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7:0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

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

【摘 要】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学,作为美术基础的两大主干课程,对提高艺术语言和艺术创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基础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急需打破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和教学方式来适应今天的艺术发展与时代变化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素描色彩;基础教学;思想观念;个性与创造力

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学历来是美术基础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原理、规律以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语言和艺术修养并为全面的艺术学习创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然而,当前的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型考试模式的影响,考生大都是经过短期性、突击式加上普遍性的临摹、机械地复制等单一和僵化的训练方式,使得他们对于美术基础的认识非常狭义,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技能的掌握,造成学生个性和情感的缺失;另一方面,高校扩招、教师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单

一、老化,传统的色彩教学方式往往把技术作为教授的重点、中心,授课方式基本是程式化、概念化的,应考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甚至在进一步严重化。

同时,只注重技能的结果,而对当代新材料、新媒介和技法的介绍,对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以及各种文化思潮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和当下艺术动态等都很少涉及,甚至很多学生在对他们高考阶段所看过、模仿过的高考美术基础入门教材和范画念念不忘,学生被塑造成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匠人。要么,就是盲目追?S时尚潮流,一味地模仿外来的风格样式,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创造性的思维与独立的思辨能力。

那么,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新的艺术现象和教学对象,如何创新基础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固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呢?长期以来,注重技术而轻视方法和规律的教学方式已经误导了许多学生。所以,基础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方法论的教育。

一、21世纪的艺术直面今天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批判和介入的原则之上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问题也在变,这就必然给当代的艺术教学带来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又要有清晰的思想认识和大量的艺术实践,来作为教学的支撑,以互动交流的方式来打破以往的单一化教学,努力寻找更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教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一个合格的老师,其标准应该是有能力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进步,找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方向。因为艺术的教学不能只是考核表面的、可以被量化的、标准的东西;艺术是强调差异的,所以基础教学决不是单纯的教技术,教某种模式,这不符合艺术的本质。其教学目的不仅是对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建立正确而独立的思想观念,对日后的艺术产生影响。

二、学院所教授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语言将对学生今后的艺术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

基础教学应该积极导入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语言,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原创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技术技巧本身是艺术绘画语言的一部分。艺术离不开技术技巧,但是,只有技术技巧也决不是艺术。今天的艺术对绘画的各方面包括对技术的品位和要求都更高更多元化了,技术同样要适应于艺术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这就对我们以往的基础教学提出了新挑战,而传统的基础教学往往简单肤浅地将技术的层面理解为艺术的“基础”。事实上,基础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基础训练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围绕培养学生独立的视觉方式和艺术观念而进行。

三、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

教师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满足于对形式、技术上沾沾自喜,对今天的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视而不见,不思进取,思想观念的滞后,是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对艺术教育的要求。教师之所以称之为教师,是因为他的思想深度、开放的视野、教育的责任心,他应该懂得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背景(如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来启迪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而不是教条地教授那些匠人式的把戏和手艺。例如,1972年1月19日,有人就在一次艺术讨论会上,愤怒地对博依斯叫到:“您一直在谈论上帝和世界,就是不谈论艺术。”博依斯回答说:“上帝和世界就是艺术啊!”在美术学院里,博依斯的教学是通过互动对话来进行的,他在课堂上更多地是谈论哲学、历史和社会等学科的知识,他把教学当作他艺术思想与理念的延伸,他更把谈话变成艺术,把教学变成艺术。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基弗、依门多夫都是他的学生。所以,当代美术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技术性与思想观念的教学相结合。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不断学习,比如,重视对文化艺术史的学习和现状的关注,因为文化艺术的演变发展忠实纪录了人类视觉文化的变迁,这也是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思考与判断的记忆。对文化艺术史的深刻理解,能引导我们了解各个时期所出现的风格样式和过去人们观察思考事物的方式,洞察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观念,把握人类文化的行为脉络。这对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判断力的形成,并建立学生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审美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在这里可以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老师只能教授匠人的手艺,有些老师却能够同时自如地教授使用各种媒介、各种手段(例如绘画、装置、行为、图片、表演等)工作的学生?因为前者是有头衔没有文化思想的匠人,而后者是具有独立精神的思想者、引路人。

事实上,基础教学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基础教学又应该是快乐的、全面深入且有收获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对基础教学的认识并做出新调整,是摆在我们高校基础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但更需要的是反思,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卢宏飞.析如何做好高校美术基础教学[期刊论文].科技文摘报?教育周刊,2011(3).

第二篇: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素描教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动画专业在我国高校起步较晚,随着动画专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动画专业基础理论、学科理念及发展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素描教学作为基础训练的核心课程,在动画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将素描教学与动画专业方向进行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关 键 词:动画专业 素描教学 课题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生源的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与国际间学术交流的逐渐增多,高等院校在学科结构、办学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型学科、交叉学科不断设立。从属于艺术学科的动画专业在此背景下在我国高校设立并迅速发展起来。从上世纪后期到今天,短短几年的时间,动画专业已经遍及我国大部分高校。从教学规律与理论方面来讲,动画专业还处于起始阶段。根据教育规律,对于动画专业基础理论、学科理念、专业发展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结合现状在实践中发展总结,站在学科前沿的高度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动画专业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论证,从宏观发展到教学方式等各方面对动画专业学科建设进行完善。

素描教学作为基础训练的核心课程,历来在艺术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发展,关于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及探讨相继出现,触及到素描教学与专业方向结合的课题,产生了许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探索。目前对于艺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在中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早的学科,素描教学初步发展出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教学改革迈入稳步发展的阶段。但针对于起步较晚的动画专业,素描教学与其学科的结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既不能用传统的艺术教学方式对待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也不能套用其他设计专业的模式。对于动画专业如何开展素描教学,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一、素描教学与动画专业结合的意义

动画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于其他艺术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素描教学如何与动画专业紧密结合已成为一个课题。

根据动画专业的学科特点,素描训练的重点包括对人物、场景、空间的把握和造型能力以及对专业的控制能力等。具体来讲,首先是动画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描述能力,由于动画专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许多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忽视了动手能力的训练。然而,严谨的造型、出色的控制能力依然是动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高校动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动画设计艺术人才,而不是计算机软件操作人员,因此艺术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成为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点。其次,动画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形象创作能力,这是动画专业的重中之重。形象创作能力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能力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进行专业的训练;此外,还有动态把握能力和场景表现能力。针对动画专业特点,对人物动态和场景的表现是素描训练中的另一个重点,通过系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作能力,并在动画设计环节发挥作用。

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在短期的素描训练中迅速地改变早已形成的视觉思维习惯、视觉审美习惯和视觉表达习惯。要破坏旧的审美价值观,建立新的审美价值观。在素描训练中,技术要适应思维的变化,即技术语言为思维服务。

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并针对专业要求,可以将素描教学安排为上、下两个学期进行,以明确的课题训练为单元,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明确训练目的,以期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本文将以第一学期的课题训练作为研究内容,进行具体的探讨。

二、动画专业素描课题训练

课题训练一:描绘能力训练

描绘能力训练安排在学生入校后的第一学期,由于我国艺术招生考试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几乎是完全一样的绘画训练。这样的模式,一方面使招生考试有了一个容易划分的标准;另一方面却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本课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分析,改变学生的应试状态,从开始便进入专业状态。此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描绘能力的训练,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描绘对象,使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思维状态。

有机物描绘(自然生命体)

花卉、植物、动物、贝壳、化石、地貌、水纹宇宙、景观氛围等自然事件成为视觉世界中最为普遍与生动多变的图像;同时,自然的表现样式的发展也典型地反映了“视觉方式”的演化:从稚拙的模仿发展为技法成熟的再现,从线性透视的三维空间表达转化出多维及抽象的挥写,从寄景抒情的意境渲染演绎为隐喻的象征语义……视觉艺术实践表明,自然物象与自然景观无疑是创造性设计活动的不竭源泉之一,是激发创造灵感的动机之一,是获得创造动力的启示之一,是形成设计的艺术风格、语言形式的文本之一。

大自然中隐存着视觉形式的所有要素:对称、比例、平衡、协调、对比、线条、形态、空间、光影、色彩、肌理、图案等。在自然中进行课题的选择,其意义就在于研究如何将这些要素从自然形态中辨识、分析、生成出来,从不同的层面理解自然的表现语义,实现在动画设计艺术中具有独立价值的表现与运用。

在自然物体描绘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物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感受对象,体会自然形象的转换,同时掌握由三维向二维转换的规律和技巧。

无机物描绘(强调质感)

任何物体的外部形态,除了自身的外部造型以外,都是通过形成外部形体材料的表面结构关系来表现自己的存在,都隐藏着物体材质的美感,作为未来动画设计师的学生应该深刻地研究它,挖掘它材质的美感,以便在将来的设计中将物体材质的美感更深刻地表现出来。

通过这个单元课程的训练,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客观物体特性的观察、思考和认识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应具备的眼、心、手三位一体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进一步训练学生细腻的观察能力、坚毅的态度、专注的精神状态和丰富的表现手法。我们有着各种物体的质地感觉,不同的质地产生出丰富的质感。画面中质感的表现一般是由模仿物体表面形态开始的,平面描绘的方法能够产生视觉想象,利用各种工具、材料制作的方法可以使质感的表现更为丰富。

质感既是视觉的又是触觉的,有时需要眼睛和手的共同参与,许多物体表面细微的肌理需要结合皮肤的接触才能感觉到。同类的材质,外表一样,但手感不同,有些材质的外表与手感是相反的。选择生活中的无机物进行质感描绘训练,根据质感类别选择物体,如金属、塑料、玻璃、纸品、织物等,对物体进行深入描绘,通过细节感受形体,通过训练使学生体会无机物与自然生命体的不同状态,产生鲜明的感受,同时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描绘能力。

课题训练二:形象创作能力训练

形象的创作能力在动画专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基础训练中的重点,需要用较多的学时来完成。这一课题分为两部分进行,即人物写生训练和人物形象创作训练。(转第117页)

(接第111页)

人物写生训练

在造型语言中“形”具有深刻的内涵,它是一种立体的、全局的、内在的物态现象。艺术家的观看,是对外在诸多因素的一种整体观照。当我们想进一步观看物象时,总是在比较、目测的过程中接近我们想要了解的,必促使感受系统在观看过程中获得一种整体经验,如此,才能便利我们更大范围地观察物象,把握比例的可能性。当物体的整体印象贯穿于素描的始终,并在深入确定物象关系的过程中,始终把握住基本的脉络,这便是达到准确描绘目的的前提,也是整体观察的意义所在。人物写生训练中对“形”的把握相当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形象创作。

人物写生训练部分强调对人体结构知识和表现技法的掌握,着重进行结构、动态的表现训练。人物形象的选择应广泛,男、女、老、幼以及各个行业的形象都应该有所涉及。训练过程分组进行,分别以头面部表情、肢体表情为主题进行训练。

不同于传统的人物写生,头面部表情训练部分更加注重情绪的表现,课堂教学采取短期作业的方式,使学生体会不同性别、年龄对象的喜、怒、哀、乐等状态,训练迅速捕捉表情、表达情绪的技巧。肢体表情训练部分分为着衣和人体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放在动态结构和肢体语言两个方面,首先使学生具备相关的人体结构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同时通过不同的动态表现,进一步体会肢体语言所体现出的情绪,将肢体表情与面部表情相结合,更加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创作训练

人物形象创作训练是在前期写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主题创作。主要分为三个主题进行(根据学时可适当增加)。

主题创作一,设计创作一个典型人物的系列状态。要求学生结合模特或图片,自己设计一个人物形象,完成一个不少于二十个表情和动态的系列形象创作。

主题创作二,根据文学作品描述,创作一个人物形象,描绘其一天的生活状态,此系列不少于20个表情和动态。

主题创作三,结合场景创作人物形象,设计(或根据文学作品选择)一个较简单的情节,结合室内、外场景进行创作。此系列篇幅不限,要求形象生动,场景和谐,情节完整。

人物形象创作阶段介入实质性的动画形象创作,此阶段要采用多种形式帮助顺利完成课题训练,如模特的配合、图片的利用、速写练习、计算机模拟等各种手段进行辅助,严格根据要求,创作完整、生动的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动画专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对其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有着重要意义,素描作为基础训练的一部分,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课题训练的方式使学生从客观世界的存在规律中发现“素描”中的设计因素,使素描训练从技法的思考和表达向思维的变化和表达方面转变,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多角度地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以及由此而发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动画专业素描基础训练过程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表现技巧都要随着视觉和思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中形成适应现代动画设计需要的新的视觉思维基础、新的审美基础和新的技术语言基础。研究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理论和方法,必将对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英)约翰·伯格著,刘惠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美)S.阿瑞提著,钱岗南译.创造的秘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第三篇: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兴趣:首先培养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然后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直接兴趣主要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着手;最后指出只有将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将学习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基础会计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间接兴趣

所谓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对事物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例如:有的同学开始对学习英语本身并不感兴趣,但认识到学好英语对自己今后的升学以及就业很有帮助,因而就下定决心学习英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间接兴趣。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学之前,对基础会计学理解偏颇,有的可能认为会计就是记记账,算算数,很简单,没必要把它当成一门课程来学;而有的学生又会认为,学习会计要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因此,跟数学有很密切的关系,而数学则是自己最头痛的学科,因而产生恐惧的心理,觉得会计也很难学。要消除学生的学习会计的这些阻碍,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所以,教师首先要上好会计学的第一堂课,通过自身的讲解,改变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对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间接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很多办法,例如给学生列举古今中外著名的正反会计案例以及经济热点问题,有力地阐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观点,以此来抓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是指由于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例如,有的人开始并不喜欢学习英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感到英语学习很有意思,进而发展到每天都离不开英语,哪天不学就觉得心里好像缺点什么,这种对学习英语本身这种活动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就是我们所说的直接兴趣。而对会计学的学习也一样,如果没有间接兴趣这个基础,学生可能根本就不会认真对待会计学这门课程:如果没有直接兴趣的引导,学生便会感到学习基础会计学枯燥乏味,这样学习便不能持久,更谈不上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只有将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将基础会计学的学习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从而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直接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2.1从教学对象入手,以教学语言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情境的设计等等。而在做所有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的教学对象融入其中。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一本、二本的学生来说,入学的基础要差一些,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稍显欠缺,对学习的态度比较默然,学习劲头不足。虽然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上一些缺点,但是,独立学院学生对待生活很富有激情,也很有自己的想法:遇到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则可以全身心积极投入。因此,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首先要从思想的根源上摈弃“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较多缺点”这种观点,而要从他们的优点出发,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经常用生动形象、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诙谐机智的语言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对会计学倾注更多的情感,从而产生兴趣。配合教材内容,用联系生活、贴近实际、风趣幽默的语句,也可以把抽象的问题更加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更加形象化,枯燥的知识更加趣味化,从视觉、听觉、触觉综合的情景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不仅能够让学生快乐的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不再是那么枯燥、单调的事情。

2.2整合教材内容,使会计贴近日常生活

基础会计学的教材,一般都是从理论知识入手,从一开始就介绍大量的概念、原理性知识,例如,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等等内容往往都放在教材的最前面,而这些内容涉及的会计专业术语,由于专业性强,往往生涩难懂,一开始就介绍这些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产生恐惧感、厌烦感,最后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改变教材的顺序,从会计从业的一些基本技能入手,例如可以通过介绍财会数字的书写方法、会计常用的一些票据,进而引出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内容。教师在刚开始讲授这些知识时,要尽可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采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会碰到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解释“资金平衡原理”时,让学生思考他们这个月的开支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学生说是父母给的;有的学生则说父母给了一部分,自己做兼职赚了一部分;还有的学生说父母给的不够用,又借了同学一部分钱;然后我就告诉学生:那么父母给的和自己赚的或者向同学借的不就正好解释了你们手头上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吗?这其实就是资金的来源渠道。然后又让学生思考,那么这个月的开支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有的同学很快给出答案:自己吃饭用了多少,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买衣服花了多少,乘坐交通工具用了多少,还剩下多少等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这些开支的明细不正好解释了你们资金的使用情况吗?而且,还可以总结出:有一定的资金使用,必定有一定的资金来源,这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表示资金从哪里来,又用到哪里去,而且两者的数额必定是相等的,完整的反映了资金的来龙去脉。通过这种举例方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会计与他们的生活很贴近,体味到学习会计的价值和乐趣,进一步阐明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而针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来说,多媒体的引入,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在: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现各种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的流程,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什么是会计:还能展示会计需要用到的工具,例如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以及支票、汇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从而在会计实务中增强操作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增强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例如展现几种账务处理程序、展现产品成本核算过程、展现各种账页的格式、过账、结账等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结合,传统的粉笔与黑板相结合的板书方式,也有它固有的优势: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思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且对于重难点问题,通过一步一步的黑板演示,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必要时,应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将难点问题详细列示清楚。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

合,两者的优势互补,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入,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优厚的教学技术支持。但是,教学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切忌使用过于花哨的图片、声音、视频,使得学生听课时过于分散注意力,而没有注重到讲述内容的实质,从而引起喧宾夺主的结果。

2.4设计仿真的会计实验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述记账凭证这章的内容时,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会计实务中的会计凭证展示给学生看之外,还要将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凭证的填制的实践内容相结合起来,尽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能熟练编制会计分录,但由于没有实际去接触会计凭证,使学生总有一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仿照真实的经济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会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务会计人员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对会计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会计账簿的登记内容时,可以购买或印制与真实凭证相似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并把学生作相应的分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不同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等,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基础会计的操作流程,这样不仅达到教学目的,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5加强课堂讨论和练习,及时给予指导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除了将知识讲得透彻、易懂之外,还需要学生及时加以练习,强化所学知识。而课后作业及练习往往不能让学生与老师及时沟通,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笔者提倡在课堂上应该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和练习。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派代表将小组的主要观点陈述出来,讨论结束后,由老师作总结,表扬做得好的,鼓励做得不够好的。另外,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例如,在讲授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时,要求学生开始学会用借贷记账法编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这就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因此,笔者在讲授相关内容后,往往留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当堂练习,并到下面去走动,查看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他们予以指导。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与老师的及时沟通还可以联络彼此的感情。

3、结 语

在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中,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间接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再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并将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将学习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吴萍,谈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

[2]杨静,如何在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09(34)

第四篇:驻马店市基础教学研究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立足校本 注重研修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我校2003年秋期开始新课改的,多年来,我们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校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使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新台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和肯定,现就我校开展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足校本

规范研训

我校历年来十分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自去年以来,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校本研修工作,推门课、示范课、公开课、探索课、开放课等以及每周一次的教研日活动坚持不懈。学校明确了组织管理形式,整合了各处室、教研组的力量,建立了一系列校本研修制度,构建了全新的校本研修平台。即:一个核心理念——问题即课题。三个重要环节——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六种研修方法——案例分析法、教育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访问法、问卷法、文献研究法。

二、建章立制

保障研训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先后制订了《研训一体化实施方案》、《开展研训一体化活动具体措施》和《教研工作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完善了《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研训一体化制度》,确保了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落实。

一是学校形成了“校级领导、处室主任、教研组长”三级责任人主抓“教导处、教研组、学科组”三级教科研阵地的管理体系。领导按其教学专业特长蹲点到各大教研组,参与教研组的各项培训和教研活动,指导集体备课工作,参与任课教师的教学常规考评等工作,加强了研训、教学管理力量。二是建立校本研修的激励机制。学校制订了《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校本研修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奖励措施,对教职工取得的各种教研成果,包括发表论文、政府部门认定的教研成果奖、被评为的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质课、课件制作、教具制作、教学设计、各类竞赛辅导等进行奖励,并纳入到教师的量化考核之中。

三是确立了教师岗位成才目标,即:必做合格教师,成为骨干教师,争当拔尖教师,追求名师。使教师个个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技术型”教师。以教师发展为本,切实加强校本研训工作,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三、拓宽研训渠道

构建成长平台

1、构建学习的平台,提高研训意识。

搞好研训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因此,学校积极创建学习型团队,成立年级学习组、集体备课组、学科研训组、课题研究组。确立全员学、集体议、小组学、随时议、自学反思的学习形式。达到在课题研究中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学方法、在问题探究中学科研,以学促教、以教助学、以研促训的目的。进而把学校建成学习型校园、研究性校园,形成学习氛围。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个活动。

一是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要求教师每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学校还为每位教师订阅一本业务杂志,要求每期写不少于一万字的学习笔记。二是坚持开展“实小智慧论坛”活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读书体会,利用“论坛”提供的平台,谈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并定期开展教师演讲比赛等。

三是“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走出去”,学校建立培训登记表,让全体教师在一定时期内都有机会参与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随时补充新营养。并且要求外出学习人员每次回来之后,都要上公开课、写学习汇报材料或体会在全校大会上交流。“请进来”,学校请外地或当地的教育、教研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深入课堂听课,为教师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使教师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使学习落到实处,培训突出实效。2011年3月,学校特邀四川成都大学教育学院的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的创始人)来我校讲座,并亲自授课,受到了县教育局领导及老师们的高度赞誉。

四是开展做反思型教师活动。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我们要求教师要写教育案例、写课后小结、写教学日记、写教学反思(一课一反思)等。针对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一次检测成绩、一次新的尝试,以及平时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等进行教学诊断,鼓励教师点评自己,点评他人,点评学生,总结规律,达成共识。另外,学校要求教师每周上传一篇教学反思,每月上传一篇教学随笔。

五是坚持观课议课,开展有效教学。在课程改革八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从原来的听课评课过渡到现在的观课议课,这是我校研训工作的一次飞跃。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听课”与“观课”比较:“听”指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况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方法。观课教师不仅要关注老师更要关注学生,还要关注课堂的生成问题。“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集思广益。“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是促进反思的过程,是解决困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新了理念,提高了认识,得到了提升。为此,我们狠抓了观课议课的落实工作,要求教师每期参加观课议课不低于20次。

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由原来的不敢“评”,到现在的“直面问题”,面对面的切磋交流,整个过程做到了平等和谐、气氛热烈,我们提倡课堂教学要讲求实效,不要为了追求形式而忽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告诫每一位教师不论是上研讨课或公开课,不要摆花架子、搞形式,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也不要“虚假的完美”。开展观课议课是我校研训工作的一大转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六是改变备课模式,加强集体备课。传统的备课模式仅仅局限于教案,影响教师个性的充分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发展空间。近年来,我校对教案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教案由共案和个案两部分组成。共案也就是通用性教案,它是由各教研组集体备课形成的,是具普遍性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双基练习统一,为实现教学最优化提供前提保证。而个案是由任课教师结合班情、学情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并要求教师做到周前备课。与以往教学前一气呵成的教案不同,新式教案不再是课前一锤定音,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教学前不断改革,教学后日臻完善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则是一个真实的“设计——实践——反思——完善”的专业化成长过程,可以说新的教案在教师上完课才真正完成的,它真正起到了资源共享、发展个性、促进成长的作用。

2、构建展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问题式研训。教师从平时的观课、议课中看到课堂中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上一节公开课,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老师们进行研讨,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是结对式研训。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学校要求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和校内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双方互相听课,坦诚交流,并提出“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经验,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观念” 的结对理念。期末,学校对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听课、访谈学生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学校建立名师考评机制,要求名师定期在校内上示范课、进行理论讲座等活动,从而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三是课题式研训。“科研兴校,质量立校”,这是学校办学永恒的主题。要做科研型的教师,思辨型的教师,就应该致力于课题研究。目前,我校参与省、市级立项的课题共4个。这些课题,我们特别注重规范其研究的行为,对研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留下相应的数据和文字痕迹,包括课题理论综述、调查报告、教学设计、实际说明、课例研究制度、课题研究记录、课题研究成果等,从而规范课题研究档案。

四、以深化课改为目标 以有效课堂为中心 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基

“以课标为依据,以科研为依托,以有效课堂为载体,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是我们深化教学改革的总体思想。按照这一思想,我们规范自己的研训活动,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倡有效教学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些年的课改探索实践中,我们立足校本,进行专题演究,借鉴外地经验,总结出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即“六环节”(激趣导学、自主学习、交流探究、应用展示、综合概括、达标测评)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流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体现。

2、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自身素质。我校现已完成校园网建设,一线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沟通、交流。我们要求教师备精品教案,上精品课,制作精品课件,整合精品资源。

3、以“赛”促研,以“赛”促训。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多项公开课活动:即名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专题研究探索课等。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即:演讲、硬笔字、软笔字、课件制作、案例设计、说课、反思总结、优秀论文等。

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整体大幅提高,科任教师中荣获“学科带头人、优质课教师、省市级教师”的人数逐年上升,在去年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能手”大赛中,我校有4名教师入选,今年又有3名教师获此殊荣。今后,我校仍将教学管理的重点定位在对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上,走科研兴校之路,抓质量,创特色,树品牌,实现我校办学历史上的新辉煌。

西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2014年2月

第五篇:综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究

综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究

杜跃春(浙江教育学院)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能力的造型能力,还要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这要求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合理的调整。把基础课程广义的理解为:造型基础、设计思维、专业基础这样三大板块,使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艺术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段深化,艺术设计专业被空前的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大大增加。因此,从教育规模到对艺术设计观念的理解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设计”这一概念也从最初的“美术”中分离出来了。从教学的模式上也有了属于“艺术设计”自己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另一种危机的存在,在考生中除了几所专业的美术设计院校外,大部分考生美术基础很差,学画的时间不长,也有的考生是转行改考美术或设计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稍加美术训练就开始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考之旅,因此,将如何对待基础教育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很多专家认为:艺术设计不同于绘画专业,可以不要求有“超标准”的造型能力,应该减少现有的“基础课”的学时,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专业设计问题。然而在综合院校里的艺术设计专业,面对“先天不足”的学生,基础教育的缩水,不但不能使学生“专业化”,相反使本来就较弱的造型能力也将退化。在今天,如果我们还一味的追随绘画的基础教学方式肯定是不和适宜,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十分清楚,但,矫枉过正的使基础教学缩水也不能说是正确的举动。那么如何对待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呢?是值得我们应该全面思考的问题。

一、基础课的概念与功能

所谓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给学生打基础的教育。如果学生在基础部分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接下来的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如果“素描”没有训练好,首先影响的是造型上的障碍,接下来的“色彩”、设计思维、平面构成、图案变化等课程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

在传统的观念上,只要谈到基础课,我们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素描”“色彩”,的确,这是最典型的“基础课”。然而,现代的观念告诉我们,基础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除了是对我们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我们艺术素质的培养。从多方面让学生接受良好的艺术基础教育。比如素描课可以做多方面的造型训练,在美国的麻省艺术学院和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的素描课程里,除了一般的静物、肖像、人体之外,还包括元素素描、用素描来思考、素描的材料与应用、素描与绘画、透视制图、体积素描、用色彩素描、具象与抽象的联系、概念素描、结构素描、从再现到表现、隐喻的素描等,这些内容拓展了原有的纯艺术范围、即训练了造型方法,也增加了很多训练视觉感知和视觉思维的内容。当然,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人家的教学模式,但适当借鉴和参考还是必要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基础课的问题。基础课不仅仅是造型上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是整个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从广义上可以这样定义:创作课之前的课程都可以称为“基础课”。进一步还可以把基础部分分为绘画(造型)基础和专业基础,绘画基础课主要是解决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课程,是从绘画专业那里延续过来的,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静物、人物、风景等造型训练,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循序渐进的使学生走向专业走向成熟。专业基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能力,进入专业之后与所选择的专业相关的基础训练。比如:平面方面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设计、图案设计、计算机操作及设计软件的使用等等。十几年来,由于电脑美术的引入,解放了手绘设计,很多设计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设计完成。因此,很多学校为此将绘画基础课程大量缩减,手绘能力的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某种情况下,学生可以不懂基本的造型原理及不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就可以直接用计算机来进行“艺术”设计。为此我们不能不有些担忧。艺术设计这个学科是个很边缘的学科,它所从事的设计方向和设计任务都是很宽泛的,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在该设计专业所针对的该学科上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审美上有较高的造诣。否则也就无所谓“艺术设计”了。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学科在大的范畴上应该是属于“美术”这个大的概念之内的。因此,对美的修养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是要靠“基础”训练这一点一滴来获得。

三、建立良好的基础教育平台

现在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同属于“艺术设计”这一范畴的设计学科,在具体的实践中都会有互相影响的可能,有的还会因为社会的需要去跨专业跨学科。所以培养复合性人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里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这种情形下,搭建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平台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大学已经提出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在一个良好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专业的需要,选修专业课程,而“基础课”的概念也扩展到一个合理广义上的概念上来。使学生能够在这段“基础课”学习中,掌握扎实的造型基础或专业基础。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艺术设计的审美能力和专业修养。这样的基础教育平台对未来的专业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整合设计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还要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这要求我们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合理调整。把基础课程广义的理解为:造型基础、设计思维、专业基础这样三大板块,使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比如:造型基础在训练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同时可以加入创造性概念的练习,在训练造型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造型手段和造型元素的训练和培养。除了设计素描还可以加入带有创造性意味的概念素描,素描上可以从再现到表现,从具像到抽象。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达到艺术设计专业对造型基础的要求。训练学生始终对艺术形式有较敏感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合大学里的艺术设计院校,对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要有自己的定位。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安排教学和研究教学,形成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不能人云亦云。面对今天的市场要求和现状,艺术设计要求更多的是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性人才,这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由此看来注重艺术设计的基础教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造型基础到专业的设计基础教育,都应该面对现状做科学的整合、科学的安排、科学的计划。使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在综合大学的教学模式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参考文献:美国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评述----------张柏萌

郑曙扬(08年装饰)

下载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研究

    关于国画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考 马岚1 , 王星2 ,郝静3 (1.保定学院 美术系,河北 保定 071000; 2.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传媒系,河北 保定 071000 3.保定学院 教务处,河北 保定......

    高校色彩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当前色彩基础教学暴露的问题,教师重新对色彩基础教学进行探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以使色彩基础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研究(最终版)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显。美术教学的个性化教育的研究,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美术基础学习心得

    美术基础学习心得 对于美术,说起来既陌生又熟悉,说它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美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从家居装饰到服装设计,时时可见它的踪影。说到陌生,是因为涉及到专业美术知......

    高考美术班的水粉画教学研究

    高考美术班的水粉画教学研究 摘 要: 色彩教学应严格遵循色彩教学法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深入研究色彩造型规律,运用多种学习手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研究 摘 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专业特点出发,从社会用人要求出发,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从基础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抓起,不断......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摘 要: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不是要培养出伟大的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在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发现美......

    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非常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中职教育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