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点评要五看(共5篇)

时间:2019-05-15 08:5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点评要五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点评要五看》。

第一篇:论文点评要五看

论文点评要五看

中小学教师的论文进行点评,是教研员的一项不可少的、经常性的工作?反思点评中小学教师论文,我认为要点得有水平,点得恰当,让教师心眼口服,就必须做到“五看”:

一看论文的选题是否有创新

所谓选题,就是要确定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要写些什么,要阐述什么思想观点。古人说,“意在笔先”,也就是说,只有确定好了主题。才好动笔。还有人说,“确定一个好的主题,等于完成论文工作的一半”。因此,确定论文主题是撰写论文的第一要务。

那么,怎样才能选好主题呢?最关键的就是主题要有新意。创新是文章的灵魂,论文的好坏就取决于此。我们评价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就看这篇文章有没有新意。“文贵出新”,这是最根本的要求:那么,什么是“新”呢?主要表现为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新的视角。一是观念要新。就是说,文章写作的指导思想要正确,要符合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如果你文章讲的仍然是旧的观念、旧的培养模式、旧的教学方法,那就不行了。比如,我们对教学观的探讨,就经历了一个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现在的“以人为本”的过程。现在,你写文章讲教学观,就要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千万不要讲以知识为本位。二是角度要新。就是说,论文选题的角度要别具一格。“一树梅花万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观察事物的新视角。选题同样有个角度问题、找切入点的问题。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材料,不同人来选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主题。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在选题时必须坚持:“老问题要有新角度,常规的东西要有特色。”如《融“逗”于数学教学中》一文,通过相声能逗大家乐这二现象启示,把相声“逗”的艺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选题的角度就比较独特。又如《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技能的培养》,选题也比较好,很有新意。

在选题时,中小学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陈旧雷同,二是贪大求全。选题陈旧雷同和贪大求全都有悖创新,写出来的论文也谈不上有什么价值,论文题目小,观点集中,以小见大,就容易做到厚积而薄发。题目小的对立面就是大而空,贪大求全。如《素质教育浅谈》、《素质教育中的数学教育》、《职业教育之管见》、《谈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浅谈创新教育》等。这些题目的概念外延都很大、很全,尽管有的在“谈”前冠以“浅”字,或者缀以“之管见”,1 但那都是客套话。关键是贪的面大,要谈的问题根本没谈清楚。在实际中,初学写作的人比较喜欢用全景式、统览式、鸟瞰式的题目来写文章,这些文章可能涵盖的内容多,比较容易写。殊不知,有不少这类文章,因为没谈清楚而被编辑“枪毙”。

二看论文的题目是否恰当

题目是什么?《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题”,就是额头,“目”,就是眼睛。人们常说,器宇轩昂、眉目清秀是帅哥靓女的“题目”,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潇洒和漂亮。文章的题目亦然。如果第一眼见你的文章题目不行,那就完蛋了。如《抓关键,提质量》一文,明显缺少一个副标题,一看题目,不明白文章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文章要好,题目要巧”。有的文章题目好,令人拍案叫绝,过目不忘,甚至终生难忘。例如,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路易.波拿巴十八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进一步,退两步》,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别了,司徒雷登》,邓小平的《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等等,都是十分好的题目。有些理论家、学者的文章题目也起得非常好,如胡乔木的《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胡绳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科学的春天》等等,堪称题目的典范。至于鲁迅先生,更是文章高手,他的文和题,极具创造力和个性,诸如《一件小事》、《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战士与苍蝇》、《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了吗?》、《骂杀和捧杀》、《老调子已经唱完》等等,清新隽永,回味无穷。

那么,怎样的题目才算好呢?有三点是共识的:第一,贴切、醒目、生动,不能太平淡;第二,题目要小一些、短一些、简洁-些,题目不能太长,不要超过20个字。第三,要有爪.1生,切忌似曾相识,人云亦云。总的来说,文章的题目要令人耳目一新。如,《融“逗”于数学教学中》、《课堂导语的设计》、《班主任的“糊涂艺术”》等,就是很好的题目。

三看论文的观点是否有吸引力

在中小学教师撰写的论文中,很多观点都是照搬有关杂志上文章的观点,没有自己的体会和特色。也就是说,观点一般化,没有吸引力。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一 文,写了四个观点:创造情境;动手操作;质疑问难;交流讨论。主题很好,但观点缺乏新意,太一般化了。又如《在创新中求发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探讨》一文,讲了四个观点:改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练习过程。观点覆盖面太大,每一个观点都可以写一篇大文章。又如《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一文,讲了5个观点: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素质教育的差异性;素质教育的创造性;素质教育的渗透性。虽然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了素质教育的“五性”,但以这“五性”为二级标题,就不贴切,针对性和吸引力都不强。

一篇优秀的教学论文,它的观点应该语言精练,紧扣中心,并且能准确地概括自己所写的内容。有一位同志写了一篇《写字教学断想》的文章,这篇文章总共谈了三个观点。原先的三个观点是:1.重视教师的写字基本功;2.平时写字也要有练字意识;3.抓好“一寸”是关键。这三个观点概括每段的内容本来是准确的,但他觉得比较一般化,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反复琢磨,作出了如下修改:1.打铁还得自身硬;2.提笔即是练字时;3.牵牛要牵牛鼻子。意思还是那个意思,但用的是熟语。熟语大家经常说,生动形象,表现力强,读者看一篇就记住了,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

四看论文是否有自己的感受

写论文要有自己的感受和个性,千万不要盲目地照搬照抄。教学论文如果写得实在,让人读后就会感到所举例子来自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虚假且操作性强。这样的文章,读者读起来才有亲切之感,才会津津有味,永读不厌。因此,教学论文的“实”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和应用性上。如有篇《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与优美》的论文,讲了五点:一是比较辨析,感受语文的精确性;二是品味推敲,学习语言的精练性;三是拓展描述,体悟语言的丰富性;四是朗读背诵,体会语言的音韵美;五是角色表演,体会语言的情感性。文章从五个方面来论述古诗语言的精练与优美,一看感受就很实在,又让人知道怎样操作。每一点下面又都有具体例子,一点也不空洞。这是一篇既有实践性,又有应用性的好论文。

每年我都参加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的评选,发现不少论文纯粹是定义、概念、观点加上一些例子的简单组合,缺乏自己的分析、综合、提炼、推理,看不出到底是作者本人的感受,还是别人的感受,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的论文引用经典和名言过多,缺乏自己的见解和分析。诚然,恰当地引用经典和名言能给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引用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如 3 果过多过滥,则适得其反。一篇教学论文真正能打动读者、启迪读者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经典和名言的力量,而是论文作者对教学领域中某些方面、某些问题深邃而独到的见解和缜密精辟的分析。因此,教学论文要反映对教育或教学现象的一些真实认识和感受。只有认识深刻,感受才能新颖;是自己的感受,才能有个性,才能给人以新知。

五看论文的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

许多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存在论述欠完整,层次不清,思路混乱,缺乏逻辑性的现象。这是撰写教学论文最忌讳的。要克服这一毛病,写论文时就必须重视布局谋篇。所谓布局谋篇。就是筹划采用怎样的结构,选择哪些材料,才能有效地表达主题。布局谋篇,是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准备过程。如果说一篇文章的主题犹如人之“灵魂”,一篇文章的材料好比人之“血肉”,那么一篇文章的结构,正恰似人之“骨骼”。没有灵魂只能是一个躯壳;没有血肉就只剩了一个空架子;而没有坚实、健壮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因此,布局谋篇这个工作做好了,就会思路畅通,顺理成章.否则,心中无数,边想边写,就难以写好文章。

为了使一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必须做好以下两个工作:一是拟好一个三级提纲。如文章标题,下面分一、二、三,文章的最大论点;再下面又分(一)、(二)、(三),从属论点;下面又分1、2、3,以此类推。提纲的作用是很大的:(1)可以保证思路连贯.文脉畅通,防止相互脱节和前后矛盾;(2)可以保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防止内容分散和跑题;(3)可以保证条理清晰。防止杂乱无章;(4)有利于材料的选择与安排.防止漏掉重要内容和写进无关内容,并可避免重复;(5)便于瞻前顾后,纵观全局,通盘考虑,协调各部分比重。因此,花在拟提纲上的时间是值得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是安排好层次,划分好段落:层次的安排和段落的划分是非常讲究的,有些人写文章不注意这一点,一篇文章就是一大段。中心不突出,观点不明朗。层次不清,思路混乱。这样的文章,姑且不论它写得如何,一大段看下去,就觉得很累。还有,有些文章进入主题不直接.显得很罗嗦,讲了好多无关紧要的话才显出主题,这样看起来也很累。再有,有些文章的各个部分、层次失衡.有些太长,有些又太短。一般来说,论文层次的安排和段落的划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格式比较多。

第二篇:教学反思论文-教学反思五“要”

教学反思五“要”

作者:李建军 文章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06(8)

[摘要]教学反思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回忆,具有自己的专业品性,要求反思者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选好反思的切入点,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释,并开展对话交流活动,推动反思的深入,这样才能发挥教学反思对教学实践的提升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活动;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环节和手段。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然而.不少教师在谈及教学反思时却表现出难以尽言的困惑:我经常反思我的教学,可是反思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教学还是老样子。显然,要想使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陈陈相因的困窘,就必须学会反思。反思可以是对他人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可以是个人反思,也可以是集体性反思。但不管是哪一种反思,都应该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选好切入点,依据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阐释,并且开展对话交流,对已有的教学实践加以激活、评判、再认,才能发挥出对教学实践应有的提升作用。

一、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

教学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原生态”的教学事实,是由特定时空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构成的教学场景和教学细节。这些场景和细节可以是教师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来自于实际的课堂观察或课堂经历,也可以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手段所保存下来的教学记录,或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教学实录。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能具体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教学情境。

这些事实可能不够完美,其中还包含了一些随机的、偶发的教学事件,但它应能直观地展现教学活动过程的来龙去脉,教师和学生所经历的困惑、愉悦、迟疑等表现和心理感受。

案例1

“童心似小鸟,羽毛很美丽,飞来飞去在四季的童话里„„”听着《银河之星大擂台》小选手那悦耳的歌声,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昨天教学古诗《小池》时那精彩的一幕。

在初读全诗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扮演泉眼、泉水、绿树、太阳、小荷、蜻蜓等角色,并相互说悄悄话,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不用我导演,戏就开场了,教室里没有了腼腆的,也没有了胆小的。听——

绿树:“太阳公公,你今天起得真早!前些天没见到你,我们大家可担心啦。”

蜻蜓1:“荷叶姐姐,荷花妹妹什么时候来呀?我们可想她了。”

小荷:“蜻蜓弟弟,你会表演杂技吗?”

蜻蜓1:“当然会啦,你看(说着,他就表演起了倒立、翻跟斗)。”

蜻蜓2:“荷叶姐姐,你就像天上圆圆的月亮.真美!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小荷:“行啊,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蜻蜓3:“泉水弟弟,你从哪儿来呀?”

泉水(把它带到泉眼处):“我就是从这个小洞里出来的。”

泉眼:“你们可别欺负它,它又凉又甜,我都舍不得让它流出来呢。” 蜻蜓3:“放心吧,泉眼大叔.我们会保护好它的(拉着泉水走)。”

此时此刻,我早已被学生那无拘无束的对话、手舞足蹈的表演吸引住了,也不由自主地跟他们说开了„„面对的似乎不是学生,而是一个纯真无比的童话世界。我深深地陶醉了!

在这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情境中。童心的宝匣打开了,那灵动巧妙的诗一般的语言便汩汩地流淌出来。学生在参与中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升腾起保护大自然的愿望。你看无需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师者何乐而不为呢?„„[1]

这则案例描绘的是教师的亲身经历,它以描述和实录的方式记录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行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写出了师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感受。为进一步的反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当这些鲜活而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具体呈现在教师的“视域”中,并有所“触发”时,才可以激活我们的思维,进行仔细的推敲琢磨。而且只有在这些具体的场景和细节中,我们才能捕捉到教学的关键信息,为反思分析提供具体的依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教学改进的有效措施和策略,总结出教学活动的潜在意义和价值。

二、要选好反思的“切入点”

教学活动是一种由多个要素在特定条件下整合而成的连续性活动,具有时间性和整体性。这里的时间性是指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过程中发生的,总是先发生什么再发生什么,有其先后顺序。整体性是指教学活动中诸要素,如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信息的传递以及教师等,他们之间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整体。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整体。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反思,要想洞察其全部,只能选取合适的“切入点”,从教学活动的局部人手,以“分析”的方式加以把握。“切入点”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一个段落环节.如导入、问题讨论等;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方面,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提问或评价、学生的回答及表演等;可以是预设与生成、目标与效果、教师与学生等关系的思考;可以是课堂中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闪亮之处”;也可以是给人留下遗憾的“败笔”,等等。选取“切入点”的过程,是对教学事实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反思主题的提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思的着力点,顺利打开思路,从具体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中的深层问题。

【案例2 】

以往,一提起激趣,我总认为就是教师刚上课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相应的课文氛围。但从这个案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每当我表扬了前一个学生的精彩发言时,不仅受表扬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更激起其他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每当我微笑着鼓励一个发言出错的学生“不要紧张、慢慢来”时,不仅消除了所有学生的畏惧感,更激起了想发言又怕说错被老师批评的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反思这节课的前前后后.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激趣的认识和理解:整节课中。除了刚刚上课时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就是激趣应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前前后后。[2]

这是课程改革中一位语文教师执教《飞向月球》第一课时后的反思片段。在40分钟的课堂中,教师让学生用25分钟介绍课外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学生们争着说、抢着说,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场面。这一次“大胆的行为”引发了教师对教学的进一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有了“激趣”这一“切入点”,反思的方向非常明确,无论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认识,对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还是对感悟到的教学策略,表达思路明晰,集中深入,体现了这位教师较强的反思驾驭能力。

“切入点”的选取可以不止一个,但无论是关于哪一点的反思都必须放置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进行思考,发现特定情境中特定问题的特定表现。我们经常看到的反思文本,有不少只是对教学中某个活动或某个方面的反思,但那是在对整个教学进行整体把握后的反思结果。是反思结果的一种表达策略,远非反思活动的全部。如果我们只抓其中一点,忽视教学的整体,很容易“断章取义”。得出片面极端的结论,影响对教学的正确认识。对于选取了多个“切入点”所进行的反思,还需要对这些“点”进行统筹考虑,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达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三、要依托一定的教学理论

教学反思需要理论的参与,这些理论可以是以概括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比如对话、回归生活、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可以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教授提出的“生命课堂”理论(叶澜)、“生本教育”理论(郭思乐)、“理解教育论”(熊川武)、“生命教育”理论(冯建军)等等。

通过这些理论的参与.可以使教学反思冲破原有的“认识框架”,超越简单的“是”与“非”、“好”与“不好”的纯粹经验性的判断和理解,从而探讨出“隐藏”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等,有效地对实践进行恰如其分的批判和评价,乃至进一步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扎根”理论。

【案例3 】: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答案说错了,我总是立即请出小“雷锋”。但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急着请出小“雷锋”。而是征得这名学生同意后,再请出小“雷锋”。可是当同学给了他帮助后,他却意外地没有直接接受,而是说了声“让我回去再查查”。也许,不经意间.我会认为学生的这句话很普通,很平常,但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观照下,我却惊奇地发现:这就是课改的收获,学生要回去再查查,不正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吗?细细咀嚼“让我回去再查查”,我不由得提醒自己:不要低估学生,要充分相信他们。要多给点时间让他们再想想、再查查、再问问、再研究研究,使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3]

从这一反思片段可以看出,由于有了新课程理念的参与。教师一下子抓住了“让我回去再查查”这个意外,发现了这句话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对教学产生了新的理解和感悟,挖掘出教学实践中蕴涵的教育理念,发现了教学的真谛。

四、要进行必要的分析阐释

教学反思中的理论不同于一般理论文章中对理论的阐述,它是在吃透理论基础上的理论运用,有时候表现出来的虽然只是“片言只语”,但它决不是反思的“点缀”或“标签”,它必须与教学活动的分析阐释结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学活动中隐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智慧,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发挥理论在教学反思中的真正价值。

【案例4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实世界是语文教学的丰富源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这样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在课例中教师注重将学习应用于生活,渗透于生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利用生活情景,让学生运用知识积累再现生活情景。由于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整个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充溢着浓浓的亲情、温情。[4]

这一则反思片段沟通了理论与实践,以《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论述为依据,从语文学习资源、语文课本与生活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再对教学活动安排进行相应的分析阐释,展示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内在意义。通过分析阐释,语文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活动巧妙地糅合到一起,没有生拉硬扯,得出“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结论,令人信服。不仅如此,我们还应通过分析阐释发现教学成功的一些关键因素,如“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利用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等,这对于反思者进一步明晰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提高教学效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观化思考。不同教师由于专业兴趣和视野的限制,反思时很可能出现“视域”的分歧,不同教师有不同的“关注点”,立论的依据不同。认识的深浅不同,对同一教学现象,有时候会发出多种声音。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为我们从不同侧面进入教学、认识教学活动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可见,教学反思不能“执一己之端”,还需要开展对话交流活动,让不同的教师参与反思,通过不同的声音,唤起对教学活动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思考,在不同见解的碰撞争鸣中,对教学活动进行“考问”,从而切近教学的真实。促进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既不简单认同,又不固执己见,你来我往,如琢如磨,推动反思的深入。

【 案例5 】:

课后,大家开始自由评课,畅言己见。从不同思想的交锋中,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持肯定意见的一方认为这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师生互动有较充分的体现,既有阅读方法的点拨,又有阅读材料的语言积累;既有文章内部结构的创新发现,又有向课外的延伸探索。学生有所“得”,教师有所“获”。虽然容量大而使实践稍显紧张,但基本无碍。而持反对意见者则认为:教学设计虽然很有特点,但似过于复杂,其实可以化繁为简,在开头事例引入时,教师受到了课本的局限.只围绕“探索的重要性”这一话题设疑,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散。“一体两翼”的结构也没有用彩笔描绘加以突出,由于引入部分花了将近十分钟,使得后面的精彩高潮起来时,时间已经快到了,令人感到非常遗憾。

经过研讨.我感觉要真正互动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互动阅读中,对学生的充分读书究竟该如何把握?(2)互动阅读中,怎样既尊重每一个举手学生的发言权,又不影响教学进程?(3)互动阅读中,除“问题教学”之外,教师究竟要做些什么? „„[5]

这是一位教师在集体研讨活动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进一步反思的片段。可以看出,同行的交流,对于教学产生了多种观点,这些观点又在交锋中最终归结成了两种相对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执教者进一步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如果没有相互之间充分的对话交流,那么可能一部分人就会陶醉在师生互动的享受之中,而有一部分人却感到过于繁复而深深遗憾,而教者本人也可能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为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探索指明方向。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注释] :

[1][2][3][4]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语文卷)》,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376页、349—350页、352页、348页。

[5]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4页。

第三篇:党员干部要“经看”

群众常讲:“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党员干部经得住群众“看”,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含义:其一,“看”是一种外在信任和希冀,通常表现是“听听党员怎么说”“看看干部怎么做”。群众希冀从党员干部身上看到前行的方向,得到稳心的信念,包括解决问题的办法、破解难题的招数,等等。其二,“看”是一种内在自信和砥砺,通常表现是“看我的”“跟我上”“照着我的样子做”。党员干部自身必须经得住群众“看”,具有值得“看”的说服力,这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其三,“看”是一种承载唯物史观的评判方法,即“群众是考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群众摆在“至上”位置,作为党员价值的最高评判者,这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出问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无不是经不起群众看、怕群众看、不敢让群众看。可以说,党员干部能否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能否经得住群众“看”,是考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党员干部的“经看”,与群众看什么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党员干部应以适应群众需求为依归,首先在政治上当标杆。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并以自己的先进形象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带领群众前进,尤其是面对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风险和挑战,要旗帜鲜明、敢于斗争,保持浩然正气,当群众的“主心骨”和“定盘星”,有效发挥导向作用。

在工作上要争先进。新时代我们党所处环境和所肩负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时时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却一脉相承,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自觉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奉献精神,当党和人民事业的“铺路石”,当引领群众的“头雁”和“头羊”。这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经看”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党团结凝聚群众、深受群众拥护、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在道德上要做楷模。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风向标作用。“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党员干部”经看”,在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成为万人瞩目的英雄,而是要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楷模,努力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这当中,既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在守纪律、讲规矩、重名节中守好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具有高尚情操,远离低级趣味,拒绝腐化堕落,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走进崇高,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操守、有正气,为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供榜样力量。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突出政治品德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格力量,确保全面过硬,不愧对群众信任的目光。

第四篇:五查五看学习心得

通过“五查五看”的学习,使我的工作作风、学习作风都有一个极大的转变。我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和教育,为我今后更好地搞好基层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我认识到开展工作作风建设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纯洁队伍的需要,也是自我教育完善的需要。

过去,我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其科学的观点理解得不深透,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没有完整的认识,平时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掌握的也只是只言片语,学习缺乏深刻的思考,没有做到真正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思想和工作存在有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对待集体利益考虑得不周全,考虑问题不会从集体利益出发。主动意识不够,工作中缺少主动意识,常常被动消极等待领导的安排。

基层工作面临着繁琐细碎的特点,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方式方法。其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通过“五查五看”的学习,一是坚定了理想信念;二是加深了理论功底,特别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指导个人工作实践有了深刻的理解;三是增强了全心全意搞好群众工作的宗旨观念;四是增强了纪律观念,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五是促进了个人工作本领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努力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六是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搞好工作。

今后,我要做到,在思想上处事求实,一切工作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业务上努力学习,结合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

第五篇:学习“五看”心得体会

学习“五看”心得体会

备受世界瞩目的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确定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国情;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定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性战略目标:第一阶段,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命明确、现状清晰、目标确定,接下来,如何更加有力、有效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既定目标变为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成为考验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严峻考卷!因此,突出政治标准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就成为当务之急

新时代选拔干部政治标准是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政治忠诚是基础和统帅,决定后四者;政治能力是前三者的刚性支撑,是将前三者变为现实的能力素养;政治自律是对干部党性的全方位考验。前三者重点考察干部的思想意识,后两者侧重考察干部的落实能力,是政治标准的最终落脚点,反作用于前三者;五条标准互相依存,层层递进,缺一不可,体现了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政治忠诚是对初心和使命的始终坚持。

政治定力,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

政治担当,是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和维护。

政治能力,是将初心使命变为现实的践行力、执行力、落实力。

政治自律,是对党章和党的纪律、规矩的遵守;是对国家法律法规模范遵守和落实。

综上,只有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时代性,才能实现党领导一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下载论文点评要五看(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点评要五看(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查无看自查报告(共五篇)

    五查无看自查报告 引导文:党员要结合五查五看活动,勇于正视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估计自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党员五查五看个人自查报......

    组织部长五要

    组织部长要做到“五要” 《 农民日报 》( 2013年11月21日06 版) 吴黎明 组织部长肩负着为党的事业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的重要职责,岗位特殊,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分钟看公文点评记录

    一题二谈交流 “企业公文写作”讨论总结 编号:20110616 一、时间:2011年06月16日_14:00~15:30,周四 二、地点:中国HR实操交流群(112660414) 三、主讲:深圳-张哥 四、记录:杭州-铃声......

    初中物理论文:中考物理复习五要五忌

    物理:中考物理复习五要五忌 一、要重视基础练习,忌重难题、偏题 很多同学在物理复习中,把主要精力、时间用在解题上,特别是用在解难题上,忽视了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

    五查五看对照检查(共五则范文)

    部队干部作风纪律教育整顿 “五查五看”对照检查发言 对照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日常工作表现,深挖自身思想根源,对照检查如下,请首长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查组织纪律,看尊规守......

    五比五看心得体会

    “五比五看”教育活动 心得体会 开展“五比五看”教育活动,是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文化旅游广播电视系统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

    五查五看自我剖析

    “五查五看”个人自查自纠报告 学习的过程就是规范个人思想、言行,提高个人素养明确价值取向,拒绝庸庸碌碌的过程。现就对照“五查五看”活动,紧紧围绕区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

    五查五看自查报告

    五查五看自查报告对照五查五看的具体要求,我们认真开展自查,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但工作的细致性和创新性不够,企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