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三课__农家乐
《农家乐》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
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体验彝族人民尽情欢唱美好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3、能力发展目标:运用歌唱和舞蹈的方式表达喜悦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难点:
在演唱中咬字准确清晰,唱准前十六分音符。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题引入,讲解歌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彝族人把赶集叫做赶圩,“啊哩哩”是当地人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吧,听的时候思考一下歌曲是多少拍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三、“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四、总结:
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课堂检测:熟练演唱歌曲第一段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表演《苹果丰收》;聆听《快乐的农夫》。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表演《苹果丰收》。
2、情感目标:通过表演《苹果丰收》,体会和抒发朝鲜族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
3、能力发展目标:提高二声部合唱的声音调节以达到和谐的能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苹果丰收》 教学难点:
1、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注意咬字吐字。
2、注意二声部和谐。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三、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课堂检测:有感情地表演《苹果丰收》。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
聆听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聆听,知道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和音乐表现的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
2、情感目标:通过聆听,体会人们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和喜悦之情。
3、能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听辨各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的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
2、通过聆听,体会人们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和喜悦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民族打击乐器表现欢腾场面的功能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三、总结:
学生要指导创作过程是最重要的。体会创作中的乐趣。课堂检测:听辨各种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
第二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农家乐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二课
农 家 乐
一、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二、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三、教学难点:二声部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3.学唱主题4小节。
老师出示乐谱,学生按下述节奏用打击乐器为《快乐的农夫》主题曲调伴奏。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5.复听全曲。
全班用不同的东西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塑料类-----中生部)。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生听后说一下自己有什么感受?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以组为单位)。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纠正。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老师做示范学生跟着做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聆听范唱,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2.点练习。
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3.以边唱边跳。
4.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5.的表演。唱、跳、奏合一,(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2)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2.熟练地把谱唱好。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在试图唱一遍更好)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鼓励。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2)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再听一次)。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意在学生的参与,规范、正统、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张山子镇半楼小学
刘家红
第三篇:人音版 五上 第三课 农家乐
第三课 农家乐
单元教学内容:歌曲 《丰收的节日》 《苹果丰收》欣赏《丰收锣鼓》《打猪草》 单元教材分析:
《丰收的节日》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歌曲前半部分欢快、活泼,后半部分为二声部合唱,歌曲具有浓郁的新疆歌曲风格。
《苹果丰收》是朝鲜影片《金刚山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歌曲的第一乐段共四个乐句,采用了齐唱的演唱形式,曲调完整,节奏型相同,只是在第四乐章中稍有变化,旋律以摸进的手法轻快而富有舞蹈性,每一句在歌词上都做了重复的补充,增强了欢乐心情的语气表达,描绘了在风和日丽、彩虹满天的季节里,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身背箩筐、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生动情景。
第二乐段是歌曲合唱部分,第一、第二声部三度、四度的对位和声进行使得演唱效果更为丰满,曲调舒展而又热烈,旋律以四度的摸进逐渐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把人们眼望着一片大丰收景象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抒发。歌曲最后一句在下移八度跳进中欢快地结束全曲。
《打猪草》讲的是农村姑娘陶金花在打猪草的时候,不小心碰断邻居金小毛家的两根笋子,怕人把她当成偷笋子的人,只得用草将笋子盖住。金小毛发现了断笋,误认为她是偷笋,踩坏了她的篮子,陶金花又委屈,又怕回去向妈妈不好交待,哭了起来。金小毛知道了她不是偷笋而是不慎碰断笋子后,便转而安慰她,先要将买盐的钱赔她篮子,陶金花不要,他又将笋子送给她,帮她整理篮子,并送她回家。金小毛看竹林的时候非常勇敢,但送陶金花回家又有点退缩了:“你家隔壁村有几个男孩很霸道,要跟他们对花才能让过,对错了就过不去呢。”陶金花说:“对花由我来,你别怕。”于是两人肩并肩回家了。
教 学 目 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能用轻快、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丰收的节日》中的一个声部。能用活泼、热情的声音,流畅的演唱合唱曲《苹果丰收》中的一个声部。并能按旋律、节奏的特点,边唱边用声势为歌曲伴奏。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歌曲表达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分辨古筝、笛子、萧、扬琴、阮等常见的民族乐器。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歌曲 《丰收的节日》
第二课时:欣赏《丰收锣鼓》 第三课时:歌曲《苹果丰收》
第四课时:欣赏《打猪草》
第一课时
课题: 《丰收的节日》 课型: 唱歌课
《丰收的节日》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歌曲前半部分欢快、活泼,后半部分为二声部合唱,歌曲具有浓郁的新疆歌曲风格。学情分析:
1、五年级学生在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
唱歌课还是缺乏训练。
2、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演唱的兴趣。教学目标:
1、演唱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丰收的节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情绪,体验人们丰收后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2、初步学会演唱歌曲《丰收的节日》的第一声部歌词,并能正确运用2/4拍的指挥图示边唱边划拍。
3、尝试在听听、读读、唱唱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演唱歌曲第一声部。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清脆、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2.教学难点:在演唱时能初步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情绪,做到节奏准确,音色统一。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等。教学过程:
一、信息介绍
1.请学生分别来介绍回去收集的新疆地区的相关资料。2.教师也介绍自己收集的新疆地区的人文与音乐资料。
二、新授歌曲
(1)感受情绪,熟悉曲调
1.完整聆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2.再次聆听范唱,学跳简单的新疆舞动作:
教师示范
请个别学生示范
分组练习
3.学2/4拍的指挥图示
教师示范
集体模仿
跟音乐边唱边划拍(2)学唱歌曲
1.用“lu”哼唱曲调
2.请学生找找哪些乐句应该唱得跳跃?哪些乐句应该唱得连贯? 3.用较慢的速度演唱第一声部歌词。
集体演唱
找个小伙伴分别唱给对方听。
4.再次仔细听录音范唱,并跟随音乐演唱,注意音准 5.跟教师钢琴伴奏略加快速度演唱全曲。6.在小组内大家找找难唱的乐句相互教唱。7.再次齐唱全曲
三、新疆歌舞交流 1.教师展示新疆舞蹈
2.请学生也来回顾、表演以前学过的新疆歌曲或舞蹈。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丰收的欢乐,但在丰收的背后,有让人更加感动的场面,那就是辛勤的劳动。同学们要热爱劳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每粒粮食,日常生活中不能浪费,要学会感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丰收锣鼓》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体会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难点:欣赏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教学准备:钢琴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丰收锣鼓》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二、复习歌曲《丰收的节日》
1、聆听歌曲《丰收的节日》。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5、根据歌曲表演。
三、小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乐器之间的关系是关键,学生欣赏兴趣也较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苹果丰收》 课型:综合音乐课
教材分析:《苹果丰收》是朝鲜影片《金刚山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歌曲的第一乐段共四个乐句,采用了齐唱的演唱形式,曲调完整,节奏型相同,只是在第四乐章中稍有变化,旋律以摸进的手法轻快而富有舞蹈性,每一句在歌词上都做了重复的补充,增强了欢乐心情的语气表达,描绘了在风和日丽、彩虹满天的季节里,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身背箩筐、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生动情景。
第二乐段是歌曲合唱部分,第一、第二声部三度、四度的对位和声进行使得演唱效果更为丰满,曲调舒展而又热烈,旋律以四度的摸进逐渐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把人们眼望着一片大丰收景象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抒发。歌曲最后一句在下移八度跳进中欢快地结束全曲。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苹果丰收带来的喜悦,用饱满的情绪、流利的演唱歌曲《苹果丰收》
2,用口琴来完成歌曲二声部教学。
重 点:用热情饱满的情绪、流利演唱歌曲。难 点: 前十六分音符 教学准备:电子琴、本课曲目光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歌曲: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唱一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接下一句:“五十六个民族” 学生:五十六枝花;
教师:“五十六个兄弟姐妹”,学生:是一家;
教师:“五十六个语言汇成一句话”,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教师: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光少数民族就有五十五个。下面老师边唱边跳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老师所表现的是那一个民族。1),蒙古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藏 族《北京的金山上》 3),傣 族《金孔雀轻轻跳》 4),朝鲜族《苹果丰收》 教师介绍朝鲜族歌舞:朝鲜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5)和同学们一起来跳朝鲜舞。
讲解几个基本动作:1)竖横手,2)胸前晃手3)随音乐节奏来舞蹈 我们感受了朝鲜舞蹈优美典雅,下面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朝鲜歌曲《苹果丰收》。
(三)新歌教学: 1),范唱
2)分析歌曲《苹果丰收》是朝鲜影片《金刚山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歌曲的第一乐段共四个乐句,采用了齐唱的演唱形式,曲调完整,节奏型相同,只是在第四乐章中稍有变化,旋律以摸进的手法轻快而富有舞蹈性,每一句在歌词上都做了重复的补充,增强了欢乐心情的语气表达,描绘了在风和日丽、彩虹满天的季节里,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身背箩筐、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生动情景。
第二乐段是歌曲合唱部分,第一、第二声部三度、四度的对位和声进行使得演唱效果更为丰满,曲调舒展而又热烈,旋律以四度的摸进逐渐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把人们眼望着一片大丰收景象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抒发。歌曲最后一句在下移八度跳进中欢快地结束全曲。3)模唱 旋律 4)按节奏读词
5)全班齐唱,指导不足之处 6)请几个学生伴舞 7)分组表演
8)完整演唱歌曲《苹果丰收》
拓展延伸:朝鲜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小结: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歌声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通过本课让我们了解到农业丰收带给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也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祖国民族音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听、多看、多欣赏好的民族音乐。最后让我们随音乐走出教室吧
第四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内容:
1、聆听:黄梅戏《打猪草》。
2、拓展:戏剧基础知识。
教材分析:《打猪草》讲的是农村姑娘陶金花在打猪草的时候,不小心碰断邻居金小毛家的两根笋子,怕人把她当成偷笋子的人,只得用草将笋子盖住。金小毛发现了断笋,误认为她是偷笋,踩坏了她的篮子,陶金花又委屈,又怕回去向妈妈不好交待,哭了起来。金小毛知道了她不是偷笋而是不慎碰断笋子后,便转而安慰她,先要将买盐的钱赔她篮子,陶金花不要,他又将笋子送给她,帮她整理篮子,并送她回家。金小毛看竹林的时候非常勇敢,但送陶金花回家又有点退缩了:“你家隔壁村有几个男孩很霸道,要跟他们对花才能让过,对错了就过不去呢。”陶金花说:“对花由我来,你别怕。”于是两人肩并肩回家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用委婉清新、细腻动人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
2、能准确演唱《打猪草》中的拖腔,展现戏曲的韵味。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
2、通过打击乐器伴奏、演唱、舞蹈各种形式来表现黄梅戏,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对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产生探求的欲望,在听赏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2、感悟到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用委婉清新、细腻动人的戏曲唱腔演唱《打猪草》。
2、难点:能准确把握《打猪草》的锣鼓点,为《打猪草》加入生动的配乐。
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启发联想法、鼓励法、表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其直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学过程:
一、戏剧欣赏,渲染主题
师:泱泱中华,5000年漫长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精彩的戏曲世界。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兴趣爱好,不同的地方方言,所以也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剧种,那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些什么戏曲剧种呢?
生:京剧、越剧、豫剧„„
师: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请来了三位小戏迷,他们分别要给我们来唱一段,同学们来听一听他们分别唱的是什么剧种?
学生欣赏后回答。
二、多样导入,激发兴趣
1、师表演《天仙配》导入。
师:此时,老师也忍不住很想为大家表演一段,同学们仔细看,入神听,说说老师唱的这又是什么剧种?
生:黄梅戏。
师:那你们知道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吗?
生:安徽。
2、介绍黄梅戏(出示课件)。
师:看来大家对黄梅戏还并不是很陌生,确实,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在安徽特别的流行。但是,同学们,黄梅戏其实并不是起源于安徽,而是起源于湖北的黄梅县,后来在安徽安庆地区长期发展。黄梅戏一开始只表演二三个人的小戏,如《打猪草》、《夫妻观灯》,后来才上演正本的大戏《天仙配》、《女附马》等,由于黄梅戏唱腔婉转,表演细腻,所以目前,它已经成为全国非常著名的一大剧种。
师:说到这儿,老师知道同学们一定急着想学唱黄梅戏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黄梅戏《打猪草》。
三、丰富多彩,深入学习
1、介绍《打猪草》故事,理解《对花》的意思。
师:每段黄梅戏都描述了一段故事,《打猪草》讲的是农村姑娘陶金花在打猪草的时候,不小心碰断邻居金小毛家的两根笋子,怕人把她当成偷笋子的人,只得用草将笋子盖住。金小毛发现了断笋,误认为她是偷笋,踩坏了她的篮子,陶金花又委屈,又怕回去向妈妈不好交待,哭了起来。金小毛知道了她不是偷笋而是不慎碰断笋子后,便转而安慰她,先要将买盐的钱赔她篮子,陶金花不要,他又将笋子送给她,帮她整理篮子,并送她回家。金小毛看竹林的时候非常勇敢,但送陶金花回家又有点退缩了:“你家隔壁村有几个男孩很霸道,要跟他们对花才能让过,对错了就过不去呢。”陶金花说:“对花由我来,你别怕。”于是两人肩并肩回家了。
师:他们都对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聆听《打猪草》。小结:
祖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大家接触的只是冰山一角,只要留心生活,用善于发现的耳朵、眼睛多角度地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第四篇:人音版五年级音乐农家乐教案[范文模版]
第二课 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表演《苹果丰收》
教学内容:学唱《苹果丰收》;聆听《快乐的农夫》
教学目标:1.本课内容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教学中难点:利用绳子扮乐器,并分声部听辨演奏。跟音乐打击节奏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来学习一首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乐情绪)2.范唱 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歌谱与歌词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表达这种感情。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聆听《快乐的农夫》
导入:
同学们都希望自己能弹奏一种乐器,班上谁能演奏钢琴的同学请你为大家演奏一首曲子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第二课时 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目标: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打击乐伴奏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1. 导入:出示彝族、藏族、苗族的服饰,风景图片(同时播放代表歌曲)师:你知道他们是哪几个民族吗?
2.放录音《赶圩归来啊哩哩》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唱歌谱:几个音的位置由低到高排列,唱准。学生找出“la do re mi Sol ”的位置听唱、模唱、教师指导:视唱开始的两小节听琴完整唱谱 3.学唱歌词:听琴直接唱词;变幻演唱形式 4.打击乐伴奏 5.完整表演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教学内容:聆听《丰收锣鼓》;创作活动
教学目标:1.感受农家生活的乐趣,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中难点:乐曲分析
教具: 多媒体 钢琴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 足迹
第五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清晨》教案
《清晨》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晨》。
2、区分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套件。
教学方法:听唱法、自主学习、合作、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游戏导入:看动画,根据你的喜好选择,并结合这个过程进行德育教学。2.音阶练习——G自然大调上下行。3.发声练习
(二)学习歌曲《清晨》
1、播放《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学生答:歌曲情绪„„清新、励志的)
2、再听歌曲。(1)认识段落记号:
反复记号
回到开头
结束
(2)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四段:第一、二、四段活泼欢快,第三段优美抒情。)
3、自学旋律。
(1)听歌曲,指导学生观察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出相同或相似乐句,分析歌曲ABA三段体结构。
(2)生跟琴学唱第一段旋律,注意括号内的部分是乐器插入的乐句不用演唱。(3)生跟琴学唱第三段旋律,注意唱准附点音符的节奏。
4、师示范歌曲。学生评价
5、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
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间奏(3616-)她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分唱----交换----连起加快一点唱。第二段:分唱---讲解同头换尾。
第三段: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段连起来(随琴录音伴奏)。
6、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三)编创
根据歌曲旋律特点、歌词内容的特点选择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奉劝大家要起早喔喔,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 伴随着歌曲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