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多媒体在小班美术活动中绽放光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全新时期。特别是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采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制作美术活动的课件。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然而,现今教育软件的开发,尚处于起始阶段,往往找不到与美术教学的合适的画面。于是,制作多媒体美术课件,把动态图象与授课内容巧妙的组合起来,就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设想。我们根据美术活动内容进行选材与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编辑技术,制作美术教学课件。如小班美术涂色《美丽的小鱼》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运用红黄绿三种颜色为小鱼涂色。”以往在教授涂色的美术课上,老师往在图画纸上现场示范。为了使幼儿能看得清楚,对范画的要求是要保证画面尽量大,这样老师在涂色的时候就要涂大量的面积,还要保证颜色均匀,因此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的后果是使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侵占了幼儿宝贵的作画时间。所以结合幼儿已掌初步握了基本的涂色技能,我们就可制作这样的课件:用鼠标点击红色,小鱼马上变成红鱼,点击黄色,小鱼马上变成黄鱼。点击绿色,小鱼马上变成绿鱼。方便快捷,且色彩鲜艳均匀,几秒钟解决了幼儿等待长的矛盾。几幅画面,即可以按顺序出现,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作任意选择、重复、组合、或停顿,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有助于老师发挥课堂应变能力,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发挥好动画的作用,关键在于电脑动画的制作。通过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形象匹配。动画的形象要准确的表达作品的内容,为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可做适当夸张,以突出视觉效果,给幼儿较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二)情节匹配。动画效果制作前,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找出重点难点,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用简洁的画面,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
(三)时间匹配。它不仅是指整个动画过程时间要与操作相匹配,还包括其中重点难点部分所占时间,或放慢速度或做定格处理等。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件中设计动态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美术活动中,兴趣为先,我们利用多媒体的立体声像效果,为幼儿营造了一种充满故事情节、如临其境的氛围,以唤起幼儿内心强烈的情感。在涂色活动《美丽的小鱼》中,若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是画一张海底世界的图片呈现给幼儿,画面是静态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态的“海底世界”,各式各样的海底动物在水里遨游,自由嬉戏,千姿百态。同时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孩子们感觉到大海似乎就在他们身边。于是,他们也会用蠢蠢欲动的激情画出生动、鲜活、有生命的小鱼。
(二)创设动画故事情节,提高幼儿作画的积极性。
在这个涂色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节:大海里,海星、海豚快乐地游来游去,美人鱼姐姐也来了,她们要为一只无色小鱼庆祝生日。美人鱼问:“小鱼,你想得到什么样的礼物呀?”小鱼羡慕地看着美人鱼身上那漂亮颜色的鱼鳞说:“我要是也有漂亮颜色的衣服那该有多好呀!”美人鱼摘下了一片红色的鱼鳞送给他,小鱼马上就变成了一条小红鱼;美人鱼摘下了一片黄色的鱼鳞送给他,小鱼马上就变成了一条小黄鱼;美人鱼摘下了一片绿色的鱼鳞送给他,小鱼马上就变成了一条小绿鱼,他多高兴呀!其他的无色小鱼也游来了,也想得到美人鱼姐姐的新衣服,请小朋友帮帮美人鱼姐姐帮无色小鱼穿上漂亮颜色的新衣服好吗?幼儿看着动画故事,很容易被打动了,都愿意帮助美人鱼画出无色小鱼的衣服,大大激发了幼儿的作画的积极性。(三)借助图象,重难点突破。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不易掌握的难点部分作定格处理或反复显示,可加深幼儿的理解。在课件《美丽的小鱼》中,幼儿对三种颜色的搭配不易掌握,经常会出现有的只选一种颜色或两种颜色,或出现重复颜色的现象。我就运用鼠标反复点击画面,小鱼一会儿变红色,一会儿变黄色,一会儿变绿色,画面始终保持三种颜色的小鱼,引导幼儿观察三种颜色的搭配,突破重难点。(四)加强美术作品的感染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运用电脑可以制作出与故事内容相匹配的画面,有助于幼儿感受画面的变化,欣赏画面带来的强大的视觉效果,提高幼儿的感受美的能力。如第一、二幅画面描绘了大海斑斓多彩的美丽景象。此时,画面上出现了辽阔的大海,青青的水草儿随着波浪轻轻地摆动,海星、海豚快活地在水草间游来游去,嬉戏捉迷藏。第三幅画面表现了美人鱼的美丽和无色小鱼的暗淡,色彩对比强烈,增强了幼儿对美丽颜色的向往。结束画面,屏幕上,许许多多多彩的小鱼游来游去,把大海变得更加美丽。此时,幼儿再欣赏老师的范画,一边品味动画的故事一边欣赏美术作品,很快就被引入作品的优美意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感受美的能力。(五)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
在绘画活动《小猫玩球》中,小猫的动态姿势是一个学习重点。在制作电脑动画时,我将小猫玩球的动态放慢速度,并根据需要作定格处理,结果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受到了画面的启发,画出不止一种姿态的小猫,有的幼儿画出正面姿态玩球的小猫,有的画出滚球的小猫,有的画出踢球的小猫,还有的幼儿画出的是跳跃起来用头顶顶球的小猫,真是姿态万千,千变万化呀!留有想象空间的动画使幼儿情绪活跃、思维积极,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用而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但不能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正如人们有了飞机、汽车这些现代交通工具,仍不能没有步行一样。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孩子往往被画面所吸引,对作品欣赏就易分心,对教师的示范也易忽略。所以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只有与其他教学手段综合起来运用,才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孩子在欣赏作品时,就应该避免出现画面;当孩子学技能时,可充分利用微机上的图画板功能,在课堂上现场示范以避免画面的干扰。示范时,既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又节省时间。因此,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合理恰当,要有助于孩子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从而激发出孩子创造的火花。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让教师较好的综合呈现信息。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美术活动,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展示一系列精心组合的声音、图象等多媒体组合物,使幼儿能同时得到多种信息。从教学的技术和手段上讲,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示范又要给幼儿充足的作画时间的矛盾。使幼儿充满兴趣又能较好地掌握美术技能,从而改善了教师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的情况,让美术教学活动绽光彩。
第二篇:让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魅力四射
让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魅力四射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正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气势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着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电教媒体可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四、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小儿垂钓》
第一、二句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时,我利用电教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曲调明朗、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有的学生这样描绘的:一阵风吹来,嫩绿的柳枝舞动着细细的腰枝;清清的湖面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瞧,小男孩的头发被风吹乱了,短褂也被风吹开了,露出了可爱的红肚兜呢!……教学第三四句诗“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男孩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说:小男孩不住地摆着小手,似乎在说:“呀,小声点,别过来!别吓跑了我们的鱼儿!”有的说:小男子向他招了招手,好像在说:“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这样,通过想象,诗情画意了然于胸。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电教媒体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第三篇: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捕捉周围的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美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幼儿园中美术教育可提高幼儿对美的认识。结合幼儿园中美术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趣味性、有效性、真是落实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多媒体 美术 兴趣 想像力
正文: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教学发展趋势,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过不断探索学习,发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声音、图形、影像等多媒体进行结合,以巧妙的构思、精美的画面、广泛的内容和灵活的手段,不但吸引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还发展了幼儿想像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丰富了幼儿的色感,满足了幼儿欣赏的需要,让幼儿作品能方便、持久保存。因此,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活动
多媒体教学方式完全使美术教学从“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结构,转变成“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大大优化了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
1、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直接将学习内容信息传递给幼儿,可以增强直观感受,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如美术活动《美丽的热带鱼》教师在活动前期结合教学内容,上网搜集形态奇特,色泽鲜艳,体态活泼,各种不同种类的漂亮的热带鱼在屏幕中展现出来,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2、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学习活动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是因为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儿童,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让幼儿融于情境中,可以引导幼儿主动进行思考、探索,以达到激活幼儿思维的目的。如:活动《扇子》,先在网上搜集各种各样的造型多样的扇子给幼儿观赏,通
过欣赏讨论,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幼儿在教师提供的范例上,又创造出了多种不同造型的扇子。
3、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即在课程的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幼儿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活动《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活动中,我们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喜好,在家让父母帮助上网寻找各种交通工具资料,然后再让孩子在活动中进行相关经验的交流,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了浓厚的积极性,而且也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了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了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孩子们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就像小博士一样,滔滔不绝。听者也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在说说笑笑的轻松快活的互动氛围中,扩大了视野,吸收了知识,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4、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
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趣和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促使幼儿主动接受教学内容的辐射,为学习新知识降低难度。如在美术活动《小老鼠》中,老鼠怎么画呢?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先出现了一颗瓜子,然后用拟人的手法咬了一口,幼儿在生动直观、活泼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中,观看得那么专注,这一难点在优化的情境中迎刃而解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高效发挥多媒体作用随着教育实现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园多媒体硬件的配备正逐步完善,教师已较好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并能积极地运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去。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美术信息资源,取代传统绘画示范。
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中,一般是幼儿老师集中大量的审美信息,通过挂图或纯讲解的形式扩大幼儿的审美视野,但是幼儿教师讲授的时间过长,幼儿学的机会很少,不但教师教是累,幼儿也学的很枯燥,没兴趣,这也很不适应现在所提倡的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作为美术教学工具,可以将“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教学结构,转变成教“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如大班绘画活动《小树林》,教师需要幼儿为大树设计花纹。大树随是幼儿身边常见的,但平时谁也没有去留意大树的花纹、树叶的叶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看到的大树的种类也不多,孩子在设计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在绘画前,老师与幼儿一起上网搜集各种大树、树叶图片,幼儿在搜寻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种树木、树叶,不仅丰富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为幼儿创设了想象空间。在以往的传统教授绘画活动中,教师示范往往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色彩不鲜艳,线条不清晰,教师示范时间长,幼儿等待时间更长,而且教师绘画时身体会挡住一部分幼儿的视线,不能真正的面向全体,许多幼儿还没有画就觉得乏味了。在大班绘画活动《小树林》中,教师将绘画大树的步骤用幻灯片的形式分步放映,不 需要教师的讲解,幼儿可以在欣赏中掌握绘画大树的步骤,既节约了时间,又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审美世界。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艺术来源于生活,大自然赋予了我们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如果不去欣赏,不去看的话,那岂不是太可惜了。只有不断的充实孩子的感官,让孩子多欣赏、多观察,才能使孩子在欣赏中不断的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观。孩子拥有了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释放出来,绘
画是一个从感觉到艺术思维发展的过程,既内、外作用的完整过程,因此,幼儿的绘画手工作品的表现,鲜明的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这样的作品会更加富有生命力,拥有更多的内涵。当然,我们会尽可能的让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亲自体验一下,接受直接的感知,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也有许多是不能让孩子直接去感知的,电脑、电视、投影以及新颖的电脑课件的出现,为孩子们带来了崭新的世界,为多种技术融合的绘画教育手段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如:国庆节就要到了,孩子们画天安门,画我们的首都,让孩子们亲自去北京看一看,有点儿不实际,借用电脑、电视是最好的办法。老师给孩子们播放了一张关于天安门的光盘,孩子们通过电视大屏幕真实的欣赏到天安门的全貌及具体的建筑结构、色彩等,仿佛身临其境,美丽的画面、宏伟的建筑,激发了孩子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孩子的创作热情。这样,要比以往通过挂图进行教学效果要好得多。通过电教手段,激发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幼儿亲自直接去感知真实的事物,孩子们才能从内心里去创造作品。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注重教学过程,使美术教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美术技能以游戏的方式教给孩子,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把孩子巧妙地引导想象中去,让孩子在白白地画纸上,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思想。
4、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因素。”幼儿想象画是指幼儿在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活动,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和新颖题材的图画。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正是最宝贵、最难得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想象、联想、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丰富幼儿的内在储存。因为储存的图示越多,幼儿可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因此,教师经常通过组织听故事、看动画片等活动,不断积累幼儿的内在储存,提高他们观察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如:幼儿在看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后画出了“聪明的小老鼠”、“最笨的猫”、“精灵小鼠弟”等。这些画线条简单,但有各种动态和情节,幼儿的想象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5、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让幼儿体验成功,感受愉悦。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教师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树立信心,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幼 儿的作品拍成照片,输入电脑中,在班级网页里专门开设了一个小专栏——我是小画家,只要轻轻地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欣赏到班级小朋友的大作啦!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他们的那份激动真是可想而知,纷纷指着电脑自豪地说:“这是我画的。”孩子能从电脑中看到自己的作品,这是孩子们最大的幸福。不知不觉,孩子们树立了自信心,心中都会认为:我真棒!还会期待着下一次画画的时间早日到来。同时,孩子们还欣赏到了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从中认识到别人的优长,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便于今后能扬长补短,画得更好,绘画技能提高得更快。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辅助性
使用多媒体其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整合中应服从于教学目标,顺应、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独到的优势,但它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有的教师将应该让幼儿讨论、体验的内容也设计到软件上展示,虽然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幼儿并未作主动的思索和创作,反而使得幼儿对观看屏幕形成依赖。因此,必须坚持以教师引导、幼儿操作为主,多媒体辅助为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讲究科学性多媒体在选用、设计软件及穿插都要讲究科学性,不要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软件,如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制作成画面闪烁不定,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很难为其建立起有序的表象,尤其是需要幼儿参与设计的线条造型,更要注意直观、明了。
3、注重资料积累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之后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资源库。优秀的、具有一定创造力的幼儿美术作品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指导方法,其中包括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多媒体与幼儿课程的整合,包括具体到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应 注意积累这方面的光盘资料积累,做到资源共享。总之,多媒体集形、声、色、字、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创造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候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2、刘成:《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北京科学
第四篇:语文让教学在多媒体中开花结果-
让语文教学在多媒体中开花结果
襄阳市襄城区杨威中学 朱献红
[内容提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有多种美育综合的课,老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领悟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本文重点探讨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好的服务于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二、多媒体创设优美的语言意境。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四、多媒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氛围、意境、兴趣、空间 引言: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学的普及,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已成了广大师生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囿于与外界接触面的狭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来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是一种好的方法。
一、多媒体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引领者。现代教育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老师转变观念,变过去的“老师为主”为现在的“学生为主”,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健康活泼的学习。多媒体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渠道达到这种效果,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也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喜爱,对城市小艇作用的深刻认识,在导语中设计了威尼斯这座城市优美的图景,小艇在这座城市中来回的穿梭,让孩子们一下了就走进了课文,对这座城市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对小艇的作用有了很深刻的体会。就直奔课文主题,给了学生很丰富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爱美和欣赏美的情感。有的孩子随着画面啧啧称奇,惊叹不已。课堂的气氛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这便是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一节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二、多媒体创设优美的语言意境
教师对课文中优美意境的体会要比学生早、深,教师就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创设意境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课文中的深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例如:在讲授《非洲的色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优美的画面中显示着课文中最能体现意境的句子,让孩子通过图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些能描写色彩的句子,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子便进入情境之中来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诵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体会课文的感情。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的选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
三、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力争每篇课文都能做课件,虽然增加了不少教学负担,但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响应,完全溶入到教学中,我也就很开心了,觉得我所花费的功夫都是值得的。而且能充分利用资源平台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们看了以后,上讲台来续编故事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要求按照Flash动画的情景,恰当得穿插旁白。学生们的积极性像炸开了锅一样,既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以便下一课时的开展;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件的恰当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知道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表达思想,不必老师的泛泛讲解。而当老师结合这一情景又让学生下来做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在瓶子里的实验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更高了,知识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学生自己通过课件的体会、实验的观察、课文的感悟,朗读层次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台阶。老师的范读又给孩子以引导,因此本篇课文就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中结束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我们教学的开展,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学生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也一定会学好这门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多媒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
1)、活用“电脑”语言。
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天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
二十一世纪是个性张扬的世纪。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不盲目服从,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与己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
3)熟用交际语。
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肩“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2、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江泽民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共同特征,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以创新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那个无边际无际的知识海洋。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他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科学巨匠爱因斯但也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他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可见,培养“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特别是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主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这也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十一世纪,写作将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为了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就必须培养学生应用电脑进行写作的各种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学一篇课文结束后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学生进入资源库阅读的时间在这里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这些文章的选拔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都经过老师的精挑细选,与所学例文类似的几篇经典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识字、认字,和扩大知识的存储量。使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超越传统的教学效果,达到跨越的目的。由于这种模式的习惯性养成现在班里很多的孩子多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八篇以上的文章,而且还能积累很多的好词佳句呢,这对孩子的写作也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划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困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以前学生提起写作头就很大,现在孩子可以主动的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心情、一天中的最大的收获与感受,而且每参加一项活动都主动带好笔记做好记录回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的互动性和流动性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强烈的变革需要,如何吸呐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作为观念的变革,如何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来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
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我们才能知道那些东西可以使用,哪些该存放,哪些应毁灭。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第五篇: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课堂的美术教学已不单是教学生会画的问题,更应该有“质”的体现,这就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将知识学习与趣味性相结合。利用趣味教学来激励、唤醒、鼓励学生,那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愉快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悦心醒目的过程。因此,要设计好课堂环节,必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得到教育。
1.激发兴趣,创造氛围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也就是净化环境、调整心境、引起兴趣、准备求知的一个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讲《小鸟》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打开录音机,录音机发出了小鸟叫声,同时,又打开屏幕,出现了一只小鸟,慢慢地又出现一群小鸟。我借机问:“小鸟叫得好听吗?都见过小鸟吗? 美丽的小鸟多可爱呀,我们一定要把这画得漂亮才行。”就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凭着记忆和观察进入课堂之中。
2.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让学生接受和学到新的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如果不顾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知识一古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怎么能接受得了?所以,教学时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在讲《形的联想》一课,难点是让学生运用各种形状的物体组合一幅画。虽然学生脑子里有各种形状的物体,但不知从哪儿入手画。于是,我用电脑软件,先出示一个形状(圆形),然后由形变成一个物体(太阳),后又在旁边出示好多圆形,变成各种各样的汽球,在汽球下又出现几个圆形,变成几个小朋友,把各种颜色涂上,一幅美丽的由圆形物体组合的画就这样轻易完成了。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打开了学生的绘画思路。就这样,学生轻松地画完了,并且画得很棒。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1.教师要诱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课本上的知识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首先,新授课的导语设计一定要力求新颖,精彩的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新鲜的感 觉,而且也能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课堂上要运用生动的形象画面,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剪贴船》一课,让学生了解船的种类,我采用电脑显示船的种类(把找好的各种船扫描在电脑中)。一艘船慢慢地开进海里,让学生回答是什么船。答对了,点击鼠标,会有一只可爱的小鸟表扬。这样,把形象逼真的小动物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接受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我要学”的最佳状态。
2.精讲求新,突破难点
精讲就是要讲在点子上,不是要求教师讲得面面俱到,把学生需要思考的也讲出来。而是要讲出重点和难点,要讲求实效。如:我在讲《折剪美丽的鱼》这一课时,本课的难点是在于折剪一条鱼的方法步骤。于是,我课前先把折剪鱼的整个过程录好。录像中讲一步,我剪一步并贴在黑板上。这样通过直观教学,较轻松地突破了难点。学生听得不仅不烦,还很清楚。达到了激情引趣,趣中施教,教中有乐,乐中启智。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集声、光、动画为一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