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做法与成效
(2005年1-2期)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做法与成效
日期:2007-01-26 16
作者:付 蕾 朱凤岗 刘连伟等 来源:
摘 要:本文结合基础化学的教学实践,对2000年以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列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了总结。关键词:大学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改革
自2000年以来,我院教师在改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坚持“加强基础,突出核心,注重实践,整体优化”的原则,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化学课程教学体系。为贯彻与实施新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体系,必须在实践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体现新体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扩展知识的能力。
一、主干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有机化学
1.精讲多练,唱好课堂授课“三步曲”
有机化学的基本内容主要靠课堂传授,45学时讲解50万字的内容根本不可能完成,怎么办? 发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学为主线的“三主”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重点内容精讲(如命名、重要的反应类型等),其他内容自学为主(如物理性质、个别化合物等)。
多练主要是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必要时写批语,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
课堂授课分三步走:第一步,传授新知识,以每章练习题加强训练, 约39学时。第二步,进行有机化学总复习,对第一步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加深、提高。以自测题加强训练,专门为学生编了一本《机化学总复习及自测题》小册子,约4学时。第三步,加强重点记忆,提高综合做题能力,约2学时。
2.采用“横一片、纵一线”教学法
“横一片”是指每章的内容按官能团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光谱特性、重要个别化合物的模块排列成几个知识点讲授。一开始几章详讲,后面章节只讲重要知识点。
“纵一线”是指整个有机化学的内容根据其共同规律总结成几个知识链串起来讲授,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分异构现象、电子效应的应用、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有机化学反应的典型类型等。也可以按有机化学的做题类型把有机化学的内容分为十个题型,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完成反应方程式、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导等。还可以按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几副联络图,如芳香族化合物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变;脂肪族化合物单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变;脂肪族化合物复合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变;羧酸与其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变等。
3.探索和实践双语教学
开设双语教学可让学生尽早接触化学学术上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英语学习和应用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目前我院部分教师已将课件中的物质和名词加上英文标注,并开始讲授英文命名法,为下一步开展更多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积累经验。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
1.重点突破,内引外联
化学平衡理论是无机及分析化学上篇重点,共列五章。第四章(化学平衡)是化学平衡理论的通论,是讲好四大平衡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讲授本章内容时,要做好内引外联工作,所谓内引即充分调用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有关化学平衡知识,而外联则是将相关知识适当扩展到具体的化学平衡中去,如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物理意义与影响因素扩展至具体的几大平衡中适当介绍,埋下伏笔,当内容进展到这些章节时又及时调用这些知识,逐步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进行系统化推进,学生掌握得比较牢固,而且还能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手段多元,目标一致
教学手段的运用应以最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感知与思维器官为原则,与此相适应的应该是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许多教师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的粉笔+黑板授课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部分文字板书、图表、原子分子模型、动画等通过多媒体展示,而公式推导、习题讲解则利用黑板板书,不仅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量大并具生动活泼的教学功能,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教师在多年传统教学手段下积累的宝贵经验。
(三)基础化学实验 1.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使我校化学实验单独设课顺利进行,在2000年前后,在资金方面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进行实验设备更新。在学校的重点支持下,实验室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化学实验中心200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2.不断改进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发挥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独特地位,从1997年开始,由原来的大班上实验改为小班(15人),这一措施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近三年来,由于学校较大幅度的扩招,实验室比较紧张,但部分实验仍保留小班上。部分实验项目实现了电化手段教学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了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性质实验后阶段总结、典型实验的扩展和讨论、关键基本操作实验演示、设计实验评析等多种方法,特别是开放实验,受到学生欢迎。
二、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建立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不是本科基础教学的唯一形式。我院多次邀请著名学者、专家来院介绍学科研究新进展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活跃了学术氛围,使教师和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
我院十分重视基础课教学,坚持选派科研成绩出色的教师主讲基础课,把他们在科学研究前沿积累的新知识及时融入基础教学中,同时将他们在科学探索研究中的方法,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激励学生以此为榜样,奋发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应当融入所有教学环节,化学以其特有的应用性、创造性成为最可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科之一,我院根据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知识水平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把大学生研究训练分成要求不同的两个层次,使低年级学生尽早接受研究气氛的熏陶;高年级学生的训练选题则尽量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使他们得到系统和全面的锻炼,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科研训练项目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才华提供了机会和场所。在学生课外创新和实践活动中,从实验方案设计、步骤确定、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用仪器设备到得到实验结果、评价实验结果及撰写论文等全过程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和解决。通过创新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探求真理的兴趣,对科学研究方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索创新的精神。
三、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考试方法及考试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成败得失对新体系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我国盛行,其结果一方面严重限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综合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误导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方法。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既要坚持相对稳定的教学质量,又要体现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前者可采用实行题库制度,考教分离等措施,后者须建立一个能全面、客观、合理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试题库的应用
使用试题库组卷可以使考题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要求协调一致,容易进行教学质量的检验,及时根据发现的问题调整工作,推动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全面应用国家试题库试题对学生进行考试,主干化学课程的考核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二)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以往主干课程的考试形式几乎一律为闭卷考试,采用百分制计分。非主干课程、实验和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试、考核形式比较灵活,但基本上都是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为唯一目的。这种考试、考核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科学、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对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采用开卷、半开卷、笔试加口试、卷面加操作、提交论文或报告的形式,以百分制与等级制结合等考试方式,以期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素质。
我院的考试模式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考试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作用,加强考试的能力考核功能”为指导思想,强调过程、重视过程,淡化结果。主要包括:
(1)考试方法:从02级开始,我们对主干课程考试方法进行了一些调整与改进,学生的总评成绩中考虑了平时成绩(占20%),为保证平时成绩的客观与公正,强化了学习过程的监督,包括课堂小考、课外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等。
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考试方式、方法上,采用从课前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全程跟踪+操作考试+实验理论考试的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有机化学实验技术》等课程的考试上,采用了学生选取合适题目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具体实验、总结并写出研究报告的研究性考试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明显。
(2)考试内容:减小客观题、验证题比例,增加覆盖面大知识点多的综合分析题比例。
(3)评分标准: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对突出的优秀作业可加分。
四、全面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
为全面推广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我院教师经常进行专题讨论和交流,集思广益,提高整体课件制作水平,2002年我们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电子讲稿形式,以文字为主,2003年主干课程各课题组下大力气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内涵质量,在精简文字的基础上加大图片、动画、英语等份量。在努力开发有自身特色的课件的同时,积极引进兄弟院校开发制作的有关课件应用于教学活动。从近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有效地缓解了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与现有教学资源的矛盾;解决了教材内容容量增大与教学课时缩短的矛盾。
(二)网络教材的制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网络化已使远程教育成为一种与传统教育并行的教育形式。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建设和精品课程的建设都要求进行网络教材、教案、课件和教学辅导材料的建设。目前,我们已建立了《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网站,将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解答、自测题、模拟题、实验指导、化学前沿、化学家故事、参考文献目录、讲课录相、实验仪器、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情况全部上网,供学生使用。《有机化学》被学校确定为精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被确定为精品建设课程。
(三)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的应用
除了通常使用的采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的课件外,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开发和制作各种化学实验教学软件,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使用高值、大型仪器的实验教学中,由于一般供教学使用的仪器台套有限,而且操作要求又都比较高,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直接面对仪器了解工作原理、构造、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一旦操作不当造成仪器损坏又会严重地影响教学。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的使用则可以使学生在比较全面地了解仪器工作原理、构造、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之后,再使用仪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近年来十分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长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力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参考文献
[1] 孙增良.高等农林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二篇: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梧州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梧州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始建于2011年,当年开始招生。经过4年的发展与建设,形成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适中、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梧州工程造价管理岗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1.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1.1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与理念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专业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来设置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造价员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照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如下图所示),三层次递进式的开发了课程体系,将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成工程技术基础能力模块、工程经济技术专项能力模块和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综合能力模块三部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改革。
1.1.2 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国家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精神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问题,结合“造价员”和“注册造价工程师”两个层次人员的技术岗位需求,积极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满足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并适当考虑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成为造价工程师”。在对传统专业人才进行反思和对专业特殊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能力需求调研,经过不断创新、实践、总结,逐渐完善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方法如下图所示:
1.1.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采取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1)针对工程计价方式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特点,且我专业学生多数在广西就业的现状,鼓励专业实践技能型课程采用复合型教材,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的工程计价标准作为教材体系及实训指导文件的主要构成,实现实训环节与工作过程的完全仿真;(2)结合实际工程,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任务指导书,目前专业开设的各类实训课均配备了相应的实训指导书,为执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践课程体系提供了保障;(3)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三明治”式教学模式,所授课程均采用“讲、学、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效果显著,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目前已出现了工程造价毕业生就业良好的现象,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尚有部分学生入学后主动要求转入造价专业;(4)针对学生基础及特长不一的特点,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于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作为精品培养,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2.1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注重讲学练相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在基础能力模块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发建设包括图片、录像、动画等形式在内的施工工艺课件,将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搬到课堂;将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及工程计价标准应用于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室采用常见的工程图纸类型和广西区在用的工程计价标准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相关实训,实现校内实践教学过程的完全仿真。通过上述手段与方法,保障了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强化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1.2.2课程考核方面的改革
在课程考核方面,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理论课程采取过程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比率为40%,设置了针对知识点的小作业(考核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综合技能的大作业(考核学生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考试采用半开半闭模式,闭卷部分考核基础理论,开卷部分考核工程计价的综合技能,包括各类工程技术资料的应用能力
(2)实训课程采用完全过程考核方式,按照实训过程考核(40%)、实训成品(60%)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评定实训成绩。
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即强化了学生对于必备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也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保证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资格中专业证书获得率达到了78%,部分毕业生已通过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考试;部分精品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即可以独立承担工程项目,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1.3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
1.3.1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结合工程造价岗位的需求,本专业建立了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学时占培养计划总学时的60.6%。
1.3.2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设置
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的校内的实训教学均为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岗位的生产性实训,校内集中实训环节100%均为生产性实训,占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学时的60.6%。实训内容采用实际工程图纸、最新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工程计价标准等相关技术资料,为此多批次派出实践教学老师参加各类工程技术规范更新的培训,从而保障无论实训内容还是实训环境均可以做到与岗位的完全对接。
1.3.3顶岗实习的设置
结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本专业在第六学期设置了半年的顶岗实习环节,并制订了针对顶岗实习过程的安全管理、教师指导规范等方面的管理文件,明确了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为强化顶岗实习的效果,本专业要求所有指导老师必须制定实习计划、下发实习任务书、做好实习过程指导记录等,并要求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同时,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做到:与实习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由企业指定指导教师;有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安全协议,保障校外实习过程的安全问题;做好顶岗实习周日记,定期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实习状况等。通过上述措施,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1.3.4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措施
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内容包括:建立有专业主任参与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和学校外聘资深专家组成的“督导委员会”两个组织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教师说课程制度,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专业主任及教师相互评教制度等。例如,听课制度中规定了专业主任一学期至少要听每个教师授课一次,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至少4次;学生评教除网上评教外,校外实训课程结束时还要进行教学效果问卷式调查;要求教师要做到十有:有实训教学大纲、有实训指导书、有实训开出率统计表、有实训课程标准、有学生安全保证书、有学生实训日志、有实训综合报告、有实训单位意见反馈、有实训工作总结、有实训效果调查;每学期末根据学生评教、督导、教学管理委员会成员、院系领导及教师听课等各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纳入人事考核总体评价中,作为教师晋级和聘任的重要依据等。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得到充分训练,在区内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
1.4 产学研结合方面
1.4.1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本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依托梧州市工程造价管理站,与咨询、施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利用自身高素质教师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条件。比较典型的合作方式包括:为造价工程师协会提供技术支持;为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提供技术支持;在校内设置企业赞助的专业技能大赛(成效杯)、在企业和学校分别建立实训培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广联达软件培训基地,在校外建立依托企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4.2校企合作的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并将“政校企行,三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思路,鼓励教师“出海捕鱼”参与实践。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承担科研课题时的教学任务减免、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和提供技术服务的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区服务。
1.5 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建立了校、院(系)、专业的分级教学管理系统,并分设了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相并列的教学管理及评估架构。分院院长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系主任(专业主任)负责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且执行良好。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PPT、教学进度表等。所有教学文件均都装订成册,并且在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突出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建立了学院、分院、督导室一体的教学督导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和信息监控(教学日志)为主的多方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三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总结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总结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得到了快速的推进。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主要有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和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为了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形成规范,每学期结合教学特点制定相关改革方案和计划。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指导思想
1.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为标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研究新的适用性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结合。要通过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解释,使之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实现教学目的。
4.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服从于人才素质培养,以全面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改革工作以全面推广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为载体,通过改革建设应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三个转变:以教师教为主转向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从只研究教法转向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形式
结合专业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形式因地因时有多种变化。常用的形式有:讨论式、启发式、演示式、合作式、体验式、提问式、创意式等。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技术的普遍运用,又增添了观摩课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网络资料结合教学、现场优质课教学、互动创新式、专业课程的考核等教学方式。
1.观摩课教学。是一种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是一个教师有课其他教师听课的教学形式。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适合本教学内容的课件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是指网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在线教学,目前我们还没有条件完成这种教学方式,只能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料,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4.现场优质课教学。是指依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在选定的教室或班级听课、现场开展各类评比、讨论的教学活动。
5.互动创新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互动性开展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专题创作、开展专题讨论、进行提问解答等。
6.专业课程的考核。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必须进行一定的考核,有的通过过关考核,有的运用作业考核,有的运用试卷考核(有开卷、和闭卷只分),使之促进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各类形式在具体教学中是相互协作、灵活运用的,没有严格的区分,都统一在现代教学的艺术中,都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服务。
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充实和提高。
美 术 系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九日
第四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教学模式
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把理论的讲授、实践的训练和师德的培养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善教乐教”高素质、高质量、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工作的合格师资。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
1、合作式学习法
使用目的是:以活动小组为主体,以小组互动为形式,以综合发展为目标。
实施过程是:组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即组成由性别、学业、能力等各不同的4—5人的学习小组;进行班级集体授课,即帮助学生对上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复习与回顾,并对新课内容作导入;小组合作交流,即小组成员进行主动参与、共同研究、相互讨论,最后进行整合;小组成果评价,即对小组的活动质量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2、自主性学习法。
使用目的是:以学生的自主定向为前提,以自主探究为活动,以自主体验为过程,以自主创新为本位。实施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创设出自主学习情境,包括智力性学习情境和非智力性学习情境;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自主学习方案,包括组建学习小组、形成具体研究计划等;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主动地、自由地、创造性地进行个体与集体的探究活动;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结果,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3、研究性学习法
使用目的是: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为中心,以过程为主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施过程是: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使学生进入一个探究问题的准备状态;确定探究问题,即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沿着教师所提供的基本例证或基本线索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实施研究活动,即教师组织学生对基本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评价探究成果,即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4、建构性学习法
使用目的是:以真知深解为目标,以积极建构为过程,以原有经验为引导,以沟通和合作为形式。实施过程是:组建学习共同体,即组建由学生、教师、其他辅导者和有关专家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创设问题情境,即尽可能地创设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真实问题”;实施建构性互动,即进行交往、对话、交流、讨论,相互共享个体的知识;进行反思性评价,即对建构性学习的目标、过程、结果、互动与支持性情况等进行反思与评价。这是我们在上教学艺术论一章常采用的方法。
5、教师示范法。无论是“教材分析”、“说课”、还是“试讲”,都先由主讲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而有所感悟。这是“实践课”最重要的环节,只有经过练习或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掌握实际教学技能。
6、师生点评法。对于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练习或训练,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要对其做出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点评,这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7、现场观摩法.一是组织学生观摩中学老师的教学,二是组织学生听讲课教师的
经验介绍,并进行对话与交流,以获取更多的感性认识。三是观摩上届优秀学生的教学录像和参加学校学生教学大赛的录像。
“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
(1)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是一个很好的激发。激发了学生主动与能动地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激发了学生主动与能动地去感受教师角色。(2)实现了课堂教学各方面的相互“对话”。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即教师按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实现了“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对话,实现了两者的有机链接;实现了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对话,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成为技能性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的技能成为知识指导下的技能。
(3)体现了本学科的培养目标。经过在校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走入中学教学岗位后,很快就进入了教师角色。
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均是全班学生集体参与。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理论课”和“实践课”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主要有: 1.利用电子课件讲授理论知识
我们注重本课程电子课件的制作,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这些电子课件展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这些辅助性教学手段的效果主要有: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有辅助作用,表现为既可以增大课堂上的教学信息量,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有辅助作用,表现为既可以增大学生的信息接收量,也可以增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2.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有关资料
网络教学是现代教学方式中最有意义的一种,它能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就一些重点问题和学术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查询和资料收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各种问题。3.利用教学录像展现实践训练结果
我们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之前,我们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前届学生的实践训练录像,或观看优秀中学政治课教师的教学录像,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经验。第二种是学生自己参加实践训练活动时,特别是进行讲课训练和微格教学时,都要为每个人进行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和点评自己的教学录像,以便从中找出差距与问题。
教学改革举措
学科教学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说多方面的,除了对其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模式等进行改革外,还应对其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抛弃其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技术与手段,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由于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视听技术、网络技术,才使我们教学改革的步子迈得较大,实行了如前所述的“理论讲授---实践训练----师德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理论讲授---实践训练----师德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说是一个动作较大的改革,它包括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学习方式的改革等。另一方面就是考试方式的改革。我们打破了过去仅通过一张考卷来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如今我们实行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别考核的办法。“理论课”的考核又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期末考核注重学生对理论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理解、把握与运用情况。“实践课”的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情况和结果,包括教材分析的情况、说课的情况、试讲的情况、见习的情况、微格教学的情况等,由多方面共同构成学生的成绩,而且由学生自己、其他同学、多名教师共同参与成绩评定。同时尝试师生共同出题建设课程考试题课,并及时更新;开设诚信考场(无教师监考,学生签订并遵守诚信承诺),此项改革很受学生欢迎。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1.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2006年黄玮琍参加全校优质课比赛中,专家评委都认为黄老师的课程材料丰富,内容非常熟练,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得当,将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运用于课堂中,生动活泼,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课件制作精美,技术一流,课堂教学效果好。广西师范学院法商学院教学督导员覃德平教授认为,该课教学“不仅有理论性,而且有实用性,教师上课很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课教师整体实力强,且不断强化师德修养,有人格的魅力,课堂教学具有激励性、启发性和参与性,课堂气氛活跃,有情有理、有滋有味,引人入胜。” 并且听了唐秀玲老师的课说:“唐老师上课从容不迫、温文尔雅,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娴熟自如”;广西师范学院前教务处处长罗坚教授、博士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听了秦馨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课后这样评价:“她的课广证博引,古今中外的事例顺手拈来,非常贴切,而且态度和蔼,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将道理给学生娓娓道来,细致入微,容易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课件也做得漂亮,开阔学生眼界,吸引学生注意”。在学校2004年的优质课比赛中,评委在评价黄义英老师的课时都认为,黄老师的课内容充实,对所讲授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说理透彻,反映出他扎实的知识功底和教学能力。唐秀玲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教学水平和效果受到校外同行的公认。几年来,唐秀玲等教师多次在全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观摩和集体备课中以其独到的见解受到了兄弟院校的高度好评。2002年唐秀玲教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2005年唐秀玲教授参加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理论宣讲活动,在区直机关、地市、企业和高等院校进行理论宣讲和党章知识辅导20多场,作为广西电视台特邀专家参与录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讨论”节目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同类节目各1场。对其讲课内容及效果评价在桂龙新闻网、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网等相关媒体上均可查询。2005年2月4日在自治区党委礼堂给13个区直机关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的讲课中,主持人总结时指出:“唐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和基本要求,并就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塑造共产党员先进形象的基本途径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唐教授的报告用事实说话、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很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唐秀玲教授还作为广西第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培养对象,参与了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宣传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唐秀玲教授现虽调入自治区党校,但仍兼广西师范学院政治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并兼上本科课程,每学期还给学生开设专题专题讲座。
2.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我校一直以来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学生评教包括教学内容、授课状态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多年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的教学一直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2000年以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评价分数平均在90分以上。近年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的任课教师中有4人在学生的综合评分中位于法商学院教师中的前十名(教务处公布了具体得分),其中2人在前五名。如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黄玮琍的得分为97.43,唐秀玲教授的得分为96.6,黄义英的得分为94,秦馨的得分为92。2000级一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结束后给秦馨老师的反馈意见中写道:“秦老师十分敬业,上课紧密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讲课生动,知识面广,同学们学到了理论知识、增强了能力,而且在个人价值目标的确立上得到了有益的启示,非常感谢秦老师”;一位学生对黄玮琍老师作出如下评价:“黄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上课的技能,而且教给我们做人的理念,是我们最敬爱的老师。”
第五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
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
5.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
二、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中理论教学以基本班型为主体,教学见习以年级为主。
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我们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们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将从拍摄的图片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现场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但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学生在课堂中仍能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
(二)本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共享。目前,本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还有部分教学课件已经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相关网页实现在线学习。
(三)教学过程中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相关知识的同步搜索,在课上即能完成对《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更新。
(四)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讨论等教学方式的有效辅助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