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温馨的评语催开作文之花
用温馨的评语催开作文之花
[摘 要]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经历的环境不同,内心想法不同,写出的作文也有着不同的风格。如果教师的评语总是千篇一律的,学生就会缺乏写作的热情。相反,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不同的文风,抓住文章不同的特点,采用富有个性的评价语言,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作文评语有欣赏肯定式、启迪励志式、心灵疏导式、含蓄绵针式。
[关键词]习作教学;评语;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0802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评语是再熟悉不过,也最头痛不过了。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作文评语无须写得过多,面批好像更直接。殊不知,面批时,学生虽然当时听得明白,但很快就会遗忘,也不能对下一次的作文起到提示的作用;而泛泛地写上几句套用的评语,千篇一律,缺少特色,也收效甚微。其实,作文评语是教师走近学生的一种媒介,是心与心沟通交流的桥梁。为此,我们更应该重视每一次写作文评语的机会。
为了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写作激情,我抓住学生不同的个性,寻找他们作文中小小的闪光点,写下了一系列情感丰富、灵活多变的作文评语。
一、欣赏肯定式――浇灌学生写作的幼芽
正所谓:“言为心声。”学生的作文大多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他们渴望得到理解。欣赏肯定式作文评语,我大多会用在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作文中。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教师的认可和赞美是对他们情感的一种慰藉,会转化成无穷的动力,激起他们内心的激情。
例如,班里一位个子高高的女孩,平日话不多,但心思比较细腻。一次,她在收拾教室后面的橱柜时,发现有些同学不爱护自己的柜子,将柜门弄得很脏。内心的气愤无处发泄,她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写了一篇作文《橱柜爷爷的脸》。尽管文中的语言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甚至还有不少错别字及病句,却感情真挚,呼吁每个同学都应还橱柜爷爷一张干净的脸。从这篇小小的作文中可以看出她是用心来写的,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教育契机,便满怀真诚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善于观察,善于想象,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橱柜的心声。你看,橱柜爷爷知道你这样关心它,多么高兴呀!老师会把你的倡议告诉每一个同学,让大家一起来爱护班级公物,也希望你多看课外书,写出更棒、更感人的作文来!”这段话于她产生了“化学作用”,她从此对阅读与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并尝试着将作文中的句子写通、写顺,还两次在“姑苏晚报杯”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对于作文基础并不好的她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期末,她的妈妈来接她时,真挚地向我道谢,说这是我的功劳。其实,只有我清楚是作文评语中肯定的话语激起了她的斗志。在元旦时,她精心制作了一张卡片送给我,上面这样写道:“老师,是您让我重新扬起了自信的风帆;是您让我爱上了阅读与写作;是您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会以我最满意的作文来回报您!”从这个事例不?y看出,好的作文评语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向更高的山峰迈进。
当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作文,我都会以欣赏的眼光去阅读,去寻找文中闪现的灵感和亮点。小到一两个运用准确的词语,大到具有独特感受的几个句子、一段富有创意的开头、一个真情流露的结尾,乃至文中流淌的一种思想,都是我在评语中点拨、肯定的契机。实践证明,经常得到教师欣赏肯定的学生 “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语)
二、启迪励志式――扬起拼搏奋进的风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毕竟年龄小,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会存在偏差。因此,在作文的立意上也会有所偏颇。指导这一类作文,我常常会运用一些正面的故事或名言作为导向,让学生从偏颇转向励志,进而奋发向上。
例如,一个成绩中等的女生在《假如我爸爸是亿万富翁》一文中写道:“假如我爸爸是亿万富翁,我就到世界各地的西餐厅去品尝美食;假如我爸爸是亿万富翁,我就可以买下我喜欢的所有名牌服装;假如我爸爸是亿万富翁,我就可以开着跑车四处炫耀;假如我爸爸是亿万富翁,我就可以安心地做我的富二代„„只可惜,我爸爸是个司机,所以我所有的梦想,都将像一个个肥皂泡一样破灭。”从这篇文章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学生在社会、媒体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纯真的心灵被虚幻的物质所替代,他们根本不懂自己想要的生活意味着什么。面对这样的作文,我们如果全盘否定,也许会扼杀他们大胆表达的个性,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这样的学生,往往需要我们以朋友的口吻,来帮助他们认识人生真正的价值。为此,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老师很欣赏你的坦诚,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依靠自己的实力换来的成就才有意义。日本的一位女大亨就是从刷马桶开始奋斗的。你是一个有勇气的女孩,老师相信你定会在挑战未来的道路上证明自己的实力!”现在,这个女生在学习中不再等待机会,而是去争取机会,因为她知道只有自己付出了努力,才会有所收获。
运用启迪励志式评语,如果教师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住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往往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心灵疏导式――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步入高年级后,学生的情感愈加丰富,他们的心情会随着学业上的压力而起伏变化,有些学生还会出现消极、悲观的心理,在作文中也开始多愁善感起来。我非常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尝试着在作文评语中用一些简明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教育他们用美的眼睛去看待事物,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
例如,有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们为什么每天都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考试,考试,再考试?难道我们就是一架冷冰冰的学习机器吗„„”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不满、怨恨。我给予了他这样的评语:“有一个女孩和你一样悲观。她看到自己种的一盆花掉了几片叶子,便觉得花要死了。可她的妈妈却告诉她,花儿舍弃了一些叶子是为了长得更好。看待事物朝着好的方面去想,每一天都会快乐。现在请你关上这扇黑暗之门,去打开另一扇窗,你会看到最美的风景!期待你充满阳光的文字。”这个女孩在我的引导下,学会了换位思考后,后来所写的作文中少了一些伤感,多了一些快乐。她告诉我,寻找快乐的灵丹妙药是我给她的。
看来,疏导式评语,因其委婉含蓄,更适用于那些具有一定领悟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学生。
四、含蓄绵针式――暗示学生改正不足
对于学生作文中客观存在的某些缺点,我通常采用含蓄绵针式的作文评语,即先肯定其优点,再巧妙地指出不足。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更乐意接受教师的意见,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如可以这样设计评语:“我欣喜地发现,你很擅长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且描写生动。这么细心的人,消灭错别字还不是小菜一碟。”“你很讲究文章的布局谋篇,如果能选取一些典型而新颖的事例,文章定能锦上添花。”
含蓄绵针式评语有别于欣赏肯定式评语。在这里,教师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的是暗示学生改正作文中的不足。所以,在评语中必须用具体到位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促使其改正,将作文写得更加完美。
事实证明,这些个性化的作文评语,像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天长日久,潜移默化,不仅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正应了一位教育家说过的话:“最好的教育,是不着痕迹的教育。”
(责编 刘宇帆)
第二篇:音乐论文用音乐催开情感之花(范文)
用音乐的泉水催生情感之花
平邑县仲里中学李常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教学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正如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音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是人类相通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因此,音乐教学应突出情感体验,并始终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性。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美、体验美和表现美,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从而达到较好实施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新课标把情感渗透,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在音乐教学中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渗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有责任深入分析音乐作品,充分利用音乐作品中蕴涵着的审美因素,在教学中必须以情感为中心,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围绕情感因素展开,达到智商与情商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一、创设恰当情景,引导情感投入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情淑性。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进行听、视、感、触的环境和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被情境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的情感主题,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
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设计情境导入时,要根据音乐作品蕴涵的审美因素精心设计,要在教学过程的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情感投入。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在让学生欣赏莫扎特的作品时,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上课时教师微笑着说:“同学们,我们先来唱首歌吧。”然后播放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流行歌曲——S.H.E的《我不想长大》,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教师鼓励大家说:“站起来,让我们一起唱出最美的声音!”随后就走到学生中间,高举双手,跟学生一起边拍节拍边唱。当学生进入了角色心情相当放松时,教师马上跟他们说:“看来这首《不想长大》真的太流行了,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也经常听流行音乐,但平时我还听一些古典音乐,推荐一首给大家一起来听听吧!”马上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片段。在此过程中,学生立即不自觉地发现这段音乐和《我不想长大》中的旋律一样。这是教师就问:“你们知道这首S.H.E的歌是采用了哪位大师的作品吗?”从而引出莫扎特。这时学生从教师精心安排的“陷阱”中不经意地发现这么时尚的歌曲的旋律居然出自古典乐曲,学生的学习愿望已经被这两个音乐片段激起,他们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流行歌曲中会采用古典音乐的旋律?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在这样的音乐情境中,学生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愿望,投入自己深厚的情感,去聆听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优美和谐的课堂气氛能积极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对情感发展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初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不易理解。借助于情和景的创设,以充满情感的语言、形象鲜明的图景、优美生动的舞姿,激发学生的情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
课本中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在欣赏这一乐曲时,首先可以设计一幅牧牛图:明媚的春光,绿色的田野,清澈的小溪,快乐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这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合着清新、悠扬的钢琴声,使我们仿佛闻到那乡野的泥土沁人心脾的芬芳,看到了牧童天真无邪的神情。
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教学语言调动起来了,视觉和听觉被画面调动起来了,使之达到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
二、把握作品特征,激起情感共鸣
不同乐曲、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其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及不同的情感。是作曲家对客观事物情感的流露,是作曲家对客观事物情感的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最感染人心灵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带领学生细致入微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心与音乐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动心、动情的感受能力。挖掘作品内在的情感因素,是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叙述抗日小英雄的事迹的歌曲,它的旋律学生很熟悉,教学时要侧重于其感人的事迹,根据每段歌词内容倾注不同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和他的事迹,会使学生们的演唱充满激情,饱含热泪。音乐教师本身也要有对音乐作品的充分理解和表达,把知识传授和挖掘作品情感并进行情感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点燃学生们对音乐的情感火种。
又如产生于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国歌《马赛曲》,表达了法国人民不畏强暴,追求民主自由的革命意志和爱过热情。在欣赏时,教师可以从有关的歌集中找到曲谱与歌词并结合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马赛市的志愿军唱着这首歌浩浩荡荡开赴巴黎并取得了胜利。作品之所以能够鼓舞士气,并在历史变革中起重要作用,与她高昂的歌词以及军号般的音调和附点节奏所体现的战斗性和号召力是分不开的。其中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提升教学立意,升华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抓住音乐作品的情感特征,通过有效手段引领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入的赏析,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似乎意犹未尽,如果在此基础上,能让音乐教学的立意进一步得以提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那就会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在《大海啊故乡》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这首歌曲是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了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充满感情地唱会歌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欣赏这段音乐在影片中出现的不同场景下、不同演唱形式的两个视频片段,从而让学生思考:场景是什么?表现形式有什么变化?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我选取的两个场景分别是联欢与回
忆、甲板永别)学生欣赏后对歌曲有了进一步的情感体验,相同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往往带给我们的感受就不一样。通过对比欣赏,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和情感体验,为激发学生不同的审美情趣奠定基础。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私、狭隘,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针对这种情况,在音乐课教学中首先安排了“亲情”教育。师生共同关注与议论亲情问题,使得学生的情感在被激活时产生认同效应;师生互动,使整个音乐课堂释放出最大的情感能量。将积极的情感应用于生活是我们培养学生情感的最终目的以亲情为中心的歌曲欣赏将学生引入亲情的情感体验中。首先是《感恩的心》,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手语歌,与其说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凄婉动人,不如说这首歌的由来与内涵更催人泪下,激人奋进。音乐声中,教室是那样的安静,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歌词,只能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它深刻的内涵。全场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感恩”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并让学生动情后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缺少的就是这颗“感恩的心”, 教会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应该感谢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感谢父母的艰辛劳动,感谢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紧接着欣赏的是一首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亲情是情感世界的玫瑰,亲情是教育的源泉,从乞丐到总统,从平民百姓到达官贵人,都是须臾不可少的精神财富,对成长、生活有难以替代的滋润作用,亲情教育能使学生懂事,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提高了他们对生活和情感的感悟,使他们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
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过程更是情感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我们的音乐教学正是以它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要充分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抓住恰当的时机,通过教学立意的提升,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赋予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更深的内涵。
歌德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音乐教育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能真实地体验到音乐作品的真实情感。我们的学生需要真情,我们的音乐教学呼唤真情,就让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情感,直接与音乐作品释放的情感碰撞,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吸收、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亲切的、可爱的、温馨的,用音乐这清润甘甜的泉水,去催生学生的情感之花!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流动的音乐中尽情流淌!
第三篇:激励性评价,催开学生心灵之花
激励性评价,催开学生心灵之花
写作教学,一直是老师学生心中的难点,一直以为学生天生惧怕作文,可学生日记中的一句话(老师,我想对你说,我害怕作文课,最怕的是自己的作文没有优点,只是缺点,被别人笑话。)让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我开始懂得:一则生动形象的评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深情寄语,对学生是一种教育引导,同时也是进行一次美与爱的熏陶。在巧妙的评语中,学生的劳动成果受到老师的赞赏,作文的潜能得到很好的挖掘,作文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传统的作文评语“中心不够突出,内容欠具体,语句还需更通顺……”扼杀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久而久之,教师的评价成为一种摆设,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素质的提高。因此,我开始在作文评语中更多的以鼓励表扬为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一、温馨巧妙,简明亲切
在作文中教师的评语作用不可小看,它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焰,也可压抑其写作欲望。鉴于此,我在评价中特别用心,如一个学生写《那事,我真的难忘》,同是结构完整,有的以顺叙表达,有的以倒叙表现,我是这样评价的:“你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前面,构思真巧妙啊!老师欣喜地看到了你的进步,真为你高兴,相信你还会给老师更多的惊喜。”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真诚交流的位置,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感到亲切,从而增强自信。
二、突出重点,含蓄委婉
评价学生的作文,要抓住作文特点,有针对性地评价。每次作文训练总有一个重点,教师就要针对这一重点进行评价。如中考写作训练中有一次作文训练,抓细节描写。对做得好的写出这类评价:
1、“看了你的作文,连老师也感受了母爱的细腻,父爱的深沉。”对细节描写不够好的则给予这样的评价:“你有一位善良勤劳的妈妈,可以多一点对妈妈言行的细致描写,让我与你一起感受一下吗?”这样的评价针对性强,缺点的指出也委婉含蓄,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三、捕捉亮点,鼓励为主
学生习作的评价,应用发现、欣赏的眼光,尽量捕捉其亮点,抓住好词好句好段,看哪儿写得具体,哪儿想像得合理丰富,大力发掘闪光之处,以鼓励的评语作为提高作文水平的动力,帮助他们确立作文的自信。
在课堂上你的每一句激励语言,是久旱的甘霖,遍洒求知的禾苗;是严冬后的第一缕春风,催开学生的心灵之花。
第四篇:爱心催开“后进花”——教师论文
爱心催开“后进花”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者经常犯有过错的学生,这是一个片面的、非静态的概念。他们在班集体或家庭中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但其内心却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理解和信任。实践证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要正确认识后进生,付出爱心,讲求艺术,从点滴小事入手,有针对性的加以教育转化,后进就会转为优秀,“丑小鸭”就会变成“白天鹅”。
一、多一点爱心,少一些冷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教育手段,尤其对于那些表现异样的学生,教师的爱可以温暖一颗寂寥的心,可以激发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勇气。对后进生要克服偏见,抛弃漠然,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就要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使他们和其他幼苗一样,能茁壮成长。当他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就会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就会“乐其师而信其道”。班上曾有一位男同学,一直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低下,大家对他一直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也自认为处处比不上别人。接手这个班后,我把他和所有同学一样同等看待,没有丝毫歧视,并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教学中我给他发言优先、辅导优先等多项特殊照顾,对他在学习或纪律上的一点点进步都在周会上及时给予表扬。这种表扬对他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爱和关注,满足了他的心理需求,也开始改变了同学们对他的看法。慢慢的,他消除了自卑心理,回答问题积极了,作业认真完成了,也更加遵守纪律了。
二、多一点包容,少一些训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对于心理过程和经历都具有特殊性的后进生,往往比其他同学更容易犯错误。这时,他们是很需要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宽容,只是一味的训责、讥讽,必然导致他们产生厌学甚至逆反心理,使其在后进的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教师应冷静的对待后进生的过错,在平等、融洽的关系中摆事实、讲道理,真正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将正确处理他们的过错,作为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一次,两名后进生在教室内打架,还打翻了课桌。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并没有马上训斥他们,而是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让两人静默反思十分钟各自消气后,我才开始了解事情的原由。原来是因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引起,只不过是一时冲动,对此不能简单粗暴的处理。于是我决定:让他们互相道歉,并合作摆好被打翻的课桌。他们听后非常惊讶,本以为这一次一定会叫来家长,然后被狠狠的训斥一顿。这样的处理,消除了师生间惯有的隔阂,老师的宽容换来了学生的信任,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是爱护的。后来,这两位后进生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学习和纪律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多一点激励,少一些否定.“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后进生虽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等高尚之处,又如文体活动、书法、绘画等一技之长。因此,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些苗头,也要及时抓住予以表扬,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多一些微笑,他们的心灵就会得到一种安慰,就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正如一个学生曾说的:“不知为什么,哪个老师表扬我,我就感觉特别爱上那个老师的课。”班上曾有一位同学,学习懒散,纪律性差,在班内威望很低。然而,我发现他有争强好胜、不怕吃苦的闪光点,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这下不仅满足了他的自尊心,还调动了他积极向上的热情,每次劳动都抢着干,进而对学习也产生的兴趣。可见,教师在发现学和的闪光点后,就要舍得用真诚的行动来激励和鼓舞学生,使他们体验到受到爱护、尊重和支持的快感。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说:“你真了不起,昨天10道题对2道,今天对4道,以这样的速度进步,后天就能全对了。”“没关系,争取下次考好!考好了再让家长签字。”虽然是一些简单的话语,却使后进生迸发了自信、向上的动力和勇气。与时同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他们,诚恳而热情的指出他们的缺点,讲求艺术的进行批评,耐心的帮助他们克服。
四、多一点信任,少一些疑虑
歌德有一句名言:“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对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帮他们重新确立自信心,鼓足进步的勇气,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观念,花功夫、下力气帮他们发扬优点,革除陋习。在班级工作中,不能把后进生排除在外,要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工作,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有一位女同学,因从小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经常完不成作业。一次课间,我无意间发现她正在耐心的为另一位同学讲题,于是萌发了一个想法。在一次班会上,我提出让她来担任小组长。我刚说完,马上从她一闪而过的眼神里看出她的喜悦。但当时班上很多同学都不满的说:“她经常完不成作业,也能当组长?”我用信任的眼光看着她,对大家说:“我相信她一定能干好小组长这份工作!”果然,从第二天开始,她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能认真履行小组长的职责。由此可以看出,只要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毫无疑虑的信任和期待,他们就会产生肯定的倾向和愉快的心情,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就会油然而生,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摆脱后进,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浮躁。
后进生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却又常常得不到尊重,他们很自卑却又时刻跳不出自卑的阴影,他们希望上进却难以抵御习惯惰性,他们渴望成功却总是遭受挫折。由此决定了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一丝波澜可能就会使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多一点耐心,克服浮躁心理,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上面提到的那位学习懒散却又不怕吃苦的学生,在缺少督导时,又产生了松懈情绪。我就多次跟他谈心,鼓励他发挥特长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在一次校内集体劳动中,我把指挥权交给了他,让他组织学生拔草、扫地、擦玻璃等,结果我们班的卫生得到学校的认可,我借机对他的组织才能大加赞赏,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自此,老师交的每一项任务他都认真完成,逐步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可以说,如果教师没有一个长期、耐心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就很对他们丧失信心,甚至认为他们“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总之,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教师既要付出深厚的感情,又要讲求灵活的方法和高超的艺术。我们坚信,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会被认为是真正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第五篇:“德孝风”催开“和谐花”1
“德孝风”催开“和谐花”
——山西运城盐湖区用德孝文化推进社会治理纪实 “村干部好,共产党好!我们的日子‘美太太’(运城方言,意为‘美滋滋’)!”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农村采访,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老人们的笑脸。
近年来,盐湖区委、区政府积极回应老百姓的现实需求,把弘扬德孝文化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探索出一条区域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盐湖区西留村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内,志愿者在照顾老人们用餐。光明日报记者 李建斌摄
“激发所有人心中的善念”
“日间照料中心不光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还能和老伙计们一起说笑、打牌、下棋,再不用像过去那样一个人寡淡地坐在大门口晒太阳啦。”盐湖区解州镇郊斜村83岁的李长水老人,儿女常年在外打工,自打老伴去世后,他就一个人生活,连吃饭也成了大问题,经常有一顿没一顿。
去年8月,村里办起了日间照料中心,李长水和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们生活大变样。今年春节李长水的儿女回家过年,都说老人发福了,往秤上一站,体重果然增加了10多斤。
为了解决全区5000多名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自2011年起,盐湖区先后建起了155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2.1万名外出务工、离土创业的年轻人解除了后顾之忧。
好事要办好,钱从哪里来?盐湖区实行“以村委会为主体,政府补一点、儿女交一点、群众捐一点”的办法。盐湖区民政局局长裴颖萍向记者介绍,即便全区314个村都建起日间照料中心,每年费用也不过三四千万元,政府完全有能力承担。政府之所以只补贴、不包办,为的就是“激发所有人心中的善念,让全社会都来孝老、敬老”——儿女每月交100元,体现的是对老人的孝心;党员干部操心费力,体现的是对群众的感情;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体现的是德孝文化传递的爱心。
在冯村乡新杜村日间照料中心最醒目的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捐助信息。记者看到,其中有送米送面的,有送肉送菜的,有捐钱的,有捐家用电器的,有送做饭器具的……72岁的管理员王国安是上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介绍,村里的20多 名中青年媳妇组成了志愿服务队,每天轮流来日间照料中心,帮忙做饭、打扫卫生、洗床单被罩,给老人梳头,和老人聊天。
记者了解到,现在盐湖区各村每年都要搭台“夸媳妇”:公公婆婆夸、小姑子夸、妯娌夸、邻居们夸……从村到乡再到区,通过层层推选评比,最终评出区十大和百佳孝顺媳妇。对评选出的孝顺媳妇,政府不仅要敲锣打鼓表彰,还出台政策,让她们享受孩子上学减分、新农合政府买单、免费旅游等福利。
婆婆多年腿疼不能干活、儿子因病失明、丈夫和公公均因意外瘫痪……面对一连串的不幸,原本柔弱的刘爱样坚强地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在龙居镇雷家坡村采访,一说起刘爱样,人们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刘爱样2012年被评为区十大孝顺媳妇后,政府奖励了她一台洗衣机。然而一回到村里,她就把洗衣机捐给了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用处更大!”她说。“一堂课”“一面墙”“一台戏”
在盐湖区北部的鸣条岗西端,坐落着华夏先祖之一舜帝的陵庙。舜帝以孝悌而闻名天下,被后世称为“德圣”“孝祖”。在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盐湖区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开展了“一堂课”“一面墙”“一台戏”等扎实有效 的德孝文化活动。
2012年重阳节那天,雷家坡村的一堂德孝课让在场的人终生难忘——
首先,儿子、媳妇面对父母公婆大声叫三次“爸”“妈”。在大庭广众之下听到这个久违的称呼,不少老人眼里噙满泪花。接着,子女和老人紧紧拥抱三分钟,体味小时候父母怎样日日夜夜把自己抱在怀里。最后,由儿女、媳妇、女婿给父母洗一次脚,回忆一下小时候父母是怎样把自己拉扯大的。洗着洗着,场上场下哭成一片……
在陶村镇五曹村德孝文化苑,记者看到,一排长长的石碑嵌在墙上。左首以“德政千秋”开篇,刻着历任村干部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和村民们的德行善举。右首以“孝行天下”开篇,记录了该村历年评选出来的孝顺媳妇和德孝模范。墙面中间留出很大一片空白,村干部告诉记者,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励更多人争当德孝模范,早日把自己的名字也刻上墙。“空白的地方越来越小了,五曹村的德孝之风也越来越浓了!”这样的“德孝墙”,在盐湖区有117面。
“走进了婆婆家,就多了一位好妈妈。”“婆媳相处在一起,我们就是母女俩”……今年3月5日的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一首《婆婆就是妈》感动了亿万观众。这首歌曲,就是盐湖区第三届德孝文化节上征集的德孝主题歌曲。以盐湖区孝顺媳妇令狐小锐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爱你》,去年9月也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如今,讲德行孝成为越来越多盐湖人的自觉追求。57岁的梁香草是一名退休职工,2010年,她发起成立了“敬老服务队”,义务为孤寡老人服务。86岁的冯彩兰没儿没女,两年前,却有了梁香草这个“憨闺女”。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梁香草把她接到家里同吃同住,给老人理发洗澡,陪她聊天,教她做保健操。现在,梁香草的志愿服务队已发展到386人,长年照顾着50多位孤寡老人。
“人心就是生产力”
“道德就是竞争力,人心就是生产力。”盐湖区委书记王志峰说,德孝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孝顺媳妇评选,解决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问题;日间照料中心的“一顿饭”,让干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有了信任,工作就容易多了。
2011年农村换届选举时,盐湖区借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之机,推出“先定事,后选人”的措施,引导干部们做群众希望做的事。有意参选者,要按群众意愿,列出三年内准备办的好事实事,张榜公布。然后,围绕目标分解任务,并承诺“完不成任务主动辞职”。此举激发了许多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造福乡梓的信心和决心。经过选举,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群众的领头人。
陶村镇张良村地处城郊,情况复杂,曾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连续七任村主任都被群众告下去,人们戏谑“张良不良”。4年前,在外做生意的王军回村竞选当上村主任。一上任,他就积极争取资金,为村里修路24.5公里、安路灯215盏、改造自来水网两万多米、绿化村庄5000余平方米。2012年村里要建日间照料中心,一算账,得花140多万元。没想到,家家户户都跑来贴工、贴钱、贴料,两个月时间,村委会没掏一分钱,日间照料中心就建起来了。村民们说,之所以心甘情愿贴钱,是因为“干部把工作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据统计,2011年换届以来,盐湖区314个村共承诺办事7980余件,实际完成7700多件,4名村干部因未能兑现承诺而主动辞职。在2014年的换届选举中,连任者达到了85%以 上,新当选者也多是村里公认的“能人+孝子”。盐湖区有一项坚持多年的“区乡村三级议事”制度,原来是为“调解矛盾”“给群众一个说理的地方”而设立的。现在民风、村风好了,矛盾少了,议事会就变成了群众和政府共谋发展的“建议会”。
“德孝风”催开“和谐花”,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盐湖区政府对老人都能这么好,肯定是一个有良心、守诚信的政府。”山西华宇阳光集团总经理蔡林波告诉记者,选择在盐湖区投资,主要是因为“心里踏实”。据统计,开展德孝文化建设5年来,盐湖区企业及个体经济总数由1.69万户增加到3.75万户,财政总收入由12.29亿元增加到27.98亿元,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