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急知识培训教案
应急知识培训教案
1、火灾报警要讲清火灾地点、火势情况、燃烧物的大约数量 及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2、生活区宿舍内严禁使用高功率电器和私拉乱接电源,以及在宿舍内使用煤油炉和液化气炉等,不得在宿舍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险化学品。
3、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的方针”。
4、宿舍中禁止存放汽油、酒精、香蕉水 等易燃易爆物品。在使用汽油、香蕉水时是否远离明火、通风良好。
5、物质具备一定燃烧
条件时,火灾就会发生。火灾能够产生高温,并释放出烟和有毒气体,能够危及到人的生命。
6、办公室内禁止使用电炉子、大功率电热器具,如工作需要必须办理特殊用电使用证。
7、消防工作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各级防火责任制。
8、“四懂”是懂得本岗位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一、懂预防火灾的方法
二、懂得防火检查、三、懂扑救火灾的方法、四、懂得逃生的方法。
9、“四会”是会:
一、报火警、二、会使用消防器材、三、会扑救初期火灾、四、会进行防火检查。
10、未经保卫专业、安全部门批准允许,严禁在 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损失大、伤亡大和影响大的重点部位私自动用明火,需要动用明火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自觉的遵守《动火作业管理办法》,必须办理 明火作业票
后方可动火。
1、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有监护人。
3、按照施工要求配置足够消防器材设施,项目部车辆必须有消防器材;并按时对车辆上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
4、危险化学品库内设施设置必须规范(排风扇安装的必须是防爆型、存放物品配置安全防范措施标志牌);材料库房内放有易燃物品照明灯具必须使用防爆灯。
5、施工现场禁止流动吸烟,可以在指定的吸烟点吸烟。
8、发生火灾时不能盲目有朝有光亮的地方逃生
9、使用灭火器灭火时必对准火焰根部。
2、下列不属于火灾分类的是重特大火灾
3、重大火灾是指.受灾三十户
4、消防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5、下列不是消防安全管理特点的是强迫性
6、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 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四、1、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1)可燃物:(2)助燃物:(3)火源:
2、火灾的定义是什么?
答: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是哪四类?
答:(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2)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4、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
答:(1)当你处于烟火中,首先要想办法逃走。如烟不浓可俯身行走;如烟太浓,须卧地爬行,并用湿毛巾蒙着口鼻,以减少烟毒危害。
(2)如遇山林火灾时,千万不要朝下风方向跑,最好是迂回繞过燃烧区,并向上风方向跑。
(3)当楼房发生火灾时,如火势不大,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过去;如楼梯已被火封堵,应立即通过屋顶由另一单元的楼梯脱险;如其他方法无效,可用绳子或撕开的被单连接起来,顺着往下滑;如时间来不及,应先往地上抛一些棉被、纱发垫等物,以增加缓冲。
第二篇:应急知识培训
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一、加油作业过程中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现由我就各加油站在加油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注意如下:
(一)加油前注意事项:
1、加油机运转时,电机和泵温度应保持正常,计量器和泵的轴封应无明显泄露,汽油加油流量不应大于60L/min。
2、加油机机件应保持性能良好,油气分离器及过滤器应保持功能正常,排气管应畅通、无损,泵安全阀应保持压力正常。加油员在使用加油机前,应检查加油机运转是否正
3、加油岛上不得放置收录音机,电扇、延长线、冷藏设备等一般电器设备及其他杂物。
4、有加油车辆进站时,加油人员应站在加油岛上以防被撞,作业人员避免穿过两车中间。
5、客车进站加油时不得载有乘客。
6、禁止使用绝缘性容器加注汽油、煤油等(不允许加油枪直接向塑料桶等绝缘性容器加注汽油、煤油等);如无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用途使用证明,禁止非法销售散装汽油、柴油等。
(二)加油作业过程
1、车辆驶入站时,加油员应主动引导车辆进入加油位置。当进站加油车停稳,发动机熄火后,方可打开油箱盖,加油前加油机计数器回零后,启动加油机开始加油。
2、加油作业应由加油员操作,不得由顾客自行处置。
3、加油时应避免油料溅出,尤其机车加油时应特别注意不可溅出油料溅及高温引擎及排气管。
4、加油时若有油料溢出,应立即擦拭,含有油污布料应妥善收存有盖容器中。
5、加完油后,应立即将加油枪拉出,以防被拖走。
6、加油前及加油后应保持橡皮管放置于加油机上,防止被车辆压坏。
7、当加油、结算等程序完成后,应及时引导车辆离开加油岛。
8、站内有人吸烟或使用移动电话时,应立即停止加油。
9、摩托车加油后,应用人力将摩托车推离加油岛4.5m后,方可启动。
10、加油站上空有高强闪电或雷击频繁时,应停止加油作业,采取防护措施。
加油过程中极易发生安全隐患如下:
1、跑、冒油:
加油员在对车辆加油作业过程中,由于不清楚车辆油箱的空容量或作业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发生油品洒冒。
预防措施:
a、加油在对车辆加油前,要问清加油车辆油箱的空容量;
b、加油过程中,加油员要集中精力,注意观察,当油品加满时,要立即关断加油枪,做到不洒不冒;
c、作业完毕后将加油胶管盘放在加油岛上。
2、加错油品:
对车辆加油时,所加油品与车辆所需油品不符。
预防措施:
加油前,问清加油油品的品种、规格,并与加油机油品进行复核,防止加错油品。
3、人身伤害:
加油员在引导车辆或在加油作业过程中,车辆与人体相撞;或在加油作业过程中,大量吸入油气而造成人体器官损坏,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预防措施:
a、车辆进入加油场地时,加油员要站在加油岛上,面向来车方向,提示车辆缓行,引导车辆停靠指定位置;
b、加油时,尽量站在上风口处;
c、闲杂人员禁止在加油场地通行或逗留。
4、油品火灾:
在加油过程中,油品或油气遇意外火源,发生油品火灾事故。
预防措施:
a、加油员要着防静电服,严禁穿带铁钉、铁掌鞋;严禁携带和使用手机、传呼机等非防爆通讯、照明工具,严禁携带火种;
b、加油前,加油员要认真检查车辆随乘人员,有无吸烟弄火现象,如有,要坚决制止;
c、要熄火加油
d、避免洒冒油品,如有油品洒冒,应先清理洒冒的油品,后开走车辆;
e、加油现场安全距离以内禁止有明火作业。
f、雷暴天气禁止加油作业;
g、经常对加油机进行检查保养,确保加油机静电接地、静电跨接装置、电器安装完好有效,达到整体防爆;
h、加油枪应紧贴油箱内壁;
i、严禁向摩托车内直接加油及向塑料桶加汽油;应设置摩托车专用加油区。
5、加油服务中的注意事项
严禁车辆不熄火加油;严禁吸烟或使用移动电话;严禁把加油枪对准顾客;严禁给摩托车直接加油;洒冒油品后,严禁机动车原地启动;严禁用加油枪或铁器敲打油桶或油箱
严禁向塑料容器、木制容器中直接加注汽油(原因后面介绍);场地内有动火作业、火源或者电闪雷鸣时,严禁加油作业。
二、卸油作业过程中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一)卸油作业前注意事项:
1、应具备密闭卸油的条件。
2、防静电接地设施完好。
3、油罐车车辆正常,防火防静电设施完备。
4、卸油作业所需消防器材配备齐全。
5、雷雨期间不得进行卸油作业。
(二)卸油作业过程应注意事项:
1、油罐车进、出加油站或倒车时,应由加油站人员引导、指挥。
2、油罐车应停放于卸油专用区,熄火并拉上手剎车、于车轮处放置轮挡;并使车头向外,以利紧急事故发生时,可迅速驶离。
3、卸油过程中,卸油人员和油罐车驾驶员不应离开作业现场,打雷时应停止卸油作业。
4、向地下罐注油时,与该罐连接的给油设备应停止使用。卸油前应检查油罐的存油量,以防灌油时溢油。卸油作业中,严禁用量油尺计量油罐。
5、卸油作业中,必须有专人在现场监视,并禁止车辆及非工作人员进入卸油区。
6、检查确认油罐计量孔密闭良好。
7、油罐车进站后,卸油人员应立即检查油罐车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油罐车的排气管应安装防火罩。检查合格后,引导油罐车进入卸油现场,应先接妥静电接地线夹头接线并确实接触。
8、油罐车熄火并静置15min后,卸油员按工艺流程连接卸油管及油气回收管及接头,将接头结合紧密,保持卸油管自然弯曲;经计量后准备接卸;按规定在卸油位置上风处摆放干粉灭火器。
9、卸油前,核对罐车与油罐中油品的品名、牌号是否一致,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无误后,能自流卸油的不泵送卸油。
10、油罐车驾驶员缓慢开启卸油阀卸油。卸油员集中精力监视、观察卸油管线、相关闸阀、过滤器等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准备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
11、卸油时严格控制油的流速,在油面淹没进油管口200mm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正常卸油时流速控制在4.5m/s以内,以防产生静电。
12、卸油完毕,油罐车驾驶员应关闭卸油阀;卸油员应先拆卸油管与油罐车连接端头,并将卸油管抬高使管内油料流入油罐内并防止溅出。盖严罐口处的卸油帽,收回静电导线。收存卸油管、油气回收管时不可拋摔,以防接头变形。
13、卸油完毕罐车静置5min后,卸油员引导油罐车启车、离站,清理卸油现场,将消防器材放回原位。
14、待罐内油面静止平稳后,通知加油员开机加油。
15、卸油时若发生油料溅溢时,应立即停止卸油并立即处理。
16、卸油时如发生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破坏事故和伤亡事故等重大事故,应立即停止卸油作业,同时应将油罐车驶离加油站。
17、在卸油过程中,严禁擦洗罐车物品、按喇叭、修车等,对器具要轻拿轻放,夜间照明须使用防爆灯具。
18、卸油口未使用时应加锁。
卸油作业中存在操作安全隐患如下:
1、跑、冒油:卸油油量超出油罐空容量或卸油软管连接松动时,油品可能泄漏或罐内油品溢出,发生跑冒油事故。
预防措施:
a、卸油前,准确计量油罐空容量;
b、认真复核进货油品数量与油罐空容量;
c、认真检查卸油胶管,做到无破裂、塞堵现象,与罐车、卸油管线连接紧密无渗漏;
2、混油:进货油品与罐内油品品种不一致,发生混油事故。
预防措施:
a、油罐卸油孔处,要有明显的油罐编号及所储存油品的品种及标号的标志;
b、认真复核进货油品的品种、规格,确认管线与油罐连接正确,保证油罐储存油品品种与进货油品品种一致;
c、罐车内剩余的油品要妥善处理,不得卸入不同油品品种的储油罐中。
3、油品火灾:
在卸油时,油品或油气遇意外火源时,发生油品火灾事故。
预防措施:
a、卸油管线的连接处、阀门等无渗漏,卸油过程中,严禁打开储罐罐口及罐车盖,做到密闭式卸油,尽可能减少油品渗漏和油气外逸;
b、严禁喷溅式卸油;
c、确保卸油场地安全距离以内无明火作业;
d、卸油前,接好静电接地装置并保证连接有效,油槽车应进行稳油;
e、作业人员要着防静电作业服,严禁穿带有铁钉、铁掌鞋;严禁携带和使用手机、传呼机等非防爆通讯、照明工具,严禁携带火种;
f、卸油场地,严禁维修车辆,严禁有铁器碰撞的作业;
g、大风雷雨天气,禁止卸油作业;
h、卸油期间如有油品泄漏,先清理泄漏的油品,且待油气散尽后,方可启动车辆;
i、卸油期间,非作业人员禁止进入作业场地。
4、人身伤害:卸油时,作业人员在指挥车辆或在安放放溜车设施时,车辆意外移动,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预防措施:
a、闲杂人员禁止进入卸油场地;
b、作业人员在指挥车辆时,要站在车辆两侧,严禁站在车辆后部;
c、车辆停稳后,方可安放防溜车设施,且应用铁(木)棍操作,严禁徒手安放。
五、加油站其他事故预防措施
1、火源的管理
☆ 严禁烟火。管理人员和安全员在日常检查中应特别注意加油场地、营业室、值班室附近是否有烟头、火柴杆等。
☆ 禁用非防爆电器。严禁在爆炸、火灾危险区域内使用非防爆电器,要注意在油站停电停电或夜间作业时,不得采用非防爆灯具进行照明检修和作业。加油站站房内严禁使用电炉、电水壶、热得快、电褥子等易引起火灾的电器。
☆ 机动车熄火加油。
☆ 严禁在站内检修车辆、严禁在站内进行敲打铁器等易产生火花的作业。
2、静电的预防
加油站静电产生的途径有:汽车油罐车在运油过程产生静电;接卸过程中油罐内产生静电;油品在输油管线中流动产生静电;油品在过滤器、泵中产生静电;作业人员人体静电。
☆ 卸油前连接好静电接地线
卸油前油槽车应连接好静电接地线15min后方可进行其他作业。现个别加油站在打开卸油阀门后才接上静电接地夹,而且有的接到油罐车绝缘部位,影响静电荷的导除。
☆ 检查接地电阻值
a 日常检查。有无异常现象,各种金属跨线、接地线是否牢固;
b 定期检查。每半年对静电接地电阻测试一次。
☆ 严禁向塑料桶中直接加注汽油
☆ 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服和鞋
三、计量作业过程中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一)油罐计量作业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1、夜间量测油罐时应使用防爆型照明设备;
2、停止使用与油罐相连的加油机;
3、卸油后,待稳油15min后方可计量;
4、进行油品采样、计量和测温时,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得大于0.5m/s,下落速度不得大于1m/s。
(二)油罐计量作业过程易发安全隐患如下:
1、油品火灾:
在对油罐储存的油品进行计量操作时,油品或油气遇意外火源时,发生油品火灾事故。
预防措施:
a、作业人员着防静电服,严禁穿带铁钉、铁掌鞋;
b、严禁携带和使用手机、传呼机等非防爆通讯、照明工具,严禁携带火种;
c、严禁用化纤绳作计量器具的拉链;
d、在投尺时,量油尺带要放在规定的投尺槽内,严禁尺带与钢质的管壁发生摩擦;
e、作业后,要立即紧闭量油孔盖;
f、雷雨天,禁止计量作业。
2、人身伤害:
在计量作业时,作业人员的手或身体其它部位意外被油品浸泡,或大量吸入油气,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预防措施:
a、作业时,要尽量站在上风口,严禁直接嗅闻油品;
b、作业时,作业人员要集中精力,防止油品洒溅到人身体部位;
c、作业后,对接触过油品的身体部位,要用清水和肥皂进行清洗。
第三篇:应急知识培训
应急知识培训
一、什么是突发应急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具有如下特征:
1、突发性。对于突发事件是否发生,于什么时间、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爆发,以及爆发的程度等情况,人们都始料末及,难以准确地把握。
2、公共性。一是突发事件涉及公共利益,对公共财产或福利、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产生影响(通常是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上。二是涉及面比较广,需要调动和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信息等公共资源和力量。
3、危害的严重性。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有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这种损害性不仅体现在人员的伤亡、组织的消失、财产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上,而且还体现在突发事件对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所造成的破坏性冲击,进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
4、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态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事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能事先描述和确定,难以预测,特别是在当做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世界里,这种连锁反应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突发事件复杂化,已经超出纯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范畴,变成一种含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社会危机。
5、处臵的紧迫性。是指突发事件所反映的问题极端重要,关系到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安危,需紧急采取特别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随着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变,它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越来越大。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越快,反应决策越准确,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小。
6、广泛的影响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除了关注伤亡人数外,还密切关注事故发生原因、时间、地点等情况,从中得到的启示、总结出的经验教训等,从而使社会避免重蹈覆辙、重演悲剧。
二、突发应急事件分哪几类?
主要分成4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如,2009年全国大部地区的旱灾;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交通运输事故:2008年国庆期间,古灵山车祸。2005年11月13日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辞职。)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1、2003年的非典,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
2、2009年的甲H1N1流感,截至目前,我国内地共报告49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出院251例,239例在院接受治疗。
3、手足口病,)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200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发生在美国本土,通过劫持多架民航飞机冲撞纽约曼哈顿的摩天高楼以及华盛顿五角大楼的自杀式恐怖袭击。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三、突发应急事件分哪几个等级?怎样分?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不同事件有不同的分法,如下表所示:
四、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完善预案
在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有21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有5件(《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处臵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有9件(《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臵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国家处臵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处臵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处臵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有4件(《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有3件(《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省市也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2008年,我市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消防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供电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特大事故险情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春节和全国全省两会期间信访稳定工作应急预案》等1个总体应急预案、12个单项应急预案,并将这13个应急预案装订成册,下发到了各个单位。各相关单位也积极行动,结合部门实际制订了一些预案。
2、健全网络
对于我市来说,院长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主任,副院长、各分管副院长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全院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王晓东主任兼任应急办主任,副主任姜燕具体负责应急管理、协调工作,并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一把手负责本辖区、本部门、本系统的应急管理全面工作,并明确一名副职具体抓,各乡(镇、区)党政办主任、县直各单位办公室主任是应急信息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等工作。
3、加强值班
要整合应急值班与办公室日常值班资源,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更新配臵值班室专用计算机、电话、传真机、复印机和网络设施等必要的值班设备,为值班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配好配强值班人员,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主副班制度和备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值班工作责任制度,确保值班不断档不缺员,提高值班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4、强化宣传培训
除平时开展应急知识进农村、学校、企业的宣传教育活动外,要充分利用固有节日搞好宣传。如:“国际减灾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全国消防日”(每年的11月9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5月12日)、“全国安全生产月”(每年6月份),都要展出版面,发放宣传资料,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5、搞好隐患排查。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臵。搞好两个结合(即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使处臵突发从被动应付向源头管理的转变,找出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把突发公共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社区、乡村、学校和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的高危企业等基层单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集中地的监管监察,明确安全监管职责。各地各部门要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普查摸底,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人才库。
6、搞好演练
北川邓家刘汉小学,经过大地震,483名学生一个都没有少,被称为史上最牛希望小学,原因是什么?一是建筑质量高,二是应急演练好。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加强应急演练。今年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全县性的演练计划,明确了演练时间、演练内容和牵头单位,并要求各相关单位组织应急演练时邀请县领导参加。前段时间卫生、教育、地震等部门已经按照计划分别组织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地震等应急演练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防灾抗灾意识和工作人员应急救援能力。下步还要继续搞好一些演练活动,如:供电公司牵头的安全用电反事故应急演练、公安局牵头的防恐演练、消防队牵头的火灾事故安全演练、水利局牵头的防汛抗洪应急演练、国土局牵头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安监局牵头的非煤矿山安全应急演练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演练、林业局牵头的森林防火应急演练、卫生局牵头的突发食物中毒应急演练等
五、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应该怎么做?
(一)报送信息。
1、哪些应该报?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信息;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的信息。
2、谁来报?
任何一个人发现突发事件,都应当及时报告情况。各乡(镇、区)党政办主任、县直各单位办公室主任是应急信息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所辖区城内发生的突发事件要立即按要求上报。
3、报到哪?有什么时间要求?
对于一般突发事件,是路与群众的要根据情况报110、119或120,是办公室主任的要报单位主要领导,同时在事发30分钟内报县应急办。如出现车祸,要立即报告110勘察事故现场,报120进行紧急救援。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县应急办还要在1个小时内报县应急委员会和市应急办、市政府等。
4、怎样报?报什么?
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以通过电话、传真、报送文件等形式,或其他有效途径向县应急办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在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现场处臵过程中,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人或授权专人要与县应急办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报告突发事件处臵的进展情况、可能衍生的情况等。涉密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要遵守相关保密规定。
突发事件信息分为首报、续报和终报。首报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已经造成和可能造成的伤亡和影响情况等。续报信息内容包括:事发单位或事发地基本情况、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处臵情况、请示事项和工作建议等。突发事件处臵结束后,事发单位要及时对事件进行评估分析,并作出书面终报。终报信息内容包括:突发事件情况、应急报告情况、应急处臵情况、善后处理情况、调查评估意见等。
5、不按时报应该怎样追究?
要责任倒查,追究单位一把手、主管副职和应急信息管理人员(办公室主任)的责任。如:灵山事故就追究了部分同志的领导责任。
(二)启动预案,进行应急处臵。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力量进行先期处臵,控制事态发展,同时在1小时内将事件有关信息经主要领导签字后报告县政府应急办,报告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伤亡人数、影响范围、简要经过、发展趋势、领导到场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和其他需要上报的有关事项等。如遇特殊情况来不及形成文字材料的,必须先口头报告,再补报文字材料。应急处理过程中必须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和应急处臵情况,直至事件处理完毕。县政府应急办对有关领导和人员到现场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归口管理突发事件信息。
二、县政府应急办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首先要会同相关应急主管部门及时进行会商研判,提出处臵建议,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要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报告分管院长,同时报告院长、和办公室主任;对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事件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应急办要及时跟踪监控,掌握事件动态,必要时到现场督促应急处臵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三、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有关地区和部门开展处臵工作并根据事件发展态势和院长指示赶赴现场,靠前指挥;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院长、分管院长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处臵工作。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要在事发后2小时内上报市政府应急办,上报信息由分管院长签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由院长签发,县政府应急办具体办理。
四、应急办负责传达并跟踪落实分管院长和其他领导的指示,随时掌握事态进展,及时反馈处臵情况。领导到现场时,根据领导要求由应急办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派员随同前往,协助做好现场处臵工作。
五、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需要由向社会公开发布的,由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草拟新闻通稿,报分管院长审定后组织媒体统一发布。
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结束后,事发地乡(镇、区)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善后工作,搞好调查处理和总结评估,并在2日内写出专题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专题报告由应急办汇总,经主要领导审定后,在3日内上报市政府。
第四篇: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应急救护培训
灾害事故应急救援
1.溺水
水随呼吸进入呼吸道或肺内,阻止气体交换,造成窒息和缺氧,通常称为水窒息。一般4—6分钟就可以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少数溺水者因寒冷、惊吓或水的刺激引起喉部反射性痉挛,造成窒息缺氧,因而危机生命。
岸上救护:首先迅速检查是否有呼吸和心跳。积极控水:肩扛发、半跪发货海氏发。仰卧,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心跳已停止者立即就地进行CPR。不要在短时间内轻易放弃抢救。复苏后注意保暖,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急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2.触电事故救助
触电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并导致灼伤,危及生命或致残。
立即切断电源,若无法及时找到活断开电源时,可用干燥的竹竿、木棒、橡胶制品等绝缘物挑开电线。
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拨开电线;切勿用手触及带电者;切勿用潮湿的物件搬动电者,发现电线段落在地上,派人看守,不让人车靠近,特别是高压导线段落在地上时,应远离8米范围以外。
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迅速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观察触电者有无呼吸,动脉有无搏动;检查口腔,清理口腔粘液,取出假牙;放松上衣和裤带。
触电者呼吸及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绝不能轻易中断抢救。对外伤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立即拨打报警求助电话。3.烫伤与烧伤应急
首先应冷却伤处,在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伤口10分钟以上。对烧伤者,在隔断热源后,应尽量使其呼吸畅通,然后小心除去伤者创面及周围的衣物、皮带、手表、项链、戒指、鞋等;对黏在创面的衣物等,应先用冷水降温后再慢慢除去。
当遇到严重烫伤或烧伤病人时,应用敷料(如清洁的布料等)遮盖伤处,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即使是轻度烫伤或烧伤,在自行处理后应该去医院就诊。如烫伤或烧伤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膏或其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4.中暑
(1)重症中暑
中暑高热体温在40℃以上,皮肤干燥无汗,脉速,呼吸快弱,血压正常或降低、神志模糊、谵妄、昏迷、惊厥。严重者出现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脑水肿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中暑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温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弱、呼吸浅快、血压降低、晕厥或意识朦胧,体温可正常、稍低或微升高。
中暑痉挛肌肉痉挛,尤以腓肠肌痉挛多见。也可波及腹直肌、肠道平滑肌、膈肌,产生腹绞痛呃逆,体温大多正常。
日射病剧烈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重者惊厥、昏迷,大脑温度可达40℃-42℃,但体温并不一定升高。
(2).现场救护的基本方法
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 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补水:患者仍有意识,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给予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之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解暑药物应用: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发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器官。
(3).预防中暑 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这段时间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时平时的10倍!尤其是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的减少外出。
遮光防护: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壮的男士,也应该做好上述防护措施,至少应该打一把遮阳伞。
补充水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10时、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1-2杯白开水或含盐饮料(水2-5升加盐20克)。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补充水分。
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5.毒物与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场救护原则 仰卧,便于呕吐,防窒息。补充水分和盐水。
早期尤其吐泻,不轻易服止泻药,频繁的吐泻可导致休克和电解质紊乱,应予以相应的处理。
自送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群体中毒,立即报告疾控中心。(2).乙醇中毒现场救护
轻度醉酒适当饮用浓茶或咖啡类饮料,多可于不久自醒。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返吸和引起窒息;防止自伤和伤人毁物。
昏睡期应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CPR。昏迷,呼吸抑制,抽搐和大小便失禁者,应急送医院急救。6.冻伤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损伤程度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以及局部和全身的状态有直接关系。
快速复温:将冻肢浸泡于40℃(不宜过高)温水中,至冻区皮肤转红,尤其是指(趾)甲床潮红,组织变软为止,时间不宜过长。对于颜面冻伤,可用40℃的温水浸湿毛巾,进行局部热敷。在无温水的条件下,可将冻肢立即置于自身或救护者的温暖体部,如腋下、腹部或胸部,以达复温的目的。
7.火灾(1).炒菜油锅着火时,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如没有锅盖,可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灭火。切忌用水浇,以防燃着的油溅出来,引燃厨房中其他的可燃物。
(2).家用电器着火,先要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物将火压灭。无法切断电源时,应用不导电的灭火剂灭火,不要用水及泡沫灭火剂,电源尚未切断时,切勿把水浇到电器用具或开关上。如果电器用具或插头仍在着火,切勿用手碰及电气用具的开关。当电视机、电脑着火,灭火时要特别注意从侧面靠近,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3).液化气罐着火,出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压外,还可将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洒向火焰根部,在火熄灭的同时关闭阀门。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茶杯盖或小菜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4).逃离火场
平时要熟悉各种通道和安全出口,发生火灾后正确的选择逃生路线。一边跑一边拍门通知其他人逃生,如果有警铃按钮,应立刻按动警铃报警。
保持镇静,不要留恋财物;延防火安全楼梯向楼底撤离或按照火灾逃生路线图或疏散指示标志逃生。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保持低姿势前进,呼吸动作要小而浅。
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要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的火苗。同伴身上着火,可用衣、被等物覆盖灭火或用水浇灭火苗。
切勿使用电梯,以免突然断电而被困其中,必须随身携带钥匙,一旦去路被阻,可以及时返回房间。
第五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教案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教案
应急案例
安全生产应急法规文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7年11月1日正式施行,共七章七十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第三条: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分类: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第四条:国家应急体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原则: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职责:县级人民政府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第二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第二十三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
第三十七条: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第四十四条: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以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第四十五条: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臵,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第四章 应急处臵与救援
第四十九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臵措施:
一、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臵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二、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源区,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三、立即抢修被破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证措施;
四、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五、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臵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六、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七、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八、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假制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九、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臵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第五十六条: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臵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源区,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其他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臵措施,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臵工作。
第五章 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六十一条:国务院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臵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妥善解决因处臵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变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有关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一、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二、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
三、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于2007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发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共六章四十六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侦察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二章 事故报告
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十二条:报告事故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三章 事故调查
第十九条: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第二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九条: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第三十条: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三十二条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第三十六条: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伪证的;
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第三十七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三、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四、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第四十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职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提供虚假证明的中介机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管证照及其相关人员的职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故意拖延或者拒绝落实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的,由监查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三条:本条例规定的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法律、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转发晋市安监管应急发[2007]59号、晋安监应急字[2007]108号《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我厂按要求编制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根据《山西省安全生产预案管理办法》于2009年7月24日在晋城安监局备案。
一、术语和定义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
1、编制准备: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等;
2、编制程序:成立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急预案编制等。
3、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三、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臵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1、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2、专项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预案的组成部分。
3、现场处臵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臵、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臵措施。
四、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