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 7. 第一次真好教案人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短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3、体会拓展短文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设趣(略)
2这也许是你们第一次答错“1+1=?”这么简单的题目,针对这一次,你有何感想?(生谈)
3导入:是啊,第一次答错“1+1=?”,你们笑了。情不自禁地笑了。憨厚的笑了,莞然的笑了,你们感悟了。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上网, 第一次旅游„„无数的第一次,促使我们不断成长。那么,怎样才能获取更多宝贵的生命体验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板书深题)
二、感知课文
1生:齐读课文
2师:第一次真好,这标题也好,寓有概括力,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去整体感知课文。我们可以追问作者:第一次真好,好在哪儿?
3生:自由读文,思考此问。4生答;师随机板书。
三、质疑合作
1师: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课文应对自己难题之句找出来,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去深思明辩,以求真知。
2生自由读文,质疑难句。
3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质疑,无法解答出来的全班一起商榷。学生疑问可能有:
① 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② “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③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④ 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⑤ 是不是“所有第一次”都能尝试?
四、体验“第一次”
1同学们也一定经历过无数第一次,请你们联系生活体验,讲述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得最感人,最精彩;
2小组内先讲;
3每一小组推荐1—2名同学在全班讲,讲得好的同学为自己本组获得商标。
五、总结全文
从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情来看,我想他们“尝试” 第一次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尽管也有些不愉快,但是是令人回味的。
最后,我想借助作者在文中最后的寄语“愿你珍重第一次”来结束课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断拓宽新的生活领域,以一颗新奇的童心,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越来越多的第一次,开阔视野,丰富经验。记住,第一次不多,生活就会单调乏味,这是作者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学习这篇短文的重要收获。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次真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次真好教案
一、导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哭,第一次笑,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第一次背起书包上学,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你们曾经经历过的第一次的感觉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素珊笔下的第一次是怎样的!作者介绍:请同学介绍
二、字词:(读一读、写一写)
三、整体感知:
课文分析:请同学们齐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写了作者的哪些第一次的经历?
2.作者是怎么安排的,也就是说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详:第一次见柚子树
第一次见孵出的小鸟
植
动
静
动
感觉无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
先惊后恶再爱
这些事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吧?在我们的入场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事情吧?但是本文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两件事,所以既能够与读者产生共鸣,又是作者的个性体验,具有典型意义。我们再来看下,作者是详写了两次经历,略写了很多个第一次,这样安排起来是不是就显得详略得当了?所以我们在组织材料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堆砌,要有详有略,条理分明。
好,这篇课文比较好理解一点,老师就不打算详细讲解了,我们在这里只讨论了两个区分,三个为什么?
1、看到第一段,最后一句为什么要用秋日风情画,而不用风景画或者是风光画?(“风情”是指风土人情,作者见到柚子树生长难过,旁边又有人家,“风光画”则是指纯自然景观,所以在这里用风情画更好)
2、为什么有的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却使人回味无穷,也就是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例举了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的经历,有的叫人难受,有的坐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有的甚至收到惊吓、受创伤,如作者看到孵出的小鸟竟然吃不下饭等等。但是无论怎样,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激情,给人的印象自然就是不可磨灭的,使人回味无穷)
3、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亦多姿多彩?(第一次越多,经历也越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那我们怎么样才能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有的第一次,像见柚子树,见孵出的小鸟,要留心寻找机会,有的第一次,如露营、做饭则要大胆尝试,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讨论:
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能尝试?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是好的?
有的第一次是坏事,比如说抽烟,酗酒、吸毒,我们就不能轻易去尝试。课文中说的第一次都是从好的方面来写的。
结束语:同学们,希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大家都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支撑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
爱心
用心
专心 1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第一次真好
《第一次真好》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珍视人生“第一次”经验,不断尝试新生活,开拓新生活。
2、知识与能力:(1)、掌握散文最基本的特点:形散神聚;
(2)、初步掌握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3)、品味形象而有意蕴的散文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的写法。
3、过程与方法:自主,字词教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品味语言、揣摩构思技巧;体验,延伸学生生活,感悟第一次。
教学流程设计:
一、检查预习
1、检查纠正p35读一读,写一写的词(优秀生领读,齐读)
2、发挥想象,任选其中三个词语写成一段话(顺序可变):不可磨灭 玲珑剔透 硕果累累
回味无穷 多姿多彩
二、激情导趣:
第一次是令人难忘的,刻骨铭心的,第一个吃西红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誉为具有改革和创新的人而载入史册。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经历过数不清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无一例外的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使我们至今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下面我们将分四个步骤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抽生朗读课文,大家注意听,从字音、情调、停顿、语气和速度五个方面评价
2、自由朗读后思考: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文眼”(教师点拨什么是文眼)是哪句?
四、解读课文,品味情理(从词、句、篇角度)
(一)选择突破口,设置问题情境导读
1、作者在文中一共写了8个“第一次”,他选取了哪两个“第一次”来详写?其他的6个“第一次”怎样处理的?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独立思考后发言)
2、分析详写的两个“第一次”的典型意义(合作讨论解决)
(二)、披情入境,斟酌品读
品词:“雏形”与“具体而微”的区别;
品句: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能否改成“风景画”或“风光画”、)——方法:适宜介绍作者经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品篇:分析第三段和最后一段的作用(过渡、总结)
五、联想自我,悟读课文。
1、集体朗读第三段,引出自己的第一次体验
2、学生畅谈自己第一次独特的经历和体验;
3、集体朗读最后一段。思考:“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这句话有没有错误?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真好?
学过这课后,你对“第一次”有什么新的认识?(小组讨论)
六、探究学法,了解散文:
整体感知抓文眼
品味情理抓关键
悟读散文贵有“我” 形散神聚抓特点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开拓创新的精神多多的尝试有益的第一次吧!让那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出我们的锦绣前程吧!
七、课外兴趣题:
回家后,听妈妈讲自己小时侯的第一次故事,然后写成300字的课外练笔。
教学反思: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散文这种文学体例。为了让学生学而有趣、学有所悟、学而得法,在教学方式上,执教者力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积极培养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力争通过作品的例读和学法感悟,起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之功效。但是,“授人以渔”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带着镣铐亦步亦趋的跳舞,而是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临渊羡鱼”的欲望,水到渠成的点拨,让学生在例子的导引下自觉地悟法,自觉地“退而结网”,自觉地“下水游泳”。本课的教学,只是为学生以后阅读散文打开一条门径,至于登堂入室,洞幽探微,体味散文的灵动与纤巧,则需要学生在多读多悟中去体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还不能很自觉、很自然地认同这种学习方式,只有通过以后潜移默化的散文熏陶,才能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情趣。
第四篇:《第一次真好》七年级读后感
星期六,我与母亲一起去大良,吃了一顿麦当劳,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真是太美妙,太好了,这让我想起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
文章说的是人生第一次愈多,那人生也就愈精彩,愈开心,当然这是指有益的第一次,有意义的第一次。人生的第一次的确很美妙,使人回味无穷。我也想起自己第一次登山,那时,我去参加登山活动,与几位朋友一起登山,说得是很容易,可这一些山路崎岖不平,陡坡特别多,我们差一点儿就滑下去了。当自己登上山顶,望着那高耸的山峰,心中的喜悦一拥而出,在山顶手舞足蹈,第一次登山的感觉真奇妙,先苦后甜,心头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时不由的说:“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受真好呀!这一种感觉太美妙了,太好了。但是,不好的第一次的感觉就不是那么好,那么美妙了。例如:我第一次去偷钱,当时,心情十分之害怕,感觉是害怕,生怕别人看见会骂我、打我,这是不好的第一次,感觉与好的第一次可以说得上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当然,这是指好的第一次,美好的第一次愈多,也就会愈精彩,愈有趣,请你珍惜美妙的第一次,第一次真好……评语:举出正、反两面的“第一次”的事例来阐明有益的,有意义的第一次真好。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红领巾真好
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红领巾”真好》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教育学生保护鸟类,不让它们受到伤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鸟类,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指导识字、写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重点观察鸟类,了解它们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理解“红领巾”的意思(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2.提问: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是谁赞扬少先队员真好?为什么要赞扬他们?)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017.3.1 最新版
2.画出不懂的词语。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跃”是整体认读音节,“新”的韵母是前鼻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音纠正错误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节第一句,读出设问的语气。
2.提问: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小鸟最快乐?(要求学生轻声读一读课文,画出表现小鸟最快乐的词句)
3.指名朗读课文,说出表现小鸟最快乐的词句。(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边唱歌,一边梳理蓬松的羽毛)
4.指导朗读。
清晨,小鸟快乐地唱歌,蹦跳,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们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第一节。(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5.小结:刚才我们用“读-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节。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读懂第2、3节。
6.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勾勾画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第二节中表现小鸟活跃的词语有:“扑棱棱”(小鸟扇动翅膀飞翔)、“飞来飞去”。它们这么活跃是为了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教师补充鸟类是如何捕捉害虫、保护树林的。)
朗读时速度较快,体现小鸟捕捉害虫时非常忙碌。
第三节中勾画出是“是„红领巾‟”来放鸟巢。少先队员一大早来到树林里,是为了安放鸟巢,让小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窝。他们还插上木牌,宣传“不许打鸟!”让小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不许打鸟”是严厉禁止打鸟,朗读这句时语气要坚决。“„红领巾‟真好!”要读出赞2017.3.1 最新版
扬少先队员的语气。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分组读、个别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用引背法指导背诵。师:清晨,林中谁最快乐?——(学生齐背第一节)。师:清晨,林中谁最活跃?——(学生齐背第二节)。师: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学生齐背第三节)。
2.学生轻声自由背诵。同座位同学互相背诵。
3.指名个别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三、总结
提问:小鸟为什么赞扬“红领巾”真好?
四、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羽、歌、护、活”的字形。(“羽”是两个“习”;“歌”是“哥”加欠字旁;“护”是提手旁加“户”字;“活”是把“话”的言字旁换成三点水。)
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跃:右边是“夭”(“笑”的下边),不是“天”。
保:右边不要写成“果”。
写:上边不要写成宝盖儿。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写好以下几个字。
“歌”、“羽”、“新”三个字要写得左右相等。“活、跃、保、护”四个字要写得左窄右2017.3.1 最新版
宽。“歌”和“新”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五、课堂练习
1.齐读、个别读课后练习第3题中的四个短语。
2.齐读、个别读课后练习第4题中的字、词、句。
3.启发学生用“可爱”说句子。如,小白兔非常可爱。小妹妹长得真可爱。我家的小狗可爱极了。
六、布置课外活动
1.在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或有关鸟类知识的书籍,在活动课上向同学们讲鸟类趣闻。
2.在老师的指导下,做鸟巢和广告牌,到公园或郊区放置鸟巢,插上“不许打鸟”的木牌。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