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例题教学中生活场景的运用
浅谈例题教学中生活场景的运用
作者: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罗丽琴 录入时间:2008-8-13 阅读次数:354
在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中,多数例题都由生活场景引入新的学习内容,把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重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支撑数学学习,或通过创设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学习。为了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这些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场景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好这些资源。
一、运用场景,使之成为数学学习的背景材料
数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它是对现实生活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是超越生活实际的概括;现实生活里有许多数学现象或数学内容,它是数学在生活里的原始模型,是形成数学的背景资料。教材中的许多例题都是用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背景材料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呈现例题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从场景中感受和发现相应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体验、感悟数学内容,从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意识,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事件和分析生活现象。例如,在二年级教学乘法的含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场景中的兔和鸡,提出兔和鸡各有多少只的问题,着重让学生看出兔有“3个2只”,鸡有“4个3只”,感受生活中的“几个几”,使之成为认识乘法的基础。在教学除法含义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例题的现实场景,感受“坐缆车”和“分铅笔”情境中“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使之成为认识除法的基础。再如,在教学四则计算时,可以呈现例题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需要计算的问题,引入新的计算内容,这既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还可以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动机,感受学习计算的意义。
二、运用场景,使之成为概念形成的直观材料
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本质的概括性认识。因此,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起点,是对概念所指的一类事物的具体感知,即通过感官具体接触这类事物,获得感觉和知觉。教材中许多概念教学的例题,也都提供了生活场景,以场景中的一类事物作为学习的材料。教学时,应该利用这些场景,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交流等活动,逐步感受这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三年级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可以呈现例题场景,让学生看一看各种运动物体,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运动过程有什么特点,用手分别比画它们的运动路线,感知两类不同的运动:沿直线运动和绕一点转动,以此支持平移和旋转概念的形成。再如,在认识平行与垂直时,可以分别呈现例题中的现实场景,让学生具体观察生活中常见直的线条相交与不相交、相交成直角的现象,互相表述并用直线表示它们的位置关系,获得直接经验或者直观认识,形成直观表象,以便在此基础上抽取其本质属性,揭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同样可以利用例题的生活场景,找出相应形状的物体,在感知、比较中形成这些形状的表象,以便促进相关概念的形成。
三、运用场景,使之成为数学探索的思维支撑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展开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的过程。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结论的得出,数学方法的获得,无一不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但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结论和方法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就需要利用直观形象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在一些教学中,可以运用例题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展开思维,探求知识的原理与方法。例如,在二年级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当学生列出14×2以后,可以引导学生直接观察现实场景,根据情景中28个桃的排列思考:“怎样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使学生利用直观场景进行推算和交流表述,从不同的表述中找到共同点:2个10是20,2个4是8,合起来是28。有了这样的思维基础,学生理解和形成笔算方法就会比较容易。三年级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6÷2,是学生学习除法笔算的开始,可以让学生观察场景中的46支铅笔,思考“可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支”,并把观察、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可以先把40支(4梱)平均分成2份,每份2梱,是20支,再把6支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支,合起来得每人23支。之后,引导学生按这样的程序在竖式上计算,形成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方法。
四、运用场景,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活动平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包括操作、实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构建合适的活动平台,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恰当的方式开展学习。教材中的一些例题,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依据其中的数学内容或数学现象,以适当的活动形式进行探索和完成新内容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利用这样的生活场景,制造认知冲突或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以此为平台,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结果。例如,在学习“平均分”的具体分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场景进行观察,根据场景里的要求思考“能不能这样分一分”,进行实践操作,从不同角度分别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全面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再如,在二年级学习以不同的标准分类进行统计时,可以呈现“动物运动会”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场景的观察,思考“你想知道什么”,“你准备怎么做”,从而明确为解决“想知道”的问题,必须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来统计。在此基础上,再主动参与统计活动并交流结果,在这些活动中认识对同一事物,可以根据需要用某种标准分类进行统计,体会不同分类标准的统计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教材创设的生活场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以从多种角度揣摩和领会编者的意图,以便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支持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二篇:动画场景中色彩的运用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动画短片《青蛙和老鼠》场景中色彩的运用
引言
色彩是除线条、形状外又一重要视觉元素。影视动画中色彩的作用不仅仅是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官,还成了表现动画造型、设置动画场景的重要手段。精到的色彩设计应用能对动画角色起到鲜明的形象识别作用,还能营造不同的气氛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动画作品的整体风格也是由其中的色彩来定义的,所以设计动画作品时要确保所选用的色彩符合作品主题和目标观众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合适的搭配,可以使动画作品展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青蛙与老鼠》是我对原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情节扩展,最终用动画表现出来的短片,我对其中的角色和场景进行了精心的色彩设计。我将结合自己制作短片过程中选择和搭配色彩的心得分析论述动画短片中的色彩运用。
一、选题风格
1.1 剧情简介
短片《青蛙和老鼠》的情节改编自同名的寓言故事。短片开头,一只青蛙独自照料着除自己居住的洞穴外的另一个洞穴,又不准其他生物入住。这一奇怪行为的起因是,曾经有一只老鼠在另一只洞穴里与青蛙比邻而居,老鼠初到之时两人一见如故亲如兄弟,然而慢慢地青蛙对老鼠产生了厌嫌之情,因为老鼠睡觉鼾声很大并且不以为意。被老鼠搅扰得睡眠不足的青蛙想到了一个报复老鼠的妙计,他邀请老鼠下水游泳,水性不好的老鼠当然不敢答应。青蛙于是提出用绳子将两人连在一起,这样他就能保证老鼠的安危。老鼠答应了青蛙下水,然而青蛙却开始他的报复计划,他越游越快,快到老鼠跟不上,只能被拖着走,在呛了几大口水之后终于爬在一片莲叶上休息。青蛙得意得欣赏着老鼠的狼狈时,一只鹰从天空俯冲而下,叼起疲软的老鼠飞上天空,青蛙也被绳子拽着一起走。青蛙万念俱灰,认为自己死定了时,却发现老鼠拼尽力气啃断了连着他们的绳子。最终青蛙获救,极端内疚的他日日祈祷希望老鼠能活下来,并精心打扫东西,盼望着老鼠回来。
1.2、短片风格
短片的风格是温暖却略带点悲伤的。自始至终贯穿着老鼠和青蛙之间的友谊,纵使有一段时间它并没有那么纯洁。故事的开端是青蛙独守空穴,然后是倒叙。故事的发展是老鼠的鼾声让青蛙烦心,青蛙设计报复老鼠骗老鼠下河游泳。故事发展的高潮是老鹰来袭,老鼠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了救自己的朋友,其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深明大义让人感慨。故事的最后,获救的青蛙深知这一切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愧疚之情更加深了他对老鼠的感激之情,他能为朋友做的也有祈祷和盼望。其实故事发展到高潮部分时,谁都知道老鼠已经不会再回来了,而之前想出妙计报复老鼠的青蛙最后像傻子一样的痴痴坚守着,让人唏嘘感慨。温情悲伤的故事主线中,老鹰的出现带来了一股凌厉的风头。虽然老鹰并非主角,但却一手造就了青蛙和老鼠的命运,将故事推向了高潮。老鼠救青蛙的举动也在老鹰造就的冷硬背景中显得更加温情。
动画短片的主要目标观众是儿童,角色形象需要在写实的同时做到可爱化的夸张。为了能最大程度上吸引观看者的注意,所以采用了鲜明的色彩搭配。同时色彩的设置也没有脱离故事的整体风格特色,以达到统一的目的。整体上动画角色和场景的色彩都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颜色相似或相近,在此基础上为了突出角色性格和场景的气氛进行了色彩上的变化和夸张,并创造了一些新元素以达到将角色拟人化和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目的。
二、色彩心理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不同颜色的刺激会使人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从而引起相应的心理体验。例如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我的短片中也应用这一原理。
2.1 浅色搭配
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所以在回溯整个故事时,描写老鼠和青蛙友谊的场景多用的是较现实色彩较明亮的色彩,例如淡绿色的荷叶、浅褐色的土地和浅蓝色的水。这种明亮的视觉体验能使观众产生较轻快的情感,体验最初老鼠和青蛙之间愉悦的友谊。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2.2 暗色搭配
与以上描述的浅色搭配对应的,暗色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因此在描绘较低落和沉痛的心情时较有效。比如老鼠舍命救青蛙之后,青蛙独守着两个空空的洞穴,即歉疚又难过地苦苦盼望老鼠回来,这种较悲痛的情绪用暗色搭配更能引起情感
图2:动画角色 青蛙
3.1.3色彩塑造冷血阴险的老鹰
老鹰是动画短片中风格最凌厉的角色,其所代表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老鹰相似,阴冷、犀利,不相信眼泪和同情,尊奉着弱肉强食的法制孤独地生存着。片中他为了果腹叼走了老鼠,就此永远地改变了弱小的老鼠和青蛙的命运。
老鹰的形象仍是由现实的形象衍伸出来的,为了展示了角色性格里冷硬坚毅的成分,用金属般的灰褐色来刻画老鹰的身躯。老鹰的整体形象多带有写实的手法,如白色的鹰首、淡黄色的圆睁的眼睛、浅橙色的坚硬的喙。为了使本来呈中性色彩的老鹰有了险恶的特色,明显表示其反派角色冷酷肃杀的特征,为角色设置了褐色帽子和黑色的眼罩。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图3:动画角色 老鹰
3.2 情景色彩的配置的情感效果
角色活跃在场景中,场景承载着情节的发展。场景的色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者的心理感受,暗示故事的发展方向,从而引发一定的情感体验。因此为了突出故事温情但悲伤的情绪特征,我对短片中最主要的两个场景做了精心的色彩配置。
3.2.1温情但悲伤的洞穴场景设置
青蛙和老鼠曾经居住的洞穴是二者情感的起源,也是矛盾的开端。他们因入住洞穴而相识,发展出深厚的友谊,后因为洞穴间薄薄的墙壁隔不了老鼠的鼾声而产生矛盾,友谊中逐渐滋生出裂缝。老鼠被老鹰叼走后内疚的青蛙只能独自回到这里,用自己的余生来守望朋友归类。洞穴这个场所跟短片的风格基调相似,都是温情且悲伤的。
为了烘托温情且悲伤的情感范围,洞穴的情景采取了较夸张的手法。为了写实洞穴的色彩是与泥土相近的冷色调。一方面为了衬托灰色的老鼠角色,一方面为了暗示老鼠眼中单纯的美好世界,与其悲剧结局对照,更让产生惋惜的情感,设置了老鼠的红色的旧鞋子床。此外为了为后来的青蛙对老鼠生气和设计报复老鼠做性格上的铺垫,为青蛙设置了灰色破旧的鞋子床,以代表其选择上的偏好。青蛙洞穴中的色彩除了青蛙自身外再无亮色,为了不单调沉闷则将青蛙的食物用漫画的浓重色彩来表示。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图4:洞穴场景
3.2.2较写实的河岸场景设置
河岸是另一处出现较多的场景,采用较写实的刻画手法,主要采用漫画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因此其中场景的颜色设置也多与现实场景的颜色相仿,墨绿色的草丛、褐色的泥土、淡青色的水,以及透过书面的浅褐色的可见泥土都构成了一幅较写实的河岸画面。
图5:河岸场景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情绪视觉效果
人类的视觉体验能直接影响到情绪体验,色彩作为视觉内容的主要成分,对情绪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1 场景色彩变化预示情节发展
短片中,青蛙和老鼠的命运转折点在青蛙骗老鼠下水游泳,精疲力尽的老鼠在荷叶上休息时被突然出现的老鹰叼走。为了预示情节的转折,我在这一部分设置了色彩的变化。起初青蛙是以老鼠能跟得上的速度游泳的,所以二者都较开心,这一场景是以明快的浅色表示。当老鼠逐渐跟不上青蛙的速度,浅色的植物和水逐渐变为深色,到最后场景的颜色转为暗色,预示着情景氛围的变化,为将要产生的变故做了预示。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4.2 色彩对心境的表示
色彩对我们辨识物体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而物体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衬托情感的目的。如老鼠消失后,青蛙独自安眠于洞穴中,冬天厚厚的白色雪层和暗色的泥土搭配出一种冷清的气氛,透出冰凉的意味,显示了青蛙用计报复却失去朋友后独自生活的凄苦的孤独。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总结
颜色的设置和搭配是动画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恰当的色彩对动画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设计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的动画短片《青蛙和老鼠》中的色彩设计的基本模式是从现实动物和情景的颜色出发,对其进行以加深颜色为主的漫画式的夸张,再加以辅助的物品或颜色凸显出角色的性格和场景暗含的情感,最终为动画的主题服务。希望我的作品及其分析能给广大动画设计同行以色彩方面的借鉴。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参考文献
[1]李维红.色彩的控制与调整——关于动画创作中色彩的综合对比[J].美苑,2009,(01):66-69.[2]朱兰,胡维平.探析动画电影中的主观性色彩结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01):60-62.[3]刘少辉.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的运用[J].今日科苑,2009,(12):293.[4]尉迟姝毅.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及色彩表现[J].电影评介,2009,(24):31-32.[5]宋慧颖.浅谈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运用[J].电影评介,2009,(03):13-14.[6]于洋.试论影视动画中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0,(03):16.[7]王丹.浅析色彩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5):392.[8]裴俊.动画色彩设计研究——浅谈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0,(09):157.[9]黎首希.论色彩在动画场景中的功能[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201-203.[10]邹琼辉,向艳琼,陈献辉.色彩在动画角色造型性格表现中的作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0,(01):27+31.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致 谢
四年的读书生涯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临人生中另一个转折点,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在大学磨练了四年,自己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变了很多,发现自己也成熟了不少。
经过了这么久,我们终于完成《青蛙和老鼠》这部短片,由于时间和经验问题,这部短片还是美中有点不足,但都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感谢施政老师的耐心指导,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完成,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你们含辛茹苦的把我养大,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谢谢你们!
同时也感谢那些陪我熬夜,陪我疯狂,一直陪着我的同学们,你们是我大学里遇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谢谢你们!
胡瑶
2013年4月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附光盘
第三篇:探析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的运用
探析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的运用
摘要:人们对主观色彩的感受和解读,自然会反映到动画场景设计之中,这就是我们对动画场景设计色彩提炼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动画;影视;场景;色彩
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的运用,是从事动画场景设计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我们在动画场景设计实践中应把握对象最本质的色调,理性地筛选刻画对象的色彩关系,使动画场景设计去伪存真,去杂存精,使动画场景设计作品得到质的升华。
人类对色彩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渗透了诸多对色彩感受和解读的主观因素。在中国,用白色悼念亡者,用红色乞求避邪,用黄色象征权贵,这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们对色彩的这些感受和运用,既有社会文化因素,也是由其本能所决定的,是生理机能的客观反应。人们对主观色彩的感受和解读,自然会反映到动画场景设计之中,这就是我们对动画场景设计色彩提炼的意义所在。尽管有些人对色彩感觉不太敏锐,但在动画场景设计作业中,同样能画出较为丰富的色彩来,全凭主观色彩意识的分析和判断,将动画场景设计对象的色彩关系跃然纸上。
一 主观色彩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作用
动画场景设计中的主观色彩意识,属于自我认知方面的范畴,跟“客观”相对应。它依据对实际景物的反复观察体验,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感觉。倘若我们改变以往的观察方法,以我们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色彩的自然属性,将会发现色彩具有变幻莫测的魅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将色彩的客观属性、变成自己的主观色彩呈现在动画场景设计之中。当主观色彩在你的思维中逐步升级,动画场景设计将不属于肉眼观察的客观物体。而是设计师经营的色彩王国。不然,设计师就成了摄影机和照像机。因为有了主观意识的发挥和存在,才会使许多设计师同画一个景物时色彩的感觉绝然不同。设计师通过反复观察自然景物形成主观意识。进而又通过主观意识对自然景观予以调整改造,这是存在决定意识又由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具体体现。
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意识的形成,应通过观察训练和写生训练进行培养。从生理上讲,人眼的视网膜吸收可见光,视神经把视觉的信息输送到大脑,产生了物体的光色反映。在户外,有时客观条件不能满足画面的需要,这时主观色彩意识就会大放异彩,它运用创作人在大脑中掌握的色彩常识及生活阅历的积累,重构画面的合理性和完美性,将景物色彩进行重组和甄选,促成写生画面的尽善尽美。对色调及光源和暗面进行合理调整,使其主题突出,画面整体而有生气,形成画面的视觉趣味中心,达到传递美感享受的艺术效果。学习者自我训练敏锐的辨析复杂景物能力,以及用冷暖色彩的处理方法调整色彩的能力训练,以达到主观意识的养成。崇山峻岭、白浪与沙滩,江河湖海、绿树青草、田园风光、都市民风、作为动画场景设计艺术,无论是写生或是创作,它与摄影最大的区别,画家的眼睛独具一种比照相机镜头更丰富的艺术功能,这就必然地体现了设计者的主观色彩意念因素。
总之,在各种光照环境下,观察和研究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及景物,体验解读光照和色彩神奇的变幻规律,形成动画场景设计色彩表现的主观色彩意识。要意识到自然景观的形与色是不可能原封照样搬上画面的,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运用主观色彩意识去取舍。
在整个训练中应注意并克服色彩纯度太低所造成的灰画面,和过纯而造成的色彩过生,颜色跳跃,面画太花等弊端。要求对客观对象完全理解和正确判断,用主观色彩意识去大胆实践。需要强调的是,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共变化规律至关重要,它能使我们在完成每一幅动画场景设计时得心应手、酣畅淋漓,有了这方面的基本功,就能表现出动画场景的空间、质感,使欣赏者的视线停留在优美的画面上,感受空气的流动。二 色彩运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局部色彩与整体色彩关系的对立
一部音乐作品要有它的节奏和主旋律,一幅美术作品在色彩上要有色彩基调,这些旋律与基调是表达作品的主题,体现作者创造意念的重要因素。这种叫作旋律和基调的东西,赋予作者创造意念的重要因素。同样,一部电影作品,也要有它的色彩基调(现在,中外一些电影导演喜欢拍摄黑白影片,黑白,也是一部电影的色彩基调,也是电影色彩语言的组成部分。)纵观中外优秀影片,对色彩基调的整体把握,是一部影片风格与类型,时代感与品格形成的基本前提。影片色调的整体关系,一是指它的统一,使一部影片有协调统一的色彩基调。二是讲它的对比,在对比中形成影片的色彩基调。三是电影色彩的整体运动,在运动中构成既对比又统一的整体色彩关系。中国电影色彩整体与局部关系的问题,还表现在创作镜头画面色彩的变化对某一个场景空间色彩,某一个镜头画面色彩的关心,而忽视了场景和场景之间、道具服装同场景之间、画面和画面之间的整体色彩运动关系。没有通过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场景空间的疏于密、画面运动的实与虚等变化所形成的统一与对比,达到影片整体的色彩关系。中国电影的问题当然是多方面的,色彩实其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我们应从电影色彩的各个方面诸如空间环境色彩的语言的角度处理这些具体的色彩问题。使这些局部构成电影色彩的整体关系,而不是孤立、琐碎的某一种什么东西。
人物造型色彩与空间环境色彩关系的孤立:人物与环境是电影造型的最基本内容,是构成故事影片的基本单元。因此,人物造型的色彩与环境色彩的关系,在人物一出现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空间环境色彩的关系上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因为我们的编导们太注重情节、故事的是否合理,而往往忽视银幕色彩所形成的视觉、空间构成关系的有机理性。没有通过人物服装、化妆色彩与空间环境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关系,明确地表现出在他所构建的银幕空间关系里,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微妙关系。
色彩与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无缘;色彩是体现人的内心情感、心理、情绪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在显现,反过来,现实世界的色彩对人的内心情感、心理和情绪也有着潜在、微妙的影像。当代中国电影则过多地停留在表现事件、故事、表演、时间的报告文学式表层线索上,而较少地去表现人、精神、空间的情感的时侯,不知道现实色彩(光色、形色)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只有过于激动的肢体语言来强化气氛,是事倍而功半的。只用运用好主观色彩才能使我们所做的场景设计发挥得更好,更精。
2、动面场景设计中自我风格的实现
在动画场景设计教学实践中,除重视素描课程以外,色彩写生课程更不容忽视。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及规律,娴熟地运用主观色彩意识的艺术规律,有助于对其它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这种主观色彩能力的培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它来自人的视感神经及健康的心理因素,以及灵活机动的组织能力。这种主观色彩意识的成熟应用,在动画场景设计、场景调度中表现为分割重组构成新的视觉元素来表达动画主题,其中也包括色彩的分割组合生成新的视觉色彩关系,达到最大的视觉满足。应该说,在动画场景设计领域中,主观色彩的运用能力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失败、高雅与低俗。
主观色彩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运用,是从事动画场景设计专业师生必备的技能,它能推动动画场景设计的艺术创造活动,完成更新更美的动画场景设计作品,培养出一批能适应现代动画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论文网在线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游戏在生活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在生活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游戏在生活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维能力发展了,其智力水平就会得到提高。通过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与提高。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中,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说语文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语文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语文是一门抽象概括、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语文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智障儿童缺乏的正是这种观念和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教师的传授知识,形成了以教师、教材和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智障儿童学习语文十分困难,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
智障儿童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对象的时间比较短,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智障儿童极易疲劳,他们的注意力尤其是有意注意的能力较差。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得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面对这些特殊的教育对象,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智障儿童的智力逐步得到发展,使其逐步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此我进行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对智障儿童进行语文教学的尝试和研究。
二、游戏在生活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形式,是儿童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整个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往往能激发儿童内在的动机,而游戏教学的竞赛性质又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于智力残疾儿童而言更是如此,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还能充份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得到缺陷补偿。
游戏教学法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教授学习内容的方法,教师把具体的学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吸引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通过游戏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思维能力、注意品质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
(一)在游戏中培养智障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充分地调动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智障儿童的专注力差,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件事上,除非是特别感兴趣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在众多教学的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便是其中一种有效地教学方法。在游戏过程中,为智障儿童创设一个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尽情地玩耍和娱乐,达到个人愉悦情绪的满足,同时学到知识与技能。
1.游戏参与教学组织。
智障儿童注意力易分散,很难将注意力在短时间内集中于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前设计课前游戏环节,通过有目的的课前游戏帮助智障儿童更快地静下心来,参与到课堂教育教学中来,以达到教师所
预定的目标。例如:儿歌表演《小手小手拍拍》,让智力残疾儿童跟着老师一起拍手、一起唱儿歌,一曲愉快的歌表演,很快使智障儿童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中。
智障儿童自控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容易产生注意疲劳,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思想,一但注意力分散那么学习的有效性将迅速下降,甚至成为无效学习。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一堂课的中间,适时进行课中游戏,缓解智障儿童的注意疲劳,调动智障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音乐小课间的环节。智力残疾儿童对音乐十分感兴趣,一听见琴声或电视里的歌曲,就情不自禁的趋近,甚至手舞足蹈,针对这一特点,音乐小课间便产生了。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课的中间安排音乐小课间的环节,让智障儿童听一听儿童歌曲休息一下,更好地参与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
2.寓教于乐,游戏渗入教学内容。
游戏介入教学内容是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他们参与其中,让教学生活化。作为教师,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为开放的知识教育,加强课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讨论、游戏,使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例如在集中识字教学中,穿插实物认知,课前先准备好贴有生字花形卡片以及相对应的实物。导语:小朋友,在超市里,我们来玩一个找商品的游戏。操作过程如下:一生拿一张卡片“筷子”,进超市,说:“找呀找,找筷子,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拿筷子的同学就可以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生字,并认知生字对应的生活用品。再比如在礼仪教学中,通过进行排演情景剧让学生懂得基础的礼仪规范。课前制作简单 的服装,道具。导语:公交车到站啦,小朋友们看看都有谁上车啦?操作过程如下:一位学生扮演老先生,一位同学扮演老太太,一位同学扮演年轻的小姑娘,其余学生坐在凳子上扮演乘客。老师说:公交车到站啦,看看谁上车啦?然后,三位上车的扮演学生分别进入“公交车”,坐着的同学比赛看谁起立让座快。最快起立的同学还要说:“老爷爷(老奶奶),我的位置让给你”。当进入公交车的是个小姑娘时,大家可以不用起立让座。当然对于让座的同学也要给予表扬。通过这样形象的生活化教育,让孩子学会基础的礼仪礼节及基本的礼貌用语。
在这些活动,我有目的性地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两者相结合,在课堂上开展具体的游戏活动,创造相应的游戏情境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游戏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得到学习,既巩固了知识,又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了语文课堂地有效性,帮助智障儿童学好语文。
(二)在游戏中发展智障儿童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具体能力的综合概述,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等。学习能力的大小、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也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同时影响着一个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效果。于是作者结合语文知识设计了一些语文游戏,培养智障儿童学习的能力。
例如:游戏《找找哪里不一样》,老师先呈现两张大体上相同,细节上略有不同的两张图片,例如数量、颜色上的不同,让学生们说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在游戏的过程中,智障儿童的观察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这个游戏还可以有高级版,即先呈现一张图片让孩子们观察20秒,再呈现第二张差别图,让学生回忆并说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通过这类游戏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例如:游戏《移动的扑克牌》,取三张不同的扑克牌,随意排列于实物投影仪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2、3、4,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2,让学生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由老师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让学生找出2在哪里。说对的同学便取得了游戏的胜利。随着能力的提高,老师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在游戏的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需要高度地集中,可以训练学生的专注力。
例如,游戏《动动就是木头人》,这一游戏的目的是训练智障儿童的自控能力,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老师播放音乐的时候,学生可以跟着音乐随意活动;当音乐突然停止的时候,学生必须保持造型并不动,如果哪一位学生先动便是木头人。游戏中学生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训练了他们的自控能力。
综上所述游戏活动中能够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由于是游戏,符合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深受智障儿童的喜欢。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保证智障儿童活动的积极性。由于是游戏,老师可以灵活地选取游戏活动的时间,可以是在智障儿童语文教学的课堂的疲劳期,减轻智障儿童学习的压力,也可以是课余时间,丰富智障儿童的课余生活,运用起来非常方便。
三、初步效果
通过半年的偿试,作者发现班里智障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堂上老师与同学有了更多地互动,学起语文来没有以前那么困难,同样老师教起来也没有以前那么多困惑了。
与此同时,作者还发现游戏还可以帮助老师进行智障儿童的课余管理。由于智障儿童心理特征的原因,智障儿童的兴趣爱好很单一,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往往无事可做,导致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矛盾,这让老师十分伤神。自从作者进行游戏活动的研究后,课余管理时间安排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游戏后,智障儿童变得有事可做,老师管理学生变得十分轻松,同时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生活小场景诗歌
豆浆味
一小碗豆子,一大瓢水
机器里搅拌,榨取
时间里香味溢出
平淡的日子也能熬出生活的浓香
苦楝香
在这个季节,在细嫩枝叶间
你一大把一大把的欲露还藏
淡雅,露着细碎的笑
乡村的角落也有了香气弥漫
橘花白
你白了一头才结出一树果子
而母亲结出一树果子才白了头
你一树浓绿衬着一头的白
母亲却佝偻着身子刻印着一头的白
岁月,浓浓的绿啊,你撩起我无尽的疼痛
野花笑
看见一棵花
心微动,或许下一棵更好看
路过,犹豫与不在意里经历
等待,在草木已到尽头
停下,相遇那纯真久违的微笑
让思绪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