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07:0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第一篇: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小组:研究成员:执 笔:完成时间:结 题 报 告

美视国际学校小学部四年级组

孟校长 牟六洪 田青 李星霞牟六洪

一学年(2014.9~~2015.6)

王雪阳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言作为PYP的六大学科领域之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表达的载体,而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词语在以发展学生语言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美视国际学校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课题研究的对象定位在提高中段学生理解词语的研究上。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重在训练。”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强化读的意识,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好,词语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更易让学生理解,一定要把它们作为例子,用来提高学生理解词语及阅读理解的能力。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理解词语”,“理解”是指能够结合语言环境从多角度区分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年级学生,重点放在利用语境理解词语的研究上,本课题研究的词语理解,旨在学生能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以及词语的喻义,在教师的 2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指导下,根据文章、词语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提高小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对词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多角度、多元化、有创意地解决阅读客体,拓展思维空间,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新课标中也提出要求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等方式,理解生词的意义,从而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小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笼统、不精确的感知事物,其注意力不稳定及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比较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据此,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词语特点,采用不同且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更能提高学生理解词语和阅读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学生目标

a.通过课题研究,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词语理解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思考词语理解的最优化,并对正确理解词语掌握一定的方法,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b.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研读文本、感悟文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师目标

a.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语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增长教师的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b.通过课题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c.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将PYP理念贯彻始终。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老师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提升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2.重点放在利用语境理解词语的研究,旨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章、词语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3.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思考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提高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对词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多角度、多元化、有创意地解决阅读客体,拓展思维空间,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方法: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1.理论研究法:深入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和《小学中年级段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等关于词语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词语理解的策略研究。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前对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对理解词语的方法、知识等情况,做到有针对,有主次的进行研究,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3.行动研究法:根据制定的策略,不断地进行验证,结合实施的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寻求理解词语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撰写研究总结。

本课题结合研究进展情况,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分析,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最优化、最可行。

六、课题研究步骤:

结合此次小课题研究的情况,我们课题组将课题的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2014年9月~10月)

(1)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人员和明确分工,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选择讨论,制订课题方案。(2)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第二阶段:实施研究(2014年10月~2015年4月)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1)收集整理资料,调查分析学生的能力。(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听课、研讨活动,并进行小课题汇报课。(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6)修正研究思路,并及时发现典型案例,做个案分析,及时总结阶 段性实验成果。

第三阶段:收集总结(2015年5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总报告。(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七、课题研究过程: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2014年3月召开课题开题会,学习课题开题报告,学习课题相关学习资料,明确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分工。

2.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课题组共同设计出“四年级学生关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调查”,对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3.确定研究方向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孟校长、牟六洪、田青、李星霞、王雪阳分别就本课题进行了研究课,大家认真听课评课。对课堂上如何贯彻实施小课题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 6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本活动意在培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识,提高学生根据不同词语、不同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

4.及时交流,不断反思。各课题成员针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收获和方法,利用课题组会议、课间休息等时间进行交流,其他成员通过借鉴实施到平时课堂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把研究融入平时课堂教学,做到以学生学习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状态变化,搜集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及时把培养习惯的得与失都记录下来,为下段的研究提供依据。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家长阐述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和老师的具体打算,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在平常生活中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学会“查生活这本无字词典”,提高学生根据观察生活中的某些情景,来理解词语的能力。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与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指导,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提高中段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新模式。

(一)以趣为本,在演中学、玩中思、读中悟,提高学生理解词意水平在词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说中感悟,在画中领悟,在演中品悟,在生活中省悟。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能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学词语,又能让我们自己品尝到词语教学的乐趣。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首先是“演”中学。“儿童是天生的演员”,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词语的意思。比如孟校在执教《谁说没有规则》解决“满不在乎”一词的意思时,她分别请几名学生扮演不守规则的人,用“满不在乎”的口气回答别人的质问。学生结合文本语言进行表演,轻松自然地理解了“满不在乎”的意思。其次是“玩”中思。小学生都喜欢玩猜谜游戏,因此在教学“地名”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提出关于地形地貌的成语谜面,比如:最远的地方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说?(天涯海角),夕阳西下(洛阳),最远的距离(千山万水)„„而方式则可以小组比赛、同桌互猜等等,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词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将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有机的结合,何乐而不为呢?最后是“读”中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不断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如田青老师在执教《欲速则不达》时,她对于“心急如焚”这个词语的解释,就让学生不断地朗读去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

(二)注重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重引导、化抽象、会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中,词语教学可以说是一项贯穿六年的教学内容。但传统的教学,常常认为字、词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训练项目,中高年级重点是阅读文章与写作。因此,长期以来在中高年级语文课上,教师们对词语的教学,常常是略处理,先读读词语,然后或让学生查查词语手册上的解释,或简单的提问,然后例行公事般的讲解一番,就算词语教学了。这样的教学其结果是,一学期学几百个词语,但留在学生脑海里的词语没几个,8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更不用说去运用这些词语了。词语教学的不重视,结果往往是严重影响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字词学习的扎实与否,是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多手段进行理解词语教学,多层面地进行词语积累,多角度地进行词语运用地训练。如果持之以恒地训练,一定会有实效。

例如在执教《盘古开天地》中“滋润”词语的教学设计如下:(1)、这个词谁会念?(2)、字音读准了,能读出感觉,读出意思吗?(3)、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4)、对啊,水分多了,干燥的秋季变得滋润起来,万物滋润了,人滋润了,感觉就舒服了!那该怎么读?(5)、声音柔软点,再舒服点读?这样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不但从字的偏旁上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懂得这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它在语境中的运用范围。此时,“滋润”不再是一个单调的词,它有着充沛的水分,它象征着万物复苏。

这样的教学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拉近了学生与“滋润”的距离,使学生对它有了感情,有利于上升到情感上深刻理解词语。课文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折射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简单地以词解词,应该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用各种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词语进行朗读、理解、感悟,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只要我们在词句的学习和积累中,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落实词句训练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三)讲究实效,就是要求学生做到懂词意、能创造、会运用

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我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因此如何做到实效性显得尤为关键。因此田青老师则以《探寻词语教学中的“秘诀”》来陈述从备课入手,细品课文,从实际出发,恰当有效的使用“秘诀”,就是亮出“好”词,前后联系,拓展空间„„简简单单的十二字就将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理解词意的能力的方法做了很好的诠释。而牟六洪老师的《随风入课堂,润物细无声》文章,则从实战出发,结合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让课堂作为提升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直观演示、联系上下文、学生积累和经验及词语构成来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李星霞老师的《把握时机 提高效率》以一个教学事例来体现词语教学的时机性,通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词语教学分为听写、解释和归纳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王雪阳老师则以《灵活应用,讲求实效》对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总结,通过借助工具书、联系语境、辨析理解、“望文生义”、“量”“演”“谈”“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意。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对“提高中段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策略研究”不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导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让这一课题具有很好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具有很高是实用价值。

(四)挖掘蕴味,要求教者先思考、能推测、会判断

有效的词语教学,能使学生依托文本,深入品味、感悟词语潜在的意思,领略作者的精妙用意,使阅读教学根深叶茂,同时也为学生的习作提 10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供取之不竭的“砖瓦”。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义,挖掘词语的意味,体会词语意蕴,从而激发词语活力呢?孟校长在执教《瑞雪图》时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注重“蕴”字进行教学。上课伊始就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了解“簌簌落落”的意思,然后联系引导课文:

师: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很少看到雪,不过我们却能够通过电视欣赏雪花飘落的情景。你知道雪花是怎样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的吗?

生:雪花是一片一片的飘落下来的。生:雪花是打着旋儿落下来的。

师:课文中说“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联系这一句想想雪花飘落的速度和形态。

生:雪花应该飘落得很快,一片接着一片。

生:我想天地之间应该是灰蒙蒙的一片,只有打着旋的雪花不停地飘落。师:孩子们很会想象。我们还常用“簌簌落落”这个词形容树叶、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我们可以从雪花飘落联想到树叶簌簌落落飘飞下来的情景,但是眼泪簌簌落落地流下来会是怎样的呢?

生:就是眼泪一滴一滴不停地往下流。

通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簌簌落落”这个词语的意思就逐渐变得明晰具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有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随着冷空气凌厉的攻势和骤然而降的场面,也有树叶在秋风中翩飞起舞的场景,还有晶莹剔透的泪珠滚滚而落的样子„„想象拓展,丰富了词语的内涵,使词意教学意蕴悠长。

(五)注意渐进,体现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能力要有渐进性和拓展性

首先对于学生理解的词语应该由少到多的原则。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词语教学,要切实把握好这种由少到多的层递关系,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认 11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知能力,从而逐渐增加。其次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要求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情感,领悟词语的意思。再次做到由扶到放的原则。学生最开始理解词语的意思时,由于知识积累不够,认知能力较低,他们还存在许多的障碍,如果一点不讲,不予帮扶,那么由于这些障碍的存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帮扶,需要帮助学生解除这些障碍,比如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以下教学片断:

教学中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

师:这里的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使你兴奋,令你陶醉。

学生读句子,汇报。

(有的说“花团锦簇”,有的说“姹紫嫣红”,有的说“应接不暇”)师:结合你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景象,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了大街上到处是鲜花,五颜六色,十分漂亮!

生2:我想象到的画面是走进了大花园,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花,还有许多的人在欣赏这些花儿。

生3:我好像还闻到了花的清香!

师:你的描绘,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花香,听到了蜜蜂的嗡响,小鸟的鸣叫,游人的惊叹。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课件展示,学生欣赏)

师: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指名读词,引导学生发现它侧重写花的形态。

师:(描述课件画面)这些花有红有紫,有黄有白,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是“姹紫嫣红”。

(学生指名句子,读出“姹紫嫣红”的美景,引导学生发现它侧重写花的色彩。)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师: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发现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全班齐读此句。师:不光一家窗前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是花的长廊,花 的海洋,真是让人——

生:应接不暇

师:“应接不暇”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 生:“暇”字。

师:“暇”是什么意思?

生:词典上说的是“空闲,没事的时候。”

师:你预习很到位,“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

生:没有空闲,很忙。

师:“应接不暇”呢?(出示课件,学生欣赏画面)师:这里的花非常美丽。看了左边又想看—— 生:右边。

师:看了楼上又想看 生:楼下。

师:看了近处的又想看—— 生:远处的。

师:看了怒放的又想看——

生:还没开放的。(师补充——含苞欲放的)。师:看了这条街,还想看—— 生:那条街的。

师: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这就叫—— 生:应接不暇。

师: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 生:应接不暇。

师: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的眼睛看不过来,这也叫—— 生:应接不暇。

师:生活中,你有过“应接不暇”的时候吗?(学生用练习用“应接不暇”说话。)生1:东湖的美景让我应接不暇。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2: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美味零食让我应接不暇。

师:家家户户窗前都有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美丽的风光,神奇的景色。你能通过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点评)

师: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好,读慢一点,慢慢回味。

教者执教这一段落时就严格按照渐进原则和拓展原则进行教学。首先在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结合语境,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并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所描绘的画面,随之出示课件,展现其所描绘的画面,借助画面,对它进行形象化的理解,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其次,对“应接不暇”的理解,采用重点突破法——先理解“暇”的意思,分析“暇”的形旁,把握字形,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如此赋予过程以情趣性,学生于语境中,于生活经验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训练了语言的迁移与运用能力。最后,将词语还原于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不同味道,读出课文中蕴含的意味,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就词解词的不良做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这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关键词语的感悟、理解和运用,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这样的教学不仅达到了词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更为突出的是体现了词意理解的渐进性和拓展性。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在和课题组老师经历了艰辛的实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阶段的学习、实践,课题组成员能够根据文本特点,根据词语特性结合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但在探究和教学实践收获成功的同时,又遇到了新的困惑和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1.对词文结合提高学生理解词语能力作为目标还不够深入。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可见字词是阅读教学中最活跃的元素。在教学中我们着重培养了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但在如何把词语教学和课文内容的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悟和体会,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受到心灵的洗礼上做得还不够。

2.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评价标准还不够完善,没有一个衡量的尺度。因此如何判断学生理解词意的能力提高了,提高了多少?我们还没能制定出一个标准,这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发掘、整理、归纳和总结。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将所研究的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方法实践下去,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吸取好的经验充实课题研究,同时将自己经验、好方法推广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关于“提升小学中段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策略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了,但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只要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我们就应该研究下去。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积极地投身到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中来吧!

/ 16

——提升小学中段学生词语理解能力的策略研究

参考资料: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3.《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4.《小学中年级段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

/ 16

2015年6月8日

姜利波 戚继祥

杨立新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 蒋建忠

2003年9月,我向学校教科室申请了“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个研究课题,至今已历时两年的课题研究。经过自己浅显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有很多工作应在今后不断深入地去做。现将课题实验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背景。

随着我们相城区在近几年的经济不断发展,招商引资,广纳人才,形势越来越喜人。但对现代人的素质也是一个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就等于拓宽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事业上也就多了几分成功的希望。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对口语交际提出了要求。在这外部环境和课程标准的共同要求下,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指出了课题研究。

2、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纵观学生的课堂表现,许多学生往往不善于发言,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在被点名后,往往也是显得局促不安,表意不明,更不要说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了。这样,久而久之,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削弱、萎缩,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就不能充分地体现了。因此,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只有差别,没有差生”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就要使学生在意识上想参与,敢参与,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在品德上,积极、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在思维上,机敏灵活、及时变通,语言表达准确。

三、研究对象。

以本人教学中任教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联系以前的教学情况,并与本校及相关资料的情况作对比参照,来说明强化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之下,所起的作用。

四、研究过程。

本次实验研究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实验信息,拟订实验方案;第二阶段,开展实验研究,探索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按照实验计划,扎扎实实进行实验;第三阶段,整理各种资料,拿出结题小结。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开发学生潜能,弘扬学生的个性,以课堂教学为杠杆,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主体,争取多方面的培养环境,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开放性的教学中得到提高。

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一)引发兴趣,激发热情。“燃起学生的渴望和学习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注意口头表达训练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喜欢说。学生只有在心情愉悦的时候,他的话匣子才能打开,为此,应运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训练办法,来开启学生之口,如开展“一分钟讲话”活动,让学生讲自已知道的消息、新鲜事儿、电视中看到的镜头,等等,学生便非常喜欢说了,也喜欢听了。

(二)丰富知识,扩充见闻。“话”不仅是“开心的钥匙”,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还是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外化反映。口语交际是一种即时性很强的活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才能启其心志,在具体的直面对话中巧妙对答,应对自如。平时注意以下方面:

1、增加课外阅读量。要求每个学生认真读好课外读物,并进行了背诵古诗的活动。

2、搜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整理谚语、歇后语,并摘抄在《书海拾贝》上,交流学习。

3、开展说笑话,讲故事的活动。向班主任老师建议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语文活动。

(三)学习方法,训练技巧。有了兴趣,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技巧。如:让学生区别比较感悟同样一句话,语气、表情不同,效果差异就大的情况。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真听,听明白;有话说,会说话。听别人说话要集中精力,态度谦恭诚恳,双目正视对方,不随意打岔,体态自然大方,不做不礼貌的动作。

我还让学生克服语无伦次,无头无尾,随意说,重复的语病,能说顺,说细,说准,做到言之有义,中心明确,这样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在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说完整话,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勤于实践,提高能力。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用普通话交流,上好每个单元里的口语交际课,课堂上师生兴趣盎然。语文课堂中,每一课都有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教学设计。如:合作探究方法的应用;争当小记者、小导游、小法官;分角色表演读等。

五、研究成果。

1、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特别是一些不重视发言的学生提高了认识,也想来练习表达了。

2、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孩子们爱说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3、对写作有了促进,激励了学生作文兴趣。

这个实验课题虽然即将结题,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这个实验课题将一如既往地研究下去。

第三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柳城县大埔镇南村小学邬寿权 张雪琼、范彩珍、韦吕凤、刘凤群、陈明文、罗小彦

内容提要:我校许多小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校确定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课题。课题的研究目标: 学生讲规范普通话,敢于大胆地与人交谈,口语能力明显提高。研究的探索历程。组织专题理论学习,探寻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开展语文实践,让课堂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演练场,让生活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实战地。课题研究的成果:

1、初步探索了一套比较科学、实用的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模式。

2、教师的口语训练观念改变了,学生对口语训练感兴趣了。

3、强化了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

4、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成绩有较大提高。5.学校整体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研究提高探索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开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点明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我校许多小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他们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需要传达给别人,也不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想法。也有一些小学生非常爱说话,但对别人的话反应缓慢,注意力易涣散。还有部分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怕别人笑,少数学生虽然能积极举手,但想说又说不清楚。因此,我校于2008 年10月确定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课题。

二、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

1、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特点和规律;

2、研究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学生讲规范普通话,敢于大胆地与人交谈,口语能力明显提高。

四、研究的对象。研究对象。学校二、三、四、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小组:组长邬寿权,成员有刘凤群、范采珍、韦吕凤、张雪琼、罗小彦、陈明文。

六、研究的探索历程。

1、每周二被课题组定为“课题研究信息交流学习日”,组织专题理论学习,探寻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2、开展语文实践,让课堂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演练场,让生活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实战地。在研究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编演活动。如:邬寿权老师教学《狼和小羊》时,分角色表演,把文字还原成可触可感的画面,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张雪琼老师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它编成课本剧,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演练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竞赛。我校每学期都进行一次口语表达 “大比武”: 2008年12月学校实验班级开展讲“故事比赛”,参与率100%。同年12月14日,二年级开展“文艺汇演”活动,有讲故事、讲笑话、唱歌、演课本剧,参与率100%。2009年5月8日开展“学会感恩”演讲比赛,参加人数38人,参与率100%。同月开展“文艺表演”,参与率88%。通过比赛表演,同学们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缺点,及时纠正,加强了语言组织能力,同时极大地锻炼了胆量,普通话也更加规范。

(3)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平日师生接触交谈,师生都使用普通话交流,不允许用本地话交流,教师不仅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为学生做好示范,而且及时随时纠正学生口语表达的毛病。

(4)、课题组全体成员团结协作,积极探索。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教育科研和相关语文教学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小学口语训练教学理念,充实课题组成员的头脑,用理论指导口语训练课堂教学实践,经常上网学习最新口语训练教学动态,不断调整把握实验方向。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15次,专题讨论5次。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初步探索了一套比较科学、实用的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模式。(1)立足教材,用好教材。依据教材,加强口语训练,如低年级进行看图说话,阅读教学中的问答训练、讨论训练以及故事情节补充和延伸;课后思考练习中的口语训练;单元练习中的说话练习。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平台。(2)、引导学生平时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老师和学生在课外以普通话进行交流,不

用本地话交流,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口语表达的毛病。(3)、以兴趣活动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口语能力。(4)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遵循的原则。激励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实践性原则。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语言训练 中,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主体性原则。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练的实践中。反馈性原则。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 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 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 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2、教师的口语训练观念改变了,学生对口语训练感兴趣了。凸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主要体现在口语交际训练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在训练目标上体现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口语训练的目标也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口语素质,包括掌握相关的知识、发展相关的技能以及良好的口语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氛围上是民主的、和谐的、自由安全的,创设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平等、互动而又互助的口语训练情境。

3、强化了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都能做到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得以发挥。

4、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成绩有较大提高。经调查、统计,课题研究选择的实验班与实验前比较,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均有明显进步,直接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如实验前二年级学生平均分名列全镇第4名,实验后第一学期

名列全镇第2名,第二学期名列全镇第1名。三年级学生原来平均分名列全镇第2名,实验后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连续名列全镇第1名。邬乔、韦美君参加“学会感恩”演讲比赛分别获得三等奖,邬乔参加《改革开放三十年》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荣获二等奖。

2.学校整体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通过一年的研究,增强了我校教师的科研兴校意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丰富了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教科研水平。课题实验以来,课题组成员积极自学理论知识,主动实践,讨论活跃,撰写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关的论文及反思14篇,其他论文、反思及案例12篇。

七.有待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理论上研究的系统化、深度不够。2.如何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值得深入探讨。

由于课题组成员水平有限,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实验中对实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还有待加强。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摸索出更多的口语训练成功模式,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熊生贵.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009.10.23

第四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终身学习观”虽早就提出,但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学习。学校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重知识结论,轻形成过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受到抑制,这些都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探求知识的好习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自主学习在学校教育中被提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然而,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受急功近利教育弊端思想的影响,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虽然有不少学校重视自主学习的管理,但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模式。我们确定此题的研究,以期突破过去的教育弊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就学习内在的品质而言,指不听命、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不等于通常的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发自内趋力的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方式,需要从小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常常表现出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等心理特征。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习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增强学生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认为:(1)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调动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校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2、新的课程观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题,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和安排学习时间。

(3)让学生学会调控,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后能自我调控心理状态,养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

(4)创设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对话,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研究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的策略。

(2)小学生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策略以及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运用问卷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掌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2)行动研究法: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开展集体备课,设计理想化的教学过程,进行实验教学,从实验中汲取精华,改革教学。

(3)个案研究法: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个案研究可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4)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杂志等文献资料,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理论水平,促进其课题实验研究能力的提高。

(5)经验总结法:组织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展为普遍意义,进而成为探求事物发展活动的规律。通过及时地总结,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研究对象

初步确立为本校四年级一班为实验班,教师随所选班组而定,不作挑选,待实验班取得一定成果后,通过反思、研究、总结,形成基本模式,逐步推广到全

校各年级,各班级。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8月):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分析与研究,形成分析报告。对策研究和实施,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撰写结题报告,将研究过程中老师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等加以整理,推广。

七、课题研究成果

1、实践成果

(1)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三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培养了教师读书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理想的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厚实了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苏志林、贾凤林、郝巧荣等先后在区优质课赛讲中获特、一、二等奖,郝新英、段惠忠等教师在与我市东泥河小学“手拉手”活动中,公开课、示范课均受好评。

(2)锻炼和培养了参与研究的教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题组教师贾凤林、苏志林、郝巧荣等写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其中发表和获奖的共15篇。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学生学习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潜在的主动探索意识获得释放,随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理论成果

(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做到: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索。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

(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方法是:“四进”、“四让”和“四多”。

“四进”就是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三是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四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四让”即:一是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是规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是发现的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让学生多一点超前的体验;二是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四是让学生多一点追求执着的激情。

经过四年来的努力探索,数学课堂有了改变,学生对数学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大胆举手发言的多了,课前、课后主动探索的也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成绩也有了提高。当然,数学教学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会不断实践完善,丰富深化数学课堂教学。

现申请课题领导小组鉴定。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1、形成了一些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改善,学习毅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培养。

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典型案例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4、课题组成员写出了优秀论文并获得县级教学成果奖: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传统的师生观和长期的教学经验束缚着头脑,比如说,很多时候不敢把课堂学习权力放手给学生,怕学生打乱了教学进程,这其实是一种画地为牢。

2.我们很多时候很难改变原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讲课为主,导致课堂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但教学效果较差;

3.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然,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还有许多更为艰巨的任务和问题有

待我们在体验教学实践中去探索与解决。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这次课题研究中认识的提高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完善,这是关系到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转变观念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而渡过这个阶段的惟一途径只能是教师对新理念的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反思、总结提高。当然,事物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充实、提高的,我们由衷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九、课题组成员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 结题报告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

我们知道,任何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就不愿修改了,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自己的作文水平就是不行。经过调查,我们研究组发现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对习作兴趣不浓。

2、没有修改习作的技巧和方法,经验比较缺乏。

3、学生平时的阅读少,积累少,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不够开阔,语言不够精彩等,运用到作文修改上也就没有很好的词句来保障。

我计划小组决定以此课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当前学生们写作方法的技巧与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2、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的研究。

3、总结学生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地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

3、鲁迅先生说:“作文的精华就在于修改。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要求,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可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校四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法、现场训练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七、课题研究步骤及具体工作。

1、在3月份组织参研人员学习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理论书籍,让教师获得指导学生的基本能力。

2、在4月份对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对于作文修改的兴趣、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5—8月份进行以下研究:

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进行形近字、错别字的对比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汉字,在作文中不写错字和别字。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练习修改其他学生作文中的病句,提高学生对于句子的修改能力。

运用多媒体的卡通画,对学生进行标点符号使用的修改练习。在网络中进行段落的修改活动,提高学生修改段落的能力。

4、在9月份,由教师出示各种作文,让学生进行修改竞赛。

5、在10月份,搞一次学生座谈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修改作文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

6、在11月份,参研的全体老师共同总结,把在指导学生作文修改过程中的各种技巧、心得形成书面成果。

7、在12月份进行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1、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了一篇论文《利用多媒体,更新作文批改方式,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2、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我们组的课例报告。

3、研究组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案例。

4、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精美的课件

5、我校四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上期期末成绩从全镇的第四名上升到第三名。

十、问题与反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当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解决。具体有:

1、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农村的孩子读书的机会少,没有网络等可以学习的途径,从而造成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写作也是量少,词句等不丰富,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头脑中没有优美的语句等来润色,造成修改出来的作文水平不是很高,润色比较困难。

2、我们课题组的人员大多不在学校居住,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的机会有些偏少,研究的深入程度不够,对于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

3、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偏低,尚需大面积的训练和提高。

4、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还没投入使用,这对于研究造成了一些影响。

下载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小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城关高庙小学 陈娇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运转......

    “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阅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阳城工业区第二小学语文课题组 2014年5月 一、 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进入21世纪,有关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的广泛关注,并......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汇编)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办事处杨店小学【摘要】本课题由我组语文教师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汲取知识、丰富视野的方......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研究,初步摸索出关于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读书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崇文小学教育集团永安路校区闫海娟一、课题提出背景及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就是......

    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东海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结题报告 1 《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