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4:5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重庆电大建筑工程学院

2012年9月修订

《建筑制图基础》是开放教育专科建筑施工与管理、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专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各专业《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一、课程性质、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

《建筑制图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是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建筑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的获得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础知识,掌握用正投影法绘制建筑工程图样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受到识图、读图基本能力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媒体设置与教学进度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设置情况是:

(1)印刷媒体资源是主教材。主教材为教科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杜、杜军等编著的《建筑制图基础》,2006年1月 2.1 掌握:投影的概念及投影法的分类; 2.2 掌握: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2.3 重点掌握: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和投影特性; 2.4 掌握: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3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3.1 重点掌握:点的投影; 了解:平面的表示方法;

掌握: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和平面与平面的交线的作图方法; 重点掌握:用平面图形表示的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重点掌握:平面内点和直线的投影特性及在平面内定点和直线的作图方法。3. 2 重点掌握:直线的投影;

了解: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

掌握: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与投影面的倾角及线段实长的方法; 掌握:用定比的方法确定直线上点的投影;

掌握:两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重点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3.3 重点掌握:平面的投影;

重点掌握: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及作图方法;

重点掌握:根据投影图判别两点相对位置及重影点可见性的方法。4 立体的投影

4.1 重点掌握:平面立体的投影;

重点掌握:棱柱、棱锥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以及在其表面定点、线的方法。

4.2 重点掌握:曲面立体的投影、圆柱、圆锥、球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以及在其表面定点、线的方法。

4.3 重点掌握: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4.4 重点掌握:曲面立体的截交线、圆柱、圆锥、球的截交线作图方法; 掌握:2~3个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圆柱、圆锥、球的棱锥截交线的作图方法。4.5 重点掌握:两平面立体的相贯;

重点掌握:特殊位置平面截切棱柱、棱锥相贯的作图方法。4.6 重点掌握: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的相贯; 重点掌握:同坡屋面的特点和作图方法;

掌握:两平面立体、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贯线的基本作图方法。4.7 重点掌握:两曲面立体的相贯; 掌握:两曲面立体相贯线的基本作图方法。5 组合体的投影

5.1 重点掌握:组合体多面正投影图的画法; 掌握: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5.2 重点掌握: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尺寸注法,所注尺寸要求完整、清晰,并符合国家便准的有关规定。5.3 重点掌握:组合体多面正投影图的阅读;

重点掌握:绘制和阅读简单组合体投影图的方法与步骤。6 轴测投影图

6.1 掌握: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了解:轴测图的形成。

6.2 重点掌握:正等轴测图;

重点掌握:基本立体和简单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

6.3 掌握:斜轴测图; 了解: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7 图样画法的基本规定

7.1 重点掌握:基本视图与辅助视图;

重点掌握:基本视图的名称、排列、配置关系和画法。7.2 重点掌握:剖面图与断面图;

重点掌握: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画法、标注及其适用条件。7.3 重点掌握:简化画法。

四、作业与考试

本期央电大有新的考核要求,考试题和考试方式与住届也有所变化。详见央电大2012课程考核说明。

本课程有由中央电大规定的形成性考核。

本课程的形考性考核共4次,平时作业的成绩要计入课程总成绩。每次作业按满分100分折合为5分计入课程总成绩(共计20分)。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按满分100分折合为80分计入课程总成绩。

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与考试要求以市电大期末下发的《考试文件》为准。

五、教学辅导工作要求

该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各教学点应聘用熟悉本课程的辅导教师进行课程辅导,同时应当要求辅导教师严格按市电大的教学要求进行辅导,作业全批全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OPE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好本课程的印刷媒体、音像媒体、网络媒体等三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发挥好教师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种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重点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篇: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2006年3月)

一.课程基本说明 1.课程的对象

《建筑制图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2.学时、学分、开设情况

本课程为3学分,课内学时为54学时。开设一学期。3.课程的基本特点

本课程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通过投影的方法,把空间形体和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它的特点是系统性强,逻辑严密,而且与初等几何(特别是立体几何)联系密切。学好本课程可为土建制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4.所需的先修课程等

土建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前,必须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并具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为学习专业课、乃至以后的工作打好阅读和绘制图样的基础。在《建筑制图基础实训》、《建筑构造实训》、《建筑结构实训》和《毕业实践》等教学环节中,均安排有相应的阅读工程图的实际训练。

本课程经常用到初等几何的一些定理和作图方法等基础知识。因此,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具备初等几何,特别是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1.课程的基本内容

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论,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轴测投影图,图样画法的基本规定。2.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课程的主线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投影的基本知识”是学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构成了本课程的核心,也是学习“组合体的投影、图样画法的基本规定”的基础。“轴测投影图”是图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投影的基本知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3.各主要知识点在教学上的要求 绪论教学要求:

1.了解图样在工程中的作用 2.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制图的基本知识教学要求:

1.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中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2.了解制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线段等分、圆周等分、斜度、锥度、圆弧连接的画法;了解椭圆的画法 4.掌握带有圆弧连接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投影的基本知识教学要求: 1.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形成 2.掌握平行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3.了解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过程 4.掌握三面正投影图的投影特性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及作图方法

2.熟练掌握根据投影图判别两点相对位置及重影点可见性的方法 3.熟练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4.掌握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与投影面的倾角及线段实长的方法 5.掌握用定比的方法确定直线上点的投影 6.了解两直线的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

5.掌握两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6.了解平面的表示方法

7.熟练掌握用平面图形表示的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8.熟练掌握平面内点和直线的投影特性及在平面内定点和直线的作图方法 9.掌握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和平面与平面的交线的作图方法 立体的投影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以及在其表面定点、线的方法 2.熟练掌握特殊位置平面截切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作图方法 3.掌握2~3个特殊位置平面截切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作图方法 4.掌握两平面立体、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贯线的基本作图方法 5.熟练掌握同坡屋面的特点和作图方法 5.掌握两曲面立体相贯线的基本作图方法 组合体的投影教学要求: 1.掌握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2.熟练掌握绘制和阅读简单组合体投影图的方法与步骤

3.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尺寸注法。所注尺寸要求完整、清晰,并符合国家便准的有关规定。轴测投影教学要求: 1.了解轴测图的形成

2.掌握基本立体和简单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和水平斜轴测图的画法

图样画法的基本规定教学要求:

1.掌握基本视图的名称、排列、配置关系和画法 2.熟练掌握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画法、标注及其适用条件 3.掌握常用的简化画法 三.课程的教学媒体说明 1.教学媒体的数量、内容

文字教材:采用杜军等主编的开放教育《建筑制图基础》试点教材。该教材充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想,加强“导学”、“助学”功能,为便于自学,图示和图解的问题,一般采用分步图的形式。文字叙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适应开放教育试点学员自学的需要。

录像教材:由杜军老师主讲的录像教材,共计4讲,录像教材突出对建筑制图基础的认识和重点难点的讲解与分析,形象直观,易于学员理解和掌握。

IP课程:由杜军主讲,共计8学时,强调建筑制图基础内容的系统性,并通过例题的讲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形成互补的较完善的综合性教材体系。2.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按照学生远程学习的规律及本课程的特点,文字教材采用主辅合一式编排。在版式安排与工艺设计上充分考虑自学、导学、助学的功能。

录像教材是本课程学习的强化媒体,是文字教材、IP课程的重要补充。录像课程采用重点讲授型制作,目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起到扩展教学空间作用。3.教学辅助手段

根据中央电大开放式教育特点和条件,采用下列教学辅助手段,加强教学双方的沟通和联系。

(1)网上答疑:利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建筑制图基础课程主持和主讲教师直接与各地电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联系,介绍情况、答疑解难。网址:new.open.edu.cn。(2)电话答疑:由建筑制图基础课程主持教师在每周固定时间安排电话答疑。

(3)批改作业:由各省、市电大组织当地辅导教师安排时间对学员进行定期教学辅导,收交和批改作业。(4)网上辅导: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平台,讲重点、讲难点,设有常见问题解答、基本计算等专题,为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四.教学过程的组织、监督与管理

(一)教学辅导组织、监督与管理

根据开放教育的特点,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学员自学为主,教师辅导教学工作必须结合学员的学习进度和情况组织安排。

1.辅导教师在学期开学前要安排编写自己的教学辅导计划,在集中面授和辅导答疑的时间,辅导教师要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督促学习滞后的学员加快学习进度,同时收交和批改学员的平时作业。2.辅导教师在面授期间应统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难点,对于较集中的问题和疑难点应及时与主持主讲教师联系,集中发布辅导答疑信息。

3.辅导教师要利用面授时间,指导学员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材,互相补充和强化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二)学员自学组织、监督与管理

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媒体是学好建筑制图基础课程的重要保证。1.学员认真阅读课程多种教学媒体使用说明,对本课程的学习方式有全面的了解,合理安排自学的时间和进度,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IP课程、网上辅导的互补和强化作用,学好建筑制图基础课程。2.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对疑难问题作好记录,利用多种方式与辅导教师或主持主讲教师联系,以取得帮助和指导。

3.利用课后思考题在学习每章内容后进行自我检测,以判断对考核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不足之处加强学习和练习。五.教学安排建议

根据建筑制图基础课程的内容和进度,下面提出面授辅导时间安排建议。面授辅导时间要由各地辅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和现场工作安排和进行调整,但不能与本学期总体进度安排相冲突。

(一)面授辅导总学时,建议安排2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1.学员自学完第一章~第三章后,安排面授辅导答疑6学时(2天)。强化对基本

概念的理解。重点在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及作图方法;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求一般位置直线与投影面的倾角及线段实长的方法;两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平面内点和直线的投影特性及在平面内定点和直线的作图方法;利用积聚性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和平面与平面的交线的方法。

2.学员自学完第四章立体的投影后,安排面授辅导答疑3学时(1天)。重点用

2~3个特殊位置平面截切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作图方法;相贯线的求法;同坡屋面三面投影图的画法。

3.学员学完第五章组合体的投影后,安排面授辅导答疑3学时(1天)。重点组

合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方法和绘制步骤;绘制和阅读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基本方法,既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4.学员学完第六章轴测投影后,安排面授辅导答疑3学时(1天)。重点基本立 体和简单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斜轴测图的画法。

5.学员学完第七章图样画法后,安排面授辅导答疑3学时(1天)。重点剖视图 和断面图的画法、标注及其适用条件;常用的简化画法。

6.学习完全部课程内容后,安排6学时对全课程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组织直 播课堂集中辅导和复习。

(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检查和督促 建筑制图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形成性考核(其他放入识图实训)。学员的形成性考核册应在面授阶段按时交给辅导教师批阅记录成绩,拖延不交的要从形成性考核成绩中扣除相应的分数。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将要求该学员重修本课程。

学生还应积极参加中央电大组织的网上答疑,由辅导老师组织的小组讨论,必须保证每周一定时间的网上自主学习时间,辅导教师对学生网上学习时间和答疑情况要给记录。

六、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安排

1.中央电大每学期设两次网上答疑:一次是课程介绍与教学交流,另一次是期末复习与重难点辅导。课程介绍是向新入学的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特点、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及教学要求等。教学交流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心得、体会,探讨教学方法。

2.在新学年开学时各地辅导教师集中进行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由主持教师介绍课程多种媒体设计的指导思想、多种媒体教材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和怎样指导学员利用多种媒体现代教学方式进行本课程的学习。3.各省电大辅导教师在面授前后将各地发现较集中的问题反馈给主持教师,及时发布教学辅导信息,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

4.利用网络进行联络和沟通,可随时进行解答。但目前网络对较偏僻的地区还不够普及,只能对有条件的地区和学员集中进行网络交流。

七、与主持主讲教师联系方式 1.信函邮政通信地址:

天津市河西区气象台路93号天津电大建工学院杜军收,邮编300074。邮箱地址:dujun1025@163.com

复兴门外大街160中央电大理工部王圻收,邮编100031; 电子邮箱:wangq@crtvu.edu.cn。2.联系电话:

杜 军:暂定022-23015590,联系时间:暂定每周五下午2:00~5:00。王 圻:010-66490545。2006年3月3日

第三篇:《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 of Machine Design A(1)

课程代码:1010023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自、材料加工、模具 开课学期:3 或4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数:3

编写年月:2004年6月 修订年月:2007年6月 执 笔:甘慧庆、林怡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机械部分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

1.培养学生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掌握机构设计的一般规律,并初步具有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简单机构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学习方法,了解机械原理的现状和展望。

本章知识点:机械、机器、机构、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6学时)

了解机构组成要素,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运动确定条件的判定;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本章知识点:运动副、运动链、约束、自由度、机构运动简图、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4学时)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掌握瞬心法对简单机构进行速度分析,了解矢量方程图解法和解析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本章知识点:相对运动、速度瞬心、三心定理、矢量方程、矢量多边形、数学模型建立等。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2学时)

了解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及其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力分析特 1 点,本章知识点:摩擦角、摩擦圆、动态静力分析。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2学时)

了解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现象,掌握简单机械装置自锁条件的确定和简单机械系统效率的计算。

本章知识点:效率、自锁。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2学时)

了解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及动平衡原理和方法,了解刚性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和动、静平衡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点: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4学时)

了解等效运动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及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区别及其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本章知识点:等效运动方程式及四个等效量、速度波动及调节方法、飞轮简易计算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6学时)

熟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方法,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知识,掌握按已知几何条件和运动条件的要求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包括刚体导引、函数综合、急回机构设计)。了解按照预定轨迹求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表方法,了解连杆机构设计的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曲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特性、传力性能、死点、运动连续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5学时)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掌握推杆几种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掌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了解从动件运动失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了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方法。

本章知识点:运动规律、基圆、压力角、效率与自锁、反转法原理、凸轮轮廓的设计。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7学时)

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其共轭齿廓,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深入理解渐开线特性、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等,掌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根切现象及齿轮变位修正。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以及几何尺寸计算,了解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本章知识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特性、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根切、变位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等。

第十一章 齿轮系(5学时)

了解齿轮系及其分类的概念,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掌握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掌握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功用。

本章知识点: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第十二章 其它常用机构(2学时)

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了解万向联轴节、复式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超越离合器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

本章知识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第十四章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2学时)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运动循环图拟定、机构的选型与组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及其评价。

本章知识点: 运动循环图、机构的选型,组合方式,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教学内容完)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的内容较多、较广,并且是一门工程实践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由于本课程比较抽象,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展示各种机构模型,结合课件的动画等进行授课,以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采用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引入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由浅入深,着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可采用双语教学,但必须保证教学内容按质按量完成,不降低要求。在采用英文课本的同时可以加设中文参考书,以便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课堂讨论和答疑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生思维,解决同学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做好相关的总结工作。

(四)习题课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

(五)课外作业

合理布置作业习题,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平时测验

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安排平时的课堂测验,每次测验不超过30分钟。

(七)考试

本课程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涵盖所有自学和讲授内容。试题一般不涉及繁琐的计算,但必须包括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试卷若涉及难记难背的公式与数据,应直接给出。

总评成绩:考勤、课外作业、平时测验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叶仲和编,《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孙桓,陈作模,葛文杰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3]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多媒体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4]邹慧君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第四篇: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技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设计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高美学修养,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基础教育。

1、掌握美术基本造型要素的基础知识,并能对一些有绘画摄影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并在以后的电视教材制作中加以运用。

2、掌握美术设计知识,针对教材制作中所涉及的美术设计而学习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美学修养,使其在以后电视教材的制作中,能够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制作。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造型艺术的要素 第一节 点、线、面

1、点、线、面是各种造型要素的基本要求。学习造型艺术都是由点、线、面开始的。

2、点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3、线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4、面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5、点、线、面的形态关系。教学提示:

1、了解造型艺术基本要素中的点、线、面。

2、掌握点、线、面各自的特点、属性及分类。

3、了解点、线、面的形态关系。第二节 明暗

1、明暗的概念。

2、明暗的造型价值。

3、明暗作为立体感、空间感的表现。

4、明暗与画面的整体性。

5、明暗的象征性。教学提示:

1、了解明暗的概念和象征意义。

2、掌握明暗造型价值表现的三个方面。第三节 质感

1、质感的含义。

2、质感的类型及辨认。

3、质感在绘画和摄影中的表现。

4、视觉肌理的制作方法。教学提示:

1、了解质感的类型及含义。

2、掌握质感在绘画和摄影中的表现方法。

3、学会视觉肌理的制作方法。第四节 空间

1、空间的本质及分类。

2、构成平面空间的各种方法。

3、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

4、四维空间的含义。教学提示:

1、了解空间的本质及分类。

2、熟练掌握构成平面空间的各种方法。第二章 色彩 第一节 色彩的形成和属性

1、光、色彩、视觉的关系。

2、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3、色彩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4、色立体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教学提示:

1、了解光、色彩、视觉的关系。

2、熟练掌握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含义。

3、熟练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4、了解色立体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第二节 色彩的混合

1、光色的混合和颜料色的混合的联系和区别。

2、色彩的原色、间色、复色、补色。教学提示:

1、掌握加法混合与减法混合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色彩的原色、间色、复色、补色。第三节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色彩对比的分类及特点。

2、色彩对比的各种方法。

3、色彩调和的的分类及特点。

4、色彩调和的各种方法。

5、色调的形成和分类。

6、以色彩三要素观念指导色调的构成。教学提示:

1、了解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各种方法。

3、了解色调的形成和分类。

4、学会用色彩三要素观念进行色调的构成。第四节 色彩的运用

1、色彩心理视觉情感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色彩视觉心理的一般表现效果

3、对于基础色相的情感进行分析。教学提示:

1、了解不同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及心理的感受。

2、能够对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加以合理的分析。

3、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合理的运用色彩。第三章 构图 第一节 构图的概念及法则

1、构图的概念及目的。

2、构图的基本法则及经常出现的三种状况。

3、构图的均衡法则及实现均衡法则的方法。

4、影响视觉均衡的两个基本的因素。

5、构图中的对比法则及各种对比的类型和方法。

6、构图中的节奏法则。

7、构图的一般画法。教学提示:

1、了解构图的概念及目的。构图的基本法则及经常出现的三种状况。

2、熟练掌握构图的均衡、对比、节奏法则,并学会运用。

3、学会构图的一般画法。

第二节 透视在构图中的运用

1、透视的概念。

2、透视的常用术语。

3、透视的分类。

4、各类透视的一般性规律。

5、透视的运用。

6、透视的的画法。教学提示:

1、了解透视的概念、分类及一般性规律。

2、掌握透视的分类及运用方法。

3、学会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画法。第三节 构图的形式

1、黑、白、灰在构图中的布局方法。

2、常见构图形式的分析及运用方法。教学提示:

1、了解黑、白、灰在构图中的布局方法。

2、掌握各种常见的构图形式的特点及运用的方法。第四章 简笔画

第一节 简笔画的画法

1、简笔画的概述。

2、简笔画简化的基本方法。

3、简笔画的基本的绘制方法。教学提示:

1、掌握简笔画的简化和基本绘制方法。

2、学会绘制各类简笔画。

第二节 简笔画在制片中的运用

1、分镜头稿本的定义和创作方法。

2、分镜头稿本常用术语解释。

3、分镜头稿本的内容和格式。教学提示:

1、了解分镜头稿本的定义以及各种常见术语。

2、学会绘制分镜头稿本。第五章 图案

第一节 图案的设计

1、图案的含义及分类。

2、图案的构成法则。

3、图案的形成形式。

4、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及方法。

5、图案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教学提示

1、了解图案的含义、分类及形成形式。

2、熟练掌握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表现方法。

3、了解图案的各种分类。

4、学会绘制各种类型的图案。第二节 标志图案的设计

1、标志的概念。

2、标志图案的一般设计要求。

3、标志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教学提示:

1、了解标志图案的概念和一般设计要求。

2、掌握标志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

3、学会设计标志图案。第六章 字幕与图表

1、字幕的分类。

2、各类常见字体的特点及运用。

3、文字的编排。

4、字幕的运动形式。

5、图表的分类及特点。教学提示:

1、了解字幕、图表的分类及字体的特点。

2、熟悉文字的编排和字幕的运动形式。第七章 动画

1、动画的概念。

2、动画的绘制方法。

3、动画中的速度和时间的掌握。

4、动画的表现方法。

5、动画中人物动作的分解。教学提示:

1、了解动画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熟悉动画的表现方法。

3、能够对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进行分解绘制。

第五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 函授)201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函授)2016级车辆工程(专升本 函授 业余)辅导教材:《机械设计》(第二版),王为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选用和分析基本结构的能力;

2.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初步具有选用和分析简单机械和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1、先修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Ⅰ》、《工程训练Ⅰ》、《理论力学Ⅱ》、《材料力学Ⅱ》、《机械原理》

2、后续课程:《CAD/CAM》、《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

了解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熟悉构件及其自由度、运动副及其约束以及运动副的分类和代表符号;明确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计算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基本掌握简单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平面连杆机构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和特点,明确曲柄存在的条件,了解机构形式与尺寸之间的关系;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主要演化形式及其特点;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三)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压力角的概念,熟悉作图法设计凸轮机构。

(四)齿轮机构 掌握齿轮机构的特点、类型、齿轮各部分的名称,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变位齿轮的概念;明确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重合度;掌握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啮合原理及几何尺寸的计算;了解平行轴斜齿轮机构齿廓曲面的形成、正确啮合条件、当量齿数的概念、螺旋角的选取范围;了解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传动特点、正确啮合条件。

(五)轮系

明确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六)间歇运动机构

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用途及其运动分析;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和用途。

(七)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了解机械零件应满足的要求,理解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八)连接

了解机械零件连接的一般形式和应用;熟悉键连接的用途、平键尺寸的选择及强度校核,螺纹牙型标准、主要几何参数、防松装置;能进行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按国标正确选择螺纹标准。

(九)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常用精度等级,明确轮齿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十)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掌握蜗杆传动主要参数的选用原则、几何尺寸计算和受力分析;明确特性系数的意义、滑动速度对蜗杆传动的影响,失效形式和选材原则。

(十一)带传动和链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带的型号、规格及失效形式,掌握带的打滑及弹性滑动的概念;明确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及应力状态,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熟悉V带型号的选择原则,V带轮的结构,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了解链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十二)轴

掌握轴的类型及其应用;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能解决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中轴的设计问题。

(十三)滑动轴承

了解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和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了解轴瓦和轴承衬材料和轴承的计算。

(十四)滚动轴承

熟悉轴承的类型及用途,掌握滚动轴承的基本构造、性能、代号及类型选用原则;了解滚动轴承的当量负荷的计算、寿命计算及尺寸选择方法,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四、习题数量及要求

以教材课后思考题为主,针对课程内容适时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小论文写作 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开卷考试

六、建议参考书

[1]吴昌林.机械设计(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蒲良贵.机械设计(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张霄鹏.机械设计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4]王为.机械设计(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重点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

构件及其自由度、运动副及其约束以及运动副的分类和代表符号;简单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平面连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和特点,曲柄存在的条件,机构形式与尺寸之间的关系;

(三)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类型,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压力角的概念,作图设计凸轮机构。

(四)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的特点、类型、齿轮各部分的名称,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啮合原理及几何尺寸的计算。

(五)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机械零件应满足的要求,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六)连接

机械零件连接的一般形式和应用;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

(七)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常用精度等级,明确轮齿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

(九)带传动和链传动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失效形式;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及应力状态,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十)轴

轴的类型及应用;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十一)滑动轴承

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和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轴瓦和轴承衬材料和轴承的计算。

(十二)滚动轴承

轴承的类型及用途;滚动轴承的当量负荷的计算、寿命计算及尺寸选择方法。

下载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审定稿 《园林设计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园林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智萍利编撰日期:2009、8、20一、课程概述课程类型:A类 课程性质:必修 计划时数:45学时 学分:3学分实践课时比例(%):0 是否职业基础课程:是教学对象:三......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目 录 基础英语„„„„„„„„„„„„„„„„„„„„„„„„„„„1 英语语音 „„„„„„„„„„„„„„„„„„„„„„„„„„23 英语口语 „„„„„„„„......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会计学基础 2、英文名称:Accounting 3、课程号:00310005 二、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 其中:授课36 学时 实验 学时三、考......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Electronics Technology Basics 总学时:56+22 学分:3.5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类必修课 2、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3、适应专业......

    《基础图案》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图案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图案是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的一种美术形式。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图案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及其规律,揭示其构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