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论文[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8:3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期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期论文》。

第一篇:中期论文

赠与人任意撤销权的扩大(赠与人的后悔权)易华平Q090902027 经法班

摘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86条第一款赠与人在赠与财产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此条规定还不足以保护赠与人的权利,应当适当扩当撤销权的范围:即使财产权利已经转移在一定的期间内依然应该允许赠与人撤销赠与。

关键词:赠与合同 任意撤销权 扩大

案例引入:我自己切身碰到的一件事引起的思考。一天我室友清理衣柜发现一件衣服宗没有穿,他就表示要将衣服赠送给我,我表示了接受。他还将衣服交给了我,我将它放在了桌子上。到了下午他表示要取回衣服(女朋友不同意),我没有表示反对。觉得自己不该为这件事计较。但这件事还是激发了我的兴趣。

一,我知道后行使物权返还请求权,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我完全可以这样做,但总感觉有点不符合人情。

二,在他要求返还时,我没有表示反对,由此他取得所有权。这时他取得所有权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按现行合同法只能认为是我与他的又一个赠与合同。但是这里面临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是我此时并没有赠与的意思表示。

怎样才能找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呢?是我接下来要论述的主题。

我国合同法第186条第一款赋予赠与人的权利在学理上被称为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要解释笔者为什么主张扩大这一权利,首先必须探究立法上为什么会赋予赠与人这一项权利。

立法之所以赋予赠与人以任意撤销权, 其主要的原因在于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在有偿合同中, 各主体地位具有互换性且主体间相互支付对价, 法律只需赋予各个主体基于其自由意思形成的合意以拘束力即可实现主体的利益平衡。而在无偿合同中, 仅一方当事人即利益出让方负给付义务, 不符合交易公平, 不符合正义, 亦不符合人性。[ 7 ]因此, 法律对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的规制不能不存在差异。在赠与合同中, 赠与人无对价而支付利益, 受赠人不负担任何对待给付义务即可获得利益, 双方地位严重违反均衡正义。因此, 法律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优遇赠与人, 维护其利益从而使赠与人与受赠人之利益趋于平衡。任意撤销权与就是立法为优遇赠与人而创设的诸多制度中的一种。各国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来保障赠与人的利益。

第一, 严格赠与合同之成立或有效要件。合同的有效阶段与履行阶段原则上有先后之别,但对于实践合同, 法律则例外地规定以债务人履行债务作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另外, 法律行为的形式一般由当事人自主决定, 法律规定法律行为应以书面为之, 其主要理由乃以该法律行为关系甚大, 或使当事人郑重其事, 或图举证之便利。世界上诸多国家的立法例中, 不管是将赠与规定为实践合同或是要式合同, 其主要目的都是赋予赠与人与受赠人达成合意后法定要件实现前以悔约权, 使赠与人不致因情绪冲动, 思虑欠周, 贸然应允将不动产等价值贵重物品无偿给与他人, 即受法律上的约束, 遭受财产上的不利益。

第二, 减轻赠与人的负责事由。在采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例下, 债务人应就其一切过错承担责任, 即应承担抽象轻过失责任。鉴于赠与合同的无偿性, 各国及地区立法往往规定赠与人仅就其欠缺普通人的注意承担责任, 即应承担重大过失责任。我国台湾地区 民法第410 条、德国民法典第521 条、意大利民法典第789 条即其适例。在合同法采严格责任 归责原则的情形下, 其第189 条规定赠与人就其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承担责任, 对赠与人的保护更为明显

第三, 限制赠与人的责任范围。在一般的合同中, 债务人应依完全赔偿原则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但各国民法为实践保护赠与人之趣旨常常限缩作为债务人的赠与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如修正后的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债编第409 条规定, 赠与人就前条第2 项所定之赠与给付迟延时, 受赠人得请求交付赠与物;其因可归责于自己的事由致给付不能时, 受赠人得请求赔偿赠与物之价额。前项情形, 受赠人不得请求迟延利息或其他不履行之损害赔偿。

第四, 缓和赠与合同之拘束力。世界上诸多国家的民法, 包括5合同法6在内都规定了赠与的任意撤回和法定撤回制度。• 赠与人在赠与物权利转移前可行使任意撤回权, 从而不受业已生效的赠与合同拘束。而在具备法定事由时, 赠与人或其继承人、法定代理人得依其意思撤回赠与合同。如赠与尚未履行, 赠与人自得拒绝履行;如赠与已经履行, 则受赠人受领赠与物无法律上原因, 赠与人得以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返还赠与物。

第五, 赋予赠与人以穷困抗辩权。穷困抗辩权是情势变更原则在赠与合同中的具体体现。在赠与合同成立后, 遇有特定情势时,赠与人可行使穷困抗辩权, 拒绝履行其对受赠人所负之给付义务而不负担债务不履行责任。

第六, 减轻赠与人之担保责任。鉴于赠与人之意思一般为依物之现状为赠与以及赠与合 同的无偿性,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民法以及合同法均规定, 赠与之物或权利有瑕疵的, 与 人原则上不负担保责任。唯在故意不告知瑕。

我国为什么会赋予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呢?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合同法对于赠与合同采取的是诺成合同模式。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从以下原因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第一, 在现代社会, 民事合同以诺成为原则, 以实践为例外。反映在立法上, 除非法律对某合同之实践性有特别规定, 否则该合同即视为诺成合同。合同法第25 条规定: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第44 条规定: 依法成立的合同, 自成立时生效,这是对合同诺成性规则的立法确认。在合同法第11 章 赠与合同, 立法并未对赠与合同之实践性做出特别规定, 因此关于赠与合同之性质自应适用合同法总则之规定, 即赠与合同具有诺成性。

第二, 赠与合同的立法建构中, 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即出于保持双方利益平衡的考虑,需要对赠与人进行特别保护。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法将赠与合同或规定为实践合同, 或规定为要式合同, 均在实践此项价值判断。但是, 将赠与合同确认为实践合同或要式合同, 只不过为达成此目的的一种途径而已,实际上, 在确认赠与合同诺成性的同时, 赋予赠与人以任意撤回权亦能保护赠与人的利益, 实践前述之立法价值。在此立法例下, 赠与合同经赠与人与受赠人达成合意即可成立, 但在赠与物权利转移前(在动产须交付, 在不动产须登记), 赠与人可以任意撤回, 使赠与合同的效力溯及既往地归于消灭, 从而不受赠与合同的约束。可见, 其结果与实践合同的效力极为相似, 有准要物行为之观。因此, 无论是将赠与合同确认为实践合同, 还是在赋予赠与人任意撤回权的前提下将其确认为诺成合同, 受赠人取得赠与物都依赖于赠与人的主动履行, 两种立法例有异曲同工之妙, 均有助于实现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利益平衡。

第三,合同法确立了赠与人的任意撤回权, 赠与人行使该权利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件:第一, 赠与物权利尚未移转, 即对动产而言赠与人尚未交付, 对不动产而言赠与人尚未办理登记;第二, 非经公证之赠与以及非具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之赠与。依我国台湾地区多数学者之见解, 赠与之撤回以赠与合同完全成立即生效为前提,在意义上相当于合同的解除权。由此可见, 赠与之任意撤回制度的存在以赠与合同已有效成立及赠与物尚未交付或办理登记为基础, 因此, 只有在赠与合同具有诺成性的前提下, 才有任意撤回制度存在的余地。相反, 如果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 则因赠与物之交付或办理登记与赠与合同有效成立必须同时发生, 任意撤回制度不可能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赠与之任意撤回制度本身就是赠与为诺成合同。

了解了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任意承销权的由来和其适用的情形,下面我提出的扩大的任意撤销权才能解释清楚。扩大的人已撤销权是指在任意撤销权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即使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后,赠与人在一定期间内同样可以请求撤销赠与合同,请求受赠人返还财产。由于这项权利非常像我国学界正热烈讨论的消费者的后悔权,所以笔者将其成为赠与人的后悔权。

我国消费者后悔权迟迟不能确定存在一系列的原因,在次笔者也无法将其阐述清楚。不过消费者的后悔权在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来。我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消费者后悔权在国外被称为消费者冷静期(Cooling-off period)制度,是指在合同成立并生效之后给予买家一段冷静的时间,并在合理期间内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或撤销合同,无条件退货并获退款的权利。它起源于美国,最初为规范直销企业的销售行为而专设。立法机构考虑到消费者在购买直销商品的过程中,易受直销员面对面销售方式的影响,可能出于一时的冲动或被诱惑而购买商品,因此规定,在3天之内,消费者可以退货,而不必交纳任何补偿性罚款。除美国外,还有其他很多国家都有相应规定,如欧盟法律 规定,若消费者订购一个不了解其性能的货物,且是程购买的并超过40欧元,则消费者拥有14天的试用期。日本的《分期付款贩卖法》规定,经营者在其经营场所以外的地方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时,当消费者提出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申请的情况下,8天内,消费者可以以文书的形式向经营者提出无条件地撤销和解除合同。英国的《消费信贷保护法》规定,除涉及土地买卖或抵押的信用合同外,所有消费者均享有为期5天的法定“冷静考虑期”。对远程购物,英国规定消费者在网上或通过电话购买商品后享有“冷静期”,如在7天之内改变主意,可通知商家退货。德国1974年修订的《分期付款买卖法》规定,消费者在缔约后的一个星期内,享有以书面撤消合同的权利。瑞典《远距离合同法》对电视购物、邮购和网上购物等远距离购物,规定消费者享有后悔权。

从各国关于后悔权制度的规定来看,后悔权的行使主要是针对特定的销售行为以及特定时期内由消费者行使的一项权利,借此促进交易行为的规范进行。

笔者认为既然买卖合同作为一种等价有偿的合同,只是因为消费者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法律就赋予消费者后悔权。而赠与合同作为一种无偿合同,理论上说对于赠与人的约束力越弱越好。当然也可以赋予赠与人后悔权。而且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和赠与人在赠与他人财物时都存在着一时冲动的可能性,特别是一些价值不太大的动产。因此应该也赋予赠与人后悔权。

比照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笔者认为赠与人行使后悔权的构成要件应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赠与合同合法以依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的合意成立,而且不存在意思表示的瑕疵。2,赠与物权利已经转移给受赠人。3,赠与人行使撤销权必须在一定的期间内行使,否则此项权利永久消灭,4,必须是非经公正之赠与以及非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之赠与

首先我们要分析这种后悔权行使的范围。对于合同法规定的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是不可以享有后悔权的。因为依照法理后悔权是一种比任意撤销更宽泛的权利,而上述这些合同任意撤销权都不能适用,自然也没有后悔权适用的余地,否则就会发生极不合理的现象。那么对于不动产有适用的余地吗?笔者认为同样没有适用的必要。后悔权最初保护的就是由于消费者的冲动消费,所以后悔权也称为消费者的冷静期。对于不动产因为其价值巨大,一般不存在冲动赠与的可能性。另外不动产物权转让还要去有关部门办理转让登记,其中花费时间较长。这些都表明不动产赠与人是经过充分考虑才做出这种决定的,不可能用冲动来解释了。经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赠与合同中适用后悔权的情况仅适用于动产赠与中。

下面笔者来说明赠与人后悔权行使条件中最重要的后悔权的期限问题。法律不可能让一种不稳定的关系持续存在下去,而且后悔权是一种单方解除权,所以一定要确定一个除斥期间来确保法律关系尽快稳定下来。所以各国在赋予消费者后悔权时莫不加一个行使期限。从各国对于消费者后悔权的规定来看,时间上都比较短暂,大致为7天,这照样可以借鉴到赠与合同中用来限制赠与人的后悔权。

最后,赠与人行使后悔权可能引起的责任问题。第一,对于后悔权人。后悔权的行使, 产生使赠与行为溯及既往地归于无效, 即自始无效的后果。对此, 在通说采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我国大陆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不过, 在此需要探讨的是, 当赠与合同履行后,受赠人势必会以所有权人的身份支配受赠物, 当赠与人行使后悔权时, 受赠人为接受赠与和使用赠与物而付出的经济上的花费可能因赠与人的后悔权而落空, 从而会遭受损失。此时, 受赠人可否请求损害赔偿? 如果赠与人应承担责任, 则受赠人可寻求何种请求权基础? 如甲与乙订立书面合同, 向乙赠与半旧之桑塔纳轿车一辆, 乙接受汽车后修建了车库。甲应否赔偿乙因使用赠与物所支出的费用?对于这一问题,赠与人无疑应该予以赔偿,至于赔偿的原因无疑是因为违约行为。因为甲的后悔行为相当于完全不履行了原来的合同。至于赔偿的数额以乙的全部损失为依据。第二,对于受赠人,因为其完全不知道受赠人会有后悔的可能,所以受赠人返还的利益以既存的利益为现。不过当受赠人知道赠与人要行使后悔权时恶意毁损赠与物时受赠人要承担赔偿责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上扩展成后悔权,只要加以相关的限制那么他的负面影响完全可以消除。所以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把消费者中的后悔权引入到赠与合同中来。参考文献:

谢哲胜,赠与的生效要件 台湾法研究参考资料1999 陈小军,易军 论我国合同法上赠与合同的性质 法商研究2001 王德山,论赠与人的责任 政法论坛2000 梁慧星,中国的消费者政策与消费者立法 2005 董新凯,夏瑜,冷却期制度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河北法学2005 王泽鉴,民法总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史尚宽,《债法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郑玉波,《民商法问题研究》四,台湾三民书局1991年版

第二篇:中期报告论文

《阻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中期报告

龙井乡中心学校

《阻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中期报告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多年,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部分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农村中小学,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素质教育往往难以得到根本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我们课题组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发现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理念陈旧、落后

l、不少地方挂的是素质教育的旗帜,搞的却还是应试教育,学校追求是升学率,把升学率当成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节假日补课有增无减,把班级分为快慢班,实验班,这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农村中小学中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愿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素质教育中去,其主要原因是要应付每学期的期末考试的评比和升学率,这与个人荣誉,职称的评定有直接的关系。这不仅仅是教师们的过错,也是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所造成的素质教育下的日趋强化的应试教育的局面。

2、有的学校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地位。

3、有的学校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减少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容。因此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中小学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生像泄了气一样,学习放松了。结果导致教学质量的整体下滑。这些问题都是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吃不透精神而引起的弊病。他们忘记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教育。

二、师资力量急需加强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现象逐渐加重。经我们课题组调查,我乡有接近1/3的教师出现老龄化年龄现象,这直接带来的是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其后果就是降低了教育质量,削弱了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损害了农村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教育的不公平。与此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期得不到补充,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的断层,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埋下隐患

2、编制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由于农村教师缺编或年龄结构的原因,有的音体美专业毕业的教师只能担任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据不完整统计,小学教师教学自己本专业课程的也不足2/3,音体美等专业性强的学科,专任教师不足1/2。这是一个难解的教育现象,非专业教师教专业性比较凸显的课程,怎么能培养出有专业素养的学生?

3、骨干教师分布不均衡,教学科研水平偏低。一部分乡镇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学校,缺少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同学科教师数量很少,村级小学一人教一个年级,甚至一人教多科,相互间无法有效地进行专业沟通、学习和交流。这种情况制约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少教师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加之受农村文化的内在影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

4、部分学校教师严重缺编,教师工作量较大,负担偏重。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竞争意识,职业倦怠心理比较严重,对待工作得过且过。

三、课程设置难以落实

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关键是落实课程安排。但当前农村与城市一样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局面。结果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很难得到根本落实。

l、一些学校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为了追求升学率活或者统考排名,就随意改变课程设置,增加语数英等所谓的正课的课时,删减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

2、部分学校由于没有或者缺少专业教师,结果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的开设无法落实,更谈不上开发校本课程。

3、还有部分教师或教育理念落后,或为了追求考试排名,因此在教学中随意挪战统考科目外的其他课程。

四、教育不均衡现象日益严重

1、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日益减少,办学规模逐渐萎缩。由于自然出生率的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农村学生的绝对数逐年减少。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孩子脱离落后的农村教育所致。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而家庭经济条件的好转及单个家庭孩子数的减少(一般一个到两个孩子)又为对优质教育的追求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外出,他们耳闻目睹了大城市的繁华生活后,迫切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改变命运,而读书考大学无疑是当前的最现实的途径。因此,每到新学期开学之时,便可见“陪读妈妈”或“陪读奶奶”们携带行囊,涌进城镇,想方设法,插班就读;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农村办学规模日渐萎缩。

2、城镇学生急剧增加,超级大班屡见不鲜 随着大量农村学生的涌入,城市特别是城镇的超级大班现象日见严重。县城学生是人满为患,小学最多的一个班达到108人,初中有一个班更至115人,教室里塞得如沙丁鱼罐,前排桌子离黑板不到一米五,后排靠墙,学生出进都十分困难,上个厕所都得爬出来;上课的老师个个都带着便携式扩音器,但即使这样,很多老师的嗓子还是坏了,部分学生听课还是困难。健康和安全都难以保证,何谈素质教育。

3、恶性循环急待改变

农村办学规模的萎缩和在校学生的减少,导致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的大量减少(公用经费主要是按照学生人数下拨),而公用经费的大量减少又加剧了农村学校办学的困难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同时城镇学生的增多又从客观上需要从农村调入教师,教师的调动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和农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而城镇生活的方便与舒适也加剧了农村教师向城市、边远山村教师向城镇的调动和转移,从而使原本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质量进一步下滑,而教育质量的下滑又促使更多向往优质教育的农村孩子的逐步走向城市和城镇。但城镇的容量总是有限,建校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学生入城的速度。于是,一方面是农村学校的日益萎缩,另一方面是城镇学校的不堪重负——恶性循环越发严重,其结果是农村教育和城镇教育双双受伤。

五、落后的教育设施阻碍着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育教学设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但在农村学校的建设中存在着“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状况,特别是山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更显寒碜,什么电脑室、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室根本无从谈起,就连最起码的图、音、体、实验等教学设备都无法保证,教学设施不完备严重影响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思考和策略: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改变教育理念

首先教育管理人员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素质的重要性。要坚决取缔所谓的统考和联考,严令禁止把教师的福利和考试成绩挂钩,严令禁止按照成绩给学生排名。要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考评体系。

其次要加强农村教师在师德方面的学习和监督,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同时还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精心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论培训,使他们能够认真理解,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精心组织农村教师参加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养。让农村教师定期分批到城镇学校“拜师学艺”,促进专业成长。

二、要加强教师培养工作,1、进一步落实教师培训。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全区教师的专业素质。

2、创建互换机制,鼓励教师流动。采取城乡互动,联谊政策,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骨干教师带着任务到城市学校锻炼,相互对接式服务政策,期限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一学期,甚至可以先尝试在一部分县乡校试点,试行2——3个月。

3、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教师(音、体、美、英语教师)跨校任课,政府和学校分别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激励教师按劳取酬。同时放宽对此类教师的评价政策,聘任工作和职称评定可以优先考虑等。

三、完善教育机制,落实新课程改革

1、积极稳妥地推进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排除阻碍。改革以分数多少作为升学依据的考试制度,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考试评价体系,从而真正把教育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全面发展。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质激励手段,打破平均主义,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转换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四、致力于城市、城镇与农村教育的公正与平衡发展

1、要努力稳定农村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广大教师乐于奉献,自愿扎根农村教育事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严格控制农村教师向城市或城镇的调动,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扩充;同时还可规定新招入教师必须先到农村工作5至8年方可调动。在同一乡镇之内,可以进行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的定时定向流动,在流动期间工作不负责任者,可延期回城。

2、要努力控制农村学生向城镇的流动,这是推动城镇和农村教育双优发展的关键。农村学生入城主要是追求优质教育,这是人之常情。因此要想控制农村学生的流动,长远来看,其根本之计是维持农村的办学规模,努力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第三篇:论文中期检查

自开题以来,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自从2011年11月开始毕业论文选题以来,截止到2012年4月,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阅读了大量文献,撰写了文献综述;

2.通过阅读和比较文献综述后我找到了自己思维兴趣点,并在指导老师费团结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论文的切入点;

3.再次搜索了相关文献资料,与导师不断探讨,确定了论文方向;

4.准备开题论证报告,并根据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开题报告,完成了最终的开题报告;

5.通过多次与老师的商量,确定了本篇论文的写作提纲;

6.整理文献、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至目前为止,完成了初稿的大部分写作(大约完成初稿4/5的写作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文章的主体结构层次不是很清晰;

2.论证的逻辑不够严密;

3.内容中缺少最新的研究资料,论证上不够深入;

4.文章的语言文字生涩,有一些错别字,病句。格式不够规范。

但是姚老师不断地指导,启发我的论文写作,给予我信心和帮助。

三、下一步工作具体设想与安排:

1.对论文的整体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修改;

2.对论文的细节之处进行修改;

3.听取指导老师意见,调整论文结构;

4.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运用所学理论和最新相关资料进行详尽和深入的论证;

5.广泛、仔细的阅读相关专业文献,规范学术用语;

6.查阅本论题专业范围内的相关实例,并运用实例进行更详细和深入的论证;

7.认真仔细的阅读论文,改正错别字、标点符号,对文字进行润色,加入过渡呼应的语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论文目前正在积极撰写中,预计可以于4月末完成论文初稿,交与导师,定于

5月下旬完成论文定稿。

第四篇:论文中期报告

简述开题以来所做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进展或结果

1.收集和整理资料,参阅部分收集到的资料,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2.完成开题报告,并通过指导老师和论文开题答辩小组审查。

3.查找与阅读论文相关的合适的英文文献,对其进行翻译并完成。

4.寻找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俩个月的实习,实习内容涉及社会实践和与论文相关的实地研究。

5.实习期间写下实习周记,在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

6.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存在的具体问题

到目前为止,在论文的写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对论文所涉及的知识认识得不够深刻,所以对命题的探讨不过深入。

2.研究中引入的数据不够,对相关问题的支撑程度不足。

3.论文的各部分之间的衔接不够强,有的地方缺少逻辑。

导致上述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研究不够深入,二是撰写不够严密。针对这两个原因,解决方法有:

1.对论文所涉及的知识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理解程度需要更加深刻,在这个基础上 才能得到有深度的结论。

2.需要对已完成的内容进行多次审阅,从内容、结构及用语等方面给予调整。3.对于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难题要多向指导老师请求援助。

下一步工作设想和安排

给予完善,具体的方法是参阅更多的相关研究文章,尤其是研究较为完整系统的书籍,深度提取其成果,结合本文的研究方向与思路来引用,其中具体内容包括前期研究不足,需要联系具体实习实践结果,文献书籍,所学教学法,讨论结合。

另外,论文的进度方面,在初稿基础上进行修改,争取在六月初完成论文终稿。

第五篇:德育原理中期论文

诺丁思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摘要: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在继承传统关心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心道德教育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提倡培养处于关怀中的、并具有适合自身特点能力的人以及关心者和被关心者之间角色的定位和学生持续关心能力的培养。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以身作则、对话、实践和认可。其教育理论在多方面给我国道德教育带来重要启示。

关键词:关怀理论

学校德育

启示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报告题目定为《学会关怀》,就充分的体现了关怀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诺丁思关怀理论

(一)诺丁思关怀理论的基础

吉利根曾认为妇女对世界有与男人不同的憧憬,妇女和男人分别用关怀和正义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妇女不同的声音来看,社会关系的破裂是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各种伤害的根源,重建以关怀为基本特征的关系将是妇女们所认为的解决途径。正是在吉利根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诺丁斯开始思考如何用关怀伦理视角来重新组织社会、改造社会。但与吉利根不同的是诺丁斯试图从哲学和历史的视角反思整个西方男性主义文化传统,全面建构关怀伦理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家马丁·布贝尔提出的“我一你”的教育思想,对诺丁斯有直接的启发作用。在民主和教育的问题上,杜威认为,民主是动态的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学校应该是个小社会,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民主地生活、民主地参与才能学会民主。⑧杜威的这些观点滋养了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支持了诺丁斯的活动与互动的关怀实践观及学校作为关怀的实践共同体的观点。

(二)诺丁思关怀理论的观点

1.学校德育的目标:诺丁斯认为学校教育惟一一个主导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的、有能力的和有道德的人。关怀作为人类共同生活的一种基本需要理应占据中心的位置。从诺丁斯对教育目标的这种论述来看,关怀教育实际上已经突破了道德教育的范畴,关怀已经构成了学校教育应该追寻的主要目标,学校教育的其他目标都应该在关怀这一中心的统摄之下来进行。所以这种关怀教育已经构成了一种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所要求培养的是处于关怀中的、并具有适合自身特点能力的人。

2.学校德育的内容:会关怀和被关怀。在对被关怀的学习中,诺丁斯认为学生要学习的是如何洞察和感知关怀。在得到关怀者的关注之后,学生要学习展现对关怀的接受、认可。在对关怀的学习中,诺丁斯认为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学会关怀自身。为了更好地学习关怀自身,学生还需要尽可能学习更多的自我知识,要学会构建自我形象和形成自尊。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建立与他人的关系,要逐渐把对自身的关怀转向对同伴、周围的人的关怀。学习关怀就是要学习如何去关注他人、如何去感受他人的需要、如何产生动机的换位、如何根据被关怀者的回应再做出关注和动机换位等。

3、关怀教育的实施:诺丁斯从长期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提炼出四种方法。(1)榜样。诺丁斯认为,教师的关键在于以身作则。在她看来,作为关怀者的教师看重的是学生与自己的关系对学生道德态度产生的影响,这样的教师自然而然地会把教知识的过程和教做人的过程合而为一,⑩对学生践行关怀具有催化之功。

(2)对话。对话发生在我、你之间,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有道德的弦外之音,对话时保持对学生的关怀是教师关怀的底线。当学生和教师对话时,教师一定要全身心地、无选择性地向学生开放,聆听他的心声。对话的主题应无禁忌。讨论要求的是实质的平等,师生共同进行批判性的、合情合理的思考。与对话相关,诺丁斯从人本主义、解释学与道德想像力等视角指出,叙事法是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3)实践。诺丁斯认为学生的关怀实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师生关怀关系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是保持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敏感性和反应力。这是指学生学会关怀、学会自主性发展是最让教师感到欣慰的,学生进一步的道德实践是关怀老师个人,同时,她又提出关怀是需要一些基本技能的,学生必须通过践行学习关怀,诺丁斯将这个过程称为关怀实习。

(4)认可。诺丁斯认为,学生担当多种角色所获得的感觉是加强或削弱其道德理想的重要力量,教师不断对他做出的反应是其形成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所以,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与现实相符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这就是对学生的认可。认可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与现实相符的最好动机的归因;二是引导人们朝向更好的自我去发展。

4.关怀德育的评价:诺丁斯把认可看作是一种评价,认为传统的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割裂与学生的关怀联系,把学生某一方面的表现与其整体性发展割裂开来。她设想了一个解决办法,即把任课教师的评价职责让渡给某种专职评价员,这样做的合理性是:任何一种教育评价实际上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评价,教师也是被评价的对象,这就不会破坏师生的我—你主体间关系。

二、诺丁思关怀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在我国,虽然许多教育方面的指令性文件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位置,以及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实践中

却存在着“重智轻德、德智分离”的做法。学校教育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技能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教师更多采用一种填充式的应试教学方式,德育以知识传授为多,忽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要求学生服从自己的管理与教学,同时追求符合标准答案的高分,才能够符合中国教育目标。在学科教育中往往进行知识灌输、思维训练和标准化教学,而对道德的教育是缺失的。于是,道德教育不仅很难充分地融合到教育的各个层面和过程中,而且道德教育本身的品质也难以得到提升。而且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交融与碰撞。

(二)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1.在德育内容上,强化“关心”的价值取向,“关心,是一种富含积极关注、尊重、宽容与爱等伦理主题的价值取向。从社会视角看,当前,我国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让人有尊严地生活,这和关怀教育存有内在的契合。在呼唤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关心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环境和谐。再从个人视角来看,对学生进行以关心为主旨的道德教育,对于他们自身道德状况与全面人格成长需要也是很具针对性的。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理解别人、爱别人、对别人的感受产生同感时,才能做出真正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只有真正做到理性与情感、公正与关心的高度结合,学生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人。

2.在德育形式上,强调关心型道德关系的建立。关怀理论可以改善师生关系,由以前的“我一它”关系变成“我一你”关系、关怀者与被关怀者的关系。学生被看成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是一个有个性的个体而不是客体;教师成为与学生有着平等地位的关怀者。教师的关怀不是将自己投射到对方身上,而是接受学生,不能对其进行操纵和控制。在建构道德关系上,应以关心为出发点,将关心贯穿始终,以关心为落脚点,构建关心型的道德关系。这样方可积极调整德育中的矛盾,在关心、和谐的关系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达成德育的效果。

3.在德育学习中,强调互动的道德学习。传授式的道德教育方式属于知识学习,具有一劳永逸性和抽象性;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启发式,具有情感性、实践性、反复性、内在性、自悟性。在德育教育方式上,老师的责任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责任实际上构成了课堂道德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会道德学习、学会与老师及同学共处、学会相互关怀。被关怀者通过积极回应来承担自己对关怀关系的责任关怀也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受。

关怀道德教育会带来新的师生关系,但是当比较注重学生的自由时,就会忽略了学生也有要求“他律”的心理特征,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建立在纯人性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的理论,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们在借鉴这种关怀教育思想的同时还要对其中的很多问题保持清楚的认识和反思。

参考文献:

[3]付世平.中学生与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动机差异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02).论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及其德育启示_王珊2010-12-05小学教育

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_王蕊 创新沈阳文集 2009-08-27 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_侯晶晶 教育研究

20040317 试论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_刘建业 企业家天地20090615

下载中期论文[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期论文[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2013-03-18 14:40:56) 转载▼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注入现代教学媒体的新课堂,都普遍认为,教学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科学。目前,小学课堂教学......

    德育答辩中期论文

    德育答辩中期论文 学号:1120121023 班级:04121202 姓名:xx 转眼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两年,步入大三,想来变化应该是非常巨大的,毕竟听了好些学长学姐们说大三的生活是多么的忙碌,专......

    定向越野中期论文

    定向越野课程论文1.谈谈你对定向越野课程的认识与建议经查阅资料得知,定向越野是一项兼具挑战性、趣味性、知识性、竞争性的新型体育运动形式,正因如此,我在第一次体育课填报时......

    党校中期实践论文

    党校中期实践论文 党的十八大已经落下帷幕,各种政策也已经陆续出台,而值得我们又一次注意的是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们对“生态文明”这个......

    德育答辩中期论文

    德育答辩中期论文 姓名:李科 学好:1120102811 班号:22111002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两个年头,回想当年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发现,对于那时的我,如今的确改......

    论文中期思路总结

    PEAD:是指公司盈利公告后股票价格对盈余公告信息产生反应的一种特殊现象,即盈余 公告后,意外盈余为正的公司,股票价格持续向上漂移;意外盈余为负的公司,股票价格持续向下漂移。1......

    银行中期实习论文

    经过在建行的1个半月的实习,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会计业务(对公业务),其......

    德育中期答辩论文

    德育中期报告 且行且珍惜 窗外下着雨,黄叶满地,转眼秋天就要过去。承载着梦想的大学之船,已悄然航行了两年的时光。航程中经历的欢笑与泪水,充实与空虚,挫败与收获……那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