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好学精神(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8:4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的好学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的好学精神》。

第一篇:孔子的好学精神

孔子的好学精神

林桂榛

孔子向以博学著称,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众弟子更是服膺和崇敬有加:颜回谓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罕》);子贡谓之如日月“无得而逾焉”(《子张》),所谓“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下之不可阶而升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张》)孟子评价其为“出类拔萃,生民未有”(《孟子·公孙丑上》)和“金声玉振,圣集大成”(《孟子·万章下》)。司马迁则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

然孔子认为自己被誉为“圣人”那是万万不敢当的,自称无非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所谓“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诲人不倦”自属无疑且有案可稽;然诲人不倦自当以博学多才为前提,而博学多才又当以好学善学为前提,否则焉能源源不断地教授给学生?

朝闻其道,夕死可矣

《论语》开篇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孔子说“欲知则问,欲能则学”(《尸子·处道》),说“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大戴礼·劝学》)。尽管孔子平生言行皆谦虚谨慎而对自己评价向为低调,但惟独对自己“好学”这点,孔子是自信的,并深引以为赞赏,所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把思辨的快乐视作是神才配享有的幸福,而学习于孔子而言(古代的学、习所指有别),也是作为人生“不亦悦乎”的一种快事来对待的:“可与言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可以闻于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韩诗外传》卷六);“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孔子甚至比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态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谓“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为政》)——早上闻其道,哪怕傍晚死了也愿意,其好学热道竟至如此!

孔子博学多才并非真的“固天纵之将圣”(《子罕》)或他是“生而知之者”(《季氏》),而是刻苦加颖慧以学习所得,所谓“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所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乡党》),别人笑他既然博学晓礼为何还要“每事问”,他回答说好问正是“礼”呀(《八佾》)!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而孔子对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的评价,其实也是孔子的一幅自画像。孔子说:“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荀子·法行》)强烈的求知求识、寻道寻理欲,支撑着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的一生:为道而学,为道而教,为道而施。

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孔子少孤”(《礼记·檀公上》)而“贫且贱”(《史记·孔子世家》),按当时的家境和礼制,孔子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但他是不大可能进入诸侯官学接受当时的高级教育的,那么孔子又何以“金声玉振,圣集大成”呢?孔子高徒子贡说得好:“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也就是说,孔子的学习是学无常师、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按《论语》、《史记》、《春秋左传》等文献的记载,孔子明确拜学过的人有郯子、蘧伯玉、师襄子、老子、苌弘等,学习的内容涉及礼、史、官制、琴术等。孔子不仅向当时声望显赫的社会贤达虚心请教,甚至“大德不官,大道不器”(《礼记·学记》)的田野山林之隐士,孔子皆能慧眼识人且不耻下问,可谓“智者知人”(《论语·颜渊》)。比如《微子》篇的楚人接舆、荷蓧丈人、长沮与桀溺,再比如“故畦拾穗”的田间老人林类(《列子·天瑞》),孔子皆遣学生执礼问讯,或自己亲临请益。

孔子虽然站在“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的士大夫立场而有些轻视稼穑之事,但他还是十分坦率地承认自己稼穑“吾不如老农”和“吾不如老圃”(《子路》),自己乃“空空如也”,谓“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子罕》)。这就表达了一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的明智之态度,可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智]也”(《为政》),绝不不懂装懂,粉饰无知。

《礼记·学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老子曰:“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老子》二十七章)孔子也是这样的思想:善学者学无常师然时处有师,善者正面为师,不善者反面为师,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择不善而去,择其善而从,朱熹谓之为“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续近思录》),真是“留心处处皆学问啊。

举一反三,知类通达

孔子的学问表面上似乎仅是“博学多识者也”(《列子·仲尼》),然孔子说:“女[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欤]?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

《礼记·学记》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按《孔丛子·嘉言》的说法,孔子实明确反对“繁辞富说,博而不要”。孔子以为学习、学问的妙处在于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如果不能如此,那才是司马迁之父谈公说的“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虽热心授业传道,但无悟性者他还是不情愿教授的,所谓“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对于能“举一反三”(《述而》)、“闻一得三”(《季氏》)、“闻一知十”(《公冶长》)或“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的学生,孔子向为赞赏,以为此方可“师逸而功倍”(《礼记·学记》)或“孺子可教”(《史记·留侯世家》)。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由周至清近三千年的中国教育,其基础是诗教,诗教所蕴涵和贯穿的类比思维(比兴)以及对灵性通达的力求,乃汉语思维或汉语言文化思维的一大特点。天下之物、事不可胜察胜解,然“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易·系辞上》),比物俦类,比类取象,推此及彼,举一反三,自可豁然开朗,条理通达。《礼记·学记》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斯可谓大成。”孔子实非仅博学多识而已,乃博而有要,知类通达,广而条贯,金声玉振,是谓“大成”。

慎言敏行,躬践有恒

朱熹曰:“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朱子语类》卷十三)孔子的学问正是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关注世事人生,强调躬行践履,故他罕言“命”与“仁”(《子罕》)、“性”与“天道”(《公冶长》),主张学问要与生活结合起来,与世事人生结合起来,反对空谈或玄远空疏的学风,甚至毫不客气地说:“巧言乱德”(《卫灵公》),“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是故恶夫佞人者”(《先进》)。所以什么是“好学”?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孔子认为学问之道不仅要谨慎于言语,而且贵在学而行之。“学”不仅在于提升人的言行,而且“行”又比“言”更重要;做人做事不怕说不出,就怕做不到,谓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孔子认为贤者是以行动赶不上言语而为耻辱的,是以言过其实、言过其行而为耻辱的,故作为“君子”就要有“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或“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的美德。如果做人能谨慎于言辞,敏捷于事行,且切近于“有道”,那么孔子以为就实现了学的目标。

孔子认为学问之道不可浮光掠影、三心二意,用他的话来说,贵在“有恒”二字。他说:“圣人”我没有见到,能见到“君子”就不错了;“善人”我没有见到,能见到“有恒”者就不错了——“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他利用“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的南方谚语和《易》“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爻辞曰:如果没有恒心,恐怕连做巫医这种卑职都不配;如果翻云覆雨,三心二意,迟早要招致可羞可耻之麻烦的(《子路》)。

所以,孔子经常认为自己的可贵之处在于“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就是一种激情满怀、不知疲倦、永不自满的躬践精神。子夏“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的话,也可以看作是孔子好学精神的一个绝好注脚:每日每月学所不知的新东西,又每日每月习已学过的东西,学而时习,温故知新,这就是好学。

内省自讼,知命安仁

孔子的学问侧重于世事人生,侧重于经世济用和安身立命。故其“好学”也体现在为西洋学问所不擅而为东方文化所盛秉的“内省自讼”的向度。也就是说,孔子开创的孔门儒学有指向和聚焦于世事人生的向度,套用清代戏曲家李渔“人情物理”之分(《闲情偶记》),孔学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司马牛问孔子人何以能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孔子答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孔子的意思是君子自我反省而做到问心无愧,上对得起天地神明,下对得起世事良知,所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如此又有何忧虑或恐惧呢?孔子担心的不是是否不忧不惧,而是能否内省自讼,谓“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故得孔子心性之学真传的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孔子曾对颜回赞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述而》)意为众人中只有颜回和自己能做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腾文公下》)。孔子一生筚路蓝缕、东奔西走又处处不得志,被人讽为“累累若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但孟子一语点破之曰:“其自任天下之重如此!”(《孟子·万章上》)或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

《论语》开篇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结篇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在指向世事人生的儒学中,基于“我”和本于“天下”的儒者,总是有一种难与调和的壮怀与悲凉:行之于世而不能,去之于世而不忍,现实之世事与仁义之我心,遂在“有道”与“无道”之间,演绎了二千五百年的孔门儒学。所谓“仁者安仁”(《里仁》)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来源:光明日报

第二篇:孔子伦理道德精神

国际商学院金融1班41316268欧梦芝

孔子伦理道德精神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诞生于中国最伟大的朝代周朝。孔子对中国及世界意义重大,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精彩的开幕式淋漓尽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悠扬的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幻出了三种字体的“和”,代表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从此,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在五大洲进一步传播,孔子热,儒学热更加薪尽火传。

足以表明,即便孔子离开我们已经2500多年,但他始终不为人们所忘记,因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在封建时代他的学说被誉为治国之本,他被封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政治抱负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制秩序,为此,他十分重视对弟子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作为救世人才的素质保证。《论语》记载了孔子大量的伦理道德言论,堪称一部伦理道德教科书,而“仁”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伦理

道德概念。也就是说孔子思想道德的核心就是“仁”。

孔子鼓励人们追求“仁”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这种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有些人视道德精神为草芥,私心膨胀,物欲横流,在“一切向钱看”的歪风邪气中成为利欲熏心,丧失人格,国格的势利小人。于是,仁爱的呼声四处响起,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故培养孔子的“仁”的伦理道德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显得多么重要。但培养之前须得了解孔子的“仁”。

孔子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仁”有不同的解释,综合所有文献来看,“仁”是一种立己立人,达己达人,修己安人的道德品格,是一种从人们内心萌生的自觉遵守礼制秩序的伦理品质,包含内圣和外王俩个层次。要想达到“仁”的境界,必须培养孝,悌,忠,恕,恭,宽,敏,信,惠,勇等伦理品质。

所以欲达到任的目标,就必须以社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子禽问孔子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能听到有关的政事,他是怎么得来的。子贡说,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的德性来取得的。孔子自己也把能行,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于天下作为仁人的标准。

“仁”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就是去爱别人,帮助别

人,体恤别人;“仁”还有“忠恕”的意思,“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说,人们想要自己站地住,必须使别人也站得住;自己要显达,也必须让别人显达。也就是说,在自己站起来时,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尽量使别人站起来,这里应该包括在生活上,财力上接济帮助别人,也在道德上,修养上影响帮助别人,即推己及人,积极为人的意思。这样做了,就是向为仁的路上走了。这是一种以他认为重的人生观;是一种有利于别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进取,无私无畏,与人和善的献身精神;是一种为仁处世中的行为准则。

孔子不仅提出了“仁”,还将如何为仁的方法告诉了我们,这个方法就是要克制自己头脑中不正的思想意念,依靠自己内心的自觉,重视自己内心的修养,来达到仁的境界。

儒家“仁”文化是升华人性的学问,它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人,以改造人性的邪念,唤醒人的良知与责任感,导人向善。这便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目的。

除了“仁”这一核心思想精神外,孔子还提出了一系列其他的道德概念。温,良,恭,俭,让,中庸,中行,和,义,德,慈,知,圣,公,晾,贞,果,正,廉等道德素养。这些虽然没有“仁”重要,但它们都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譬如“中庸”,这是孔子倡导的重要品德。“子曰:中庸

之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之德是一种失落已久的最高道德。“中”是指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庸 ”是指不变的平常之理,合起来说,“中庸”寓中道于平常之理中,即所谓极高明的中庸。“中庸”是君子随时要遵守的至德,而大道不明,难以推行,就是因为智者愚者贤者,不肖者都失去了中庸之道。孔子的弟子中,只有颜回一人能够谨守中庸之道。因为坚守中庸之道比平治国家,辞去爵禄,赴汤蹈火还要大的多。

前面的道德精神,可作为孔子“仁”学的提升,或“仁”学的补充,或“仁”学的并列和扩展,它们一起与“仁”一起,共同支撑起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精神。

第三篇:孔子的治学精神

孔子的治学精神

提起古圣先贤,在人们心目中形象最鲜明的就是孔子。孔子的门下有三千弟子丶七十二位贤人。直到今天,世界各地没有不知道中国有一位伟人孔子的。西方各国很多地方树立孔子的圣像,可见人们如何仰慕这位伟人的高风。我们身为中国人,每日生活在中国的文化薰陶中,他老人家就是贡献中华文化的一位巨人,影响我国千秋万世,我们怎可以不知道他呢!孔子的事迹或回答弟子和时人的话语,在论语中可以看到,那麽,论语这部书实在是人人必读的好书!本文就来谈谈至圣先师──孔子的治学精神。

论语为政篇第四章记载孔子述说自己修学的过程,他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笃志求学,三十岁才能自立,四十岁不为外物所惑,五十岁知天命的道理,六十岁声入心通丶洞悉常道,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违背规矩。」我们知道,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其思想影响我国两千年的文化主流,竟然还需要求学吗?是的,不但要修学,而且比任何人要早立大志呢!他十五岁就在求平天下之学,他用功时,好像赶不上似的,恐怕学不到真理,担心比不上哲人,怕言行举止有差错。他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由此可见他对精神生活的讲求,连身子也不在乎了。当然不见得当下就死了,这话是说,只要能得到道的真义,即使当下死了,也没什麽遗憾了。他以这种精神来勤学,所以能三十而立,不管是学术方面,还是品行方面,都足以为社会之典范。

宇宙之大,生命之奥秘,实在不是一生就可以明白的啊!但是圣人掌握了普遍的规律,不断修学,四十岁就能悟解天地一贯的道理,不再疑惑。继续做自明诚的功夫,时时观照自己的心理言行。五十岁时,境界已到知天命了。这时穷究天道人事之理,通达古今的变与不变。到了六十岁就能耳顺,一切正邪,声入心通,自然明明白白,绝不会为人事所蒙蔽,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会有差错,事事合乎中道,不违背天理。

孔子是人类的导师,告诉天下人成圣贤的道理,又提醒世人要成圣贤必须立志修学。先由凡夫修养人格丶增进智慧,渐渐迈向贤圣的境地,也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但在思想上除去疑惑丶私欲,一立志就能言行合一,所以在论语中常勉人做君子,而且勉励我们效法天地的自强不息,只有勤才能补拙,只有一步步向前才能达成志向,所以这一章列出孔子多少岁在进德修业到什麽地步,这不是说: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也不是每隔十年或固定的年数才能达到这个程度。凡是有志於修学的君子,绝不可以急於成就而去躐等,孔子告诉我们进德修业是先凡後圣的,用力日久,自然而然有进展,急不得丶勉强不得,就像水到渠成那样。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孔圣人的境界,我能学到吗?孔子有位学生冉求说过: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所教的道,只是力不足呀!孔子说:力不足的人也要尽力求进,半途力尽而止,你现在没有向前更进的心,实在是自己划地自限,自己限制自己的前程呀!所以说:如果我们以为自己力不足,没法像圣人那样,我们更需要努力,补足自己的缺点,勤劳用功的人总会学得更多,千万不要自己挡住自己。

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七章提过,在十户人家的小邑中,必定有忠厚信实像我的人,只是不如我这样的好学罢了。我们知道,保持忠信这种先天资质,已经难得了,能加上後天的修学更是可贵。孔子强调自己好学笃行,才能发挥天生的本质,人人如果循着所知的道而去行道,就奠定明道的基础,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後天的修学,才能更接近道,才不浪费人人本有的资质。

楚国的叶公曾经问子路,孔子的为人如何呢?子路默然没回答,孔子知道这件事,就对子路说:「你何不回答说:他这个人啊!好学不倦,发愤时忘了吃饭,快乐时忘了忧愁,不知道老之将至。」在另一章,孔子说:「我不是生而知之的人,只是仰慕先圣的嘉言善行,及圣贤书所记的义理而已。如果有所得,实在是黾勉考究而来的呀!」由这儿看来,孔夫子一再的劝勉世人勤学,如果好古敏求,一定可以进步的,纵使愚鲁,也会聪明起来,虽然拙笨,也有成功的一天,怎可自我菲薄而自暴自弃呢!孔夫子乐於圣王之学,所以乐而不倦,俗世的忧愁可以消除,连吃饭也忘了,如果我们也认真求学,得到真理的滋味,那该多好呀!

世人以为孔圣人的明智是天纵之资,生来就觉知的,然而,孔子自己就不认为自己是这样,一方面可能由於谦虚,一方面为了勉励懒於学习的人,绝口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人,而让我们知道,纵使像孔子那样的伟人,也是靠努力成功的。述而篇另一章记载孔夫子不愿时人称他为仁丶圣,他说:「圣人丶仁人丶是与天同德之人,那麽,我怎麽敢当这种称号呢?我只是笃行仁人丶圣人之道,愈做愈不厌烦,同时以仁圣之道来教人而不懈怠,可以说,我只做到这样而已。夫子治学最实在了,他学了圣贤之教,就为之不厌,学成了还想到天下人,所以他又能教人不倦,不管是自修还是化人,都把握「不倦」两字,这和前头的好学有

关,他所以能够不厌不倦,实在是得到求学之乐呀!

孔子心存冲虚,所以能容万物,求学勤勉,所以能得大道;学问本来就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常感叹学不完哪!孔子不是感叹而罢了,常常存着赶不上的心理,孜孜不倦,所以亲身体验,学了马上做到,就不会失去。孔老夫子勉励学生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就是这个意思。

圣人孔子乐於道,喜好求学,所以没了忧愁,他的确得到人间的真乐,真正忘记俗世的忧愁,但是孔老夫子也有忧心如焚的事,他老人家不是担心一般人所担忧的事,他说:「德行不修明,学业不讲习;听到好的事情不能取来改进自己;发觉自己不好的事不能革除;这些都是我的忧患!」原来孔老夫子只担心进德修业,一般人的忧愁怎能干扰他呢!他是这麽样的态度来修学,所以苦尽甘来,而终究得到学问的真乐了。

孔子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他删诗书丶订礼乐丶赞周易丶修春秋,所以他说:「循述古人的遗法而不自己创作;信服古人,并且喜好古人之学:在这些事情上,我敢私自和我那商朝大夫老彭相比。」孔子有德无位,不像周公制礼作乐称为创作,所以不轻易说自己创作,这和一般并凑人家作品而说自己创作的人截然相反。他的学术思想所以能集我国文化的大成,是他积极的吸取了人文的通义,历史的经验,一直黾勉求学丶信而好古,所以使先圣之学更发扬光大,奠定了儒家的基础,使儒家思想一直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孔子治学丶做人都有一个主旨,就是「忠丶恕」这是始终不变的。他平日做学问十分讲究方法,不管见闻有多麽多,所学的有多麽深,都是以一个道理为纲领,以精熟的一个理,去学别的道理,所有道理都可以统摄起来了,所以他告诉子贡不要以为他是多闻多见一一都记在心里了,而是以一个理为根本,去贯通宇宙万事万物的理,他老人家一生勤勉治学,掌握了根本的求学方法,融会贯通,所以博学多闻,教化了不知多少人。

孔老夫子存着悲悯化人的心志,以最踏实的态度,孜孜蛚蛚的研究学问,绝没有自满的时候,直到老年还说:「让我多活几年,或五或十,以从事学问,那麽,我就不会有什麽大过失了。」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他老人家治学的精神启示我们:求学没有侥幸的,绝不能躐等而得,有什麽因缘,必有什麽结果,所以不必担心圣贤之道太遥远,只要忠信加上好学,使德行修明了,学业自然增上。读书不是片断记忆,定要讲求方法,把握根本,以求一贯之道理。这些宝贵的启示,只要做一端我们的德业就开始前进了。我们效法圣人,不管能否成圣贤,至少也做个守住人格的君子,不管能否成为圣人,至少也做个始终努力的读书人;不论那一行业,如果做人做事都本着孔子的精神,必然可以成为社会的中坚丶国家的栋梁;我们时时记得先师孔子,那麽他的光辉就会永远照耀前途,让我们遵循孔圣人的指引,马上努力吧!

第四篇:孔子的探究精神

孔子的探究精神

读罢先秦诸子选读课本,《论语》让我心惊,产生莫名的心悸。《论语》的文章,简而能赅,浅而能深,态度雍容,辞意典雅,充满无限的魅力。作为《论语》语录的人物核心,孔子被尊为“圣人”,受着千万华夏子孙的敬仰,其处于众人远矣。最让我觉得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探究精神。

孔子周游列国整整十四年,因为他深知天下无道,他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长沮桀溺等人选择避世,大概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蓬井而饮,耕作而食,对孔子的抉择大为不解。孔子用他探究的精神,深知天下无道,而自己应勇于担当责任,实现“仁”满天下的理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于是,他“知其不可而为之”。

站在哲人的角度看,孔子善于探究物象的本质,以得到常人无法企及的真理。面对桥下淙淙的流水,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顿悟出时间不断推移,万物兴衰更替的自然规律;面对凋谢的松柏,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感到松柏坚韧不屈的高尚情操;“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他以超乎寻常人的见识探究到君子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孔子在哲理上的探究精神,完美地塑造了他在人生道理上有独到领悟的圣人形象。

站在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孔子善于探究人物的心理,以构建和谐安睦的学习环境。孔子的弟子众多,有些是上层阶级的富庶子弟,但大多是贫寒孤苦的下层阶级民众,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性格迥异的弟子打交道并非易事,而孔子非常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有一次,孔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孔子遂指天发誓:“如果我做了违背仁德的事,就让老天厌弃我吧!”孔子善于探究弟子的心理,立刻化解了不满。孔子的探究精神,让他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更令人叹服的基础。

孔子以它超乎常人的探究精神,勇敢地走在坚持“仁”道的路上,令人肃然起敬。在现代社会,其仍有深远的发展前景,仍有助于现代文明社会、道德社会的建设,这是先人流传下来的无价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称道并奉行。

孔子的探究精神,千古不朽,万世不衰!

(跑题作文,弃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而不顾,另起炉灶,谈孔子的探究精神。终评:29分)

第五篇:好学校工作总结

2011学年第二学期赵墩中心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校三年规划为总体思路,以“优化资源、厚实内涵、强化特色 ”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文化活校,狠抓常规,规范发展,提高质量,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狠抓两支队伍——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素质

(一)重视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学校的领导干部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到三要三不:即工作中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不各行其是;处理问题要讲原则、不徇私情;工作要以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不以权谋私。学校落实层级管理,行政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沟通协调,事事落实到位,保障在实施防震加固工程中,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在改革实践中自我完善,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学习,力求在学习中提高认识,用崭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用规范的管理模式管理学校事务,以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最高境界,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形象。

学校明确校本培训的重要性,注重培训实效,使校本培训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集体学习、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外出培训、专题汇报、骨干教师作教学经验介绍等形式,使全校教师在有效的校本研训中吸收、消化新的课改信息和教育理论,逐步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然后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狠抓德育管理——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一)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及《新虹桥小学一日行为规范》,今年学校以少先队建队60周年“红领巾与世博同行”为主题,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利用校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常规管理评比细则,有重点的开展行为规范分层训练、主题班队会教育,促使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校班会课、橱窗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结合“迎世博”这一主题,学校在9月1日开学,举行了以“道德文明我先行,唱响世博和谐歌”为主题的新学期升旗仪式暨开学典礼,吴玉雷局长、朱淑 1

敏科长等区领导以及学校“社会资源助教团”成员一同与师生参加了升旗仪式活动,吴局长给学生提出了新学期的期望,社会资源助教团表达他们为学校将实施的“快乐拓展日”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学校以“迎世博”为契机,本学期学校少先队开展了“领巾迎世博”实践体验活动,学校的三支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小小志愿者”进社区宣传世博系列活动:教幼儿园小朋友们做环保纸盒,宣传环保知识;走进百联西郊宣传文明迎世博活动;走进区少儿图书馆,宣传文明阅读;走进社区养老院,给老人们一起制作世博吉祥串;走进辅读学校,与他们开展“手拉手“活动等等;其中红领巾志愿者刘冠君同学还代表区红理会成员、学校参加了上海教育电视台直播的“首届学子世博志愿者论坛交流发言”,红领巾“海宝小小环保队”志愿服务小队长王诗嫣被区推荐为“迎世博市容环境热心市民”评选对象,被刊登在新民晚报上,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宣传世博、了解世博、体验世博、共享世博,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本学期坚持每月班主任例会制,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性,开展了《班主任如何写好学生评语》的指导工作,进一步规范班主任对学生评价语的撰写要求;结合例会,还组织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开展“学习新规定,畅谈新体会”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大家对班主任的选聘、职责、待遇、培训、考核等方面有了更细致、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入的理解。同时结合新规定,制订了《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细则》,采取定量定性、考勤考绩、常规工作与特色工作、方法与实效、经验与影响相结合的方法,从质和量上评估班主任工作,促进班主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合教师节,组织班主任学习“最让学生感动的教师用语”,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管理能力,促使班主任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心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

(三)加强德育资源整合,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学校充分发挥“故事妈妈工作室”资源优势,本学期继续开展“故事妈妈”进课堂讲生命故事,有18位妈妈进一、二、三年级给学生讲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为充分发挥故事的育人功能,本学期学校在家长、教师、学生中发放生命教育漫画故事“礼貌”,并开展了“共读 共享 共成长”为主题的“三读”活动,结合自身行为,大家共同探讨漫画中“礼貌”的内涵。同时学校还编制了“生命彩虹报”(第三期),以不断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还充分依托“社会资源助教团”优势,由周桥工商所同志为全体学生上维权课,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由长宁交警支队为一年级学生做“安全行路”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意识;让社会

资源进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资源团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不仅拓宽了学校德育活动途径的多元化,而且为学校的发展形成了较好的良性互动。

(四)加强德育探究力度,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为有效提升学校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力,结合《学校家庭教育三年规划》,本学期在专家的指导下,由各年级段教师共同编写了《家庭教育校本读物》“诚实、勤奋、信心、感恩”四种不同年级段的品格教育内容:教育目标设计、定义解释等编写研究工作,以探索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特色。

为有效推进“快乐拓展日”活动,学校充分依托“社会资源助教团”优势,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制订了《新虹桥小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方案》,以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拓宽学生养成教育的平台,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多元化、童趣化。

狠抓教学管理——在实践中主动发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主动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学校组织教师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广泛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意义,使广大教师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明确课改的意义,加强学习,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为新课程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常规管理,重务实重实效。

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逐步从以制度管理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通过逐步转变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为师生全身心投入新课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学校制定了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在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教学重难点;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求教师在现有的教案上按要求作好修改;提倡写教学反思,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

4、严格教学常规的检查。学校实行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由教研组定期开展备课、作业批改及教学反思的相互检查评比交流活动,对出现的共性问

题集体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对个别教师出现的问题,采用同伴帮助,共同提高的方式,对个别教师身上出现的集中问题,学校加强监管力度,由教导和校长采用跟踪了解,集中监督整改的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对全校的教学工作情况做到随时跟踪,加强督导。

(三)实施快乐拓展,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开学伊始,每周三被定为长宁区快乐拓展日,我们积极探索尝试“快乐拓展日”课程活动,构建以“体验快乐学习”、“感受自我成长”、“关注社会生活”、“感悟人生真谛”为重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确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和协作能力为课程目标,努力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预设性与生成性、普及性与针对性”的融合与平衡,使学习空间从教室扩展到社会环境,学习内容从书本走向生活,学习方式从接受转向体验和探究,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程实施环境,从而使学校课程成为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有效资源。

“快乐拓展日”当天没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主题式长作业设计。这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新问题。我们认为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应该是解放学生,把时间、空间、健康还给学生,简单说,就是每个学生都将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空间,让他们发展兴趣和特长,享受幸福的成长过程。另一方面,真正的“减负增效”还要解放教师,使其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以更进一步地关注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作业”多样化的设计既是课程内容、年级序列、教师资质、评价方案等方面的综合呈现,也是整合学校、社区、家长等各方资源的个性指向,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修一体”,在体验更多社会角色中掌握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

因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并尝试设计长作业。在设计长作业时,我们立足于教材,从学生兴趣出发,向生活要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潜能,让长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四)抓实课题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科研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我校始终高扬“科研兴校”之旗,把教育科研当作教师价值的体现和学校生命的延伸。我校积极探索研究区级重点课题《基础型、发展型、研究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研究》,通过多次教师论坛,认真总结梳理教研组建设中的困惑问题,积极寻求对策,不断完善教研组建设。学校在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针对教研组和课题组开展工作。倡导在学习、研究状态下工作,实施研究型教学。聚焦教学五环节,以教研组建设为载体,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加强教学研究,注重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

践相结合,教研活动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相结合,教研活动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促进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制度化。通过科研促教研,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调整了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科研的能力。

(五)发挥骨干作用,辐射引领提高。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区学科项目组成员的作用,积极推荐参加区“长教杯”、“希望杯”比赛,力争达到“三能”(能讲:讲课、讲座;能说:说课、评课;能写:论文、经验总结)的要求。并通过以点带面,加强各学科的指导和研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他们真正成为课改的带头人。

狠抓安全管理——共创安全文明校园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第一责任人、具体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同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学校从细节着手,坚持每天对学校设施设备进行安全巡查,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预防事故发生;学校加强安全制度管理,落实了《晨检制度》、《缺勤病因追查制度》等;学校广泛开展了知识宣传,及时下发告家长信,以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甲流的宣传防控工作。

由于教师安全意识到位,措施有力,处理得当,我校安全责任事故为“0”,学生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感受较深的是管理有成效、特色初显出。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与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与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与学校发展的目标要求,与广大师生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进一步进行认真的分析,积极寻求对策,提高管理水平,发挥教师潜力,开发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发展。开拓创新,不断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品位。

赵墩中心小学

2011.6.30

下载孔子的好学精神(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的好学精神(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敬业好学的进取心

    《敬业好学的进取心》 ————“七心向阳”激发职场正能量 一、解读进取心 进取心:也称“上进心”,不断要求上进,立志有所作为的心理状态。 二、敬业好学的两层含义 A:敬业的......

    学生好学随笔[合集]

    有时候,一个偶然的想法,会创造新的时代。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学生好学随笔精选大全,方便大家学习学生好学随笔精选大全1今天,是个黑暗的一天:天上乌云密布,地上的落叶被风吹得......

    勤思好学颁奖词

    高一年级组献给荣获“勤思好学”奖学生的颁奖词: 像太阳一样热情,像竹子一样虚心, 他们用绚烂的青春之火点燃梦想, 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希望; 踏着歌声,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迎着朝阳,勇......

    二手车评估好不好学

    二手车评估好不好学? 据统计,近年来二手车交易量不断增加。如此大的交易量就对二手车评估师的人数提出了相当要求,作为二手车交易双方展开公正、公平的产品鉴定和价格评估的中......

    颜回好学阅读答案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

    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大家好!我是1001班的彭尧。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好学的表现。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

    读后感 好学之师

    读《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有感(一) 范莉 最近,读了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的第一章节:做好学之师,感慨良多。书中做好学之师的内涵与我们学习过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

    好学的爸爸教案

    好学的爸爸教案 共几课时第几课时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爸爸”的好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