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8课《华南虎》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时间:2019-05-12 22:0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第28课《华南虎》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第28课《华南虎》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第一篇:语文:第28课《华南虎》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28.华南虎

一、所在单元(第六单元)

二、授课学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主、协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华南虎的图片与新闻。

六、教学过程

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第二篇: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第六单元:追寻人类的起源

题解

何而来?是神创人类,还是通过劳动进化,或者你还有别的看法,请以“人类起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结合科学知识发挥你的想像力。要求:合理发挥想像,题材不限,题目自拟。

从人到猿

我刚刚写下“从猿到人”的题目,门便被敲响了。

打开门,我吃了一惊,差点将手中的笔扔掉„„门口赫然站着我文章中的主人公猿人。范文

我揉揉眼睛,再细看,没错,一个毛茸茸的猿人龇牙咧嘴地站在我对面。猿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张开的嘴才合拢归位,忙拉出一把椅子说:“请坐、请坐。”猿人也不客气,一抬腿蹦上椅子。“老祖宗驾到,有失远迎,不知您是为何事而来?”猿人说:“看到你写的从猿到人的文章,觉得你犯了个逻辑性的大错误,特赶来纠证,以免贻害后人。纠正一下,我不是你的老祖宗,恰恰相反,你是我的老祖宗。” 我哑然失笑:“这怎么可能呢?您生活在50万年以前,我们现代人就是经过这漫长的进化过程而延续下来的。”

“此言差矣,我生活在距你们50万年以后,你们经过漫长的进化而使我们延续下来的。”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人类是在不断地进化,进步,怎么能倒退呢?” “倒退?怎么能是倒退,恰恰是实实在在根根本本完完全全的进步。”

我给猿人开了一瓶纯净水。在屋里踱了几步说:“你瞧,我现在直立行走,这就是进化的表现。” “站立行走迟早要被爬行所代替。站立行走改变了人类正常的发育机理,造成你们现在的人高血压、脑血管硬化、心脏病、腰肌劳损、关节炎等症状。现在人类已发现每天爬行一段时间有益于健康,人逐渐要进化到爬行的。”猿人说罢还得意地摇了摇尾巴。

道:“对喽,这正是进化到猿人时代的情景。”猿人蹿到我的书桌前,用手指蘸着墨水在我的稿纸上写了四个大字:从人到猿。

人类的起源

当一个婴儿会咿呀说话的时候,他常会问:“妈妈,我是从哪?”妈妈会说:“你是从妈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妈肚子里来的。”“那妈妈你是从哪里来的?”“外婆那里来的。”“外婆又从哪里来的?”“——?“是的,我们从哪里来的呢?

相传大约在2300万年至1800万年前。在热带雨林地区和广阔的草原上,有一种古代灵长类动物——森林古猿活跃在那里,它们是人类最早的祖先。后来森林古猿不断分化和迁移,逐渐分化为罗摩猿和森林猿。

后来有人类学家在肯尼亚的特南堡上,找到了一种古猿化石,据说是腊玛古猿的化石,腊玛古猿生活在距今约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腊玛古猿在人类祖先演化的历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人类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的第一阶,恩格斯称他们为“正在形成的人”。

相传人类学家于1924年发现南方古猿的化石,地点是在南非金伯利亚以北,相传距今有500万年之久。它们还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一般认为:粗壮型是南方古猿发展中已经绝灭的旁支,而纤细型则是人类的祖先。然而1901年,荷兰籍医生杜布阿在爪哇梭罗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灭绝了的生物的遗骨化石,它具有人和猿的两重生活构造特征。杜布阿把它命名为“直立猿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这一发现和命名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关于人类起源的热烈争论,这场争论直到1929年12月发现了北京猿人才宣布结束。后来我国科学家将同一进化程度的人类化石统称为猿人。猿人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

而成村在30万年至5万年内的智人则是我们的现代人类的祖先,据说智人有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之分,早期智人又称为古人,晚期智人又称为新人。

从猿人开始,他们已懂得用火,并懂得用火将食物煮熟了吃。用一些石制的简单的工具,用来猎取和战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劳动创造了人,而物择天竞,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定律又使人类不断进化和优化。

第三篇:语文: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中考资源网

27.斑羚飞渡

一、所在单元(第六单元)

二、授课学时

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获取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4、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主、协作、探究

五、教前准备

1、布置学生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找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照阅读。

2、布置学生提前阅读文本,理解并记忆文本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获取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3、通过片段赏析,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准备阶段:(课前两分钟)

(大屏幕投出下面一段话,创设氛围)

有这样一种感情,她至清至纯,无私无畏;她只讲付出,不求回报;她经得起磨练,耐得住寂寞;她可以撼天动地,亦可以悄无声息,这种感情就叫做“爱”。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听过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二、出示课题及目标

1.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3.片段赏析,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三、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更用你的心来聆听老师的朗读。教师配乐朗读。朗读完毕停顿30秒,然后讲述:同学们,这个故事太沉重了,沉重的让我们难以承受,沉重的令我们窒息。一群老斑羚,在生命的悬崖上,在生死的抉择中,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就这样以生命做桥墩,心甘情愿的选择了死亡,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讲述过程中屏幕按顺序投出下列内容)

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彩虹

教师继续讲述

这一幅幅画面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心灵的震颤,更有深刻的反思,那么在这一幅幅画面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幕呢?(估计同学们会比较集中的选择“斑羚飞渡”这一画面)好吧,那么就让我们将目光定格在这幅画面上,再一次感受这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惨烈一幕吧!

四、研读赏析

学生各自大声朗读课文第9——14自然段,同时思考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出思考题目)

1、老斑羚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

2、斑羚飞渡中最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找出你认为写的最好,给你印象最深或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四人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学生自由发言5分钟)

教师小结:

那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图画啊!“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则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老斑羚用悲壮慷慨的死亡升华了生命,诠释了崇高。他们的壮举,是伤心崖上的彩虹,是生命之虹,是精神之虹,是灵魂之虹,美丽、绚烂、久远„„他们的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纯洁的爱,那么面对着这么博大的爱„„

五、体验反思

提出问题:假如你是飞渡过去的小斑羚,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又会对老斑羚说些什么呢?(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或许有些学生会谈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应如何报答。)引导点拨:同学们谈得很好,在动物世界中有真情、有奉献,我们人类汗颜之余,不免反思,当父母为我们付出爱的时候,我们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在这里我想再为同学们讲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教师总结:是啊,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故事,故事里时时刻刻都在演绎着生活的哲理,让我们从故事中学会感悟,从生活中学会经验吧。今天的作业是:

六、作业

1、摘抄课文的生动词语、优美句子,整理到笔记本上。

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3、完成课后练习二。

4、就本课中听到的故事写点体会,下节课课前两分钟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从文章结构脉络上分析,再次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

准备阶段:(课前两分钟)(学生交流体会)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一群斑羚飞渡了伤心崖,体会了动物间那种令人震撼的悲壮与

浓情,这节课我们仍将追随着斑羚们的足迹,进一步去感受、去体会,使我们心中的动物形象更加凄美、更加灿烂。

二、出示课时目标

1、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从文章结构脉络上分析,再次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

三、研读赏析

前面我们主要分析了文中的一段场面描写,其实文章给我们的震撼绝不止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来品味内容吧。(大屏幕投出下面内容)

1、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3、文中出现了几次彩虹?每次出现有什么意义?(四人小组讨论5分钟,然后自由发言5分钟)

教师小结: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伤心崖的情况,这一段内容的介绍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如果太宽,即使老斑羚作出牺牲,年轻的斑羚也不能获救;如果太窄,那么每只斑羚都可以飞渡,也就没有下文悲壮感人的情节发生了。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三、体验反思

本文歌颂了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的精神。为了使种群得以生存延续,在面临绝境时,老斑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无怨无悔,感人至深。文章也赞扬了头羊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在顺利完成自救的过程之后,又从容赴死。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到底是怎样一种角色呢?(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在班级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我们不必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机会。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可见,我们应该敬畏一切生命,因为世界就是由生命构成的。

五、拓展延伸

文章学完了,同学们的感触一定很深,想说的话一定很多,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感触写出来吧。请以《生命——读〈斑羚飞渡〉有感》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附:板书设计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方式:踏板跳跃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场面:凄美悲壮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结果:无悔新生

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研读与探究,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对文章相关语段的体味与感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教案注意了自然与生活的联系,在教授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自然渗透生活故事和人文情怀,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情感熏陶的目的。所以在教授本课内容中,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写出的读后感也很有内涵。可见,要想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教师的素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常学常新,这样想不上好一节课都难。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次北固山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次北固山下》 教学方案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二、读读讲讲问问。

可分三步:(1)教师串讲字面上的意思,学生当即背诵全诗(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估计比较易于成诵;(2)整体把握诗的内容;(3)分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串讲: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学生练习背诵(略)整体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好,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产生浓重乡愁的原因。(略)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三、总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钱塘湖春行》教学方案

一、导入。

用心

爱心

专心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三、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语文:第27课《斑羚飞渡》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27.斑羚飞渡

一、所在单元(第六单元)

二、授课学时

二课时

三、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获取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4、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主、协作、探究

五、教前准备

1、布置学生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找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照阅读。

2、布置学生提前阅读文本,理解并记忆文本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获取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3、通过片段赏析,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准备阶段:(课前两分钟)

(大屏幕投出下面一段话,创设氛围)

有这样一种感情,她至清至纯,无私无畏;她只讲付出,不求回报;她经得起磨练,耐得住寂寞;她可以撼天动地,亦可以悄无声息,这种感情就叫做“爱”。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听过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3、找出你认为写的最好,给你印象最深或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四人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学生自由发言5分钟)教师小结:

那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图画啊!“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则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老斑羚用悲壮慷慨的死亡升华了生命,诠释了崇高。他们的壮举,是伤心崖上的彩虹,是生命之虹,是精神之虹,是灵魂之虹,美丽、绚烂、久远„„他们的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纯洁的爱,那么面对着这么博大的爱„„

五、体验反思

提出问题:假如你是飞渡过去的小斑羚,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又会对老斑羚说些什么呢?(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或许有些学生会谈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应如何报答。)引导点拨:同学们谈得很好,在动物世界中有真情、有奉献,我们人类汗颜之余,不免反思,当父母为我们付出爱的时候,我们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在这里我想再为同学们讲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教师总结:是啊,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故事,故事里时时刻刻都在演绎着生活的哲理,让我们从故事中学会感悟,从生活中学会经验吧。今天的作业是:

六、作业

1、摘抄课文的生动词语、优美句子,整理到笔记本上。

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3、完成课后练习二。

4、就本课中听到的故事写点体会,下节课课前两分钟交流。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从文章结构脉络上分析,再次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准备阶段:(课前两分钟)(学生交流体会)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一群斑羚飞渡了伤心崖,体会了动物间那种令人震撼的悲壮与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www.xiexiebang.com 中考资源网

老斑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无怨无悔,感人至深。文章也赞扬了头羊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在顺利完成自救的过程之后,又从容赴死。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到底是怎样一种角色呢?(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在班级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我们不必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机会。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可见,我们应该敬畏一切生命,因为世界就是由生命构成的。

五、拓展延伸

文章学完了,同学们的感触一定很深,想说的话一定很多,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感触写出来吧。请以《生命——读〈斑羚飞渡〉有感》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附: 板书设计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方式:踏板 跳跃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场面:凄美 悲壮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结果:无悔 新生 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研读与探究,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对文章相关语段的体味与感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教案注意了自然与生活的联系,在教授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自然渗透生活故事和人文情怀,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情感熏陶的目的。所以在教授本课内容中,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写出的读后感也很有内涵。可见,要想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教师的素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常学常新,这样想不上好一节课都难。

-中考资源网期待您的投稿!zkzyw@163.com

下载语文:第28课《华南虎》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第28课《华南虎》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