟大的能力。黄帝王朝大概是一个发明狂的时代,几乎人人都会随时发明一些什么。如姬轩辕的妻子嫘祖和姬轩辕的大臣仓颌、隶首、容成都有同样伟大的贡献:

一、嫘祖发明养蚕抽丝。中国以丝织品独霸世界四千余年,完全是她开创的功绩。

二、仓颉发明文字,即中国特有的直到二十世纪仍在使用,而且日本、韩国也在使用的方块字,也称汉字。仓颉看到鸟兽走过后留下来的爪印和蹄印而产生灵感。因为文字的出现将把人类带进一个更复杂和更难生存的世界,所以当他造字的那一天,天上就像落雨般的落下粮食。入夜之后,还听到鬼神痛哭。鬼神所以痛哭,大概是眼看着人类从此将日增自寻的烦恼而悲从中来。但我们不知道天上为什么要落下粮食。

三、隶首发明算术。

四、容成发明历法。

姬轩辕在位一百年,史籍上说,在此一百年中,中国没有盗贼,没有殴斗,人际之间谦让和睦。适时的雨量和适时的风,使每一年都大大丰收。最使人惊奇的是,连虎豹都不胡乱吞噬其它动物,苍鹰飞鹞都拒绝捕捉地上的鸡鸭。总而言之,中国历史一开始就是一个乐园。

纪元前二十六世纪的前二五九八年,姬轩辕一百五十二岁,但他仍仆仆风尘离开他的首都,四出巡查。这一年他到了桥山(陕西黄陵),在山下铸了一个大鼎。鼎是一种巨大的锅,可能他想用以请各部落酋长大吃一顿,但大鼎铸成的时候,天忽然开了,降下一条黄龙迎接他。姬轩辕跟他的随从人员和宫女,共七十人,一齐跨了上去,然后,黄龙冉冉起飞。一些没有福气的人,赶来的太迟,只能抓住已经飞离地面的黄龙的胡须,胡须脱落,他们也掉下来。所以姬轩辕的结局不是死亡,而是白日升天,成仙而去。那些掉下来的人,懊丧而悲痛地把姬轩辕遗留下来的衣服,埋葬在桥山之下,即现在位置于陕西黄陵的黄帝衣冠冢。

姬轩辕不但是中国第一位君主,到了道家和道教创立之后,更把他推崇为道家的和道教的领袖人物之一,赋给他种种道家的思想和道教的法术,这位政治上的元首遂兼任伟大的哲学家和魔术师。在第一章我们介绍黄山时,姬轩辕所以忽然跑到那里去炼仙丹,原因在此。

姬轩辕升天,不但使他自己在人间消失,也使他所具有的神性在他后裔身上消失。自此之后,他的后裔再不能呼唤旱魃,再没有飞升成仙的机会。这些后裔虽然仍保持“帝”的称号,但意义已不再是神祗,而只是君主。

姬轩辕的儿子金天部落(山东曲阜)酋长己挚,继承了老爹的宝座。在位八十四年,默默无闻,史学家不把他列入五帝,纪元前二五一五年,已挚逝世。他的侄儿高阳部落(河南杞县)酋长姬颛顼继位,他是五帝中的第二帝,号称玄帝,即黑颜色的君主。他也默默无闻,但在位七十九年中,却作了一件使天下所有男人都大为抚掌称快的事,就是他下令女人在路上遇到男人时,必须恭恭敬敬站在路旁,让男人先走,否则就流窜蛮荒。

纪元前二四二七年,姬颛顼逝世,他的侄儿高辛部落(河南偃师)酋长帝喾,即美酒样的君主。但他比他的叔叔姬颛顼还平庸,在位七十一年,连类似教女人避路的荒唐政绩都没有做过。纪元前二三六七年,姬囗逝世,他的儿子姬挚继位。姬挚也不在五帝之列,而且荒淫昏虐——他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暴君。到了纪元前二三五八年,在一场政变中被杀。

伊祁放勋与姚重华

伊祁放勋是五帝中的第四帝,号称尧帝,即好心肠的君主。制定太阴历法,计算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差数,创立闰月制度。他在位的一百年期间,发生了空前可怕的大灾难。纪元前二二九七年,天不停地落雨,河流泛滥,山洪暴发,房屋家畜和田亩都被漂没,中国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大批溺死饿死,残存下来的人逃到高山上嗷嗷待哺,这是中国第一次的大悲惨时代。伊祁放勋命夏部落(河南禹州)酋长姒鲧治水。姒鲧是一个很有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可是他使用治理小河流的方法来治理大河流,集中力量修筑堤防,以期约束水势,堤防不能阻遏洪水的冲击,仍不断地溃决,用了九年时间,洪水如故。另一位雄心勃勃的虞部落(山西永济)酋长姚重华--伊祁放勋的女婿,他抨击姒鲧治水的无功,唐尧帝伊祁放勋在姚重华坚持下,宣布姒鲧应负起治水失败的责任,派人到羽山(山东临沐南),把仍在孜孜不息辛苦工作的姒鲧处决。但夏部落是当时唯一拥有水利工程技术的部落,没有人能够代替。姚重华不得已,只好同意伊祁放勋任命姒鲧的儿子姒文命继续他父亲未完成的工作。姒文命检讨他父亲失败的原因,决定以疏导方法为主,使水势向低洼的地方渲泄。他除了筑堤外,还同时开山,最著名的开山工程,是凿通龙门——山西省河津市跟陕西省韩城市之间的黄河峡谷,使黄河畅通。自纪元前二二八六年,到纪元前二二七四年,共享了十三年时间,洪水才算平息。据传说,经过姒文命治理的,有下列九条河流:一弱水发源于祁连山,注入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嘎顺诺尔人)。二黑水疏勒河,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三黄河。四渭水。五洛水。六济水发源于太行山,与黄河平行,注入渤海湾。七淮河。八汉水。九长江

九条河流中,八条河流直到二十世纪仍然存在,只有济水在若干年后被黄河并吞,成为黄河的下游,只剩下一个尾巴,改称小清河,还微留痕迹。

仅从这九条河流的数目上,就使人大大地震惊。从黑水到长江口,航空距离有二千六百公里之遥,仅仅徒步游览一周,恐怕都需要几年时间。而且此时还没有铁器出现,完全依靠烧石浇水的原始方法去开山凿洞,姒文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十三年之内,完成这么多艰难工程。大概是,姒文命是姬轩辕的后裔,仍有残留的神灵附体,所以他能够顺利的成功,并受到中华人长久的尊敬。

纪元前二二八五年,伊祁放勋放弃政权,姚重华正式摄政。二十七年后的纪元前二二五八年,伊祁放勋逝世,寿命一百一十九岁,姚重华顺理成章的坐上宝座。

这是儒家学派所津津乐道的第一次“禅让”,坚称伊祁放勋是自动自发,非常愉快地把帝位传给姚重华。

姚重华的一生比伊祁放勋多采多姿,他自称是姬轩辕的九世子孙。他的虞部落在蒲版(山西永济),跟伊祁放勋的唐部落(山西临汾)相距只二百公里,两个部落一向通婚,伊祁放勋的两个女儿:伊娥皇和伊女英,同时嫁给姚重华。姚重华应该是中国早期历史上最成功的谋略家之一,他最使人精神恍惚的事迹是,据儒家学派说,他有一个可怕的,充满阴谋和杀机的丑恶家庭,他的父母兄弟全都比蛇蝎还要恶毒,只姚重华恰恰相反,仁慈而且善良,集字典上所有的美德于一身。他母亲早死,老爹瞎老头(瞽叟)续娶了一位妻子,生子名姚象。有一天,老爹命姚重华把仓房茅草盖好,可是等姚重华爬到屋顶上之后,父母和弟弟三个人却在下面把梯子搬走,放起火来,企图把姚重华烧死。姚重华聪明地料到会有这种变化,早就准备了两个斗笠,就把这两个斗笠绑到手臂上当作翅膀,飘然而下。老爹又命他挖浚旧井,姚重华知道情形不妙,挖井时悄悄地在一旁凿出一条通到地面的坑道。果然,父母和弟弟一齐下手,把井填平,然后兴高采烈地把姚重华的财产瓜分,老爹和继母得到他全部牛羊粮食,姚象则得到他日夜思之的两位漂亮嫂嫂,而且马上搬过去居住,得意忘形地弹着姚重华的琴。就在这时候,姚重华在门口出现,姚象反而大吃一惊。

那位当天子的岳父伊祁放勋听到作父母的种种奇怪恶行和作儿子的种种奇怪孝行后,大为感动,就把他召到中央政府,帮助自己处理事务,于是姚重华踏入政坛。

姚重华是五帝中的第五帝,号称舜帝,即孝顺友爱的君主。他把政府改组,设立下列九位高阶层官员:一司空(工程部长)二后稷(农业部长)三司徒(国防部长)四共工(矿业部长)五士(司法部长)六朕虞(水利部长)七秩宗(祭祀部长)八典乐(音乐部长)九纳言(监察部长)

姚重华鉴于领土的辽阔,把全国分为十二个“方”(州),每一个“方”设立一个最高行政首长,称为“方伯”(州长),为各部落解决纠纷;并征收赋税。又制定统一的法律,用铜铸成各种犯罪的模样和各种惩罚的动作,公开展览,使人知道警戒。

姚重华在位四十八年,就在第三十三年时,历史重演,姒文命挟着治水成功的威望,达到了当年姚重华达到的地位。纪元前二二○八年,姚重华恰一百岁,不知道什么缘故,他孤独地深入蛮荒,跑到南方一千公里外的险恶的九疑山(湖南宁远苍梧山),并且死在那里,埋葬在那里。天子的宝座落到姒文命之手,黄帝王朝灭亡。

这是儒家学派所津津乐道的第二次“禅让”,坚称姚重华跟他的前任伊祁放勋一样,也是自动自发,非常愉快地把政权移交给姒文命。

三皇五帝属中国上古时期,距今久远,少有当时的文字实物资料流传,主要靠传说流传至今,因此这段历史对于后来的人们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处。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

五帝时代在约4000多年前,当时,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征服了周边各个部落,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取得很大发展,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三位贤能的部落联盟首领。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实行民主推选的“禅让制”。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废止禅让制,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起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夏朝。

(小故事)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作业:记忆历史朝代表

背诵《贺新郎 读史》

第四篇:导游基础说课稿

《导游基础》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地位和作用

“导游基础”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岗位核心课程。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概论》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对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课程的建设对其它课程的建设起着引领、示范和基础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专业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学生对旅游业的深层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成为合格旅游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2.课程教学目标

本着“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要能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旅游业常识;

(2)掌握中国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一般知识;

(3)熟悉导游工作相关的历史、民俗、地理、建筑、宗教、饮食、特产等基础知识;(4)了解丝绸之路相关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搜集并撰写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的专辑,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2)能够运用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鉴赏、介绍旅游风景名胜的诗词、楹联、游记。

素养目标:

(1)使学生理解旅游基础知识对专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旅游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

(2)培养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工作导向为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理念,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并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 充分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对岗位能力需求的实际状况,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确定本课程主要为哪些职业岗位服务,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岗位能力,从而确定课程的主题模块,确保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并切实可行。

二是以项目驱动为原则

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是需要通过实施一个个的项目来实现的。为了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以项目驱动为原则,设计贯穿全课程的训练项目。三是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能力为本位,知识目标服从、服务于岗位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之中,所以理论知识的设计以“必需、够用”为度

2.教学内容整合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结合导游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按照“行业需求、岗位实用、课证一致、技能为主”的原则,在不改变《导游基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基于导游岗位技能对教学内容实行重组,进行模块化设计,确定了五个主题模块,根据导游服务人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结合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导游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教学项目,并将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和技能纳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行业需求的无缝衔接。详见下表: 主题模块

教学项目

项目成果

课时分配

训练方法

历史与民俗宗教

“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搜集

专辑编写

本课程教学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建立“导游基础博客”平台,通过“博客”写作相关导游知识、模拟导游讲解等方式达到巩固导游基础知识的目的;通过旅游资源调查、景点考察、模拟导游室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社会服务等途径来完成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中华民族民俗 风貌展览

资料展览 8

宗教文化导游词设计

导游词设计

自然与人文景观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调查

调查报告

世界遗产名录调查

调查报告

中国古建筑文化 导游

导游词设计

饮食与风物特产 “中国美食”信息资源搜集

专辑编写

构筑“中国风物特产精品屋”

专辑编写

旅游文学艺术

旅游文学赏析

旅游诗词、楹联介绍

丝绸之路

“丝路游”导游词设计

导游词设计

总计

3.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五个主题模块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要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根据本地旅游资源特点合理安排,突出地域特色。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无论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实践能力的锻炼上都能有较大的提高。如下表: 模块

项目名称

实训地点

历史与民俗宗教

设计“甘肃民俗五日游”方案

多媒体教室

“酒泉大法幢寺佛教之旅”实地讲解

酒泉大法幢寺

自然与人文景观

“世界遗产一日游”实地讲解

嘉峪关长城文物景区

“中国陵墓建筑一日游”实地参观

魏晋壁画墓

饮食与风物特产

中国风物特产在导游工作中的实景展示

多媒体教室

旅游文学艺术

景区旅游文学赏析

西汉酒泉胜迹

丝绸之路

设计“丝绸之路七日游”方案

多媒体教室

4.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导游业务》作为教材,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实用性。适合高职培养目标要求,与高职学生的程度相符合,而且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考试接轨,有利于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

(2)实践性。本教材内容丰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导游工作岗位所需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学后可直接运用于工作岗位。

另外采用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导游基础》作为辅助教材。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

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与导游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零距离。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仿—演—习—赛”的“零距离”教学模式。2.教学方法

为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仿真虚拟教学

仿即仿真虚拟教学,利用“模拟导游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为平台,采用语音、录像、图片、网络等多种虚拟方式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自我演练,提高学习效果。(2)实战演练教学

演即实战演练,我们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旅游车上和旅游景区,这种方法现场感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带团能力。

而习即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去旅行社“跟团”顶岗实践;而赛即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酒泉市的导游技能大赛。(3)互动情境教学

除此我们还大量采用互动情境教学,利用真实情境进行全真训练,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工作所需的职业态度。

(4)团队学习:在“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搜集、中华民族风情展示、旅游诗词楹联手册编写等教学项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责任分工、有效沟通和相互信任。

(5)师生互动:通过教学提问、小组讨论、学生搜集资料交流、项目成果展示、网络学习互动等多种互动形式,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学。

3.教学手段:在《导游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大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1)利用数字化多功能模拟导游。精选导游基础知识的景观,营造出一种立体化、全息化的特定情境,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导游基础知识的可观性、艺术性和美感。在创设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习知识,强化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例如把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难以直观到的资源形成、文化内涵通过课件充分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融声像、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中,更有效地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2)采用微格教学手段。在创设的环境中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与运用,以音像资料、光盘、录像带等形式保存下来,学生可以通过回放看到自己的表情、表现,直观地听到自己知识运用程度。教师记录不正确之处,及时纠正,加深学生印象,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及提高学习的兴趣。

(3)依托学校“数字校园”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等扩充性资料,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开放式网络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开展,自我测评提供了便利,可操作性强。4.实践条件

我校多媒体教室,优美的校内旅游环境,能够满足导游岗位仿真实训的需求。另外校外实习基地(西汉酒泉胜迹、酒泉大法幢寺、花城湖风景区)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能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职一年级学生,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完《旅游概论》和《甘肃导游》两门课程,初步掌握了旅游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甘肃旅游资源。学生在学习《导游基础》这门课程中会遇到以下困难:

1.由于部分旅游管理学生在中学是学理科的,历史文化知识相对而言较薄弱,而《导游基础》知识体系庞大,该课程内容涵盖了旅游、历史、宗教、建筑、文学、饮食等多个层面,在每一个知识面中又有若干个知识点,是旅游专业所有课程中综合度最高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构架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

2.该课程所覆盖的大部分是不涉及深刻意义的常识性内容,广泛地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部分知识学生虽然闻其事,但不知其详,学生认为它很简单,较易理解,却很难识记,知识的单调性、琐碎性与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相违背。基于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本课程采用以“快乐体验”为中心的综合教学法来解决以上问题。课堂教学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出讲授知识,如从“腊八粥”、“泼水节”、《西游记》等一些典故引出佛教;为便于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安排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旅游景点参观,如学习中国的四大宗教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到酒泉大法幢寺参观,教师现场讲解,学生现场学习提问,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原本艰涩难懂的宗教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微观设计

课程的重点:学生对导游基础知识的应用。

课程的难点:如何在应用导游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解决游客提出的各式问题。重点、难点突破方法:

1.设计实践操作模拟情景,通过模拟讲解、实地讲解、模拟游客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与毕业生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知识能力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六、教学考核

本课程改革了期末一张试卷的传统考核方式,实施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有效考核体系。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70%,终结性考核为30%。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常规(出勤、课堂提问、课堂纪律等)占10%、项目考核占30%(其中包括课堂训练20%、小组讨论5%、小组资料收集及其他活动5%),综合训练占30%。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的卷面考试。

七、教学改革的思路 教学理念的转变:由传统教学中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转变为理论+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做“三结合”的以实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课程结束时不再强调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而强调的是学生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教学内容的整合:由传统的学科体系下的、偏重于知识的课程内容转变为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由传统的讲授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驱动等多方式教学,力争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教学手段的转变:由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转变为学生和老师利用网络技术做支撑,把网络引进课堂。

考核方式的转变:由期末一张试卷的传统考核方式转变为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卷面考试为辅的开放式考核方式。

第五篇:全国导游基础

传说:

从前,西藏的保护神——慈悲佛观世音,给一只神变来的猕猴授了戒律,命他到雪域高原修行。猕猴遵命到一个棕色岩洞中,潜心修习慈悲菩提心。一个罗刹女的到来,打断了他的修行。罗刹女以爱他为由,不愿为祸苍生为理,打动了猕猴。在观世音的首肯下,猕猴与罗刹女结合,并生了六只小猴。猕猴将六只小猴送到果树林寻觅生活。三年后,猕猴意外发现,他的子孙们已繁衍到五百多只。这时,树林的果子已经吃光了。为解决子孙们面临饿死的绝境,猕猴再去请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从须弥山取来天生五谷种子:青稞、小麦、豆子、荞麦、大麦,不但解决了猕猴子孙们的温饱,其身体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尾巴和毛越来越短,并逐渐有了文化,变成了人。这就是雪域高原上的先民。

“猕猴变人”的故事虽然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但并非完全是神话传说。猕猴有可能指的是藏族先民来到藏区之前,居住在此地的矮黑人后代。这些藏区矮黑人很可能体毛很发达,个子矮小,因此被说成猕猴。

交通: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

都把牦牛头骨、牛角作为灵物供奉,把牦牛尸体等当作镇魔驱邪的法物,嘉绒藏区甚至要专门过祭牦牛神的年

在嘉绒地区,对牦牛的崇拜亦是多方面的:他们在石墙上面嵌上白石牦牛头,刚杀的牛头也往往供于房顶。在寺院、经堆之上,也供有刻上经文的牦牛头,虔诚礼拜之。嘉绒藏人还要过独特的祭牦牛神的年,名叫“额尔冬绒”,时间在藏历的11月13日,乃是传说中嘉绒先祖“额尔冬爷爷”的生日。额尔冬爷爷在传说中的事迹,与《格萨尔王传》很相似,由于他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下水战胜各种妖魔,嘉绒人才得以安处。而额尔冬爷爷的原身(法像)即为牛首人身,所以每逢过嘉绒年时,土司、土官、守备、大头人家都要用面做一个2尺多高的牛首人身像,供于家中神主位上虔诚把之。

天葬

关于天葬,藏传佛教认为,点燃桑烟是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天葬台,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逝者在世时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天葬台上桑烟引来的鹰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动物,藏人称之为“神鸟”。据说,如此葬法是效仿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行为,所以西藏至今仍流行天葬。

多多卡天葬院中间,有一块约 4平方米大小、用鹅卵石铺砌而成的葬尸池,池北边有一块60厘米高的长方形石块,是天葬时停放尸体的。在天葬院南门外,还竖立一根约10余米高的经幡旗杆,上边有骷髅骨雕塑,顶部悬挂着很多褪了色的经幡。送逝者到多多卡天葬台前,把尸体卷曲起来,头屈于膝部,使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台,点燃桑烟引来鹰鹫,再进行尸解。因为鹰鹫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骨头,所以天葬程序就采用倒叙法,先喂骨头。

藏族天葬,亦称“鸟葬”。用于一般的农牧民和普通人。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每一地区都有天葬场地,即天葬场,有专人(天葬师)从事此业。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起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处理尸体。然后,群鹫应声飞至,争相啄食,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天葬仪式一般在清晨举行。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未经允许,最好不要去观看。

雪顿节: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那时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条,最忌讳的是杀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违背“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待到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到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清朝皇帝册封了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和五世**罗桑意希,赐给金册、金印,从此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进一步巩固。这时雪顿节开始演出藏戏。**喇嘛从布达拉官移居罗布林卡,雪顿节时藏戏班子来到罗布林卡演唱。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扶老携幼,提上酥油桶,带上酥油茶对来到罗布林卡在繁茂的树荫下,搭起色彩斑斓的帷幕。在花香草肥的绿茵上,铺上新卡垫、地毯,摆上果品佳肴,席地而坐,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一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欲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当晚霞染红天际时,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林卡。

下载《导游基础》教案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游基础》教案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导游基础

    1花岗岩山地:黄,华,衡,九华,天台,三清。2花岗岩低山丘陵:浙江普陀山,厦门鼓浪屿,泉州清源山,天津蓟县盘山。3花岗岩球状风化:鼓浪屿日光岩,泉州灵山风动石,黄山仙桃石。4岩溶地貌集中区:广......

    导游文化基础

    1、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就业性主要类型:地理范围划分(国际、国内)旅行距离(远程、近程)组织形式(团体、散客)旅游目的(消遣性、事务......

    湖南导游基础

    《导游基础 》第十章、十三章 中国的景区 张家界旅游学校---庹雄辉(1)截止到目前,我国批准设立的国家地质公园有(C) A、56 个B、29个C、85个D、32个 (2)截止目前,我国已批准设立......

    导游基础知识点

    .近旅游开始19世纪,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影响。 2.英国人托斯?库克的一次重要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3.近代旅游产生时间是1841年7月5日 4.按组织形......

    导游基础练习题

    导游基础试题 1、人类旅行的最初道路是由哪类人开创的?商人 2、中国第一家旅行社的创立者是谁?陈光甫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口号的农民起义是由谁领导的?王小波、......

    贵州导游基础

    2010贵州导游基础真题; 1、 贵州北部以_________地貌为主,_________较多。 2、贵州高原分布四大山脉:北部_________,东部_________,西部_________,中部_________ 3、以贵阳为代表......

    导游基础总结篇

    旅游基础知识 1.近旅游开始19世纪,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影响。 2.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的一次重要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3.近代旅游产生时间是1841年7......

    全国导游基础总结

    2011年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点总结 1.近旅游开始19世纪,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产业革命影响。 2.英国人托斯•库克的一次重要活动,成为近代旅游和近代旅游业产生的标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