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技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设计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高美学修养,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基础教育。
1、掌握美术基本造型要素的基础知识,并能对一些有绘画摄影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并在以后的电视教材制作中加以运用。
2、掌握美术设计知识,针对教材制作中所涉及的美术设计而学习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美学修养,使其在以后电视教材的制作中,能够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制作。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造型艺术的要素 第一节 点、线、面
1、点、线、面是各种造型要素的基本要求。学习造型艺术都是由点、线、面开始的。
2、点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3、线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4、面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5、点、线、面的形态关系。教学提示:
1、了解造型艺术基本要素中的点、线、面。
2、掌握点、线、面各自的特点、属性及分类。
3、了解点、线、面的形态关系。第二节 明暗
1、明暗的概念。
2、明暗的造型价值。
3、明暗作为立体感、空间感的表现。
4、明暗与画面的整体性。
5、明暗的象征性。教学提示:
1、了解明暗的概念和象征意义。
2、掌握明暗造型价值表现的三个方面。第三节 质感
1、质感的含义。
2、质感的类型及辨认。
3、质感在绘画和摄影中的表现。
4、视觉肌理的制作方法。教学提示:
1、了解质感的类型及含义。
2、掌握质感在绘画和摄影中的表现方法。
3、学会视觉肌理的制作方法。第四节 空间
1、空间的本质及分类。
2、构成平面空间的各种方法。
3、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
4、四维空间的含义。教学提示:
1、了解空间的本质及分类。
2、熟练掌握构成平面空间的各种方法。第二章 色彩 第一节 色彩的形成和属性
1、光、色彩、视觉的关系。
2、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3、色彩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4、色立体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教学提示:
1、了解光、色彩、视觉的关系。
2、熟练掌握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含义。
3、熟练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4、了解色立体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第二节 色彩的混合
1、光色的混合和颜料色的混合的联系和区别。
2、色彩的原色、间色、复色、补色。教学提示:
1、掌握加法混合与减法混合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色彩的原色、间色、复色、补色。第三节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色彩对比的分类及特点。
2、色彩对比的各种方法。
3、色彩调和的的分类及特点。
4、色彩调和的各种方法。
5、色调的形成和分类。
6、以色彩三要素观念指导色调的构成。教学提示:
1、了解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各种方法。
3、了解色调的形成和分类。
4、学会用色彩三要素观念进行色调的构成。第四节 色彩的运用
1、色彩心理视觉情感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色彩视觉心理的一般表现效果
3、对于基础色相的情感进行分析。教学提示:
1、了解不同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及心理的感受。
2、能够对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加以合理的分析。
3、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合理的运用色彩。第三章 构图 第一节 构图的概念及法则
1、构图的概念及目的。
2、构图的基本法则及经常出现的三种状况。
3、构图的均衡法则及实现均衡法则的方法。
4、影响视觉均衡的两个基本的因素。
5、构图中的对比法则及各种对比的类型和方法。
6、构图中的节奏法则。
7、构图的一般画法。教学提示:
1、了解构图的概念及目的。构图的基本法则及经常出现的三种状况。
2、熟练掌握构图的均衡、对比、节奏法则,并学会运用。
3、学会构图的一般画法。
第二节 透视在构图中的运用
1、透视的概念。
2、透视的常用术语。
3、透视的分类。
4、各类透视的一般性规律。
5、透视的运用。
6、透视的的画法。教学提示:
1、了解透视的概念、分类及一般性规律。
2、掌握透视的分类及运用方法。
3、学会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画法。第三节 构图的形式
1、黑、白、灰在构图中的布局方法。
2、常见构图形式的分析及运用方法。教学提示:
1、了解黑、白、灰在构图中的布局方法。
2、掌握各种常见的构图形式的特点及运用的方法。第四章 简笔画
第一节 简笔画的画法
1、简笔画的概述。
2、简笔画简化的基本方法。
3、简笔画的基本的绘制方法。教学提示:
1、掌握简笔画的简化和基本绘制方法。
2、学会绘制各类简笔画。
第二节 简笔画在制片中的运用
1、分镜头稿本的定义和创作方法。
2、分镜头稿本常用术语解释。
3、分镜头稿本的内容和格式。教学提示:
1、了解分镜头稿本的定义以及各种常见术语。
2、学会绘制分镜头稿本。第五章 图案
第一节 图案的设计
1、图案的含义及分类。
2、图案的构成法则。
3、图案的形成形式。
4、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及方法。
5、图案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教学提示
1、了解图案的含义、分类及形成形式。
2、熟练掌握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表现方法。
3、了解图案的各种分类。
4、学会绘制各种类型的图案。第二节 标志图案的设计
1、标志的概念。
2、标志图案的一般设计要求。
3、标志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教学提示:
1、了解标志图案的概念和一般设计要求。
2、掌握标志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
3、学会设计标志图案。第六章 字幕与图表
1、字幕的分类。
2、各类常见字体的特点及运用。
3、文字的编排。
4、字幕的运动形式。
5、图表的分类及特点。教学提示:
1、了解字幕、图表的分类及字体的特点。
2、熟悉文字的编排和字幕的运动形式。第七章 动画
1、动画的概念。
2、动画的绘制方法。
3、动画中的速度和时间的掌握。
4、动画的表现方法。
5、动画中人物动作的分解。教学提示:
1、了解动画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熟悉动画的表现方法。
3、能够对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进行分解绘制。
第二篇:《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广告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针对广告美术的特点,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美术视觉要素的基础训练,提升学生对视觉审美的判断和鉴赏能力,理解并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技巧,为以后的广告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求:
要求同学在认知、理解美术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掌握基本绘画规律,并能发挥创意能力,综合运用美术表现技巧来完成主题创意画稿的创作。
四、教学内容提要:
主要从美术视觉元素上进行审美认知与基础训练。
内容包括:绘画基础体验——素描、色彩、透视与构图;绘画艺术资源借鉴——传统美术、现代美术鉴赏;主题画稿创意表现。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学生绘画实践、作品观摩。
六、考试方法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个人作品。
七、教学课时和内容安排:
每周2学时,20周,共40学时。
第一部分 美术基础训练
一、广告美术概述(2学时,课堂讲授)
1.广告的美术含量 2.广告美术应用
二、素描基础(10学时,绘画实践)
1.结构——造型、体积、空间
2.光影——明暗、黑白灰三大面、五大调子
3.构图——透视、布局、平衡、局部与整体关系、形式震撼 4.素描写生a.石膏几何形体组合写生
b.静物组合写生
5.速写实践——用图形记录思想
三、色彩基础(10学时,绘画实践)
1.色彩要素——色相环、冷暖、饱和度、明度 2.色彩体验——色调、对比、协调、空间、质感 3.色彩写生——a.静物写生
b.配色练习
第二部分 美术资源鉴赏
一、传统美术风格引领(4学时,课堂讲授)
1.文艺复兴美术 2.古典主义美术 3.现实主义美术
二、现代美术风格引领(4学时,课堂讲授)
1.印象派美术
——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后印象派 2.现代主义美术流派
——十位现代艺术大师风格 3.战后美术流派
——波普艺术、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
第三部分 主题画稿创作 一、一个概念的主题创意(4学时,课堂讲授)
1.一意多形 2.视觉创意表现
——用图画表达你的想法
二、主题画稿绘制方法(6学时,创作实践)
1.水粉画法 2.彩色铅笔画法 3.麦克笔画法 4.油画棒画法 5.拼贴法
第三篇:《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
美术基础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广告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美学实践课程。它不同于一般的广告学理论,而是注重学生的技能和技术的训练。美术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和图案三个部分。
素描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训练,它用单一颜色来描绘对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通过形体、结构、比例、线条和明暗等造型因素的综合运用,将内容形式和手段揉和在一起来表现对象的方法。
素描属于心灵,色彩则属于感官。我们通过素描培养心灵,并把色彩导入心灵的轨道。素描与色彩是绘画的重要因素,它们互相依存,不可分割,视觉艺术也只有通过“形”和“色”才能得到反映。
图案是产品艺术设计的图样与装饰纹样,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也是所有的设计师创作的开始。
二、课程的目的及要求
要成为设计师首先要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世界,美术基础课就是开始。
通过素描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和认识物象的本领,培养学生准确概括和整体描绘对象的能力。
学习色彩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色彩塑造形体、结构、空间、光感、质感。学会在自然中用自己的心灵和眼睛去感受和捕捉瞬息万变的色彩,锻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生动的表达能力。掌握色调处理、画面构成、情感表达的形式美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和审美水平。学习图案目的是训练学生设计技能和技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大胆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设计意识。
三、课程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采用学生自学与教师面授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动手绘画为主,把理论教学融入学生的实践、练习中去。
四、课程考核方法
本课程总分100分,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60%,期末进行理论和绘画综合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大纲正文
一、课程教学建议
本课程学分为3个学分,课时为54个课时。
素描·速写18个课时
色彩·水粉18个课时
图案基础18个课时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素描·速写
(一)教学内容
11个课时
21个课时
31个课时
43个课时
59个课时
63个课时
(二)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在于线条的画法,难点是石膏几何和石膏像写生。
(三)教学建议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教学,采用示范,看范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轻松、感性的情境中,以发挥他们的艺术创作力。色彩·水粉
(一)教学内容
11个课时
21个课时
31个课时
49个课时
63个课时
73个课时
(二)重点及难点
课程的重点是色彩的观察及表现,难点是静物写生的质感表现及色彩组织。
(三)教学建议
理论部分可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不可满堂灌,练习时指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一步步深入。
图案基础
(一)教学内容
11个课时
21个课时
3—几何图案与平面构成4个课时
4—具像图案与装饰变形4个课时
56个课时
62个课时
(二)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为图案的造型及着色,难点是形式美法则在图案中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
本课程主要为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为以后的设计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的讲解和说明,并做大量的练习。大纲附录
一、推荐教材
第四篇:《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会计问题。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课内学时72,4学分。
二、教材说明
文字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即除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以外,还在各章的相应部分进行教学提示和重难点问题解析,并提出思考题和各种练习题。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教学内容:
一、会计目标
1. 会计目标的内容
2. 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
二、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1、会计的内容
(1)会计的内容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
(2)会计的具体内容;
(3)会计内容的抽象。
2、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三个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三、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1、会计的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2)监督职能
2、会计的作用
四、会计方法
1、会计方法概述
会计方法是指实现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
2、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含义。
3、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
主要方法有: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五、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内容,并具有在以后学习会计核算方法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的初步能力。教学内容:
一、企业的经营资金和财务报告
1、企业的类型及其经营活动
2、企业的经营资金
3、企业的财务报告
二、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的含义
2、《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是会计的六要素。
三、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含义
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资产和权益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和结果
3、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收入和费用的变动及其结果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和结果
第三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学习目标:你应该了解账户的含义和会计科目的设置;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简单应用。教学内容:
一、账户
1、账户的含义
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3、会计科目的设置
4、账户的基本结构
二、复式记账
1、记账方法
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数据,或者说把各种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账户称为记账。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两种。
2、复式记账原理
三、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
2、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和账户结构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1)编制“本期发生额试算表”进行试算平衡
(2)编制“本期期末余额试算表”进行试算平衡
5、借贷记账法举例
第四章 账户的分类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账户的结构、内容和用途,并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账户。教学内容:
一、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账户
2、负债类账户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成本类账户
5、损益类账户
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1、盘存账户
2、结算账户
3、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
4、集合分配账户
5、跨期摊提账户
6、收入账户
7、费用账户
8、成本计算账户
9、财务成果账户
10、调整账户
第五章 会计凭证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教学内容:
一、会计凭证的含义和分类
1、会计凭证的含义
2、会计凭证的作用
3、会计凭证的分类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分类
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2、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4、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5、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处理
三、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分类
2、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3、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4、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5、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处理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1、会计凭证的传递
2、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六章 账 簿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准确理解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错账的更正方法、结帐和对账的方法。教学内容:
一、账簿的含义和分类
1、账簿的含义
2、账簿的作用
3、账簿的分类
二、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账簿的组成及其内容
2、设置账簿的原则
3、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2、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三、账簿的登记规则
四、错账的更正方法
五、对账
六、结账
七、账簿的启用、更换与保管
第七章 财产清查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准确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作用,在了解财产清查的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存货的两种盘存制度及其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教学内容:
一、财产清查的含义和分类
1、财产清查的含义
2、财产清查的分类
二、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
1、财产清查的组织
2、财产清查的方法
(1)货币资金清查的方法
(2)存货的盘存制度及其清查方法
(3)债权债务清查的方法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货币资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实物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3、债权债务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八章 会计报表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准确理解什么是会计报表?为什么要编制会计报表?要初步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其基本的编制方法。教学内容:
一、会计报表的含义
1、会计报表的含义
2、编制会计报表的意义
3、会计报表的体系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
四、利润表
1、利润表的含义
2、利润表的结构
3、利润表的编制原理
五、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含义
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3、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
第九章 会计循环(上)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准确理解会计循环、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的含义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编制会计分录、过账和对账簿记录进行试算平衡的具体方法。教学内容:
一、会计循环的含义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三、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四、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过账和试算平衡
第十章 会计循环(下)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熟练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的方法,以及对账、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教学内容:
一、期末账项调整
包括:应计账项的调整;递延账项的调整;其他账项的调整
二、对账的方法
三、结账的方法
四、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形式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了解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使用的会计科目和账簿,及其账务处理过程,掌握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教学内容:
一、会计核算形式
1、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
2、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
3、选用会计核算形式的基本要求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
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三、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1、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主要特点
2、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四、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
2、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职业道德,以及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组织工作,理解会计规范体系的意义和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内容。教学内容:
一、会计工作组织概述
1、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
2、组织会计工作的要求
二、会计法规体系
1、建立会计规范体系的意义
2、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三、会计机构
1、会计机构的设置
2、总会计师制度
3、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方式
4、会计工作组织分工与岗位责任制
四、会计人员
1、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
2、会计人员的职责
3、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
4、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5、会计工作的交接
五、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组织
第五篇:《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 of Machine Design A(1)
课程代码:1010023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自、材料加工、模具 开课学期:3 或4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数:3
编写年月:2004年6月 修订年月:2007年6月 执 笔:甘慧庆、林怡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机械部分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
1.培养学生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掌握机构设计的一般规律,并初步具有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简单机构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学习方法,了解机械原理的现状和展望。
本章知识点:机械、机器、机构、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6学时)
了解机构组成要素,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运动确定条件的判定;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本章知识点:运动副、运动链、约束、自由度、机构运动简图、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4学时)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掌握瞬心法对简单机构进行速度分析,了解矢量方程图解法和解析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本章知识点:相对运动、速度瞬心、三心定理、矢量方程、矢量多边形、数学模型建立等。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2学时)
了解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及其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力分析特 1 点,本章知识点:摩擦角、摩擦圆、动态静力分析。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2学时)
了解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现象,掌握简单机械装置自锁条件的确定和简单机械系统效率的计算。
本章知识点:效率、自锁。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2学时)
了解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及动平衡原理和方法,了解刚性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和动、静平衡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点: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4学时)
了解等效运动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及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区别及其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本章知识点:等效运动方程式及四个等效量、速度波动及调节方法、飞轮简易计算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6学时)
熟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方法,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知识,掌握按已知几何条件和运动条件的要求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包括刚体导引、函数综合、急回机构设计)。了解按照预定轨迹求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表方法,了解连杆机构设计的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曲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特性、传力性能、死点、运动连续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5学时)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掌握推杆几种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掌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了解从动件运动失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了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方法。
本章知识点:运动规律、基圆、压力角、效率与自锁、反转法原理、凸轮轮廓的设计。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7学时)
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其共轭齿廓,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深入理解渐开线特性、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等,掌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根切现象及齿轮变位修正。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以及几何尺寸计算,了解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本章知识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特性、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根切、变位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等。
第十一章 齿轮系(5学时)
了解齿轮系及其分类的概念,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掌握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掌握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功用。
本章知识点: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第十二章 其它常用机构(2学时)
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了解万向联轴节、复式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超越离合器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
本章知识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第十四章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2学时)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运动循环图拟定、机构的选型与组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及其评价。
本章知识点: 运动循环图、机构的选型,组合方式,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教学内容完)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的内容较多、较广,并且是一门工程实践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由于本课程比较抽象,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展示各种机构模型,结合课件的动画等进行授课,以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采用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引入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由浅入深,着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可采用双语教学,但必须保证教学内容按质按量完成,不降低要求。在采用英文课本的同时可以加设中文参考书,以便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课堂讨论和答疑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生思维,解决同学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做好相关的总结工作。
(四)习题课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
(五)课外作业
合理布置作业习题,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平时测验
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安排平时的课堂测验,每次测验不超过30分钟。
(七)考试
本课程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涵盖所有自学和讲授内容。试题一般不涉及繁琐的计算,但必须包括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试卷若涉及难记难背的公式与数据,应直接给出。
总评成绩:考勤、课外作业、平时测验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叶仲和编,《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孙桓,陈作模,葛文杰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3]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多媒体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4]邹慧君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