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倍数的特征》观课报告
通过反复观评6位老师的课例,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使我受益匪浅,有助于我的数学教学的提高。其中孔翠霞老师执教的《
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印象深刻。她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本节课的教学整体来说感觉良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总观这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源于以下几方面: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围绕“
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孔老师创设“我们学校举行圆圈舞、交谊舞的比赛”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2.让学生感受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这节课中,当学生利用百数表研究出2的倍数的特征后,孔老师引导学生来回忆是怎样来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学生体验经历“先在百数表中圈出——再观察——总结——验证”这一探究过程。然后在让学生独立去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再次体验5的倍数的特征探究过程,我想学生就有了更完整的体验。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
3.习题精心设计,发挥习题的探索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习题的作用,孔老师没有一味的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而是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删减。
在细观这节课时,我是选择以“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维度,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来观察这节课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探索,利用对学习的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教学质量。”这段话对探究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勾画了探究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是否能成功地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孔老师课堂观察记录、量化分析发现:她的提问直接、简明、有效,孔老师通过提问、追问与鼓励,创设了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整节课孔老师所有提问一共67次,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通过直接、简练、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互相质疑,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教师的课堂提问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深度。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备好课,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站在课程的角度把握教材,设计问题。孔翠霞老师的这堂课基本上不再只是一味地教材解读,而是注着眼于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一把“双刃剑”,问得好,能“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思维的灵动,“问出”课堂的精彩。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自觉追求教学语言、问题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在此基础上再去精雕细琢,让教学语言绽放出艺术的魅力。
总之,教师提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投入学习的状态,我认为孔翠霞老师的这节课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孔老师提问的有效性方面效果好。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在课前精心准备提问,更要根据与学生的课堂感悟交流,尽可能进行有效提问,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课堂主体地位,让每一朵花儿都能尽情的绽放,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第二篇:《3的倍数的特征》观课报告
《
3《3的倍数的特征》观课报告 的倍数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展开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我是从教学环节维度进行观课的,本节课有五个环节包括:
一、复习旧知,直接导入。
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
三、总结提升,共同验证。
四、运用结论,巩固训练。
五、全课小结,课后延伸。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设计合理。下面就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以旧带新,引入新课。
赵老师先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赵老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
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二、亲身经历,探索规律。
本节课教师努力尝试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让学生继续利用小棒摆一摆,进而发现不止是3根、6根小棒能摆出3的倍数,9根也能„„“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教师将“动手摆小棒”升级为“脑中拨计数器”,将“直观性思维”升华为“理性思维”,通过小组交流、集体验证,学生的探索发现离“3的倍数的特征”只有咫尺之遥。整节课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
三、精心选题,巩固新知。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趣味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3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题,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志趣。
四、回顾梳理,举一反。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真正做到触类旁通。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静静的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使其在数学思想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五、建议:
教师能够在第二环节中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自己动手摆一摆,拨一拨,但教师板书它们的总和时写的汉字“九”,这里应该写数字“9”。这样学生更能直观的观察到小棒和珠子的总和与3的关系,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感受到了赵老师精彩的教学风采,教学中教师充分放手,把思考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贵在启发,重在信任,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也明白了努力方向。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严谨、扎实,怎样让孩子更喜欢上数学课?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第三篇:2、5倍数特征说课稿
《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金寨镇中心学校 冯 燕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2、5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自然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课前活动“我说你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地过度到新知识,而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在接下来新知的学习中都是紧紧围绕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老师适时点拨,从而了解新知识的,把学习的主权交给了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2、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更为庞大的认知结构,充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正迁移。
3、重点环节的处理水到渠成。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教学放到了最后游戏练习的环节,使得练习不在单纯的是练习,利用判断题出示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也能不断的学习新知,避免了将一节课很程式化地分成几大板块,呈现出练中学,学中练的的融合模式。
4、重细节的珠圆玉润,每个细节我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希望能做到衔接得体自然。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实际中验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一下几种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学生的学号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需发展的要求。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学程序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说数,老师快速判断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这个游戏,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倍数的方法来找2的倍数,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一环节学生易于掌握,关键在于让学生领会寻找特征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观察——发现——验证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其特点。即:个位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
2、教学偶数和奇数。
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接说明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稍作引导,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即:奇数和偶数。
3、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让学生用寻找2的倍数特征的方法去找,既增强了学生动手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4、教学2和5倍数的特征。
利用学生已有的找倍数的方法和对2、5倍数的特征,在游戏中先感知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发现游戏中因此的数学知识,降低了难度,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2、拓展练习。
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四)全课小节,反思
第四篇:2、5的倍数特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孙琪,毕业于鞍山师范学院数学系,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5的倍数的特征》,它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说学情:在新课程沐浴下的五年级小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学习数学的能力,再加上上一节已经接触了倍数的概念,因此本节课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已有的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2、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析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培养类推能力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中预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了更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三条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谈活法、讨论法、练习法、发现法等多种方法交叉进行,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多种感知觉都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只是在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处适当给予点拨启发。同时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采用设疑问难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而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
我的设计理念是:《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做数学”。
五、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和学生玩一个数学游戏“你说我答”,同学们可以随便说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5或2的倍数。有的学生持怀疑态度,我们就来试一试。就请同学们说出几个数我做判断。指出如果他们有疑问可以用计算器验证„„学生可能说出几个特别大的数,我来做判断,然后请学生验证。验证后发现我的回答全部正确,学生对于我的快速判断非常好奇,我会告诉他们并不是老师本领高,而是5的倍数、2的倍数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老师掌握了这个特征所以判断快,询问他们是否也想掌握这个特征,进而引出课题5、2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欲望。)第二环节 商讨目标、选择方法
在学生学习欲望高涨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同时也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第三环节 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首先在黑板上给出一组数字,都是100以内的,由学生圈出5的倍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生很容易发现100以内的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观察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小组交流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对于学生给出的结论产生疑问“因为都是100以内数,结果是不是偶然呢”,引导学生换更大的数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学生验证后再次汇报结论:各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对于学生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指出在研究5的倍数时,先选取数据,寻找规律发现特征,再来验证这个特征是不是适合其他数,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了解这种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一些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2的倍数特征的研究同样依照上述程序,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一个新概念,即: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并给出一些数,让学生指出奇数、偶数,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六、巩固练习,应用总结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每组10个人,每个人在0至9中抽一个数字,我说组成2或5的倍数且是一个三位数,落单的一位就淘汰了(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给出一道例题:食品店运来85个面包,每两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5个装一袋呢(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觉得同学们或是你自己表现的怎样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这样不仅理清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而且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七、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的另一种语言形式,它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以上只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个预设,肯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我将根据实际课堂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第五篇:2、5的倍数特征
《
2、5的倍数特征》 学习目标:
1.经历猜想、验证、总结得出结论的探究学习过程,得出“
2、5的倍数的特征”。
2.运用 “
2、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习猜想、验证、总结得出结论的探究性学习的初步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难点:
探究得出“
2、5的倍数的特征”,运用“
2、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物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学习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找一个数的倍数,大家都学得很好,这节课我们接着找2、5的倍数的特征。一起进入活动一。
二、导学
活动一:寻找猜想
活动任务:在上表中圈出5的倍数的2的倍数”,猜想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利用投影呈现活动一,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2.自主学习:自己先在表中圈出2和5的倍数,自己先观察这些数的特征,猜想2和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猜一猜其他的数哪些是2和5 的倍数。
3.小组讨论: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和猜想,统一意见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个位上是0或5 的数都是5的倍数,)。活动要求:
1.采用依次交流。
活动二:验证猜想
活动任务:探究”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利用投影呈现活动二,并请一个小组读一读。2.自主学习:通过刚才的猜想,找出由此特征的数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是2和5的倍数,3.小组讨论:组内交流讨论各自验证的方法和结果,并总结。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代表在班上展示本组的验证方法和结果,并组织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偶数,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活动要求:
1.组内依次轮流交流。
三、导练
活动三:运用新知
活动任务:练习“如何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1. 下面这些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24、35、45、120、60、523、15、100、55、88、2、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25、255、620、988、1000、50、70、54
3、最小的偶数是()4.最小的奇数是()
5.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的末尾一定是()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利用投影出示练习。2.自主学习:独立解答。
3.小组讨论:组内交流、订正、讨论。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本组练习的情况。5.梳理提升:针对作业反馈情况,教师组织、引导矫正问题、强化知识技能及方法。活动要求:
1.组内交流时要说出解题的依据和思路。2.组内交流时要记录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导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注:在组织学习活动时,利用投影出示学习活动方案只呈现“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分享”三个环节,“明确任务”和“梳理提升”这两个环节不需要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