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捅马蜂窝.教案doc
捅马蜂窝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捅马蜂窝?怎样捅马蜂窝?结果怎么样?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冯骥才和马蜂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重点字形:疙瘩痊愈
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去()荒()交()
绑()怯()慌()胶()
4、听写词语
纠缠 褂子 捣毁 复仇 罪孽 前襟
(1)指名演板。
(2)相机指导书写。
(3)用黑板上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相机渗透对词语的识记理解。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回顾课文内容:浏览课文,用比较简练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回顾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结合回答板书:为什么捅?怎样捅?结果?
小结: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走进课文。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2)布置学生默读感悟批注,教师巡视适度照顾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班级汇报。要求互相倾听,及时纠正和补充,表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感悟捅马蜂窝的原因。
(1)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相机出示:
A “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形状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
B “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这句话暗示了什么?(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2)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2、感悟捅马蜂窝的经过。
A、为了捅马蜂窝,“我”做了哪些准备?
我找来妹妹,乘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校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1)出示:时间——在爷爷午睡的当儿。
思考:“我”捅马蜂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进行?
(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2)读读这几句话,你感受作者怎样的心理?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理解相关动词:“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这一段。)
指导读:读出鲁莽淘气,又有些害怕的心理。(读、评价、读)
B、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我”捅马蜂窝的?
学生自主汇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跑了。
a、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捅马蜂窝的情况?(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
b “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
c、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谈谈你的体会。(动词,写出了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
引导朗读:捅马蜂窝的情景是多么紧张而扣人心弦呀。谁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段话?(读、评价、读)
C、马蜂是对待入侵者是毫不客气的,谁来读读相关句子?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从这只马蜂的表现,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把马蜂比作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可以看出马蜂拼死一搏保卫家园的决心。)
引导朗读:谁来说说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是呀,应该读出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拼死一搏保卫家园的决心。谁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段话?(读、评价、读)
3、从故事的结果中感悟道理。
1)鲁莽淘气捅马蜂窝,受到马蜂的惩罚,惊魂稍定,听了爷爷的话,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这是为什么呢?读读8至11节,相信你和作者一样有很多收获。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明白了这些,万般愧疚之情涌上心头,作者还产生了什么想法?谁来读读最后一段并谈谈体会。
指导读:因自己的鲁莽而伤害无辜,万般愧疚之情涌上心头,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太令人敬佩了,作者多么想让马蜂再回来啊!谁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最后一节。(读、评价、读、齐读)
(三)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学习到这里,提出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弄明白了。请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和课后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
预设:
(1)文中许多心理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4)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我”为什么有一种罪孽感?
2、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并相机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主要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方面谈。)
2、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课后题、平时见过的题型设计一两道题,比一比谁设计的题最有特色。
3、展示评价学生特色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自编的题整理整理,自习课上做一做。
4、教师建议作业:
小练笔:想象描述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板书设计
5、捅马蜂窝
蜂窝窗檐下,不便!
鲁莽淘气捅了它!
被蜂蜇后再认识,伤害无辜心忏悔。
想粘蜂窝让蜂归
第二篇:捅马蜂窝教案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至“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写“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当夜,我发了高烧”至“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通过“我”挨马蜂蜇后对马蜂的再认识,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
学情分析:
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小主人“捅马蜂窝”的过程,还要仔细品读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一些动作和细节描写来展现出儿童性格特点的手法,同时也要仔细揣摩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体会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文章,能简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3,初步体会“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一 提纲导学 激趣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时候,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导纲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2、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3,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提示:谁干了什么事)二,合作互动 小组讨论: 展示评价:
1,重点字音:蛰 粘 沉甸甸、罪孽 一刹那 2,重点字形:疙瘩 痊愈指名读,齐读,正音。3,词语理解:纠缠 捣毁 罪孽 惊吓 摇撼
4,课文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儿时因为淘气捅马蜂窝挨蛰的故事 质疑解难:
找出我对马蜂感情变化的句子找出适当的词语加以概括 “那多有趣!”
“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 “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我惊吓的差点儿叫起来,慌忙跳开”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
“我甚是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顽皮,好奇---迟疑,胆怯---惊恐,吃惊---悔恨期盼 三,导学归纳:
学生归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指导: 四,拓展运用 拓展训练 编题自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品读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的扣人心弦的。3,感受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的扣人心弦 教学难点:
感受我对马蜂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
一、提纲导学 激趣导入: 问题导入
1、回顾课文内容:浏览课文,用比较简练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评价)
2、回顾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结合回答板书:为什么捅?怎样捅?明白什么?
小结: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课文。
出示导纲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出批注。教师巡视。二,合作互动
小组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展示评价
1、我为什么要捅马蜂窝?
(1、)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失鬼(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一头闯进来。”(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2、)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2、我是怎样捅马蜂窝的?
(1、)“我”作了哪些准备?
出示: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理解相关动词。“脱下‘蒙住”“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这一段。)指导下学生朗读这几句话。
(2、)交流勾画的语句,体会捅马蜂窝的具体细节和紧张气氛,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
出示: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a、感受细节描写的语句:“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紧张气氛。“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以上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细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b、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3、)我明白了什么?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第8段)
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质疑解难
1、课文学习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1)文中许多心理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他有忏悔之心)
2、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并相机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三,导学归纳
学生归纳:本节课你的收获? 教师指导:
四、运用拓展 拓展训练
编题自练: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
学生展示自编题。
作业:
进行一次小练笔:想象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吃惊→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海棠()
窗檐()
挨蜇()
衣裳()
瞻望()
蛰伏()
2、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⑴一只小虫_________ 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暗暗吃惊。
⑵又把两根竹竿_________ 起来,作为_________马蜂窝的武器。
⑶我开始有些_________,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A、竟
连接、捣毁
害怕
B、却
绑接、捅掉
迟疑
C、竟
绑接、捣毁
迟疑
D、却
连接、捅掉
害怕
3、读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哪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
这段文字对人物描写属于_________ 描写,全句表现了_________“我”怎样的感情?
4、文中有两处对话描写,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对话描写对“我”的思想行为产生的作用。
⑴奶奶和爷爷的对话:________________
⑵爷爷和“我”的对话: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没有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
B、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D、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二,阅读
读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思考题。[短文一]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fú
fó)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piàn piān)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扬
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荷花》)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拼音和词语,打上“√”。
2、在文中有一个aabc式的词语(翩翩起舞),请你照着写两个这样的词。翩翩起舞
3、用“~~~~”画出文中的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并仿写一句比喻句。
4、“我”为什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短文二] 鸡学游泳
有一天,鸡看见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非常羡慕,便请教鸭子,问它怎样才能学会游泳,鸭子说:“不用学。鸭妈妈带我们下水,也并不教,只喊一声‘跳’,我们扑通扑通往下跳,就会了。”
“啊,太好了!只要有勇气就够了,这么容易!”鸡认为自己领悟了奥(ào)秘。
第二天,鸡来到小河边,鼓起勇气,“扑通”一声跳入水,天哪,它一不会换气,二不会动作,三不能保持平衡(héng),没用多大工夫就灌(guàn)了一肚子水!幸亏鸭子及时将这“落汤鸡”救上了岸。
鸡半死不活地躺在沙滩(tān)上,总结道:“
。”
1.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将获救后鸡说的话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
2.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领悟──()
奥秘──()
3.鸡学游泳却变成“落汤鸡”的原因是它一不会
,二不会,三不能。
4.“只要有勇气就够了”,你同意鸡的看法吗?为什么?
第三篇:5.捅马蜂窝(教案)
5.捅马蜂窝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流连童年,感受幸福而纯真的美好时光”。童年的生活呈现出千斑色彩,百般味道,无论喜乐与忧愁,无论甜蜜与苦涩,总能荡起我们心中的阵阵清波……这一单元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人童年的独特经历和感受。
《捅马蜂窝》似乎带着几分童年的苦涩,正是这份苦涩幻化为儿童成长的内驱力。作者冯骥才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符合五年级孩子单纯、热情的特点,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但针对部分孩子主动性不够的特点,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
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了解马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学会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3、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和方法:
1、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能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捅过马蜂窝?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受?
(预设:找一两位同学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和感受。)
今天我们和著名作家冯骥才一同感受他小时侯捅马蜂窝的情景。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乐园、冒险、痊愈、罪孽”等。
(预设: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交流解决。如仍解决不了,提出来全班交流或查工具书,如:查字典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预设:可采用一条龙式分段朗读、指名朗读等方法检查阅读。对读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并请读错的学生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字词及时交流,并做出解释说明。)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预设:找一至两名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及时的评价总结,以鼓励为主)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爷爷家的后院,感受当时捅马蜂窝的情景。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谈感受
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预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反复品读,以读促讲、读中悟情)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1—7自然段)
通过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情激动,跃跃欲试地想把马蜂窝捅下来。并付住于行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涌出”“强烈渴望”等词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悄悄溜到”“脱下褂子”“遮住脸”“接绑”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作者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心情。
(预设:这一部分对主人公的心理、动作的细致刻画反映了作者的内心,学生能从这里体会到作者对捅马蜂窝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板书:好奇渴望
2、(8--9自然段)
抓住“径直”“凶猛”“扑”“拼死”“不顾一切”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捅马蜂窝的过程中“马蜂”是怎么想的?“我”又想了些什么?“我”的心情由好奇、渴望变成了什么?(惊呆)
(预设:捅马蜂窝过程中把这只不顾一切拼死的马蜂比作战斗机,用“战斗机”来比喻“马蜂”,突出了马蜂复仇时的那种高速度,那种追击人时的凶猛再加上“燃料耗尽、决心相撞”就突出了马蜂那种拼死一搏、决不后退的气势。正是这种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马蜂不顾一切拼死的气势)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惊呆害怕
3、(10--16自然段)
爷爷与“我”的对话: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这句话,使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马蜂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从而使“我”的内心产生了罪孽感,心情沉重。并对勇于拼死、守护自己家园的马蜂产生敬佩!
教师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爷爷的语重心长,和“我”的疑惑不解。
板书:赞叹、心情沉重
4、(17--21自然段)
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无家可归的一群”“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始终没能等来一只马蜂”“空空又是一年”这些语句,体会作者三年的等待才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我”在开怀大笑之余,不由地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舒心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升华情感
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再到看到新马蜂窝筑成之后的开颜而笑中感悟到了什么?
(预设:1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和他们友好相处。2并能看出这是一个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孩子。学生回答其中一点即可,教师要以鼓励为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与动物和谐相处)
2、最后老师想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作为本节课的结尾。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
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3、推荐阅读篇目:苇岸的《我的邻居胡蜂》
五、作业
小练笔: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起那些往事,回想起童年,心中却充溢着美好和甜蜜。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拿起你手中的笔把它记录在你的“小本本”上吧!
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心情:好奇渴望—惊呆害怕—赞叹、心情沉重—舒心
人与动物友好相处
课后回顾: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营造课堂氛围,从而走进这个故事。
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帮助学生回顾文章内容,走进文本
文章最精彩最细致的是心里描写。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故中心话题由此入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变化。
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深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使情感尽情地宣泄。
深化文章的主旨“童心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通过记录美好的童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篇:5 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情景教学 教学准备:童年歌谣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导纲
1、简要提示: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2、认知与探究
A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B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C探究: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3、梳理反馈
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二、合作互动
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多一点。
3、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评价朗读情况。
5、整体感知: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6、学生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三、导学归纳
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盼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四、反馈训练
1、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 反驳 胆怯 耗尽 慌忙 胶水
2、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去()荒()交()
绑()怯()慌()胶()
插()尸()拖()胶()
播()户()托()郊()
布臵作业:默写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整理笔记 课后反思: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2 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教学方法:导学互动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一)导入新课: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
(二)出示导纲
1、简要提示: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2、认知与探究:A、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用笔作上记号。B、想一想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C、感悟‚我‛思想的转变。理解句子:‚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表达了作者对马蜂的惦念。‚它们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表达了作者盼望马蜂重建家园,也反映出对自己捅马蜂窝行为的忏悔。
3、梳理反馈:A回忆故事的前因后果。B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C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二、合作互动
1学习课文1~7段。
(1)学生自由读1~7段,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用笔作上记号。
(2)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体会以下句子:‚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位臵、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3)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4)重点研读第6段。
①抽生读第6段,思考‚我‛捅马蜂选在什么时间进行。(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②‚我‛作了哪些准备?理解相关动词。‚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第六段,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第6段。)
(5)重点研读第7段。
①请学生自由朗读第7段,边读勾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②交流勾画的语句,体会捅马蜂窝的具体细节和紧张气氛,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感受细节描写的语句:‚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紧张,突破性。‚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以上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细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③教师精讲: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2学习课文8~12段。
(1)学生默读课文8~11段,想一想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交流,教师指导: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第8段)
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
(2)抽学生读课文第12段。感悟‚我‛思想的转变。理解句子:‚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表达了作者对马蜂的惦念。‚它们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表达了作者盼望马蜂重建家园,也反映出对自己捅马蜂窝行为的忏悔。
(3)小结第8~12段内容。以上段落,反映出马蜂的生性特点和‚我‛了解其特点后对马蜂的忏悔、惦念之情。
三、导学归纳
1再次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故事的前因后果。
2引导学生采用各段内容归并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课文后所受到的启发。认识了马蜂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特性;从文中‚我‛的忏悔中,感受到不应该伤害马蜂,应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加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四、反馈训练(1)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2)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3)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和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作一次小练笔:想象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六、课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吃惊→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第五篇:第三课 捅马蜂窝 教案
【课 题】
第三课
捅马蜂窝
【日 期】
****年**月**日 【课前思想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内容
1.马克思义主义国家观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3.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4..马克思主义宗教观4..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教学内容】课文一(2课时)
讲解课文的第1、2段;有关6个重点词语,1个句型。讲解6个词语,1个重点句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以课文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不要伤害别人的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课文内容与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型。【教学难点】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交际。【教学方法】讲读法、讲解法、问答法、启发法 【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手段】
班班通设备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听写词语:
修剪
莲蓬
武器
„„ 抽读课文:
提问:爷爷的后院是什么样子的?
讲新课
【师生】范读,抽读;
【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型,量词、多音字、成语。组织学生分组,在小组里抽读课文与词语,互相问答。【师生】先让学生互相回答问题,然后被老师改正并补充。第一段(第1自然段)
叙述爷爷后院的情况,交代时间和背景。
1.描写后院环境安静是为了说明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土,也是作者的乐园。
2.注意文中对马蜂和马蜂窝的描写。第二段(上)(2~8自然段)叙述作者儿时捅马桶窝的情况。1.产生捅马桶窝的情况。2.准备捅马桶窝。3.捅马桶窝 4.被蜇后的情况。学习重点词语: 欲望:愿望;想法。
如:实现欲望
/ 父母的欲望
句子:当医生是他的欲望。
迟疑— 表示在应该拿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犹豫”多用于内心活动,也指行为。
反驳— 强调用自己的理由否定对方的理论和意见。“反对”强调不赞成,不同意。
鼓动— 侧重激发,促使,可用于好事,也可用于坏事。“煽动”只用于坏事。学习句型
“最…的要数….”。
“最„的”是“的”字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数”作谓语。“要”和“数”分别可以用“就”和“算”替换。
例如:(1)吐鲁番最有名的要(就)数(算)葡萄了。
(2)在这些孩子当中,最用功的要(就)数(算)帕提古丽。
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请选择恰当的答案。关于爷爷的后院,文中没提到那一项? A.花树整理的很好 B.专门堆放杂物 C.是“我”儿时的乐园 D.有一个很大的马蜂窝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捅马桶窝 第1、2段 学习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句型 提问 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用词语造句 【课 题】
第三课
捅马蜂窝
【日 期】
****年**月**日 【课前思想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的内容:1.爱祖国
2.爱人民
3.爱社会主义
4.爱科学
5.爱劳动 【教学内容】课文一(2课时)
讲解课文的第3、4段;有关5个重点词语词语,1个句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以课文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不要伤害别人的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并“不„„不„„要是„„也就„„”等句型。
【教学难点】能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交际。【教学方法】讲读法、讲解法、问答法、启发法 【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独立学习
【教学手段】
班班通设备
【教学过程】
提前测评与导入新课 【师生】1.让学生背课文
2.提问
(1)作者的胆子怎么变小了?(2)死马蜂是怎么回事?
讲新课
【师生】范读,抽读;
【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型,量词、多音字、成语。组织学生分组,在小组里抽读课文与词语,互相问答。【师生】先让学生互相回答问题,然后被老师改正并补充。第二段(下)(9~17自然段)叙述马蜂窝被捅后作者的心理变化。1)爷爷解释那只马蜂是怎么死的。2)爷爷的解释对作者触动很大。
第三段
(课文的第18至20自然段)讲述了马蜂窝被捅后爷爷后院的情况。(1)描写马蜂窝被捅后爷爷后院的情况。
(2)后院终于有马蜂窝了,作者暗暗对自己进行告诫。
学习重点词语: 疯(形)
(1)指农作物生长旺盛,但是不结果实 如:这棵苹果树,不修枝,长疯了。(2)指没有约束地玩耍。
如:一个暑假没上课,孩子们都玩疯了。
抑制(形)压下去,控制。
抑制情绪/ 抑制激动
/抑制不了 如:他抑制着内心的悲痛,默默无语。
饶(动)
宽怒,使免于责罚。饶了他 / 饶不了你 母亲最后还是饶了我。
顾不得(组)
管不了;考虑不上;顾不上。如:他接完电话,顾不得吃饭,连忙往厂里跑。
学习句型:
“不„不„„;要是„„也就„„”
这个句型由并列的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构成,前一半句省略了“如果”和“就”。
例如;(1)这是个误会,你(如果)不解释,他(就)不会知道;你要是说清楚了,他也就会原谅你的。
(2)你(如果)不教,我(就)不会;你要是教了,我也就会了。
【巩固练习】 归纳文章的结构:
出于好奇,作者儿时捅了马蜂窝,自己被蜇,那是被蜇他的马蜂也死了。作者由此告诫自己不再做伤害他人的事。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捅马桶窝 第二(下)、三段 学习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句型 提问 进行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做同步练习册
【课 题】
第三课
捅马蜂窝
【日 期】
****年**月**日 【课前思想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五个认同”教育的内容:1.对祖国的认同
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4.对中国共产的认同
5.对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认同。
【教学内容】课文二(2课时)阅读理解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记住课文大意;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和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课文为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
能用课文中的话语进行交际。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以课文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树立互相帮助的观念的教育。【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并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能用课文中的话语进行交际;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启发法、鼓励发 【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独立学习
【教学手段】
班班通设备
【教学过程】
提前测评与导入新课 1.让学生抽读课文。
2.提问:
人们为什么说辛普森和耶茨是最佳登山搭档了?
讲新课
【师生】范读,抽读;
【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型,量词、多音字、成语。组织学生分组,在小组里抽读课文与词语,互相问答。【师生】先让学生互相回答问题,然后被老师改正并补充。学习重点词语: 中止(动)
中止活动
/
立刻中止 如:他们立刻中止活动。
配合(动)
互相配合/ 配合不了
/配合得好 如:希望大家配合我的工作。
晃动(动)
突然晃动 / 不停地晃动 搜寻(组)
搜寻全场
/不停地搜寻 如:他到处搜寻朋友的下落。
奏效(动)
奏效很大
/ 奏效的办法
如:他们使用了奏效的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当他两人退出时,辛普森和耶茨为什么坚持要登顶? 2.在下山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故?
3.为什么最后决定隔断连接他和耶茨的绳子? 4.尼如何看待辛普森和耶茨的行为?
【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辛普森是怎样获救的? A.他落在了一个大雪堆上
B.他依靠坚强的抑制,自己爬了回来 C.耶茨等人救了他 D.A B C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捅马桶窝 课文二 学习重点词语 提问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做同步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