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主义再认识(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8: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列宁主义再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列宁主义再认识》。

第一篇:列宁主义再认识

“列宁主义”再认识

高放

2013-2-15 19:57:49 来源:《探索》(重庆)2008年4期

作者简介: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实际上是形成于不同时间、地点,基于不同世情与国情的两个主义。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新贡献在于探索落后国家如何逐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可以给列宁主义以新的定义,即:列宁主义是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纵观列宁一生所做的主要大事以及他的思想体系,既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是”与“得”,也有照搬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之“非”与“失”,总的看来,是多于非,得大于失。

关 键 词: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 列宁 斯大林 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

一、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是两个主义,不是一个主义

“列宁主义”一词最初是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由党内少数派即孟什维克派首领马尔托夫最早使用,后来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等人也用过,都是作为贬义词用以指责列宁。列宁从来反对“列宁主义”这种提法。他作为党内多数派即布尔什维克派的首领,总是用“布尔什维主义”来表达多数派的思想观点。到1923年列宁病危之际才由他的战友加米涅夫将“列宁主义”作为褒义词在一篇文章中使用。到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之后,党中央在讣告中郑重正式提出“列宁主义”,而且把“列宁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并列。盖棺论定,列宁一生在理论上的贡献用“列宁主义”来概括是符合实际、很有必要的。

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那是1924年7月共产国际五大在文件中才出现,旨在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联结为统一的先进理论,要求各国共产党进行宣传和学习。这里还要顺便指出:在外文中,“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二词多是用一个连字符联结为一体,准确的中文译法应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连采用很多汉字的日文也是在这二词之间加进一个中圆点,译为中文应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只有在中文中,人们才简化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甚至更简称为“马列主义”。这种广为流行的不精确的译法,易被误解为“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是一个主义。实际上,这两者是形成于不同时间、地点,基于不同世情与国情的两个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只有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在这个基本点上,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下叶一直认为世界共产主义将由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三国无产阶级革命带头来实现,这在当时是顺理成章的。到20世纪初,时过境迁,世界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和薄弱环节,列宁认为世界革命将由俄国革命带头来实现。而俄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又长期面临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包围和干涉,它要带头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逆水行舟,逆流而进,有很多新难题。列宁主义就是试图解决这些新难题的理论结晶。所以,“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既有一脉相承的历史联系,又更有两相区别的理论观点。两者都是科学真理,都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两者又都有真理的相对性。当今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善于将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理论与当今时代特点、世界形势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同时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

二、什么是列宁主义

究竟什么是列宁主义呢?在列宁逝世后,苏共中央领导人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斯大林、布哈林以及一些理论界权威人士当即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观点与表述并不一致。但是随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在1924年4月间发表的《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的说法作为准绳。斯大林说:“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在教学中一直都引用并讲解这句经典名言。现在看来,这个定义的内涵过于狭窄,其适用范围又过于宽广。定义只提到政治方面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没有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而探索落后国家如何采用新经济政策等等来逐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正是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新贡献。斯大林的列宁主义定义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落后国家,而且包括整个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一切国家。其实列宁所强调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几十年来的实践和当今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态势都证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行不通的。我认为列宁主义是列宁从1893年到1923年这30年间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群众革命运动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的思想体系。依照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我认为应该给列宁主义下个新的定义,即:列宁主义是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俄国从1547年起建立沙皇君主专制制度,历经留里克和罗曼诺夫两个王朝,先后由22个沙皇统治370年之久。1861年从上而下废除农奴制度后,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迅速。19世纪80年代开始工人运动高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898年建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当即遭到沙皇专制政府取缔。1903年列宁等人在国外重新建党。1905年爆发第一次民主革命,党积极参与领导,失败后党领导群众坚持斗争。到1917年2月俄国工农大众取得第二次民主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列宁主张因势利导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经过八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经历三年内战与外战,打败国内反革命势力和十四国外国武装干涉者,终于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随后逐步恢复了国民经济,使俄国走上和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路。列宁晚年又提出落后国家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十月革命后列宁还努力开展世界苏维埃运动,想在众多国家都推行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并且组成世界苏维埃共和国联邦。然而从1918-1923年在芬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有的只存在十几天,最长的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也只坚持133天,先后都失败了。1924年列宁才54岁,过早病逝!也是这一年,世界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由上述可见,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之时,列宁还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和夺取政权的理论付诸实践,取得胜利。直到1923年列宁进一步探索了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带头推进世界革命,才使列宁主义成为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

三、列宁思想体系的是非得失

纵观列宁一生,主要是做了四件大事:第一,建立先进的工人政党;第二,由党领导群众夺取政权;第三,依靠工农政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第四,推进世界革命,帮助其他国家建党、开展革命斗争。在这四件大事中,列宁都有独特的新贡献,都取得重大的成就,又都难免有欠缺和过失。我认为,当今我们要联系列宁所做的这四件大事,从双重意义上来具体剖析列宁思想体系的是非得失,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是”与“得”,照搬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之“非”与“失”。

第一,建立先进的工人政党。列宁在俄国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考虑到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大国,列宁的建党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当时十分强调集中制和组织的严格纪律性,要建立一个革命家组织,要求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到1920年战争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列宁就提出“工人民主制”,这比民主集中制是更准确的提法,可惜来不及明确写进党章,这样就给党留下隐患,后来在实践中长期造成集中压倒了民主,党内民主甚至被破坏殆尽。十月革命后,列宁坚持实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从1918到1925年,每年都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重大决策都在代表大会上作出,党中央内部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代表大会上另作一个副报告来反对正报告(1925年以后党代会年会制被破坏)。1920年列宁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它与中央委员会平行,专门监督中央委员会,避免中央委员特别是总书记滥用权力(1934年以后中监委改为隶属中央委员会领导)。但是,列宁在建党方面也存在不足,列宁靠他个人的声望来领导党,又强调党的集体领导,没有设党中央主席一职,却又在1922年4月5日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设总书记一职。总书记本来只是党中央书记处的首脑,而并非党中央第一把手的职称。俄共(布)当初设总书记本来是为了实行党政分开,总书记不在政府兼职(斯大林担任总书记后不再兼任政府民族人民委员),专职管党的建设工作。由于党中央没有设主席一职,在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就便于总书记个人独揽大权,最终使总书记一职成为共产党中央的最高领导职务。后来到1941年斯大林又发展为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实行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这“三制”显然是沙皇封建主义君主专制制度渗透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来的毒瘤,留下了严重后患,又给国际共运造成深重消极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理应吸取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实行权力制约制、职务任期制与民主选举制。

第二,由党领导群众夺取政权。列宁主张党要领导群众夺取政权,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采用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的办法,在和平过渡无望的情况下,要举行城市武装起义。列宁认为,在俄国要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夺取政权以后,要经历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同时坚持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实现的原则,即民主选举产生领导干部,反对官员特权。但是列宁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是直接凭借暴力而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1]。在列宁领导这六年中,苏维埃政权已屡屡发生破坏民主与法制的事件,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受到颇多限制。1919年7月31日他在《全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就是坚持***,而且我们决不能离开这个营地。”[2]十月革命后当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这些主张改良主义路线的社会主义政党要求与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成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政府”时,列宁断然拒绝。这种“***”的思想是唯我独“社”(社会主义),非我即“资”(资本主义)。列宁对西方社会党、社会民主党也是视之为资产阶级代理人和无产阶级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和“绊脚石”,拒不与之合作。这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党政治常规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主张共产党要联合其他工人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政党政治的常规是多党制。西方资本主义多党制又可细分为三种模式:一党独大,一党长期执政,如日本自民党;两党双大,两党轮流执政,如英国、美国;各党都不大,多党联合执政,如法国、意大利。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一种既继承又超越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型社会主义多党制:从1917年12月起苏俄实行过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并与“左派”社会革命党两党合作联合执政,到1918年春还实行过俄共(布)领导并与俄国民粹主义共产党和俄国革命共产党的三党合作联合执政。可惜列宁未能坚持到底,随即这两个小共产党都合并到俄共(布)中来了。它们本来是从代表农民阶级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中分化出来的,如果能够单独保存下来,建议它们合并为一个代表农民阶级的政党,譬如改名为俄国革命社会党,与俄共(布)长期合作,这样对于巩固工农联盟是大有好处的。后来实践证明,列宁开创的***制使苏共长期缺少其他政党监督,有错难改。

第三,依靠工农政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借用俄国工农创造的苏维埃政权,探索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但政治先进的国家可先夺取政权,依靠苏维埃政权来进行建设的道路。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就是第二个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工人政权的再现,他把苏维埃上升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靠这个最高权力机关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结巴黎公社废除常备军的经验教训,在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之下建立一支常备军以保卫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再者,俄国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因此,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这是在国体上的创新;俄国又是一个俄罗斯民族不占多数的多民族的国家,所以,俄国的社会主义政权还应该以各民族联合为基础,采用联邦制的形式,这是在国家结构形式上的创新。列宁开辟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即“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3]。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加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4]。他主张,在落后国家应该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对农民应该通过合作化来逐步实现公有制,特别是列宁晚年主张通过新经济政策来逐步通往社会主义。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但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犯了过“左”过急的错误。如1918-1920年把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凝固化、普遍化,取消货币,采取粮食征集制,实行实物平均分配,误以为用战时共产主义就可以一步登天,实现共产主义。1921年列宁就改正了这个错误,转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以市场为基础”,通过竞争加速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可是到1929年斯大林就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开展全盘农业集体化,使经济发展大受挫折。十月革命后在战争环境中还形成了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政治体制,这样是不利于政府独立自主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1922年列宁已认识到必须实行党政分开,但是来不及切实改正就过世了。后来以党代政的体制就更加严重了。

第四,推进世界革命,帮助其他国家建党、开展革命斗争。列宁在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认定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前夜。据此于1917年举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革命的思想,在各大洲推进世界革命,形成世界苏维埃运动。为了推进世界革命,1919年成立了第三国际,作为世界革命的总司令部、总指挥部。191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后来在各国扶植建党,帮助其他国家开展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的确有世界革命的思想,但是马克思反对输出革命,他认同某一个国家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主要是作为影响中心。但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以俄国为中心实际变为指挥中心,控制中心,资助外国共产党闹革命,策动在其他国家搞暴力革命,成立苏维埃共和国,还要组成世界苏维埃共和国大联邦。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苏维埃本是一个俄文普通名词COBET的音译,意为“会议”,原指俄国工农在革命中开创的工农代表会议。苏联把“会议”一词列入国名,就是要把“苏维埃”推广到世界各国,还要各国都加入苏联。这显然是列宁对当时世界革命形势和新建立的共产党作了过高估计,同时也是列宁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和调节力估计不足,是列宁教条式地照搬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的思想。现在看来,“世界苏维埃共和国联邦”是带有浓厚政治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一种理论。

学理教条主义、封建专制主义和军事扩张主义的表现,可以说是苏联模式的三大病根。从列宁领导时期起,就开始受此影响,埋下了这些病根。如: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是受学理教条主义影响;坚持***是受封建专制主义影响;输出革命(如1920年进军波兰,1921年策动德国革命,1921年策动蒙古革命脱离中国)是受军事扩张主义影响。所幸的是,列宁原是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毕业生,又流亡西欧十五年之久,他富有民主思想,长期经受过欧洲民主思想的洗礼,能够与时俱进,能够逐步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列宁思想体系既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之处,也有教条式照搬马克思主义,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之处,总的看来,是多于非,得大于失。列宁主义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理论虽然直到后来也未能实现,但是它探索落后国家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至今对我们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列宁留下的***的“遗产”,到后来党内民主被破坏殆尽,又演变为党内一派专政、领袖个人专政。苏共从20世纪30年代起培植了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其势力愈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左”的错误长期难改,促使1988年以后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转向右的方面,终于酿成1991年苏联剧变的悲剧,使苏共完全被广大人民群众抛弃,悄然自行解散,从而自我葬送了列宁主义的成果,其深刻教训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吸取。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4.[2]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26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4.[4]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1.

第二篇:列宁主义是什么

1.列宁主义是什么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下:

1.社会人群最重要的区别在经济基础决定的阶级,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是对立的,而且对立的矛盾不可调和。

2.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实行集权的公有制。列宁主义诞生 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2)思想组织基础:80年代,普列汉诺夫、列宁等开始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3)列宁的准备工作。诞生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意义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2.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在于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毛泽东指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于:“

一、在世界观,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发展了它;

二、在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策略方面,特别是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上发展了它。列宁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组成部分,特别是创立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阶段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做出了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什么是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旧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相混淆。(2)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它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离。没有认识到世界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认为世界的运动是一种机械的运动,只承认变化而不承认发展。(3)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走向了唯心主义。2.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它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各社会的发展规律,又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是一门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一门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3.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说,是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哲学落脚点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 问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联系吗? 问题描述:历史课时说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既然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出来的,那么与 列宁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又会合称为马列主义即 马克思列宁主义呢?

答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及对各种机会主义和错误思潮的批判中.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和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主义“一词始见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并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是很丰富的.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①帝国主义理论.②无产阶级革命理论.③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④无产阶级专政理论.⑤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⑥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列宁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指引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它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它至今仍然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在前.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第三篇:再认识素质教育

再认识素质教育

在新世纪2013年9月9日,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际访问发表的“给教师最亲切的慰问”让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感慨万分,在感动之余,我再次感受到一名人民教师的无上光荣与自豪,也再次感受到了肩上担当的使命与责任,同时更加坚定了在平凡岗位上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执着信念。习主席的一番话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好似响雷,震撼了中华大地,从国运兴衰和和民族复兴的高度,向我们提出了教育的各项要求。我结合实际,认真地学习和深刻地领会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谈话精神,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再认识。

本人正在认真地贯彻和落实谈话精神,通过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思想教育,来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主要工作和措施如下:

一、减少作业量

素质教育与搞题海战术的应试教育相比,作业要明显减少。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的喜欢的事,培养特长,发展能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如何让学生“松绑”呢?那我们老师就要“加负”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我做到:每天课前深入钻研、精心设计,力求课堂上高密度教学,力争使学生当堂吸收、消化,当堂完成课堂作业,中午学生就没有书面作业了,晚上也只有精选的少量作业。这样,学生就轻松多了。

二、学生是主人

“应试教育”历来把学生看作是填装知识的“布袋”,“素质教育”则主张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区学习。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人,师生是平等的。我做到:

1、提倡学生质疑。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设疑,学生当然也可以提问质疑,而且更理想。

2、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核心是能力的培养,掌握一定的知识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培养能力必须落到实处,渗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教学过程的支柱。

3、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管理。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实践证明,“班干部”的“学期制”不符合“自主型”管理原则,得到锻炼的人只是少数,不能很好地培养多数学生的责任感。因此,今年我有计划的推行班级干部“轮换制”,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学生成为主人。

三、培养兴趣特长

通过肩负,把支持课余时间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但小学生年纪小,还不会合理地安排、充分地利用时间。这又需要我们老师积极地引导和指导,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兴趣,发展其特长。我鼓励学生每天多看课外书、新闻联播、有意义的儿童电视节目,来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周末举办数学小报语文小报及各类专刊,来培养对学科的兴趣。

四、加强思想教育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过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要加强思想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主题班队活动是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每节班队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主题班队教育,若发现不良行为,就及时加以纠正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来实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学校已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如艺术节、读书节、劳动节、体育节等。我们只要认真工作、耐心教育,一个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大好局面就一定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第四篇:朝鲜战争再认识

朝鲜战争再认识

提起“朝鲜战争”,总有一种刻板印象。往往脱离不了中学教材里那几句简单粗鄙的结论,简化为一场社会主义中国同美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邪恶之战。脑中涌现的全是慷概激昂的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悲壮画面,画面里豪情万丈的铁血男儿抛头颅、洒热血,精忠报国,视死如归。

基于这样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朝鲜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似的历史辉煌。而对这这场战争的“反思”却没留下任何的空间和余地,以至于在战争结束后60年的今天,中国一大批年轻人对当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和认识感到十分迷茫和困惑。这困惑表现在:教科书给我们当年灌输的关于我们所大力支持的小兄弟朝鲜的伟大决定和当今朝鲜的政治丑态对比如此突出,而我们所对抗的敌人——韩国,其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实在让我们大为不解。以至于网上很多年轻人总是这样发问:当年的朝鲜战争到底是中国输了,还是美国输了?有的人甚至断言南朝鲜赢了这场战争,其理由是现如今南朝鲜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势力和北朝鲜落后的生产力和独裁统治之间的尖锐对比。

关于网友对朝鲜战争所做的结论当然轻率幼稚,其推理也显得不和逻辑。不能将现如今两个国家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用作推断当年朝鲜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涉及到特定的历史中各种因缘巧合和偶然因素。对这一点我并不感到奇怪,奇怪的是在战争过去60多年后今天,对这一问题竟然还是如此的模棱两可,莫衷一是,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判断,这在这个自诩为擅长修史的国家实在荒唐透顶了。和另一场战争一样,从我们中国人在这两场战争结束后的反应来看,我们中国人的确缺乏一个重要的品质,那就是对战争本身的“反思”。胜利的确很容易冲昏我们的头脑,一场战争,不管正义之战也好,还是侵略之战也罢,失败和战胜都需要我们去反思,一个真正强大和优秀的民族,对待战争,不应该像儿戏一样,胜利便高唱赞歌,将敌人弱视如蝇虫蝼蚁,失败之后便低吟哀歌,将自己贬低为草芥之徒。“手撕鬼子”这样的戏我们看得是看得够多的了,翻开历史的前一页,视自己为“东亚病夫”之辈匍匐在敌人膝前的画面也还清晰可见。

对于战争的反思,我们是多么缺乏和不足啊!我们应该“反思”,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必须”反思,一个不会反思的民族,会有什么出息。推而论之,我们何止对朝鲜战争缺乏反思啊,甚至对抗日战争,以至以前的国共内战,都没有过真正的反思。上升到一个高度,我们甚至可以说:

“我们民族是一个对历史都缺乏“反思”的民族”!

这里谈“朝鲜战争”,那我们便就从“朝鲜战争”本身谈谈,我想,更多的人,特别是官方,是时候对这场战争反思的时候了,没有对战争真正的反思,就谈不上对历史的反思。官方的确是出于好意的宣传,为鼓舞民心民气计,为宣扬积极乐观计,不过最后怕这“好意”不一定得到“好处”。宣传多了便成了麻痹,麻痹多了便麻木,麻木过了就麻烦了,这麻烦就是愚昧啊。所以,民间也罢,官方也罢,是时候让我们国家的孩子的历史教科书上那几句“大大提升了民族自尊心,提升了国际地位,鼓舞士气......”之类的空洞的话语删掉的时候了。这话本身没错,可是它抽象,虚幻,空洞,或者它只展示了有利的一面,却掩盖了另一面,(也许那一面更有意义),这另一面是——战争的残酷。光辉掩盖了残酷,一代代小年轻们便把那几句话背得滚瓜烂熟,因为那时常是考试重点。

可真正翻开历史那一页,我们会发现,历史不忍细读啊!一个粗线条的概括朝鲜战争便是:南北朝鲜交火(北朝鲜先出兵)——美国介入——金日成求救——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中国出兵。

我们传统的印象便是如此的简单,简单的甚至有点草率了。哟略一看,看似美国顺其自然的出兵,中国理所当然的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而毅然出兵,“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无可非议。但仔细的去分析去细读深思时,不由的会惊叹其中国与国,人与人,意识形态对立之间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政治博弈与人性冲突。

现在试图从这次参战的国家中分析一下这场的战争的政治博弈以及其中隐藏的事实以探其根本。

对于中国出兵和美国出兵。也许是官方意识形态的原因,我们一直对其了解比较暧昧晦涩,以为美国的出兵和中国的出兵都是出自两国之本意而心甘情愿,可何曾想到其中竟然暗流涌动,步步为营。首先看美国:这场战争最开始以金日成带领的朝鲜人民军突袭韩国为开端,而不是南韩最先发动攻击。美国一开始并不想贸然出兵也不知道北朝鲜会出兵南下,可当金日成的部队开到38线以内并攻下汉城时,美国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这很不利于他在亚洲政治版图的控制,更重要的是美国意识到其强劲对手苏联在北朝鲜背后的怂恿和出谋划策,意识到了危险。美国当然知道也认为这是苏联在摸自己的屁股以探其虚实,看看这头美洲豹是否有雄风和胆量敢接招。当然这时的美国出于对其眼前亚洲政治利益和与苏联竞争的关系所以不得不而不得已出兵了。

其次是中国,从未披露的官方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开始并未有出兵的想法和冲动。甚至一开始毛泽东就不曾得知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背后眉来眼去要演这一出戏,直到战争打响之前,毛泽东并未有事先得到消息。虽然苏联一开始也在暗示毛泽东出兵,但毛泽东一直谨慎考虑,不置可否。金日成求救时,毛泽东还告诫叮嘱他,此时作战的不利因素太多,不可贸然出兵。甚至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虽然官方宣布了胜利,但毛泽东仍然认为出兵朝鲜是极错的行为。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毛泽东说:“抗美援朝”是我党七大后犯的第一个历史错误。1957年又说:“斯大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错了,绝对错了。”由此可见,中国在当时也是由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不得已而做出的决定,事后的后悔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出兵实在情非得已。

再次是朝鲜和韩国。这次战争虽名之“朝鲜战争”,其实真正的叫较量却不在南韩和北朝鲜之间,这两个政权背后的政治力量才是博弈的关键点。意识形态的对立致使两个政权的对立,但这意识形态对立的背后仍然是美苏两国政治博弈的一个缩影而已,犹如东柏林和西柏林。而金日成为何有此种底气敢贸然出兵,背后必然有一个巨大的推动因素。虽然当时南韩李承晚政府的军事实力的确不如北朝鲜,但其背后是强大的美国作为支撑,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金日成背后的推动因素便是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纵观战争始末,南韩也罢,北朝鲜也好,都是围着两个超级大国走,自己所能左右的局面太小了。

在朝鲜战争中,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虽然苏联在两军交战中并未投入太多的军力,仅仅是派发了空军参战,但苏联却是朝鲜战争的最大推手并且起了主要作用。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伟大导师斯大林的嘴脸,一开始竭力怂恿金日成参战,而后步步为营诱使美国出兵,最后在将中国也牵涉进来。将这一切一切串联起来,我们似乎斯大林下的这盘五行阴阳棋下得巧妙精彩。苏联一直未曾派遣正规军参战,派来的空军既然也是身穿中国军队的军服,手握中国的国旗佯装中国军队,俨然一个局外人的态度似的,以此可见斯大林的用意和野心。毛泽东还算是个明白人,在战争结束后,一直表态出兵的错误,多次指责斯大林

和金日成应该为这次战争负责。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在这次战争中——

“中国和美国都是被“拖”入这场战争的,都情非得已” “南韩和北朝鲜在这场战争中扮演的更多的是一个“傀儡”的角色”、“苏联无疑是这次战争中的最大得利者,坐收渔翁之利也!”大家都被斯大林玩了一把。

对美国而言,这场战争至少在表面形式上是输了,正如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说:“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朝鲜的战争延伸到轰炸中国东北和封锁中国海岸,那将会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对中国而言,虽然在官方宣传中一直突出其积极意义,但是仔细分析,可以看出此次战争对中国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妨碍了中共军队收复台湾,错失了良机。其次是战争令国内经济损失严重,国库空虚。

苏联是最大赢家,斯大林成功逼迫中国出兵对抗美国等盟军,也借此出售大量二战剩余军事设备赚取资金物资,中国直到1965年才清偿完所有欠款,中国官员战后又抱怨苏联是“死亡贩售商”(merchants of death),在朝鲜战争期间出售大量劣质枪炮弹药给中国[265],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苏联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美国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此段来源,维基百科】

中国,朝鲜,美国,在这次战争中更像是被苏联手中的棋子,做了无辜的炮灰。

后记

以上关于朝鲜战争论断,有的属于读书学习中和开学师时老师所讲解的关于朝鲜战争的认识,有的是我个人的一些论断。在这里我力图从一个新的,全面的,客观的,中立的角度去看待朝鲜战争,但限于本人非历史专业出身,历史基本功也不扎实,难免有事实错误和价值判断失误的地方,在此声明,以期谅解。但我并不是想谈论朝鲜战争本身,我更多是想通过一种这样客观,全面的角度去探究以阐明我们应该对待历史的真正态度,同时也有感于中国在教育界历史教科书等多方面历史教育和历史认知的荒谬折射出这个民族对待历史所缺乏集体态度,那就是——

“从历史中学会反思。”

1205031047 新闻班张伟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三凌晨02:56

第五篇:分数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过程。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分数知识充满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由分饼的过程引出假分数和带分数。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吧,今天他遇到了一些与分数有关系的难题。

猪八戒去化缘,第一天化到了1张饼,平均分给师徒4人,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师:猪八戒贪吃,把4份全吃了,他吃了几分之几张饼呢?

第二天化了3张饼,师徒4人平均分,每人应分多少张饼?

(板书)师:第三天,化得了5张饼,要平均分4份,每人应分得多少张饼?

(二)动手操作,创设新知

1、活动平均分5张饼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在确定自己分的策略可行的同时,寻找其他方法,使学生掌握多种分的策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分的策略不是主要的,而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每种策略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让生小组4人扮演唐僧师徒四人,然后用5张圆片代替3张饼,动手剪一剪,分一分(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经历“假分数”、“带分数”的产生过程,并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介绍分饼的方法。

第一种情况:小组演示每人先分一张,剩下的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再分,每人分到1张饼和 张饼,把它们合在一起。板书:

读作一又四分之一。

第二种情况:把1个圆片分成4份,5个圆片分成20份,每个人分5个 张饼。写成,然后把5个 张饼拼在一起就是1张和 张饼。

有的同学说还可以把5个圆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每个都分成4份,每人拿5个 其实就是第二种情况.这两种分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帮助了猪八戒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再填上几个分数如,我们四人分为一组观察讨论它们的特点,并对这几个分数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察让学生总结特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分子比分母小的有(1)(板书)

分子比分母大的有(2)

(板书)分子与分母相等的有(3)

(板书)

第(1)组是真分数,第(2)、(3)组是假分数。下面我们再分组讨论一下这几组分数与1的关系。

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设计意图: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使生通过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重点,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举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例子。

黑板上还有一种分数 我们观察这个分数由几部分组成?生:两部分 由哪两部分组成?生:整数和分数组成。分数部分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生:真分数。(教师讲写法,学生练习。)那么 是不是带分数?

带分数的整数部分能不能为0呢? 不能如果为0就是真分数了。

回答问题并说举3个带分数。小结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特点。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做一个猜谜游戏:考试作弊;考试不作弊 {各打一数学名词} 假分数、真分数

我们对待学习应一丝不苟,不能弄虚作假。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些分数,看看掌握的怎样?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三)(出示幻灯片)巩固练习:

1.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个,最大是()

分母是6的假分数有()个,最小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圈里。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3.涂一涂,画一画。有重点进行指导。(设计意图,练习结合情境展开,生动有趣,有挑战性。第1、3题都进一步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这样的练习,既注重了基础,又促进了发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重点的把握。还有力于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分子比分母小

真分数:小于1

分子等于分母

等于1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

大于1

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 带分数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

体现在三点: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刚开始利用学生喜欢的猪八戒解决难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帮猪八戒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探究新知的愿望,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新知中。

第二,在操作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智慧往往从他们的手指间流露出来。对于较抽象的知识,安排形象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新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使学生对新知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意识: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动手操作。例如,让学生动手来剪一剪,分一分,并产生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而且找出了“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这样教学,由于整个知识是学生自己借助于形象操作活动探究出来的所以大家易记易理解。

第三,注重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数学。教学时,在活动前我安排了小组讨论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在这一环节上,我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找到了多种分的策略。另外我在两个活动中我都安排小组合作动手剪、分、拼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载列宁主义再认识(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列宁主义再认识(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职业再认识

    教师职业再认识官桥小学易庭富______学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事迹心得体会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舍己救人的感......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

    分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再认识》教案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

    Z分数再认识

    解决问题练习题 1、 科学家研究表明,10000平方米的森林在生长季节每周可吸收6.3t的二氧化碳。森林公园有50000平方米的森林,8月份这片森林一共可以吸收多少吨二氧化碳?2、 在一......

    分数再认识说课稿

    《 分数再认识》说课稿平泉县小寺沟中心小学 刘敏 【说教材】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中第一节课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

    企业文化建设再认识

    企业文化建设的再认识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竞争已从表面上的产品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理念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将会成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做到最优秀,最具有......

    人参功效再认识

    人参功效再认识.txt喜欢我这是革命需要,知道不?!你不会叠衣服一边呆着去!以后我来叠!我一定要给你幸福,谁也别想拦着。 人参功效再认识 更新日期:2008-06-05 点击: 【关键词】人参......

    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素质教育的再认识——参加泸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教师培训有感古蔺县二郎小学校雷飞本人有幸参加了泸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两天的《义务课程标准2011版》教师培训......